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运行监控中心项目

立项(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前言 (1)

1.2系统运行监控现状 (2)

1.3运输量现状 (4)

第2章新建运行监控中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5)

2.1满足不断增长的空中交通业务量的必要性 (5)

2.1.1运输总周转量 (5)

2.1.2旅客运输量 (6)

2.1.3货邮运输量 (6)

2.1.4机场业务量 (7)

2.1.5运输机队 (9)

2.1.6机场服务能力 (10)

2.1.7航线网络 (10)

2.1.8对外关系 (11)

2.1.9运输航空(集团)公司生产 (12)

2.2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3)

2.3满足局履行职能的需要 (14)

2.4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需要 (14)

2.5扩大运行监控覆盖面,提高监控数据准确性、权威性的需要 (15)

第3章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17)

3.1运行监控中心的建设需求 (17)

3.1.1运行监控中心的定位 (17)

3.1.2运行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 (17)

3.1.3运行监控中心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 (17)

3.2项目建设目标 (17)

3.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8)

第4章运行监控中心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21)

4.1技术可行性 (21)

4.1.1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21)

4.1.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2)

4.1.3视频显示技术的发展 (23)

4.1.4国外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24)

4.1.5部分信息的可用性 (24)

4.1.6自主研发的技术可行性 (24)

4.2运行监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 (25)

4.3运行维护可行性 (26)

第5章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7)

5.1运行综合态势监控平台 (27)

5.1.1机场、航空公司信息引接 (27)

5.1.2沿用原空管相关系统 (28)

5.1.3综合业务信息显示系统 (29)

5.1.4多源监视系统 (50)

5.2流量监控平台 (60)

5.3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平台 (61)

5.4预先飞行计划管理系统 (61)

5.5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62)

第6章运行保障支持系统设计 (63)

6.1运行监控显示系统 (63)

6.1.1主流高清视频显示技术分析 (63)

6.1.2成功应用领域介绍 (70)

6.1.3LED高清视频显示系统使用模式说明 (71)

6.1.4LED高清显示系统设计 (75)

6.1.5辅助显示设备 (79)

6.2话音、视频统一通信平台 (79)

6.2.2话音、视频统一通信平台的功能特点 (82)

6.2.3应用方案设计 (85)

6.3值班席位设计 (89)

6.4核心网络系统 (90)

6.4.1系统设计原则 (90)

6.4.2设计方案 (92)

6.5集中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 (93)

6.5.1集中控制系统 (93)

6.5.2高清信号切换系统 (95)

6.5.3专业数字扩音系统 (97)

6.5.4环境监控及安防系统 (97)

6.5.5综合布线系统 (98)

6.5.6卫星电视系统 (99)

6.6视频会议主会场建设方案 (99)

6.6.1视频显示子系统 (100)

6.6.2信号处理子系统 (102)

6.6.3专业扩音子系统 (103)

6.6.4会议发言子系统 (103)

6.6.5摄像跟踪子系统 (105)

6.6.6会议终端子系统 (106)

6.6.7会议录播子系统 (107)

6.6.8集中控制子系统 (108)

第7章办公房屋装修及配套支持系统 (110)

7.1土建改造及装修 (111)

7.1.1主要用房构成及布局方案 (112)

7.1.2运行监控大厅 (112)

7.1.3视频会议室 (116)

7.1.4设备机房 (118)

7.2环境保障系统 (120)

7.2.1编制依据 (120)

7.2.2计算参数 (121)

7.2.3空调、通风改造方案 (121)

7.2.4空调、通风设备配置 (123)

7.3电力保障及UPS不间断供电系统 (124)

7.3.1供电现状 (124)

7.3.2用电需求 (124)

7.3.3供电方案 (124)

7.4消防系统 (126)

7.5世界时区信息显示系统及电动地图板 (126)

第8章投资估算 (127)

8.1估算编制依据 (127)

8.2估算编制范围说明 (127)

8.3编制原则及方法 (127)

8.4其他费用 (127)

8.5工程投资估算 (128)

第9章资金筹措与工期计划 (137)

9.1资金筹措 (137)

9.2工期计划 (137)

第10章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39)

10.1提高航空公司经济效益 (139)

10.2提高服务质量 (140)

10.3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 (140)

10.4有助于加速我国事业国际化、规范化的进程 (140)

第11章环境保护、工业安全及节能 (141)

11.1.1对外界危害的防护能力 (141)

11.1.2危害发生时的控制能力 (141)

11.1.3系统运作的安全性 (141)

11.1.4人员的安全性 (141)

11.2节能分析与评估 (141)

11.2.1节能措施 (142)

11.2.2节约用电 (142)

第12章结论与建议 (143)

第1章概述

1.1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我国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国国际地位将不断提升,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重要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更趋完善,关联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这些都是我国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在谈及“十二五”业发展时说,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5

万亿元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飞行量的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空域、航线分割使用造成的流量问题以及军事活动、恶劣天气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日益突出,与日俱增的运输需求量与有限的空域资源、运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对空管系统管制人员带来的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由于航班不正常引发的旅客冲突时有发生。此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专机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重点繁忙机场、航路的保障要求更加严格,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及时掌控处置的要求更高迫切。因此,建立一套对全国运行态势准确监控,对实时飞行流量数据有效监控,对运行生产形势进行及时分析,对不正常情况进行有力指挥的运行监控平台,对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势在必行。

因此,为了加强行业统筹协调管理,提高我国航空运输运行效率,增强局对行业运行监管、重大突发事件决策和应急处置、重要飞行保障、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等方面的监控和指挥能力,局于2011年底决定组建局运行监控中心。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指挥中心将整合整个系统的控制资源,本着“总指挥、总控制、不代替、不重复”的原则,以“功能一流、效率一流、整合一流”为目标,建设成为系统最高指挥和控制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指挥中心。

本报告是受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的委托编写的《局运行监控中心项目立项(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的重点内容为:

(1)局空运行监控中心”(以下简称“运行监控中心”)工作场所的选择和土建要求;

(2)用户工作需求技术方案的实现;

(3)工程规模与投资等。

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局运行监控中心筹备小组、局领导、运行管理中心和各相关业务处与单位的协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1.2 系统运行监控现状

1993年局成立之前,局航管中心总调度室作为全行业最高运行控制机构负责对全行业的运行进行监控。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因编制问题,局将原航行司和航管中心合并成立局,为事业编制。总调度室随同航管中心一并划归,其名称和职责依旧被保留下来。2002年局在原总调度室和航班时刻处的基础上成立了运行管理中心,是局二级机

构。

在局2007年下发的关于“三定”方案中明确了运行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统一协调全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监控全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收集、整理、发布全国空管系统运行信息;了解掌握民用航空器和机场运行情况,协调有关飞行冲突与矛盾;负责全国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审定中外航空公司在国内的航班和不定期飞行时刻;承办中外航空公司在现行航路、飞行高度层的飞行申请及增加高度层申请的报批工作,审核报批航路、航线的使用和飞行高度层及机场空域的开放使用;组织协调中外专机、抢险救灾等重要飞行的空管保障,参与处置劫机和飞行事故等紧急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民用航空器搜寻救援工作。

从历史沿革来看,局对行业的运行管理是有传统的。从上述局运行管理中心的职能来看,局运行管理中心只是代为行使了部分对行业运行监控的职责。从职责内容、覆盖范围和管理对象基本上被限定在了空管系统内部。只有“了解掌握民用航空器和机场运行情况,协调有关飞行冲突与矛盾”这一项职能扩展到了航空公司和机场,这项职能的存在也是局考虑需要有一个部门代行行业运行监控职能而设置的。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各成体系,在日常的运行中,运行管理中心是通过运行协同机制这个纽带将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连接在一起。各地区运行管理中心对本地区的运行进行监控并将运行中的不正常情况信息上报运行管理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将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后报告局相关司局。

可以说,目前日常运行监控工作是缺位的。原因是空管系统实施行业监控工作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再加上其本身也是服务的提供方之一,作为行业运行监控部门的角色定位比较牵强,由此带来了监控职责不明确、

监控工作效率不高、协调力度不够等诸多弊端,极大地影响了行业运行监控职能的发挥,导致日常协调效率不高,也出现了遇到问题指挥不动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多次发生航班大面积延误后,由于统一协调力度不够,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在信息传递上不够顺畅,导致机场成为一个运行信息的孤岛,旅客大量滞留并引发暴力冲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面对行业快速发展和改革后行业运行上带来的新问题,行业运行监控工作继续由局代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新部门履行这些职能,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日常运行和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确保行业运行更加安全、顺畅、有序。

1.3 运输量现状

十一五”期间,中国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五年来在运输周转总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上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5.6%、14.1%和12.9%;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航班客座率、载运率分别达到80.2%和71.6%,五年提高8.7和6.6个百分点;科教兴业战略持续推进,行业管理能力逐渐增强。行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局“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运输持续安全,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大,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转变方式取得成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其中运输总周转量达到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5亿人、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预计增长分别为13%、11%和10%,航班正常率高于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