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

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任立军

摘要:阐述了应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建筑排烟口的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提出了排烟口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注意事项。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从设计计算到施工应用,能达到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便在建筑投入使用中,一旦发生火灾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风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排烟口;面积计算;设置要求

建筑火灾中,大部分人死于火灾时产生的浓烟。

这是因为:

①浓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使人在极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

②烟气温度过高造成呼吸道灼伤或窒息导致死亡;

③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燃烧时空气中氧含量迅速降低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

通常在建筑内,对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时,排烟口的面积及设置经常被忽视,特别是施工当中更不被注意,导致在实际检测和使用中发现防排烟系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笔者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抽查到防排烟系统的最不利点时,风量大多很小,基本无法测试。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机械防排烟设计当中,未能考虑到建筑内的空间布局、结构、装修以及防烟分区内储烟仓的形成对防排烟系统的影响,造成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排烟。

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时,排烟口设置及尺寸经常与规范大相径庭,有的尺寸过大,有的又尺寸过小;或是设置位置根本不考虑烟气流动的特质和特性,以至于无法达到防排烟设计时的初衷,无法在火灾时发挥良好的排烟效果,导致建筑本身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的需求,在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火灾失控和重大人员伤亡。

1、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

1.1民用建筑

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民用建筑的下列主要场所应设机械排烟系统,具体如下:

(1)在可燃物集中、人员相对较多的地上公共建筑,当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规范要求时。

(2)建筑中庭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3)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房间,且存在较多可燃物质或者长时间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内,当无自然排烟时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4)歌舞娱乐场所设置在建筑地下、半地下或4层及4层以上,以及设在1~3层且建筑面积大超过200平方米的房间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1.2建筑走道内

建筑走道内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

①走道内设置自然排烟,但距离最远点大于30m;

②走道长度大于20m无自然排烟;

③走道长度大于60m

2机械排烟量以及排烟口面积的计算

2.1排烟量及风速

(1)通常机械系统排烟量要求见表一。

排烟系统一般为竖向设置,火灾时应当考虑每个风道一般承担两个以上分区的排烟量。所以,应按建筑中最大的防烟分区面积设计排烟量,本文以≥120m3/h平方米排烟量为例进行计算。

假设建筑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为360平方米,排烟管道内排烟总量计算为:360×120 =43200m3/h。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排烟管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排烟更为安全可靠。

(2)通常排烟系统的风速要求见表二。

由表二可见,

①管道材质使用金属材料时,风速不应超过20m/s;

②管道材质使用内部光滑平整的非金属材料时,风速不应超过15m/s;

③送风口附近的最大风速不宜超过7m/s,排烟口附近的最大风速不宜超过10m/s。

2.2排烟口面积

(1)排烟口的数量。

按照每个防烟分区内的任意点,到最近排烟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任意两个排烟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m,每个分区应设置至少两个排烟口。

(2)排烟口的风量。

以一个防烟分区两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为:43200(m3/h)/2=21600m3/h计算,则每个排烟口风量=21600(m3/h)/2=10800m3/h。

(3)排烟口面积。

因排烟口的风速应不宜大于10m/s,排烟口面积为:10800/(3600×10)=0.3平方米,计算还应考虑到有效面积系数,由此应选用面积(长×宽)为0.3m×0.8m=0.24平方米,也可选尺寸(长×宽)为0.4×0.6m的排烟口。

3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3.1常规要求

(1)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最远点的间距不超过规定值。

(2)排烟口应设置在每个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结构内并尽量布置在顶部,以利于更有效的排烟。

(3)设置在走道的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顶部,有利于良好的排烟。当确有困难设置在墙面时,根据烟气流动的特性其最近距离吊顶或顶面最好应不超过0.2m。

(4)每个排烟口必须同时设有自动和手动机械操作,在火灾时能自动开启排烟口并联动启动排烟风机,及时有效进行排烟。排烟口或排烟阀必须能手动开启或关闭。

(5)排烟口设置时,还应当考虑尽量使排烟气流方向避开安全疏散的人流方向。设置位置与最近出口间距,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建议>2m

(6)排烟口的设置在吊顶位置或其它位置时,周围1.0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

(7)排烟口的周围及储烟仓内不应设置阻碍烟气流动或影响排烟效果的结构。

(8)排烟口及排烟阀的耐火极限应符合规范要求。

(9)当排烟管道采用金属材料时,考虑到火灾时高温的影响及最不利点排烟的风量,一方面,一个防烟分区内管道不宜布置过长;另一方面,建议对金属风道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可涂刷防火涂料或采取其它可行的防火措施,防止在火灾时管道因高温变形断裂造成无法有效排烟。

3.2在建筑内装修设置吊顶时,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1)吊顶装修应当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且在封闭吊顶内的水平吊顶上的烟气流速不应大于1.5m/s。

(2)局部吊顶时,吊顶部分应尽量不跨跃防烟分区。当必须跨跃时,应当重新划分防烟分区或在分区处增设挡烟垂壁;吊顶与非吊顶边界应进行分隔,防止烟气流入吊顶

内,且应尽量根据边界划分防烟分区。排烟口的设置应根据烟气流动特性及储烟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布。

(3)当吊顶距离顶棚高度大于0.9m时或吊顶内设置技术夹层存在可燃物时,应考虑吊顶内的排烟,排烟口应设置在顶部,同时防烟分区划分应与吊顶以下部分相对一致。

(4)当排烟口(排烟阀)为设置在吊顶内的形式,通过吊顶以上空间排烟。

(5)吊顶内设置排烟系统时,建议应当与吊顶外分开划分防烟分区,同时排烟管道应分开设置。

局部通风机技术要求

矿用隔爆变频对旋式局部通风机订货技术规格书 编制人: 审核: 副总: 机电矿长: 2013年10月

1、总则 1.1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隔爆对旋局部通风机,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格书所提及的要求和供货范围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地详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须按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等提供高质量的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要求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安全经济的设备产品,且已有相同规格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试制品。 1.4 如卖方对本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将在投标书异议表中清楚地表示。如卖方没有对招标技术规格书提出异议,则可认为卖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招标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1.5 卖方执行本规格书所列要求、标准。本规格书中未提及的内容均满足或优于本规格书所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卖方在设备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标准的版本。 1.6 卖方所提供的设计、设备和相关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技术规格书采用中文版本。 1.7 卖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与项目有关事宜联系的所有来往函电,以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均应使用中文。 1.8 在签订订货合同之后,买方有权对本订货技术文件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卖方应允诺予以配合,具体项目和条件由双方商定。 1.9 设备采用的专利及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合同报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专利技术的一切责任,且设备合同价不变。 1.10 卖方对整套设备及配套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 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 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 中庭; 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 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 汽车库。 1.4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 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0 1.6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勺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 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C ,补风管 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C。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 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09年最新修订防排烟设计规范(修订稿)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 烟方式。

暖通2017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暖通2017版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作者:————————————————————————————————日期:

一防烟系统计算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第3.4.5条~第3.4.8条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j=L1+L2 (3.4.5-1) L s=L1+L3 (3.4.5-2)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1=A k vN1(3.4.6)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

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0.6(A1/A g+1)(m/s);A1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 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N1=3。 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3.4.7) 式中: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 002m ~0.004m 。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 7m/s 时,取?P = 6.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Om/s 时,取?P = 12.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2m/s 时,取?P=17. 0Pa 。 n 指数(一般取n=2); 1.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

排烟系统计算公式

排烟系统计算公式 001/已知排烟风机风量是22000CMH,275Pa,3Kw,排烟口为2个, 尺寸是1000*500,请问风口风速是多少? 2011-10-3117:06qinge_2003|分类:工程技术科学|浏览2356次 如果换成800*500风口,风速相差多少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举报|2011-11-0118:00网友采纳 风口风速为:22000÷3600÷2÷0.5(风口面积)=6.11m/s,如果换成800*500,则为22000÷3600÷2÷0.4(风口面积)=7.64m/s

A——风管截面积,单位:㎡; v——管内风速,单位:m/s。 004/知道了风机的风量和风口怎么计算风管的大变小以及长度 2013-12-2114:18137****5107|分类:数学|浏览495次 如:风机是37kw/29000~37000的风量、吸风口是直径550,主管道的总是50米,有37个直径120吸风口!550的吸风口要变多大的管道?变多少节才能保证120的吸风口的风量一样?求解(写公式、一定要说明公式的符号代表什么?、举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2013-12-2116:36提问者采纳 Q=3600A·v Q——风量吗,单位:m3/h; A——风管截面积,单位:㎡; v——管内风速,单位:m/s。 3600——小时(h)和秒(s)的换算常数。 不知道你的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是通风(消防排风、送风,油烟排风),主风管风速一般取8~12m/s,支管风速一般取6~8m/s

;如果是空调管道,主风管风速一般取6~10m/s,支管风速一般取4 ~6m/s;如果是除尘,就得考虑颗粒或粉尘的比重,一般主风管风速在16m/s以上,支管风速一般取18m/s以上。 至于风管怎么变,每节多大管径,都得看你现场管路布置和风口位置等,真的没法帮你! 至于550m3/h、120m3/h风口要多大,也得看你的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 其实,利用公式,你自己也会计算,这里就不帮你做了! 譬如,风量1800m3/h的风管,管内风速取8m/s,则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风管的截面积需要多大! 套公式即: 1800=3600×A×8 j计算得,A=0.0625㎡。 如果我们用250×250mm的风管,刚好! 005/根据风速和风量如何求风机的功率 2009-11-2813:19yanyanxinyuhan|分类:学习帮助|浏览1880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2009-11-2813:38网友采纳

局部通风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35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局部通风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局部通风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我矿840西翼水仓煤泥淤积太多,吸水井中煤泥已到了水泵吸水口,很难排除积水,决定对该水仓煤泥进行清理,需要安装一台JBD2-4.5型局部通风机。为保证运输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一、下放设备及时间安排 本次下放和安装设备为一台JBD2-4.5型局部通风机(固定在专用矿车内)。于2月23日中班下放,并运输到4号车场进行安装。 二、安装地点及风筒接设

JBD2-4.5型局部通风机安装在840辅运大巷水仓通道出口以东10米处。安装调试好后通灭队将风筒接到水仓通道口,其余风筒由负责掏水仓的单位边掏边接。 三、工作安排 1.通灭队负责设备地面装车,并运送至副井井口。 2.运输队负责装罐、下放、并运送至4号联络巷。 3.通灭队负责将设备运送至840西翼水仓,并负责安装及风筒的接设。 四、安全措施 整个运输环节,由通灭队派副队长马周万跟踪指挥。 1、JBD2-4.5型局部通风机装在专用矿车内。

2、装JBD2-4.5型局部通风机时必须有跟班队长统一负责指挥,使用人工将其抬到矿车内,放入局部通风机需缓慢将其放入矿车内。 3、装好后,采用人力推车的方式将装好的矿车送至副立井井口,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随时发出警号,严禁放飞车。 4、井下运输时,通灭队和运输队要各派一名副队长全程协调指挥,运送至4号车场后人工将其抬出,由通灭队跟班队长马周万组织人员进行安装。 5、安装风机时必须和运输队协调好4号车场内进出的车辆。 6、安装完成后接通电源,在接电源时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馈电开关和起动开关必须闭锁并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标志牌,并放专人看护。 7、安装好后,开启JBD2-4.5型局部通风机进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防排烟新规,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留给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也只剩下百余天,再加上新教材也在该新规范正式实施前20天刚刚出版“面世”,很多考生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一块到底会怎么考?在接下来的准备中究竟要怎么学?要弄清怎么考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本文将从4个方面内容给考生一个明细的知识解读: 第一: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第三:新规范强制性条款要求 第四: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内容变化对比 首先,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只要我们做到:对照规范,咬紧教材,紧扣大纲,掌握重点,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 新规范报批稿和最终实施稿内容之间有些细微的差异,而新教材由于早于新规范实施时间出版,和新规范实施稿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吻合”,因此我们大胆的预测,今年的防排烟内容不会很深很难。但同时,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新规范的出台,那么这一块的分数势必会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一点要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我们学习的重点要倾向于,新教材和新规范都做了重要修订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这一块的学习中,我们只需要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重要变化内容加以强化学习就可以了。下面第二个问题,我来说说重点变化。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教材是纲。教材内容变化相对于规范内容的变化更加重要一些,我们要做重点掌握。下面对教材中重要考点的变化做出总结。 1、防烟分区面积 16版教材P85: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18版本教材P94: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当空间净高大于3.0m、小于等于6.0m时,不应大于1000㎡;当空间净高大于6.0m、小于等于9.0m时,不应大于2000㎡。 新的烟规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解读:规范对防烟分区面积做了细化,同时表格中没有18版新教材中修改的小于等于9m的要求,所以按照规范,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

走道内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走道内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置机械排烟走道要求: 有自然排烟部位,但是自然排烟长度远大于规范规定的30米:内走道包括连通的无窗办公室。 二.排烟风道排烟量的计算: 1.确定排烟量计算方式:因每个排烟系统为竖向设置,每个排烟风道(除地下1层到地上1层之间的排烟管道)要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因此,排烟风道通过烟量计算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 2.确定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主楼的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为360m2。 3.计算系统排烟量:排烟风道通过总烟量为360×120=43200m3/h。 4.设置每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设2个排烟竖风道。 5.确定排烟系统入口最大风速:每个排烟风道通过烟量为21600m3/h,按排烟风道风速小于15m/s,经计算,取排烟风道有效断面积为,实际风速12m/s。 三.排烟口排烟量计算及选型:

1.确定风口个数:每层为一个防烟分区,按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和排烟风口之间不应超过60米的要求,每层设有2个排烟口; 2.计算风口风量: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为360×60 =21600 m3/h,由于每一个防烟分区有两个排烟口,则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21600/2=10800m3/h。 3.选取风口规格:取排烟口风速为10m/s,经计算,排烟口面积为10800/10/3600=,故选用排烟口有效面积为*(有效面积系数),为600*400排烟口。 4.确定风口类型:本场所不选百叶风口,该排烟口为电动排烟风口,具有DC24V电信号开启、远间隔缆绳控制开启、手动复位、280℃熔断、输出开启和封闭电信号的功能。 四.排烟风管计算及选型: 假定连接一个风口的风管为A段,连接两个风口的风管为B段,求出A、B段风管规格,则:A段风管截面积为一个风口风量10800/风管假定风速12m/s/3600(秒)=, B段风管截面积为两个风口风量10800*2/风管假定风速12m/s/3600(秒)=,依此类推,计算多个排烟风口规格,然后按照风管截面积选定风管宽高的尺寸,前段风管风速应比后段风管风速稍大点。

(完整版)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28-2006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井工方式开采的煤矿的基本通风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井工开采的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包含的部分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GB 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矿井通风向矿井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出有害气体和浮尘改善井下气候条件的作业。3.2 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矿井通风网络和通风设施的总称。3.3 矿井通风方式指矿井进风井和出风井的布置方式。3.4 矿井通风方法指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3.5 矿井通风网络通风系统中表示风道分支连接形式和风流方向的结构系统习惯称风网。3.6 中央并列式通风进风井和出风井并列位于井田走向中央的通风方式。 3.7 中央分列式通风又称中央边界式通风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出风井位于井田沿边界走向中部的通风方式。3.8 对角式通风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出风井位于两翼或出风井位于井田中央进风井位于两翼的通风方式。2 3.9 混合式通风井田中央和两翼边界均有进、出风井的通风方式。 3.10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地面的向全矿井、一翼或一个分区供风的通风机。 3.11 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

的通风机。 3.12 辅助通风机某分区通风阻力过大主要通风机不能供给足够风量时为了增加风量而在该分区使用的通风机。 3.13 通风机工况点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与矿井风阻特性曲线在同一坐标图上的交点。 3.14 矿井空气来自地面的新鲜空气和井下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浮尘的混合体。3.15 矿井气候条件矿井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和风速等反映的综合状态。 3.16 风量单位时间内流过井巷或风筒的风流体积。 3.17 矿井有效风量送到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风量之总称。 3.18 矿井有效风量率矿井有效风量占矿井总进风量的百分数。 3.19 需风量矿井生产过程中为供人员呼吸稀释和排出有害气体、浮尘创造良好气候条件所需要的风量。 3.20 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矿井和井巷进行通风的方法。 3.21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风压对矿井或井巷进行通风的方法。 3.22 局部通风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 3.23 全风压通风 3 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和通风设施向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等用风地点供风的通风方法。 3.24 扩散通风利用空气中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式。 3.25 通风机附属装置用以引导风流、降低矿井通风点阻力提高主要通风机的有效静压、保护主要通风机免受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实现灾变时期矿井反风的主要通风机的配套装置。 3.26 分区通风井下各用风地点的回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巷或总回风巷的通风方式。 3.27 串联通风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3.28 压入式通风通风机向井下或风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 标准G B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 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参编单位: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上海迈联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泰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炯张洁玉寿炜炜刘激扬沈纹张磊 马恒李彦军朱鸣夏令操刘文利徐稳龙尹航? 周强韩峥王钊彭琼朱晔盛袁昕廖坚卫? 张兢刘卫江李德品盛伟军刘建宏黄德祥 主要审查人:罗继杰倪照鹏刘国祝马伟骏周敏金丽娜王厚华 张旭赵克伟易岚薛亚群祁晓霞张兴权张树平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经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11月20日以第1741号公告批准发布。

回风巷更换局部通风机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70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回风巷更换局部通风机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回风巷更换局部通风机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解决14101回风巷使用的局部通风机噪音大问题,我区决定分别对其主回路局部通风机进行更换,为保证更换局部通风机工作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特制订本措施: 一、时间: 20xx年1月23日至工作结束 二、施工单位:通风区 三、负责人: 四、施工地点:14101车场 五、施工内容: 将14101回风巷的主回路局部通风机更换为低

噪音局部通风机。 六、安全措施: ⒈凡参加本工号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熟悉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后必须签字。 ⒉每次施工前必须由现场施工负责人确认各种安全防护用具,施工工具材料要准备齐全,检验合格。 ⒊工作的前一天,必须在矿生产调度会上提出作业计划,经矿值班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此项工作。 ⒋由于所更换的局部通风机体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多股铁丝将其牢固的捆绑在平板车上。 ⒌所更换的局部通风机到达工作地点后需使用倒链配合三脚架或将倒链吊挂在巷道顶板上的锚杆上人工卸载,所吊挂锚杆须满足受力强度(该工作由现场施工负责人验证),卸载过程必须有专人指挥,并且

有专人前后照看,防止误伤人员。将所更换的局部通风机稳设在指定地点,距道轨不小于500mm。 ⒍更换主回路风机前,由掘二队电工将局部通风机切换为副回路运行,将所更换的局部通风机连接至主回路供电负荷侧,再将主回路局部通风机与倒风台利用合适的风筒连接并捆扎牢靠。 7.主回路局部通风机更换工作结束前应确保副回路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在更换主回路局部通风机副回路停电造成停风时,则该地区瓦斯检查员必须立即将停风区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到全风压进风巷道,并在停风区的巷道回风口设置警戒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停风区。 8.在更换主回路局部通风机过程中,发生副回路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的情况,在恢复通风前,由瓦斯检查员认真观察瓦斯监测主机所显示巷道内的瓦斯浓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煤炭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术语和定义 2.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supervision system of coal mine safety 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2.2 传感器 transducer 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2.3 矿用甲烷传感器 methan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甲烷浓度的装置,一般具有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 2.4 矿用风速传感器 air velocity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通风巷道中风速大小的装置。 2.5 矿用风压传感器 wind pressur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通风机、风门、密闭巷道、通风巷道等地通风压力的装置。 2.6 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 carbon monoxid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中煤的自然发火区及胶带输送机胶带等着火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2.7 矿用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温度高低的装置。 2.8 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 carbon dioxid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2.9 矿用氧气传感器 oxygen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氧气浓度的装置。 2.10 矿用烟雾传感器 smoke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矿井中胶带输送机胶带等着火时产生的烟雾浓度的装置。 2.11 矿用风筒开关传感器 air pipe switch transducer for mine 连续监测风筒是否有风的装置。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 3.1.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2.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共用前室合用前时不应小于3.0m2。 3.2.3采用自然通风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

3.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性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m2的固定窗。 3.4.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4.4.1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 4.4.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解析厨房排烟风量计算公式

解析厨房排烟风量计算公式
作者:张胤桢 蓝天保卫战已经打响,环保风暴呼啸而来,排烟通风工 程到处开花。本文应一些咨询要求,特写此文。 排烟通风工程必须要用排烟风量计算方法,排烟风量计 算是系统计算的基础,决定管道、风机选配、新风量计算等一 系列数值计算。 目前还存在方法不一, 颇存异议和误解的问题。 由于缺少专门的技术研究和实验,即使国家颁布的标准也前后 不尽一致。在厨房设计、通风工程、建筑设计和风机等行业中 一直存在纷扰。在厨房排烟通风工程中存在几种不同的计算方 法,经验估算和数学计算方法并存,数学计算方法也存在精度 不同计算方法。由于风量计算允许存在较大的误差,误差又被 超配风机掩盖,所以,并没有引起业内设计人员的重视,造成 大量无效能耗。 本文为了简化叙述,不去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利弊,直 接解析目前风量计算用得最多的,比较准确的斗式吊挂排烟罩 排风量计算方法和应用参数的数学意义。 目前斗式吊挂排烟罩排风量计算比较准确的公式如下:
Qp=1.4×P×h×u×k×3600
其中: Qp:排烟风量,m3/h; h:排烟罩至烟气源的高度,m; u:风速一般取 0.2~0.5m/s; k:管道漏风系数,一般取 1.1~1.2; P:排烟罩吸烟边长,m;P = a×n1 + b×n2 a:排烟罩长度,m; b:排烟罩宽度,m; n1 、n2:排烟罩敞开面数。

以下是一面靠墙的斗式吊挂排烟罩形成的气流图
b a
流线
流线
h
流线
等压线
h
流线
流线
参照示意图对上述各参数说明如下: 等速面:图左边靠墙排烟罩的流线上有与流线垂直相交 的曲线,这是根据实验测试数据绘制的曲线,在这个曲面上流 向负压中心的气流流速相同,动压相同,所以称之为等速面或 等压面。 吸捕风速 u:决定排烟罩要控制范围的等速面的风速,这 里指灶台边缘要保持的吸捕风速 u。 高度 h:排烟罩至烟气源的高度。由于厨房设备高度大多 与灶台高度相同, 虽然蒸饭柜、 低汤灶等设备与灶台高度不同, 但是,产生烟气的高度还是大体相似。所以,一般都按灶台高 度 800mm 计算。 漏风系数 k:由于排烟管道存在不密封的可能,特别是砖 混烟道,所以用漏风系数增加排风量计算 10%的余量。 排烟罩吸烟边长 P: 为了确保有效吸捕烟气, 对于排烟罩 需要吸收烟气范围大小要有所区别。利用 P = a×n1 + b×n2 进行 计算。 靠墙一面不计算, 三面靠墙时 P = a; 一面靠墙时 P = a + b ×2;不靠墙时 P = a ×2+ b×2。 实验系数: 或称为修正系数, 为保证公式计算的准确性,

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方式及技术管理要求

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方式及技术管理要求 摘要:本文论述了局部通风机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及工作方式,阐述了搞好局部通风机通风管理工作,应从提高局部通风机供电的可靠性;保证局部通风机安全可靠运转;加强风筒管理;防止爆炸火源;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测;加强综合防尘措施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局部通风质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技术管理 一、局部通风机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为了准备新采区及回采工作面,都必须进行巷道掘进工作,掘进工作面只有一个出口,与采区通风不同,没有进风、回风回路,不能形成通风系统,故必须采用导风设施(风筒、挡风墙、风障等),利用局扇或主扇的能量,将新鲜空气送入掘进工作面,同时将污风排除,而局部通风机通风是掘进通风的主要方法。在我国使用范围较广。 二、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式 局部通风机是井下局部地点通风所用的通风设备,局部通风机通风是利用局部通风机作为动力,用风筒导风把新鲜风流送入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按其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 1、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设在离掘进巷道口10m意外的进风侧巷道中,局部通风机把新鲜风流经风筒送入掘进工作面,污风沿掘进巷道排除。 2、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巷道中,新鲜风流沿掘进巷道流入工作面,污风经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抽出。 3、混合式通风:抽出式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掘进巷道口10米以上的回风侧;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风筒出口与掘进工作面的风筒距离要小于压入式通风的有效射程;抽出式局部通风机的风筒吸风口要超前压入式局部通风机10以上,同时要求距掘进工作面距离大于炮烟抛掷长度,一般为30米左右,压入式局部通风机一般随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与工作面距离保持在40-50米左右。采用混合式通风时,为避免发生循环风,应使抽出式局部通风吸风口的吸入风量大于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风筒的出口风量,并应使巷道中的风速超过《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

排烟计算书(机械和自然排烟)

排烟计算书 一、防火分区一 1、机械排烟 防烟分区1~4、6区域面积大于50平方米,内走道长度大于20m,采用机械排烟,其中防烟分区3空间净高为3.1m,清晰高度为2.2m,储烟仓厚度为0.9m;其他防烟分区净高为3m,清晰高度为2.2m,储烟仓厚度为0.8m。 (1)防烟分区1 房间面积168平米,排烟量=168X60=10080m3/h<15000 m3/h,取值15000 m3/h,设多叶排烟口3个,尺寸为(500+250)x400m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5000 m3/h,排烟口风速为8.68m/s。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计算: 排烟口中心点距墙最小距离为0.88m<排烟口当量直径0.444m*2,故γ取值0.5 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的烟层厚度d 为0.8m b 查GB51251-2017表4.6.7可知火灾热释放速率Q=2.5MW 烟羽流类型为轴对称型烟羽流,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Qc=0.7*Q=1750kw 火焰极限高度Z1=0.166*Qc2/5=3.29m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Z=2.2-1=1.2m5000 m3/h,排烟口尺寸满足要求。 Vmax=4.16**d b (2)防烟分区2 走廊宽度不大于2.5m,仅局部宽度>2.5m,区域面积100平米,排烟量 =100X60=6000m3/h<13000 m3/h,取值13000 m3/h, 设多叶排烟口3个,尺寸为(500+250)x400m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4334 m3/h,排烟口风速为7.52m/s。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计算:

煤矿用局部通风机技术条件

煤矿用局部通风机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局部通风机(以下简称通风机)的分类、工作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质量保证期。 本标准适用于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的通风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755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EC 60034-1:2004,IDT) GB/T 1236-2017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性能试验(ISO 5801:2007,IDT) GB/T 2888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 GB/T 3235 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IEC 60079-0:2007,MOD)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IEC 60079-1:2007,MOD)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438 铝合金铸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 13306 标牌 GB/T 13813 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GB/T 17774 工业通风机尺寸 AQ 1043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JB/T 6444 风机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6445 工业通风机叶轮超速试验 JB/T 6886 通风机涂装技术条件 JB/T 6887 风机用铸铁件技术条件 JB/T 6888 风机用铸钢件技术条件 JB/T 7565.5-2015 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YBF3系列风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63~355) JB/T 8689 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 JB/T 8690 工业通风机噪声限值 JB/T 9101 通风机转子平衡 JB/T 10213 通风机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

暖通版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

一防烟系统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第条~第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表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j=L1+L2 () L s=L1+L3 ()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L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1=A k vN1()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

于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A1/A g+1)(m/s);A1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 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N1=3。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m2);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0. 002m ~ 。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0. 7m/s 时,取P = 6.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Om/s 时,取P = 12. 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1. 2m/s 时,取P=17. 0Pa 。 n 指数(一般取n=2);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 N1楼层数上的总门数。 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m3/(sm2]; 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