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句子类型转换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句子类型转换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句子类型转换练习题

一、把反问句改成意思不变的陈述句。

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干我走吧?

2、这有什么关系呢?

3、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吧?

4、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5、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6、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7、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8、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9、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10、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啊!

1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二、双重否定句(不能不、不得不、无时无刻、非……不可)与陈述句互换。

1、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2、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得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二、转述语与引述语的互换。

1、父亲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阿曼达跟爸爸说:“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女主人对我们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惊慌起来。”

4、老太太说:“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跑下去喂狼。”

5、小孩对年龄的三轮车夫说:“叔叔,我、我们……没钱。”

6、朱老师问王超:“王超,你看怎么办?”

7、母亲大声问我来干什么。

8、母亲对那个女人说,她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完整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关了门。他们做功课。(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下列句子。 1.难道你感觉不到他的关心吗?(改变语气,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远,箭不能射到。(换一种写法,使句子语气更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换一种写法,使句子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骄傲的铁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凶猛的狮子被奔跑的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改为反问句)

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练习题

句式变换练习题 一、“把”“被”转换 1.爱花的王莹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一下。(改成“被”字句) 2.王强把窗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改成“被”字句) 3.王小二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改成“被”字句) 4.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打死了。(改成“把”字句) 5.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改成“被”字句)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我认为这是件好事。 2.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3.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4.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5.那奔驰的列车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三、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2.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3.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5.不辛勤耕耘,怎么能有收获。 四、把下列陈述句改成感叹句。 1.庐山的景色很美,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4.种子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五、把下列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1.这是伟大的奇观。 2.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楚王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5.他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 六、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原意。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 2.变成“被”字句: 3.变成反问句: 4.变成设问句: 5.变成双重否定句:

七、改成转述句。 1.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3、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4、鲁宁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5、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八、缩句。 1.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红红的脸。 2.姑娘捧着沉甸甸、亮晶晶的钻石。 3.小小的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4.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6.我们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石头上。 九、扩句。 1.老师批改作业。 2.春风吹遍大地。

四年级语文句子变换7种类型

句式变换 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精讲: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如: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二、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如: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四、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自己。 如: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五、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如:“看,孔雀开屏啦!”她兴奋地说。(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六、换种说法意思不变。(非……不可……的运用) 如: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七、直接引述与第三人称转述。 句式变换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句式转换大全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 ?你看了比赛。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 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o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完美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完美版)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蘑菇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婷婷做完了老师所有布置的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又无交警值班,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意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想劝说他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蜘蛛织了一张网。(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猫从门上的破窗户跳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 (1)东汉时代的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削枝剪叶(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新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 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 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语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句是“激怒了小李”,而改后变成了“不能激怒小李”修改错误。完全改变了原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dɑo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遏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气恼________ ②絮dɑo________ ③装模作样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宽慰”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1)nǎo;叨;mú (2)遏力;竭力 (3)宽解安慰 (4)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难道有留用的道理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1)①“气恼”的“恼”应读“nǎo”; ②“絮dɑo”应为“柳絮”; ③“装模作样”的“模”应读“mú”。 ⑵本题考查汉字易错字的把握; ”遏力“应写作”竭力”;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根据文意,我们可用拆分法来解释词意,“宽慰”的意思就是:宽

四年级下册语文改写句子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改写句子练习题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2、秦岭兵马俑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3、好成绩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吗?(改为陈述句) 4、不能让受伤的小战士一个人留在荒芜的草地上。(改为反问句) 5、小草在风中摇曳。(改为拟人句) 6、王老师说:“你离校前把教室的门窗关好。”(改间接引语) 7、妈妈说:“我去集市买菜,你先把饭烧好,菜由我回来烧。”(改间接引语) 8、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变间接陈述句) 9、不到一周以后,失事飞机的黑匣子被破译了。(修改病句。) 10、干咱们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改为反问句) 11、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缩句) 1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感到无限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13、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改为间接叙述) 14、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么不叫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15、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16、秋风一吹,柳树、杨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把句子改写成比喻或拟人句) 17、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缩写句子) 18、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19、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 20、汽车在奔驰。(扩句) 21、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22、我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改为反问句) 23、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包住了。(改为被字句) 24、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改为被字句) 25、我的战友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缩写) 26、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缩写) 27、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写) 28、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缩写) 29、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句子转换专项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句子转换专项练习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指导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删去“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小升初语文句型转换专题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小升初语文句型转换专题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经典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参考答案 1、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看了比赛。 7、你去上体育课。 经典练习:(陈述变反问)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参考答案: 1、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二、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经典练习:(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5.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 6.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 参考答案 1、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5、爸爸说,他明天要去昆明,让我自己做饭吃。 6、爸爸说,让我明天别去玩了,他带我有事去。 三、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明确句子主干,谁干什么?谁怎么样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练习(15道)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练习(15道) 一、按要求写句子。 1.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翻译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仿写句子) 公园里的花开得_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仿写句子) 树上结满了柿子,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看不清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词语,选择几个词语写一小段话。 逐渐顿时流淌生机勃勃悄无声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了,让它在屋子里飞。(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换一种写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常见句子变换方法

小学语文常见句子变换方法 一、主动句改为“把”字句与“被”字句。 1、找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部分画上横线称为“动”,前面部分画上双横线称为“谁”,后面部分画上波浪线称为“什么”。 2、改为“把”字句为:谁把什么动了。 如:狂风刮得小树东倒西歪。改:狂风把小树刮得东倒西歪。 3、改为“被”字句为:什么被谁动了。 如:战士们打得鬼子落花流水。改:鬼子被战士们打得落花流水。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尾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改: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可适当加上“很”、“真”、“都”等,使句子表达意思更准确。 3、将句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谁”改为“大家”,把句子整理通顺。 如: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改:我真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四、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1、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冒号前的内容不变。 2、引号里的“我”改为“他”或“她”。 3、引号里的“你”改为“听话人”或“我”,或者去掉“你”。 4、引号里的“他”或“她”改为具体人名。 5、引号里的“这”改为“那”,“来”改为“去”。 如:姐姐对弟弟说:“你到我这儿来玩。”(引述句) 改:姐姐对弟弟说,弟弟到她那儿去玩。(转述句)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改: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不要等他了。 五、转述句改为引述句。 1、提示语后的逗号改为冒号,提示语后面部分加上引号,提示语前面内容不变。 1、提示语后的“他”或“她”改为“我”。 2、提示语后的“我”改为“你”。 3、提示语后的“那”改为“这”,“去”改为“来”。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六、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把肯定词语“能”、“很”、“真”、“非常”、“必须”、“一定”等改为双重否定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及答案(完整版)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大家的掌声把英子感动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腿脚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的掌声激烈而持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前,英子很早就早早地来到了教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会上,她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课前,英子很早就早早地来到教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她很寂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关了门。他们做功课。(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 令我们感动。 练习: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 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 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指示代词(这、那)和倾 向性动词(来、去)要根据语境发生变化。四、弄懂句子意思,知道谁对谁说话。五、提示语在 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六、问句要改成陈述句。七、 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1)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 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 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 天还要去开会。 (4)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A、“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B、“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5)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6)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7)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 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四年级改写句子大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分类复习:句子(改写、修辞、改错、仿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归类复习八: 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 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精讲: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如: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二、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如: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四、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自己。 如: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五、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如:“看,孔雀开屏啦!”她兴奋地说。(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六、换种说法意思不变。(非……不可……的运用) 如: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七、直接引述与第三人称转述。 如:妈妈问:“你去王丽家了吗?”(妈妈问我去没去王丽家。) 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的方法 1、确定引号里有多少个代词。 2、确定各代词分别代指谁。 3、按下面的两种方法进行改写: A、确定谁叫谁做什么的,可以用“xx叫xx做什么”的格式改写。 如:老师对小民说:“你把作业抱到办公室去。” 改:老师叫小民把作业抱到办公室去。 B、不能确定谁叫谁做什么的,首先把话中的“我”改为“他(她)”,再把其它的的代词改成具体的人。 如: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改:老师对小明说,他看了小明的作文很满意。 注意: 1、要是引号中是反问语气,要改成陈述语气。 2、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后,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1、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楚王安排酒席。楚王招待晏子。 (2)我长大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3、改为间接引语。 (1)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2)晏子拱了拱手,说:“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句子转换-二年级语文

一·句型转换。 1.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成陈述句) 2.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改成反问句) 3.李红长得最漂亮了。(改成反问句) 4.我妈妈在幼儿园教书。(反问句) 5.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陈述句) 6.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反问句) 7.你难道不爱你的妈妈?(陈述句) 8、窗外的景色很美。(感叹句) 9、你怎么能这样做呢?(陈述句) 10、小东今天没有去公园玩?(陈述句)

11、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陈述句) 12、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感叹句) 13、你怎么能不上学呢?(陈述句) 14、你写的字真工整。(感叹句) 15、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反问句) 16、这是真的吗?(陈述句) 17、这是真的吗?(感叹句) 18、这是他自己观察到的!(反问句) 19、这是你找到的春天吗?(陈述句) 20、画不能代表春天。(反问句)

21、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陈述句 ) 22、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反问句) 23、这不是太简单了吗?(陈述句) 二、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呀! 1.这本书明明是我的,怎么能说是你的呢? 陈述句 感叹句

2、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朋友吗? 陈述句 感叹句 3、好好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反问句 感叹句 4、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反问句 感叹句 三、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把作业做完了。 2、农民伯伯把果园里的果子摘下来了。 3、家里的老鼠被我消灭了。 4、河滩上的小鱼被太阳晒干了。 四·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比喻句填空,看谁写得最美。 1、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 )悬挂在天空。 2、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 )。 3、洁白的云朵像( )。 4、星星犹如()在夜空中闪烁。 5、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6、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

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变换练习及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变换练习及答案 一、我会选一选。 1.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A.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难道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C.你应该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D.你不是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雨一来,便放假了。 C.班长接受了虚心地同学们的建议。 D.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B.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C.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D.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下列句子,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晨,草地不是一片金黄,而是一片碧绿。 B.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C.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D.如果从前没干过这一行,但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5. 下面各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A.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B.蒲公英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 竹林中吹着口笛。

C.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是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6.下面的省略号与其他用法不同的是() A.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B.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C.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D.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下面的句子不是祈使句的是() A.请您给我讲讲吧! B.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让人们去摘呢! C.咱们捉迷藏玩吧! D.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不给东西吃! 8.下面的名言警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B.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淮南子》 C.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D.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庄子》 二、我会句子大合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1.你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你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2.草地不是一片金色。草地是一片碧绿。 3.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胡须。他必须每天刮胡子。 4.沥青的大路不是用细沙铺成的。其他的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 5.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6.我从前没干过这一行。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word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词语填空 一、用“静”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根据下列语境填空,不能重复。 1.山谷里一片(寂静),偶尔可以看见一群归鸟从云领掠过。 2.她(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雨幕中那片水淋淋的嫩绿。 3.听了鲁迅先生的话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4.我躺在草地上,觉得夜晚的草地格外(静谧),远处,一只知了发出了清脆的叫声。 5.哀悼仪式开始了,烈士墓前一片(肃静)。 6.指导员(冷静、镇静)地指挥大家抗洪救险。 7.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宁静)。 8.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9.上课了,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 10.月光正照在盲姑娘(恬静)的脸上。 二、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根据下列语境填空,不能重复。 1.这么重要的会议,你(竟然、居然)敢迟到? 2.夜已深了,老师的办公室里(依然)亮着灯。 3.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有雪,晚上(果然)下起了大雪。 4.今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忽然)下起了大雨。 5.真想不到平时老实的他,(居然、竟然)成了小偷? 6.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7.黑板上(赫然)写着答案,你却看不到! 8.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这件事(显然)是他做的。 9.听了“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我很感动,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10.他太骄傲了,考试得了90分就(飘飘然)了。 11.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有些(茫然)了,不知怎样走出困境? 12.面对敌人的屠刀,方志敏(坦然)面对,他的这种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一首英雄的赞歌! 三、用“密”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根据下列语境填空,不能重复。 1.这是一次(秘密)行动,绝对不能向外透露半点消息。 2.相关领导对这次行动计划考虑得非常(周密),成功打掉一家黑网吧。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要求工程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4.我军(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不容一只苍蝇进入我军阵地。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一、句式变换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