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信道及其容量

4.信道及其容量
4.信道及其容量

第4章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4.1节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 )

什么是 “信道”?

通信的基本目标是将信源发出的消息有效、可靠地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地,即信宿(sink )。但什么是“信道”?

Kelly 称信道是通信系统中“不愿或不能改变的部分”。比如CDMA 通信中,设备商只能针对给定的频谱范围进行设备开发,而运营商可能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新的投资,仍旧采用老的设备。通信是对随机信号的通信,因此信源必须具有可选的消息,因此不可能利用一个sin(〃)信号进行通信,而是至少需要两个可供发射机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号,信道决定了从信源到信宿的过程中信号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从数学上理解,信道指定了接收机接收到各种信号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但输入信号的先念概念(prior probability )则由使用信道的接收机指定。

如果只考虑离散时间信道,则输入、输出均可用随机变量序列进行描述。输入序列X 1,

X 2,……是由发射机进行选择,信道则决定输出序列Y 1, Y 2,……的条件概率。数学上考虑的最

简单的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 离散无记忆信道由三部分组成:

(1) 输入字符集A ={a 1, a 2, a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a i 代表发射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2) 输出字符集B={b 1, b 2, b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bi 代表接收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3) 条件概率分布P Y |X (〃|X ),该条件分布定义在B 上,其中X ∈A 。它描述了信道对输

入信号的影响。

离散无记忆的假设表明,信道在某一时刻的输出只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该时刻之前的输入无关。或者:

1111|(|,...,,,...,)(|)n n n Y X n n P y x x y y P y x --=,n =1,2,3….

Remark: (1) n x 在信道传输时受到的影响与n 时刻以前的输入信号无关。

(2) DMC 是时不变的,即|n

n

Y

X P 与n 无关。因此|(|)n n

Y

X n n P y x 可简写为|(|)Y X n n P y x 。

例 4.1 (二进制对称信道,BSC ) (b) 二进制擦除信道

例 4.2 BSC 信道假设的合理性:考虑一个通信系统,其发射机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BPSK)方式发射信号,即采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分别代表“0”和“1”。发射机每毫秒产生一个脉冲,代表“0”和“1”,该信号通过宽带信道进行传输。接收机每毫秒对接收到的信号作一次 “硬判决”,由于传输媒介中噪声和接收机前端热噪声的影响,该判决会存在误差。如果带宽足够宽,则各次判决之间的误差是独立。此时,该信道可以用BSC 进行建模。 本课程只讨论不带反馈的离散无记忆信道,即条件分布满足:

1

1

1

11

1(|,...,,

,...,)(|,...,)

n n n n n

P x x x y y P x x x ---=

注意这个假设并不代表各个输入i x 之间相互独立。 定理4.3 对于离散无记忆信道,条件分布满足:

11

1

|1

(,...,,|

,...,)

(|)n

n n

n Y X

i

i i P y y y x x P

y x -==∏ n =1,2,3…. 证明:111111111(,...,,,...,)(|,...,,,...,)(|,...,,,...,)n n i i i i i i P x x y y P x x x y y P y x x y y ---=

11|1

(|,...,)(|

)

n

i

i Y X i i i P x

x x P y x -==

∏ 11|11

(|,...,)(|)n n j j Y X i i j i P x x x P y x -==????

=????????∏∏

1|1

(,...,)(|)n

n Y X i i i P x x P y x ==∏

两边同时除于1(,...,)n P x x ,即得到所需要的等式。

该定理经常被错误地用作DMC 的定义!在应用该定理作为DMC 的定义时,一般都隐含地假设了信道是无反馈的。

例4.4 BSC 信道的条件概率为

()()()()0|010|11|01|11p y x p y x p y x p y x εεεε

===-=========-

图4.1 二元对称信道

发送长度为N 的分组()12,,...,N

N x x x =x

时, ()(

)

()

(

)

,,|1N

N

N

N

d N d N

N

p ε

ε-=-x

y

x

y

y

x

()

(

),11N

N

d N

εε

ε??=- ?-??

x

y

其中()12,,...,N

N y y y =y

为接收到的数据分组,(),N N d x y 为这两个分组之间的汉明距离。

所谓汉明距离指的是两个分组之间不同比特的个数,比如d(000, 111)=3, d(101, 011)=2。

定理4.5 对于无反馈离散无记忆信道,如果n 1≥,

()()1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证明。因为信道是DMC 信道,

()()1

||n

N

N

i

i i p p y

x ==∏y

x

因此,有

()()|log |N

N

N

N

H E p =-y

x

y

x

()1

log |n

i i i E p y x ==-∏

()1

log |n

i i i E p y x ==-∑

()1

|n

i

i i H y

x ==

从而有

()()();|N

N

N

N

N

I H H =-x y

y y

x

()()1|n

N

i

i i H H y

x ==-∑y

()()1

1

|n

n

i

i

i i i H y H y

x ==≤

-∑∑

()1

;n

i

i i I X

Y ==

可以看到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1

n

N

i

i H H y ==∑y

即输出分组N y 是独立的。

定理4.6 如果信源是离散无记忆信源(DMS: Discrete Memoryless Source),则有

()()1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证明. 因为信源是无记忆信源,所以

()()()()1

2

...N

N

p p x p x p x =x

因此有

()()log N

N

H E p =-x

x

()()()12log ...N E p x p x p x =-

()1

log N

i i E p x ==-∑

()1

n

i

i H x ==

考虑条件熵

()|N

N

H x

y

()12...|N

N H x x x =y

()1

1

|,N

i N

i

i H x

-==

∑x

y

()1

|N

i

i i H x

y =≤

最后一个不等式利用了条件会降低熵。 现在考虑两分组之间的互信息:

()()();|N

N

N

N

N

I H H =-x y

x x

y

()()1|n

N

N

i

i H x H ==

-∑x

y

()()1

1

|n

N

i

i

i i i H x H x

y ==≥

-∑∑

()1

;n

i

i i I X

Y ==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当且仅当对任意的i ,有

()()1

|,|i N

i i

i H x H x y -=x

y

等价于说

()()1

|,|i N

i i

i p x p x

y -=x

y

证明完毕。

注释1. 定理4.5中,如果信源是无记忆的,则

()()()()1

2

...N

N

p p x p x p x =x

计算输出分组的概率:

()(),N

N

N

N

p p =∑x y x

y ()()|N

N

N N

p p =

∑x

x y

x

()()|N

i

i

i i

p x p y

x =∑∏x

(),N

i

i

i

p x y =

∑∏x

()i

i

p y =

即输出分组也是独立的,此时有:

()()1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注释2. 在定理4.6中,如果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即

()()1

||n

N

N

i

i i p p y

x ==∏y

x

可以计算出

()

()

()

,|N

N

N

N

N

p p p =

x y

x

y

y

()()

()

|N

N

N

N

p p p =

y

x

x y

()()

()

|i i i i

i p y x p x p y =

(分别由信道是DMC ,信源是DMS 和注释1得到)

()|i

i i

p x

y =

因此

()|N

N

H x

y

()1

|N

i

i i H x

y ==∑

从而有

()()1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两个定理在附加的条件下达到的结论相同。从而,由定理4.5,定理4.6和相关的注释,得到下面这个定理:

定理4.7 如果信源是离散无记忆信源,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则

()()1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4.2节 信道容量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由条件概率()|p y x 确定,而且一般情况下信道是给定的。比如设备制造商开发新的移动通信设备,必须在指定的频段使用,并且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入网标准。但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p x ,来最大化传输的速率。

基于这个考虑,很自然定义信道容量如下。

定义4.8 定义信道容量为通过选择()p x ,离散无记忆信道能获得的最大平均互信息,即

()

()m ax ;p x C I X Y =

()

()()max |p x H Y H Y X =-????

例4.9 无噪声二元信道

图4.2 无噪声二元信道

该信道的任意二元输入都能在输出端正确接收。因此,每次可以无差错传输1比特,因此C=1。也可以通过定义来计算,采用等概输入,可以计算出C=1.

例4.10 二元对称信道

()()();|I X Y H Y H Y X =- ()()()|x

H Y p x H Y X x =-=∑

()()()x

H Y p x h ε=-∑

()()H Y h ε=- ()1h ε≤-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输出Y 等概。当输入服从一致分布时,即

()()12

01p X p X ====

输出的分布:

()()()()0011p Y p X p X εε===-+=()12

1εε=

-+????=12

()()()()()1

1

2

2

11101p Y p X p X εεεε===-+==

-+=

????

即一致输入导致一致输出,

()1C h ε=-bits

例4.11 二元删除信道(BEC, Binary Erasure Channel )

图4.3 BEC 信道

该信道的特点是,信源传输0或1时,接收端以1α-的概率正确接收,以概率α被删除。

被删除的信息无法恢复。但是信息不会被错误接收,即0不会被翻转为1, 1也不会翻转为0。

()

()m ax ;p x C I X Y =

()

()()max |p x H Y H Y X =-???? ()

()()m ax p x H Y h δ=-

其中

()()()||x

H Y X

p x H Y

X x ==∑

()()()()0|01|1p X H Y X p X H Y X ===+==

()()()()01p X h p X h δδ==+=

()h δ=

()h δ为二元熵,即

()h δ

()()log 1log 1δδδδ=----

直观的猜测是BEC 的容量为()log 3h δ-,因为由表达式C=()

()()m ax p x H Y h δ-猜测当Y

服从一致分布时,H(Y)=log3。进一步猜测输入X 分布为等概时,Y 会等概。但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事实上,当X 等概时,

()()()()1

2

0011p Y p X αα===-=- ()()()()12

1111p Y p X αα===-=

-

()()()01p Y e p X p X ααα===+==

要输出等概则要求()12

1αα=

-,即13

α

=

,但删除概率α是个变量。可以进一步的证明,

无论采用怎样的输入分布,输出Y 都无法等概,或H(Y)无法取得最大值log3。

现在我们来计算BEC 的容量。令E 代表删除事件{}Y e =,()1p X π==,则

()(),H Y H Y E =()()|H E H Y E =+

第一个等式用到E 是Y 的函数。考虑输出Y 的分布:

()()()()()00111p Y p X απ

α===-=--

()()()()1111p Y p X απα===-=-

()p Y e α==

因此

()()()()()11,1,H Y H

παπαα=---

()()()()()()11log 111log 1log π

απαπαπααα

=---------

()()()()()()

()()()11log 111log 1...1log 11log log π

ααπαππααπαπαα

=--------------

()()()()()()1log 111log 11log log ααπαππαπαα

=----------

()()()()11log 1log h ααππππ=+-----????

()()()1h h ααπ=+-

因此

()

()()m ax p x C H Y h δ=-

()()()()max 1h h h π

απαα=-+-

()()max 1h π

απ=-

=1α-

取得最大值的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即当12

π=

时。

直观的理解:由于α比例的信息在传输中被删除,且无法恢复,因而能够恢复的信息比例最多为1-α,从而最大传输信息即容量为1-α。

4.3节 特殊信道的容量计算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对于很简单的信道,比如BSC, BEC ,计算它们的容量也比较复杂。事实上,信道容量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信道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具有比较好的结构,它的容量的计算可能会得到极大的简化。

信道由从输入到输出的条件转移概率p(j|i)来描述。假设输入X 的字母表为{ 1, 2, …, J},输出字母表为{1, 2, …, K},则描述信道的条件转移概率共有KJ 个。把这些概率写成矩阵的形式,得到

()()()()1|1...|1...

......

1|...

|p p K p J p K J ??

??=?

?

???

?

p 矩阵p 称为信道转移矩阵,注意矩阵p 的行对应的是输入,列对应的是输出。矩阵中元素()|p k j 代表的是输入为j ,输出为k 的条件概率。注意到这个矩阵的每一行的和是1,即

()1

|K

k p k j =∑=1, j=1, 2, …, J

但是列的和不一定是1,比如BEC 信道,它的信道转移矩阵为:

100

δδ

δ-??=?

?-??

p BSC 信道的转移矩阵为

11εεε

ε-??

=?

?-??

p 其中ε为交叉概率。

4.3.1 离散输入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

定义4.12(离散输入对称信道). 如果信道转移矩阵p 的每一行都是其他行的臵换,则称该信道为离散输入对称信道。或者说,离开每个输入节点的条件概率都相同。 例4.13.

图4.4

可以写出信道转移矩阵为

112

2112

200

??=?

???

p 除了出现的次序,两行的元素相同,都是0,1/2,1/2。

引理4.14 对于输入对称的离散无记忆信道,条件熵H(Y|X)与输入分布p(x)无关,且

()1

|log J

j j j H Y X

p p ==-∑

其中12,,...,J p p p 是离开每个输入符号节点的条件概率。 证明. 由离散输入对称的定义马上可得:

()1

|log J

j j j H Y X x p p ===-∑

因此

()()()||x

H Y X

H Y

X x p x ==∑

()1log J j j j x

p p p x =??

=-????∑∑ 1

log J

j j j p p ==-∑

证明完毕。

例4.15 由离散输入对称信道的定义很容易判断出BSC 和BEC 信道都是离散输入对称信道。对于BSC 信道

()()()()|log 1log 1H Y X h εεεεε==----

对于BEC 信道

()()()()|log 1log 1H Y X h δδδδδ==----

例4.13中信道的条件熵()()

1

2|1H Y X h ==。

根据该引理和容量的定义,可以得出离散输入对称DMC 信道的容量为

()

()m ax ;p x C I X Y =

()

()()m a x |p x H Y H Y X =-???? ()

()()m ax |p x H Y H Y X

=-

这样,输入对称DMC 信道容量的计算问题就转化为通过选择p(x)最大化H(Y),目标是计算

()

()m ax p x H Y

4.3.2 离散输出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

定义4.16(离散输出对称信道). 如果信道转移矩阵p 的每一列都是其他列的臵换,则称该信道为离散输出对称信道。或者说,进入每个输出节点的条件概率都相同。

引理4.17 对于离散输出对称DMC 信道,如果()1p x J

=,则()1p y K

=

。即服从一致分布

的输入能得到服从一致分布的输出。 证明. 考虑

()(),x

p y p x y =

()()|x

p x p y x =

()1|x

p y x J

=

注意到()|x

p y x ∑代表的是进入输出节点y 的J 个条件概率的和,根据输出对称的定义,

进入每个输出节点的条件概率相同,因此()|x

p y x ∑对每个输出节点都相同,从而()p y 是

常数,因此

()1p y K

=

证明完毕。

由该引理和输出对称的定义马上可以得到,对于离散输出对称DMC 信道

()

()m ax log p x H Y

K =

且取得最大值的输入分布为()1p x J

=。

例4.18 可以判断出BSC 信道是输出对称信道,BEC 不是。

4.3.3 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

定义4.19(对称信道) DMC 信道如果既是输入对称信道,又是输出对称信道,则称为对称信道。

根据对称信道的定义可知,对称信道的信道转移矩阵的每一行都是其他行的臵换,并且每一列都是其他列的臵换。

综合引理4.14和引理4.17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对称信道的容量。

定理4.20 一个具有J 个输入,K 个输出的离散无记忆对称信道的容量为

1

log log J

j j j C K p p ==+

其中12,,...,J p p p 是离开每个输入符号节点的条件概率,也是矩阵p 的任意行的元素。取得容量的输入分布为为一致分布,即

()1p x J

=

证明.

()

()m ax ;p x C I X Y =

()

()()max |p x H Y H Y X =-???? ()

()()m ax |p x H Y H Y X

=-

1

log log J

j j j K p p ==+

引理4.17保证了一致输入导致一致输出,从而取得容量。证明完毕。

例4.21 BSC 信道的容量

1

log log J

j j j C K p p ==-∑

()log 2h ε=-=1()()log 1log 1εεεε++--

4.3.4 准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对称信道的容量计算非常简单,但很多信道具有明显的对称结构,比如BEC ,但不是对称信道。引理4.17表明取得容量要求输入的分布能导致出一致的输出分布,我们希望能推广“对称”的概念,把BEC 这类的信道也包括进来。尽管BEC 不是对称信道,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BEC 可以分解为两个对称信道:

图4.5

可以这样理解,BEC 信道在确定了要发送的输入符号后,以概率11q δ=-选择使用信道1,以概率2q δ=选择使用信道2来传输该符号,进一步的信道分解图如下

图4.6

定义4.22(离散准对称信道)一个DMC 信道,如果存在整数L ,使得该信道可以分解为L 个对称子信道,相应的选择概率为1,...,L q q ,则称该DMC 信道为离散准对称信道。

定理4.23 准对称DMC 信道的容量为

1

L

i

i

i C q C

==

其中12,,...,L C C C 是L 个子对称信道的容量,1,...,L q q 是相应的选择的选择概率。

例4.24 由图4.5和图4.6可以看出,BEC 可以分解为两个对称信道,且121,0C C ==,

121,q q δδ=-=。因此BEC 容量为

11221C q C q C δ=+=-

定理4.23的证明. 定义随机变量Z 。当输出字符属于第i 个子对称信道的输出符号集时,令Z=i 。因此Z 是Y 的函数,从而H(Z|Y)=0。进一步,由Z 的定义()i p Z i q ==,即Z 可以用来标示信息传输时所选择的子信道。另外,根据假设,Z 与X 统计独立。

()()(),|H Y Z H Y H Z Y =+

=()H Y

()()|

H

Z H Y Z =+

()()()1|

L

i H

Z H Y Z i p

Z i

==+==∑

()()1

|L

i i H

Z H Y Z i q

==+=∑

考虑到X 与Z 独立

()()|,|H Z X Y H Z Y ==0

因此

()()(),|||,H Y Z X H Y X H Z Y X =+

()|H Y X =

()()||,H Z X H Y X Z =+

()()1

||,L

i i H Z X H Y X Z

i q ==+

=∑

()()1

|,L

i i H Z H Y X Z

i q ==+

=∑

代入公式()和(),则互信息为

()()();|I X Y H Y H Y X =-

()()1

||,L

i i H Y Z

i H Y X Z i q ==

=-=????∑

用();i I X Y 代表第i 个子信道的互信息,每个子信道的输入分布与准对称信道的输入分布相同,即()p x ,则有

();i i I X Y C ≤

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 x 为一致分布。

()()();||,i I X Y H Y Z i H Y X Z i ==-=

因为

()()||X Z X p x i p x =

因此

()()1

;;L

i

i

i I X Y I X Y q

==

从而

()

()1

m ax ;L

i

i

p x i C I X Y q C

===

当()p x 为一致分布时,所有的子信道同时取得容量,从而,准对称信道取得容量。 证明完毕。

注释1:一般情况下1

L

i

i

i C q C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输入分布使得所有的子信道同时取得

它的容量。

注释2:准对称信道一定是离散输入对称信道。准对称信道在进行信道矩阵分割的时候,是

把它的列分割成互斥的子集,每个子集的列都相同(臵换!),而每一行元素都相同,是其他行的臵换。

例4.25 给定DMC 信道的转移矩阵为

0.8

0.10.10.1

0.1

0.8??

????

观察转移矩阵,第二行是第一行的臵换,因此是输入对称信道,但第二列不是其他列的臵换,不是输出对称信道。该矩阵可以分解为两个对称矩阵,因此是准对称信道,这两个子信道为:

0.8

0.1

0.9

0.9

0.10.80.9

0.90.8

0.10.90.1

0.8????=????????

即第一个子信道是二元对称信道,选择概率10.9q =,()0.80.1

10.90.91,C h =-

0.110.10.11????

=????????

即第二个子信道的选择概率20.1q =,这个信道是个纯噪声信道,20C = 因此,该信道容量为

()0.80.1

11220.90.90.91,0.4471C q C q C h ??=+=-=??bits

例4.26(K 元对称信道)K 元对称信道指的是概率转移矩阵具有如下形式的DMC 信道

1...111 (1)

1............

...

11

1

p p

p K K p p p K K p p p K K ?

?-??

--????-??=--??????-?

?

?--?p

观察这个转移矩阵,可以发现每行都是第一行的臵换,每列都是第一列的臵换,所以这是一个对称矩阵,其容量为

1log 1,,...,11K p p C K H p K K -?? ?

=-- ?--

???

共项

()()()

log 1log 11log

1

1

p p K p p K K K =+--+---

()()log log 1K h p p K =---

4.4节 信道编码定理(概要)

考虑如下图所示通信系统

消息W 取自消息集{1, 2, …, M},经编码器后生成信号()n

X

W ,经过信道传输后,接

收到的序列为n Y ,接收机采用适当的译码器对n Y 进行判决,得到关于消息W 的一个估计

()?n W

g Y =,如果?W W ≠,则接收机宣布出现了错误。

定义4.25. 离散信道(A, p(y|x), B ),A 和B 分别是输入、输出的字母表,p(y|x)代表信道转移概率,()|0p y x ≥,()|1y

p y x =∑,X 和Y 分别看着信道的输入和输出。

定义4.26. DMC 的n 次扩展指信道()(

),|,n

n

n

n

A p y x

B ,其中

()()1

|,|k

k k k

k p y x y

p y

x -=

定义4.27. 信道(A, p(y|x), B )的(M, n )码序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构成: 1. 指标集{1, 2, …, M}。 2. 编码函数

:{1,2,...,}n

n

X

M A →

生成码字()()()1,2,...,n

n n x x x M 。所有码字的集合称为码本(codebook )

3. 译码函数

:{1,2,...,}n

g B M →

译码函数对每个接收到的向量进行判决,给出消息的估计。

定义4.28(条件误差概率)令

()()(

)()()()()P r ||n

n

n

n

n

n

n i y

g Y

i X

x

i p y x

i I g Y i λ=≠==≠∑

为当发送消息为i ,但接收机判决出的消息却不为i 时的条件概率,I(.)为示性函数。

定义4.29 (M, n )码的最大误差概率()n

λ定义为

()

()

1,2,...,max n i i M

λ

λ∈=

定义4.30 (M, n )码的平均误差概率()n e P 定义为

()1

1M

n e

i

i P M

λ

==

显然

()

()

n n e

P λ

如果消息从指标集中按一致分布选择,()n

n

X

x

W =,则

()()()

Pr n n

e

P W g Y ≠

定义4.31 (M, n )码的码率R 定义为

log M R n

=

bits per transmission

定义4.32 如果存在一个(

)

2,nR

n ????

码序列,当n →∞时,(

)

n λ→∞,则称码率R 可达。

定义4.33 信道容量定义为所有可达码率的上确界。

联合典型序列

粗糙地讲,如果码字()n

X

i 与接收到的序列n Y 是联合典型,则将n Y 译为消息i 。我们

来定义联合典型的概念、计算正确译码概率和差错概率。

信道容量的计算

§4.2信道容量的计算 这里,我们介绍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根据信道容量的定义,就是在固定信道的条件下,对所有可能的输入概率分布)(x P 求平均互信息的极大值。前面已知()Y X I ;是输入概率分布的上凸函数,所以极大值一定存在。而);(Y X I 是r 个变量 )}(),(),({21r x p x p x p 的多元函数。并且满足1)(1 =∑=r i i x p 。所以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来 计算这个条件极值。引入一个函数:∑-=i i x p Y X I )();(λ φ解方程组 0) (] )();([) (=∑?-???i i i i x p x p Y X I x p λ φ 1)(=∑i i x p (4.2.1) 可以先解出达到极值的概率分布和拉格朗日乘子λ的值,然后在解出信道容量C 。因为 ) () (log )()();(11 i i i i i r i s j i y p x y Q x y Q x p Y X I ∑∑=== 而)()()(1 i i r i i i x y Q x p y p ∑== ,所以 e e y p y p i i i i i y p x y Q i x p i x p l o g l o g ))(ln ()(log ) ()()() (==????。 解(4.2.1)式有 0log )()()()()()(log )(111=--∑∑∑===λe y p x y Q x y Q x p y p x y Q x y Q i i i i i r i s j i i i i s j i i (对r i ,,2,1 =都成立) 又因为 )()()(1j k k r k k y p x y Q x p =∑= r i x y Q s j i j ,,2,1,1)(1 ==∑= 所以(4.2.1)式方程组可以转化为 ),,2,1(log ) ()(log )(1r i e y p x y Q x y Q j i j s j i j =+=∑=λ 1)(1 =∑=r i i x p

实验三 信道容量计算

实验三信道容量计算 一、实验目的: 了解对称信道与非对称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通过信道编码,能够实现几乎无失真的数据传输;当数据分布满足最佳分布时,实现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使得信息传输率能够达到信道容量。本实验利用信道容量的算法,使用计算机完成信道容量的计算。 实验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信道容量,即:设DMC的转移概率pyx(i,j),p(i)是任意给定的一组初始给定输入分布,开始为等概率分布,以后逐次迭代更新p(i)的取值。其所有分量P (i)均不为0。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 1、计算q(j)=∑ i j i pyx i p) ,( *)(,pyx(i,j)为信道转移概率 2、计算a(i) 先算中间变量d(i)=∑ j j q j i pyx j i pyx) ( /) ,( log( *) ,( 然后,a(i)=exp(d(i)) 3、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4、计算IL=log2(u) 5、计算IU=log2(max(a(i)) 6、当IU-IL>ε(ε为设定的迭代精度)时,进入以下循环,否则输出迭代次数n,信道容量C=IU计算结果,最佳分布p(i)。 ①重新计算p(i)=p(i)*a(i)/U ②计算q(j),方法同1 ③计算a(i),方法同2 ④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⑤计算IL=log2(u) ⑥计算IU=log2(max(a(i)) ⑦计次变量n=n+1

返回6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 四、实验内容: 假设离散无记忆二元信道如图所示,编程,完成下列信道容量的计算 2e 1. 令120.1e e p p ==和120.01e e p p ==,先计算出信道转移矩阵,分别计算该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将用程序计算的结果与用对称信道容量计算公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贴到实验报告上。 2. 令10.15e p =,20.1e p =和10.075e p =20.01e p =,分别计算该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 四、实验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给出源代码,写出信道对应的条件转移矩阵,计算出相应结果。并定性讨论信道容量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实验二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离散信道容量的内涵; 2、掌握求二元对称信道(BSC )互信息量和容量的设计方法; 3、掌握二元扩展信道的设计方法并会求其平均互信息量。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XP,MATLAB 7 三、[实验原理] 若某信道输入的是N 维序列x ,其概率分布为q(x ),输出是N 维序列y ,则平均互信息量记为I(X ;Y ),该信道的信道容量C 定义为() max (X;Y)q x C I =。 四、[实验内容] 1、给定BSC 信道,信源概率空间为 信道矩阵 0.990.010.010.99P ??=???? 求该信道的I(X;Y)和容量,画出I(X;Y)和ω、C 和p 的关系曲线。 2 、编写一M 脚本文件t03.m ,实现如下功能: 在任意输入一信道矩阵P 后,能够判断是否离散对称信道,若是,求出信道容量C 。 3、已知X=(0,1,2);Y=(0,1,2,3),信源概率空间和信道矩阵分别为 求: 平均互信息量; 4、 对题(1)求其二次扩展信道的平均互信息I(X;Y)。 五、[实验过程 ] X P 0 1 0.6 0.4 = X Px 0 1 2 0.3 0.5 0.2 = 0.1 0.3 0 0.6 0.3 0.5 0.2 0 0.1 0.7 0.1 0.1 P=

每个实验项目包括:1)设计思路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设计思路 1、信道容量( ) max (X; Y) q x C = I ,因此要求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只要知道该信道 的最大互信息量,即求信道容量就是求信道互信息量的过程。 程序代码: clear all,clc; w=0.6; w1=1-w; p=0.01; X P 01 = 0.6 0.4 p1=1-p; save data1 p p1; I_XY=(w*p1+w1*p)*log2(1/(w*p1+w1*p))+(w*p+w1*p1)*log2(1/(w*p+w1*p1))- ... (p*log2(1/p)+p1*log2(1/p1)); C=1-(p*log2(1/p)+p1*log2(1/p1)); fprintf('互信息量:%6.3f\n信道容量:%6.3f',I_XY,C); p=eps:0.001:1-eps; p1=1-p; C=1-(p.*log2(1./p)+p1.*log2(1./p1)); subplot(1,2,1),plot(p,C),xlabel('p'),ylabel('C'); load data1; w=eps:0.001:1-eps; w1=1-w; I_XY=(w.*p1+w1.*p).*log2(1./(w.*p1+w1.*p))+(w.*p+w1.*p1).*log2(1./(w.*p+w1.*p1))- . . .(p.*log2(1./p)+p1.*log2(1./p1)); subplot(1,2,2),plot(w,I_XY) xlabel('w'),ylabel('I_XY'); 实验结果:

寻呼空口信道容量及信道容量计算

寻呼空口信道容量及FACH 信道 容量计算方法

目录 1寻呼容量计算方法 (2) 1.1现网理论容量计算 (2) 1.2实际网络环境下的容量计算 (3) 2寻呼容量扩容方案 (3) 2.1寻呼拥塞产生的原因 (3) 2.2寻呼容量预警机制 (4) 2.3现网容量评估 (4) 2.4空口寻呼扩容方案 (5) 2.4.1方案原理 (5) 2.4.2目标容量 (6) 3FACH信道容量评估 (7)

1寻呼容量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寻呼容量的单位是个/时间/小区,也就是说衡量一个RNC支持多大的寻呼量是以小区为标准的,比如某RNC支持的寻呼容量应为XX个/小时/小区或者XX个/秒/小区。 RNC设备支持的理论寻呼量为45万TMSI/小时/小区,实际每小区支持的寻呼容量则取决于空口的寻呼容量配置。 空口寻呼容量配置计算方法如下(以小区为参考单位): PCH寻呼能力计算公式为:Ntfs×RoundDown[(TBSize-7)/Lue]×Npch/(Nr×Tpbp) IMSI寻呼时, Ntfs×RoundDown[(TBSize-7)/72]×Npch/(Nr×Tpbp) TMSI/PTMSI寻呼时,Ntfs×RoundDown[(TBSize-7)/40]×Npch/(Nr×T pbp) 注:RoundDown为向下取整。 如果空口环境不好,存在大量重传的时候,则上面的公式需要再除以(1+Nr),寻呼容量减半,通常情况下不考虑重传。 1.1现网理论容量计算 除西安网络进行寻呼信道扩容外,现网目前各项空口寻呼信道参数配置如下表: 协议参数说明备注现网配置 Ntfs PCH传输格式中 240bit块的个数(一 个寻呼子信道承载) 传输块个数 一般配置为0、1。Ntf与PCH所在 的SCCPCH的码道数目相关。 1 Tbsize PCH传输块大小240 Npch 每个寻呼块配置的寻 呼子信道数目 协议规定Npch<=8 8 Nr 重复因子相同寻呼的重发次数 1 Tpbp PICH的寻呼周期重复周期/ Tpbp 640ms/320ms 640

4.信道及其容量

第4章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4.1节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 ) 什么是 “信道”? 通信的基本目标是将信源发出的消息有效、可靠地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地,即信宿(sink )。但什么是“信道”? Kelly 称信道是通信系统中“不愿或不能改变的部分”。比如CDMA 通信中,设备商只能针对给定的频谱范围进行设备开发,而运营商可能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新的投资,仍旧采用老的设备。通信是对随机信号的通信,因此信源必须具有可选的消息,因此不可能利用一个sin(〃)信号进行通信,而是至少需要两个可供发射机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号,信道决定了从信源到信宿的过程中信号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从数学上理解,信道指定了接收机接收到各种信号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但输入信号的先念概念(prior probability )则由使用信道的接收机指定。 如果只考虑离散时间信道,则输入、输出均可用随机变量序列进行描述。输入序列X 1, X 2,……是由发射机进行选择,信道则决定输出序列Y 1, Y 2,……的条件概率。数学上考虑的最 简单的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 离散无记忆信道由三部分组成: (1) 输入字符集A ={a 1, a 2, a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a i 代表发射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2) 输出字符集B={b 1, b 2, b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bi 代表接收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3) 条件概率分布P Y |X (〃|X ),该条件分布定义在B 上,其中X ∈A 。它描述了信道对输 入信号的影响。 离散无记忆的假设表明,信道在某一时刻的输出只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该时刻之前的输入无关。或者: 1111|(|,...,,,...,)(|)n n n Y X n n P y x x y y P y x --=,n =1,2,3…. Remark: (1) n x 在信道传输时受到的影响与n 时刻以前的输入信号无关。 (2) DMC 是时不变的,即|n n Y X P 与n 无关。因此|(|)n n Y X n n P y x 可简写为|(|)Y X n n P y x 。

一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

一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1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的步骤 一、用了matlab 实现DMC 容量迭代的算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要初始化信源分布: .0deta 10,1,0,1)(>>=?==,选置,,k r i r P k i 即选取一个精度,本次中我选deta=0.000001。 第二步:}{,) ()()()(k ij i ji k i ji k i k ij t p p p p t 得到反向转移概率矩阵根据式子∑=。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若a C C C k k k det )1() ()1(>-++,则执行k=k+1,然后转第二步。直至转移条件不成立, 接着执行下面的程序。 第六步:输出迭代次数k 和()1+k C 和1+k P ,程序终止。 2. Matlab 实现 clear; r=input('输入信源个数:'); s=input('输入信宿个数:'); deta=input('输入信道容量的精度: '); ()()()()(){}111]log exp[] log exp[+++==∑∑∑k i k i j ij k ji j ij k ji k i p P t p t p p 计算由式()()()()()()。C t p t P I C k r i s j k ij ji k k k 10011log exp log ,+==++????????????????==∑∑计算由式

Q=rand(r,s); %形成r行s列随机矩阵Q A=sum(Q,2); %把Q矩阵每一行相加和作为一个列矩阵A B=repmat(A,1,s); %把矩阵A的那一列复制为S列的新矩阵 %判断信道转移概率矩阵输入是否正确 P=input('输入信道转移矩阵P:')%从这句话开始将用下面两句代替可自动生成信道转移矩阵 [r,s]=size(P); for i=1:r if(sum(P(i,:))~=1) %检测概率转移矩阵是否行和为1. error('概率转移矩阵输入有误!!') return; end for j=1:s if(P(i,j)<0||P(i,j)>1) %检测概率转移矩阵是否负值或大于1 error('概率转移矩阵输入有误!!') return; end end end %将上面的用下面两句代替可自动生成信道转移矩阵 %disp('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P=Q./B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每一个原矩阵的新数除以所在行的数总和) i=1:1:r; %设置循环首项为1,公差为1,末项为r(Q的行数)的循环 p(i)=1/r; %原始信源分布r个信源,等概率分布 disp('原始信源分布:')

信道容量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第1页共9页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 (3)掌握C 语言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2、实验方法 硬件:pc 机 开发平台:visual c++软件 编程语言:c 语言 3、实验要求 (1)已知:信源符号个数r 、信宿符号个数s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 (2)输入:任意的一个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和每 个具体的转移概率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输出:最佳信源分布P*,信道容量C 。 4.算法分析 1:procedure CHANNEL CAPACITY(r,s,(ji p )) 2:initialize:信源分布i p =1/r ,相对误差门限σ,C=—∞ 3:repeat 4: 5: 6: C 221 1 log [exp(log )] r s ji ij r j p φ==∑∑ 7:until C C σ ?≤ 8:output P*= ()i r p ,C 9:end procedure 21 21 1 exp(log ) exp(log ) s ji ij j r s ji ij r j p p φφ===∑∑∑i p 1 i ji r i ji i p p p p =∑ij φ

5.程序调试 1、头文件引入出错 f:\visualc++\channel\cpp1.cpp(4)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f:\visualc++\channel\cpp1.cpp(5)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2、变量赋值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065: 'ij'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440: 'initializing' : cannot convert from 'int' to 'float ** ' Conversion from integral type to pointer type requires reinterpret_cast, C-style cast or function-style cast ————float **phi_ij=ij=NULL; 纠错:float **phi_ij=NULL; 3、常量定义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40)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for' ————for(i=0;i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84)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_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00)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hi_ij[i][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16)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while(fabs(C-C_pre)/C>DELTA); 纠错:#define DELTA 0.00000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error C2065: 'MAXFLOAT'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int'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C=-MAXFLOAT; 纠错:#define MAXFLOAT 1000000; 3、引用中文逗号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65: 'Starting'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

信道容量和带宽

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 信道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通路,由传输介质及其两端的信道设备共同构成。 信号带宽是信号频谱的宽度。信道带宽则限定了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也就是限定了一个通频带。 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是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它们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高速公路上的最大限速与汽车实际速度的关系。 带宽: 一般用来描述两种对象,一个是信道(Channel),另一个是信号(signal)。对于信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对信号来说,也可分为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信道的带宽: 对信道来说,带宽是衡量其通信能力的大小的指标。对模拟信道,使用信道的频带宽度来衡量。如果一个信道,其最低可传输频率为f1的信号,最高可传输频率为f2的信号,则该模拟信道的带宽是: 模拟信道的带宽=f2-f1(f2 > f1)描述模拟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Hz。对于数字信道的通信能力,使用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衡量。如果一个数字信道,其最大传输速率是100Mbps,我们称其带宽为100Mbps。 描述数字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信号的带宽: 模拟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的波长或频率的范围,用于衡量一个信号的频率范围,单位是Hz(每秒种电波的重复震动次数)。

一般的电信号(模拟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组成,对于这个电信号来说,其包含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称为这个电信号的带宽。比如人的声波信号,其绝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300Hz ~3400Hz这个范围,因此我们称语音信号的带宽是 3.1Khz(3400-300)。 模拟信号的带宽单位与模拟信道带宽相同。数字信号的带宽使用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来表示。数字信号一般传输速率是可变的。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可以用最大信号速率(峰值速率)、平均信号速率或最小信号速率来描述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的带宽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其各种单位与数字信道带宽单位相同。 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变为数字信号。那么模拟信号的带宽与数字化以后的带宽是什么关系呢? 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决定了其数字化后的带宽。比如一个带宽 3.1Khz的语音信号,采用标准PCM编码(不进行压缩),其数字信号的带宽是64Kbps。如果使用压缩编码技术,一路语音信号其数字化以后的带宽可以是16Kbps或者8Kbps。 速率: 衡量信息传输速度的指标,以每秒传输的bit数为单位,即 bps――bitpersecond。1K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千个比特;1M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00万个比特;1G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0亿个比特;1T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万亿个比特。半波整流与全波整流的区别 全波整流,就是对交流电的正、负半周电流都加以利用,输出的脉动电流,是将交流电的负半周也变成正半周,即将50Hz的交流电流,变成100Hz的脉动电流。

正式实验报告二—信道容量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不同类型信道的不同特点与不同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进一步熟悉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 2.进一步复习巩信道性质与实际应用; 3.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1、计算机-系统最低配置256M内存、P4 CPU; 2、MATLAB编程软件。 四、实现原理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通过信道编码,能够实现几乎无失真的数据传输;当数据分布满足最佳分布时,实现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使得信息传输率能够达到信道容量。本实验利用信道容量的算法,使用计算机完成信道容量的计算。 实验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信道容量,即:设DMC的转移概率pyx(i,j),p(i)是任意给定的一组初始给定输入分布,开始为等概率分布,以后逐次迭代更新p(i)的取值。其所有分量P (i)均不为0。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 1、计算q(j)= i j i pyx i p) ,( *)(,pyx(i,j)为信道转移概率 2、计算a(i)

先算中间变量d(i)=∑ j j q j i pyx j i pyx) ( /) ,( log( *) ,( 然后,a(i)=exp(d(i)) 3、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4、计算IL=log2(u) 5、计算IU=log2(max(a(i)) 6、当IU-IL>ε(ε为设定的迭代精度)时,进入以下循环,否则输出迭代次数n,信道容量C=IU计算结果,最佳分布p(i)。 ①重新计算p(i)=p(i)*a(i)/U ②计算q(j),方法同1 ③计算a(i),方法同2 ④计算中间变量U=∑ i i p i a)( *)( ⑤计算IL=log2(u) ⑥计算IU=log2(max(a(i)) ⑦计次变量n=n+1 返回6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 五、实验步骤 1、计算非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 运行程序

信道及信道容量

第5章 信道及信道容量 教学内容包括:信道模型及信道分类、单符号离散信道、多符号离散信道、多用户信道及连续信道 5.1信道模型及信道分类 教学内容: 1、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2、信道的分类 3、信道容量的定义 1、 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影响信道传输的因素:噪声、干扰。 噪声、干扰:非函数表述、随机性、统计依赖。 信道的全部特性: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信道的一般数学模型: 2、 信道的分类 输出随机信号 输入、输出随机变量个数 输入和输出的个数 信道上有无干扰 有无记忆特性 3、信道容量的定义 衡量一个信息传递系统的好坏,有两个主要指标: 图5.1.1 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连续信道、半离散或半连续信道 单符号信道和多符号信道 有干扰信道和无干扰信道 有记忆信道和无记忆信道 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 速度指标 质量指标

速度指标:信息(传输)率R ,即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传递的信息量; 质量指标:平均差错率e P ,即对信道输出符号进行译码的平均错误概率; 目标:速度快、错误少,即R 尽量大而e P 尽量小。 信道容量:信息率R 能大到什么程度; )/()()/()();(X Y H Y H Y X H X H Y X I R -=-== 若信道平均传送一个符号所需时间为t 秒,则 ) ;(1 Y X I t R t =(bit/s ) 称t R 为信息(传输)速率。 分析: 对于给定的信道,总存在一个信源(其概率分布为* )(X P ),会使信道的信息率R 达到 最大。 ();(Y X I 是输入概率)(X P 的上凸函数,这意味着);(Y X I 关于)(X P 存在最大值) 每个给定的信道都存在一个最大的信息率,这个最大的信息率定义为该信道的信道容量,记为C ,即 ) ;(max max Y X I R C X X P P ==bit/符号 (5.1.3) 信道容量也可以定义为信道的最大的信息速率,记为 t C ?? ? ???==);(1max max Y X I t R C X X P t P t (bit /s ) (5.1.4) 解释: (1)信道容量C 是信道信息率R 的上限,定量描述了信道(信息的)最大通过能力; (2)使得给定信道的);(Y X I 达到最大值(即信道容量C )的输入分布,称为最佳输入(概率)分布,记为* )(X P ; (3)信道的);(Y X I 与输入概率分布)(X P 和转移概率分布)/(X Y P 两者有关,但信道容量 C 是信道的固有参数,只与信道转移概率)/(X Y P 有关。 4、意义: 研究信道,其核心问题就是求信道容量和最佳输入分布。根据定义,求信道容量问题就是求平均互信息量);(Y X I 关于输入概率分布)(X P 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只有对一些特殊信道,如无噪信道等,才能得到解析解,对于一般信道,必须借助于数值算法。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实验一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1.实验目的 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运算 2.实验要求 (1)理解和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理解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采用Matlab编程实现迭代算法 (4)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3.源代码 clc;clear all; //清屏 N = input('输入信源符号X的个数N='); //输入行数 M = input('输出信源符号Y的个数M='); //输入列数 p_yx=zeros(N,M); //程序设计需要信道矩阵初始化为零 fprintf('输入信道矩阵概率\n') for i=1:N //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输入 for j=1:M p_yx(i,j)=input('p_yx='); //输入信道矩阵概率 if p_yx(i)<0 //若输出概率小于0则不符合概率分布 error('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end end for i=1:N //各行概率累加求和 s(i)=0; for j=1:M s(i)=s(i)+p_yx(i,j); end end for i=1:N //判断是否符合概率分布 if (s(i)<=0.999999||s(i)>=1.000001) //若行相加小于等于0.9999999或者大于等于1.000001 Error //('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end b=input('输入迭代精度:'); //输入迭代精度 for i=1:N p(i)=1.0/N; //取初始概率为均匀分布(每行值分别为1/N,)end for j=1:M //计算q(j) q(j)=0; for i=1:N q(j)=q(j)+p(i)*p_yx(i,j); //均匀分布的值乘上矩阵值后+q(j),然后赋值给q(j)实现求和

实验二 一般信道容量迭代算法

实验二 一般信道容量迭代算法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离散信道的迭代运算方法。 2. 实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理解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 采用Matlab 编程实现迭代算法 4) 认真填写试验报告 3.算法步骤 ①初始化信源分布),,,,,(21)0(p p p p P r i ????=(一般初始化为均匀分布),置迭代计数器k=0,设信道容量相对误差门限为δ,δ>0,可设-∞=C )0(; ②∑= i k i ij k i ij k ji p p p p )()() (? s j r i ,??=??=,1;,,1 ③∑ ∑∑??????????????????????=+i k ji j ij k ji j ij k i p p p ?? )()() 1(ln exp ln exp r i ,,1??= ④?? ??????????????=∑∑+i k ji j ij k p C ?)()1(ln exp ln ⑤如果δ≤-++C C C k k k )1()()1(,转向⑦; ⑥置迭代序号k k →+1,转向②; ⑦输出p k i ) 1(+和C k )(1+的结果; ⑧停止。 4.代码P=input('转移概率矩阵P=') e=input('迭代精度e=') [r,s]=size(P); n=0; C=0; C_k=0; C_k1=0; X=ones(1,r)/r;

A=zeros(1,r); B=zeros(r,s);%初始化各变量 while(1) n=n+1; for i=1:r for j=1:s B(i,j)=log(P(i,j)/(X*P(:,j))+eps); if P(i,j)==0 B(i,j)=0; else end end A(1,i)=exp(P(i,:)*B(i,:)'); end C_k=log2(X*A'); C_k1=log2(max(A)); if (abs(C_0-C_1)

信道容量

当一个信道受到加性高斯噪声的干扰时,如果信道传输信号的功率和信道的带宽受限,则这种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会如何?这一问题,在信息论中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高斯白噪声下关于信道容量的山农(Shannon)公式。本节介绍信道容量的概念及山农定理。 1、信道容量的定义 在信息论中,称信道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最大信息速率为信道容量,记为。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各种信道可概括为两大类: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所谓离散信道就是输入与输出信号都是取值离散的时间函数;而连续信道是指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取值连续的。可以看出,前者就是广义信道中的编码信道,后者则是调制信道。 仅从说明概念的角度考虑,我们只讨论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2. 山农公式 假设连续信道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功率为(W),信道的带宽为(Hz),信号功率为(W),则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这就是信息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山农公式,它表明了当信号与作用在 信道上的起伏噪声的平均功率给定时,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信道上,理论上单位时间内可能传输的信息量的极限数值。

由于噪声功率与信道带宽有关,故若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W/Hz),则噪声功率。因此,山农公式的另一种形式为 由上式可见,一个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受、、三个要素限制,只要这三个要素确定,则信道容量也就随之确定。 3. 关于山农公式的几点讨论 山农公式告诉我们如下重要结论: (1)在给定、的情况下,信道的极限传输能力为,而且此时能够做到无差错传输(即差错率为零)。这就是说,如果信道的实际传输速率大于值,则无差错传输在理论上就已不可能。因此,实际传输速率一般不能大于信道容量,除非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 (2)提高信噪比(通过减小或增大),可提高信道容量。特别是,若,则,这意味着无干扰信道容量为无穷大; (3)增加信道带宽,也可增加信道容量,但做不到无限制地增加。这是因为,如果、一定,有

带宽与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带宽与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2008-04-22 10:16:58|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 bps 1Mbps=10^6 bps 1Gbps=10^9 bps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

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 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max=(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

信息量及信道容量的计算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j,k,m,n; char r; char A='Y',B='N'; double x[20],p[12][12],q[12][12],y[20]; cout<<"输入信源x的个数N="; cin>>n; cout<<"输入所需信源概率:"<>m; if(m==1) { double H=0,h; for(int j=1;j<=n;j++) { h=-x[j-1]*log10(x[j-1])/log10(2); H=H+h; } cout<<"信源熵为:"<

double H1=0,h1=0 ,H2=0,h2=0; for(i=1;i<=n;i++) { for(j=1;j<=n;j++) { q[i-1][j-1]=p[i-1][j-1]*x[i-1]; //cout<<"联合概率"<<"y"<

MIMO信道容量计算.docx

实验一: MIMO 信道容量计算 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了解多天线系统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采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经典的注水算法。 二、实验内容 MIMO 信道容量; 注水算法原理; 采用计算机编程实现注水算法。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条件 (1)微机 (2)MATLAB 编程工具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MIMO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技术利用多根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可以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已成为4G 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图1平坦衰弱MIMO 信道模型 1.MIMO 信道模型 MIMO 指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当发送信号所占用的带宽足够小的时候,信道可以被认为是平坦的,即不考虑频率选择性衰落。平坦衰弱的MIMO 信道可以用一个 R T n n ?的复数矩阵H 描述: 111212122212T T R T R R n n n n n n h h h h h h h h h ?? ? ??? =? ? ??????H (1) 其中T n 为发送端天线数, R n 为接收端天线数,H 的元素 ,j i h 表示从第i 根发射天线到第j 根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信道衰落系数。 窄带MIMO 信道模型(如图1所示)可以描述为: =+y Hx n (2) 其中,x 为发送信号;y 为接收信号;n 为加性高斯白噪声。 2.MIMO 信道容量 假设n 服从均值为0,协方差为单位阵的复高斯分布。根据信道容量() max{(;)} p X C I X Y =的定义,可以证明当 () p x 服从高斯分布时,达到MIMO 信道 容量。令x 的协方差矩阵为 x R ,则MIMO 信道容量可表示为: ()() logdet H C +x x R I HR H (3)

MIMO信道容量计算公式资料

MIMO系统容量的计算方法 上网时间:2007年11月06日打印版 推荐给同仁 发送查询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结构的天线单元会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并能对抗多径效应。提高性能的一个关键是为系统方案寻找MIMO 优化设计,使得无需增加天线单元,只优化现有天线就能达到目的。 Thaysen等人描述了互方向、位置以及互耦对在无限大地平面上两个相同天线间包络互相关性的影响,为确定包络相关与固定方向上距离的关系以及互耦合同固定距离时天线方向旋转的关系,他们还研究了使用两个彼此靠近,在同一地平面的相同PIFA时的对称和非对称耦合的情况,其结果(使用IE3D仿真软件仿真)阐明了如何确定天线指向与位置来使包络相关最小。研究了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使用平行PIFA,另一种是天线间具有垂直关系,如图1所示(水平距离d的定义使得图1a的情形中,d为正值。)对于平行情况(图1a),天线间距为10毫米,这时包络相关系数是ρe=0.8,把其中一副天线简单地旋转180度,包络相关系数就降低到ρe=0.4。类似结果对于垂直天线结构(图1b)也能观察到,这时包络相关系数从ρe=0.5下降到ρe=0.25。在垂直结构中,当开路端与馈线垂直时包络相关系数最大。 研究者们发现在平行天线情况下中心频率偏移(|S11|最小)受影响最大,每副天线在相同端都有馈入点,可观察到12%的频偏变化。与单副PIFA 单元相比,另一种情形(两副天线互相垂直情况)变化量低于2%。平行结构的最大包络相关系数是ρe=0.8,当天线彼此交叠垂直时,馈线均在同一端的情况下包络相关系数取得最大值。 此外,可发现互耦与包络相关系数几乎呈指数关系。研究发现,互耦极限为-10dB,在该极限以下,包络相关系数几乎为恒定值,达到ρe=0.15,因此,降低互耦的努力将受限于这个水平。 把天线置于有限平面会影响其性能。图2给出的设计,是按照平面倒F天线(PIFA)的输入阻抗和带宽来优化天线(即改变馈入点跟到地点间的距离,这取决于PIFA在地平面的位置)。对一些性能参数(相关性和带宽)组合优化可选出最佳天线结构。不过,移动电话的外盖、人手、和头部的邻近效应也应包括进分析当中。这样,当把外盖、手、头的影响考虑进来时,最优结构的结果就可能稍有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