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

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
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

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

1、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中国人要写英文,

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You are telling me (我还得等你说)?也是一种口语。Not a chance (绝不会)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字got,forget,tell,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起来文雅好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

2、薄冰(教育家,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

英语学习观:零基础学英语,不同年龄段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我将多看故事多看画,多听句子多唱歌。语法我不学,完全靠模仿。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我将把好的课文念得正确、流利、烂熟,睡梦中会说出来,作文中会用出来。我还要读课外读物,并用简单的英语向我的同学复述故事的内容。我将学一点基本语法知识,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但绝不去钻牛角尖。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青年,我将尽量结合英语实践(读、听、写、说)先把语法学好。就象查词典一样,我将经常查阅语法书。等我把基本语法掌握后,我将展开大量的英语实践,在实践中通过思考与总结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我将充分地利用好的词典、参考书,包括较高深的语法著作。

3、许国璋(中国语言学家)

英语学习观: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4、陈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英语学习观:背诵英文很重要,“精读”和“泛读缺一不可。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会”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说的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写和泛写。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全面掌握。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语言能力以作为工具的问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5、陆谷孙(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

英语学习方法观:说英语要说得字正腔圆,只有亿万次的模仿

压力与兴趣:英语学习需要有pressure与pleasure的结合。今日的英语教学中,接踵而来的考试和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窒息了同学们活泼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应试技能一般较强,而口语表达技能相对薄弱,要翻个个儿,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每堂课要在连续大脑轰击(brainstorming)的同时,使学生开怀大笑几次。

“输入”与“输出”:保持两者大致相当的比例,譬如说“输入”一百万字的阅读量,最好保持一万字的写作“输出量”。写完最好找高手修改,且不断温习修改意见。

模仿与对比:说英语要说得字正腔圆,只有亿万次的模仿;要减少母语干扰,对比最重要,譬如说对比出英语的动词时态意识、与汉语迥异的数字意识等。

6、姚乃强(重要译著有《红字》、《霍桑文集》、《福克纳》)

英语学习方法观:“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我认为学好英语各人应根据客观条件,学习目的和本人情况,依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不迷信、不盲从,提倡因人而异,各自为战。

我学习和从教英语四十多年,我的体会是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初学者主要打好语言基础,熟练掌握读、听、说、写、译的技能。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要领归结为:先死后活,死去活来。“死”指多模仿、多练习,后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要强调多读多写,读和写都要精泛结合,不仅要读文学名著,也要读其它类的书,以及报纸杂志。要强迫自己写,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短文。我的口号是:眼快手勤,翻烂一本词典,磨出手指老茧。

到了更高的层次,比如说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加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要求,明确自己在专业上的主攻方向。要扩大知识面,做到博学多闻、博览群书、博中有专。从写学士论文开始,就要选好题,日积月累,逐渐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这时也就可以说学有所成了。

回过头来,要与大家共勉的还是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愿大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有所成。

7、王佐良(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海迪的丈夫)

英语学习方法观: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8、何其莘(教育部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著名的《新概念英语》作者)

英语学习方法观: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9、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导,学界泰斗)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一、引言 林语堂先生(1895-1976)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林语堂,原名和乐,笔名语堂,福建南部平和县坂仔乡人。林氏自幼便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主流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伴随他的一生,其原因主要有二:家庭和教育。其父林至诚是当地的基督教牧师,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乐天派。林语堂家10个成员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全体家庭成员晚上都会轮番诵读《圣经》,然后一同祈祷。因此,基督教对年幼的林语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13岁时,林语堂进入厦门鼓浪屿的一所教会学校———寻源中学。中学毕业后,林语堂进入同是教会学校的圣约翰大学。和其他的教会学校一样,这里同样是西方文化的世界。牧师家庭的熏陶和教会学校的求学经历造就了一个熏染在中国乡土文化中的基督教徒。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对林语堂有着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生活环境及其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林语堂称自己有“高地的人生观”,林语堂曾说对他童年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家乡的山景。从本质上说,家乡的山景,即他生活的自然环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积淀,是本土的儒道文化。虽然从中学开始就在教会办的学校就读,但与身俱来的对本国文化的狂热却无法因此被阻挡。在寻源中学读书时,林语堂私底下偷偷读《史记》,读苏轼的诗词。即便后来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到北京的清华学校任英语教员,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用林语堂的话说:“我带着羞愧,浸淫于中国文学及哲学的研究。广大的异教智慧向我敞开,真正大学毕业后的教育程序———忘记过去所学的程序———开始。这种程序包括跳出基督教信仰的限制。” 幽默是林语堂的魅力。现在我们看见或听到的“幽默”二字,如果不是林语堂的话,可能便不叫幽默,而是叫“诙谐”、“揶揄”等。林语堂是把英文humor 译作“幽默”的第一人。林语堂《假定我是一个土匪》一文就是林氏幽默文章的代表作,其对当时官僚政治的揶揄可谓酣畅淋漓。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林氏作为“幽默大师”的魅力。 二、译学基础 王秉钦(2005)总结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史的十大学说:古代的“文质说”(以支谦为代表),近代的“信达雅说”(严复),现代的“信顺说”(鲁迅),“翻译创作论”(郭沫若),“翻译美学论”(林语堂),“翻译艺术论”(朱光潜),“艺术创造性翻译论”(茅盾),“神似说”(傅雷),“化境说”(钱钟书),“整体论”(焦菊隐)。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翻译的发展历程中,林语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他是最早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的人,也是最早把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纳入翻译研究视角的人。 1919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 活。在哈佛,林语堂进入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并接触了皮尔斯·皮瑞、尔文·白碧德等知名教授。后从德国耶拿大学申请转入以语言学研究闻名的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是印欧比较语法学的发源地,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林语堂研究语言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成归国的林语堂踏入了北大校园,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大学教授。作为一名英文学系的老师,他努力将所学用于学术研究。在这个时期,他研究了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并发表了多篇有建树性的文章,如《科学与经书》、《古有复辅音说》等等。 三、翻译观 林语堂先生为吴曙天编选的《翻译论》一书所作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何苏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62010 摘要:林语堂提出了对翻译者的三条要求和翻译的三条标准等翻译观,这些翻译观即便在现在也值得借鉴。在翻译实践层面,他很少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却翻译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观;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6-0103-02 作者简介:何苏明(1985-),女,四川南充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0-04-26 —103—

【经典语录】林语堂爱情语录

爱情似深夜流星,划过长空、耀眼动人,可短暂如昙花一现。婚姻如山间溪流,顺势而下、潺潺淙淙、如陈酒历久弥香,把你我的爱情嵌入梦的相框,希望美好的能够填满我想你的信,勾勒出你的身影,梦醒时分,但愿还有你残余的味道。 林语堂的经典爱情语录【精选版】 1) 终于再见她,我嘴角一牵,笑得漂亮,没有了当初,回忆成烟云。 2)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3)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 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5) 人生苦短,我不应该有负苍天,既然老天爷让我活下来,是为了让我爱你。 6)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7)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8) 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9) 你对情感自私,情感是最能伤人的一把利剑,伤到最后只能伤到自己。 10)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名人爱情语录【最新版】 1) 刘涛:世上万物可解,千万不要放弃,特别是对于婚姻和爱情。 2) 张爱玲: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3) 安妮宝贝:爱,从来都不算是归宿,也不是我们彼此的救赎。 4) 金星:爱情,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人。婚姻,是你需要什么样的人。 5) 伊能静:在爱情里你最捨不得的放手,却是对自己最好的放生。 6) 卓依婷:爱情是一场即兴表演,不管开始于结束,只求最真的演出。 7) 张爱玲:爱情是场梦,可有些人却总是睡过了头。 8) 张爱玲: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9) 余秋雨: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10) 张爱玲:爱情在动静之间,缘分在聚散之间。 11) 远观:永恒的爱才是爱,分阶段的爱是虚情假意。 12) 麦兜:爱情就像便便;水一冲就再也回不来了。 13) 张爱玲:爱情和死亡一样,都是很霸道的。 14) 陈晓:你没来过我的世界,怎么与我相爱? 15) 金铭:沉溺于错误的爱就必然错过真正的爱。 16) 金星:真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到来的非常微妙。 17) 戴娇倩:爱情,是一件让人心疼的事,心会疼,因为爱还在。 18) 林徽因: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19) 李宫俊:爱情就像火车一样,就算你买了票,你迟了,火车一样会走。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论林语堂的翻译

论林语堂的翻译 作者:英语经贸系杨刚加入时间:2007-3-17 9:16:57 摘要: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其翻译家的声名却并不彰显,而后人对其译论的梳理仍欠全面深刻。本文通过对其名著《翻译论》以及《浮生六记》译文的仔细解读,在分析林语堂的翻译原则同时强调在中国传统译论的背景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性格气质在翻译选择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论》,《浮生六记》,翻译原则 On Lin Y u-tang’s Translation Abstract: Lin Y u-tang is a famous writer, however, his identity as a great translator is not so noticeable. A profound study of his 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still has much work to do. This paper, through a careful reading of Lin Y u-tang’s On Translation and Six Cha 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is intended to analyse his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and, under the traditional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study, emphasize the role that translator’s character plays in translation selection. Key words: Lin Y u-tang On Translatio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随着社会进入E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率真幽默的人生态度,渴望在竞争的丛林里找到一块安静的诗意栖居。不过在这些人大谈特谈“性灵”、“幽默”的时候,他们可能很少会想起是谁在当年扯起大旗为之振臂高呼的。后人在享用前人余荫的时候是不会问是谁栽的树。 可是如果我们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或许这一段话还无法让我们对林语堂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那么1940年纽约艾迈拉大学(Elmira College)校长给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称赞他为“哲学家、作家、才子、是爱国者,也是世界公民”,“…by the magic of your pen, you have portrayed the soul of your great people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a way no person has ever done before. In doing so, you have spoken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their own language with an artistry that is at once their envy, admiration and despair.”这一段话可能会比较有代表性。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内文章”的“幽默大师”留给后人的其实远不仅仅是

林语堂《京华烟云》经典语录

林语堂《京华烟云》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林语堂《京华烟云》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爱你比永远多一天。——林语堂《京华烟云》 2、爱是永远不能封口的创伤。——林语堂《京华烟云》 3、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林语堂《京华烟云》 4、你的善良改变了她的命运。——林语堂《京华烟云》 5、爱在路上,从来就风雨无阻。——林语堂《京华烟云》 6、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林语堂《京华烟云》 7、一念之差,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林语堂《京华烟云》 8、女人经历了婚姻才能了解男人。——林语堂《京华烟云》 9、我会尽力的,但我也不能保证输赢。——林语堂《京华烟云》 10、池鱼穿影影穿鱼,闲人观伶伶观人。——林语堂《京华烟云》 11、人在福中要享福,莫在福后空回想。——林语堂《京华烟云》 12、鸟歌鸣树树鸣歌,白云隐塔塔隐云。——林语堂《京华烟云》 13、错过的花开,是不是依然,美丽如初。——林语堂《京华烟云》 14、只要能跟你在一起,受多大的委屈我也愿意。——林语堂

《京华烟云》 15、希望避处的卑微的小山不负贵宾光临之盛意。——林语堂《京华烟云》 16、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林语堂《京华烟云》 17、我也只能把你当表妹——希望我的话没有伤着你。——林语堂《京华烟云》 18、因为不能容忍邪恶,就比普通人越发能看到罪恶。——林语堂《京华烟云》 19、他是你的丈夫,而不是你的孩子,你会把他宠坏的。——林语堂《京华烟云》 20、你对情感自私,情感是最能伤人的一把利剑,伤到最后只能伤到自己。——林语堂《京华烟云》 21、人生就像一本天书,永远也参不透,要是参透了,活着就没有意思了。——林语堂《京华烟云》 22、人生苦短,我不应该有负苍天,既然老天爷让我活下来,是为了让我爱你。——林语堂《京华烟云》 23、难怪你爱写诗,都是被爱情折磨的。我也写,只不过我不写在纸上,我写在心里。——林语堂《京华烟云》 24、夜,对人也并不是永远都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林语堂《京华烟云》 25、我自从离开了俄罗斯就没有梦想了,对我来说,没有比活

27037 本科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精心整理 Chapter 4 Phonology

Chapter 4 Phonology(音位学) 4.1 phonetics and phonology: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分 Bot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speech.语音学和音位学都士对语音的研究。 定义区别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生产、感知和物理性质的。 -Phonology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combined,organized,and convey meanings in particular languages.研究语音如何在在特定的语言中结合、组织和表达含义。 ---Phonology is language-specific.it is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organized and used in natural languages.音位学是特定于语言的。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中的声音是如何组织和使用的。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a study of the sound syst em of a language.语音学是一个研究语音的然后音位学是研究一种语言的声音系统的学科。 4.2 Phonemes,phones and allophones 音位、音子、音位变体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phonological systems.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定义: ①Phones are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found in a stream of speech. 音子就是在连续的发音中可辨认的最小语音单位或片段。 ②Allophones are the phones which represent a phoneme in a language and cannot change word meaning by substituting any of the set for another.音位变体是指代表语言中音位的音子,即使以一个取代另一个也不改变词义。 ③Phonemes are the minimal distinctive units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音位是语言系统中最小的独特的单位。 Allo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honeme while 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 n of phonemes in general.音位变体是一个特定音素的认知而音子则是一般的音素。 4.3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The phonologist is concerned with what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or technically speaki ng, distinctive. Minimal pair---a pair of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y one sound. Three conditions(情况): 1)the two from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意义不同 2)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one sound segment声音片段不同 3)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two words.不同声音发生在两个单词的相同位置 Minimal set: a group of words can satisfy(满足)the three conditions . Minimal pairs help determine phonemes. 最小对立体用来定义音位。 4.4 identifying phonemes 识别音素 4.4.1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free variation 对比分布,互补分布和自由变异 The distribution of a sound refers to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sound concerned may appear.一个声音的分布是指其有关的声音可能出现的集体环境。 1)contrastive distribution对比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经典语录 如果没有女人的世界,就一定没有礼仪、宗教、传统和社会阶层。世界上没有天生有礼貌的男人,也没有天生有礼貌的女人。假设没有女人,我们就不会住在同一条胡同里,而是住在有三角形门窗和八角形浴缸的房子里,我们不知道饭厅和卧室的区别。男人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餐厅睡觉。5. 人的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就像中国山水画一样。在山水画中,风景的微妙之处是很难看到的,因为它们已经消失在水和天空的空白中,当两个小小的身影坐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的河上的一条船上时。从那一刻起,读者就沉浸在那种气氛中。6. 享受悠闲的生活比享受奢侈的生活要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有艺术家的气质,在一个完全悠闲的心情下,才能度过一个休闲的下午。7. 幸福的哲学只是幸福的哲学,这才是真正深刻的。我认为西方严肃的哲学理论还没有开始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用处是给我们一个比普通商人更轻松快乐的生活态度。8. 钢笔和圆锥体作家的钢笔就像鞋匠的圆锥体。它们使用得越锋利,就会变得越锋

利,然后它们就能像缝针一样锋利。但是他的想法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就像一个人的登山观,他爬得越高,看得越远。 9. 与古人面谈古籍,使读者与沉睡已久的古人面对面。当他读下来的时候,他会想象这位古代作家是什么样的人。孟子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表达了这一观点。10. 警觉性与麻木性的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是对麻木的情感、死亡的思想、不自然的生活的警示。它教导我们在一个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要诚实和真诚。11. 如果我们有知识却不能理解它,如果我们有批评却不能欣赏它,如果我们有美丽却没有爱,如果我们有真理却没有激情,如果我们有正义却没有同情,如果我们有礼貌却没有一颗温暖的心,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对一个女人来说,最美好的时光是站在摇篮前;最真诚、最庄严的时刻,是她抱着孩子或带着四五岁的孩子散步的时候;最开心的时候是她抱着孩子睡在枕头上,就像我在一张西方肖像中看到的那样。13. 乘船旅行的乘客的生活是一场梦。人类就像一个乘客,乘着一艘船,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航行。在一个地方登机,在另一个地方降落,这样其他沿江乘客就可以等待登机了。14. 热情加上智慧和勇气是残酷的。热情、慷慨、多愁善感的人很容易被聪明的同伴愚弄。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往往会因为慷慨而产生错误的想法,往往会因为在对待敌人时过于宽容或过于信任朋友而失去这些想法。生活是严酷的,温暖的心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

记叙文作文常用名言名句_高中写作素材

记叙文作文常用名言名句_高中写作素材 一、爱国,热爱民族,热爱传统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5、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6、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论》 二、热爱生命,感恩,爱心,热情 1、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泰戈尔 2、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断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 3、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4、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

5、譬之一草一木,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叶燮 6、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雨果 7、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孟子 8、我期望理解,但是也慢慢地感受到了一种责任,给予比接受伟大,去爱比被爱伟大。——海明威 9、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塞缪尔厄尔曼 10、灵魂里的一滴仇恨,会扩散开来毁掉所有色彩,就像白牛奶里的一滴黑墨水。——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 11、死者不像生者那样极易失去爱,他们珍藏着我们的爱,直至我们也化为黄土。——梅特林克 三、珍惜享受时间,生命的可能性 1、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但需要与之相反的宁静的闲暇。——叔本华 2、普通的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3、志士惜年,贤人昔日,圣人惜时。——魏源 4、得时无怠,时不再来。——范蠡 5、在生活里,我们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秒计算的。——高尔基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5、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6、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7、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8、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9、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0、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1、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2、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初中语文中考作文素材—哲理名言、励志故事

中考作文素材 一、哲理名言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听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学者易中天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乔华东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日)松下幸之助 ◆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美)塞缪尔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德)歌德

◆没有人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德)叔本华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伏尔泰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德)黑格尔 ◆爱,有如花冠上的露珠,只会逗留在清纯的灵魂里。--(法)拉姆特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德)海涅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没有方向的人生叫折腾,有方向的人生叫奔腾。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 ◆信任就像一张纸,如果皱了,即使抚平了恢复不了原状。 ◆我们都是一棵在泥土中挣扎的树,但只要我们握紧梦想,无论生在怎样的土地里,我们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用你的微笑去改变世界,而不是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作文素材林语堂语录

作文素材【xx经典语录】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xx《xx传》 爸爸常常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多少贫穷之家兴起来,多少富贵之家衰下去,他告诉我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xx《京华烟云》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xx《生活的艺术》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xx《人生不过如此》 做人也是如此: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好不到哪去。 ——xx《xx散文》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如果我们失掉了思想自由,那还不如匍匐而行,承认两足走路是一个错误,而回返到三万多年前的原来姿势。 ——xx《论近人情》 1/ 2

发扬过去而绘画未来是容易的,检阅现在而冀获未来之光明与了解是困难的。因为在光荣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二者之间,横亘着一个山谷,你要跨过它,必先下降然后上升。 ——xx《吾国与吾民》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xx 2/ 2

英语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1.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age exists in time and changes through time.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it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2. Langue and parol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nd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Langue i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which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abide by, and parole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Langue is abstract; it is not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Parole is concrete; it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Langue is relatively stable, It does not change frequently, while parole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3.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nd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Chomsky, a speaker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his language, which enables him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and recognize sentences that are ungrammatical and ambiguous. 4. Arbitrariness As mentioned earlier, language is arbitrary.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A good example is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sounds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in different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be aware that while language is arbitrary by nature it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 certain words are motivated. The best examples are the onomatopoeic words, such as rumble, crash, cackle, bang in English. Besides, some compound words are also not entirely arbitrary. For example, while photo and copy are both arbitrary, the compound word photocopy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 But non-arbitrary words make up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h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5. Productivity Language is productive or crea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This is why they can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cluding sentences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 They can send messages which no one else has ever sent before. Much of what we say and hear are saying or hearing for the first time. 6. 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At the lower or the basic level there is a structure of sounds, which are meaningless by themselves. But the sounds of language can be grouped and regroup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units of meaning such as morphemes and words, which are found at the higher level of the system. 7. 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In other words,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This is what “displacement” means. This property provides speak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free from barriers caused by separation in time or place. In contrast, no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ossesses this feature. Animal calls are mainly uttered in response to immediate changes of situation, i.e. in contact of food, in presence of danger, or in pain. Once the danger or pain is gone, calls stop. 8. Cultural transmission While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i.e. we were all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not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ut instead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An English speaker and a Chinese speaker are both able to use a language, but they are not mutually intelligible. This shows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It is pass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by instinct. In contrast, animal call systems ar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i.e.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9. Broad transcription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Broad transcription is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only, this is the transcription normally used in dictionaries and teaching textbooks for general purposes. Narrow transcription is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together with the diacritics, this is the transcription needed and used by the phoneticians in their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ith the help of the diacritics they can faithfully represent as much of the fine details a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ir purpose. 10. Sense and reference Sense and reference are two term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word meaning. They are two related but different aspects of meaning.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form, the collection of all its features; it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It is the aspect of meaning dictionary compilers are interested in.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11. Contex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Various components of shared knowledge have been identified, e.g.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knowledge of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and knowledge about each other. Context determines the speaker’s use of language and also the hearer’s interpretation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