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整理】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版

【精品整理】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版
【精品整理】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版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得做违反学校等机构的条款事项,如有违反,后果自负。如有错误请原谅,谢谢合作!

第一章

1.1.1会计的含义

1.会计的含义

会计——对组织经济活动的数量描述行为

(1)什么是经济活动——人们间的交易

(2)人们为什么从事经济(交易)活动——获得、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

(3)为什么要描述经济活动——确定经济活动的结果

(4)为什么要数量描述——经济活动的结果要量化

2.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前提——应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应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而发展

(2)会计的发展

单式记账→复式记账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国内→国际

3.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1.1.2会计的职能

职能――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为以下三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货币量度:会计主要采用,其他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实物量度:销售、采购、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

?劳动量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连续性: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有任何中断;

?系统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

?完整性: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

第三: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事后核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对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的价值总结;

?事中核算:会计利用价值数据、指标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事前预测:会计利用以往的价值数据和相关变化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及结果的预计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

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主要依据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

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

事中监督: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

事前监督: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合法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

合理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

2.会计具体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3.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分别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内部管理者,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债权人,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和顾客

1.2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

1.2.1会计对象

会计的主要功能是从价值量上核算和监督组织经济活动状况的,因此,会计的对象就是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企业组织经济活动过程:

a.经济资源汇集——权益

b.经济资源配置——资产

c.经济资源耗费——费用

d.经济资源收回——收入

e.经济资源增值——利润

经济资源形成:资产=权益

经济活动过程:收入-费用

经济活动结果:收入-成本=利润

1.2.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与权益

(1)资产

资产——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特征:

a.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

b.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

业;

c.负债一定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

2.收入、费用与利润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a.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b.收入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即日常活动能

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c.收入的形成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

(2)费用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特征:

a.费用是为取得收入付出的代价

b.费用与收入配比确认(因果配比和期间配

比)

c.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企业收入的扣除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

(4)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前提

前提的含义: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的判断;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组织,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法人一般应是会计主体

――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化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以保证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会计记帐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其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4 会计方法

1.4.1 会计核算

1.含义

会计核算——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1.4.2 会计分析

含义——对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

1.4.3会计考核

含义——监督和控制

1.4.4会计预测

含义——对会计指标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测算

1.4.5会计决策

第二章

2.1 会计确认

2.1.1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1.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2.初次确认

初次确认: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其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3.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

再次确认是对已初次确认过的账簿资料的进一步加工,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

日后由于变动的再次确认

4.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的关系

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再次确认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的提炼,两者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2.1.2会计确认标准

1.可定义性——相关信息可按会计要素定义加以确认

2.可计量性——相关信息能够货币计量

3.可靠性——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反映交易和事项

4.相关性——相关信息要有用和及时

2.1.3会计要素的确认(依据)

1.资产的确认

(1)符合资产定义

(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

(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2.负债的确认

(1)符合负债的定义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出

(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是资产的所有权和其带来的利益,所以当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产,企业在资产确认的同时既确认了权益

4.收入的确认

(1)符合收入的定义

(2)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并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3)经济流入额可计量

5.费用的确认

(1)符合费用的定义

(2)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经济利益流出额可计量

6.利润的确认

依附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2.2会计计量

2.2.1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1.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根据被计量对象的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2.确认与计量

确认——定性

计量——定量

确认是计量的基础

2.2.2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2.3会计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

1.历史成本

(1)含义——按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付出的实际成本计量

(2)优点与不足

a.优点:可靠、简便

b.不足: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下不能反映要素的实际价值

2.重置成本

(1)含义——按现在形成某项要素将付出的成本计价

(2)作用与不足

a.作用:反映现在形成某项要素将付出的代价

b.不足:可操作性较差

3.可变现净值

(1)含义——出售时可收回的金额

(2)优点与不足

a.优点: 真实反映资产价值

b.不足:操作有难度

4.现值

(1)含义——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2)优点与不足

a.优点:可反映资产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b.不足: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

5.公允价值

(1)含义——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方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2)优点与不足

a.优点:真实反映某项要素的价值

b.不足:不易操作性

6.举例

7.计量属性的选择

2.2.4 会计计量模式

1.含义——计量单位+记量属性

2.不同计量模式

2.3 会计记录

2.3.1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含义——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分类

2.3.2 复式记账

1.含义——以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记录的方法

2.特点:反映经济活动、交易事项全貌

2.3.3 填制与审核凭证

1.填制凭证——记录业务内容和责任

2.审核凭证——确认凭证记录是否正确

2.3.5 成本计算

1.含义——计量特定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意义——考核耗费、计算盈亏

2.3.6 财产清查

1.含义——查核资产的实有数量

2.目的——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2.4 会计报告

2.4.1会计报告的含义

会计报告——汇总记录会计信息的载体

2.4.2 会计报告的构成

构成: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注

2.5会计循环

2.5.1 会计循环的含义

会计循环——不断重复的核算过程

2.5.2 会计循环的步骤

步骤:

1.确认

2.填制凭证

3.过账

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

5.编制期末调整分录

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

7.编制正式的财务报告

第三章

3.1 会计科目

3.1.1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

2.为什么可设置会计科目——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容和项目各有不同

3.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为提供分类、详细信息提供根据

3.1.2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3 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4 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5 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3.2 会计账户

3.2.1 设置账户的意义

1.账户的含义

账户——在账簿中按会计科目设定的空间用于记录该科目的内容

2.意义——为记录特定会计科目内容提供位置

3.2.2 账户的格式

1.格式的含义——账户的结构即不同数据记录的方位

2.基本格式——左右两方、相对记录

3.账户所记录的不同数据间的数量关系

(结账的公式)

3.2.3 账户的分类

1.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要点:有什么要素就要按这类要素设置账户;有什么科目就要按此科目设置单独账户

2.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3.其他分类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4.1 复式记账原理

4.1.1复式记账的决定---会计对象

1. 会计对象——企业的交易和事项(经济活动)

(1)交易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别,即商品交易和资本交易

(2)商品交易的分析

■商品交易是不同经济资源所有者将各自拥有的不同经济资源互换,交易对象的所有权发生转移

■就交易的任何一方而言,交易是由不同经济资源的换入和换出两方面构成的

(3)资本交易的分析

■资本交易是企业的融资行为,吸收投资人的投资,交易的对象是经济资源的使用权■企业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并因此付出使用费为代价,如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和向投资人分配的利润

■融资交易对企业而言,是可使用的经济资源的增加,而经济资源并非归属企业或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所欠的债务增加、投资人投入企业的资本增加

2.交易本身引起经济资源的变化

■对于交易的任何一方而言交易均是不同经济资源的增减变化

■商品交易是不同经济形式资源的流入和出,流出的目的在于获得流入,流入量要记录,流出量也要记录,才能反映为流入经济资源而付出的代价,并说明流入的前提和原因■资本交易表现为经济资源进入企业,企业可运用的经济资源流入,但企业并没有经济资源流出,所以取得的是经济资源的使用权、支配权,其所有权属债权人和投资人,故而记在他们的名下

4.1.2复式记账原理

■交易、事项发生所引起经济资源量的变化均是此增彼减的变化,会计记录如实记录这种变化,才能反映交易的全部内容,此为复式记账原本的道理之所在

4.1.3 复式记账的特点

1.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4.2 借贷记账法

4.2.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与起源

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来表明两个记账方位的复式记账方法

■这里的借与贷作为“记账符号”仅表示记账的方位,并不包含“借”“贷”的字面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试记账方法,也是一种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平衡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起源

■借贷记账法形成于意大利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是在银行业.商业中记录债权和债务业务,借与贷表示的是字面含义,也表明实际业务的状况,后来演变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世界通用,使会计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在弗罗伦萨的银行中设有分录账,分录账采用“垂直型账页”,即把每个账页分为上下两个记账位置,上方为借主(借方)之位,下方为贷主(贷方)之位,账页按人名开户■假设客户甲将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从银行的角度说,是形成了银行的负债,欠客户甲1000元钱,甲客户成为贷主,按客户甲的人名在账页中开户,记录于甲客户帐户的贷主(贷方)位置

■当甲客户取走其1000元现金时,注销原记录,记录于甲客户账户借主(借方)位置,甲客户的账结平

■假设客户乙从银行借走现金600元,从银行的角度说,是形成了银行的债权,客户乙欠银行600元钱,客户乙成为借主

■按客户乙的人名在账页中开户,记录于该账户借主(借方)位置

■当客户乙归还600元现金时,记录于贷主(贷方)位置,客户乙的账结平

4.2.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经济资源的数量变动表现为会计

要素的等量变动

1.一个企业刚刚组成,有货币资金10万元,为A所有者投入6万元,向银行借得4 万元,经济资源进入业企,即: +资产10万元=+负债4万元+所有者权益6万元

2.以货币3万元购入材料,经济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即:+资产材料3万元=-资产货币

3万元

3.以货币2万元归还银行借款,经济资源退出企业,即: -负债2万元=-资产2万元

4.总结: +资产=+负债,+资产=-资产, -资产=-负债

借方贷方

1. +资产 +权益

2.+资产 -资产

3.-权益 -资产

借方贷方

+资产 +权益

-权益 -资产

4.2.2 账户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每个账户均分借方、贷方,账户的左方规定为借方,账户的右方规定为贷方

每个账户的借贷两方分别记录相反的数量变化,如某账户的借方记录增加,贷方一定是记录减少

总结:

“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

“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4.2.3记账规则

1.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

(1)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账户中的借方、贷方进行登记

(2)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当做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相等的记录

2. 记账规则应用的步骤

(1)确认经济业务发生涉及到那些会计要素的变化;

(2)要素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计入相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记录的金额

3.记账规则的应用举例

4.会计分录

(1)含义——标明经济业务应借贷记账户名称、金额的记录

(2)会计分录的格式

先借后贷,借贷错开

借:原材料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3)会计分录要素

科目名称;记录方向;记录金额

(4)会计分录编制的步骤

a.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b.分析科目性质;

c.确定登记的方向;

d.确定登记金额

(5)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

4.2.4 试算平衡

由于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录的结果必然是全部账户的借方金额与全部账户的贷方金额相等,即: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金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金额合计

由于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此资产账户余额合计数与权益账户月合计应是平衡的,即: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4.4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用途——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哪些核算指标

账户结构——账户借方、贷方登记的内容,余额的方向及其表示的内容

4.4.1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4.4.2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

4.4.3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年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1.债权结算账户

债权结算账户——核算和监督同各个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核算和监督同各个债权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核算和监督企业与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业务账户

特点:

1.集中反映同某一单位或个人所发生的债

权债务的往来结算情况

2.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3.根据明细账计量债权或债务的金额

4.结算账户只能提供货币指标

4.4.4期间账户

期间账户——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1.期间收入账户

期间收入账户——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的账户

2.期间费用账户

期间收入账户——归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账户

4.4.5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或预提的账户

4.4.6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的账户

4.4.7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对某项经济业务,按两种不同计价进行核算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有“本年利润”账户)

4.4.8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主要是“本年利润”账户)

4.4.9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

1.抵减账户抵减账户——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账户

调整公式为:被调整账户余额-抵减账户余额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抵减账户的余额一定要与被调整帐户的余额方向相反

2.附加账户

附加账户——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账户

调整公式为: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附加账户的余额一定要与被调整帐户的余额方向一致

3.抵减附加账户

抵减附加账户是依据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余额方向,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账户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时,该类账户起抵减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抵减账户相同;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致时,该账户起附加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附加账户相同

第5章会计凭证

5.1.1会计凭证概念

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5.1.2会计凭证的作用

1.提供原始经济活动信息

2.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

3.提供记账依据

5.2.1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1.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依据,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2.原始凭证种类

(1)原始凭证的含义

原始凭证——记录、证明经济业务的凭据

(2)原始凭证种类

a.外来原始凭证——取之企业外部

b.自制原始凭证——形成企业内部

一次性凭证

累计凭证

记账编制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5.2.2原始凭证的填制

1.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凭证的名称

?填制凭证的日期

?填制凭证单位或填制人姓名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经济业务内容

?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符合实际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

?填写内容齐全

?书写格式要规范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第三节记账凭证

一、记账及其种类

记账凭证的概念: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直接登账的依据。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同属会计凭证,但二者存在着以下区别:

?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原始凭证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记账凭证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填制凭证的日期

?凭证的编号

?经济业务内容的摘要

?会计科目、记账方向

?记账金额

?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凭证摘要简明

?业务记录明确

?科目运用正确

?附件数量完整

?填写内容齐全

?凭证顺序编号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否真实

?项目是否齐全

?科目是否正确

?金额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正确

第四节会计凭证传递

会计凭证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为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分及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作用: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 ,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

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原则: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原则:指办理经济业务的各项手续制度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达到控制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必须划分清楚;2)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按办理经济业务的程序,明确各自的手续制度;3)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制定会计凭证传递应考虑的内容: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

第六章

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概述

一、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二、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作用

?提供较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并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及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提供经营成果的详细资料,为财务成果的分配提供依据

?提供会计分析的参考资料,为会计检查提供依据

三、设置账簿的原则

?1、确保全面、系统地核算各项经济业务,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分类的会计核算资料。

?2、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人力、物力。

?3、账簿格式要力求简明实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项指标

序时账簿

总分类账

按用途分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

账簿分类备查账

订本式

活页式

按形式分类

卡片式

第二节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封面

?扉页

?账页

二、日记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序时账簿的格式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通常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现金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按顺序登记的。由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只填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不填制现金收款凭证,因而这种业务的现金收入数,应根据有关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和付出的合计数以及账面的结余额,并将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有数核对,借以检查每日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通常也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按顺序登记的。由于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不填制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因而这种业务的存款收入数,应根据有关现金付款凭证登记。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出当日银行存款收入、付出的合计数以及账面的结余额,以便检查监督各项收入、支出款项,并便于定期同银行送来的对账单逐笔核对。

三、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总分类账簿的格式和登记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提供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收入、利润等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总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登记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它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进行登记,也可以把各种记账凭证先按一定方式进行汇总,然后据以登记。(二)明细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通常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按所属二级或明细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也有的采用卡片式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

明细账簿的格式

明细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通常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按所属二级或明细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也有的采用卡片式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

三、错账更正的方法

(一)错账的查找方法

1、差数法

2、尾数法

3、除2法

4、除9法

(二)更正错账的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账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上的笔误,可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更正的方法是: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横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

以备考察;然后,在划线的上方用蓝字或黑字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填写在同一行的上方位置,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2、红字更正法

适用情况:

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且记账凭证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那么应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更正时,应先用红字(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原错误的账簿记录;然后,再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用蓝字或黑字据以登记入账。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并无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账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也应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更正时,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所记载的借贷方向,应借、应贷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金额,求得正确金额。

3、补充登记法

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的方法是,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所记载的借贷方向、应借应贷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补充少记的金额,求得正确金额。

四、总分类账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规则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同时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平行登记的数量关系

总账本期发生额=明细账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账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期末余额合计

初级会计学 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会计基本前提中,作为确定会计记账基础的是()。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2 下列各项中,作为会计计量中最基本的计量基础是()。 A 历史成本 B 现行成本 C 可变现价值 D 公允价值 3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性质。 A 资产 B 负债 C 损益 D 成本 4 下列各项中,属于借贷记账法理论基础的是()。 A 权责发生制 B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 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D 收入-费用=利润 5 填制记账凭证的人员是()。 A 出纳人员 B 经办人员 C 财务总监 D 会计人员 6 车间领用材料85 000元,对此编制的记账凭证如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58 000元,贷记“原材料”科目58 000元。对此采用的更正方法为()。 A 划线更正法 B 编制红字分录冲销会计科目更正法 C 编制红字分录冲销金额更正法 D 补充登记法 7 在实地盘存制下,计算本期减少的公式是()。 A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B 期末结存数量期初结存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本期减少数量 C 本期减少数量=期初账面结存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期末实际结存数量 D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 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为2 000万元,假设提取盈余公积50万元,分出利润500万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企业年末未分配利润为()万元。 A 2 100 B 2000 C 1 550 D 1450 9 当企业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时,每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可以替代下列各项中的()。 A 资产负债表 B 余额试算平衡表 C 记账凭证汇总表 D 总账余额汇总表 10 下列各项中,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 私设会计账簿 B 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 C 向不同单位提供编制依据不同的财务报告 D 授意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内容的有()。 A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 B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初级会计学》习题及答案

《初级会计学》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C )。 A.记录和计算 B、考核收支 C.核算和监督 D、分析和考核 2、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B )。 A.实物计量单位 B、货币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 D.工时计量单位3、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D )。 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 B.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C.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 D.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4、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B )。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谨慎原则 D.历史成本原则 5、会计监督主要通过( B )来进行。 A、实物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6、会计一般对象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各种经济业务 D.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 7、会计主体对会计工作范围从( C )上进行了界定。 A、时间 B.内容 C、空间 D.空间和时间 8、会计分期是从( D )引申出来的。 A、会计主体 D.权责发生制 C、会计目标 D.持续经营 9、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A )。 A、设备购置费 B.材料运杂费 C、材料的保管费 D、产品销售费 10、财产物资的计价原则是( A )。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一致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D )。 A.会计核算 B、会计计量 C、会计决策 D.会计监督 2、会计反映职能的特点是( ABC )。 A.反映已发生的经济业务 B.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C.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D.预测未来 3、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是( ABCD )。 A.事后监督 B.通过价值指标监督 C.事前监督 D.事中监督 4、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 ABC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 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 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 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已支付 5、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 AD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 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 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 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本期已支付

初级会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初级会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 3、企业资产的价值必须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 4、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5、会计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会计科目按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7、“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是属于跨期摊配账户。 8、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 9、原始凭证的审核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和及时性。 10、“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1、选用适当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对科学地组织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 12、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13、更正错账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 14、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 15、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6、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7、一项同时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经济业务,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 18、不涉及企业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一般只填制转账凭证。 19、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是按其承担经济义务期限长短的顺序排列。 二、单项选择题: 1、( C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A、会计职能 B 、会计本质 C 、会计对象 D 、会计方法 2、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00 万元,用银行存款30 万元购入材料,生产产品领用原材 料 10 万元,此时资产总额为( D )。 A、60 万元 B 、140 万元 C 、70 万元 D 、资产总额不变 3、企业向银行借入50 万元,直接偿还前欠外单位的材料款,这项业务引起企业 ( D )。 A、资产增加 50 万元 B、负债增加50万元 C、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50 万元 D、负债总额不变 4、下列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 A )。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待摊费用 D、累计折旧 5、若“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为500,000 元,“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为2500 元,则“应收账款净额”为(B)。 A、500,000 B、497,500 C、502,500 D、2500 6、下列不属于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账户类别是( A、资产账户 B、资本账户 C、财务成果账户 D、调整账户 7、下列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 )。 A、预付账款 B 、预收账款 C 、应付账款A )。 D 、实收资本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和()。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5、按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和()。 6、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和()。 7、()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8、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和()两个方面。 9、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的单位和个人。 10、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 11、()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2、税负转稼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和()。 13、增值税条例规定,出口商品实行()。 14、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和()两种征收方法。 15、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的()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17、国债发行需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8、通过发行国债(),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 19、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和()。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 21、()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 22、()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的制度。 24、完善()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25、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的适当运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发挥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社会公共需要总是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满足。() 5、转移性支出在稳定经济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而购买性支出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6、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财观,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7、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总能一致地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情况。() 8、政府投资性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9、政府投资应追求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 10、社会保障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活需要。() 11、国家凭借政权征税,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 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

大学初级会计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级会计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货币资金收付以外的业务应编制() ①收款凭证②付款凭证③转账凭证④原始凭证 2、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①提货单②发出材料汇总表③领料单④购货发票 3、“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 ①旧管+新收=开除+实在②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③旧管+开除=新收+实在④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4、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①收回货款②以存款归还借款③分配利润④从银行借款 5、负债类账户的结构是() ①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②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借方。 ③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④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6、下列()不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①设置会计科目②编制会计报表③资产清理④填制和审核凭证 7、下列会计账户中属于资产类的是() ①应付票据②预付账款③实收资本④预收账款 8、会计分期是从()前提(假设)中引申出来的。 ①持续经营②会计主体③货币计量④权责发生制 9、购进材料未付款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作为一项()加以确认。 ①资产②负债③费用④收入 10、企业支付借款利息费用时,应贷记()账户。

①财务费用②待摊费用③预提费用④银行存款 11、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 ①债权的减少数②债权的增加数③债务的减少数④债务的增加数 12、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报表。 ①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②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③营业利润、利润总额④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分配 1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①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②能清楚地反映多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③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④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14、记录实物盘点结果,反映财产物资实存数的原始凭证是()

(整理)AA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初级会计学试题

【初级会计学·试卷1】 一、单项 1、货币资金收付以外的业务应编制() ①收款凭证②付款凭证③转账凭证④原始凭证 2、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①提货单②发出材料汇总表③领料单④购货发票 3、“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 ①旧管+新收=开除+实在②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③旧管+开除=新收+实在④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4、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①收回货款②以存款归还借款③分配利润④从银行借款 5、负债类账户的结构是() ①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②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借方。 ③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④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6、下列()不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①设置会计科目②编制会计报表③资产清理④填制和审核凭证 7、下列会计账户中属于资产类的是() ①应付票据②预付账款③实收资本④预收账款 8、会计分期是从()前提(假设)中引申出来的。 ①持续经营②会计主体③货币计量④权责发生制 9、购进材料未付款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作为一项()加以确认。 ①资产②负债③费用④收入 10、企业支付借款利息费用时,应贷记()账户。 ①财务费用②待摊费用③预提费用④银行存款 11、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

①债权的减少数②债权的增加数③债务的减少数④债务的增加数 12、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报表。 ①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②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③营业利润、利润总额④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分配 1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①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②能清楚地反映多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③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④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14、记录实物盘点结果,反映财产物资实存数的原始凭证是() ①各种财产物资的明细账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③盘存单④账存实存对比表 15、由于债务人消失,使企业没有办法偿还的款项,一般应记入() ①应付账款②营业收入③其他业务收入④预收帐款 16、《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由()。 ①单位会计主管人员负责②总会计师负责 ③由编制财务会计负责④单位负责人负责 17、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关系是() ①独立关系②从属关系③制约关系④相互依存关系 18、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在期末() ①一般无余额②可能有贷方余额或无余额 ③一般有借方余额④一般有贷方余额 19、在权责发生制下,下列支出应列入本期费用的是() ①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保险费②用银行存款支付下月保险费 ③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保险费④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的保险费 20、企业计提大修理费用时,一般应记入() ①待摊费用的借方②预提费用的贷方 ③待摊费用的贷方④预提费用的借方 21、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初级会计学期末考试大题题库

一、计算题 1. 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要求: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当月的收入和费用。 (1)销售产品2,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2)销售产品3,000元,货款已存入银行; (3)预付明后两个年度的报刊费1200元; (4)收到上月份应收的货款1,600元; (5)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4,000元,下月交货; (6)预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35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每个帐户的未知数并填入表中。(写出计算过程。) 3. 资料:已知某企业生产A、B、C三种型号的产品,该期末产成品库存为10,000元。 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和表中已有的数据,完成下表。 注:表中“计量单位”、“单价”、“数量”等栏均略。(写出计算过程。) 二、简答题

1.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2.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计算题 .答案1. 000(元)权责发生制下:本月的收入=2,000+3,000=5, =350(元)本月的费用 600(元)000+1,600+4,000=8,收付实现制下:本月的收入=3, =1200(元)本月的费用 答案:3. 根据已知条件和表中已有的数据,完成表如下: 《会计学基础》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4×3=12分) 1.资产 2.收入 3.权责发生制 4.平行登记

二、单项选择(15×1=15分) 1.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 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 D、收到捐赠的物资 2.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A、收入 B、负债 C、资产 D、费用 3.会计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变 D、实物和货币量变 4.对于那些既要进行总分类核算又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在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必须采用()。 A、复式记账法 B、平行登记法 C、补充登记法 D、试算平衡法 5.企业支付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等支出,应记入的账户是()。 A、营业外支出 B、应付福利费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6.目前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A、普通日记账 B、特种日记账 C、专栏日记账 D、分录簿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是()。 A、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理论依据 B、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C、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D、设置账户的理论依据 8.将账簿划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账、联合账簿的依据是()。 A、账簿的用途 B、账簿的外表形式 C、账簿登记的内容 D、账簿的登记方式 9.不能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的单据是()。 A、发票 B、收据 C、经济合同 D、领料单 10.对于一些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根据同类原始凭证编制()。 A、记账凭证 B、收料汇总表 C、原始凭证汇总表 D、发料汇总表 11.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 A、原材料、产成品等账户的明细核算 B、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的明细核算 C、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的明细核算 D、固定资产账户的明细核算 12.预提费用是()。 A、先支付后计入成本或损益的费用 B、先计入成本或损益后支付的费用 C、先计入成本或损益后预提的费用 D、先预提后计入成本或损益的费用13.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的区别在于()。 A、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 B、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不同 C、总账的格式不同 D、会计凭证的种类不同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很多都是自己整理过的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控制,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反映、监督 ?拓展职能:控制、分析、预测、参与 ※“六职能”,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定 三、会计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由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资金筹集 由债券投入的资金 供应过程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销售过程 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 资金的退出偿还各项债务 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②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完整word版,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版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得做违反学校等机构的条款事项,如有违反,后果自负。如有错误请原谅,谢谢合作! 第一章 1.1.1会计的含义 1.会计的含义 会计——对组织经济活动的数量描述行为 (1)什么是经济活动——人们间的交易 (2)人们为什么从事经济(交易)活动——获得、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 (3)为什么要描述经济活动——确定经济活动的结果 (4)为什么要数量描述——经济活动的结果要量化 2.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前提——应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应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而发展 (2)会计的发展 单式记账→复式记账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国内→国际 3.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1.1.2会计的职能 职能――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为以下三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货币量度:会计主要采用,其他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实物量度:销售、采购、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 ?劳动量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连续性: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有任何中断; ?系统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 ?完整性: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 第三: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事后核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对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的价值总结; ?事中核算:会计利用价值数据、指标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事前预测:会计利用以往的价值数据和相关变化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及结果的预计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Unified budget:The document which itemizes all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统一预算:联邦政府在一种文件中将其支出逐项列出的文件 Regulatory budget: an annual statement of the costs imposed on the economy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s 管制预算:政府管制对经济产生的成本 Entitlement programs: programs whose expenditur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qualify ,rather than preset budget allocations. 公民权利性计划:(是指有关社会保障、公共福利计划、农产品价格维持等法律规定受益人和收益数额的政府支出项目)项目的成本不是由固定的美元数额来决定,而是由符合条件的人的数量决定。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tendency of an individual to consume more of one good and less of another because of a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the former relative to the latter. 替代效应: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使消费者调整该种商品与其他商品需求量比例的效应。 Income effect : the effect of a price change the quantity demanded due exclusively to the fact that the consmer’s income has changed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Welfare 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 theor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desirability of alternative economic states. 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 Pareto efficient : an allocation of resource such that no person can be mad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other person worse off. 帕累托效率:要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Pareto improvement: a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at makes at least one person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yone else worse off. 对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境况变好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Pure public good : a commodity that is nonrival and nonexcludable in consumption. 纯公共物品:指既没有排他性有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Privatizatio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services that are supplied by the government over to the private sector for provision and production 私有化:把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交给私人部门去提供和生产 Commodity egalitarianism : the idea that some commodities ought to be made available to everybody 商品平均主义:要求某些商品人人有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