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怎么灭亡的

东晋是怎么灭亡的
东晋是怎么灭亡的

东晋是怎么灭亡的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但是最后还是灭亡了,你知道东晋是怎么灭亡的吗?下面给大家说说东晋是怎么灭亡的,供大家阅读!

东晋是怎么灭亡的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东晋历史简介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

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

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士族,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等吴姓士族。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

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统治阶层

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北方侨姓士族与世居江南的南方吴姓士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侨姓士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吴姓士族则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士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来江南士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公元385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公元398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庾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侨置州郡

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领宗族、宾客、乡党同行。这些流民,随同豪强大族南下,自然就成了他们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

强大族所兼并。

这些南下的人们,起初大都不上户籍。后来,东晋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利益,便在流人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侨人单立户籍,称为侨户。

侨户最初享受不为国家纳租服役的优待,后来即使纳租调也比一般编户轻些。

侨州、郡、县的设置,主要是照顾南迁世家豪族的利益,一则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二则他们控制大量户口而又不纳租服役,其政治、经济利益都得到了照顾。

东晋是怎么灭亡的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 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 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周实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实这种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开始了,炎帝,黄帝,大禹,以及夏商两朝帝王子孙的封地在哪里,史书上都有记载,西周是我们封建制度的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在周朝各诸侯国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先废除了做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并且铁腕回击了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的反对(焚书坑儒),自此中国的封建制社会结束,进入了郡县制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也就是主权集中的国家,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成为主权国家,比西方早约两千年,西方是在近代才建立起主权国家的,首先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仿照中国建立了君主主权的政治制度,后来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胖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又效仿路易十四分别在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建立了君主主权的国家制度,但西方的改革并不彻底,封建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削弱,这也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封建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国家主权分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拥有国家主权,真正掌握国家主权的是各地的封建诸侯,当然各封建诸侯也负有勤王的义务,在封建社会里,战争一般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皇帝并没有实际权利,因此也没有人争夺皇帝的地位,因此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夏朝存在了约400年,商朝存在了约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县制社会,国家主权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里,因此皇帝的宝座也就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并且皇帝不再大规模的将自己的儿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这样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击时,也就缺少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并且在冷 兵器时代,武器很落后,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军队,也就是反对皇帝的力量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集 中起来对政府进行攻击,国家很容易灭亡,因此中国自秦朝以来的朝代存在时间都比较短。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实行封建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实行郡县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短,周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实行最彻底的朝代,存在了80 0年,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因此实行郡县制度过于彻底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试想秦始皇如果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秦王朝遇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时,各地诸侯就会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农民起义也就很容易剿灭,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做,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秦朝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封建社会享受“世卿世禄”的封建贵族的命,(自秦以后中国不再有封建贵族这一特殊阶层),秦朝建立后,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因此实行单一郡县制度的秦王朝在遇到农民起义,和封建贵族势力的反扑(项羽就是代表,项羽称霸后实行的就是封建制度)时,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很快灭亡的命运,汉朝建立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以郡县制度为主体,以封建制度为辅助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在保证国家主权集中的同时也有利于王朝建立之初的统治巩固,因此自汉朝到清朝的历朝历代也都采取了这种复合政治制度。 中国的历史观问题 古代中国是主张“仁义”的儒家知识分子把握话语权的时代,儒家知识分子一般将国家

中国古代历史上存活时间最长的国家 居然是它

中国古代历史上存活时间最长的国家居然是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更替和国家兴衰是历史的周期性现象。如果要问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个朝代存活时间最长,那么周朝敢称第二,无人敢言第一。在历史上,周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而东周则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自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周朝共计存在为790年。 总的来说,周朝近八百年的历史,已经是中国历朝历代之最了。不过,却有两个诸侯国实在太厉害了,其存活时间竟然超出了千年之久。其中,一个是薛国,存活时间大约为1500年左右,另一个是越国,顽强生存了1800年之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更替和国家兴衰是历史的周期性现象 薛国 薛国 在夏朝的大禹在位的时候,薛国的先祖奚仲被册封为车正,负责夏朝的道路管理工作。后来,这奚仲也是挺有本事的,竟然发明了车这种运输工具,一下子就提高了夏朝的交通运输水平。夏禹非常高兴,就将今山东省滕州市地区的薛

地赏赐给奚仲,后者领着侯爵正式建立了薛国。薛为任姓古国,帝俊(喾)后裔,也有人史学家认为黄帝系统颛顼的后裔。从夏朝初年到商朝末年,薛国陪着两个朝代度过一千载春秋。等到西周初年的时候,周武王分封诸侯,任姓后裔畛再次被赐封在薛地,爵位还是侯爵。约公元前418年,齐国乘机将任姓薛国占领,为田氏邑。约公元前321年(周显王十八年),齐愍王封田婴(号靖郭君)于薛称薛公。并建造高耸的薛国城池,立宗庙。由此任姓薛国演变为田氏薛邑。 至此,薛国灭亡,薛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传64世国君,历经1500多年。 越国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和薛国一样,越国的建立也和治水的大禹存在直接关系。大禹曾登上会稽山会盟天下的各大诸侯。在大禹去世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立夏朝。当国君传到少康的时候,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除了越国外,杞国、缯国、褒国等都是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绍兴、金华周边地区,并定都在会稽,也即今天的绍兴地区。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后的勾践吞并吴国。在坐拥吴越之地后,勾践率兵渡过淮河,北上中原,和当时的齐国、晋国等诸侯在徐州会盟。不过,自勾践去世后,因为继承人纠纷

夏朝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 C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 A五百B一千 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 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A昏B墨 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 )"。 C A昏B墨 C贼D杀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D A囹圄B夏台 C钧台D圜土 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C) A圜土B钧台 C夏台D囹圄 9、奴隶制五行最早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A A苗族 B汉族 C少数民族 D藏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监狱叫做()。 ABC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BCD A 杀B昏 C墨D贼 3、法和含义是()。ABC A均平、公平 B不偏不倚 C限制和强制 D音律 三、名词解释 1、禹刑 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规定了五种刑罚,共3000条。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炮烙之刑出现于()。D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商朝 2、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C A、商王 B、贵族 C、卜者 D、掌戮 3、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A A、嫡长继承制 B、兄终弟及 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 D、诸子均分 4、商朝刑法的总称是()。D A、九刑 B、禹刑 C、宫刑 D、汤刑 5、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A A、脯 B、醢 C、墨 D、劓 二、多项选择题

古代国家名字

古代国家名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古代国家名字 齐国、楚国、、韩国、、魏国、秦国,、、、、,国,结匈国,,,,,载国,贯匈国,交胫国,不死民国,歧舌国,三首国,,,,,,,纪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鲁、吴、越、宋、郑、鄫、邾(邹)、莒、吕、许、虢、虞、州、、杞、莱、萧、徐、舒、纪、谭、管、蔡、郧、蒋、芮、沈、曹、霍、庸、权、谢、巴、息、郤、邢、祝、鄣、聂、陈、薛、巩、叶、项、卫、滕、江、葛、戴、宿、遂、、炎、鄅、毕、申、罗、邓、绞、唐、刘、黄、厉(随)、蓼、鄀、肥、鼓、中山、鄟、祝其、姒、蓐、耿、苏、冀、诸、共、井、缙、杨、邘、皖、邿、须句、郜、弦、郕、梁、向、凡、谷、赖、牟、柏、颛臾、焦、茅、滑、巢、雍、顿、黎、费、郇、胙、夔、郐、应、介、鄾、任、邳、胡、代、彭、苴、鱼、鱿、轸、扈、荀、桐、极、贾、祭、毛、根牟、甲父、绚、翨阳,有穷、道、微、柳、丰、六、瑕、姜、观、大庭、骀、岐、箕、莘、逼、倪,,灌头国,,载国,,歧舌国,,一臂国,国,,,,,,,肃慎国,,,,,,,,国,博父国,拘缨国,歧踵国,,,,,,,,里耳国,,北雊国,,,,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流黄封氐国,国,国,貊国,,,蟜国,阘非国,环狗国,魅国,,林氐国,盖国,巨,,国,列阳国,姑射国,大蟹国,陵鱼国,鯾鱼国,墩端国,玺唤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韩雁国,始鸠国,,彭,聂阳国,,靖人国,蒍国,中容国,司幽国,嬴土国,国,盖余国,困民国,有易国,摇民国,熏民国,女和月母国,季禺国,卵民国,盈民国,,载民国,蜮民国,焦饶国,伯服国,鼬姓国,昆吾部落,,菌人国,淑士国,白氏国,长胫国,,国,国,沃民国,寒荒国,寿麻国,盖,互人国,胡不与国,叔歜国,,始州国,詹耳国,,继无民国,中煸国,赖丘国,苗民国,牛黎国,天毒国,壑市国,汜叶国,国,司彘国,禺中国,列襄国,盐长

第4课夏朝和商朝

导入: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把。据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后羿的人,他力大无穷,非常擅长射箭,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上寸草不生,人民苦不堪言,后羿就用弓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地上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后羿有个很漂亮的老婆,叫嫦娥,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外出时交给嫦娥保管,后羿手下听说了这件事后,趁后羿不在,去他家里偷药,嫦娥情急之下就吃掉了长生不老药,飘到了月宫。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只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历史上确实有这两个人,尤其是后羿,他还是夏朝时的十分著名的人物。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以后又是哪一个朝代,他们的先后发展各有哪些特点?当我们学完本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师: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阅读一下第一段,思考是谁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夏朝? 生: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 师:很好,上节课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用领导人民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制服了洪水。由于禹治水有功,在人民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舜就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就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在位时期,又通过一系列的征伐战争,使众多部落首领都臣服于他,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请同学们把这个约公元前2070年划下来,注意一下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并证据证明夏朝建立的具体年代,这个公元前2070年只是估定的年代,所以前面加上了一个“约”字,同学们把这个约字圈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公元前吗?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怎么来区分的?生:。。。。。。。 师:为了记载历史现象的发生,人们创造了很多纪年法,而公元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被广为采用的纪年法。关于公元纪年法大家要了解三个问题,第一什么叫公元前什么叫公元后。第二,什么叫世纪。第三,什么叫年代。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年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凡是发生在公元1年以前的历史现象的时间,都用公元前表示,比如说夏朝是在公元1年之前约第2070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发生在公元1年以后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来表示,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公元1年之后的第1949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我们可以用年代轴表示这个公元纪年法。(注意一下公元纪年法他的年代轴是没有0的,也就是没有公元0年)。 那什么叫世纪呢?我们经常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怎么怎么样?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21世纪指的是多少年到多少年呢?公元纪年法以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说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1世纪,从公园101年到公元200年是2世纪,我们说的21世纪就是从公元2001年到公元2100年。公元前也是一个道理。那什么叫年代呢?公元纪年法以10年为一个年代,比如说从1980年到1989年就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着辉煌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被人欺凌。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成了世界的鱼腩,成了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弹丸小国启灵的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表面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专制统治可以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到1912年清帝溥仪被迫退位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他决定了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走向。所以,导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漫长的社会文化原因才是近代中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具体分析文化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君位世袭。这种基本特征是国家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主个人的品质,即贤明与昏庸。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国家的前途则是一片光明;相反,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昏君,那么,国家的命运可以想象。贤明的君主上任自然会选拔贤臣,变革制度, 于是一时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君主昏庸的,就往往奸臣当道、朝纲颓废,社会一片乌烟瘴气,甚至于刀兵四起,国破家亡。这就是所谓的人治——"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然而就是由君主个人品质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情况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之久。如果没有外界的入侵,或许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由此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每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灭亡。可悲的是这种兴衰更替在中国重复了4000多年,中国人就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弊端,不能摆脱他走上别的道路,而这就与中国人受到的思想教育脱不了关系了

文明古国灭亡的范文

文明古国灭亡的范文 中国文明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区别及优势 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 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 在四大东方文明古国中,每一个国家的统治政权都是以父传子这样的形式代代相传。不把政权外送,只掌握在本族或者同一血缘关系的人手中。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

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代东方文明又是以古代中国文明为代表、为核心和主体的,也许可以说没有古代中国文明的古代东方文明不能称之为古代东方文明。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把古代中国文明泛称为古代东方文明。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代表着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亦是世界人民 ___前进和发展,它具有世界意义。 政治方面,中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而其他的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但是远没有中国高度。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古埃及长 期处于政教共理国家的状态,宗教集团的权力很大几乎威胁到法老的统治;而古巴比伦是类似于任命总督管理各城邦的状态,只有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集权的程度比较高;而古印度除了孔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 课夏商周的更替 知识能力 1.(2020 北京西城期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与①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建立 D.西周建立 2.(2019 广东湛江二十七中期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3.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行为,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16 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6.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7.(2015 广东中考)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三年模拟 1.(2019 山东济南历城期中,11,★☆☆)能反映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历史故事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楚汉之争 D.烽火戏诸侯 2.(2019 山东潍坊安丘东埠中学一模,1,★★☆)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受封的同时必须向周王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 湖南怀化溆浦一中期中改编,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灭亡商朝的是周武王 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 C.商朝因暴政而亡 D.周朝的建立者是武王姬发 4.(2018 吉林长春德惠期末,4,★☆☆)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中国历史_夏朝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大约有470余年,经历了4个多世纪,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中国历史一览表(各朝大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历史与社会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 选择题 、下列中国远古人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地是() ①河姆渡人②北京人③元谋人④半坡人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③②①④③①②④ 、传说中教人人们制作农具、进行农耕地人物是() 、黄帝、炎帝、尧、舜 、尧、舜时期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地方法是() 、自荐、选举、任命、推举 、中国地第一位国王与第一位皇帝地组合是是() 、秦始皇、禹、禹、秦始皇 、周武王、汉高祖、禹、周武王 、以下思想家中,不属于战国时期地有() 、荀子、韩非子、孙膑、孙子 、甲骨文出现于() 夏朝秦朝商朝汉朝 、结束了五代十国地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地是( ) 秦朝北宋南宋元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地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秦、西汉、唐、清 、以下组合中,属于西域、西藏、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理地朝代地是()、秦、西汉、隋、西汉、唐、元 、西汉、元、元、西汉、明、清 、唐朝最为鼎盛地时期是() 、唐太宗时期、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中国历史唯一地女皇帝是() 、妲己、武则天、太平公主、慈禧 、由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秦汉时期形成汉族,后发展为中华民族主体地是.炎黄部落.党项族.华夏族.羌族 、我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地鼎盛与顶峰时期分别为() 、隋唐、明清、明清、隋唐、秦汉、隋唐、秦汉、明清 、清朝前期曾经入侵中国地国家是() 、荷兰、葡萄牙、俄罗斯、日本 、约公元前年,把都城迁到殷地是() 夏禹夏桀商汤盘庚 、造成北宋“积弱”地内在原因是() 、辽夏邻国地强大、重文轻武地政策 、休养生息地政策、闭关锁国地政策 、以下王朝组合中,以现北京为都城地是() 、秦、汉、唐、元、明、清 、东吴、东晋、南朝、东周、北魏、南宋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地是()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汉族形成于()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1、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者大事 夏 商 西周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面问题 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团队合作探究: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达标检测: 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请你推断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10、阅读下列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诗经》 请回答: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学后小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后练习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 A.禹B.启 C.桀D.汤 2.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 C.舜传位给禹 D.禹传位给启 3.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的开始(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出现在() A.前2070年 B.前1600年 C.前1046年 D.前770年 5. 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定了刑法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6. 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 A.黄河下游地区 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 D.今河南洛阳一带 7.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8.夏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 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C.地理位置不佳 D.国家机构的建立 9.商朝的建立者是() A.汤 B.禹 C.启 D.桀 10.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商朝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牧野大战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13.“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 D.实行奴隶制 14.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王都与封国都邑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 D.均为郡府 15.“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各诸侯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 ) A.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服从调兵,保卫王室的义务 B.想借机见见周王 C.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D.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16.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丁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 B.术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后灭亡,那么夏朝是如何灭亡的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希望你喜欢。 夏朝灭亡的原因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问题),400多年,后为商朝所灭。 夏朝延续了400多年,到夏桀姒履癸统治时,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易丧,予偕女皆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并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计划。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伐夏,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尚书;序》记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商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夏朝曾在开封建都中国古都学会日前认定河南开封市曾经是夏朝的都城,使这座有着“七朝都会”之称的古城荣升“八朝古都”,而其最早建城的时间也被大大提前。 中国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显示,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朝的第七位王杼将都城迁至老丘,定都200余年,而老丘经考证为今开封市区东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开封古都学会常务副会长郭书学表示,随着老丘就是今天的国都里村一带这一史实的确认,开封的古都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此前被认定曾在开封建都的朝代及古国共有7个,为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而这次新的学术发现,将把开封最早的建都时间由公元前364年提前至公元前2020年前后,而最初的建城时间也由公元前8世纪提前至约4000

古代国家名字

古代国家名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古代国家名字 齐国、楚国、、韩国、、魏国、秦国,、、、、,国,结匈国,,,,,载国,贯匈国,交胫国,不死民国,歧舌国,三首国,,,,,,,纪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鲁、吴、越、宋、郑、鄫、邾(邹)、莒、吕、许、虢、虞、州、、杞、莱、萧、徐、舒、纪、谭、管、蔡、郧、蒋、芮、沈、曹、霍、庸、权、谢、巴、息、郤、邢、祝、鄣、聂、陈、薛、巩、叶、项、卫、滕、江、葛、戴、宿、遂、、炎、鄅、毕、申、罗、邓、绞、唐、刘、黄、厉(随)、蓼、鄀、肥、鼓、中山、鄟、祝其、姒、蓐、耿、苏、冀、诸、共、井、缙、杨、邘、皖、邿、须句、郜、弦、郕、梁、向、凡、谷、赖、牟、柏、颛臾、焦、茅、滑、巢、雍、顿、黎、费、郇、胙、夔、郐、应、介、鄾、任、邳、胡、代、彭、苴、鱼、鱿、轸、扈、荀、桐、极、贾、祭、毛、根牟、甲父、绚、翨阳,有穷、道、微、柳、丰、六、瑕、姜、观、大庭、骀、岐、箕、莘、逼、倪,,灌头国,,载国,,歧舌国,,一臂国,国,,,,,,,肃慎国,,,,,,,,国,博父国,拘缨国,歧踵国,,,,,,,,里耳国,,北雊国,,,,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流黄封氐国,国,国,貊国,,,蟜国,阘非国,环狗国,魅国,,林氐国,盖国,巨,,国,列阳国,姑射国,大蟹国,陵鱼国,鯾鱼国,墩端国,玺唤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

国,韩雁国,始鸠国,,彭,聂阳国,,靖人国,蒍国,中容国,司幽国,嬴土国,国,盖余国,困民国,有易国,摇民国,熏民国,女和月母国,季禺国,卵民国,盈民国,,载民国,蜮民国,焦饶国,伯服国,鼬姓国,昆吾部落,,菌人国,淑士国,白氏国,长胫国,,国,国,沃民国,寒荒国,寿麻国,盖,互人国,胡不与国,叔歜国,,始州国,詹耳国,,继无民国,中煸国,赖丘国,苗民国,牛黎国,天毒国,壑市国,汜叶国,国,司彘国,禺中国,列襄国,盐长国,流黄辛氏国,朱卷国,氏羌国,大幽国,,、西周、、汉、魏,蜀,吴,晋、宋、齐、梁、陈、北魏、、、,北周,隋、唐、,匈奴,,宋、金,辽,元、明、清,汉赵,,前凉,,,,后燕,,,后凉,南凉,北凉,,,,夏,代国,,西燕,,,。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 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夏朝灭亡的战役 什么战争使夏朝灭亡吗?夏商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下面是有夏商鸣条之战,欢迎参阅。 夏商鸣条之战夏商鸣条之战发生之前,由于夏王朝末期已经几代大王不把心思放在治国执政上,到了夏王桀这一代更是显现出了国家政权的危机,不仅仅内部统治非常混乱,外部的起军和讨伐也成为一种常态。当时的商部落的属地位于夏王朝的东边,为了初步孤立夏王朝,商汤先是找准机会征服了与自己最为临近的夏朝属地葛国,并且首先保障了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东南部的商地都城南亳的安全。 完成了第一步之后,商汤派遣自己的重要大臣伊尹进入夏朝的都城中探测夏朝的虚实,经过探测之后,商汤确立了从打掉夏王朝两翼开始进攻的策略,之后一步步占领了夏朝的属国豕韦、顾国、昆吾等小国家,而这些国家正好就在商地和夏王朝都城之间,商汤的这一次行动,直接导致了夏王都城孤立无援的状态。 绝境之下,夏王朝不得不拼死一战,商汤也根据战事的要求准备了大量的战车并且组织了几千名敢死士兵打响最后一战,被逼无奈的夏王不得不率领王军鸣条和商军决战,夏商鸣条之战就此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夏王大败于商汤,夏王朝就此覆灭。 鸣条之战结果鸣条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鸣条的一场战役,

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运城西边,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南地界之内,鸣条之战是在商朝的开国大王商汤与执政状况已进入垂暮的夏朝军队之间进行的,作为对立双方的一场决战,鸣条之战结果就是实现了朝代的更迭。 鸣条之战的发生或者是商汤讨伐夏朝战役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到了夏朝末期,昏庸的夏王桀已经将夏朝的统治带入了一个非常危险和羸弱的境地,当时远在商地的汤早已不满夏王的统治,在看准时机之后,汤先后联合和收并了许多地区和夏朝的附属小国,最后终于将夏王带进了孤立无援的状况中,时机成熟之后,鸣条之战终于爆发了。 但是鸣条之战结果并没有导致夏王朝的全面覆灭。在夏王朝被商汤推翻之后,当时与商汤实力相当的势力还有一股,那就是著名的伊尹势力。而夏王朝的覆灭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鸣条之战结果也只是完成了推翻夏王朝的第一步,而在鸣条之战之后,夏王朝的封建残余仍然遍布在许多地方,直到两股势力将这些残余彻底消灭。 两股势力在消灭封建残余之后,又分别率领着大军向西边进发,在商汤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之后,夏朝以前的大臣和贵族们终于开始有了臣服之心,这样才使商汤一步步登上了王位。

商朝灭夏朝的战争

商朝灭夏朝的战争 商朝灭掉夏朝的著名战役是,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下面是有商朝灭夏朝的战争,欢迎参阅。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简述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 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 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

势力的发展。 到了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 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 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奴役,日益失去人心。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斥责关龙逢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逢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逢。 老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自上甲灭有易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到了主癸时,商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国诸侯了。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并积极筹划灭夏的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