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

宋散文选读》

一、读准字音

肆.大(sì) 沔.(miǎn)谪.居(zhé)

开阖.(hé) 倏.忽(shū) 骇.目(hài)

指数.(shǔ) 骋骛.(wù) 飒.然(sà)

披襟.(jīn) 庶.人(shù) 会.计(kuài)

瓮牖.(yǒu) 濯.(zhuó) 绝壑.(hè)

骚.人(sāo) 憔悴

..(qiáo cuì)

二、一词多义

(1)胜

??

?

??以览观江流之胜.(名词,美好的景色)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动词,经得住,忍得住)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形容词,胜利)

(2)舍

??

?

??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量词,古代长度单位,

一舍等于三十里)

渔夫樵父之舍.(名词,房舍)

(3)当

??

?

??王披襟当.之(动词,迎着,对着)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

有积石横当.其垠(动词,阻挡)

(4)其

??

?

??其.流奔放肆大(代词,它的)

使其.中不自得(代词,他)

(5)之

??

?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结构助词,的)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代词,它)

(6)盖

??

?

??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可不译)

盖.有讽焉(副词,大概)

(7)所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介词,表原因)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用来……的)

(8)以?????不以.物伤性(介词,因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介词,把)照之以.明月(介词,用)穷耳目之胜以.

自适也(介词,来) 三、词类活用

(1)南.合湘、沅,北.

合汉、沔(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 (2)而余兄子瞻名.

之曰“快哉”(名词作动词,为……命名) (3)昼.

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4)动.心骇.

目(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害怕) (5)西.

望武昌诸山(名词作状语,向西) (6)草木行列..

(名词作动词,成行成列) (7)亦足以称快..

世俗(使动用法,使……称快) (8)昔楚襄王从.

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9)将蓬.户瓮.

牖无所不快(名词用作动词,用蓬草作……;用瓮作……) (10)穷.

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使动用法,使……尽享) 四、古今异义

(1)江.

出西陵 古义:长江。

今义:泛指一切江河。

(2)使其中..

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古义:指内心。

今义:那里面。

(3)窃会计..

之余功 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今义:指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4)至于..

赤壁之下 古义:流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5)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古义:心情舒畅。

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五、文言句式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 译文:这是只有大王才享有的雄风。

(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句)

译文: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能听见水族在亭子下面悲鸣。

(3)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状语后置句)

译文:现在却能坐在亭中的桌椅上玩赏风光。

(4)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后置句)

译文:受清风的吹拂,明月的照射。

(5)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有一阵沙沙作响吹来的风。

(6)快哉,此风!(主谓倒装句)

译文:这风真痛快啊!

(7)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以前楚襄王领着宋玉、景差在兰台宫(游玩)。

江 出 西 陵,始 得 平 地。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旷地带。???江:长江。始:副词,然后,才。得:得到,

???引申为进入。其 流 奔 放肆大,南 合 湘、 沅, 长江水流奔腾阔大,向南与湘水、沅水合流,向北与 北 合 汉、沔,其 势 益 张。汉水、沔水汇集,水势更加阔大了。???奔放:水势迅疾。肆大:指水势开阔浩大而无阻

???于,引出对象。浸灌:形容水势浩荡。相若:相似。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清河县的张梦得,被贬官居住(在) 即 其 庐 之 西 南 为 亭,以览 观 江 流齐安,在靠近他的居所西南处建造了一个亭子,用来观赏江流

之胜,而 余兄子 瞻名之曰“快 哉”。的美景,我的长兄子瞻给亭子取名为“快哉亭”。???君:古代对人的敬称。谪

???美景。名之:为它命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快哉:本指凉爽舒畅,引申为“称心快意”。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在亭子上可以看到南北百里、东西三十里(的景观)。

??????盖:发语词,无义。一舍: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作“一舍”。涛澜汹涌,长江波澜汹涌,

风云开阖。风云时开时合。??????开:显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

能听见水族在亭子下面悲鸣,景象变化迅速,令人触目惊心,不久视。可久看。???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下文“夜”用法与此同。则:连词,就。舟楫:偏义复词,义偏“舟”,船只。出没:

???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能(坐在)亭中的桌椅上玩赏风光, 举目而足。抬眼就能饱览。???乃得:却能、竟能。乃,副词,竟。玩之几席之上:即“于几席之上玩之”。玩,欣赏。几席,

???古人设于座侧,以便凭倚的家具。几,小桌。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

往西望见武昌的群山,冈峦起伏,草木 草木行列,烟 消 日 出,渔 夫 樵 父 之 舍排列成行,每当烟雾消尽,日光泻出,渔夫樵父的居舍可以清楚

皆可指数。地用手指点出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冈:山脊。陵:大的土山。行列:名词作动词,纵横

?

??排列。父(fǔ):古人对男子的尊称。指数:一一指着数出来,形容清楚了然。此其所以为这大概就是亭子 “快 哉” 者 也。取名“快哉”的原因了。??????其:代词,指亭子。所以:表原因。为:称作、取名。至到了

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 孟 德、孙 仲谋之 所 睥

沙洲水边、古城遗址,那是当年曹操、孙权伺机争夺(的地

睨,周 瑜、陆 逊 之 所 骋 骛,其 流 风

方),(也是)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战场),他们留下来的

遗 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影响和事迹,也足以让世人称快。???长州:长江中的长形沙洲。滨:水边。睥睨:斜

???着眼睛看,谓伺机夺取。骋骛:纵横驰骋。骛,奔驰。遗迹:遗留下来的事迹。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以前楚襄王领着宋玉、景差在兰台宫游玩,???楚襄王:也称楚

???顷襄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即“带领、率领”。有风飒然至者,有一阵沙沙作响的风吹来,

王 披 襟 当 之,曰: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

??飒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当:迎着、对着。之:指风。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这风真痛快啊!这是寡人和老百姓共享的风吧?”???快哉,此风:此处

???为主谓倒装,即“此风,快哉”。庶人:老百姓。共者:共享的风。宋玉曰:“此独大王宋玉说:“这是只有大王 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才享有的雄风,老百姓怎能一起享受!”???独:副词,只。雄风:宋玉在

《风赋》里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并对二者作了对比性的描写,意在反映王侯生活的奢侈和平

???民生活的悲惨。安:哪里。玉之言,盖有讽焉。宋玉的话大概隐含讽喻。????

??盖:副词,表推测。讽:讽喻。 夫 风 无 雌 雄 之异, 而 人 有 遇、不 遇 之 变。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可是人有逢时、不逢时的不同。

??????夫:发语词,表明将发议论。之:结构助词,的。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得志。变:差异。楚王之所楚王觉得

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 风快乐与百姓感到忧伤的原因,这是因人而异的,与风有什么

何与焉?关系呢????之所以:……的原因。为:动词,觉得、感到。则:副词,乃、是。何与焉:有什么关系呢。焉,助词,

???表反问语气。士生于世,使 其 中 不 自 得,将 何 往士人活在世上,假使他心中不舒畅,那么到了什么地方不 而非病?忧愁呢????士:通称一般男子。使:连词,假使、如果。其:他。自得:自在。何往:宾语前置,即“往何”,到

???什么地方。病:忧愁、不快乐。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假使他心中舒坦,不因功名利禄伤了

将何适而非快?自己的本性,那么到什么地方会感到不痛快呢????不以物伤性: 不因为功名利禄伤了自己的本性,即不因外物(指环境)的影响而损伤精神。以,介词,因。何适:“适何”的倒置。

?

??

适,到、往。 今 张 君 不 以 谪 为 患,窃 会 计 之

如今张梦得不把贬谪视为患难,利用公事以外的闲暇时

余 功,而 自 放 山 水 之 间,此其 中 宜 有以过人者。

间,自由放任(于)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大概有过人之处吧。

?

??以……为:把……作为(当作)。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粮等公事。余功:功劳之余,即剩 ?

??余时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放纵。宜:大概,可能。将蓬户瓮牖大概用蓬草做门,用破瓮 无 所 不 快,而 况 乎 濯 长 江 之 清 流,为窗,也没有什么不快活了,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

揖西山 之 白 云,穷 耳 目 之 胜 以 自 适 也 哉!

相对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享美妙的景物而求自我安乐呢!

???将:或许。蓬户瓮牖:用蓬草编的门,用破瓮做的窗。形容生活清贫,居所简陋。濯:洗濯。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

???思是相对(西山白云)。穷:使动用法,使……尽享。自适:自求安适。不 然,连 山不这样,连绵的山峦,

绝 壑,长 林 古 木, 振之以清风,照 之 以深险的沟谷,高大的森林,古老的树木,受清风的吹拂,明月

明月,的照射,????

??振之以清风:状语后置句,即“以清风振之”,“照之以明月”与此同。振:振动,引申为“吹拂”。 此 皆 骚 人 思 士 之 所以 悲伤 憔悴 而 不能 胜者,这些都是文人游士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乌 睹 其 为 快 也 哉!哪能看得出它是快乐的呢!???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

?

??

骚人思士:文人学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经得住。乌:哪里。睹:看得出。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日。

[资料链接]

生性淡泊沉静的散文家——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执掌朝政。晚年隐居著述,自号“颍滨遗老”。

著有《栾城集》。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自成一家,如苏轼所

说,

“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

“三苏”。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两人手足情深,又同为逐客,时有书简往来,诗文唱酬。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

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辙则作记以志纪念。

[文本鉴赏]

文章记述了建造亭子的有关问题,即描绘登临所见的景色并由此引发感慨,抒发议论,认为士处于世,应像张梦得那样心中坦然,“何适而非快”,并以此慰勉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被贬的人,反映出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

?

?

?

?

?

?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

?

??细绘江水

建亭目的及命名

以“快哉”命

名的原因

??

?

??

总写亭中所见

??

?

??

江面景观

岸上风光

原因一:可以览胜

原因二:可以吊古

以“快哉”二

字抒发议论

??

?

??

交代“快哉”来历,引出对“风”的议论

引出士人处世态度的议论

以张梦得为例点明主旨

[文本深读]

1.在文章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作者以江水入手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扩张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做铺垫。

2.文章为什么要引录宋玉的《风赋》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是庶人不得与共的,由此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关。行文至此,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了对文章主旨的讨论。

3.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4.有人认为,古人在政治上遭遇打击后,转而寄情于山水是一种逃避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赞同:寄情山水,看似洒脱旷达,实则内心郁郁。他们眼中所见的山山水水,都带上了他们的感情色彩。他们并不能真正地抛开烦恼,只是暂且逃避罢了。

不赞同:有他们特殊的时代特色。一是他们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二是政治上不得志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们,很难想到走另一条人生路(如转而做个商人)。百般无奈下,转而寄情山水,是他们抛开烦恼的唯一途径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写法借鉴]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全文紧扣一个“快”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文章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议论则先反后正,层层递进。先说“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文章纵横开阖,淋漓尽致。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文章紧扣题面“快哉”二字,堪称千古快文!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下面简述一下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1.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指的是在叙述、描写中,作者直接发表的见解。这种议论并不像议论文那样进行推理和论证,而是针对记叙描写的内容发表言简意赅的评论。

这种记叙和议论结合的形式是很灵活的,可以先叙后议,可以先议后叙,也可以夹叙夹议。不论哪种结合的方式,议论在这里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点明所叙事件的思想意义,或者阐述所叙事件包含的人生哲理,或者揭示事件结局的根本原因,等等。它可以使文章气势纵横,增强感染力。

2.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公开表达自己的爱憎,直接抒发为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这种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来。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就自己所熟悉的景物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

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地哭泣。

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伤心自己惨淡的身世?

不要哭泣,不要流泪。你虽没有牡丹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芬芳,但你也有淡淡的清香;你虽没有栽插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的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吮吸着天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自身宝贵的顽强的生命力。

[素材采撷]

坦然面对贬谪

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巡盐酒税,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贬谪为怀,惟适自安。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这种心情。

【应用角度】“豁达”、“随遇而安”、“面对挫折”等。

[美文阅读]

浅谈兄弟情

凌子超

一说起兄弟之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魏文帝曹丕的逼迫

下七步成诗的曹植,我们在不断感叹曹植聪慧之时,不由也为曹丕那

冷血性格所震惊——七步不出诗则死,诗作不佳则死!而起因居然只

是因为曹植没有参加曹操的葬礼!我们有理由相信,曹植作为曹操最疼爱的儿子,若不是有什么重大原因,曹植是绝不会不参加父亲葬礼的!而曹丕丝毫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他在那时想的居然是如何想方设法除掉自己的亲生弟弟!因为有人告发曹植“嗜酒,酒后好出语伤人”和私自扣留曹丕使者两件事,曹丕就决意把他同父同母的亲生弟弟除去,如此之绝情,怎能不令人心寒?不过,中华文明如此繁衍,似乎生在帝王家中,便大都逃脱不了这种宿命。

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小白杀害了哥哥公子纠,登上王位称自己为齐桓公。秦朝时公子扶苏与公子胡亥相争,最终胡亥诛杀扶苏,自己成为秦二世。唐代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还用剑逼着自己的父亲李渊让位,自己称皇改年号为贞观……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曹植疾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却未见任何成效。对此,本人只能长叹一句“可怜生在帝王家”了。帝王家中,似无兄弟之情,这也许也是一种心灵的残缺吧。

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在帝王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不妨看看苏家二兄弟——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和苏辙是如何做的吧!

说起来也十分简单,有兴趣者可以看看二人诗文选,可以看到“子由”、“吾兄”两词出现得最为频繁。不仅如此,由于苏轼行为不羁,苏辙便想尽一切主意帮助哥哥渡过难关,两

人不仅是兄弟,更是互为良师益友,兄弟间其乐融融,岂不快哉!

这便是贤士之兄弟情了。

有人此时便要发问了,当今社会,大都为独生子女,何谈兄弟?而且能提这种问题的一定有后招——表兄弟是不能算数的。

那么我问一句:有没有听说过子夏?没有?那陶渊明呢?我个人是比较欣赏这两位先生之言的。前者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乎?”后者更是大气磅礴地写下“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一豪情万丈的诗句。五经中《礼记》也提倡“大道之行……人不独亲其亲”,那么,何愁无兄弟?李白写给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作别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高适鼓励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此深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不若帝王族,善待兄与弟。平日里,兄弟给过我们多少帮助?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又有多少在我们处在冰天雪地时送来温热的炭火?四海之内皆兄弟,每一次大的灾难过后,民族会更加团结、更加和睦!

在我心目中还是比较敬佩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的,他的《座右铭》有两句:“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兄弟之情,不亦处世之道?

【精要赏析】从帝王的兄弟之情到贤士的兄弟之情,从狭义的兄弟之情到广义的兄弟之情,作者侃侃而谈而又收放自如。不过所举事例,除了子夏,依旧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几个人物,如果在增强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素材的独特性,就更好了。

在谋篇布局上,文章层层递进,由血缘关系的兄弟之情写到“落地为兄弟”的兄弟之情,把本文的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