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发表时间:2018-05-25T16:07:54.3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李晶[导读] 本文就对其植物景观设计及其配置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山东文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用地不断增加,国民对其居住生活环境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并不成熟,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对其植物景观设计及其配置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分析;配置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绿化的效果,并且,其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性及实用性功能地最佳展现环节。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而保证其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够达到更加科学、合理地状态,创造出人们所需要地风景园林景观。

1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植物作为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体现园林工程生命力特征的要素,能够有效的使得园林空间体现生命活力,富于了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相关专业及决策部门就针对当时的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假山、建筑物、喷泉等硬质景观现象,再次提出了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实际就是按照植物材料为主题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了乔灌木、草本、藤本等素材,利用艺术的手法,结合考虑了各种生态因子作用,充分的发挥了植物本身形态及色彩、线条等的自然美,进而创造了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并且表达了一定的意境或是具有功能艺术的空间,可供人们的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随着生态园林建设深入及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展,现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概念不仅包含了视觉艺术的效果观景,还包含了生态及文化景观,甚至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2.1 树立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意识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与植物景观对立统一地有效柔和点,没有园林绿化配置亭台楼阁都是生硬及呆板的。所以,决策人员应做到先规划,后施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论证,衡量其是否和整体的景观自然环境相和谐,比如:多功能城市性的综合公园,应该有供健身活动地大草坪,还需为满足安静休息需求地疏林草地或是密林,不仅是浓荫蔽日幽林小径,还是色彩艳丽、花香果佳的花灌丛,都需要极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使用功能及景观的要求。

2.2 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应遵循植物生长自身的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地要求,具体到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需要重视下面几点: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而生,按照立地的条件,结合了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对环境要求进行安排,使得其能够生长健壮。不能盲目的引进推广外来的园林植物,应该注重对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第二,重视植物生长的多样性,若是植物种群过于单一,在生态上十分贫乏的,景观十分单调。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模拟、创建出自然生态的系统,进而利于增加植物群落地稳定性,提升了景观植物的生态效益。

2.3 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要求

园林融入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美为一体,按照自然美为特征空间的环境艺术。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绿地的使用功能,还需按照艺术的规律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及确定植物种植的方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保护城市的环境及美化城市面貌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生产增加经济的效益。所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在不方案满足功能、艺术、生态的要求时,还需考虑选择柿子、枇杷等对土壤要求不高、养护管理简单的果树植物,或是选择核桃、樟树等油料植物,或是选择了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植物,在选择杜仲、银杏等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还有荷花等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等,进而充分的发挥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地协调统一。

3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分析

3.1 以植物艺术性为搭配原则

任何一个美好艺术产生都是由人们主观的感情及客观环境所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园林形式所决定立意方式也不同,节日广场则是以喜庆和欢乐地氛围为主的,色彩上应该使用暖色调。烈士陵园则是按照肃穆及庄严为基调,在色彩上应该积极使用冷色调。园林绿色和植树造林有所不同,在确保园林各自特色的风格时,还需注重园林特色,更要坚固植物芳香、色彩、风韵等特色,并且充分的考虑其形式及内容统一,使得观赏人员在触景生情及寓情于景地基础上,升华成情景交融地审美效果。

3.2 植物生态的要求为搭配的原则

“环境”是植物生长的空间,植物生长发育都离不开环境。同样,环境中所容纳地各种因子都间接或是直接影响着植物生存。园林植物生长的后期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但是栽植之前对生态环境测试,和树与树之间搭配都应和树木成活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把握各树木性质的特征,种植及培育不同的植物品种。

3.3 植物色彩合理搭配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色彩搭配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次色与主色之分,色彩具有一定的主次关系,在进行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次色及主色搭配的问题。在进行搭配中,主色起着支配地作用,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二,在进行园林植物搭配的过程中,应积极处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从属与主体、稳定与均衡等多方面的关系,力争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第三,为使园林设计艺术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补色对比的组合,使得在色彩效果的数量上相等,补色植物比单色植物就要强烈一些,特别是在高大建筑物前,或是大型铺装广场上,其作用十分明显。

景观园林植物配置详解

1.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为了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3.草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称为草地。用于城市和园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钝叶草、假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草坪一般设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围,广场或林间空地,供观赏、游憩或作为运动场地之用。西方古代园林中已有规则式草地。18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后,园林中开始大面积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国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园林才有草坪。

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着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各细部景点的设计都要服从总体规划。植物景观的营建也要服从某种立意或体现某种功能 二、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材料既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各种景观艺术特性,因此植物造景应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点。 三、经济、美观、适用 1)适地适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造景方法。 (2)以乡土植物为主,成熟的异地植物为辅 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经济性、具有地方特色 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3)以人为本: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植物造景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最根本的需要(人的审美心理、行为习惯等)。 四、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1)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但正是 现代园林所缺少的。 (2)利用植物创造意境美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 是现代园林应提倡的,但并不是鼓励建造古 典园林。现代园林中植物意境美的创造应赋 予时代新意。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一、顺应地势,划分空间 1、空间是由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植物可在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空间感。 2、植物空间划分应注意: (1)植物空间划分应顺应地形起伏、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 (2)对原地形的处理,不可一律保留,也不可过分雕琢,既要做到匠心独具,又要不留斧凿痕迹。 (3)植物造景要有一定的景深感。空间应大小相济,似分似连,变化多样,有封闭,有开朗,不能一览无余。 (4)植物种类应多而不乱。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单一或相似,不同空间要有差别,多种植物混栽切不可乱,要根据自然群落关系进行合理搭配。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

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论文参考网。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

景观与园林植物配置

景观与园林植物配置 摘要: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特色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前言: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从植物不同的特有观赏性考虑,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园林景观。 1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先抓植物的整体风格,再考虑局部的造景点缀,如文化广场宜多植树姿优美、色彩绚丽的树木花草,以形成活泼明快的气氛特色。 1.2充分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规则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德胜广场中心区以规则式种植为主,体现建筑及整体布局的庄严之景。

1.2.2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随时间的推移,它的色彩、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因而可分区分段配置,根据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等变化,预先做出安排,及时采取措施,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便创造美好的景观,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突出各景区的风景特征,营造景景变化、季季不同的园林景色。 1.2.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各有各自的外形、色感、气味等特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2.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整体、大片效果,近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植物的选择,先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红岗森林公园,山体上种植耐旱并能衬托山景的小叶榕;德胜水轴两岸水边种植能耐湿、与水景相协调的垂柳。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植物是园林景观环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承担着美学、生态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功能。本文就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特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表述了现代园林设计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modern garden plant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were discussed, described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science and art of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key words: modern garden; plant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的景观环境由建筑、山石、植物及水体环境等几个要素组成,其中植物是园林设计环境中唯一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良好搭配能够充分体现园林空间在环境美学、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园林的景观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我国建设相对繁荣,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目前更多的研究多侧重于植物种植设计如季相特征、造型等为代表的植物艺术表现形式上,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导读: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扩展, 能使园 ,结合 来创造 供人们 入, 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 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

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 需求,生理、 本,, 2.2 2.2.1 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2.2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

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3 艺术性原则 及人们 观, 2.3.1 ,进 2.3.2 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 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 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 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2.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 式。 3.先锋植物:决定裸地最初形成的群落类型,能够改善土地质量,影响后入侵者的定居与生长发育。 4.连续韵律:重复出现相同的图案、相等距离。 5.风景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来创造既符合 生物学特性,又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又具美学价值的景观。 6.乡土植物: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 好的一类植物。 7.孤赏石:又称特置石、立峰,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 8.攀援植物: 指自身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它物或匍匐地面生长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9.景观栽植:从道路环境的美学观点出发,从树种、树形、种植方式等方面来研究绿化与道路、建筑协调 的整体艺术效果,使绿地成为道路环境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10.沉水植物:植株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例如金鱼藻、苦草等。 11.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 象。 12.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 13. 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道路和绿化地带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 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14.花相:将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15.指示植物:对环境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或植物群落被称为指示植物。 二、单项选择 1-5 DBBCC 6-10 ACADB 11-15 DACBA 16-20 AABCB 21-25 ABDBC 26-30 BDCAB 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D )

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摘要】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更加向往绿色生活环境,也就促进了园林绿化的发展。文章就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引言】 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绿化物。用于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些绿化物要进行合理配置,根据一定的原则来严格执行。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绿化物的配置还并不是很合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根据科学合理原则,采取相关方案措施,进行合理配合,发挥其最优效果。 1、园林绿化概述 1.1、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根据我国国情,响应环境保护号召,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一项正确决策,环境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配置的园林植物绿化工作,可以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美化市容,进行科学配置的植物绿化园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周边环境的作用,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氛围以及艺术主题,通过环境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提供很好的城市景观,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效益,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 2.1植物的配置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必须结合风景园林的布局与植物的习性来确定,进而科学的配置与规划园林植物,合理利用植物改善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植物在园林中的价值,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地目的。由此可得出,园林建设的重点就是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与规划。园林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一是结合风景园林的布局与植物的习性,选择植物的种类与组合,且以符合园林设计要求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为前提,从而将不同种类植物合理进行搭配;二是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还应充分考虑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契合度,如与喷泉、建筑等园林要素的契合度,只有具备较高的契合度,才能体现出园林的美感[1]。 2.2、植物的季相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 发表时间:2018-05-25T16:07:54.3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李晶[导读] 本文就对其植物景观设计及其配置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山东文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用地不断增加,国民对其居住生活环境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并不成熟,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对其植物景观设计及其配置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分析;配置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绿化的效果,并且,其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性及实用性功能地最佳展现环节。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而保证其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够达到更加科学、合理地状态,创造出人们所需要地风景园林景观。 1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植物作为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体现园林工程生命力特征的要素,能够有效的使得园林空间体现生命活力,富于了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相关专业及决策部门就针对当时的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假山、建筑物、喷泉等硬质景观现象,再次提出了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实际就是按照植物材料为主题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了乔灌木、草本、藤本等素材,利用艺术的手法,结合考虑了各种生态因子作用,充分的发挥了植物本身形态及色彩、线条等的自然美,进而创造了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并且表达了一定的意境或是具有功能艺术的空间,可供人们的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随着生态园林建设深入及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展,现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概念不仅包含了视觉艺术的效果观景,还包含了生态及文化景观,甚至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2.1 树立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意识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与植物景观对立统一地有效柔和点,没有园林绿化配置亭台楼阁都是生硬及呆板的。所以,决策人员应做到先规划,后施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论证,衡量其是否和整体的景观自然环境相和谐,比如:多功能城市性的综合公园,应该有供健身活动地大草坪,还需为满足安静休息需求地疏林草地或是密林,不仅是浓荫蔽日幽林小径,还是色彩艳丽、花香果佳的花灌丛,都需要极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使用功能及景观的要求。 2.2 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应遵循植物生长自身的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地要求,具体到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需要重视下面几点: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而生,按照立地的条件,结合了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对环境要求进行安排,使得其能够生长健壮。不能盲目的引进推广外来的园林植物,应该注重对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第二,重视植物生长的多样性,若是植物种群过于单一,在生态上十分贫乏的,景观十分单调。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模拟、创建出自然生态的系统,进而利于增加植物群落地稳定性,提升了景观植物的生态效益。 2.3 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要求 园林融入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美为一体,按照自然美为特征空间的环境艺术。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绿地的使用功能,还需按照艺术的规律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及确定植物种植的方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保护城市的环境及美化城市面貌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生产增加经济的效益。所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在不方案满足功能、艺术、生态的要求时,还需考虑选择柿子、枇杷等对土壤要求不高、养护管理简单的果树植物,或是选择核桃、樟树等油料植物,或是选择了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植物,在选择杜仲、银杏等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还有荷花等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等,进而充分的发挥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地协调统一。 3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分析 3.1 以植物艺术性为搭配原则 任何一个美好艺术产生都是由人们主观的感情及客观环境所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园林形式所决定立意方式也不同,节日广场则是以喜庆和欢乐地氛围为主的,色彩上应该使用暖色调。烈士陵园则是按照肃穆及庄严为基调,在色彩上应该积极使用冷色调。园林绿色和植树造林有所不同,在确保园林各自特色的风格时,还需注重园林特色,更要坚固植物芳香、色彩、风韵等特色,并且充分的考虑其形式及内容统一,使得观赏人员在触景生情及寓情于景地基础上,升华成情景交融地审美效果。 3.2 植物生态的要求为搭配的原则 “环境”是植物生长的空间,植物生长发育都离不开环境。同样,环境中所容纳地各种因子都间接或是直接影响着植物生存。园林植物生长的后期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但是栽植之前对生态环境测试,和树与树之间搭配都应和树木成活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把握各树木性质的特征,种植及培育不同的植物品种。 3.3 植物色彩合理搭配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色彩搭配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次色与主色之分,色彩具有一定的主次关系,在进行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次色及主色搭配的问题。在进行搭配中,主色起着支配地作用,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二,在进行园林植物搭配的过程中,应积极处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从属与主体、稳定与均衡等多方面的关系,力争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第三,为使园林设计艺术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补色对比的组合,使得在色彩效果的数量上相等,补色植物比单色植物就要强烈一些,特别是在高大建筑物前,或是大型铺装广场上,其作用十分明显。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因为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问题,还要在艺术上考虑美的问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同时,还要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园林设计也不同于工程上单纯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更不同于绘画,因为园林设计是以室外空间为主,是以园林地形、建筑、山水、植物为材料的一种空间艺术创作。园林绿地的性质和高年规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为此在园林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2.人性化设计原则 3.功能性设计原则 4.经济安全性原则 5.创新意识设计原则 6.地域文化保护原则 7.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8.艺术性设计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化是又一个时代主题,凡符合生态规律、自然完整、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的景观,都是美的。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何谈美呢?所以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成为园林设计师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生态设计观是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园林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一提到生态,就认为是绿化率达到多少,实际上不仅仅是绿化,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和节约与保护资源都是生态设计观的体现。另外,也不是绿化率提高了,生态性就提高了那么简单,前些年许多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大量地从外地引进各种名贵树种,可长势很弱基至死亡,应因就是在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和生态适应性。以此,生植物配置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要根据立地的具体条作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现在又有些城市为了达到绿化率指标,见效快,大高积铺设草坪,这不仅耗资巨大,养护成本费用高,而且生态效益要远比种树小得多。 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具体方法有: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材料,石材、竹木等,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提炼精华,把文化加以发扬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种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养育适合地方气候的动物,促进生态平衡。另外,还应多从园林景观细节上考虑,比如尽量减少铺地材料的使用面积,以尽可能的保留可渗透性的土壤,恢复雨水的天然路径,为地下水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缓雨水进人地表河渠的时间,减轻雨季市政管道排放压力以及降低河道洪峰,这都是遵循生态设计原则的体现。所以要提高园林景观环境质量,在做园林设计时就要把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观的理论基础,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掠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把这些融汇到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生态的最大化,给人类一个健康的、绿色的、环保的、可持续性的栖息家园。 (二)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有基本的物理层次需求和更高的心理层次需求。设计时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和

景观常见植物配置

景观植物的常用配置种类1. 湖 常见湖边配置景观植物:红枫、水杉、悬铃木、无患子、槭树、香樟2. 池 池边景观植物配置较小的园林中,水体常以池的形式出现,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常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增加层次。 池边植以柳、碧桃、玉兰、黑松、白皮松 叠石驳岸上配置络石,薜荔,紫藤,南迎春,地锦 岸边种杜鹃,南天竹,山茶,桃叶珊瑚,棕榈,香樟,枫杨,广玉兰,紫薇,马褂木,沿阶草 3. 溪、涧与峡 散植樱花,玉兰,女贞,黄馨,杜鹃,贴梗海棠 4. 河 河流两岸植以枝条柔软的树木,如垂柳,乌桕,朴树,枫杨,火炬树等或植灌木,如迎春,连翘,六月雪,紫薇,珍珠梅等使枝条披斜低垂水面,缀以花草,亦可沿岸种植同一种树 我国从南到北的植物有:水松、蒲桃、小叶榕、高山榕、木麻黄、椰子、蒲葵、落羽松、池杉、水杉、大叶柳、垂柳、旱柳、乌桕、苦楝、悬铃木、枫香、枫杨、三角枫、重阳木、柿、榔榆、桑、柘、柽柳、梨属、白蜡属、香樟、棕榈、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棣棠、夹竹桃、桧柏

二.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皇家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牡丹、海棠、玉兰、桂花、竹子、松 私家园林建筑植物配置:栽以姿态古拙的白皮松、圆柏、罗汉松 寺庙园林建筑植物配置:松、柏、樟、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萌浓的树种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静,同时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 三.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1. 土山:藤萝、翠竹适宜种植落叶树种,即可单种成活,又可杂树混种 2. 土多石少山:高大落叶树与低矮常绿树错落有致搭配,树下植以箬竹花草 3. 石多土少山:以石构山体与洞窟,山顶覆以薄土,翠竹、 4. 石山: 春景:丹桂、迎春、芍药、海棠 夏景:广玉兰、紫薇、石榴、紫藤、 秋景:古柏、黑松、红枫、青枫 东景:天竹、蜡梅与石一起组成“岁寒三友” 5. 石壁 黄山松、枸骨、冬青、盘槐、络石、薜荔、海棠、慈孝竹 6. 石峰 植物配置以低矮的花木为宜,如杜鹃、菠萝花、南天竹、瓜子杨、羽毛枫

园林植物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园林植物论文园林景观论文 园林植物与建筑景观的协调配置关系 【摘要】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植物配置环境协调 1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中的相得益障关系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 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 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1.1.3 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2.1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 1.2.2 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 1.2.3 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树叶的绿色,是掉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1.2.4 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案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案 1、植物间的配置方法 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布置方法有列植、对植、孤植、群植及丛植等,列植,又称带植,是指将树木成行或成带的种植,一般用于比较规则的广场周围或是道路的两侧绿化。如果作为园林景物的隔离或背景,通常采用密植的方法,形成一个屏障。对植,就是将体积、数目大致相等的植物对称的进行种植,一般在桥头、广场或是门口比较常见。孤植,其目的是突出树木的个体美,一般用于园林的主景,在主景的周边配置其他植物,保证观赏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种植的距离合理的进行控制。群植及丛植,是不同的树种进行组合种植的方法,一般不少于3株,在园林中广泛的进行应用,群植或丛植不但可以作为主景,也能作为配景,在景物隔离或背景中也有所应用。在植物配置中,应该自然大方,与艺术中的构图规律相符,既要突出个体美,也要表现出植物的群体美效果。 2、植物与园林各要素间的配置方法 ①水景植物配置 在园林中,水体是非常重要的,满足了水体生态环境的需求。在体周边植物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彩艳丽的乔木或者灌木作为主景,或者与湖石、花草组合进行装饰。对水景进行丰富时,应该选择有色叶木或花木,在面积比较大的水体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透景线的开辟及林冠线的起伏。对于有景可映的水面,

不要种植水生植物,这样能够扩大空间感,将远近景色全部投射在水面,形成"水中画"。 ②路边植物配置 可以利用不同的植物构造出不同的园路景观,例如花径、山道、竹径等。园林如果崇尚天然景观时,在行道树的种植时应该打破传统的栽种格局,道路两边的植物不需要选择同类植物,但要保证和谐、均衡的效果。株距与行距应该和路旁的景物协调,留出透景线,在路口,可以种植色彩艳丽的树丛或孤植,作为标志或对景。对于小路或次要园林道路,可以铺设镂空的瓷砖,在瓷砖上镶嵌草皮,对园路的景致是一种丰富。 ③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 由于临近建筑,因此植物要和建筑风格相匹配、建筑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此外,还要保证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在墙根可以载重灌木或花草,从而使墙面与地面形成过渡。 ④假山观赏石旁植物配置 假山景观以表现石头的质地及外形为主,植物是次要的,因此不宜过多配置植物,可以简单的配置低矮花卉或稀疏带草即可,如果石块位于溪涧旁,用水草配置实现自然趣味。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情感功能、商业功能、康体功能、科教功能等。 (2)园林植物的园林学特性:包括色彩美、形态美、芳香美、感应美、引致美、风韵美以及园林植物的组景、空间组织、时间特色、视线控制、地形改观等功能。 (3)园林植物群落:群落概述、群落形态结构、群落时间演替、群落分布等。 (4)园林树种调查规划:调查规划的意义、方法与步骤、内容、规划的原则与内容等。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原理:原理(生态学原理、园林美学原理、实用学原理)、原则、程序、基本要求等。 (6)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形式:园林树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园林草坪、藤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的造景设计应用。 (7)园林植物组合造景设计: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山石、园林水体、园林道路等的组合造景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的特点、功能、设计程序与组景类型等。 4.试答几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几何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图案式或规则式园林。园林中的空空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匀为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折线、几何曲线组成;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多被整形修剪。 自然式园林,原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草地、水体风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如同天然播种;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挫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3.风景园林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满足,依据,主要利用等材料,组合建造的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境域。 生态环境,景观与游憩需要,一定的艺术法则和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律,植物、建筑、山石、水体 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词译为英文为Landscape Plants Scenery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