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3-18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3-18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3-18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

1.妇女社会工作

答:妇女社会工作是指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女性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2.女性主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它是除马克思主义之外,人类历史上对女性解放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理论。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3.社会支持网络

答: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以个体为中心的、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

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家庭纠纷、家庭暴力或个人的某种困难,常常因无法得到及时的调解或处理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

答: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包括:

(1)不应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妇女问题,不应把妇女问题仅看作是妇女自身的问题,而应站在社会的高度全面地看待妇女问题,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2)不应静止地看待妇女问题,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妇女问题。

(3)应充分认识妇女的社会作用。积极宣传、重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积极协同社会各部门为妇女自身的发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简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答: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主要有:

(1)提高妇女法律意识

积极在妇女群众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活动,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护法》,帮助妇女群众提高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逐步破除重男轻女、歧视妇女的错误思想和陈规陋习。

(2)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工作简称妇女维权工作,重点在于:

①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实施情况;

②建立健全解决妇女问题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及时妥善处理妇女的合理诉求;

③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打击残害妇女的犯罪活动;

④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有关侵犯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和重大案件,积极促使问题解决;

⑤了解城乡妇女劳动保护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检查《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的实施;

⑥维护失业失地妇女的生存发展权益;

⑦接待妇女群众来访,处理来信,为被害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或担任代理人;

⑧健全、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地方法律法规,维护妇女在就业、升学、社保、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3.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原则。

答:以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就形成“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或称女性主义妇女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

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4.简述社会性别理论。

答: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石,是女性主义的基本分析范畴。

女性主义思潮中有关社会性别的观点和理论认为:

(1)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角色

即男女各自从社会中学来的行为及所从事的活动,应承认妇女在生活中亦扮演着中心的和重要的角色,不应忽视或回避妇女问题。

(2)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关系

即认为性别是构成社会关系的成分,而且是表明男女两性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因而必须研究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社会发展对家庭及不同性别、阶级、宗族关系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实践

即不应把妇女看作被动的社会性别的承受者,而应看到妇女是具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参与者,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性别给妇女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的。

三、论述题

1.试述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和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答: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和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论述如下:

(1)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

比格尔等人指出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发挥三个层面的功能,即预防、治疗和康复。

①在预防层面,社会支持可以增进个人的福祉和功能,也可以减少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

②在治疗层面,非正式支持网络可以协助正式支持网络的专业人员进行治疗的工作。

③在康复层面,社区支持体系可以提供生活协助、友谊和教育训练,以协助病患重新回到社区。

(2)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在妇女社会工作中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有需要的妇女建立、完善和妥善使用身边的社会支持网络。动员她们的家人、亲友、邻里、朋友和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向有需要的妇女提供定期不定期的支持、帮助,使她们更容易解决日常面对的问题,同时获得精神上的鼓舞。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

①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

②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

③社区紧急支持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

2.谈谈我国长期以来为妇女提供的社会服务的类型。

答:长期以来妇女社会工作为妇女提供了以下服务:

(1)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

在工厂、机关、学校等地采用讲座等形式向妇女群众进行妇女儿童健康咨询服务,设立服务站,举办有关讲座,开办学校,向妇女群众进行妇女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卫生保健、防病健体、优生优育优教以及科学育儿等知识的宣传、咨询,并提供相关服务。

(2)婚姻家庭咨询服务

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服务的开展,提高了人们婚前选择配偶、在不同的婚姻期中调适夫妻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管理家庭以及妥善处理婚姻危机的能力,有效地帮助婚姻家庭方面的求助者冷静而理智地解决婚姻、家庭矛盾和婚姻、家庭问题,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社会服务

近年来开展的以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为广大妇女群众减轻家务劳动强度和家庭照顾负担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深受欢迎。

(4)文娱体育活动

各地有许多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群众在工作、劳动之余进行文化、娱乐、体育、健美等活动提供了方便。许多有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了妇女群众的生活,也提高了妇女的素质。

3.结合案例阐释增权理论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答:增权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主张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争取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社会工作中的增权取向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则相信,个人之所以与环境间存在障碍以至于无法实现自我,主要是源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与限制,社会工作的干预应该着眼于增进与充实服务对象的权利与能力,以挣脱环境的束缚。增权理论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妇女工作领域,增权理论要求在社会工作中应加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树立尊重妇女的社会新风尚;

(2)积极倡导出台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制度或政策;

(3)对家庭婚姻权益受害者积极开展增权工作,使她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和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具体案例略

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

1.个人责任论

答:个人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某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的理论。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个人因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2.社会责任论

答:社会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创伤,是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以及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和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

3.回归社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回归社会理论是指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4.增能理论

答:增能理论是指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理论。增能不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增能通常包含三个层次: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和社会层次。个人层次增能包括要使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人际层次增能指增强残疾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社会层次的增能指要改变制约残疾人生存发展的社会制度。

5.社区康复

答: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其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

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组织行为学题库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沟通: 4.群体: 5.气质: 二、简答题 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5.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 6.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 7.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并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 8.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 9.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 11.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 1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13.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14.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 15.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 16.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沟通: 沟通: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4.群体: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5.气质: 气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简答题 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答:“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2)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3)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组织行为学题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 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 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答案:C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 E)社交网络 答案:E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 A)一个教堂 B)一个大学 C)一个军事单位 D)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 E)一所小学 答:D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的? A)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的负责人 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 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答:E

5)下列哪个不属于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之一?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组织 E)领导 答案:C 6) 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这是管理者的哪方面的主要功能?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协调 E)领导 答:B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 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 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答:B 8)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项目,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 A)谈判者 B)创业者 C)监控者 D)资源分配者 E)传播者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A.不是的 B.不太确定 C.是的 第17~25题:在下面问题中,每一题请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同样少选中性答案。 17.我被朋友或同事起过绰号、挖苦过: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这是常有的事 18.有一种食物使我吃后呕吐: A.没有 B.记不清 C.有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终审稿)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A.不是的 B.不太确定 C.是的 第17~25题:在下面问题中,每一题请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同样少选中性答案。 17.我被朋友或同事起过绰号、挖苦过: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这是常有的事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 篇一:2008-2013年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和答案(完整版) 2008年7月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 C.勒温 D.明兹伯格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称做() A.实验室实验 B.现场实验 C.准实验 D.心理测验 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恩格尔系数 D.区分度

6.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A.态度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7.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方差关系 D.无相关关系 8.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A.能力类型 B.个性类型 C.气质类型 D.外貌类型 11.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A.绩效 B.合作关系 C.规范 D.绩效规范 12.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 13.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 A.信息 B.资源 C.财富 D.规范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制度的含义 ①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包含的意义有: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社会制度的层次 a.宏观的即社会经济形态层次,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条件下实行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中观的即社会生活领域层次,是在人类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 c.微观的即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是具体地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是组织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 ③层次间的联系:较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由较低层次的社会制度构成并表现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高层次的社会制度还原为具体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自然起源论。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自然起源论强调参与活动的行动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共同的作用,人类学对制度起源的考察主要持这种观点。

②人为设计论。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色彩。 2.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会在相应的生活领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还来自于规范的体系化。规范的体系化是指相关规范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制度中,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可以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 a.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较早出现,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 第二,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发挥着基本作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b.本原的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的、重要的和持久的:

组织行为学题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 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 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答案:C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 E)社交网络 答案:E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 A)一个教堂 B)一个大学 C)一个军事单位 D)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 E)一所小学 答:D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的 A)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的负责人

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 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答:E 5)下列哪个不属于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之一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组织 E)领导 答案:C 6) 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这是管理者的哪方面的主要功能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协调 E)领导 答:B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 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 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项目,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 A)谈判者 B)创业者 C)监控者 D)资源分配者 E)传播者 答:B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 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答:B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 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答案:C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变迁)【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答: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2.社会进化 答: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3.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退。 4.“经济周期”论 答: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三种: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每一个周期内部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整个经济过程就是这四个阶

段循环往复的过程,长周期中包含有中周期,中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因此,整个经济过程又是由这三种周期复合而成的。伴随着这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是创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5.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6.社会均衡论 答: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这样,社会系统是协调的、稳定的和平衡的。 7.社会规划 答: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8.社会指标

MBA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 ) A.两重性 B.应用性 C.多学科相交叉和多层次相交切 D.创造性 2.从组织行为学产生发展的历程看,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 A.管理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3.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的思想方法是( )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 4.Y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麦克里格 B.西拉杰 C.华莱士 D.特尔曼 5.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创造出来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的创造性行为类型是( ) A.科学发现型 B.技术发明型 C.艺术塑造型 D.组织管理型 6.在完成工作内容大致一致的简单任务时,效率较高的群体结构是( ) A.同质结构 B.异质结构 C.综合结构 D.难以确定 7.一位中学校长和他管辖的12位教师组成的群体属于( ) A.友谊型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命令型群体 8.当工会的办事人员得到提升,成为基层管理人员时,他们的态度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就会发生变化,从亲工会转向亲公司的管理阶层,这种现象属于(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 9.较少带有个人的人际交流和感情色彩的沟通是( )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语言沟通

10.把正是沟通分为轮式沟通、Y式沟通、圆式沟通、链式沟通和全方位沟通的学者是( ) A.莱维特 B.戴维斯 C.阿希 D.瑞格尔曼 11.最早由霍曼斯提出的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是( ) A.控制论 B.归因论 C.社会交换论 D.Y理论 12.在管理群体间互动时,如果程序与规则不够充分,那么解决的首选方法就是是( ) A.组建工作团队 B.成立特别工作组 C.制定计划 D.层次等级 13.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是( ) A.领导者的个性特点 B. 领导 C.领导情景 D.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 14.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 A.领导模式 B.群众满意度 C.工作绩效 D.人际关系和谐 15.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做( ) A.菲德勒模式 B.二元四分图模式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式 D.领导素质模式 16.在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确定目标 C.核定价值准则 D.拟定方案 17. 人类的行为之所以有共同的特征,是因为人类的行为都是( ) A.自发性行为 B.组织性行为 C.动机性行为 D.领导行为 18.具有先天性特征,基于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动机是( ) A.习得动机 B.一般动机 C.原始动机 D.衍生性动机 19.发自于员工内心的激励称为( ) A.外激 B.内激 C.内酬 D.外酬 20.美国企业之所以在严酷的冲击面前显得疲软,是因为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 ) A.三个硬性S B.四个软性S C.七个硬性和软性S D.企业的制度因素

沟通能力人才测评试题及答案

沟通能力微测评试题 姓名:总分: 序号题目选项计分

人际沟通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的沟通效果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果,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

因此,沟通能力是职场人士成功的保证和晋升的阶梯。 测评结果分析: 高(21-30分): 你能根据沟通对象的特点调整沟通方式;表达清晰、有条理,信息量丰富;在沟通中讲究策略,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能理解别人的立场,有技巧地向他人提出建设性意见,温和而有说服力的说服他人;善于在不同意见之间周旋,往往能获得协调的、双方欣然接受而又满意的结果。你可以胜任如销售人员、客服专员等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推进工作,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无疑是一大优点,但是同时,踏实、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也是需要去关注的重要品质。 中(10-20分): 你能在大多数长河中比较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到他人的反应,并据此给予反馈。你能认真地听他人发言,但是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并不会特别积极的发表观点或表达意见。在某些重要场合,与人产生分歧时,你可能会羞于表达真实意见。 低(0-9分): 一般情况下你不太会主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能都比较顾虑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你可能也难以有效的和他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些对沟通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专注性要求较高的工作比较适合你,诸如要求在某一方面钻研下去的技术类工作可能与你的性格特征比较相符。无论进行何项工作,与人沟通工作内容、进展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提升沟通的有效性是你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简答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 (1)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 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来,社会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彼此的交互作用,互相联络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整个社会具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正是社会学的任务。 (3)社会学体现了科学中的综合发展这一趋势。 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表现为分科越来越细,部门化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中,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的对象。 2.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

(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主张,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3.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学科的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社会学视角看来,只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之处。 (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国家级《企业管理人才测评题库与答案》(全集)4-职业性格测验

(题册) 指导语: 本套测试由54道测题组成。请按照测题之前的指导语答题。测验时间共计20分钟! 在本题册上所作的任何回答将不予计分,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谢谢合作! 开始答题之前,请您先在封面上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编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 测评日期________________

测评提升管理 What can be measured can be managed 职业性格测验 1 职业性格测验 (54题) 请判断以下情况是否与自己相符,如果相符,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①涂黑,如果不符,则将②涂黑。 请注意: 1、请独立地、不受任何人影响地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2、请在专门的答题卡上作答,在本题册上所作的任何回答将不予计分。3、请在20分钟内完成。 题目 选项 1. 喜欢花很长的时间集中于一件事情的细节 2. 做事情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情 3. 对学习和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4. 工作细致而努力,试图将事情完成得尽善尽美 5. 喜欢与新朋友相识和一起工作 6. 您能做到临危不惧吗? 7. 您能做到知难而进吗? 8. 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9. 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时,别的事很难使您分散注意力. 10. 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喜欢模仿别人 11. 喜欢那种内容经常变化的活动或工作 12. 理解总是比别人快 13. 能处理和安排突然发生的事情 14. 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5. 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 16. 信守诺言且友好地与人相处 17. 喜欢让别人来检查您的工作 18. 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19. 如果由于偶然事故导致毁坏机器或伤害别人时,您能果断地 采取措施而避免严重后果吗? 20. 工作时喜欢别人对任务和要求讲得明确而细致 21. 不喜欢预先对活动或工作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计划 22. 通常情况下对学习、活动有自信心 23. 喜欢在公开场所工作 24. 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努力完成所分担的任务 25. 喜欢通过谈话或书信来说服、帮助别人 26. 您能冷静地处理好突然发生的事情吗? 27. 喜欢花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别人 28. 您能做临场不慌吗? 29. 喜欢参加有新鲜感的活动 30. 喜欢对自己的工作独立作出计划 31. 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自己不需要负责任 32. 喜欢在紧急情况下果断地作出决定 33. 喜欢与人互通信息、交流思想 34. 做一件事情时,很少考虑它利弊得失 35. 您是一个机智灵活、反应敏捷的人吗? 36. 喜欢一丝不苟地按计划做事,直到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37. 在于人争论的时候获胜 38. 您在按别人的指示做事时,自己不考虑为什么要做此事,只要 完成任务就好 39. 您在做事情时,不喜欢受到出乎意外的干扰 40. 无论填什么表格都非常认真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1-符合 2-不符合 题目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 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化 答: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2.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认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各国现代化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社会趋同论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性,它所受到的批评是认为它忽视了文化的作用。 3.依附理论 答:依附理论认为,造成不发达国家之“不发达”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及由这种依附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二、简答题 1.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社会现代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的现代化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经济现代化包括着广泛的内容,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而在这当中,工业化是一个关键性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其他的经济现代化均无从谈起。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把握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种能有效协调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民众对现代化的自觉参与,民主化就成为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城市化 城市化意味着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工业化和人类活动集中化的必然结果。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韦伯认为,理性化过程集中表现在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即科层制的建立上。但在今天,古典的科层制也正在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探寻新的组织管理结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5)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普遍性社会关系的建立。 2.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