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可靠性及名词解释

PCB可靠性及名词解释
PCB可靠性及名词解释

线路板可靠性与微切片中英名词解释(一)

1、Abrasion Resistance耐磨性

在电路板工程中,常指防焊绿漆的耐磨性。其试验方法是以 1 k g 重的软性砂轮,在完成绿漆的IP-B-25样板上旋转磨擦 50 次,其梳型电路区不许磨破见铜(详见电路板信息杂志第 54 期P.70),即为绿漆的耐磨性。某些规范也对金手指的耐磨性有所要求。又,Abrasive是指磨料而言,如浮石粉即是。Accelerrated Test(Aging)加速试验,加速老化也就是加速老化试验(Aging)。如板子表面的熔锡、喷锡或滚锡制程,其对板子焊锡性到底能维持多久,可用高温高湿的加速试验,仿真当板子老化后,其焊锡性劣化的情形如何,以决定其品质的允收与否。此种人工加速老化之试验,又称为环境试验,目的在看看完工的电路板(已有绿漆)其耐候性的表现如何。新式的"电路板焊锡性规范"中(ANSI/J- STD-003,本刊 57 期有全文翻译)已有新的要求,即高可靠度级CLASS 3的电路板在焊锡性(Solderability)试验之前,还须先进行 8 小时的"蒸气老化"(Steam Aging),亦属此类试验。

2、Accuracy 准确度

指所制作的成绩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例如所钻成之孔位,有多少把握能达到其"真位"(True Position)的能力。

3、Adhesion 附着力

指表层对主体的附着强弱而言,如绿漆在铜面,或铜皮在基材表面,或镀层与底材间之附着力皆是。

4、Aging 老化

指经由物理或化学制程而得到的产物,会随着时间的经历而逐渐失去原有的品质,这种趋向成熟或劣化的过程即称之"Aging"。不过在别的学术领域中亦曾译为"经时反应"。

5、Arc Resistance 耐电弧性

指在高电压低电流下所产生的电弧,当此电弧在绝缘物料表面经过时,物料本身对电弧

抗拒力或忍耐力谓之"耐电弧性"。其耐力品质的好坏,端视其被攻击而造成碳化物导电之前,所能够抵抗的时间久暂而定。

6、Bed-of-Nail Testing 针床测试

板子进行断短路(Open/Short)电性试验时,需备有固定接线的针盘(Fixture),其各探针的安插,需配合板面通孔或测垫的位置,在指定之电压下进行电性测试,故又称为"针床测试"。这种电性测试的正式名称应为 Continuity Test,即 "连通性试验"。

7、Beta Ray Backscatter 贝他射线反弹散射

是利用同位素原子不安定特性所发出的β射线,使透过特定的窗口,打在待测厚的镀层样本上,并利用测仪中具有的盖氏计数管,侦测自窗口反弹散射回来部份的射线,再转成厚度的资料。一般测金层厚度仪,例如 UPA 公司的 Micro-derm 即利用此原理操作。

8、Bond strength 结合强度

指积层板材中,欲用力将相邻层以反向之方式强行分开时(并非撕开),每单位面积中所施加的力量(LB/in2)谓之结合强度。

9、Breakdown Voltage 崩溃电压

造成板子绝缘材料(如基材或绿漆)失效的各种高压中,引发其劣化之最低最起码之电压即为"崩溃电压"或简称"溃电压"。或另指引起气体或蒸气达到离子化的电压。由于"薄板"日渐流行,这种基材的特性也将要求日严。此词亦常称为Dielectric Withstanding Voltage。

10、Burn-In 高温加速老化试验

完工的电子产品,出货前故意放在高温中,置放一段时间(如 7 天),并不断测试其功能的劣化情形,是一种加速老化试验,也称为高温寿命试验。

11、Chemical Resistance 抗化性

广义是指各种物质对化学品的忍耐或抵抗能力。狭义是指电路板基材对于溶剂或湿式制程中的各种化学品,以及对助焊剂等的抵抗性或忍耐性。

12、Cleanliness 清洁度

是指完工的板子,其所残余离子多寡的情形。由于电路板曾经过多种湿式制程,一旦清洗不足而留下导电质的离子时,将会降低板材的绝缘电阻,造成板面线路潜在的腐蚀危机,甚至在湿气及电压下点引起导体间(包含层与层之间)的电子迁移(Electromigration)问题。因而板子在印绿漆之前必须要彻底清洗及干燥,以达到最良好的清洁度。按美军规

MIL-P-55110E 之要求,板子清洁度以浸渍抽取液(75%异丙醇+25%纯水)之导电度(Conductivity)表示,必须低于2×10-6 mho,应在2×106 ohm以,才算及格。

13、Comb Pattern 梳型电路

是一种"多指状"互相交错的密集线路图形,可对板面清洁度及绿漆绝缘性等,进行高电压测试的一种特殊线路图形。

14、Corner Crack 通孔断角

通孔铜壁与板面孔环之交界转角处,其镀铜层之内应力(Inner Stress)较大,当通孔受到猛烈的热冲击时 (如漂锡),在 Z 方向的强力膨胀拉扯之下,其孔角。其对策可从镀铜制程的延展性加以改善,或尽量降低板子的厚度,以减少Z 膨胀的效应。

15、Crack 裂痕

在 PCB 中常指铜箔或镀通孔之孔铜镀层,在遭遇热应力的考验时,常出现各层次的局部或全部断裂,谓之 Crack。其详细定义可见 IPC-RB-276 之图 7。

16、Delamination 分层

常指多层板的金属层与树脂层之间的分离而言,也指"积层板"之各层玻纤布间的分开。主要原因是彼此之间的附着力不足,又受到后续焊锡强热或外力的考验,而造成彼此的分离。

17、Dimensional Stability 尺度安定性

指板材受到温度变化、湿度、化学处理、老化(Aging) 或外加压力之影响下,其在长度、宽度、及平坦度上所出现的变化量而言,一般多以百分率表示。当发生板翘时,其 PCB 板面距参考平面(如大理石平台) 之垂直最高点再扣掉板厚,即为其垂直变形量,或直接用测孔径的钢针去测出板子浮起的高度。以此变形量做为分子,再以板子长度或对角线长度当成分母,所得之百分比即为尺度安定性的表征,俗称"尺寸安定性"。本词亦常指多层板制做中

其长宽尺寸的收缩情形,尤其在压合后,内层收缩最大,通常经向约万分之四,纬向约万分之三左右。

18、Electric Strength(耐)电性强度

指绝缘材料在崩溃漏电以前,所能忍受的最高电位梯度(Potential Gradient,即电压、电位差),其数值与材料的厚度及试验方法都有关。此词另有同义字为(1)Dielectric Strength介质强度(2)Dielectric Break Down介质崩溃(3)Dielectric Withstand Voltage 介质耐电压等,一般规范中的正式用语则以第三者为多。

19、Entrapment 夹杂物

指不应有的外物或异物被包藏在绿漆与板面之间,或在一次铜与二次铜之间。前者是由于板面清除不净,或绿漆中混有杂物所造成。后者可能是在一次铜表面所加附的阻剂,发现施工不良而欲"除去"重新处理时,可能因清除未彻底留下残余阻剂,而被二次铜所包覆在内,此情形最常出现于孔壁镀铜层中。另外当镀液不洁时,少许带电固体的粒子也会随电流而镀在阴极上,此种夹杂物最常出现在通孔的孔口,下二图所示即是典型镀铜的 Entrap。

20、Fungus Resistance 抗霉性

电路板面若有湿气存在时,可能因落尘中的有机物而衍生出霉菌,此等菌类之新陈代谢产物会有酸类出现,将有损板材的绝缘性。故板面的导体电路或所组装的零件等,都要尽量利用绿漆及护形漆(Conformal Clating ,指组装板外所服贴的保护层)予以封闭,以减少短路或漏电的发生。

免疫学名词解释1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虽然都学过,但是实际用的时候都忘了,留着以后用的着) 1、什么是相对标高?答:地面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什么是绝对标高? 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什么是定位轴线?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 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3、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答:(1)、横向, 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4、什么是框架结构?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 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5、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 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6、什么是过梁?其作用是什么?答:过梁是门窗洞口上方的横梁,其作用 是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到门窗两侧的墙上,以免门窗框被压坏或变形。过梁的长度一般为门窗洞口的跨度加500mm。 7、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8、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 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9、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 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10、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11、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 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12、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答:(1)、标志尺寸是用 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 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 面铺以砖石。 须弥座xūmízu?原为佛象底座。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踏跺 tàdu? 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龙尾道 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 榜。 慢道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礓碴 jiāngchá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形状就像洗衣板。 辇道 niǎndào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陛石bìshí用作铺设御路的石块。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角石 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首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

chīshǒu部。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柱』建筑名词解释 柱zhù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柱础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鼓镜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覆盆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鼓蹬 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 墩,称之为鼓蹬。 檐柱yánzhù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中柱 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但中 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山柱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角柱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金柱除檐柱、中柱、山柱外,其他柱子都称作金柱。 外金柱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金柱 「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 作里金柱。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建设工程名词解释

建设工程名词解释 饶志辉 1 结构转换层: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2 冷剂压套筒接头: 3 沥青橡胶应力吸收薄膜: 4 冷桥现象:房屋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楼屋面与外墙搭接角的区域范围,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候,产生水雾吸附于墙面的现象称为"冷桥"现象,大多出现在冬季。 5 银粉、金粉:含金属涂料的油漆。 6 (越岭线)垭口:山口。 7 路灯、草坪灯、庭园灯、地灯:路灯:装在道路上照明用的灯。草坪灯:草坪灯的设计主要以外型和柔和的灯光为城市绿地景观增添安全与美丽,并且普遍具有安装方便、装饰性强等特点,可用于公园、花园别墅、广场绿化、等场所的绿化带的装饰性照明。地灯:安装在地面上或接近地面位置上的灯。 8 两带:灞河滨水生活蓝带和浐河城市生态绿带。 9 绿肺:比喻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的绿地、森林等。 10 电气元器件气候防护:潮湿、盐雾、霉菌以及气压、污染气体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其中潮湿的影响是最主要的。通常采用浸渍、灌封、密封等措施。

11 牛腿、肩梁: 12 声发射定位信号: 13 错层结构:是指在建筑中同层楼板不在同一高度,并且高差大于梁高(或大于500毫米)的结构类型。 14 红外轴温探测系统: 15 虚拟仓库:如果建筑材料市场离得不远的话,可通过信息系统对部分材料建立一个虚拟仓库,从而实现零库存。 16 高压射流技术、真空泵技术、以及射流泵的出现、液压技术的进步、超声波检测技术: 17 WSS无收缩深孔注浆技术: 18 三轴搅拌桩:是长螺旋桩机的一种,同时有三个螺旋钻孔,施工时三条螺旋钻孔同时向下施工,是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 19 工程地质与基坑开挖深度及地连墙墙趾关系图: 20 透水砖:也叫渗水砖、荷兰砖。 21 水幕降尘器:是一种比较传统且常用的降尘方法。 22 水泡泥技术:一种隧道爆破时降低粉尘的技术。水泡泥就是用装水的塑料袋填于炮眼内来代替一部分泡泥,装完药后将其填于炮眼内,尽量不要搞破,然后用黄泥封堵。实践表明,此法降尘效率非常高。 23 单向阀:单向阀是流体只能沿进水口流动,出水口介质却无法回流,俗称单向阀。单向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用于液压系统中防止

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

建筑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巴洛克建筑,拓扑学,波普艺术,逻各斯……】建筑师应该了解的名词,你知道多少?2011年05月31 日13:30:51 (图片如果看不到就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疏忽了抱歉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的建筑设计竞争(特别德里达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 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 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 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拓扑学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中文名称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的音译。Topology原意为地貌,于19世纪中期由科学家引入,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发展至今,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拓扑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的分支。起初它是几何学的一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现代 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 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称:免疫反 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 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 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 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 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 球蛋白。 14.白细胞分化抗原:有称CD抗原或CD分子,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 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5.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蛋白质 物质。细胞因子能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7.白介素(interleukin,IL)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发现也可作用于其它细 胞。 18.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9.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TGF- β,EGF,VEGF,NGF等。 20.趋化因子: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对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活性。 如IL-8。 21.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22.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2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是一群高度多态性、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的基因复合体。 2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

新建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的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所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67789787678908907798907877897889078907890;】【】】 3.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有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出总量与整体价格水平的关系。 4.实际GDP: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统计的GDP。 5.名义GDP:用实际市场价格统计的GDP。 6.潜在GDP:指一国经济所能持续地生产的最大的产出水平。 7.边际消费倾向: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8.边际储蓄倾向:指每增加的1美元可支配收入种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分。 9.乘数效应:是指外生指出变化1美元对总产出的影响。 10.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1美元会使产出以若干倍增加。 11.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12.狭义货币供给量(M1):指在银行体系以外流动的硬币和纸币之和,再加上支票帐户存款。 13.广义货币供给量(M2):即M1加上储蓄存款、小额定期

存款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准货币。 14.货币的交易需求:为购买商品和劳务需要进行支付的货币量。 15.货币的资产需求:在资产增值和保持流动性之间选择而持有的货币量。 16.投资的风险:意味着投资收益的可变性。 17.名义利率:衡量的是每投资1美元所获得的货币收获。 18.实际利率:衡量的是今天我们所放弃的物品在明天能为我们带来的物品的数量。 19.通货膨胀:意味着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20.通货紧缩:意味着总体价格水平的下降。 21.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失业率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2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潜在的生产能力,使物价上升以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通货膨胀。 23.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十二个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 24.法定准备金率:指银行必须持有一个比例的支票存款作为准备金,这个比例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25.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指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失业率。 26.奥肯法则:相对与潜在GDP,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具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和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T/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6.毒血症:产外毒素的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进入血液,到达特定靶器官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7.Dane颗粒:是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乙肝病毒体,是Dane通过电镜观察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所见到的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命名为正常菌群。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又称TI抗原,由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 1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大小差别很大,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进行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5.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当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u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之为荚膜。 1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7.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8.侵袭力: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生理环境中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能力。 19.超敏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发生免疫效应时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0.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结构。 21.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2.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抵抗作用的措施,也称为预防接种。 2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TD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 26.抗原提呈细胞(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B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两大类。 27.微生物:是一大类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几万倍后方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8.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29.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0.补体:是由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可溶性蛋白和表达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膜蛋白所组成。 3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A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的MHA因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质抗原。 33.T细胞:T淋巴细胞是来自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 34.B细胞:B淋巴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禽类法氏囊中始祖B细胞分化成熟而来,故称骨髓/法氏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 细胞。 35.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物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36.ADCC效应: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相应的低亲和力IgGFc受体即FcγRIII(CD16)结合,增强或触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即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简称ADCC效应。37.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免疫效应分子,以治疗或紧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38.血清学试验: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不仅可对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鉴定,亦可区分同一菌种的不同群和型。39.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丧失其毒性作用,仍保留原有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 40.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 41.有丝分裂原:指能够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42.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潜能,在造血组织微环境中,可增殖分化为各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 43.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44.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其具有许多分枝突起故名。45.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和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 46.白细胞介素IL: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间或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47.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状态下的操作,即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 48.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仅通过血液播散到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 49..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体内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时,则虽有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脑膜炎球菌、甲型肝炎病毒等的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 50.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吞噬某些病原菌后,不能将其消化降解,使病原菌反而受到保护,并随吞噬细胞的游走在体内扩散。如结核杆菌因具有硫酸脑苷酯,可抵抗吞噬,因此在特异性免疫产生之前,吞噬细胞对其的吞噬常常为不完全吞噬。

工程建设名词解释

工程建设名词解释 第一类:项目管理 1、六牌二图 六牌 1、工程概况牌、 2、管理人员名单和监督电话牌、 3、消防保卫牌、 4、安全生产牌、 5、文明施工牌、 二图 6、施工现场平面图、 7、工程立面图(效果图) 2、四通一平 四通一平就是施工现场水通、电通、路通、通讯要通;一平是施工现场要平整。 三通一平指水、电、路通,场地平整; 五通一平水、电、路、气、通讯通,场地平整; 七通一平供水,排水,路,电,通讯,,供热,供气和场地平整。 3、工程项目管理“五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 4、四个凡是 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检查考

核。 5、四个一线 了解一线、深入一线,指导一线,监督一线。 6、八要八不要 形象要大气,但不要铺张浪费; 设计要经济,但不要突破强规; 合作要双赢,但不要违背合同; 过程要管控,但不要界面不清; 方案要优化,但不要低效复杂; 措施要有力,但不要脱离实际; 决策要果断,但不要主观臆断; 管理要精细,但不要形式主义。 7、四大责任 领导责任,监督责任;现场管理责任;技术责任。 8、三大标准 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9、两全 全面责任管理,全员绩效考核。 10、三线考核 考核线,希望线、创造线; 11、四项企业 本质安全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2、三措一案 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13、两型一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化。 14、两型三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5、三通一标 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标准工艺。 第二类:安全管理 1、四不放过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2、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1、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也叫地圈梁(DQL);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隔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2、挑梁:土木工程中,指从主体结构延伸出来、一端主体端部没有支承的水平受力构件。分类:⑴、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此为挑梁的一种形式。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大且梁相对于砌体的刚度较小时,梁发生明显的挠曲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弹性挑梁,如阳台挑梁,外廊挑梁等;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短,埋入墙内的梁相对于砌体刚度较大,挠曲变形很小,主要发生刚体转动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刚性挑梁。嵌入砖墙内的悬臂雨篷梁属于刚性挑梁。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从连续梁端支座延伸出来一定长度的梁段或者直接从柱子连接出来,端部是没有支承的梁也属于挑梁,前者称外伸梁,或者称悬臂梁。 3、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4、空斗墙:用砖立砌(即侧砌)或平、立交替砌筑而成的空心墙。可节省砖料和减轻自重。是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民间建筑的传统做法。用砖平砌部分称“眠”,立砌部分称“斗”,一般有无眠空斗墙和有眠空斗墙。空斗墙一般适合用于地基土质较坚硬,门窗洞口尺寸较小场合。 5、空花墙:砖砌的镂空的墙。一般用于古典式围墙、封闭或半封闭走廊、公共厕所的外墙等处。 6、隔墙、填充墙、幕墙: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主要悬挂于外部骨架间的轻质墙称幕墙。 7、空圈:空圈是指未装门的洞口也称垭口,可以由此进出房间。空圈的设置常见于客厅与过道之间、阳台与客厅(或卧室)之间。 8、壁龛:在墙身上所留出的用来作为贮藏设施的空间。它的深度受到构造上的限制,通常从墙边挑出0.1~0.2米左右。壁龛可以用来作碗柜、书架等。它不占建筑面积,使用比较方便。壁龛的位置设置必须考虑家具布置和使用方便,同时特别要注

建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工程造价:完成一项工程项目所花费的成本或者总费用。 2.建设项目:在一个或几个场地上,按一个设计意图,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各个项目总和: 3.单项工程:具有独立设计文件,竣工后可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 4.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 5.分部工程:在一个单位工程中,按照工程部位、工种以及使用的材料进一步划分的工程。 6.分项工程:在一个分部工程中,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材料和规格对分部工程进一步划分的工程 7.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以及预备费 8.建筑安装工程费:建设单位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方面的费用 9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按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要求,建设单位购置或自制符合固定 资产标准的设备和新建、扩建项目的配套的首套工器具及生产用家具所需费用 10建设项目总造价:项目总投资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12可行性研究:根据发展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布局的要求,运用多种科学的手段(包 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的论证 13基本建设预算:所确定的是一个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造价。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设计概算:建设工程概预算指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依据设计要求对工 程造价进行的概略计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 15基本建设投资: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项目有计划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的流动资金的费用总和。投资主体为获得预期收益,在选定的建设项目上所需投入的全部资金。 16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7基本预备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而事先预留的费用。设计变 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18涨价预备费:指为在建设期内利率、汇率或价格等因素的变化而预留的可能增加的 费用 19静态投资: 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目投资的 瞬时值。 20动态投资:完成一个过程项目的建设,预计投资需要量的总和。 21施工图预算:以施工图为依据,根据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地区人工、材料、 机械台班的预算价格进行编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