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城关五小六年级数学教研组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现在正值金秋时节,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老师给带来了这么多的红枣和大家分享,好不好啊?那你们思考一下:“如果

,这老师吃了八粒红枣,那么老师吃的红枣占这袋红枣的2

7

里面一共有几粒红枣呢?”其实这是本节课所学实习的内容: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大家先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后再来抢答,看哪些学生回答得又快又好,老师就把这些红枣奖励给这些同学。

二、小组合作,快乐交流

1、出示以下题目:

画出下列各题对应的线段,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

①甲数的5

是40,把()看作单位“1”。

8

线段图:

等量关系式:

等于220,把()看作单位“1”。

②男生人数的11

12

线段图:

等量关系式:

,把()看作单位③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1

3

“!”。

线段图:

等量关系式:

2、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二小组学生探究第1小题,

三四小组学生探究第2小题,五六小组学生探究第3小题。

3、派代表上台汇报。

4、引导学生思考各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

5、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a.你能用什么方法求题中单

位“1”。

b.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

(1)阅读例1,标出题中有用的信息。

(2) 画出线段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

(3) 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⑷列式解答

⑸组内交流

⑹派代表汇报自学

2、 探究例1的第二个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1) 让学生自住的思考,独立完成这个问题

(2) 多媒体演练解题过程,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 基本练习题

教材38页“做一做”的题目

2、 拓展延伸练习题

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240千米,还剩下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 回到情境导入,学生思考、抢答,分发红枣。

五、总结汇报,交流收获

1

4

四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2

泰山黄金周—计算器单元试卷讲评 总第课时月日上 课题:泰山黄金周 教学内容:泰山黄金周—计算器单元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输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计算器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己: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泰山黄金周—计算器的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42人得了A,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好,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一、试卷讲评: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易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自查、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2)

自己独立解决不料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 (3)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错较多的题目记下来。 2.组间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3.反思总结,自我改正。 谈话:问题解决了,试卷中的问题现在自己能解决了吗?请你把试卷中的问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 4、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考一考自己吧! 5、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 《节约用水》(2课时)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观看广告,谈论感想,导入课题 1、开场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广告吗?请大家观看一段广告,出示课件:水公益广告 2、说说你的感想?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说给大家听听 3、如果把你们大家的想法总结成一句话应该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节约用水过渡语:节约用水对于我国来说,更加迫切;对于保定来说更是急上加急喜欢不喜欢(那是因为挂高的内容与你的生活联系太小)节约

用水?水是有限的?… 二、汇报总结合作探索运用已学知识,探索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汇报结果 1、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有关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备用课件:中国、保定水资源现状) 2、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怎样?情况十分危急 3、是什么情况造成这种危机的现状呢?人类的浪费…… 4、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你见到过那些浪费水的现象呢?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在一起,并派一名组员说说浇地时大水漫灌,洗衣服时水龙头一直开着…… 过渡语:同学们别小看水龙头滴嗒一下,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合作实验 1、请同学们汇报实验测得的滴水速度,滴水量(毫升)时间(分钟)平均每分钟滴水量滴水速度 2、根据你测得的结果制成折线统计图(自制坐标纸)通过看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第二课时 (三)算一算 过渡语:俗话说得好,不算不知道,一算保你吓一跳。 根据你们算出的滴水速度,算一算:(出示课件) 1、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水__吨。(1毫升=1克)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VIP专享】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 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 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 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负数测练题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31分 1、某地一天最低气温是零下八摄氏度,应写作( )。 2、在0.5, -3, +90%, 12, 0, - 2 3 这几个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4.05读作( ),负四分之三写作( ) 4、向东走9m 记作+9m ,那么-7m 表示( ),0m 表示( ) 5、银行存折上的“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00”表示( ) 6、在数轴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7、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都比0( ), 负数都比正数( )。 8、一包盐上标:净重(500± 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 )克,最少有( )克。 9、大于-3而小于2之间有( )个整数,他们分别是( )。 10、在数轴上,-2在-5的( )边。 11. 上楼共跨了40级台阶记作+40,下楼跨了22级台阶记作( ). 12. 温度上升10℃记作+10℃,下降8℃记作( ). 13. 淘淘向东走48米,记作+48米,那么淘淘向西走60米记作( )米;如果淘淘向南走36米记作+36米,那么淘淘走-52米表示他向( )走了( ) 14.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表示为( ) 15、在○里填上“>”、“<”、或“=” -3○1 -5○-6 -1.5○-23 -2 1 ○0 0 ○0.05 二、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0分) -2.5 +3 2 3 0.25 -1 三、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经停靠丫载客数量记录如下表:4分 1、从起点站到E 站中( )站没人上车,( )站没人下车。 2、公共汽车从C 站开出时车上有( )人,E 站开出时车上有( )人, 四、判断对错。10分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2、0是正数。( )

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

《节约用水》(2课时)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观看广告,谈论感想,导入课题 1、开场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广告吗?请大家观看一段广告,出示课件:水公益广告 2、说说你的感想?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说给大家听听 3、如果把你们大家的想法总结成一句话应该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节约用水过渡语:节约用水对于我国来说,更加迫切;对于保定来说更是急上加急喜欢不喜欢(那是因为挂高的内容与你的生活联系太小)节约用水?水是有限的?… 二、汇报总结合作探索运用已学知识,探索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汇报结果 1、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有关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备用课件:中国、保定水资源现状) 2、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怎样?情况十分危急 3、是什么情况造成这种危机的现状呢?人类的浪费…… 4、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你见到过那些浪费水的现象呢?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在一起,并派一名组员说说浇地时大水漫灌,洗衣服时水龙头一直开着…… 过渡语:同学们别小看水龙头滴嗒一下,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合作实验 1、请同学们汇报实验测得的滴水速度,滴水量(毫升)时间(分钟)平均每分钟滴水量滴水速度 2、根据你测得的结果制成折线统计图(自制坐标纸)通过看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第二课时 (三)算一算 过渡语:俗话说得好,不算不知道,一算保你吓一跳。 根据你们算出的滴水速度,算一算:(出示课件) 1、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水__吨。(1毫升=1克) 2、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大约用__个月。 3、如果学校里的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那么学校每年要多支付元水费。如果这水不浪费,那么节约的钱能我国西部地区挖口水窖(按每口水窖人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

第一课寻找规律 教学容: 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1——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按一定循序排列的数,比如:一列自然数:1、2、3、4、5、6、7、8、9…… 举办奥运会的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12……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按某些规律排列着的一列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 同学们,你能找出下面个数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2、6、10、14、()、()

(2)18、15、12、9、()、() (3)2、6、18、()、() (4)64、32、16、()、() 二、问题探究 1、试一试,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吧!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自己填一填吧! 4、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寻找规律的? 5、填一填 (1)2、6、10、14、()、() (2)18、15、12、9、()、() (3)2、6、18、()、() (4)64、32、16、()、()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看相邻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2)看相邻两个数的积(或商)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三、问题拓展: 1、先找出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提示:看看相隔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滴量/ML 一分钟十分钟一天 一个月一年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 四、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台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2021六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教案 2021六年级数学课堂教案优质教案 学校:XXXX 年级: XXXX 教师:XXXX 日期:2021年XX月XX日

2021六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形象性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形象性,又要强调抽象性,还要处理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六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六年级数学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水槽5个,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认识圆柱(课件演示),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 6 厘米,体积 = ? (2)底面半径是 2 分米,高10分米,体积 = ?

(3)底面直径是 6 分米,高10分米,体积 = ? 3、认识圆锥(课件演示),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二、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但是,对于圆锥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1、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后,再用课件演示。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教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免费下载】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辅导稿 时间内 容 例题练习   画 角 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  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  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  1、个150度的角,用你喜欢 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 说画角的方法 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 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 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 80°、105°、160°   速 算 89+91+90+92+88+87+93+92+87 原式 =(90-1)+(90+1)+90+(90+2)+(90-2)+(90-3)+(90+3)+(90+2)+(90-3) =90(9-1+1+2-2-3+3+2-3 321÷654÷987÷654÷98 7÷321 原式=(321÷321)×((654÷654) ×(987÷987) 1.37+56+63+44 2.284+178 3.89+91+90+92+88+87+93+92+87 4.4996+3993+2992+1991+98 5.1800-90-176-10-24 6.999+999×999 8. 9999×2222+3333×3334 9. 1-2+3-4+5-6+ (1991) 1992+1993 10. 947+(372-447)-572 巧 算  (46+56)×(172÷4)+14 解答:式=102×43+14=(100+2) ×43+14=4300+86+14=4300+100=4400。  速算与巧算一个重要技巧是凑整,包括通过加减一个数凑 成整十整百。特别要注意末尾能凑成10的数字。  56×32+56×27+56×96- 56×57+56 456×2×125×25×5×4×8 21÷9+22+9+23÷9+24÷9 1200÷25 999×99×9 简 便 计 算 练 习 100-1-9-2-8-3-7-4-6-5-5-6-4-7-3-8-2-9-1= 32+34+36+38+40+42 = 9995+9996+9997+9998+9999= 203+207+211+215+219= 48+50+52+54=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128+138+148+158+168=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通 过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多 项 方 式 , 为 解 决 高 中 语 文 电 气 课 件 中 管 壁 薄 、 接 口 不 严 等 问 题 , 合 理 利 用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线 缆 敷 设 原 则 : 在 分 线 盒 处 , 当 不 同 电 压 回 路 交 叉 时 , 应 采 用 金 属 隔 板 进 行 隔 开 处 理 ; 同 一 线 槽 内 , 强 电 回 路 须 同 时 切 断 习 题 电 源 , 线 缆 敷 设 完 毕 , 要 进 行 检 查 和 检 测 处 理 。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统 启 动 方 案 ; 对 整 套 启 动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调 试 工 作 并 且 进 行 过 关 运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指 导 。 对 于 调 试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问 题 , 作 为 调 试 人 员 , 需 要 在 事 前 掌 握 图 纸 资 料 、 设 备 制 造 厂 家 出 具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报 告 与 相 关 技 术 资 料 , 并 且 了 解 现 场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 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 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免 不 必 要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突 然 停 机 。 因 此 , 电 力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要 求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做 到 准 确 灵 活 。 对 于 差 动 保 护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技 术 是 指 发 电 机 一 变 压 器 组 在 发 生 内 部 故 障 时 , 需 要 进 行 外 部 电 源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切 除 从 而 采 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主 要 保 护 装 置 。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时间:2011年3月9日 班级:三(2) 执教老师:孟凡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21-23。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发现圆柱侧面展形的形状,推导得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够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具准备 上一课学生自己做的圆柱形模型。教师准备罐头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圆的周长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1)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 (2)已知圆的直径是4厘米。 2.圆的面积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面积? (1)已知圆的半径是6厘米。 (2)已知圆的直径是4分米。 (3)已知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拿出课后做的圆柱形模型。说出在做模型时你先剪下了什么?圆柱的侧面是由什么样图形的纸片围起来的?那么上底面和下底面呢?4.揭示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新知探索 1.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出示例2场景图:一个圆柱形状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侧面有一张商标纸,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纸的接头处忽略不计) (2)教师出示一个侧面围有商标纸的罐头模型。提问:如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3)根据学生回答后指名操作。沿着接缝处竖直剪开,得到什么图形?师根据学生操作与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如下: (4)观察: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联系?根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 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个);(2) (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 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生2:3 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 个相加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水的调查》 第二课时:《梯形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游玩中的数学学问》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神奇的七巧板》 第六课时:《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第七课时:《植树的学问》 第八课时:《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 3、汇报交流阶段。 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知识点整理 一、负数的定义 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3、负数前面必定有“-”如果前面不是“-”(可能没有符号或者是“+”)都是正数(0除外)。 4、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负数的作用 1、负数是在人为规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出现的。 2、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3、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4、一般含有褒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含有贬义的量则用负数表示。 例:零上5°用+5℃表示;零下5°用-5℃表示。收入2000元用 +2000元表示;支出500元用-500元表示。 三、常见负数的意义 (1)地图上的负数: 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这两个高低是以谁为标准的? (2)收入与支出

收入:2600元,()教育支出:300元()娱乐支出:500元()。 (3)电梯间的负数 -3层是什么意思?是以谁为标准的? 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又走了-100m,这时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 食品包装上常注明:“净重500±5g,”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实际没袋最多不多于(),最少不少于()。 四、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五、认识数轴 1、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1。 2、用数轴表示数 在已给数轴上表示数:根据数字在对应的刻度上描点表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第一课时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篇一: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辅导稿 【篇二:数学拓展课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数学才能,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强化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六年级数学超级班,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二、活动措施 以数学年级组为核心,成立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方案等活动。 三、活动内容: 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主要以综合性的运用为主体,展开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数学兴趣小组活动预期效果 预期经过一学期对小组成员的辅导,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解题与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与锻炼,知识面得到丰富与拓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打下数学知识学习及技能应用的基础,为今后数学学习做下初步的准备,促进数学正常教学的开展。 【篇三:四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4】 第四单元讲评课教案 总第课时月日上 课题:平行与相交 教学内容:平行与相交单元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输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 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计算器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 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己: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平行与相交的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 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35人得了a,班级中不少同学有 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 不够好,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三、试卷讲评: a) 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易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自查、 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2)自己独立解决不料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3)小组长把你们 小组出错较多的题目记下来。 2.组间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3.反思总结,自我改正。 谈话:问题解决了,试卷中的问题现在自己能解决了吗?请你把试 卷中的问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 4、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考 一考自己吧! 5、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