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高精度生物大分子力场

新一代高精度生物大分子力场
新一代高精度生物大分子力场

第1期中一国一科一学一基一金

103一一

双清论坛 专题:理论化学家视角中的仪器创制

新一代高精度生物大分子力场

高加力?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明尼苏达州55455

)一一收稿日期:2017G10G18;修回日期:2017G11G12一一?通信作者,E m a i l :j i a l i @j i a l i g a o .o r g

[摘一要]一精确地描述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生物分子体系动力学计算和模拟的核心问题.势能面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整个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预言的准确性.因此,发展和应用精确势能面是生命科学计算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预言,未来生命科学定量计算的发展途径仍然会与开发新一代更精确的生物分子势能面紧密相关.本文通过经典分子力场发展过程和现状为借鉴,探讨未来分子力场发展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一分子力场;量子力场;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块法;生物分子计算一一生物分子体系动力学计算和模拟的核心是描述

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面.势能面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整个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预言性.因此,发展和应用精确势能函数是生命科学计算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从始至今一直投

入最多,关注最大,影响最广的科学研究课题[

1]

.未来生命科学定量计算的发展途径仍然会与开发新一代更精确的生物分子势能面紧密相关.本文通过经典分子力场发展过程和现状为借鉴,探讨未来分子力场发展的可能趋势.这里不包括粗粒化方法.

1一生物分子力场

势能面这一概念是建立在量子力学B o r n GO p

Gp

e n h e i m e r 近似之下,原理上可以直接应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得到精确的结果.然而受限于生物体系的大分子特征,精确的量子化学方法目前仍无法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复杂问题.大分子体系的势能面,即体系的相互作用能量随原子坐标位置变化的关系,通常是用一系列的解析函数来近似表达的.因为不再直接考虑整个体系的电子结构,这一经典力学的方法也称为分子力学(示例G1分子力学),而表达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函数被统称为分子力场(虽然这里所指的乃是体系的势能)

.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优化和测试,分子力场目前在其适用范围内已经

达到了非常高的精确度.结合分子动力学计算可以用来帮助解析很多的实验现象,预测新功能,设计新实验,以及辅助开发新药物和酶催化反应.而且应用范围涵盖从水溶液中的单个蛋白质分子到病毒壳

层和细菌光合作用体系的整体结构[4,5

],原子数目超

过了1亿个以上.分子力场的精确度会继续提高和发展,包括引进多体极化效应,并有效的应用到更多更广的体系.示例G1:分子力学

分子力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S c h e r a g

a 和L i f s o n 等延伸到生物分子体系[2]

,

其势能函数表达式(方程1)一直延续至今:

V =

b o n d s

b

12K b (R b -R 0b )2+ a n g

l e s a

12K a (θa -θ0a )2

+ t o r s i o n

t n V n t 2[1+c o s (n φt -φ0t )] i m p o r p

e r d

12K d (δa -δ0a )2

+ i <j

εi j σi j R i j ?è???÷12-σi j R i j ?è???÷6

[

]

+q i q j R i j {}

(1)一一这里,

体系总势能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项,用来描述分子内部的共价振动运动,分别

表达化学键的伸缩,键角弯曲,分子内旋转(二面角扭转)和非共面扭转.式中的各个符号对应着各种运动的力常数二变量和平衡值.第二部分描述分子间非键

一一104一中一国一科一学一基一金2018年

连相互作用,包括长程静电作用和范德华作用.

虽然半个世纪以来,能量表达形式(1)没有发生基本变化,但是其中的参数发生了质的改变.该式中的参数可以从量子化学计算获得,但更精确的方法是通过对小分子模型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与实验结果比较优化而得到.我们假定这些通过优化模型体系得到的参数可转移并应用到真正大分子体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0年代末L i f s o n提出了生物大分子力场之后,M a r t i n K a r p l u s利用科研休假到他的实验室访问.回到哈佛大学之后K a r p l u s等提出了分子力场与量子化学(QM/MM)结合的一种多尺度概念[3],为此K a r p l u s,L e v i t t和W a r s h e l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随着经典分子力学的发展,我们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今后半个世纪及更长远的未来,如何发展生命体系的分子力场?很显然,这里有两个简单的答案:

(1)沿着既定过程,继续发展优化方法,如机器学习等,提高分子力学的精确性和应用范畴.

(2)发展新的理论框架,超越经典力学的限制,建立新一代量子力学力场,为系统化提高生命科学计算的定量性和预言性奠定基础[6].

两个答案都非常重要,各有千秋.前者在近期会更为活跃,因为分子力学算法和计算软件都已经发展成熟.后者则需要发展新概念,建立新算法,开发新程序,但是有望对生命科学计算产生质的跃迁.因此为提高生物分子计算精确性,同时发展这两个方向都是必要的.

1.1一分子力学的优势和困扰

首先,从计算应用上考虑,分子力学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其特点是计算速度快,可以应用到超大型的复杂体系并做长时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如上面提到的整个细胞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目前大家公认的发展方向集中于处理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化效应,在(1)式中引入极化能项,并已经有了显著进展[7].分子间极化效应来源于电子云密度的变化,属于量子效应,因此分子力学只能近似地表观描述这一现象,没有一个公认的极化能理论计算方法.应用最多的极化模型有诱导偶极子[8,9],化学势平衡[10],D r u d e振子[11],和A B E E M 原子 键浮动电荷理论[12],其中A B E E M理论是中国的杨忠志和同事提出的[12],并应用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液相计算[13].国际上发展最完整的是AGMO E B A极化力场,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 o n d e r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任彭宇合作开发[9].此外分别应用极化偶极子[8]和D r u d e振子方法[11],极化效应也被引进到C H A R MM力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展生物大分子的极化力场只是近年来才有明显进展,虽然已有较长历史,但仍处于起始阶段[11].因此显著超越非极化力场计算结果的优势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有待更深入研究静电和极化作用的平衡.

然而分子力学也有一系列众所周知的明显缺陷[6],包括(a)势能函数和参数都有极大的随机性使得不同力场参数数值非常不同并无法交叉使用;

(b)虽然有非谐矫正但势能函数仍然主要依靠谐振子方程表达化学键运动;(c)没有系统途径处理多体极化效应,电荷转移,化学反应,和电子激发态过程.而且最困扰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些缺陷.

示例G2:量子力场

量子力学力场[6],简称量子力场,是一个分块化量子化学方法,其原理建立在分子体系的 化学局域性 .首先将整个分子体系划分成N个分子块,通过对子体系,即分子块分别进行量子化学计算而整合整个体系的总能量及其他性质.

分块量子化学方法的第一个近似是把整体系的波函数表达成各个分子块波函数的乘积(或分块电子云密度加和).这一近似忽略了分子块之间的电子交换排斥和远程色散作用以及电荷离域效应,因此需要引入参数并做优化处理.分子块之间的长程相互作用不再涉及电子离域效应,主要包括双电子静电相互作用.当分子块相距足够远,量子化学中的双电子积分可以简化成单电子积分,并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QM/MM)组合迭代方法取代.这是量子力场的第二层近似.最后的第三层次近似是对单 双电子积分做近似处理,如多极矩展开,密度拟合,及半经验积分表达等.可以看出如果不对任何一个层次做近似,量子力场的方法就自然的回到了相对应的从头算法水平.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分子块都可以用任何等级的,各块不同的波函数或密度泛函理论来表达.因此量子力场是一个系统化的全量子化学QM/QM组合方法.

分块化量子化学方法是当今国际上非常活跃的领域[14],应用范围包括中小型分子的超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到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模拟.中国的几个小组的工作都处在各自领域的领先地位.主要工作包括张增辉的分子碎片共轭帽方法[15],黎书华与合作者开发的广义能量分块法[16],刘文剑发展的从块

第1期高加力:新一代高精度生物大分子力场105

一一

到分子整合方法[17],和高加力在199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就提出的显性极化理论[6,18].借鉴分子力学力场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上面提到的参数优化可以矫正由于分块近似产生的误差,与实验结果相拟合而达到生物分子计算所需要的精确度.量子化学分块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分子体系,如分子团簇,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动力学和蛋白 配体相互作用和光谱等体系[19].

1.2一为什么发展新一代量子力场

分子力学中的理论困难完全来源于基于经典力学的近似.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应用量子化学方法求解生物大分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用来表达分子势能面,即使是近似的甚至是半经验方法,分子力学所面临的这些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把直接应用量子化学表达分子体系势能面的方法定义为量子力学力场(简称量子力场),而不是优化经典分子力学的参数重复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示例G2量子力场).量子化学具有通用性,适用于任何生物和非生物分子体系.非谐振势能面,电子波函数极化,电荷转移效应都自然而然的包括在量子化学方法之中.这样的一个量子分子力场又是一个可以完全处理基态和激发态化学过程的反应力场.

量子力场在两方面不同于量子化学.第一,量子力场是一种量子化学的近似方法,把整个分子体系做分块化近似处理,从而使得各种量子化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应用到生物大分子体系.第二,量子力场包含经验参数,通过引入具有明确定义的参数来弥补由分块产生的近似误差.因为每个分子块的量子化学计算可以单独分别进行,量子力场可以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有效利用当前国家超算中心的设备.借鉴于分子力学力场成功的经验,量子力场也可以通过优化少数,类似于密度泛函理论用来处理色散力的原子参数取得液相和生物大分子计算的精确度.量子力场面临的挑战是发展和建立系统化的近似方法,广泛应用各种量子化学波函数分子轨道理论(W F T)和密度泛函理论(D F T)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计算的精确性.

量子力场的分块化方法与量子化学计算的线性标度方法不尽相同.即使是后者真正达到了线性标度,其处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会超过所用的量化计算的精确性.因此,这些方法仍然满足不了液相和生物大分子动力学计算的需求.而量子力场包含的少数参数提供了优化凝聚态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的可能性.分子力学在生物大分子体系的成功应用恰恰是因为有效利用了并优化了(1)式中的经验参数.换句话说,量子力场应用量子化学方法保证了正确描述生物分子体系势能面的定性性质,如电子极化,电荷转移,化学键生成和断裂,而这些性质恰恰是分子力学无法有效表达的.通过分块法,一方面降低计算标度,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分块参数而优化量子力场的定量结果.所以量子力场同时涵盖了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二者的优势,使得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精确量子化学计算成为可能.

2一建立和开发新一代分子力场

如何成功发展新一代生物大分子量子力场呢?我们仍然借助分子力场成功的先例来探讨这一实际并且重要的问题.如果以使用的广泛性作为标度的话,目前应用于生物大分子体系上最成功的分子力场有AM B E R,C H A R MM,G R OMA C S,O P L S非极化力场,以及AMO E B A极化力场.尽管每个力场的起点和参数优化路径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分子力场的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有两个惊人的共同点:

(1)结合力场的开发,同时发展自己的计算应用软件;

(2)有长期且相对稳定的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第一点其实很明显,前三个分子力学力场的名字和对应的软件完全相同,而后两个力场也有其应用软件,分别为B O S S和T i n k e r.或许软件的开发促进了力场的发展,或许由于力场的成功使得计算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肯定二者同时发展和开发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为发展其它分子动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条件.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与量子化学软件不同,直到近期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计算的各自软件只能应用自己的分子力场.这里再次体现了分子力场的局限性;即使力场所用的公式完全一样,力场参数还是不能直接应用到其他软件.但是这也说明软件开发和发展分子动力学算法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二点也极为重要,因为软件和力场的开发和优化是一个冗长和艰苦的工作,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又不一定是当时最热门的科研课题.在1980年代末发展当代C H A R MM力场的过程中有30多人同时参与不同参数的优化.我们知道C H A R MM 力场到目前还在一直不断改进,包括修改参数和增加应用范围.因此稳定的课题支持也是方法和软件成功发展的前提.

3一总一结

本文以经典分子力场发展过程和现状为借鉴,

一一106一中一国一科一学一基一金2018年

可以预言开发新一代更精确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函数是保证提高生物大分子定量计算必要条件.未来生物分子力场的发展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在现有分子力学框架下继续优化力场参数,包括机器学习,增大应用范畴,进一步引进并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极化效应.第二是引进新范式,超越经典力学限制,建立新一代的量子力学力场.后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发展计算方法和软件,目前在世界上也刚刚处于兴起之势,具有发展潜力.此外,我们发现,成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和分子力场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为今后方向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第一是方法和计算软件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保证二者的广泛应用.第二是具有长期的课题支持.生物大分子力场的开发是一个耗时,耗力,虽然极为重要但不一定是当时的热门科研课题,因此对这一战略科研方向的稳定支持亦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M a c K e r e l lA D.E m p i r i c a l f o r c e f i e l d s f o r p r o t e i n s: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f u t u r e d i r e c t i o n s.A n nR e p C o m p u tC h e m,2005,

1:91102.

[2]B i x o n M,L i f s o nS.P o t e n t i a l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c o n f o r m a t i o n s i n

c y c l o a l k a n e s.T e t r a h e

d r o n,1967,23(2):769784.[3]W a r s h

e lA,K a r p l u s M.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g r o u n da n de x c i t e d s t a t e p o t e n t i a l s u r f a c e s o f c o n j u g a t e dm o l e c u l e s.I.F o r m u l aG

t i o na n d p a r a m e t r i z a t i o n.J.A m.C h e m.S o c.1972,94

(16):56125625.

[4]Z h a o G,P e r i l l aJ R,Y u f e n y u y E L,e ta l.M a t u r e H I VG1

c a p s i ds t r u c t u r e b y c r y oGe l e c t r o n m i c r o s c o p y a n

d a l lGa t o m

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 i c s.N a t u r e,2013,497(7451):643646.[5]S e n e rM,S t r u m p f e r J,S i n g h a r o y A,e t a l.O v e r a l l 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a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 c v e s i c l e.E L i f e,

2016,5:e09541.

[6]X i eW,G a o J.D e s i g n o f a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f o r c e f i e l d:t h eXGP O L p o t e n t i a l.JC h e mT h e o r y C o m p u t,2007,3(6):18901900.[7]J o r g e n s e n W L.S p e c i a l i s s u e o n p o l a r i z a t i o n.J.C h e m.T h eGo r y C o m p u t,2007,3:1877.

[8]G a o J,P a v e l i t e s J J,H a b i b o l l a z a d e hD.S i m u l a t i o no f l i q u i d

a m i d e s u s i n g a p o l a r i z a

b l e i n t e r m o l e

c u l a r p o t e n t i a l f u n c t i o n.

JP h y sC h e m,1996,100(7):26892697.

[9]S h iY,X i aZ,Z h a n g J,e t a l.P o l a r i z a b l ea t o m i cm u l t i p o l eG

b a s e d AM O E B A f o r

c ef i e l df o r p r o t e i n s.J C h e m T h e o r y

C o m p u t,2013,9(9):40464063.

[10]K a m i n s k iG A,S t e r nH A,B e r n e B J,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p o l a r i z a b l ef o r c ef i e l df o r p r o t e i n s v i a a bi n i t i o q u a n t u m

c h e m i s t r y:f i r s t g e n e r a t i o nm o

d

e l a n d g a s p h a s e t e s t s.2002,

23(16):15151531.

[11]L e m k u l J A,H u a n g J,R o u xB,e t a l.A ne m p i r i c a l p o l a r i zG

a b l e f o r c e f i e l db a s e do n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d r u d e o s c i l l a t o rm o d e l: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a n dr e c e n ta p p l i c a t i o n s.C h e m.R e v,

2016,116(9):49835013.

[12]Y a n g Z Z,W a n g C S.A t o mGb o n de l e c t r o n e g a t i v i t y e q u a l i z aGt i o nm e t h o d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b a s e do nd e n s i t y f u n c t i o n a l t h e o r y.JC h e m T h e o r y C o m p u t,2003,2(02):273299.[13]L iH,S u nTT,Z h a n g C,e t a l.QM/MM(A B E E M)S t u d y o nt h e L i g a n d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o f R u t h e n i u m(I I I)

C o m p l e xN AM IGA.C h i nJC h e m,2017,35(3):354362.[14]G a o J,Z h a n g Z H,H o u kK N.B e y o n dQM/MM:F r a g m e n t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a l m e t h o d s.A c c C h e m R e s,2014,47,2711.

[15]Z h a n g D W,Z h a n g J Z H.M o l e c u l a r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w i t h c o n j uG

g a t e c a p s f o r f u l l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p r o t e i nG

m o l e c u l e i n t e r a c t i o ne n e r g y.JC h e m P h y s,2003,119(7),35993605.

[16]L i S,L iW,M aJ.G e n e r a l i z e de n e r g yGb a s e d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om a c r o m o l e c u l e s a n dm o l e c uG

l a r a g g r e g a t e s.A c cC h e m R e s,2014,47(9):27122720.[17]L i Z,L iH,S u oB,e t a l.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m o l e c u l a r o r b i t a l s:

f r o mf r a

g m e n t s t om o l e c u l e.A c cC

h e m R e s,2014,47(9):

27582767.

[18]G a o J.T o w a r d am o l e c u l a r o r b i t a l d e r i v e d e m p i r i c a l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l i q u i d s i m u l a t i o n s.J P h y sC h e mB,1997,101(4):657

663.

[19]X i eW,O r o z c oM,T r u h l a rD G,e t a l.XGP o l p o t e n t i a l:A n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r u c t u r eGb a s e d

f o r c e f i e l d f o rm o l e c u l a rd y 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o f a s o l v a t e d p r o t e i n i nw a t e r.J.C h e m.T h e o r y

C o m p u t,2009,5(3):459467.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f o r c e f i e l d s f o r b i o l o g i c a lm a c r o m o l e c u l e s

G a o J i a l i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I n s t i t u t e,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M i n n e a p o l i s,MN55455U S A) A b s t r a c t一I n t h eh e a r t o f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s a n dm o d e l i n g o f b i o l o g i c a lm o l e c u l e s i s t h e p o t e nGt i a l e n e r g y s u r f a c e t h a t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i n t e r n a l a n d i n t e r m o l e c u l a r i n t e r a c t i o n s.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s u r f a c e d i r e c t l y i n f l u e n c e s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e d i c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e c o m p u t a t i o n s.C o n s e q u e n t l y,i t i s a c r i t i c a l l y i m p o r t a n t s t e p t od e v e l o p a n da p p l y a c c u r a t e p o t e n t i a l e n e r g y f u n c t i o n s f o rm a c r o m o l e c u l a r c o m p u t a t i o n s.U n d o u b t e d l y,f u t u r e p r o g r e s s e s t o w a r d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b i o l o g y w i l l a l s o c o i n c i d e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o r e a c c u r a t e,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f o r c e f i e l d s.I n s p i r e db y t h e s u c c e s s e so f c l a s s i c a l 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c a l f o r c e f i e l d s,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p o s s i b l e f u t u r e p r o g r e s s e s.

K e y w o r d s一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c s;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a l f o r c e f i e l d;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f o r c e f i e l d;f r a g m e n t a l q u a n t u mc h e m i s t r y;c o m p u t a t i o no f b i o l o g i c a lm o l e c u l e s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同步练习题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同步练习题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同步练习题 1.组成核酸的必要物质是() A.蔗糖和麦芽糖 B.葡萄糖和乳糖 C.核糖和脱氧核糖 D.淀粉和纤维素 解析: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由核糖、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构成。 答案:C 2.糖元、磷脂、胰岛素和DNA共有的化学元素为() A.C、H、O B.C、H、O、N C.C、H、O、N、P D.C、H、O、N、P、S 解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它们共有C、H、O三种化学元素。 答案:A 3.由一分子含N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的'化合物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淀粉 D.糖元 解析:核苷酸的组成与核酸的组成是不同的概念,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N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的。 答案:B

4.动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是() A.葡萄糖 B.乳糖 C.淀粉 D.糖元 答案:D 5.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 A.核糖 B.含N碱基 C.脱氧核糖 D.葡萄糖 解析:核苷酸可以组成DNA,也可以组成RNA,两种核酸不同在 于核苷酸的不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B 6.下列各组糖中既存在于植物体内,又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是() A.淀粉、核糖、糖元 B.葡萄糖、乳糖、麦芽糖 C.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 D.糖元、乳糖、蔗糖 解析:动植物体内共同含有的单糖有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答案:C 7.下列物质中属于固醇类的物质是() A.维生素D B.磷脂 C.菜油 D.猪油 解析:脂类包含脂肪、类脂、固醇三大类物质,每一种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磷脂 属于类脂,猪油、菜油属于脂肪。

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必修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即和,而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置镜(装镜头)→→置片→调焦→观察。 3.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和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 1.直径倍数、长度、宽度 2.对光 3.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如绿叶,则需酒精处理。(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

(3)蛋白质与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易于观察。 4.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CuSO4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 _____CuSO4溶液)的比较: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②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Cu2+,能和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络合物。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溶液,再滴加溶液。 (2)脂肪鉴定中用体积分数为洗去浮色。 5.实验说明: (1)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到棕色到。 (2)花生种子切片要,这样才能透光,有利于显微镜的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切片的。 答案: 2.脱色、橘黄色、红色、双缩脲试剂、肽键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A) 2、说明氨基酸的种类(A) 3、简述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A)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学习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学习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归纳【知识链接】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自主探究】知识点一: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阅读】P20第一、二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A级1、蛋白质的含量、组成元素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除含等元素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有的还有P、Fe、Zn、Cu、B、Mn、I等。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无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多大,结构多复杂,但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100多种,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种。 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共同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 ),并连在碳原子上。可用结构通式来表示:。20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的不同。【思考与交流】 A级1、观察以下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写出它们的R基。 B级2、如何判断一种氨基酸是不是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知识点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阅读】P20~21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形成相连而成。 A级1、氨基酸的结合方式是,(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NH2)相连接,同时脱去分子的的结合方式。)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见课本图2-12) 3、肽键的结构式: 4、结果最简单的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称为,二肽含有个肽键。由n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称为,也可以称为(n?R3)。一条多肽链的一端含有个氨基,另一端含有个羧基(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

高中生物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 细胞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材料或药品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实验情况良好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 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 材料或药品 苹果或梨,花生,鸡蛋清或豆浆,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 或苏丹IV染液,双缩脲试剂 实验情况良好 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 中的分布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材料或药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火柴,酒精灯,镊子,吸水纸,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 实验情况良好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 粒体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 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 材料或药品 新鲜的黑藻叶(或菠菜叶、藓类的叶等),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滴管,镊子,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 微镜,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蒸馏水 实验情况良好 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苏教版必修一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1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一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1课时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课时作业 1?原子的质量数是指() A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B ?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 ?质子数和电子数、中子数之和 解析:选A。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 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兀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 ?②③④ B ?③④ C.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与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因此可以得出②④的结论。作为生物体重要组成物质的水中无碳元素,有些化合物如糖和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①③无法从上述事实中得出。 3?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给能源 C.维持细胞渗透压 D ?供给水分

解析:选B。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氧化分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血糖过低时,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等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升高血糖浓度,给病人提供营养,增加 能量。 4.如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分别表示() e ? A B A .淀粉、葡萄糖 B .麦芽糖、葡萄糖 C.蔗糖、果糖 D .乳糖、葡萄糖 解析:选B。题目中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判断A为二糖,而淀粉为多糖。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符合题目 中的条件;蔗糖则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形成,乳糖则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形成,都不 符合两个相同的单糖的条件。 5?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 ?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 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 .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选D。麦芽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A错误;单糖类物质较多时可以转化为多糖,在细胞内贮存,B错误;植物细胞的纤维素构成细胞壁,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6.用苏丹川染液检测脂肪时,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被溶解。能够溶解脂肪的是() A ?染液中的苏丹川粉 B ?染液中的酒精 C.颜色反应产生的热量 D .颜色反应中的生成物 解析:选B。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染液中的苏丹川粉是染色剂,不是用来溶解脂肪的。 7.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浅谈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浅谈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岳增海 著名科学家E.B.Wilson早在1952年就说过,“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 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开启了细胞的世界,至此拉开了对细胞探索的序幕。谈起细胞生物学,不得不提的是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可谓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细胞学说》的两位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分别从结构、功能和分裂三个方面对细胞进行了探究,并从中提炼出了三个要点,构成了《细胞学说》的主体。《细胞学说》的建立,不仅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更为后人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仅限从显微镜下的观察对于细胞的研究远远不够,在细胞学说创立的100年间,人们对细胞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简单观察和形态描述的水平,细胞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多多少少还像一团胶状物,里面杂乱地散布着一些含混不清的东西。此时出现了一名科学家——美国的细胞生物学科学家克劳德,他决心把细胞内部的组分分离开,探索细胞内组分的结构和功能。当时分离细胞器所遇到的困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许多人对他冷嘲热讽,认为把好好的细胞弄碎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克劳德坚信,要深入了解细胞的秘密,就必须将细胞内的组分分离出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转速离心法”。 如果说《细胞学说》是通往细胞生物学的一扇门,那么我认为克劳德的“转速离心法”便是这扇门的钥匙。这种方法的发现,使人类对细胞内部的进一步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分子生物学概念、方法与技术的引入,细胞生物学在近三十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对细胞内更深入的探究,人类发现了细胞中一个新的世界。细胞中每个组分如此精巧,一个个小小的细胞器,在细胞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中和院士在《细胞生物学》中写到:“我确信哪怕最简单的一个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只能电脑更精巧。”人类也曾经试图组装出一个细胞。199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1995年,美国科学见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这种支原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它仅有480个基因。如果在480个基因中辨认出对细胞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基因”,那么就有希望人工合成这些基因——一段不很长的DNA分子。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专题 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案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细胞生物学

张学文简历 张学文,男,理学博士,1965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现任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 学历及工作简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学习,毕业获学 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湖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攻分子遗传学研究 方向,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1991年4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91年4月—1995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任助教、讲师; 1995年9月—1999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生化与分子生 物学方向。1999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并被聘为生物技术系副教授。 1997年7月—1998年8月: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ofCaliforniaatDavis)植 物生物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9月—2003年7月:挪威王国卑尔根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肿瘤 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1年8月获教授任职资格。为湖南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点领衔导师。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认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9年被确认为湖南农业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讲课程: 博士生“基因工程专题” 硕士生“基因工程原理”、“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遗传工程原理”、“生物技术概论”。 本科生“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

近五年研究工作简介: 1998—2000,参与国家“863”项目“草鱼抗病基因工程研究”,为项目技术负责人。2000—2003,参与国家“863”项目“草鱼抗病基因工程中试研究”。2000—2002,主持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分离克隆水稻胚胎发生调控基因cDNA”。2001—2003,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因项目“水稻胚胎发生调控基因的研究”。2002—2005,主持湖南省优秀中青年基金项目“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分离克隆及突变研究”2003—2005,主持湖南省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近五年主要论文著作目录 1.张学文,罗慧敏拟南芥homeobox基因A21的研究.《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 发展》1999.12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交流. 2.张学文,罗泽民拟南芥同源转换盒基因A21反义RNA基因重组体构建及转化.湖南师范大 学学报.2001,27(1):79-83. 3.张学文 ArabidopsishomeoboxgeneA21isactiveindividingcells.10th InternationalCongres sonGenes,GeneFamiliesandIsozyme.1999.10Beijing. 4.张学文生物技术跨越发展的战略研究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1年年会优秀论文 奖,2001.9.长沙. 5.张学文,洪亚辉,赵燕植物开花时期的分子控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523-528. 6.唐香山,张学文饲料酶制剂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科学.2004,4. 7.唐香山,张学文,章怀云α-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在酵母中的表达.生物工程杂志.2004,4. 8.唐香山,张学文酵母表达载体研究进展生命科学研究.2004,6. 9.陈开健,章怀云,张学文等转人α-干扰素基因草鱼饲喂大鼠的安全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2.28(2):149-151.

同课异构: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以及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种类、结构和功能。 细胞中的四种生物大分子都是由C、H、O等元素组成的。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以前一节所学的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细胞代谢、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物质基础,因此,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知识是学习本模块后续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其他模块知识的基础。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的知识是中学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有关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的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有关糖类知识教学可从学生熟悉的糖类入手,展开内容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表解,使学生弄明白糖类的种类。组织学生做好鉴定淀粉和麦芽糖的实验,联系低血糖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事例,使学生理解糖类的功能。通过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利用学生对脂质有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脂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同时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又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多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发现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进而归纳出氨基酸结构通式。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肽链结构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特别重视。本节教材安排了多项鉴定实验,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认真组织好有关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用具,进行科学探究,既体现新课程提高科学素养的理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节教材中设置了2个“边做边学”、1个“课题研究”、1个“积极思维”、1个“继续探究”和1个“拓展视野”。第一个“边做边学”的活动内容是“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包括鉴定淀粉和鉴定麦芽糖,这两项实验都遵循对照性实验设计原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尝试鉴定脂肪,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各组分别鉴定洋葱根尖、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大豆种子等不同植物组织。各小组合作鉴定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鉴定方法、过程和结果。“继续探究”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学习栏目,可引导学生先认真设计好实验的方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应开放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探究,并参与讨论分析。 教学重点 1.细胞中四种生物大分子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鉴定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 3.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教学难点 1.鉴定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 2.糖类的种类。 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教具准备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鉴定脂肪”“鉴定蛋白质”等实验器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淀粉、蛋白质、脂肪、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 1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归纳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 分子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生物学科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生物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一、前期分析(一)学习... 高中生物学科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生物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 一、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分子和离子等无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一课时时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元素组成、分类和功能,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提供了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 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要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并能在实验室里完成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实验。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班学生,从知识起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从认知思维上来看,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前面知识和其他体系得到丰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 (1)掌握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 (2)学会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方法。 2、理解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实验科学的兴趣,领悟实验原理和方法,树立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动物的睾丸(精巢),植物的雄蕊(花药)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2)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5、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 答:MI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 MII后期:着丝点分裂 ﹡实验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辨认哪些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讨论: (1)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分配到细胞两极 (2)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实验中应先培养出根再低温诱导处理,因为未生出根前进行低温处理不利于其生出不定根。 ﹡实验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 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出现。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方法: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4.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某种遗传病的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 100% 计算公式:发病率 ===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DNA技术、PCR、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符号写的,而且已经基本读懂了这部“天书”。其他典型生物的基因组研究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进行。在对从低等到高等的不同生物门类的基因组、调控基因群,以及发育调控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始对发育和进化的关系进行探索。在基因和细胞水平,对遗传、发育和进化关系的探索已展现出乐观的前景。“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任务是基因组功能的研究,即对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谱的研究,这些都将从根本上影响未来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向。正如过去各种生命现象的奥秘都要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中寻求解答一样,目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要从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中寻求解答。基因、细胞和发育将是贯穿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