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

·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 g 17 g·mol -1

=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 -

1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 A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 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选项D 正确。

例2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 CO 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所含分子数为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所含原子数为N A

答案 B

解析 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 L CO 2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 ,所含原子数不是1.5N A ;48 g O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氧原子数为3N A ;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22.4 L H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氢原子数为2N A 。

思维启迪——使用“22.4 L·mol -

1”要“三看”

(1)看所处条件:必须为标准状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

(2)看物质状态:必须为气态。如标准状况下水、酒精、四氯化碳等为非气体物质。

(3)看数值单位:单位是L·mol-1,而不是L;数值“22.4”为近似值。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1)实验观察

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二者的体积之比是2∶1。(2)计算推理

若有1.8 g水电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物质的量为0.1 mol;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 g,物质的量为0.05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相关结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1 mol的不同气体,其体积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定律内容: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2)特别提示: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不适用于非气体;

②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共同存在,相互制约,且“三同定一同”;

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3)有关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④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答案 B

解析只有气体物质才符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温度、压强不能确定,1 L 一氧化碳和1 L 氧气的物质的量大小不能确定,二者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

例4同温同压下,1 mol氢气与1 mol氧气,它们的()

A.质量相同,体积不同B.分子数相同,质量不同

C.体积相同,分子数不同D.体积相同,原子数不同

答案 B

解析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其分子数和体积都相同;它们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也相同;它们的摩尔质量不同,其质量一定不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

(2)标准状况下,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四氯化碳分子的体积约为22.4 L()

(3) 1 mol某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该气体必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4)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5) 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7)同温同压下,1 mol(或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

(8)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1 mol氮气比2 mol氧气产生的压强小()

(9)标准状况下,16 g氧气与2 g氢气的体积比是1∶2()

(10)标准状况下,1 g氢气的体积大于10 g氧气的体积()

答案(1)×(2)×(3)×(4)√(5)×(6)×(7)√(8)×(9)√(10)√

2.同温同压下,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B.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

C.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D.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

答案 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同,其体积大小取决于气体物质的量的大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 L 氧气中含有N A 个氧气分子

B .标准状况下,0.5 mol 水的体积约为11.2 L

C .44 g 二氧化碳的体积约是22.4 L

D .标准状况下,2 mol 氮气的体积约为44.8 L

答案 D

解析 A 、C 中都没有指明为标准状况;B 中水为液态,其体积不可能为11.2 L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1.01×105 Pa 时,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

B .1 mol 气态物质,当体积为22.4 L 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C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和氨气,前者质量小于后者

D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

答案 A

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选项A 正确, 选项D 错误;在非标准状况时1 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也有可能为22.4 L ,选项B 错误; C 中氧气和氨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前者大于后者,质量前者大于后者,选项C 错误。

5.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28.4 g

B .28.4 g·mol -1

C .71 g·mol -1

D .14.2 g·mol -

1 答案 C

解析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4.48 L÷22.4 L·mol -1=0.2 mol ,其摩尔质量=14.2 g÷0.2 mol =71 g·mol -1。

6.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2.4ab cN A L

B.22.4bc aN A L

C.22.4ac bN A L

D.22.4b acN A

L 答案 B

解析 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则a g·N A mol -1M =b ,所以M =aN A b

g·mol -1。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c g aN A b

g·mol -1×22.4 L·mol -1=22.4bc aN A L 。 7.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所含原子数相等

B .气体密度相等

C .气体质量相等

D .摩尔质量相等

答案 A

解析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氮气、氧气的混合气体和一氧化氮,其物质的量和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所含的原子数相等(气体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其质量和密度不一定相等,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1)。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之比为1∶1

B .密度比为11∶8

C .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 .原子个数比为1∶1

答案 A

解析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其物质的量之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44∶32),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32∶44),质子数之比为(44×16)∶(32×22),原子个数比为(44×2)∶(32×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L 甲烷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5N A

B .2gCa 2+离子含有1.8 N A 个电子

C .含有N A 个氢分子的氢气,其体积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11.2LN 2的质量是14 g 答案 D

10.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氧气质量相同,体积之比为2:1,则该气体的式量为( )

A .64

B .44

C .28

D .16

答案 D

11.现有m 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

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 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4)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

(5)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m M mol (2)2mN A M (3)22.4m M L (4)M 22.4 g·L -1 (5)M N A

g 解析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相关计算关系n =m M =N N A =V 22.4

进行求解;由质量和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求气体的密度,也可由M =V m ·ρ求气体的密度;气体摩尔质量(M g·mol -1)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比值,即为一个

1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8 g ,完全燃烧后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试回答:

(1)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3)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

答案(1)7 g(2)5.6 L (3)1.607 g·L-1

解析燃烧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11.2 L÷22.4 L·mol-1=0.5 mol,设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x×28 g·mol-1+y×44 g·mol-1=18 g,x+y=0.5 mol,x=0.25 mol,y=0.25 mol,一氧化碳的质量=0.25 mol×28 g·mol-1=7 g,标况下,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0.25 mol×22.4 L·mol-1=5.6 L,原混合气体的密度=18 g÷11.2 L≈1.607 g·L-1。

分子的质量。

1.决定气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体的分子个数②气体分子的大小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由于气体粒子间距离较大,远大于粒子的直径,所以粒子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粒子数和粒子间的距离,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故B正确。

2.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22.4 L·mol-1

C.1 mol气体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标准状况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答案 A

解析气体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随着条件的不同,气体摩尔体积对应的数值有无数种,不一定是22.4 L·mol-1,B错误;非标准状况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也可以使1 mol气体体积达到22.4 L,C错误;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无关,当条件不同时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D错误。

3.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 B.20 ℃、101 kPa时36.5 g HCl

C.常温常压下17 g NH3 D.标准状况下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

答案 D

解析A项中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B、C中气体都为1 mol,但不处于标准状况下。

4.1 g 氮气所占有的体积为V L,则氮气的摩尔体积为()

A. 22.4 L·mol -1

B. 28V L·mol -1

C. 28V L·mol -1

D.V 28

L·mol -1 答案 B

解析 氮气的摩尔体积=V L÷(1 g÷28 g·mol -1)=28V L·mol -1。

5.标准状况下,若11.2 L 氧气含有n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 )

A .4n

B .3n

C .2n

D .n

答案 D

解析 N A =n ×22.4 L·mol -

1

2×11.2 L =n mol -1。 6.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8 g 冰水混合物中有N A 个原子和10N A 个电子

B .常温常压下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有N A 个氧原子

C .标准状况下,33.6 L 水含有1.5N A 个水分子

D .2.24 L 二氧化碳中含有0.3N A 个原子

答案 B

解析 冰水中原子的物质的量=18 g÷18 g·mol -1×3=3 mol ,冰水中电子的物质的量=18 g÷18 g·mol -1×10=10 mol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16 g÷16 g·mol -1=1 mol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 -1)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 L·mol -1 计算。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1 L 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比1 L 氧气的质量小

D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氮气,体积也相等

答案 B

解析 选项A 中的物质没有指明为气体;选项C 、D 中没有指明同温同压。

8.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 2H 4

B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和

C 2H 4

C .等温、等压、等体积的O 2和N 2

D .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NO 和CO

答案 D

解析 选项A 中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等;选项B 中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

等,体积、密度都相等时其质量相等,所含分子数相等;选项C中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等;选项D中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相等,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分子数不相等。

9.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体积最大的是()

A.CO2B.O2C.N2D.CH4

答案 D

解析相同状况下,气体的质量相同时,其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甲烷的摩尔质量最小,体积最大。

10.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 D

解析氧气和臭氧等温度、等体积、等密度时,其质量一定相等;因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等,其物质的量一定不相等,压强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但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11.已知1.28 g某气体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

(1)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与3.6 g 水含有相同数目氧原子的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1) 64 g·mol-1(2)32(3) 2.24 L

解析(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0.448 L÷22.4 L·mol-1=0.02 mol,其摩尔质量=1.28 g÷0.02 mol =64 g·mol -1。(2)R的相对原子质量=64-32=32。(3)水的物质的量=3.6 g÷18 g·mol-1=0.2 mol,该气体的体积=0.2 mol÷2×22.4 L·mol-1=2.24 L。

12.计算填空: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4 g 氢气、11.2 L 氧气、1 mol 水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

答案(1)1∶15∶34∶11(2)H2H2H2O H2O

解析(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甲烷、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原子总数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个数之比,即5∶3;相同状况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4∶11。(2)3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H2)

= 4 g

2 g·mol-1=2 mol,n(O2)=11.2 L

22.4 L·mol-1

=0.5 mol,n(H2O)=1 mol。物质的量越大,所含分子数越多,故

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氢气;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 mol×2=4 mol,0.5 mol×2=1 mol,1 mol×3=3 mol,故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氢气;质量分别为4 g,0.5 mol×32 g·mol-1=16 g,1 mol×18 g·mol-1=18 g,故质量最大的是水;体积分别为V(H2)=22.4 L·mol-1×2 mol=44.8 L,V(O2)=11.2 L,而水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只有18 mL,故体积最小的是水。

高中化学选修5全书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学习目标定位]理解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内涵,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能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①概念: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②特点: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③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 (1)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CH2CH2CH2CH3、 、;这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碳链骨架不同。 (2)现有两种有机物CH3CH2CH2OH与它们共同的类别是醇,结构上的相同点是官能团同为—OH,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官能团的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3)有下列两种有机物:

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C3H6O2,类别是羧酸,官能团是 ②有机物B的分子式是C3H6O2,类别是酯,官能团是 ③A与B是(填“是”或“不是”)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1)碳链异构 由于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如:CH3CH2CH2CH3与。 (2)位置异构 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中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CH3CH2CH===CH2与CH3—CH===CH—CH3。 (3)官能团异构 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的官能团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CH3CH2OH与CH3—O—CH3。

例 1下列属于官能团异构的是() A.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B.CH2===C(CH3)2和CH3CH===CHCH3 C.CH3CH2OH和CH3OCH3 D.CH3CH2CH2COOH 和CH3COOCH2CH2CH3 答案 C 解析A中两种分子不含官能团,为碳链异构;B中两种分子都含有C==C键,双键位置不同、碳链不同;C中两种分子,前者的官能团为羟基,后者的官能团为醚基,二者为官能团异构;D 中两种分子二者分子式不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 【题点】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程复习方略北师数学文陕西用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 一、选择题 1.(2013·安康模拟)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是( ) (A)f(x)=-x2+x+1 (B)f(x)= (C)f(x)=()|x| (D)f(x)=ln(2-x) 2.函数f(x)=|x|和g(x)=x(2-x)递增的单调区间依次是( ) (A)(-∞,0],(-∞,1] (B)(-∞,0],[1,+∞) (C)[0,+∞),(-∞,1] (D)[0,+∞),[1,+∞) 3.(2013·宝鸡模拟)已知函数f(x)=x3+x,则“a+b>0”是“f(a)+f(b)>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2013·汉中模拟)若函数y=ax与y=-在(0,+∞)上都是减少的,则y=ax2+bx在(0,+∞)上是( ) (A)增加的(B)减少的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5.已知函数f(x)=若f(2-a2)>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2,1) (D)(-∞,-2)∪(1,+∞) 6.已知函数f(x)=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 (C)[,) (D)[,1) 7.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在区间(-∞,2)上是增加的,且f(x+2)的图像关于x=0对称,则( ) (A)f(-1)f(3) (C)f(-1)=f(3) (D)f(0)=f(3) 8.设函数f(x)=若f(x)的值域为R,则常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2]∪[1,+∞) (D)[-2,1] 9.(2013·榆林模拟)已知函数f(x)=若存在x1,x2∈R且x1≠x2,使得f(x1)=f(x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4 (C)2≤a<4 (D)a>2 10.(能力挑战题)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函数,若对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记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可知: n (NH 3)=34.0 g 17 g·mol -1=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 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1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1;选项D正确。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2、认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过程】 [引]从上一节我们分析3-9、11-17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可知:当电子层相同时,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至8,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 [讲]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知识回答,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 [投影小结]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H2O 或H+置换出H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4、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H2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跟H2化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11-18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请先填写下表。 [投影]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实验来探究本节的研究主题 [投影]实验1 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 (1) Na与水反应的现象:常温下,与H2O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并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 放少许镁带于试管中,加2mL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加热至沸,再观察现象。 现象: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滴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 加热后镁与沸水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变为红色。 方程式:Mg+2H2O △ g(O H)2+H2↑ 结论: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弱 (3) 铝与水反应现象:在常温下或加热条件下,遇水无明显现象,很难与水发生反应。 [问]上述现象说明了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怎样? [板书]金属性:Na>Mg>Al [讲]请大家预测一下,Mg、Al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现象是否会相同呢?若不同,应有什么样的区别? Mg与盐酸反应要比Al剧烈 [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①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②___________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③__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④_________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⑤_______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⑥___________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3.东亚位于⑦____________东部,东临⑧________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⑨_________之间、⑩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_______________、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_______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__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2题。 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图中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 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风力作用 【思考】 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 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

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 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在图中画出风向。 ③说明B、C两幅图所示的沉积地貌名称及分布地区。 提示:①冰川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流水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②图A沙丘背风坡陡,风向箭头自右向左画。 ③图B所示地貌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C所示地貌为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1.风化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础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普遍存在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同步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关于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 B.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C.同温同压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均相同 D.等质量的H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所占体积越大 2.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196 g H2SO4 B.1 mol CO2 C.44.8 L HCl D.6 g H2 3.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4.48 L水中分子的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1.12 L氨气中氢原子的数目为0.05N A C.常温常压下,16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N A。 D.常温常压下,0.3 mol N2和0.7 mol O2混合气体总体积约为22.4 L 4.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0.3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 ③9 mL H2O(4℃) ④0.2 mol 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5.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L aN A bc 4. 22 B. L cN A ab 4. 22 C. L bN A ac 4. 22 D. L acN A b4. 22 6.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Iˉ1, 该气体的质量为m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 (1)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L;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g·Lˉ1; (3)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4)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g。 7.通过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物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和质量 B.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立体结构.doc

百度文库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 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分子 空间构型间的关系。 4、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5、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6、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7、进一步增强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知识】: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回顾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学式? 2举例说明什么叫结构式? 3举例说明什么是结构简式? 4举例说明什么是电子式? 5举例说明什么价电子? (第一课时)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阅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35 到 37 页“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处。在阅读过程中勾出你认为重要 的句子、词语、规律等,如发现新问题请写在课本中相应地方。认真读图2-8、 2-9、2-10、2-11、 2-12 和 36 页的知识卡片等去认识分子的多样性,自己动手制作几种分子的模型体验 分子的空间构型。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阅读思考1】 完成下表 化学式结构式键角分子的立体构型备注CO 2 H2O CH2O NH 3 CH 4 P4 1、原子数相同的分子,它们的空间结构相同吗? 2、请你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参照课本35、36 页内容制作CO2、H2O、NH 3、CH2 O、CH4

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并用书面用语描述它们的分子构型。 3、你如何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 4、写出 CO 2、 H 2O 、NH 3、 CH 2O 、CH 4 的电子式; 5、观察上述分子的电子式,分析 H 、 C 、N 、 O 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你知道 原因吗? 6、如何计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成 σ键电子对、未成键电子对)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阅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 37 到 39 页“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处。在阅读过程中勾出你认为重要的 句子、词语、规律等,如发现新问题请写在课本中相应地方。认真读图 2-15、表 2-4、 2-5, 对比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分子构型。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问题。 【阅读思考 2】 1、中心原子:指出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 H O CO 2 NH 3 CH 4 BF 3 CH O 2 2 2、价层电子对: ( 1)根据上表中分子的电子式,指出下列分子里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H 2O CO 2 NH 3 CH 4 BF 3 CH 2O ( 2)根据你对价层电子对现有的知识,价层电子对可分为哪几类?如果计算? (二)认识 VSEPR 模型 1、VSEPR 模型(用于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结合 CH 4 、 CH 2O 的立体结构的球棍模型理解 VSEPR 模型(重点是从键角的 角度理解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 【思考】 VSEPR 模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一样吗? 2、分类 第一类: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全部为成键电子对。如: CH 4 CO 2 等。 价层电子对的排斥力:价层电子对相同,排斥力相同; 价层电子对不同,叁键>双键>单键 判断方法: 分子的立体结构 σ键电子对数 立体结构 范例 ABn 2 直线型 CO 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选择题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海岸带,也包括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1.C 2.B 第1题,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从图中看出,③为海洋较深区域,因此不属于湿地,而①②④符合湿地概念。第2题,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当地径流方面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据此回答3~4题:

3.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与地形 B.地形与水文 C.植被与水文 D.气候与植被 4.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 A.水质盐碱度高 B.引水工程量大 C.保护湿地资源 D.保障下游用水 解析:3.B 4.A 第3题,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第4题,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下游用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流域内冰川面积占比很小。读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变化及气候要素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青海湖2001~2016年水量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016年的总水量约为70×108m3 B.2004年水量达到近年最低值 C.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无关

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和应用。 2.能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1.在微观与宏观转换中提升对气体摩尔体积 概念的理解。 2.通过分析、推理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构成 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气球在挤压下体积很容易变小,而铅球在挤压下体积很难发生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面知识点: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结论: (1)在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不相同; (2)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T、p相同: n1 n2 = V1 V2

提醒:由于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温度和压强不同时,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所含的分子数也不一定相同。 知识点二气体摩尔体积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气体源源不断的被打进去,而篮球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气体都去哪儿了?气体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 只有气体才具有的性质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环境的温度和压强。 微判断 (1)在相同条件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相同。( ) (2)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 ) (3)0.5 mol H2的体积约是11.2 L。( ) (4)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 ) (5)两种气体分子的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 (6)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相同。( ) 答案(1)×(2)×(3)×(4)×(5)×(6)√ 微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B.20 ℃、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当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2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答案 B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 ·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 g 17 g·mol -1 =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 - 1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 A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 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选项D 正确。 例2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 CO 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所含分子数为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所含原子数为N A 答案 B 解析 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 L CO 2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 ,所含原子数不是1.5N A ;48 g O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氧原子数为3N A ;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22.4 L H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氢原子数为2N A 。 思维启迪——使用“22.4 L·mol - 1”要“三看”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状态时浓度数据分析 分析课本表2-1 457.6 ℃时反应体系H 2(g)+I 2(g)2HI(g)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我 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无论该反应从正向进行还是从逆向进行,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近似相等。 (2)无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改变,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也近似相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3.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 表示,即Q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 (3)Q 与K 关系:当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当K >105时,该反应就进行的基本完全了。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当K <10-5 时,该 反应很难发生。 5.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不同的化学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是决定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因素。 (2)外因: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时作业 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下图中R1、R2和R3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解析:第3题,由图示服务范围可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级别高低,甲>乙>丙,所以其服务职能也应由高到低为甲、乙、丙。第4题,在理论上服务区相互嵌套,但是随着发展也会发生变化,而并非一成不变。 答案:3.C 4.D 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2002年)”(图甲)和“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乙)。据此完成5~6题。 甲 乙 5.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 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②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③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A.①③B.②③

人教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3

人教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ⅦA族的元素最大 B.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数都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C.第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第一电离能越大 D.在同一主族中,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2.①Al和Si、②Mg和Ca、③P和S三组元素中,每组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40 B.41 C.42 D.48 3.元素X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 则元素X的常见价态是( ) A.+1 B.+2 C.+3 D.+6 4.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的电负性是元素固有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无关 5.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 A.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6.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序数为7 C.第一电离能最大D.电负性最大7.已知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W3+、X+、Y2-、Z-都具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X>W B .离子的还原性:Y 2->Z -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 2Y>HZ D .原子半径:X③>②>① 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 .电负性:④>③>②>① 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9.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 -1),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可能是Q 元素 B .R 和S 均可能与U 在同一主族 C .U 元素可能在周期表的s 区 D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 2np 1的可能是T 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 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 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 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 4.化学电源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普通锌锰干电池 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另外还有锂离子电池等。 3.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如氢氧燃料电池,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 燃料电池与干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用外加的设备提供______和________等,使反应连续进行。 电池反应:2H2+O2===2H2O (1)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2020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2节第1课时 分子空间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课时作业3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分子空间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用VSEPR 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 .NH + 4为正四面体 B .CS 2为直线形 C .HCN 为V 形 D .PCl 3为三角锥形 解析:NH +4、CS 2、HCN 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没有孤对电子对,所以其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直线形、直线形;PCl 3中心P 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D ) A .NH 3 B .CCl 4 C .PCl 3 D .CH 2O 解析: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A 、C 为三角锥形,B 为正四面体形,D 为平面三角形。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未用来成键的电子对最多的是( C ) A .NH + 4 B .NH 3 C .H 2O D .BCl 3 解析:NH +4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NH 3中N 原子的最外层上有1对电子未参与成键,H 2O 中O 原子上有2对电子未参与成键,BCl 3的中心原子为B 原子,其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 4.三氯化氮(NCl 3)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 3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分子中N —Cl 键是非极性键 B .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 C .它的沸点比PCl 3沸点低 D .因N —Cl 键键能大,所以NCl 3的沸点高 解析:NCl 3分子中中心原子N 和氯原子间形成三个σ极性键,N 原子的周围仍然存在一对孤对电子;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而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又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所以NCl 3的熔沸点较低。 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 模型名称与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不一致的是( B ) A .CO 2 B .H 2O C .CO 2- 3 D .CCl 4 解析:A .CO 2分子中每个O 原子和C 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所以C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结构,VSEPR 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故A 不选; B .水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1 2×(6-2×1)=4,VSEPR 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2个孤电子对,略 去孤电子对后,实际上其空间构型是V 型,VSEPR 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不一致,故B 选; C .CO 2-3的中心原子C 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4+2-2×3)=0,所以CO 2- 3的空 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VSEPR 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故C 不选;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离子共存的问题。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思考】:在下列物质中: 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Cu(OH)2 ⑤AgCl ⑥Na2CO3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⑧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⑨ 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②③⑥ 导入新课 因为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推进新课 一、离子反应 定义:离子之间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探究活动】:实验步骤1.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NaCl 溶液。 2. 向盛有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BaCl2 溶液。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二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CuSO4溶液与NaCl 溶液不反应,CuSO4溶液BaCl2 溶液发生了反应。【分析】:CuSO4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观察不到现象,是因为CuSO4溶液电离出Cu2+、SO42-和NaCl溶液电离出来的Na+、Cl-没有反应。而CuSO4溶液BaCl2 溶液发生了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如下: CuSO4+ BaCl2 ===BaSO4 + CuCl2 。 CuSO4和BaCl2 都是盐,在水溶液中都发生了电离。CuSO4电离出了Cu2+、SO42-,BaCl2 电离出了Ba2+、Cl-。当两溶液混合时,Cu2+、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SO4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因此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 === BaSO4 。 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思考】: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呢? 以上述反应为例分析: 【分析】:第一步,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 BaCl2 ===BaSO4 + CuCl2 。 第二步: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出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 + Ba2++2Cl-===BaSO4 + Cu2++2Cl-。 第三步: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