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第三,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4司马光

……………………………………教材解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读,读好停顿;再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让学生将本文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量少,可灵活指导学生识记。

“司”字,可在揭题时引导学生关注“司马”是复姓,再组成生活中常见的“公司、司

机”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跌”“持”,可引导学生关注形旁,猜猜意思,做动作理解。

“皆”字,可先让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全,都”,再出示“皆大欢喜、人人皆知”等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字义。“弃”字,教师可出示词语“放弃、舍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指导。“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撇、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

教师还可让学生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庭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登上窄下宽。上边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持左窄右宽。右边“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

二、理解运用

1.利用学生已知导入课文的学习。

揭题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复姓”,先让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到的复姓,再讲解课题中的“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复姓。

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教师可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课文里的故事可能就是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可顺势告诉学生:本课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

2.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教学文言文,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由于本课是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朗读的要求一定不能过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问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感情等方面,一律不做要求。课后第一题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

本文断句的方式举例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师范读时,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儿,便于学生跟读,但不要故意拖长音;等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让其试着自己朗读,但不做硬性要求。

3.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本课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关于“瓮”,可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它是一种N小肚大的容器,再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瓮的样子。如果有学生提出“瓮”和“缸”区别的疑问,教师可以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大致知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关于。“迸”,可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水流出来的样

子,再看注释,体会“涌出”的意味。教师可以解释,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涌出来了,这就是“迸”。

可让学生读一读“庭”的注释,知道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再运用这一方法,把“群”“戏”“没”“众”“石”等字组成“一群”“游戏”“淹没”“众人”“石头”等词语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可引导学生根据前后语境,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比如,“登”换成“爬上”,“足”换成“脚”,“去”换成“离开”。学生替换有难度时,教师可相机提供词语。

文中共有3次提到“儿”,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想想这3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谁。

在疏通了语句意思之后,可让学生再次跟着教师读课文,读好停顿。多次跟读后,让学生不看教材,试着跟教师一起背诵课文。要提示学生,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问的停顿。

4.借助注释讲故事。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讲故事,与初读环节讲述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有所不同,对语言表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把课文中“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讲述。

讲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先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讲述。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引导其关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说的话,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

5.初步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差异。

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朗读、理解词句的体会,将本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比如,本课课文里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本课课文里用“光”来称呼“司马光”,这在其他课文里比较少见;本课课文的句子都很短。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教师就要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教学资源……………………………………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宋史·司马光传》简介

《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学习复姓。

(1)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文章——《司马光》。

(2)认识“司”,学习复姓。

①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教师介绍: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编写了《资治通鉴》。

②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这篇课文里提到的复姓。

③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2.学生简述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借助插图,猜测本课内容。

3.教师激趣: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三、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感知课文大意

1.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

(1)出示“瓮”的图片。

师:过去人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瓮”,一般用来装水、酒、米。

(2)教师提示:“戏”就是游戏,“庭”就是庭院,“登”就是爬上去,“足”就是脚,“没”就是淹没。

(3)教师小结:其实,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比较相近。

2.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

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借助注释了解“皆”“迸”的意思。

教师小结: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

教师出示生字组成的常用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众人、放弃。

3.学生在文中圈一圈表示人物的词语。

(1)教师提问:“群儿”“一儿”“儿”分别指谁?“众”“光”又指谁?

(2)师:同样的字在文中也有不同的意思。读文言文还得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

【提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5掌声

……………………………………教材解析……………………………………

《掌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她本以为会被无情地嘲笑,想不到同学们却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前后的变化,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力量。

全文结构清晰,可以分成“掌声前”“两次掌声”“掌声后”3个部分。本文语言质朴,但看似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掌声前”的英子。“总是”“默默”“早早”等词语,表现了她的安静、孤独、沉默,甚至孤僻,更让读者好奇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与众不同。

第三自然段写了“两次掌声”的情形。“犹豫”点出了英子内心的斗争,“慢吞吞”体现出英子不情愿但又没有办法的心理状态,“眼圈红红的”尽显英子内心的焦灼、无奈,“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突显了做出决定的艰难。“骤然间”说明这掌声不是有人组织的,而是在同一时刻,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热烈而持久”表明同学们的掌声是真诚的、

饱含热情的。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给英子的鼓励。第二次是感动的掌声,除了鼓励,也饱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赞扬和肯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英子流泪了。显然,英子受到同学的鼓励,倍感温暖。“深深地鞠了一躬”,是英子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英子的表现和第一、二自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自信,给了她勇气,让她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四自然段写了掌声后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第五自然段摘录了英子的来信,说明掌声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转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掌声可以传递关爱、传递尊重,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讲故事的情形,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班级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l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英子变化的原因;再从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试着转换人称,以英子的角度复述故事片段。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教师要注意指导读准“姿势”一词。“烈、述、忧”等生字,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形声字构字特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比如,教学“忧”字时,可出示“优、犹”等熟字帮助正音,并通过比较偏旁,理解“忧”的意思与心情有关。

本课的多音字“落”和“调”,可以根据字义、借助词语语境辨析读音。比如,“落”在“落后”“落日”等词语中读luò,表示“丢下”的意思时读là;“调”在“调动”“调查”“声调”等词语中读diào,在“调整”“调味”等词语中读tiáo。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可归类指导书写。

第一类:左右结构。“投”“调”“摇”等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字左边的“黑”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类:上下结构。“晃”“烈”要写得上窄下宽;“勇”要写得上下等宽。

第三类:左中右结构。“班”左边部分“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中间部分竖撇起笔高于“王”,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

此外,“轮”的右下部分容易写成“抢”的右下部分,“勇”的第四笔没有钩,教师要注意提醒。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掌上边尚字头的竖压在竖中线上,秃宝盖要写得宽;中间的“口”要写得扁;下边“手”

第一笔平撇写在横中线上,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默左边的“黑”第八笔横变为提,四点底稍倾斜;右边的“犬”撇、捺要舒展,撇穿插到左边的四点底下面。

烈上边的“列”第四笔点落到横中线上。下边的四点底要写得舒展。

勇上边部分第二笔点和第七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是横折;下边部分“力”的横折钩,横长折短,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之初,可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如是谁发出的掌声、是为谁鼓掌、是为什么事鼓掌,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而了解课文围绕“掌声”主要讲了什么。之后,可出示几个提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比如:

掌声前两次掌声掌声后

2.词句段理解。一

(1)带着问题默读,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其变化的原因。除了教材中的两个问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说说初读后产生的其他问题,带着各种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相关语句,试着解答问题。要注意提醒学生:如果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等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意思。

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两个问题。

关于英子的变化,可提示学生要注意画出描写英子行为的语句。然后,让学生体会画出的语句,说一说“英子前后的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总体印象”,从整体上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起初,她不够自信,不愿意上讲台讲故事;后来,受到同学掌声的鼓励,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自信、开朗了许多。

在了解了英子前后的变化以后,再引导学生聚焦第三自然段写两次掌声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掌声会对人产生的影响。比如,别人的掌声能使一个人增加自信。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英子的来信,结合前面的感受和信的内容,说一说英子变化的原因。比如,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鼓励和关爱,获得了动力,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2)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情。

首先,教师要以课后第二题中的两个句子为例,教给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第一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犹豫”的真实体验,了解英子的“犹豫”是因为残疾而不自信,不太想上讲台讲故事,而㈠巨吞吞”的动作,正是表现了她心里左右为难的状态。还可让学生想象说话:此时英子的心里真是左右为难,上去吧,( );不上去吧,( )。第二句,教师可以提问:一般情况下,表示感谢会鞠躬,而英子为什么“深深地鞠了一躬”?引导学生体会到,英子此刻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感激同学们的鼓励与肯定,所以鞠躬的动作幅度特别大。

然后,让学生带着“英子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和动作的其他语句,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体会英子的心情。比如,从“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这几句话,可以体会到英子不愿让人看见她走路的自卑心理;从“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跳舞”这句话,可以体会到她内心的喜悦。体会之后,让学生将英子前后的心情连贯起来说一说,比如:起初,她比较自卑、忧郁;听到同学的掌声时,她非常感动;后来,她变得开朗喜悦。

在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心情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比如,“掌声前”的内容,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掌声后”的内容,可以读得开朗明快一些。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3)回归整体,深化对掌声的认识。

学完课文后,可回归课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谈谈对“掌声”的认识。学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当别人身陷困境时,我们要毫不吝啬地献出鼓励的“掌声”;而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从别人鼓励、关爱的掌声中得到力量。之后,还可让学生围绕对“掌声”的认识,运用词语表中的“掌声”“勇气”“面对”等词语写一两句话。

3.积累表达。

课后第三题提出了转换人称复述的要求,既能提升学生复述的能力,又能进一步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英子内心的情感。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上了中学后,英子给中学同学讲述起当年的往事;再告诉学生这次复述故事的要求:转换成英子的角度来讲故事,可以讲一讲英子当时的心情,可以用上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尝试复述第二自然段,相机点评,特别要注意点评学生讲的内容是否符合英子的角度,通过示范引领,把学生带入英子的角色中去。

示范之后,让其他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一些复述的注意事项:要多加入英子的内心想法,比如,“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可以讲述成“听到掌声,我被同学们热情的鼓励感动了,忍不住流下泪水”;不要描述“眼圈红红的”等别人看到的情形;“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渐渐平息”等语句,不要直接引用,而要转化成“大家忽然热烈鼓掌,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掌声渐渐地停止了”等比较自然的口语。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随机进

行点评指导。

26灰崔

……………………………………教材解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问。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带来”等词句中,可以看到一个喜爱灰雀的列宁。从第二自然段中的“找遍”,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以及把灰雀抓回去又放回来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能从中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比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以看出他担心秘密被人发现的紧张;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表明他想用温柔的手段感化男孩;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肯定会放回灰雀。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3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快,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l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

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先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以及主要发生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说说课文大意;再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然后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最后找出表现列宁和男孩喜爱灰雀的具体语句,和同学交流。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宁、仰、诚”都是后鼻音,可以在词语中练习拼读,如“安宁、宁静”“仰头、仰望”“诚实、真诚、诚信”。

“仰”“或”在字形上分别容易和“迎、柳”“成”混淆,可让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一欢迎一柳枝”“或者一成功”。

“渣”字,可以出示“面包渣、豆腐渣”等词语帮助学生识记。

还可以在学生自主熟读的基础上,出示“列宁、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等词语,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巩固识记。 2.写字。 4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学生注意笔画的变化。比如,“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

本课有几个易写错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比如,“雀”的下边部分是“隹”,右边有4个横,要与“住”区分;“或”不要少写右边的一撇和一点;“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雀上段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小”的竖钩变为短竖。“隹”的撇从右上格起笔,写到左下格,要舒展,托起上面的“小”。“隹”中的横间距要匀,最后一横稍长。养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匀。

或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伊始,可以让学生带着“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的问题默读课文,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随机指导梳理,以图示的形式列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以及主要发生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然后让学生借助图示说说课文大意。

2.词句段理解。

(1)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心里的想法。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探究人物的对话背后丰富的内心活动。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到底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想法”默读课文,再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细细咀嚼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针对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可先让学生回忆平时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再思考: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可能在想些什么?针对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可引导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鸟儿呢?让学生通过这些对话体会到,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对男孩是尊重和呵护的。

列宁问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一般心虚的时候会吞吞吐吐,那么此时男孩的心里在想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男孩可能在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

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他说:“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起初男孩犹豫不决,现在男孩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其他的句子,可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试着体会,教师再相机指导。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可以在体会了人物内心想法之后进行,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首先,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等描写性的词句,结合插图感受灰雀的可爱,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接着,让学生先把列宁和男孩说的话找出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添加提示语。比如,第四自然段,可以添加提示语: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里面有些紧张地)说;第九自然段,可以添加提示语:列宁(故作疑惑地)问。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添加了提示语的句子,体会添加得是否恰当。把握了恰当语气后,让学生恢复课文原貌,展开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3)感受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分角色朗读课文后,可让学生带着课后第三题的问题“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表现人物喜爱灰雀的语句。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各个方面的表现。比如,可提示学生: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学生找了以后,自主交流,教师再梳理、小结。比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的语句,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第三至十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显示出列宁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愿望;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3.积累表达。

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表中的词语。比如,用“跳动”“欢快”等词语写一写窗外的小鸟;用“诚实”等词语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7术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材解析……………………………………

本文讲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本文结构清晰,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事情的起因,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三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

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只有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配有一张照片:在一座逼仄的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聚精会神地给伤员做手术。手术台一半在庙里,一半在阳光下,半明半暗。从白求恩大夫弯成弓形的身体,忙碌的双手,专注的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坚守住“手术台”这个“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照片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品质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时,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然后让学生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1.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本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抗日战争”“齐会战斗”等名词学生不太熟悉。教学之初,可以先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了解的事情发生的背景,掌握学情。如果有学生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可以鼓励他说说是从哪里了解的,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发问。如果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师可出示相关资料,介绍“抗日战争”“齐会战斗”的基本情况,尤其要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经历时间之久、过程之艰难有初步的感知。

2.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大致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后,可让学生带着“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阵地’上做了什么”等问题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可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之后印象深刻的部分,并根据全班同学交流的内容作些梳理、小结。比如,文中描写了战斗的激烈,说明白求恩大夫和战友们处在危险之中;在恶劣的环境下,白求恩大夫仍然精神高度集中地做手术,说明他心里只想着救护病人,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白求恩大夫和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与战士们共同进退的坚定信念。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点评,使学生初步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

3.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学习提示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在揭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说说对课题的初步理解,但此时对说的内容不做具体要求。

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交流了印象深刻的部分后,教师可以补充图片资料(白求恩大夫在自己国家的优越住所和在中国的简陋住处),激起学生的疑问:白求恩大夫为什么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来中国吃苦受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再次默读、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理解本课课题的含义,要运用之前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课题的方法,也要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

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总结:阵地是战士战斗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一名医生,也把自己看成是在抗日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作为一名战场上的医生,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给战士做手术更重要。因此,对他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

4.生字学习。

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机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正音。要提醒学生

注意“血”是第四声,“速”是平舌音,“险、迅”都是前鼻音。“撤”“险”“夺”可放在词语“撤退”“危险”“争夺”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课文教学结束以后,还可以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让学生认读,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本课的多音字“斗、大”,可在词语中辨析读音。比如,“战斗”的“斗”读dòu,“一斗、十斗”的“斗”读dǒu;“白求恩大夫”的“大”读dài,“大小”的“大”读dà。……………………………………教学资源……………………………………

齐会战斗

1939年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在河北省河间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作战,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推动了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口语交际

请教

……………………………………教材解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请教”,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材提供了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发学生的思考,同时示范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着,教材呈现了请教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比如:请教要注意时机,不要在别人不方便的时候打扰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即使别人没能解决你的问题,也要表示感谢。

然后,教材布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把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向同学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这个任务,是让学生基于真实问题尝试向别人请教,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日常交往中的不足,。学会应该怎样向别人请教,怎样有礼貌地与别人交往。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练习过“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通用礼貌用语的使用。本次“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的要求,既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又包括其他正确的交际礼仪,如选择正确的提问时机、耐心听别人讲话、请教后对别人表示感谢。“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是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思考别人说的话,提出自己的疑问,最终解决问题,使得请教具有实效。这个要求,侧重树立学生主动交往的意识,提升学生应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学建议……………………………………

一、小组合作,梳理如何有礼貌地请教

课始,可以播放几组常见小事的视频,如请教爷爷怎么下象棋、请教同学怎么吹笛子,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么请教才更合适。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材中的提示梳理:请教时要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不但要使用礼貌用语,还要注意交际礼仪,使得被请教的人感到尊重,能够更好地提供建议。再引导学生思考,请教别人的时候,哪些用语、哪些礼仪会显得有礼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要选择时机,在别人不忙碌、时间比较方便的时候

请教。请教前,对同学、朋友等同龄人可以用“不好意思,你现在有空吗”“打扰一下,我想请你帮个忙”等用语开启对话,对长辈、德高望重的人可以使用“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想向您请教”“我有个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想请您帮我出出主意”等正式的用语开启对话。请教过程中,要耐心地听对方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听取建议的诚意。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对方回答完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之后,使用“请问,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您可不可以再说得具体一点儿呢”等用语提出追问。请教结束后,不管别人是否解决了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可以用“麻烦您了”“多谢您的帮助”“谢谢”“我懂了”“太感谢了”等表达谢意的用语,再加上点头、微笑等恰当的动作。

随后,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演示教材中的两个情境,尝试请教。随机指名同桌展示,并对照“有礼貌地请教”的要求进行点评:面对不同的请教对象,在请教的各个环节中,是否使用了恰当的礼貌用语,是否符合交际礼仪。

二、创设情境,练习追问

本课关于“追问”的教学,教师提供的情境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疑问,并及时进行有礼貌的追问。

课前,教师可以出示一份“我最近遇到的难题”的学习单,提前收集学生近期遇到的难题,并进行大致分类。

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典型难题创设情境。比如:“我很胆小,上课时明明想举手回答问题又怕答错。”“我晚上怕黑不敢一个人睡,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妈妈答应我,如果口算全对给我买心爱的玩具,但是有一题我做错了妈妈没发现,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和妈妈说实话。”教师可点几组学生上台演示请教,相机指导。当有学生追问时,教师要抓住机会,马上点明:当请教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追问对方。比如,对方给了建议,但自己不明白如何具体实施时,可以用“您刚刚说的方法,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儿吗”等用语追问,使解决方法更详细;大致明白对方的建议,但想确认时,可以重复对方的话,再加上“您刚刚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等用语追问。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追问的方式,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追问的时机。一般可以在对方回答完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之后提出追问,尽量不打断别人说话;如果在别人说话过程中就想要追问,一定要在别人说完一句话有较大停顿时提出,并注意使用“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等用语。教师可小结追问的要求: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追问时要有礼貌。

三、用自己的问题练习请教

经过前面的情境练习,学生已经尝试了“有礼貌地请教”“及时追问”。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向班里的同学请教。

先两人小组练习请教,一人提出请教,一人给出建议。然后,教师指名学生到讲台,点出其他小组任意的同学,进行请教。教师相机点评、指导,重点要点评:是否说清楚了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请教的各个环节,是否使用了礼貌用语,是否符合交际礼仪,是否做到了及时追问。

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写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的经历与感受。

教材第一部分以问题激趣,引出本次习作的话题。还提供了与同伴掰手腕、和爸爸妈妈外出旅行、和爷爷一起钓鱼、去游乐场游玩的4幅图,场景有校内也有校外,有和同龄人的快乐游戏,也有和家人长辈的温馨相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旨在从不同角度唤醒学生对快乐往事的记忆,为学生习作的选材做铺垫。

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次玩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放电影”、看照片、和别人聊一聊等方法回忆当时的情形,以便选择习作内容,梳理习作顺序。

教材第三部分提供了交流和评价的建议,提示学生写后大声朗读,重新在文字中体验当时的快乐心情,并和同学分享交流这种快乐心情。在同伴反馈的基础上,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地方,学习如何将习作写得更清楚。

……………………………………教学目标……………………………………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建议……………………………………

一、借助插图,开拓选材的思路

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感受玩耍的快乐,并了解本次习作的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交流,回忆自身的经历,说一说:你平时喜欢玩什么?哪一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插图的内容,启发学生把自己觉得特别新奇、特别高兴、特别有趣的经历说出来,可以是和同学一起玩,也可以是和家人一起玩;可以是在校内玩,也可以是在校外玩;可以是一个游戏,也可以是一次游览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把玩耍时拍下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也可以让共同玩耍的几个学生一起讲讲他们玩耍的经历。总之,要通过这个交流的过程,开拓学生习作选材的思路。

二、回忆玩的过程,尝试习作

写之前,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写的玩耍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注意不但要回想“是什么时候的事”“在n勇IUL玩”“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基本信息,还要回想一下玩的细节,什么地方让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提示学生可以拿出课前准备的玩耍时拍的照片,帮助自己回忆当时的快乐感觉。当学生回忆有困难时,可以让其找当时一起玩的同学聊一聊,回颓玩的过程。如果是和家人一起玩的经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与家人聊一聊。

个人回忆之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讲述、交流自己玩的过程。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哪个环节最开心”这几个方面说清楚,听的学生针对不太明白的地方追问。

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玩的过程简单地写下来。可以提示学生:要写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基本信息;可以按时问顺序介绍玩的过程,如果需要,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这些连接语;自己觉得特别好玩的部分,可以多写几句话;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评改习作,分享玩耍的快乐

写好后,先让学生大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自主评价。主要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写清楚了玩的过程,是否表达出了当时快乐的心情,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描写快乐心情的词语,让学生想想可以用在自己习作的哪些地方;还可以建议学生用上一些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让学生根据自评与教师的提示,自主修改习作。

然后,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跟同学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请其他同学自由表达听后的感受,比如,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还有那些地方没听明白。根据同学的反馈,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最后,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为学生做评改示范,让学生学会评改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主要看有没有写清楚玩的过程,有没有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试着评改一篇同学的习作,教师再进行展示点评。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交流,是对此前默读学习的梳理总结,如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特别提示了一个要点: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设法了解意思,而不是一边读一边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以免打断默读过程、影响默读速度。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和“目”有关的字、词,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在例句中区分“陆续”“连续”“继续”3个容易混淆的副词,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第二题创设了“妈妈准备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知道分类列清单的好处,将语文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

“日积月累”编排了关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旨在让学生初步懂得待人的道理,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

【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从二年级以来默读学习的实践,围绕默读的基本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

2.让学生交流:默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小结:默读时画出来,读后再想办法理解。还要提醒学生:将来默读时,要学会加快速度,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暂时跳过。

3.让学生回顾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默读实践,交流一下自己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是怎么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带着问题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很大。

4.引导学生默读学习伙伴的话,圈画关键词,再对照自己的实践说一说:关于默读,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识字加油站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发现这些字词都和“目”有关。重点指导识记其中5个生字。还可以让学生用演一演的方法,区分“睁”“眨”“瞪”“瞅”“瞧”的不同意思。

2.让学生自主认读两个双音节词语,做一做“眨目艮”的动作,指一指“眼眶”,发现与眼睛的动作有关的词语,常常含有目字旁的字,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如“眯缝”“眼睛”。几个四字词语,可以借助与眼睛有关的动作“睁”“瞪”“睹”来理解;也可以逐字理解,比如,“目瞪口呆”中“目”是眼睛,“瞪”是睁大眼睛的动作,“口”是嘴巴,“呆”是说不出话发愣的样子,连起来就是“目瞪口呆”的意思——因为吃惊而发房、发傻的样子。

3.理解词语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用一用,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比如,可设计选词填空:

周末,哥哥和妹妹在家玩躲猫猫的游戏。只听啪的一声,妹妹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哥哥( )这一切,惊得( ),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满地的碎片,顿时( )。

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1.让学生朗读3个句子,初步感知“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不同用法。“陆续”描述的是前后相继、时断时续做某事的情形,如“天黑了,人们陆续回家了”;“连续”描述的是一个接一个地做某事的情形,如“这学期,我们班连续3次获得流动红旗”;而“继续”一般是描述一件事做了一会儿停一停、接着往下做的情形,如“晚饭后,爷爷继续看报纸”。

2.让学生试着在例句中换一下这几个词语,比如,“我军的伤员继续从火线上下来”,体会其中搭配的错误,明确在这几个例句的语境中,3个副词不能互换。

3.教师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选词填空,进一步辨析这3个副词的用法,比如:

(1)我( )3年去了爷爷奶奶家过暑假。

(2)电影散场了,观众( )离开了电影院。

(3)过了一会儿,他们( )往前走。

4.可出示“夏季小伙伴们在游泳馆游泳”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用这3个副词分别写一句话。比如:“已经连续几天高温了。”“小伙伴们陆续来游泳馆游泳啦!”“我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和小伙伴们比赛游泳”。

【第二题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1.可创设生活情境,比如,老师去超市购物后,经常发现要买的东西没买全,询问学生有什么好方法,借此引出“购物清单”这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超市购物经验发现:列购物清单不仅能不遗漏需要买的物品,还能提高生活效率。

2.可让学生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多种形式练读教材上的物品,交流自己了解的生活常用物品。

3.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给教材上的物品分类。可按食物和生活用品分成两大类;也可分成蔬菜、水果、床上用品、家用电器等几类。只要学生的分类合理即可,教师不必做硬性规定。

4.让学生试着帮助妈妈列一份购买年货的清单。引导学生先思考一般需要置办哪些年货,列出清单,再想想怎样能让妈妈购物又方便又快捷,运用前面学到的分类方法,给事物分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说清分类的依据。还可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父母一起完成年货的购买,看看自己的分类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进行调整。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1.教师范读名言,学生跟读,读好停顿。

2.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读了名言后的理解,教师再讲解大意,但不必精准解释。之后,让学生试着联系本册的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以加深对名言的理解。比如,《掌声》一课中的同学们,给予英子很多鼓励,不吝惜自己善意的掌声;《灰雀》中的列宁,用温暖的方式感化男孩。

3.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名言,再小组内展示读。多读几遍后,不看教材,在教师的带领下试着背诵。

教学资源

爱人若爱其身。

大意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不迁怒,不贰过。

大意是: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大意是: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大意是: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姿(zī) 势(shì) 况(kuàng) 烈(liè) 镇(zhèn) 述(shù) 联(lián) 胸(xiōng) 仰(yǎng) 渣(zhā) 者(zhě) 诚(chéng) 血(xuè) 撤(chè) 帘(lián) 速(sù) 眨(zhǎ) 瞅(chǒu) 眶(kuàng) (2)难写的字 登:上下结构,右上部分书写顺序为撇、撇、捺。 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两笔是竖、提,“失”最后两笔两笔撇、捺要舒展。 腿:左右结构,“月”写时要竖长些,走之要舒展,托住上面部分。 勇:上下结构,“甬”和“力”写时扁平一些,使整体字形更美观些。 默:左右结构,左边要写得紧凑一些,“犬”写得大些。 养:上下结构,一撇一捺要盖住下面。 (3)多音字 没得 落调 散间 斗大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掌声文静默默轮流讲台一齐角落慢吞吞刚刚热烈持久泪水平息动听勇气面对郊外养病 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严寒 本来可惜肯定诚实 (2)近义词 骤然——突然文静——文雅情况——状况 注视——凝视镇定——镇静姿势——姿态 忧郁——忧愁歧视——轻视鼓励——鼓舞 高大——伟岸非常——特别周围——附近 或者——也许严寒——寒冷仰望——仰视 可惜——惋惜果然——果真诚实——诚恳 婉转——悠扬欢快——欢畅本来——原本 消灭——歼灭激烈——猛烈陆续——连续 仍然——依然镇定——镇静敏捷——灵敏 沉思——深思恳求——央求迅速——快速 (3)反义词 犹豫——果断热烈——微弱持久——短暂 镇定——慌乱鼓励——打击忧郁——开朗 歧视——重视高大——矮小欢快——伤心 严寒——炎热肯定——否定诚实——虚伪 仰望——俯视可惜——幸好果然——居然 激烈——平静镇定——慌张敏捷——迟钝 危险——安全迅速——缓慢同意——反对 胜利——失败 (4)词语归类 ①含有数字的词语:当头一棒 类似的词语: 十全十美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九牛一毛五湖四海七上八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要求 (一)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产生深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订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6、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了解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问题不少于1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组词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四会字组词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早晨)(晨间)(晨光)绒(绒毛)(绒球)(毛绒绒)球(皮球)(球迷)(足球)汉(汉族)(汉服)(好汉)艳(鲜艳)(艳丽)(美艳)服(衣服)(服务)(服装)装(包装)(古装)(装扮)扮(打扮)(扮演)(男扮女装)读(朗读)(读书)(读音)静(安静)(冷静)(静电)停(停止)(停车)(停放)粗(粗细)(粗心)(粗重)影(影子)(倒影)(电影) 2.花的学校 落(落叶)(落后)(角落)荒(荒凉)(饥荒)(荒野)笛(笛子)(竹笛)(鸣笛)舞(跳舞)(飞舞)(舞台)狂(张狂)(狂欢)(发狂)罚(处罚)(体罚)(奖罚)假(真假)(假如)(放假)互(相互)(互动)(互助)所(所以)(所长)(所有)够(足够)(不够)(能够)猜(猜想)(猜测)(猜中)扬(飞扬)(飘扬)(表扬)臂(手臂)(臂力)(左臂) 4.古诗三首 寒(寒冷)(寒冬)(寒假)径(石径)(径直)(小径)斜(斜坡)(斜度)(斜阳)霜(霜冻)(冰霜)(风霜)赠(赠送)(赠品)(赠言)刘(刘海)(姓刘)()盖(锅盖)(盖子)(盖浇饭)菊(菊花)(墨菊)(赏菊)残(残疾)(伤残)(凶残)君(君子)(君王)(国君)橙(橙子)(橙色)(橙皮)送(送别)(送礼)(送行)挑(挑水)(挑选)(挑食)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铺张)(平铺)(铺路)泥(水泥)(泥巴)(泥土)晶(水晶)(晶体)(亮晶晶)紧(赶紧)(紧张)(要紧)院(院子)(医院)(法院)印(印泥)(印子)(印花) 排(排队)(排长)(排球)列(列车)(队列)(前列)规(规则)(法规)(规定) 棕(棕毛)(棕熊)(棕色)迟(迟到)(迟早)(推迟)则(细则)(法则)(以身作则)乱(打乱)(乱子)(乱哄哄) 6.秋天的雨 盒(盒子)(盒饭)(八音盒)料(木料)(材料)(料想)颜(颜料)(颜色)(五颜六色)票(邮票)(票子)(车票)飘(飘扬)(飘动)(飘落)争(争光)(争气)(争先) 仙(仙人)(仙气)(神仙)闻(奇闻)(新闻)(闻名)淡(淡定)(淡季)(天高云淡)梨(香梨)(梨子)(梨果)勾(勾画)(勾结)(勾住)曲(歌曲)(曲子)(曲目) 丰(丰收)(丰年)(丰衣足食) 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含答案

精品语文单元测试卷 范围: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语文园地 时间:90分钟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由——________—— ________ 巾——__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___ 单—— 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来回________,婉转地________,非常惹人喜爱。 第一句介绍了灰雀的________,第二句描绘了它们的________。作者只用了两句话就把灰雀写得十分惹人喜爱。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①_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_的灰雀 ②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_地说 ③一________白桦树三________灰雀一________小男孩 4.照样子写词语。(每小题写三个) ①默默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慢吞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摇一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1)戏于庭()

①厅堂。②庭院。③法庭。 (2)一儿登瓮() ①刊登或记载。②成熟。③由低处到高处。 (3)光持石() ①拿着,握住。②遵守不变。③治理,主管。 (4)击瓮破之() ①往,到。②的。③指”瓮”。 6.选择正确的读音。 司________(sīshī)跌________(dié diē) 弃________(pì qì)持________(cí chí) 7.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群儿/戏于庭 B. 一儿/登瓮 C. 光持/石/击瓮/破之 D. 足跌/没水中 8.住在深圳的端端给姑妈写好了一封信,当他来到邮局的时候,才发现把姑妈的详细地址忘在家里了。 (1)你能发挥想象,补充端端的话吗? 端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小朋友,你好!那把你的信给我看看好吗? 端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小朋友,你信封上的地址忘写了,没有详细的地址是无法寄信的哦! 端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2018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

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 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 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 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 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 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 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 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20xx部编新版人教语文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

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 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

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1.他养的那只最爱吃 2.一阵后,雷鸣般的响了起来。 3.练习动作时,他虽然身体不停,但仍停下,继续坚持着。 二、选字填空。(6分) 诚城 ()实()市真() 烈列 热()()队()火 联连 ()欢()接()想 忧优 ()良()愁()郁 三、多音字组词。(3分) luò()dà() 落大 lào()dài() dòu() 斗 dǒu() 四、根据要求写词语。(6分) 1.一摇一晃(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带有“目”字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4分) 1.我们要微笑 ..着面对生活。()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 ..了。() 3.树上的小鸟非常惹人喜爱 ..。() 4.白求恩镇定 ..地站在手术台旁。() 六、把下列不同类的词语用“____”画出来。(5分) 1.面粉大豆小米绿豆洗衣粉 2.醋盐味精台灯火腿 3.钢笔橡皮大米直尺圆规 4.作业本牙膏肥皂毛巾洗发水 5.电视机冰箱电饭锅蔬菜电脑 七、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8分) 1.歌带给秋天的雨的大地一曲是丰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了一篇故事学习童话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默地她坐在的一角总是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欣赏小鹿水里自己影子映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难道你不是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是个好学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 ..以前没有干过,可.我好像有做这种事的天分。(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小白兔又跑去问蜜蜂。蜜蜂说:“太阳光是红色的。” ()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呢? ()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小白兔就去问彩虹阿姨。 ()小白兔跑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光是绿色的。” ()从彩虹阿姨那里,他知道了太阳光有七种颜色。 十、口语交际。(10分) 写作业时,小明有一道题不会做,想问问同桌小华,他该怎么说?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好的。我给你讲讲。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我最棒。(10分)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竟,足()没水中。众皆()去,光()()击我破之,水迸,儿得活。1.根据原文填空。(2分) 2.解释下列词语。(3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课本内生字词汇总

一、识字表(250字)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 2.花的学校 荒笛罚假裳 3.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挑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洼印凌增棕靴 6.秋天的雨 钥匙缤枚争勾喇厚曲丰 7.听听,秋的声音 抖蟋蟀振韵掠吟辽阔 第三单元 8.去年的树 融伐斧锯切煤燃 9.那一定会很好 缩努茎推吱拆旧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11.一块奶酪 宣处诱舔毅强犯禁稍豫跺聚 语文园地三 申介绍宗乙召孝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萝卜愁沾晾 14.不会叫的狗 吗讨厌怒批访担压差忍模中弹疯汪搞 语文园地四 典基础阁佳盲唐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父啦鹦鹉悄 16.金色的草地 蒲英耍欠钓拢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亦抹宜庭未磨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优瑰岩参虾划武粪辈设19.海滨小城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20.美丽的小兴安岭 兴侧欣浸乳剑梢舍显材膝临库语文园地六 蝌蚪蛾鲤鲫鲨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妙奏呢喃伟击汇喳 22.父亲、树林和鸟 黎凝畅瞬猎 23.带刺的朋友 枣馋缓讶测监恍悟逐扎聪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司跌皆弃持

25.掌声 默落姿势投调况烈镇述普忧联26.灰雀 宁胸脯惹仰渣或者惜诚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斗棒恩大血撤险瓦帘迅速夺秒语文园地八 眨瞪瞅眶睹 二、写字表(250字)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2.花的学校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6.秋天的雨 盒颜料票飘争仙淡闻梨勾曲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

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册课文背诵整理+检测表

三年级上册必背

必背必默课文内容整理 园地一(必背)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园地二(必背)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园地三(必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园地四(必背)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园地六(必背)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园地七(必背)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园地八(必背)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4、古诗三首(必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7、古诗三首(必背)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背) 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睛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品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増添了水泥道的美。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手册

教学计划 年级学科: 任课教师: 2018 年 9 月

学生学习质量、行为习惯基本情况 优中差优等生 中等生 差等生 学生学习质量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8人。学生的大致情况分析如下: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识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作业潦草。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大量读书的习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是第二学段(小学中段)的起点。所 以,第一单元就是这个崭新的新学段的起点单元。本单元以“学校生活” 为主题, 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通过与二年级下册的教材相比较,我发现本册教材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单元开篇多了一页“单元导读”,这导读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它让我们师生都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二是“写话” 正式升级为“习作”,并单独作为一个板块呈现,不再像二年级那样放在语文园地当中。三是出现了略读课文,并以课文序号后加星号作为标志;课文也自然被 分为了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四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被“交流 平台”取代,不再安排“我爱阅读”。作为教师,这些变化都要看得见,而且要在第一个单元一一新的语文课程生活开启的时候,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学习发展价值在哪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 的乐趣”。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 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生活的不同特点,欣赏、积累这些词句。 还可以阅读吴然的《走月亮》《珍珠泉》等,感 受吴然儿童冃攵文朴素诗意的语言特点,进步欣赏、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激发课下阅读吴然 儿童散文的兴趣。 整本书有王淑芬的《二年级花样多》等,都可以作为开放性教室课程的一个选择。) 花的学校2本篇课文是郑振铎翻译的、印度的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 诗,匕的确是一篇经典。诗人以清新流 畅的笔触,写出了花儿们的美丽、向上,充满了 儿童情趣。 作为一首散文诗,《花的学校》最吸引人的就是其诗 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朴素优美的词句、充满想象和童趣 的修辞)、诗的形象(热情的雷云和阵雨、欢快的东风、 因为“放假”而充满生机的花朵、和花朵心心相印的孩 子、温柔倾听孩子心 声的妈妈)、诗的意境(雷云轰响,阵雨落下时,东风的 口笛带来了放假的消息,一群一群的花儿 从地下学校“冲了出来”,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 急切奔赴妈妈的怀抱),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与文字的亲密 接触(阅读、想象、品味)心领神会一 —无论是富有阅读经验的成人,还是三年级的儿 童都能将文字读成画面,读成心 思。 在主题单元这个整体当中,经典文本的学习价值往往 是在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承载看更丰 富的拓展性目标。所以,本课学 习目标的定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常规 性学习目标,二是基于学段、单元、文本特性及学生需 要设计的重点学习目标,三是基于文本内蕴价值的拓展 性目标。 (建议:1、教师简介泰戈尔时,结合《花的学校》介 绍《新月集》的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阅读泰戈尔散文诗 的兴趣。2、拓展阅读《职业》《十二点钟》,摘抄自己 喜欢的句段。或者开个小 小的读书分享会,或师生、家长参加的朗诵会,也是很不 能结合课后的泡泡框初步了 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和学习方法,了解课文的大 意,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 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 仿说或仿写。

部编版三年级第八单元 达标检测卷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 基础百花园(39分)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泄.气(xièshì)圆筒.(tōnɡtǒnɡ)牲.口(shēng sēn) 叫嚷.(rānɡrǎnɡ)脊.背(jíjǐ)旋.风(xuán xuàn) 折.腾(zhēzhé)呕吐.(tǔtù)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三、用“\”划去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牲生]口[谚彦]语争[辩辨][厉历]害[呕沤]吐[泄泻]气[承成]认香[蕉焦]四、按要求做题。(6分) 1.补全修饰语。(3分) ()地长大()地大喊()地走了 热得()涨得()吓得() 2.仿写词语。(3分) 又.冷又.饿()紧.爬慢.爬() 滴答滴答() 五、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善()甘()翻()越()晕头()() 各()各()走()闯()人()人() 1.你把他得罪了,可要当心,他这个人报复心重,决不会____ ____________的。 2.商店里的柜台上摆满了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 3.长征途中,红军________________,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陕北。 4.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顾客说,那当然,他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照样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照样子,写一个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