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病因和病理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 cm左右。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如有发

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计数或血常规检查;疖病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需与疖病作鉴别诊断的有:皮脂囊肿(俗称粉瘤)并发感染;座疮伴有轻度感染以及痈等。座疮病变小并且顶端有点状凝脂;痈病变范围大,可有数个脓栓,除有红肿疼痛外,全身症状也较重。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治疗】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敷以吠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3.抗菌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哇(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应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

二、痈

病因和病理痈(carbuncle)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感染与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相关。中医称“疽”。

感染常从毛囊底部开始,沿阻力较小的皮下组织蔓延,再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人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由于有多个毛囊同时发生感染,痈的急性炎症浸润范围大,病变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使其表面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坏死;自行破溃常较慢,全身反应较重。随着时间迁延,还可能有其他病菌进入病灶形成混合感染,甚至发展为脓毒症。

临床表现病人年龄一般在中年以上,老年居多;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病变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部位,如项部和背部(俗称“对口疗”和“搭背”)。初起为小片皮肤硬肿、色暗红,其中可有数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但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随后皮肤硬肿范围增大,周围呈现浸润性水肿,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加剧,全身症状加重。随着病变部位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可破溃出脓、坏死脱落,使疮口呈蜂窝状。其间皮肤可因组织坏死呈紫褐色,但肉芽增生比较少见,很难自行愈合。延误治疗病变继续扩大加重,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不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可作脓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注意病人有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心脑血管病等全身性病症。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疖,以防感染扩散。

【治疗】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先选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或者使用一周后更换品种。中药应辨证处方,选用清热解毒方剂,以及其他对症药物。有糖尿病时应予胰岛素及控制饮食。

局部处理: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敷贴,也可以碘附原液稀释10倍后每日涂布3次。同时静脉给予抗生素,争取病变范围缩小。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需要及时切开改善引流。在静脉麻醉下作“十”或“++”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生理盐水纱条,外加干纱布绷带包扎(图12-1)。术后注意创面渗血情况,必要时更换填塞敷料重新包扎。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改吠喃西林纱条贴于创面或伤口内使用生肌散,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以后每日更换敷料,促进创面收缩愈合。较大的创面在肉芽组织长出后:可行植皮术以加快修复。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病因和病理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本病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由于受侵组织质地较疏松,病菌释放毒性强的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可使病变扩展较快。病变附近淋巴结常受侵及,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临床表现由于病菌的种类与毒性、病人的状况、感染原因和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一)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为多,病人可先有皮肤损伤,或手、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继之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指压后可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邻近病变部位的淋巴结常有肿痛。病变加重时,皮肤部分变成褐色,可起水疤,或破溃出脓。病人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严重时病人体温增高明显或过低,甚至有意识改变等表现。

(二)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或产气荚膜梭菌。下腹与会阴部比较多见,常在皮肤受损伤且污染较重的情况下发生。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结缔组织,不侵及肌层。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但病变进展快

且可触感皮下捻发音,破溃后可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三)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皮肤柔嫩、抵抗力弱,护理疏忽导致皮肤擦伤、沾污,病菌可侵人皮下组织致病。病变多发生在背、臀部等经常受压处。初起时皮肤发红,触之稍硬。病变范围扩大时,中心部分变暗变软,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触诊时皮肤有浮动感,脓液多时也可出现有波动。皮肤坏死时肤色呈灰褐色或黑色;并可破溃。患儿发热、拒绝进乳、哭闹不安或昏睡,全身情况不良。

(四)领下急性蜂窝织炎小儿多见,感染起源于口腔或面部。口腔起病者,因炎症迅速波及咽喉,局部肿胀而阻碍通气,病情甚为危急。患儿有高热,呼吸急迫、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领下肿胀明显,表皮仅有轻度红热,检视口底可见肿胀。蜂窝织炎起源于面部者,局部有红肿热痛,全身反应较重;感染常向下方蔓延,累及颈阔肌内结缔组织后,也可妨碍吞咽和通气。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诊断多不困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涂片检查病菌种类。病情较重时,应取血和脓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威试验。

鉴别诊断:①新生儿皮下坏疽初期有皮肤质地变硬时,应与硬皮病区别。后者皮肤不发红,体温不增高。②小儿领下蜂窝织炎引起呼吸急促、不能进食时,应与急性咽峡炎区别。后者领下肿胀稍轻,而口咽内红肿明显。③产气性皮下

蜂窝织炎应与气性坏疽区别。后者发病前创伤常累及肌肉,病变以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肌炎为主,伤口常有某种腥味,X线摄片肌肉间可见气体影;脓液涂片检查可大致区分病菌形态,细菌培养有助确认致病菌。

预防重视皮肤日常清洁卫生,防止损伤,受伤后要及早医治。婴儿和老年人的抗感染能力较弱,要重视生活护理。

治疗抗菌药物一般先用新青霉素或头抱类抗生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哇。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或细菌培养与药敏报告调整用药。

局部处理:早期一般性蜂窝织炎,·可以50%硫酸镁湿敷,或敷贴金黄散、鱼石脂膏等,若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口底及领下急性蜂窝织炎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为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WE皮肤坏死,也可在病变处作多个小的切口,以浸有药液的湿纱条引流。对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伤口应以3%过氧化氢液冲洗、湿敷处理,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状态,高热时可行物理降温;进食困难者输液维持营养和体液平衡;呼吸急促时给予吸氧或辅助通气等。

四、丹毒

病因和病理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

面部。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有的可起水疤,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预防】注意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小创口;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是换药后,应当洗手消毒,防止医源传染;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

【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抱类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

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病因和病理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

人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浅部急性淋巴管炎(acute lymphagitis)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集合淋巴管蔓延。浅部的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或是肘内侧或胭窝。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丹毒)与管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淋巴管炎使管内淋巴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周围组织有炎症变化。皮下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中医称红丝疗。病变部位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皮下深层的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有条形触痛区。两种淋巴管炎都可以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取决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与原发感染有密切关系。

急性淋巴结炎发病时先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扣诊时肿大淋巴结可与周围软组织相分辨、表面皮肤正常。轻者常能自愈,炎症加重时肿大淋巴结可扩展形成肿块,疼痛加重,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并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加等全身反应。淋巴结炎可发展为脓肿,少数可破溃出脓。

【诊断】本病诊断一般不难。深部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相鉴别,后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布,

常与血管内留置导管处理不当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有关。

【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发现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吠喃西林等湿温敷;如果红线条向近侧延长较快,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的针头,在红线的几个点垂直刺入皮下,再以抗菌药液湿敷。

急性淋巴结炎未形成脓肿时,如有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应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炎暂不作局部处理。若已形成脓肿,除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切开引流。先试行穿刺吸脓;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注意防止损伤邻近的血管。如果忽视原发病的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常可转变为淋巴结的慢性炎症。

(吴文溪)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试题带答案

20XX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共6题) 1、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 A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2、护生,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C)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3、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 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A暂居菌 B常驻菌 C病毒 D支原体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 < 10cfu/cm2 B < 5cfu/cm2 C<15cfu/cm2 D <8cfu/cm2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 A < 10cfu/cm2 B <5cfu/cm2 C<15cfu/cm2 D <8cfu/cm2 二、多项选择(共10题) 1、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A接触病人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手卫生包括(ABC)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E手消毒剂使用 4、手消毒指征(ABCE)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E无菌操作前 5、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ABCE)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外科感染体温过高病人护理不包括 A.适当降低室温 B.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C.鼓励多活动 D.多饮水 E.按时做好口腔护理 2.对破伤风病人护理的一般要求正确的是 A.严格隔离 B.病室阳光充足 c.伤口敷料用后高压灭菌 D.各种护理不要集中处理,以免加重刺激 E.治疗护理操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前30mi内进行 3.冲洗破伤风创口的溶液为 A.3%碘酊 B.3%过氧化氢 C.5%盐水 D.10%硝酸银溶液 E.生理盐水 4.脓肿形成后应尽早 A.理疗热敷 B.抗生素继续应用 c.切开并引流 D.外敷消炎膏 E.反复抽脓 5.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梭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D.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6.下列化脓性感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B.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C.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D.丹毒是皮肤和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E.淋巴结炎是细菌经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起的急性炎症 7.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首次肌注破伤风抗毒素5万u B.应用10%水合氯醛镇静解痉 C.抽搐频繁应采用人工冬眠 D.应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口 E.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8.化脓性链球菌A群感染的脓液特点为 A.稠厚、黄色无臭 B.稠厚、无臭味

C.稀薄、淡红色 D.淡绿色、有甜臭味 E.稠厚、恶臭 9.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脓液黏稠呈灰白色,其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E.无芽孢性厌氧菌 10.属于闭合性损伤的是 A.裂伤 B.爆震伤 c.火器伤D.剥脱伤 E.擦伤 1.C 2.A 3.B 4.C 5.B 6.D 7.A 8.C 9.A l0.B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 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 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4. 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5. 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6.若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7.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戴口罩、无菌手套。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9.接触皮肤感染部位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10.严格器械清洗、灭菌。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11.严格环境消毒。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后的环境,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12.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中焚烧。 涡阳县中医院院感办 2015-1-1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

4.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诊断 1.局部红、肿、热、痛及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2.全身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表现。 鉴别诊断 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二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怎样规范手卫生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 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

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 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2 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 3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4 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皮肤病,减少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防止继发感染,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扁桃体炎、龋齿及手足癣感染。 4、对住院的危重症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产生。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1、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2、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其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3、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三、褥疮 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2、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 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四、烧伤感染 1、烧伤患者应安置在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对病情严重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2、烧伤隔离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必要时进行动态空气消毒。 3、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应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后,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更换手套,脱手套后消毒双手,视病人创面情况穿隔离衣。 5、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应远离烧伤创面。 6、所有床单位物品,如布类必须高压灭菌备用,病室内固定相应诊疗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及体温计等。 7、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严格探视制度。 9、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深间隙感染。前两者在临床中较多见。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甲沟炎 【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指甲旁刺伤史或嵌甲。检查可见指甲一侧或两侧甲沟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甲沟炎反复发作者,甲沟肉芽增生,指甲嵌入肉芽组织中。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感染的症状。 【治疗原则】 1、甲沟炎炎症轻微者可用局部热敷、温热水清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2、甲沟炎严重,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者需切开引流、指甲部分或全部拔除,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脓性指头炎 【诊断】 1、临床表现病史中多有指端刺伤或挤压伤史。指端肿胀、跳痛剧烈。检查可见指端触痛明显,红肿或单纯肿胀;深部感染脓肿形成时,局部组织张力高皮肤反而苍白;脓肿形成后穿刺可能有少量脓液,。患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2、辅助检查病情重者X线片可见末节指骨骨髓炎表现及死骨形成。 【治疗原则】 1.患手抬高、制动;局部热敷及理疗。 2.全身使用抗生素。 3.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4.穿刺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当指端疼痛剧烈、皮肤苍白及组织张力高时,即便穿刺 无脓亦需在手指两侧切开减压,以防止骨坏死。在指根阻滞麻醉下,在末节指侧面作纵行切口,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必要时在对侧也作一切口,作对口引流。 三、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多为刺伤、挫裂伤及切割伤等损伤腱鞘所致,病原菌多为球菌类。腱鞘炎可并发手掌间隙感染和滑囊炎,而中指、无名指腱鞘炎可蔓延至掌中间隙感染。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 2018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世界急诊外科杂志 世界急诊外科协会与欧洲外科感染协会联合发布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SSTI)包括涉及皮肤和潜在的皮下组织、筋膜或肌肉的各种病理状况,范围从简单的浅表感染到严重的坏死性感染。 成功管理严重SSTI患者需要及时识别、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时的外科清创或引流,并在需要时进行复苏。 SSTI应该如何分类? 术语“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包含了具有广泛异质性的临床病症。在对患者进行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分类时,我们建议应始终独立评估感染的坏死或非坏死特征、解剖范围、感染特征(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状况(1C)。 已经使用各种分类系统来描述SSTI,包括诸如解剖位置、致病病原体、进展速度、感染深度及临床表现的严重性等方面。 199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SSTI分为两大类,即单纯性和复杂性,用于评估新型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单纯性SSTI包括表面感染,如蜂窝织炎,单纯脓肿、脓疱病及疖,这些需要抗生素或手术切开以引流脓肿。相比之下,复杂性SSTI包括深部软组织感染,如坏死性感染,感染性溃疡,感染性烧伤及严重脓肿,需要较大外科手术干预进行引流和清创[ 4 ]。 目前仍有采用术语“复杂”和“单纯性”,在Napolitano[ 5 ]报道研究中对SSTI是较为有用的。 除非经过不当治疗,一般单纯性SSTI发生威胁生命的或威胁肢体的感染的风险较低。在单纯性SSTI的患者中,脓疱病、丹毒可以根据最可能的病原体及当地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轻度蜂窝织炎可进行引流和清创,皮肤脓肿可进行简单的手术引流。 复杂性SSTI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的风险较高。对于复杂性SSTI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启动适当和充分的广谱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以进行引流和/或清创。 2003年,Eron等人[ 6 ]根据局部和全身体征的严重程度以及门诊患者中存在或不存在合并症的情况对SSTI进行分类,以指导临床评估、治疗及入院决策。 在这个分类系统中,SSTI被分为四类: ?第1类:患有SSTI的患者,但没有全身毒性或合并症的症状或体征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 积极防治易引起皮肤改变或损伤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蚊虫叮咬等,保持皮肤完整性,防止损伤,预防皮肤软组织感染。 2. 对手术病人要认真备皮,严格消毒,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勤观察、换药 3.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服清洁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4. 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5.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提高自身免疫力;长期卧床病人勤翻身,防止局部受压,预防褥疮发生;若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防止冻伤,使用热水袋等要防止烫伤。 6. 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7. 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尿布

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8.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戴口罩、无菌手套。 9.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接触皮肤感染部位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10.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的使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11.严格环境消毒。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后的环境,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12.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中焚烧。

手部感染

手部感染 (总分:14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6,score:6分) 1.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______ 【score:1分】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大肠杆菌 【D】厌氧菌 【E】破伤风杆菌 本题思路: 2.拇指腱鞘炎扩散时首先引起______ 【score:1分】 【A】鱼际间隙感染 【B】桡侧滑囊炎【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指侧滑囊炎 【D】掌中间隙感染【E】示指脓性指头炎 【E】鱼口形切口 本题思路:

3.食指屈肌腱炎扩散时首先引起______ 【score:1分】 【A】鱼际间隙感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桡侧滑液囊炎 【C】尺侧滑液囊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食指脓性指头炎 本题思路: 4.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减压的是______ 【score:1分】 【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面部危险三角区疖 【D】会阴部急性蜂窝织炎 【E】颈部痈 本题思路: 5.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______ 【score:1分】 【A】全身感染

【B】肌腱缺血坏死 【C】指骨坏死【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掌中间隙感染 【E】鱼际间隙感染 本题思路: 6.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最佳切口是______ 【score:1分】 【A】掌面横切口 【B】掌面纵切口 【C】侧面横切口 【D】侧面纵切口【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背面斜切口 本题思路: 二、A2题型(总题数:2,score:2分) 7.某女,41岁,5天前不慎刺伤右手中指,当时出血,3天后,患指出现肿胀,呈波动样痛,手下垂疼痛加剧,特别夜间不能入睡,患指皮肤苍白,全身不适,可考虑为______ 【score:1分】 【A】甲沟炎

IDSA 实践指南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

2014 IDSA 实践指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转载) 发表者:潘荣峰188人已访问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2014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指南,对2005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更新指南旨在为不同种类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TI)(包括从表浅感染至危及生命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可行的建议,并强调了临床技能在促进SST的诊断、鉴别病原体和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方案等方面的重要性。相关内容于2014年7月发表在《临床传染病》(Clin Infect Dis)上。 目前,SST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干研究显示,在过去的治疗中,SSTI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这些感染的病因学不同,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IDSA召集10位专家组成指南制定小组,旨在更新2005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指南,专家组采用建议的评定、制定和评估分级(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制定了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新指南。更新指南主要就SSTI诊断和管理的24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皮肤脓疱病和臁疮的合理评估和治疗 取脓疱病和臁疮皮肤病损处的脓液或渗出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帮助 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β-溶血性链球菌是否为感染的病原体,但是针对典型病例的治疗并没有合理的研究来支持(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对于大疱或非大疱脓疱病,可以采用口服或局部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口服疗 法推荐用于有大量皮肤病损或暴发流行而对其他人造成影响的患者,以减少 感染传播。对于臁疮,需用口服抗生素治疗。 ①对于大疱或非大疱脓疱病,需用莫匹罗星或瑞他莫林治疗,用法为:2次/d,连用5 d(强建议,高证据质量)。 ②脓疱病和脓疮的口服疗法疗程为7 d,使用活性药物(常推荐口服青霉素)来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非培养基中只有链球菌(强建议,高证据质量)。因为导致脓疱病和臁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群对甲氧西林敏感,因此常推荐采用双氯西林或头孢氨苄治疗。当怀疑或已确诊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时,则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或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X-TMP)(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③全身用抗生素需用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暴发流行的治疗,以消除导致肾炎的化脓性链球菌(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化脓性SSTI(皮肤脓肿、疖、痈和炎性表皮样囊肿)的合理评估和治疗 3. 推荐取痈和脓肿的脓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但是针对典型病例的治疗并没有合理的研究支持(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4. 不推荐取炎性表皮样囊肿的脓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强建议,中证据质量)。 5. 针对炎性表皮样囊肿、痈、脓肿、大面积的疖和轻度化脓性SSTI,推荐切开引流(强建议,高证据质量)。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病因和病理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 cm左右。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如有发

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计数或血常规检查;疖病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需与疖病作鉴别诊断的有:皮脂囊肿(俗称粉瘤)并发感染;座疮伴有轻度感染以及痈等。座疮病变小并且顶端有点状凝脂;痈病变范围大,可有数个脓栓,除有红肿疼痛外,全身症状也较重。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治疗】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敷以吠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3.抗菌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哇(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应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手部皮肤的菌群分布 1、常居菌 :寄居在皮肤的真皮(深)层,并能生长繁殖,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NI)。常见的菌群:白喉杆菌、表皮葡菌球菌。 2、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皮层。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医务人员常见的暂住菌包括: G+菌 (金葡菌、肠球菌)、G—菌(克雷伯菌)、病毒(呼吸道病毒)。 3、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 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106。 人的一只手上通常黏附(40多万个细菌) 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一)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清洗和/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手卫生方法 1、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水龙头:非手触式清洁剂: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纸巾、干手器、小方巾 2、外科手卫生设施 洗手池、洗手用水、水龙头、清洁剂、刷手工具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3、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无菌操作前后; 5、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8、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9、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10、接触伤口前后;11、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12、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揉搓方法 1、掌心相对手心对手背沿掌心相对,双手 2、相互揉搓指缝相互揉搓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弯曲手指使右手握住左将五个手指 4、关节在另一手大拇指旋尖并拢放在 5、手掌心旋转转揉搓交换另一手掌心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2009版)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定义和范畴 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发病诱因及病原菌 2.I发病诱因 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 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按照院内外感染来源,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ommunity acquired—SSTI.CA —SSTI)和院内SSTI(hospital acquired-SSTI,HA—SSTll两大类.在HA—SSTI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例较高。常见浅表局限性SSTl.其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是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瘾者、手术后伤口感染、艾滋病患者以及动物和人咬伤的情况下.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刚。 3诊断 3.1一般诊断 询问病史,尤其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SSTI的诊断和分析可能的病原菌十分重要。体格检杳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是无并发症SSTI,还是复杂SSTI,是否需要外科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 3.2分级、分类诊断 分类诊断是帮助制定SSTI处理程序的基础。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l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但须除外蜂窝织炎;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及生命。按SSTI复杂程度分为单纯SSTI和复杂SSTI(cSSTI),后者指存在明显的基础疾病,或有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第一条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指皮肤出现炎症。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疸肿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血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第二条软组织感染 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 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血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抗IgM抗体效价达

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2)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第三条褥疮感染 褥疮感染包括褥疮表面和深部组织感染。 1.临床诊断 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同时褥疮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第四条烧伤感染 1.临床诊断 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2)患者出现发热>38℃或低体温<36℃,低血压。 2.病原学诊断 (1)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血培养阳性(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 ②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附近组织浸润。 (2)说明 ①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②出现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炎症或脓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适用于我院所有人员。本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上述洗手方法 (3)中所要求的七步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血透室、口腔门诊、急诊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议其他诊疗区域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2、外科手消毒设施 (1)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 感染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护理与第一节概述基本相同,现将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定义、致病菌、好发部位和人群、表现及治疗特点等归纳如下: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 在身体各部称疖病。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糖尿病病人。表现特点:红肿热痛小结节→渐增大呈锥形隆起→中央坏死、变软→黄白色小脓栓→破溃、流脓→痊愈。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受到挤压后,细菌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可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而危及生命。治疗特点:有脓头勿挤压,局部涂碘附;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 2、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 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考试大网站收集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部、背部。多见于成人、糖尿病病人。临床表现特点:局部红肿浸润一片,略隆起,质地坚韧,界限不清,中央有多个脓栓,可形成蜂窝状溃疡;常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多伴全身症状。唇痈可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治疗特点:切开时做“++”字或“+” 字切口,皮肤缺损大时应植皮。 3、急性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 性感染。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流扩散引见。临床表现特点; 感染位于皮下,局部红、肿、热、痛肿明显,与周围皮肤无明显界限,病变中央坏死;感染位于深层,局部红肿不明显,但有水肿和深压痛;多伴有全身症状; 厌氧菌感染,则全身症状严重,脓液恶臭,局部捻发感。口底、颌下及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可引起喉头水肿或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常继发于其引流部位的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浅层淋巴管炎,感染灶向近心端走近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压痛;深层淋巴管炎无“红线”,但患肢肿胀,沿淋巴管有压痛,肢体活动痛。急性淋巴结炎,轻者淋巴结肿大、压痛;重者皮肤红、肿、热、痛,引起周围组织蜂窝组织炎;严重者淋巴结炎中心坏死,形成脓肿。常有明显全身症状。治疗特点: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淋巴结脓肿需切开引流,淋巴管炎则不必。 5、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概述

概述手掌深部间隙位于手掌屈指肌腱和滑液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外侧与内侧分别为大、小鱼际肌。掌腱膜与第三掌骨相连的纤维结构将此间隙分隔为桡侧的鱼际间隙与尺侧的掌中间隙。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即指手掌筋膜间隙的化脓性感染。示指腱鞘炎可蔓延至鱼际间隙感染;中指与无名指腱鞘感染可蔓延至掌中间隙。病因掌深间隙感染多由化脓性腱鞘炎蔓延而来,也可因手掌直接刺伤后细菌直接侵入而发生感染,或经淋巴扩散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㈠掌中间隙感染手掌心正常凹陷消失或稍隆起、皮肤紧张、发白,患手胀痛,尤以下垂时严重,并有跳动感,手掌组织发硬,压痛明显。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指可引起剧痛。手背部水肿严重。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脉搏快、白细胞计数增加等。㈡鱼际间隙感染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并有压痛、潮红,但掌心凹陷仍在,拇指处于外展略屈拇指、食指不能并拢或并拢时引起疼痛,示指半屈,活动受限,特别是拇指不能对掌。伴有全身症状。诊断 1.掌中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掌心凹消失或稍隆起,皮肤发白,疼痛及压痛明显。②尺侧三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③手背部皮肤发红,肿胀明显,常易误为蜂窝组织炎。 2.鱼际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第一指蹼、大鱼际处明显肿胀,且有压痛。②拇指呈外展状,对掌及内收动作受限。③食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④掌心凹存在,手背肿胀较轻。治疗㈠对于掌中间隙感染:治疗可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早期处理同脓性指头炎。如短期内无好转,应及早切开引流。纵行切开中指与无名指间的指蹼,切口不应超过手掌远侧横纹,以免损伤动脉的掌浅动脉弓。用止血钳撑开皮下组织,即可达掌中间隙。亦可在无名指相对位置的常远侧横纹处作一小横切口,进入掌中间隙。㈡对于鱼际间隙感染:一般的治疗与掌中间隙感染相同。引流的切口可直接作在大鱼际最肿胀和波动最明显处。亦可在拇指、示指间指蹼(“虎口”)处作切口,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作纵切口。皮肤切开后,用钝头血管钳轻柔分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肌腱。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与手卫生培训底稿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 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 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 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2.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 3.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4.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其中最重要是手卫生不合格。 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手部皮肤所带细菌分为两大类: ?常居菌 ?暂居菌 ?常居菌是指可在皮肤的深层长期生长繁殖,并可重复分离到的细菌,其种类随气候、年龄、健康状态、个人卫生、身体的部位不同而异。其中有10%—20%长期定植于皮肤的深层,生活在毛囊孔和皮脂腺开口处,一般的肥皂搓擦不易将它们去除干净,只有用化学消毒剂,才能将其杀死或抑制。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非致病菌。 暂居菌是指主要通过与病人接触而附着于皮肤上或与周围工作环境接触而临时污染的微生物,它包括许多病原菌,如链球菌、假单胞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只能在短期内分离到,很少在皮肤上繁殖,在皮肤上存活时间<24小时。一般存在于皮肤表面或角质层上层细胞下,可受皮肤自我保护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