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导学案

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导学案
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导学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的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能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组成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问题一、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主要特征?各举例说明。

问题二、教材阐述的四个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区域的哪四个特性?

问题三、说一说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四个地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

问题四、什么是区域产业产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五、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有何区别与联系?

问题六、农业、交通运输线、城市和工业点、城市群和工业区的区域空间分布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七、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问题八、简述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预习检测】

一、

1、区域的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性和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地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分布形式。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和对外联系等。

3.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地域和城镇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大较小

产业活动以生产活动为主以生产活动为主

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和,城镇地域会对

地域产生作用。

4.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农业:状;交通运输:线状和状;城市和工业:状;城市群和工业区:状。这样,区域就形成了由点、、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是指及其的比例关系。其影响因素有条件、、、等。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构成等。

3.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产业向产业转移的趋势。

发展前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

经济主体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

比重迅速

上升

增长速度

最快,呈现“三、二、

一”的格局

原因的加速发展的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检测达标】

一、选择题

(2012·宁波模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4.分析下面两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比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完成下列5~7题。

5.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甲)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回答8~9题。

8.有关图甲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为主

B.该地区聚落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C.乙城市可发展为交通枢纽城市

D.甲城市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9.从图乙中无法看出的是()

A.第二产业比例变化最小

B.第三产业比例增速最快

C.第二产业比例最大

D.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

10.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二、综合题区

1、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2、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面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 D

4. C

5.D 6、A 7.C8.A9.D 10. C

二、综合题:

1、【解析】本题以我国民居建筑风格为切入点,考查了该建筑样式、构造与区域自

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屋顶坡度较小等房屋结构特征,鲜明地反映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冬季寒冷,多风沙,降水少的气候特点。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半干旱是其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因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屋顶坡度较小);昼夜温差大,距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植被少,故风力强,风沙天气多(不设北窗,防风沙,采光);为了便于采光和冬季接受更多的阳光,以提高室内的温度,所以当地房屋在南北窗户大小上有别,一般南窗较大。

【答案】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2、(1)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交通、城市功能区布局日趋合理等

【知识总结】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知识点一:区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1) 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1)区域具有一定的 ,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性和 性,区域之间则具 有显著地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 、 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 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 相关地区。

理解区域主要特征时要注意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有的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界、省界;但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界线是模糊的,如高原区、植被区、干湿地区、温度带等。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但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而已。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 知识点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 概念: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 影响因素 主

要特征

区域空间结构

影响

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 城市化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