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8课三国鼎立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

3.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

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

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

二、填空题

1.年,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战中,这次战役发生在年,交战的双方是和联军。结果是曹操战败,奠定了的基础。

3.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知识空间

思维发散点拨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建议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作战双方胜负原因。①分析双方的有点和弱点,包括军事实力,采取的措施,用人的态度等。②分析其战略战术,这往往也是战役取胜的关键。想一想,还有其他原因吗?

2.历史歌诀:历史课内容丰富,为了便于记忆,老师在本单元编写了一些歌诀。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更希望你能再次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改,以帮助你学习历史知识。三国纷争魏蜀吴,

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国的丝织业兴旺,行销三国。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区的联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

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

A.鲁肃B.周瑜C.诸葛亮D.黄盖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

4.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6.东汉灭亡于()

A.220年B.208年C.221年D.222年

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8.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赤壁破曹成鼎足。刘备成都建汉业,曹丕洛阳建魏都。孙权建业称大帝,三国最长是东吴。

八阵图之谜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八阵图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另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宫,一在新都弥牟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

拓展探究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请运用本课的知识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2)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台独分子的看法。

知识链接

曹操、刘备、引、权都非常重视人才,曹操曾多次发出《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周围聚拢了大批人才;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他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也非常注意招揽人才,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他的得力将领大臣。其中鲁肃的任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孙权依然信任和重用他。因此,有一位史学家总结说:“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C

2.C

3.B

4.D

5.B

6.B

二、填空题

1.200 袁绍曹操北方

2.208 曹操孙刘三国鼎立

3.220 洛阳成都建业

4.魏蜀蜀锦吴夷洲台湾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D

6.A

7.A

8.A

二、材料解析题

(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图略

(3)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周瑜。诸葛亮。

(5)官渡之战。

(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拓展探究

(1)230年吴国卫温车船队到达灾洲(今天的台湾)。这说明了早在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密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不同意。提示:“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为,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意愿的。注定是要失败的。

知识链接

这种说法有道理。“黄金累千,不如一览”,“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古今中外事业的成败,往往以人才得失为转移。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大兴重视人才之风,多途径培养人才,选拔重用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