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小论文)

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小论文)
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小论文)

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

作者:黄琪 1142041084

摘要: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工蚁全部为雌性,但是不能生殖,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工蚁有不同的体型。有些头部和颚较大,负责战斗和保卫蚁巢,它们又叫兵蚁。本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方法对不同的假设进行实验,并做相应的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拍照记录和讨论,探究史氏盘腹蚁觅食运与食物种类和颜色的关系。关键字:工蚁觅食颜色种类时间

正文:

1.认识蚂蚁

此次我们所探究的蚂蚁为史氏盘腹蚁,遍及散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常见于山林等情况中筑巢,地下营巢,种群范围不大。

史氏盘腹蚁

2.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颜色有关

2.1实验过程:

寻找一个蚂蚁窝,在蚁窝周围放置不同颜色的糖豆;每过5分钟进行一次记录。连续记录20分钟;将四个角落的食物分别交换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并计数蚂蚁的数量。

2.2实验数据统计:

(1)实验组1:

绿色糖豆黄色糖豆红色糖豆棕色糖豆橙色糖豆9:25 0 0 0 0 0

9:30 11 4 15 46 2

9:35 36 29 31 63 10

9:40 50 31 56 87 42

9:45 66 20 63 90 61

20min内记录数据

(2)实验组2:

绿色糖豆黄色糖豆红色糖豆棕色糖豆橙色糖豆9:25 0 0 0 0 0

9:30 8 3 5 12 30

9:35 24 15 21 43 57

9:40 46 38 41 63 69

9:45 65 59 72 81 94

20min内记录数据

2.3实验结果:

图1(5min)

图2(10min)

图3(1h)

2.4探讨:

在实验过程中,最先开始有蚂蚁的是棕色糖豆,并且在随后30min内,它周围的蚂蚁都是最多的;但在1h之后,由观察可以看出,5种不同颜色的糖豆上蚂蚁的数量基本相同,改变糖豆的不同位置得到的结果也基本相同,可以知道,蚂蚁的觅食和食物的颜色及摆放的朝向无关。

3.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气味有关

3.1实验过程:

在刚才的蚁窝周围放上不同种类的食物,如图所示:

我们选取了同种蚂蚁的两个蚁窝,称之为A、B。在蚁窝四个方向分别放置同量(食物切成大小一致的小丁)的四种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记录蚂蚁搬运完食物的时间,并且四种食物轮换方向,各做一次,以此来探究蚂蚁的取食偏好。

3.2实验数据统计:

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2014年5月31日天气:多云温度:23~32度记录人:唐露

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9 16 19

搬运完时间

(min)

将食物顺时针轮换方向,得到另外三个表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14 20 32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8 1

6 2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8 15 42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以同样的方式记录,如下四个表: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7 25 36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4 10 25 31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9 18 25 搬运完时间

(min)

(2)时间:2014年6月1日天气:多云温度:24~32度记录人:唐露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3 16 27 46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20 25 31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2 9 14 19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4 8 14 27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3 6 12 1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9 13 2

6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3 18 23

搬运完时间

(min)

(3)时间:2014年6月7 日天气:多云温度:20~32度记录人:唐露

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3 13 12 37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0 5 18 29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15 21 3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6 14 23 30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12 24 4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8 12 3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4 28 37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0 5 26 46

搬运完时间

(min)

(4)时间:2014年6月8日天气:多云温度:21~28度记录人:唐露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2 7 19 32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4 8 18 31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5 31 4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6 1

7 25 37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12 23 3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4 24 36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1 8 21 40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5 19 34

搬运完时间

(min)

(5)时间:2014年6月16日天气:多云温度:21~29度记录人:唐露

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15 21 29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1 13 24 3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6 12 2

7 39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9 18 37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2 17 26 3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3 31 41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10 18 32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20 28 35

搬运完时间

(min)

(6)时间:2014年6月17日天气:多云温度:22~30度记录人:唐露

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14 25 34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7 29 4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6 20 18 3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3 8 1

4 29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3 17 29 4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2 17 34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7 17 23 37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1 18 43

搬运完时间

(min)

(7)时间:2014年6月18 日天气:多云温度:21~32度记录人:唐露

蚁窝A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5 9 17 32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1 1 5 23 41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0 7 16 35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4 24 36

搬运完时间

(min)

蚁窝B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搬运完时间 4 10 17 31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9 19 30 48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13 5 19 32

搬运完时间

(min)

食物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8 15 27 39

搬运完时间

(min)

3.3实验结果:

通过7天对蚂蚁窝A和B的实验以及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以下图表:

7天的平均搬运时间(min)

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

蚂蚁A 7.18 12.46 20.36 34.04

蚂蚁B 8.78 12.61 23.96 35.39

3.4探讨:

在观察过程当中,我们从实验记录数据和图片可看出,当食物摆放好后,有觅食的工蚁迅速来到肉类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肉类上的蚂蚁越来越多;其次在此过程中馒头和苹果上也逐渐有了蚂蚁,但馒头上的蚂蚁数量比苹果上的要多,而直到最终鸡蛋白上的蚂蚁数量都十分的少。并且,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蚂蚁窝A和B对于食物的搬运上是肉类>馒头>苹果>鸡蛋白的,并且查阅资料可得出蚂蚁是将食物搬运回洞穴才食用,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蚂蚁喜欢肉类食物大于馒头类食物,不喜欢蛋白质类的食物。

4.结果:

由以上2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史氏盘腹蚁的觅食行为与食物的颜色无关,与食物的朝向无关;这种蚂蚁比较喜爱肉类食物,其次是淀粉类食物,也觅

食水果等植物性的,总的来说,这种蚂蚁是杂食偏肉食的蚂蚁。

5.结论:

5.1根据实验和资料得知蚂蚁的食性简单的分有下列几项:肉食、杂食偏肉食、杂食、杂食偏素食。(1)肉食纯肉食性蚂蚁的种类在蚂蚁的比例中较少,但是每一种肉食性蚂蚁对食物的偏好各自不同;(2)杂食偏肉食杂食偏肉食的蚂蚁在比例上偏多,它们亦可吃素亦可吃荤,不过,通常以荤食会更容易吸引它们;(3)杂食偏素食杂食偏素食的蚂蚁种类与杂食篇肉食蚂蚁种类有许多重迭处,唯一的差别是:当昆虫尸体与甜食同时出现时,杂食偏素食的蚂蚁较容易被甜食所吸引;(4)素食纯素食性蚂蚁种类在所有蚂蚁种类中的比例也不多,有的蚂蚁也是只吃某些特殊植物或果食汁液,像国外的切叶蚁更是将树叶带回巢中种植真菌并以真菌为唯一的食物。

5.2在本次实验中,由于是在室外对蚂蚁的觅食行为进行的探究,所以在实验结果上由于外在环境多变和不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因为蚂蚁本来就生活在野外,环境状况的多变也正是他们觅食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实验过程和结果都与查询到的资料吻合,所以本次实验结果总的来说是具有合理性的。

6.参考文献:

(1)“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装置的设计蔡亚悲(225009)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装置的设计-《生物学教学》2011年04期作者:周瑾(3)蚂蚁群落研究方法作者:李巧;陈又清;徐正会;

注:我参与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论文的书写

探究蚂蚁的信息传递行为案例

探究蚂蚁的信息传递行为案例 田各庄中学尹宝珠 案例背景: 蚂蚁是群居的动物,我们经常看到当蚂蚁外出寻食时,如果食物很小,蚂蚁就会自己把食物运回巢穴;如果食物很大,那么不一会儿,就会有一群蚂蚁前来搬运食物,大家齐心合力把食物搬回巢穴。那么外出寻食的蚂蚁是怎样把这里有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的呢?针对这一疑问,我们做了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探究实验。 案例描述: 首先我让同学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再结合我们平时生活中对蚂蚁的一些了解,我们做出了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而后我们制定了实验计划。我把同学们分成3组,每组8个人,他们通力合作完成自己的试验。第一组:在离蚁穴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面包屑,过一会儿,当发现一批侦查蚁到此光顾,且很快返回巢穴。在侦查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们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纸片,看将发生怎样的现象。第二组:开始的做法与第一组相同,后面的做法是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查蚁要走的路径,当侦查蚁返巢从纸上走过后,将离食物较近的小纸片排成以实物为中心的圆形,看将发生怎样的现象。第三组:开始的做法与第一组、第二组相同,后面的做法也是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查蚁要走的路径,不同之处是当侦查蚁返巢从纸上走过后,将离食物较近的小纸片排成以实物为中心的星形,看将发生怎样的现象。而后各组按制定的计划进行试验。过了一会儿,各组的实验结果都出来了。第一组:发现工蚁毫无目的方向的在爬,不知何去何从。第二组:发现工蚁沿着纸片在不停的转圈,虽然食物就在中心处,它们也很长时间没能取食。第三组:发现工蚁沿着纸片爬成星形,也是很长时间没能取食。而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第一组:是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了气味,纸片被拿走,传递信息的气味没了,所以工蚁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第二组、第三组:是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了气味,纸片摆成圆形,工蚁就在纸片上不停的转圈;纸片摆成星形,工蚁就在纸片上爬成星形。因此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蚂蚁行为探究

一、项目概述 1. 参与研究的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2. 学科:科学、信息技术、语文 3. 简介:本学习项目是深圳和甘肃东西两地学生在远程协作中运用观测、实验等策略对蚂蚁活动、觅食、交流等行为进行共同探究,并通过网络及时分享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纽带,让两地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协作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蚂蚁行为特点。 同时,本学习项目还通过东西部学生共同撰写“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来记录分享两地学生对蚂蚁行为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思考。 二、研究团队 1. 教师:唐晓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杨华: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语文教师陈晓 利: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语文老师 2.学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全体学生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全体学生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四(2)班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1. 研究目标 ⑴ 探究蚂蚁的行为特点,了解蚂蚁的生活规律。 ⑵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控制操作和观测分析能力。 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共同写作,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⑷ 东西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协作、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 学习任务 以5 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在专题博客中进行交流:

任务1:了解蚂蚁。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及相关知识。 任务2:观察蚂蚁,发现问题。走进校园、社区、野外观察蚂蚁活动规律,并在观察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观测“蚂蚁喜欢吃什么?” 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验证观测结论。 任务3:实验探究。在观察和“蚂蚁喜欢吃什么?”实验的基础上,两地学生共同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提炼,找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触角有什么作用?)开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蚂蚁行为。 任务4:共同写作。深圳和甘肃两地学生共同撰写探究观察过程、探究发现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小论文,并以《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为题编撰电子图书。 任务5:活动总结:根据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发现,共同完成相关的研究作品。四、研究过程活动概念图: 任务一:了解蚂蚁 一、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蚂蚁的相关资料 1. 报纸、杂志、书籍:让学生从报纸或杂志中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汇编,为研究活动做好参考。 2. 网络: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蚂蚁外形、生活规律及特点的资料(注明信息的出处)并打印。 3. 网络资源(相关网址): 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了解蚂蚁有哪些行为特点?蚂蚁怎样觅食?蚂蚁活动有哪些规律?蚂蚁触角有哪些特点? 文字图片资料: ※维基百科—蚂蚁 资源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蚂蚁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蚂蚁种类及分工等知识。 ※蚁网—中国蚂蚁门户 资源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蚂蚁取食、进攻、防御、交流等行为有所了解。视频资料: ※CCTV:《神奇的蚂蚁- 探秘自然》专题片资源作用:了解蚂蚁觅食、搬食、群居生活等相关知识。※六间房视频网站—高倍镜下蚂蚁喝水和搬家 资源作用:了解蚂蚁觅食、搬食、群居生活等相关知识。 4. 其他途径:从其他途径收集蚂蚁相关资料并注明资源出处。二、阅读收集的资料,提炼有效信 息 阅读收集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获取有关蚂蚁的有效信息,并记录下来。蚂蚁有哪些特征??

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 实验日期实验班级姓名 【活动原理】法布尔主要用观察法研究昆虫,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不能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精确、仔细、真实的反复观察中,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而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则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这些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在这个活动中,你将尝试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2.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材料器具】 透明可乐瓶、纱布或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方法步骤】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3.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进塑料瓶中,投放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自然观察中,你组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2.通过探究,你组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你认为蚂蚁是怎样捕食的? 【思考】 1.你还对蚂蚁的哪些行为感兴趣?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些行为。 2.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苏科版八年级上第十六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第一课时内容“探究蚂蚁的行为”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情感发展出发,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及实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新颖可行的探究的创新用具设计和探究方法,加之生动、亲切、有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形式,体现教师作为合作者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分析:新课标案例和我校所用苏科版教材此课内容“探究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觅食行为。若把学生放到野外,哪怕是以小组观察,老师也无法 有效组织的,因此我就采取实验室分组探究的形式,但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标案例,而是另辟蹊径,设计制造新教具,扩大观察的视野和内容,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动手的项目,并打开了更多观察的窗口。 实验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蚂蚁的行为,主要是觅食行为; 3、了解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进行探究能力; 2、在连续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记录、交流和质疑的能力; 3、自己动手制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方法; 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认识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性,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合作精神的形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观察、探究蚂蚁的行为,主要是觅食行为;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 2、创新教具的动手制作。 实验准备: 50*40(平方厘米)玻璃14块、截面积3*2(平方厘米)木条810厘米、纱窗网50*3*10(平方厘米)、土铲14把、无毒毒瓶7个、砂糖、面包屑等,红、黄、蓝食品色素、包装箱板若干、放大镜二十把、绑扎绳若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探究”蚂蚁的实验报告单-何武

“探究”实验报告单 名称探究“蚂蚁的通讯”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01类型探究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纸片、面包屑、蚂蚁、石头、木条 方法步骤提出 问题 探究蚂蚁是用什么进行通讯的 作出 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制定 计划 1.利用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诱捕蚂蚁。 2.如果获取的蚂蚁是用工具从蚁穴里捕获的,就需要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 实验。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实施 计划 主要方法和步骤 1.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上图),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 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2.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 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3.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分析 结果 得出 结论 分析结果:B岛上的蚂蚁会通过木棍找到C岛上的食物,当A、B岛互换后也能找到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木棍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当木棍上涂上有气味的物质后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说明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表达 和 交流 这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要是没有了通讯,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背景说明:本节课是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里面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列举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动物的取食、迁徙、繁殖等等,学生都不陌生。教材首先根据各种行为对动物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等,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学习本节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2)设计“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比较这两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合作与集体的作用,体验到了小组的协作与乐趣。 教学重点:使用观察法观察蚂蚁的行为 教学难点:“探究蚂蚁取食行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教法:探究、启发、讲授 学法: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糖或面包、盐、放大镜、玻璃瓶、蚂蚁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与蚂蚁行为有关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兴趣,从中了解到像蚂蚁这么小的动物,力量确如此之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 二、教学环节与步骤 (一)复习提问 1.回顾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比较说明这两种行为的异同,举例加深理解。 2.提出课前布置的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说明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说明评价的意义。 3.让学生按小组整理、讨论、组织将要汇报交流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材料,并且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评价的问题。(1)探究实验你们使用了什么方法?(2)出现了哪些问题?(3)实验数据是怎么处理的?(4)实验结果如何?(5)有哪些优势? (6)不足的地方在哪里?(7)小组之间是怎么分工的等等。 (二)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蚂蚁行为探究

蚂蚁行为探究 ——我们撰写的昆虫记 一、项目概述 1. 参与研究的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2.学科:科学、信息技术、语文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是深圳和甘肃东西两地学生在远程协作中运用观测、实验等策略对蚂蚁活动、觅食、交流等行为进行共同探究,并通过网络及时分享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纽带,让两地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协作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蚂蚁行为特点。 同时,本学习项目还通过东西部学生共同撰写“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来记录分享两地学生对蚂蚁行为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思考。 二、研究团队 1. 教师: 唐晓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杨华: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语文教师 陈晓利: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语文老师 2.学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全体学生 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全体学生 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四(2)班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1. 研究目标 ⑴探究蚂蚁的行为特点,了解蚂蚁的生活规律。 ⑵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控制操作和观测分析能力。 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共同写作,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⑷东西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协作、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 学习任务 以5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在专题博客中进行交流: 任务1:了解蚂蚁。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及相关知识。 任务2:观察蚂蚁,发现问题。走进校园、社区、野外观察蚂蚁活动规律,并在观察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观测“蚂蚁喜欢吃什么?”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验证观测结论。 任务3:实验探究。在观察和“蚂蚁喜欢吃什么?”实验的基础上,两地学生共同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提炼,找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触角有什么作用?)开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蚂蚁行为。 任务4:共同写作。深圳和甘肃两地学生共同撰写探究观察过程、探究发现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小论文,并以《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为题编撰电子图书。 任务5:活动总结:根据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发现,共同完成相关的研究作品。 四、研究过程 活动概念图: 任务一:了解蚂蚁 一、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蚂蚁的相关资料 1.报纸、杂志、书籍:让学生从报纸或杂志中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汇编,为研究活动做好参考。 2.网络: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蚂蚁外形、生活规律及特点的资料(注明信息的出处)并打印。 3.网络资源(相关网址): 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了解蚂蚁有哪些行为特点?蚂蚁怎样觅食?蚂蚁活动有哪些规律?蚂蚁触角有哪些特点? 文字图片资料: ※维基百科—蚂蚁 资源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蚂蚁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蚂蚁种类及分工 等知识。 ※蚁网—中国蚂蚁门户 资源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蚂蚁取食、进攻、防御、交流等行为有所了解。 视频资料:

s41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而且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 结合实验及自身生活经验明确蚂蚁的觅食行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以及该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相结合。 五、实验器材 不同气味的食物如食盐、白糖、白醋、红糖、冰糖、馒头等,清水、不同颜色的纸、烧杯、玻璃棒、镊子、棉球、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七、实验说明 新课程标准中有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而探究性学习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也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我觉得本节实验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本节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氛围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也受到抑制,主观能动性也不易调动起来。所以在本节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宽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配角”转变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推动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本节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它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结构和沉闷的学习氛围,使整个实验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它的实施,让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验、观察和操作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本节实验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界中,使得课堂内外能够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风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蚂蚁的觅食行为》教案

蚂蚁的觅食行为 【设计意图】 《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教材本身设计方案中使用了糖、面包、辣椒酱、醋、放大镜、纸盒等材料,是将蚂蚁放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进行操作。我觉得有如下缺陷:1、由于纸盒中的空间是开放的,物品之间很容易发生串味,对蚂蚁觅食产生干扰。2、醋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纸盒中空气流动慢,挥发的醋酸会掩盖糖、面包等的气味,以嗅觉取食的蚂蚁难以做出正确判断。3、探究变量无法控制,很难得到明确的结论。为此我对原装置做了改进,我认为我的装置及操作具有如下优点:1、在装置的四角各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可最大程度避免物品之间的串味现象。2、将盛有蚂蚁的容器放在装置的中间,可保证蚂蚁出来后到四角的距离相等,即使开始嗅不到气味,它向四角寻找的概率也相同,避免运动距离成为变量而影响探究结果。3、该装置可整体移动,演示时也可送到学生面前,保证了清晰度和可信度,还能避免散件组装之繁琐。4、外观透明,便于观察。不足之处:1;有玻璃材料,不便于大量搬运,可能有安全隐患。2、木质材料,易吸附异味而不易清洗,影响重复使用的次数。 【实验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⑵帮助学生了解蚂蚁最喜欢的食物类型。 2、能力目标 ⑴运用所学知识知识,借助大胆设想并加以验证,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⑵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明确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⑵帮助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用科学的思想。 ⑶认识生物的生存技能对生物种群延续的意义。 【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 2、实验原理:蚂蚁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他们的活动离不开明确的分工与协作。蚂蚁群体通常分为工蚁、兵蚁、雄蚁、蚁后,它们各司其职,保证了蚂蚁家族的繁衍与正常运转。蚂蚁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是借助头顶的触觉和腹部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 3、实验器材:木屑、油条、玉米面、白糖、培养皿、表面皿、白纸等。 4、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重点】蚂蚁喜欢食物的大致种类,该实验装置的实用方法。(直 接关乎目标的达成) 【实验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与变量的控制。(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 一、明确要求 1、严格按有关程序操作 2、认真、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3、爱护动物,尽量保证蚂蚁的存活,实验后放生。 二、具体操作 1、取上述装置,用干净的抹布擦净、晾干。(避免气味的干扰)教师操作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学生讨论接下来该如何操作 学生讨论后归纳: 在培养皿中放一定量的蚂蚁,盖好后放在底板的中心。然后在装置四角隔开的区域内,分别在表面皿中放糖、木屑、玉米面和油条。 3、打开盛放蚂蚁的容器盖,并在装置的四角上面盖上白纸。(如图1)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一、问题的产生我家住在七楼。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就是爬不上来的。几年来在家中也瞧不到蚂蚁。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瞧到的蚂蚁要小得多。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瞧不到它们的腿。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一拨围着几粒米饭。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于就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死不见尸,活不见“蚁”。难道它们一个个就是魔术师“刘谦”?带着好奇心,我与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 1、预备知识 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瞧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红色与黄色的居多。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就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就是产卵、繁殖后代与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与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就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蚁的主要职责就是建造与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与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同时触角也就是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通过学习预备知识,我们对蚂蚁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开始对蚂蚁进行观察、实验。 2、几种观察实验: a、蚂蚁触角的观察实验我们知道,蚂蚁的触角可以传达消息还可以辨别方向。那么,在实际中到底就是不就是这么回事呢?如果去掉蚂蚁的触角就是怎样一种结果呢?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把纸箱剪一个小孔,抓了几只蚂蚁放进了纸箱子里面。然后分别把几只蚂蚁的触角剪掉,几只触角剪掉一半,几只没有剪掉触角,然后把它们放在离小孔最远的地方,开始观察。没有剪掉触角的蚂蚁的顺利的走出纸箱并回了家。剪了一半触角的蚂蚁在纸盒里转圈子,晕头转向。有几只比较幸运,晃悠着走出了小孔,但就是没能回家。所有触角被剪掉的蚂蚁没有一只走出这个纸箱子。 b、蚂蚁战争观察实验。我们分别抓了不同窝的一些蚂蚁,将它们放在一起。不一会儿,它们就相互争斗起来,不同窝蚂蚁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只见它们各自举起发达的上颚向对方进攻,狂撕狂咬,互不相让。直打到尸横遍野、同归于尽。但胜利属于、蚂蚁数量较多的一方。将不同窝的蚂蚁喷上香水后,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实验说明,每一窝蚂蚁,都有它们自己的密码——气味。这就等于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每窝蚂蚁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根据昆虫学家的解释,这种“窝味”与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与本身分泌物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只蚂蚁都有辨别“窝味”的本领。一旦发现另外的蚂蚁不就是自己家里的成员,就咬杀斗争起来,慢慢地形成“大战”。有趣的就是,把正在咬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就安然无事地各自走开。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洒些香料,它就

(初中应用文)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一、问题的产生 我家住在七楼。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 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 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一拨围着几粒米饭。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死不见

尸,活不见“蚁”。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 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 1、预备知识 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红色和黄色的居多。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 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

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 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 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 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 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蚁 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 喂幼蚁及蚁后等。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 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 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 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 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同时 触角也是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 通过学习预备知识,我们对蚂蚁的基本知 识有了初步了解。开始对蚂蚁进行观察、实验。

生物课题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生物课题: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设计思路: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探究科学的问题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大自然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教室内进行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室外学生实验只要任务布置好,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同时实验的场地也不受限制,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寻找,发现蚂蚁的巢穴,去观察。这种室外实验(体验式探究)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探究性学习,即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式,把课堂实验教学部分实验内容留到课外,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去探究真实世界的蚂蚁的生活。这样课堂实验教学变为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上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布置下一节课的探究任务,并且把学生分组,有指定组长安排本组成员的分工,体现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课中每组学生到已经观察好的蚂蚁场地进行实施实验计划,每组实验的形式多样,根据自己设计方案,大胆实践。同时负责记录的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通过小组交流分析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学。在交流中有些在探究中有疑惑的问题或没有完成需要改进实验的同学留到课后继续探究。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既能使全体学生都投身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又能让学生悟出鲜活生命的可贵。使他们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 二、实验内容分析: 探究蚂蚁觅食行为,让学生观察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每天忙忙绿绿的在干什么,把蚂蚁活动情况搞清楚后,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提出探究问题,蚂蚁觅食与食物的气味和颜色有关吗?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材料等准备的情况作出假设(1)蚂蚁觅食气味有关(2)蚂蚁觅食颜色有关。每组只能探究一种假设。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假设,制定计划,准备实验材料,利用课堂时间到事先观察蚂蚁引发活动场所进行实验,专门负责记录同学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最后相互交流,全班总结。 三、实验目标

最新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案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教材分析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而且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实验及自身生活经验明确蚂蚁的觅食行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以及该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相结合。 五、实验器材 不同气味的食物如食盐、白糖、白醋、红糖、冰糖、馒头等,清水、不同颜色的纸、烧杯、玻璃棒、镊子、棉球、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生活动 谜语:远看芝

探究问题中其实有味有关。

新课程标准中有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而探究性学习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也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我觉得本节实验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本节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氛围学生往 往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也受到抑制,主观能动性也不易调动起来。所以在 本节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宽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配角”转变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 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 利于推动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本节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它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 结构和沉闷的学习氛围,使整个实验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大大提高了 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它的实施,让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动 手、动脑以及实验、观察和操作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素质教育真正 落到实处。 4.本节实验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界中,使得课堂内外能够密切结合,使学 生能够把所学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 大自然的风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

小学三年级实验报告

小学三年级实验报告 篇一:小学三年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将杠杆尺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请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若向左边偏,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若向右边偏,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或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左边第一格处挂1个钩码,右边第一格处挂几个?左边第二格处挂2个钩码,右边的2个钩码挂哪里? 3.在3处分别挂一个钩码,观察。右侧挂两个钩码,观察(怎样做才能平衡?) 4.将左侧钩码挪到4处,观察(怎样才能平衡呢?)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左侧距离×左侧质量 = 右侧距离×右侧质量 【实验目的】感受热空气的能量,体验风的成因 【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材料火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观察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第2 课时对蚂蚁 的探究实验。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观察和实验是动物行为探究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科学研究的 氛围。这一节课在内容上是对上一课时知识的深化,同时也是为在今后生物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行为,所以希望亲自动手探究动物的行为来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并且通过活动情况的交流和对比,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 【设计理念】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迅速的青春期,思维活跃。同时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依据这一心理年龄特征,以情感发展为基础,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合理地保证学生动手实践,呈现新颖、生动、亲切、有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形式。例如: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学生课堂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3、能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动物行为和交流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研究氛围,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该实验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实验活动过程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2、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方法、态度等内容的恰当评价。 二、教学突破 在学生制定计划时,结合《生物探究报告》,让学生自主发挥,教师适当引导。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参与,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表达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成果,然后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对学生要及时鼓励,评价要准确、即时、客观、公正。为了时间安排合理,教师应先自己做实验,掌握好时间,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用具材料及生物探究报告,并自已课前动手做实验。 2、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阅蚂蚁有关资料,了解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小论文)

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 作者:黄琪 1142041084 摘要: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工蚁全部为雌性,但是不能生殖,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工蚁有不同的体型。有些头部和颚较大,负责战斗和保卫蚁巢,它们又叫兵蚁。本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方法对不同的假设进行实验,并做相应的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拍照记录和讨论,探究史氏盘腹蚁觅食运与食物种类和颜色的关系。关键字:工蚁觅食颜色种类时间 正文: 1.认识蚂蚁 此次我们所探究的蚂蚁为史氏盘腹蚁,遍及散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常见于山林等情况中筑巢,地下营巢,种群范围不大。 史氏盘腹蚁 2.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颜色有关 2.1实验过程: 寻找一个蚂蚁窝,在蚁窝周围放置不同颜色的糖豆;每过5分钟进行一次记录。连续记录20分钟;将四个角落的食物分别交换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并计数蚂蚁的数量。 2.2实验数据统计: (1)实验组1: 绿色糖豆黄色糖豆红色糖豆棕色糖豆橙色糖豆9:25 0 0 0 0 0 9:30 11 4 15 46 2 9:35 36 29 31 63 10 9:40 50 31 56 87 42

9:45 66 20 63 90 61 20min内记录数据 (2)实验组2: 绿色糖豆黄色糖豆红色糖豆棕色糖豆橙色糖豆9:25 0 0 0 0 0 9:30 8 3 5 12 30 9:35 24 15 21 43 57 9:40 46 38 41 63 69 9:45 65 59 72 81 94 20min内记录数据 2.3实验结果:

图1(5min) 图2(10min) 图3(1h)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

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 一、问题的产生我家住在七楼。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一拨围着几粒米饭。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死不见尸,活不见“蚁”。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 1、预备知识 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红色和黄色的居多。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同时触角也是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通过学习预备知识,我们对蚂蚁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开始对蚂蚁进行观察、实验。 2、几种观察实验: a、蚂蚁触角的观察实验我们知道,蚂蚁的触角可以传达消息还可以辨别方向。那么,在实际中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如果去掉蚂蚁的触角是怎样一种结果呢?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把纸箱剪一个小孔,抓了几只蚂蚁放进了纸箱子里面。然后分别把几只蚂蚁的触角剪掉,几只触角剪掉一半,几只没有剪掉触角,然后把它们放在离小孔最远的地方,开始观察。没有剪掉触角的蚂蚁的顺利的走出纸箱并回了家。剪了一半触角的蚂蚁在纸盒里转圈子,晕头转向。有几只比较幸运,晃悠着走出了小孔,但是没能回家。所有触角被剪掉的蚂蚁没有一只走出这个纸箱子。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目标 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 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 ~ 2 d。 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同时又要保证透气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 三、实验器材 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归纳总结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颜色有黑、褐、黄、红等。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兵蚁。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 讨论 1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