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场路基施工方案(DOC)

高铁站场路基施工方案(DOC)
高铁站场路基施工方案(DOC)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2.1概述 (1)

2.2主要设计情况 (1)

3. 资源配置情况 (2)

3.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2)

3.2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 (3)

3.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 (4)

4. 路基施工准备 (4)

4.1测量工作 (4)

4.2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 (4)

4.3弃土场选择 (4)

5. 具体施工工艺及要求 (5)

5.1 地基处理 (5)

5.2 路堤填筑工艺 (5)

5.3施工注意事项 (10)

6.施工进度安排 (11)

7. 质量控制标准 (11)

7.1压实标准 (11)

7.2检验数量 (11)

7.3检验方法 (12)

7.4外形尺寸控制标准 (12)

8.质量保证措施 (13)

9.安全、环保措施 (13)

高站台墙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1.4相关设计图纸;

1.5我单位相关工程施工经验。

2. 工程概况

2.1概述

高站台墙段路基起讫点里程为:上行侧K323+888.703~K324+118.703;下行侧K323+797.533~K324+027.533,总长度为460m,本段线路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东戴河开发区内,线路以填方通过,地表附着物主要为村内道路、管线和农田等。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表水不发育。本段靠近城区,村庄密布,城乡道路较为发达,交通方便。

2.2主要设计情况

正线路基基床厚度为3.0m,其中基床表层为0.7m,基床底层2.3m。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正线

DK45+710.03~DK46+540段路基两侧边坡水平宽度3m范围内,自坡脚至基床表层下每60cm铺设一层抗拉强度为3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

正线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使用A、B组填料。

当到发线与正线处于同一路基时,到发线路基应与正线标准同。当到

发线与正线间设有纵向排水槽、站台等设施时,到发线路基与正线路基分开设置。与正线路基分开设施的到发线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6m,基床底层厚度为1.9m,基床总厚度为2.5m;其它线路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3m,基床底层厚度为0.9m,基床总厚度为1.2m。

采用A、B组填料填筑的路基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

3. 资源配置情况

3.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⑴目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全部到齐,主要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表1:项目部主要人员进场情况

(2)我部积极贯彻执行铁道部第51号文《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成立第三架子队,负责本段路基施工,目前架子队主要人员,队长、技术负责人、质检、安全等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2:

表2 架子队主要人员进场情况

为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现场配足普通工人,计划进场15人。

3.2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

路基填筑主要采用自卸车装运填料,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机械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机械设备表

3.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

表4、主要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表

4. 路基施工准备

4.1测量工作

根据我项目部精测网的成果放样线路中线、边线桩位,测量基底高程。

4.2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

经过详细调查,该段路堤确定将XXX采石场作为填料生产料源,该地

未开采土源数量大、质量好,对填方料源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了颗粒筛分、颗粒密度等试验以鉴定填料类别以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我部购买XXX的石块采用自卸车运至我第X项目部粒料拌合站进行加工生产,对目前已生产出的填料进行取样检测,根据取样检测报告结论,该填料为级配好的细角砾,属于A、B组填料,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图纸设计要求,可以作为本段路堤填料。

4.3弃土场选择

因地基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于路基填料的种植土、粉质粘土,需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更考虑到该段路基靠近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经多次实地勘察,弃土场选择在XXX,位于XXX路旁,运距约XX公里。弃土场周围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并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

5. 具体施工工艺及要求

5.1 地基处理

本段路基设计要求挖除地表粉质粘土,换填A、B组填料。首先复测原地面,比对现场实际高程与图纸设计高程,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按照图纸设计挖除地表粉质软土,运至弃土场。开挖至设计要求土层后,自检地基承载力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若基底满足设计要求,则进行整平,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密实、平整,若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则报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处理。

基底处理后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底无草皮、树根、房屋基础、管线等杂物,且无积水;

②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③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5.2 路堤填筑工艺

5.2.1填料来源的挖运方法

XXX采石场位于XXX,靠近沿海,距离正线约26公里,主要料源为当地一座山头,XXXX具有开采权,存量巨大,由XXX采用爆破方法进行开采,破碎锤对大块石料进行二次破碎,我单位购买碎石,碎石由挖掘机装车,自卸车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帆布遮盖防尘,运输车辆经XXX西行至XXXX,到达我部粒料拌合站,经颚式破碎机粉碎并按不同粒径范围筛分后,按照A、B组料级配要求进行厂内掺拌,掺拌后的组料应满足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细粒土含量10%~15%,并按照试验室最佳含水量减小2个百分点控制拌和料含水量。

填料生产拌和后,站内采用装载机装车,20m3自卸车运输。道路利用XXX和已修建的施工便道。现场施工用水由3#拌和站抽取并用洒水车运至施工现场,根据填料最佳含水量进行调整。

根据试验室对填料进行的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压实含水量在6.3%±2%时压实效果最好。

5.2.2 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土摊铺面积,在路基面层上按此面积打上方格,每格卸一车土,严格控制倒土密度。

松铺系数按1.15计算控制。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厚度按层厚30cm控制,虚铺厚度按34.5cm控制。

基床以下路堤和换填部位填筑压实厚度按层厚40cm控制,虚铺厚度按

46cm控制。

5.2.3摊铺整平

本段基床底层及以下填料均采用A、B组填料。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填料的摊铺推平采用推土机,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厚度的均匀,推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并按里程标高每隔20米埋设钢筋标尺,钢筋标尺采用红、白油漆间隔标识,红白漆长度由每层计划松铺厚度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填料摊铺情况以控制松铺厚度。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

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的距离。在沉降观测桩周围1m范围内的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采用平板打夯机夯实。5.2.4埋设沉降桩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在该段路基埋设15处沉降观测桩,位置分别在DK45+712、DK45+720、DK45+740、DK45+782、DK45+786、DK45+790、DK45+850、DK45+910、DK45+940、DK45+947、DK45+957、DK45+967、DK45+975、DK46+000、DK46+016里程处。

沉降观测桩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沉降板为钢板,尺寸为50cm×50cm×3cm。测杆采用Φ40mm厚壁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管采用直径不小于Φ

75mm、厚度不小于4mm的硬PVC管。沉降板埋入基底平面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测杆顶面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

5.2.5碾压

压实厚度按30cm控制时,采用18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弱振1

遍+强振3遍+静压1遍,采用六遍碾压组合较为科学、经济、质量可靠。压实厚度按40cm控制时,采用18吨和20吨振动压路机配合施工:静压1遍+弱振1遍+18吨强振3遍+20吨强振1遍+静压1遍,采用7遍碾压组合较为科学、经济、质量可靠。

摊铺平整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段采用20t振动压路机2台,18吨压路机1台,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0.4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碾压行驶速度开始用慢速(宜为1-2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顺序必须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图1 压实层纵向施工顺序示意图

图2 碾压示意图

5.2.6 铺设土工格栅

路基填筑过程中,自坡脚起,在边坡水平宽度3m范围内每填筑两层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6m。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

30KN/m,延伸率≤10%。

土工格栅铺设时要展平、拉紧与下承层面密帖,并用U型锚钉固定,不得褶皱、扭曲和损坏,若需要搭接,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

土工格栅铺设过程中,质检人员现场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报监理签认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下层填筑卸料时应注意保护土工格栅,需要时格栅部分采用人工上料摊铺。

5.2.7压实检测

按照既定组合完成碾压后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检测地基系数K30(用K30平板载荷仪)、(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仔细记录检测数值,若出现不达标点,应增加碾压遍数,再行检测,直至指标合格。

施工过程中安排技术员、试验员严格控制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和压实检测。每一层达到验标的压实系数K、K30、Evd要

求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层填料填筑施工。 5.2.8 施工工艺框图

本段施工内容包括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和原地面换填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

施工阶段

准备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

填土区段

平整区段

碾压区段

检测区段

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分层填筑基底处理施工准备路基整修

图3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5.3施工注意事项

5.3.1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施工前应对地基和原地面处理进行验收,其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5.3.2路堤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部填筑。路基横断面宽度每侧宜超填50cm 。

5.3.3必须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

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5.3.4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

5.3.5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

5.3.6路堤各段不能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路堤端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

6.施工进度安排

计划开工日期:XXXX年04月15日

计划完工日期:XXXX年10月15日

7. 质量控制标准

7.1压实标准

根据该段路堤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及以下填料压实标准按下表执行。表6.4.6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

表6.5.3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标准

7.2检验数量

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第90

页相关要求: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 不少于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分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

7.3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验。

7.4外形尺寸控制标准

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第33页、92页相关规定,路基填筑尺寸偏差如下表所示:

8.质量保证措施

8.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全员培训,实行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8.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8.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8.4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现场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以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8.5各作业组认真学习技术交底,特殊工种、新工艺、新技术操作人员提前进行上岗培训。

8.6 保证填料质量,从源头控制,不合格填料严禁装车。

8.7施工前应对工点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核对。如与设计不符,及时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处理。

8.8路基填料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执行。

8.9路堤填筑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填筑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压实,每一层压实面均应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严禁雨天施工非渗水土的填筑。

9.安全、环保措施

9.1实行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组成施工队长任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工长及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逐级负责日常安全施工工作。

9.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进行安全联合检查,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施工思想意识。

9.3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机具设备,保证使用安全。

9.4严禁酒后驾驶,若发现有饮酒后上岗者,应强制使其离开岗位,更换人员。

9.5现场机械由专人统一指挥,便道上对向行驶车辆应提前避让。

9.6清表土应装车弃至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污染旁边农田。

9.7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

9.8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9.9开挖或填筑的路基土质边坡应及时支护或采取植物防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完善排水设施。

9.10施工前对本段工点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核对并采取拆迁或可靠的保护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