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齐泽民 王玄德 宋光煜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本文综述了当前从种群和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水平上、个体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生理生化水平上对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指出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酸雨生态效应及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酸雨 植物 生态系统 分子遗传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Acid Rain on Plant

Q I Zemin WANG Xuande SONG Guangyu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 hongqing400716)

Abstract:The p ap er discussed the cur rent studies about the eff ects of acid rain on p lants f rom the lev els of p op ulation and com munity in natur al ecosystem、individuals、the str ucture of cell to p 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These discussions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eff ects and mechanism of acid r ain on m olecular genetic need to be imp roved.

Key words:acid rain,p lant,ecosystem,molecular genetic

酸雨(Acid Rain)是当代国际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国外被喻为空中死神!。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酸雨污染及其生态影响的日益扩大,酸雨问题倍受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目前各国在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天然或人造结构与材料的危害和危害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广泛的研究[1]。

植物 土壤系统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而植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酸雨污染的主要受体。目前普遍认为酸雨对植物的伤害一方面在于酸雨淋溶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在于酸雨在导致土壤酸化过程中对植物的间接影响。许多学者分别从这两方面对其具体机理作了较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的这方面研究成果,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以便为酸雨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土壤改良、林木种植、林草配置、蔬菜和作物以及经济果林等的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1 酸雨对植物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酸雨酸度超过植物叶片耐受阈限时,叶片常出现退绿、出现坏死斑、失水萎蔫、过早落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重庆市重点研究项目(2000 76)资助。

叶或早衰等可见伤害症状,并随着酸雨酸度增高和淋溶时间的延长受害越严重[23]。不同酸度酸雨、不同类型植物叶片对酸雨的敏感性不同。如J.J. Lee等(1979)对35种作物可见伤害研究指出5.6~ 3.5酸雨对叶片没有产生直接伤害,而3.5及其以下酸雨则普遍导致叶子受害,而且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易受酸雨的影响[4]。汪雅各等(1987)对一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菠菜和青菜等的研究结果与J.J.Lee等的研究结果相似[3]。冯宗炜等(1993)对30种树木进行综合比较表明在pH3.5酸雨胁迫下,木荷、水杉、桢楠、刺桐等叶片出现伤害症状,3.5 ~3.0酸雨胁迫下,香椿、柳杉、喜树、苦楝、毛竹、杉木、香樟、马尾松、油桐等出现伤害症状,而火力楠、苦槠、柑橘、桂花、油茶等在pH2.5时才出现伤害症状,并认为常绿阔叶树种比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对酸雨的抗性相对较强些[5]。由上可见,酸雨对植物叶产生伤害的临界点在pH3.5。酸雨对植物叶伤害的机理目前认为主要在于酸雨中的H+与叶表面角质以及内部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而侵蚀破坏叶组织结构与细胞结构,植物叶片对酸雨的敏感性一方面决定于叶形态结构及叶面的可湿性(滞水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叶组织的缓冲能力[6]。张福珠等(1993)采用大田试验和可控的网室盆栽对8种作物和14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研究表明pH4.0以上酸雨对生长和产量无影响或部分有促进作用,而pH? 4.0的酸雨对作物和蔬菜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7]。张家武等(1993)报道pH3.0以上酸雨对森林树种马尾松、杉木、水杉、火力楠幼树的生长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而3.0~2.0酸雨则对以上树种产生显著影响[8]。可见酸雨对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影响的酸雨临界点在pH3.0~ 2.0之间。

在酸雨对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影响中,许多研究表明,尽管一定强度的酸雨对植物叶造成急性伤害,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因此并不都造成植物叶生物量降低。只有在强酸雨胁迫下才引起叶生物量降低,其中根比茎叶受影响更严重。如单运峰等(1988)对马尾松和杉木幼树经7个月短期处理后发现pH3.5及其以下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茎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根和叶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而须根生物量显著减少[9]。Raynal等(1982)报道,pH 2.0酸雨使糖槭植株总重量减少主要来自于根重减少,而叶重未受显著影响[10]。Lee等(1979)报道,漆树根系生长受到酸雨显著抑制,而地上部分未受显著影响[4]。根易受害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根无蜡质层等保护组织,另一方面酸雨淋溶土壤逐渐酸化首先伤害根系所致。廖利平等(1993)研究表明,当土壤酸化过程中Al/Ca比为5.0时,杉木总根量和小根量明显减少[11]。另外,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酸雨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如严重铃等(1995)对绿豆、玉米的研究表明,两种作物幼叶比老叶均对酸雨敏感,在各生长发育期中苗期受酸雨影响最为显著,而后逐渐减弱[12]。

2 酸雨对植物细胞水平上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当酸雨的酸度超过植物叶片的耐受阈限时常出现宏观可见伤害症状。J.S.Evans 等研究指出,植物叶片出现可见伤害时的最高pH 值为3.4,并认为最先受影响的部位是叶面和叶表皮细胞,随着受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稍里的细胞层也可能受害。王玮等(1988)通过电镜观察表明,青菜经pH3.0酸雨处理后,叶表皮细胞出现轻度瓦解。而pH2.0酸雨则使表皮细胞完全瓦解,海面组织细胞出现部分瓦解,栅栏组织细胞出现无规则排列等现象。占72.3%的气孔则持久开放。叶绿体在pH3.0以下酸雨胁迫下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片层结构被严重破坏,类囊体受到明显扭曲。在pH2.0酸雨胁迫下,线粒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线粒体脊间增大,内含物质减少,酶分子附着表面缩小等[13]。与Ferenbaug h(1976)和Hindaw i(1980)对菜豆叶子的观察结果相似[14,15]。由此可见,在酸雨胁迫下,叶绿体比线粒体更易受损害。酸雨胁迫导致植物叶细胞的损伤,气孔的持久开放,使病原体和其他污染物更容易侵入,水分散失增加,叶片萎蔫,因而大大降低了植物抗性。也必然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代谢。迄今为止,还未见有关酸雨对植物其它细胞器影响的进一步报道。

3 酸雨对植物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酸雨导致植物叶片膜透性的增加。如pH3.0模拟酸雨胁迫下,辣椒和豇豆叶细胞膜透性分别增加11.7%和14.7%,而青菜则增加19.0%[16]。植物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是因为酸雨促进了膜脂过氧化的加剧。研究表明在酸雨胁迫下,膜透性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7]。逆境胁迫对植物影响机理一方面

在于其使植物自由基代谢平衡失调,自由基大量积累。过剩自由基攻击膜系统造成生物膜损伤。另一方面,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自由基和最终产物M DA也对膜损伤起到了叠加效应[18]。自由基代谢平衡失调主要在于逆境胁迫使膜保护酶活性和膜保护物质含量的降低。刘燕云等(1993)研究表明,随酸雨酸度的增高,菠菜叶片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在pH2.8处理下其活性比对照丧失近50%[19]。严重玲等(1999)对小麦研究指出,酸雨胁迫下SOD、POD、CAT活性随酸雨pH值的降低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型变化[20]。齐泽民等(2001)对药用木本植物杜仲的研究表明其SOD、POD、CAT活性在不同酸度酸雨胁迫下也呈单峰曲线型变化[21]。另外酸雨胁迫应该使植物膜保护物质含量降低,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酸雨降低膜保护酶活性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酸雨使植物叶片细胞内环境pH值和原生质等电点降低使酶活性偏离最适pH值。二是改变了酶的带电性质和底物电离状况或破坏了酶结构,使酶活性钝化。三是酸雨可能影响植物核酸代谢,使DNA和RNA含量降低,相应的酶合成减少,保护酶数量降低。以上几个方面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酸雨胁迫下,植物膜系统的损伤必然导致其生理代谢紊乱。研究表明,酸雨对植物光合、呼吸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矿质营养代谢等的影响随酸雨pH值、植物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等因素变化而变化[22~26]。但酸雨对植物各种代谢影响的具体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酸雨降低植物光合色素含量与组成以及破坏同化组织肯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外[27],酸雨对相应光合酶系的影响及机理未见报道。酸雨导致植物呼吸作用升高可能与酸雨胁迫下线粒体的破坏、呼吸酶系扩大了与底物接触面有关。但酸雨对呼吸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机理也未见进一步的报道。陈玉谷等(1989)对模拟酸雨处理后的油菜籽粒作详细分析后认为,酸雨对菜籽的含油量和脂肪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28]。酸雨对植物氮代谢有显著影响。高吉喜等(1996)认为酸雨减少植物蛋白质含量一方面是因为酸雨可能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可能是酸雨阻抑了植物的氮代谢[29]。齐泽民等(2001)对杜仲的研究表明酸雨胁迫使蛋白质合成酶活性降低,分解酶活性升高,同时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降低,杜仲蛋白质含量降低[30]。这证实了前面的推断,但酸雨对蛋白质代谢的具体调控机理还不是很清楚。酸雨对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酸雨对植物叶片淋洗过程中造成矿质营养元素如Ca2+、Mg2+、K+、Na+等的析出,叶片相应元素含量随降雨酸度、物种而异。Draaijer等(1994)等研究认为酸雨穿过冠层时H+被树冠吸收,树叶中Mg2+、Ca2+、K+被部分淋洗[31]。其机理目前认为是酸雨中的H+与叶片角质层中阳离子交换,叶片运输液中外渗量增加以及叶片本身的分泌作用有关。另一方面酸雨导致土壤酸化改变有效离子组成以及有毒离子的释放也必然影响植物的矿质营养代谢。

酸雨作为额外酸进入土壤后,必然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性质产生影响。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包括pH值降低、营养阳离子的析出、营养阴离子的增加、营养物的循环和供给的变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毒金属的释放和迁移及微生物活性的改变等。这都将对植物的营养代谢和其他生理代谢产生影响。目前研究表明,土壤中的Ca2+和M g2+的淋失量随酸雨酸度增加而增加,K+的淋失量直到雨水pH降至3.0以下时才有所增加,土壤可利用营养元素的减少必然影响植物的营养代谢。持续酸雨淋溶一方面导致植物可利用营养元素减少,另一方面土壤酸化导致有毒金属元素如锰、铬、铜、铅、镉、锌、铝等大量溶出而伤害植物。许多学者对铝毒害机理作了大量研究。如Samuels等(1997)研究表明Al很容易在植物根尖富集,抑制根的生长[32]。Huang等(1992)研究指出Al与细胞质膜脂质和膜蛋白结合而影响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磷脂结合可抑制膜对阳离子的运输作用而影响植物的矿质代谢以及其他养份的吸收和利用[33]。Suhagda等(1986)研究表明Al可与AT P形成Al AT P复合物,使植物细胞能量代谢过程受抑制[34]。Minocha等(1992)研究表明Al能抑制DNA合成有关的酶活性,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与复制,也可以与RNA结合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35]。在Al对植物影响过程中,Al与Ca2+、Mg2+等离子有竞争与拮抗作用,Al对植物的伤害取决于各离子量的关系[36]。以Ulrich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酸雨对森林影响的铝毒假说,并认为当土壤中Al/Ca值大于5时将对植物产生危害,影响植物的养分营养代谢[37]。国内外在对铝对植物毒性进行大量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耐Al的植物并对其抗性机理作了大量研究。Cambraia等(1983)发现高粱细胞中产生的大量氨基酸、蔗糖和有机酸是去除Al毒性的重要途径[38];Pellet等

(1996)研究发现抗铝小麦品种根尖分泌出较多的苹果酸和磷酸与根区Al3+络合,可降低铝的毒性[39]。T aylor等(1997)研究表明铝胁迫可诱导小麦产生51KD的微粒体膜蛋白与植物抗铝作用直接相关[40]。Kennedy对棉花、Huett对卷心菜和莴苣的研究则表明细胞壁对Al的吸附是抗Al的重要机制;Wag atasum对大豆、西红柿和大麦进行研究后认为外界磷浓度和pH值对植物细胞耐Al(0.5mg/L)能力有影响;Klimashevskii发现大豆、荞麦、大麦和巢菜的叶绿体蛋白复合体的稳定系数可以作为这些植物抗Al能力的标志[41]。目前在植物对酸雨引起的铝毒害的抗性机理研究多是从某种植物的某一方面作出研究,但由于植物的生命过程的复杂性、代谢途径和物种的多样性,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改变而发生自身改变时,其途径可能更多。因此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均不具有普遍性,至今还没有哪一种机理被广泛认可。

4 酸雨对种群、群落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许多学者对作物、蔬菜和一些森林幼树在实验室作出了大量研究并认为pH? 3.5的酸雨可对植物产生可见伤害,pH? 3.0的酸雨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酸化过程中当Al/Ca>5时就可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在酸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种群和群落组成的影响。U lrich(1980)在Solling地区对云杉和冷杉林进行研究表明,由于酸雨的影响,该地区森林土壤(矿质灰化土)发生土壤酸化,土壤pH< 4.0,土壤中活性铝大量溶出,Al/ Ca为7或更高,因此导致云冷杉死亡,森林衰退。刘厚田等在1985~1986年对我国重庆南山马尾松林进行了研究。南山马尾松林区酸雨频率为100%,雨水pH值在3.6~4.8,与对照区相比,马尾松针叶内锰、钴含量只有正常针叶的1/4,而铝、铁含量相当于正常叶的3倍左右,净生产量降低75~ 80%,土壤中活性铝增多,马尾松严重衰亡[42]。目前在酸雨对森林群落种类组成的影响上主要研究了对酸雨相对敏感的针叶种群的变化,而对阔叶种群的变化以及群落的演替规律还未见相应的报道。

(2)酸雨对土壤 植物群落的影响。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和它的性质。与其总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土壤管理、有无碳酸盐有关。如萧月芳等(1997)对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渍土等进行模拟酸雨淋溶研究表明,土壤淋失盐基总量是褐土>砂姜土>盐渍土>潮土>棕壤,盐基离子的敏感性为Ca2+> Mg2+>K+,Na+[43]。徐仁扣等(1998)研究指出在不同pH酸雨影响下,土壤中铝的溶出量红壤>赤红壤>砖红壤[44]。Rboertson等(1981)Vitousek等(1989)研究表明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与营养元素的循环有关[45,46],Tilman等(1988)Armesto等(1991)也研究指出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演替密切相关[47,48]。在酸雨影响下,土壤酸化必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肥力产生一个动态影响,也必然对生长其上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和演替发生影响。但目前对二者相互关系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报道不多。

(3)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实验表明酸雨对土壤系统中的微生物区系、数量及活性均有影响。酸雨抑制土壤中氨化细菌的生长,其中主要是芽孢杆菌,也阻碍了本来为数不多的固氮菌的生长,许多产色素的细菌也从土壤中消失。另外放线菌中一些拮抗性菌落也随之减少,一些分解有机碳和氮的真菌也在酸雨影响下受到明显抑制[49,50]。(4)次生性害虫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影响。酸雨的危害使林木生理代谢发生变化,活力降低,因而很容易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使正常情况下的次要害虫也变成了主要害虫。如美国西部的美国黄松林,由于受酸雨的危害,害虫和病原体增多,小蠢虫和假蜜环菌的危害日益严重。杨金宽等(1989)在重庆酸雨区对马尾松林次期性害虫调查表明,降水pH值<4.5地区马尾松受松天牛为害株率为57.1%,松纵坑切梢小蠹为害株率为85.7%,小枝受害率为3.8%,而远离重庆未受酸雨影响的江津林区未发现上述次期性害虫[51]。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目前有关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或大田模拟两个层次上。单以模拟酸雨实验结果对自然酸雨对土壤的个体发育、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性质和过程变化、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反应、种群的增长与衰退、群落结构的变化演替以及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的实验研究大都是研究酸雨对植物的短期效应。另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植物的一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以及所表现的生态效应是包括酸雨在内的多种污染物质(如

SO2、O3、NO x等)多种环境因子(如光、热、水分、海拔、坡向、坡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包括酸雨在内的多因素的影响研究才能对自然酸雨的生态效应作出更真实的评价。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酸雨对森林的直接危害仅在降水酸度很高(pH? 4.0)时才会出现,同时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酸化而不是植物本身[52]。而土壤酸化以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加大长期定点系统化研究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力度已迫不及待。其原因一方面是尽管目前从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立了许多土壤酸化模型如SSMB、MAGIC、SMART、LTSAM等对土壤酸化过程及临界阈限从系统角度进行了描述[53~56],但因各种酸化模型所需的长期(>50年)监测资料的缺乏,使这类模型的校正和验证工作变得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是长期定点系统研究自然酸雨对土壤和植物的生态效应可对酸雨区林木配置、作物种植、物种保护等提供更直接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目前在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对酸雨对植物伤害机理作了大量研究,但还有许多具体机理仍不清楚。在植物对酸雨的抗性机理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对植物的抗铝机理作出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假设试图解释植物的抗铝机理。但由于目前的每个研究只是对一个或几个实验对象,从某一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因此目前所提出的抗性机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作出普遍的解释,所以至今还没有哪一种机理被广泛认可。酸雨污染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所表现出的抗性必然是从植物分子水平开始的,酸雨对植物的伤害机理以及植物的抗性机理可能是由一个以上的基因所控制与调节。因此采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从分子遗传水平上进行研究才能阐明酸雨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抗性机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另外,虽然目前对酸雨对农作物、蔬菜和部分森林树种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量作出了大量研究,但在酸雨对植物品质(可食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用植物药用成份与含量、木材材质等)的影响特别是酸雨胁迫是否引起作物、蔬菜和树种等的优良遗传性状丧失方面研究报道不多。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也只有从分子遗传水平上进行研究才能得到根本答案,才能为酸雨区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种植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杜宇国,单运峰.酸雨的生态影响及防治对策.生态学杂志,

1992,11(6):51~54

[2]冯宗炜,张家斌,陈楚莹,赵吉录,邓仕坚,曾士余,王开平,高洪.

模拟酸雨对树木叶片的伤害和树木抗性的研究.环境科学, 1988,5(9):30~33

[3]汪雅各,王玮.模拟酸雨对若干蔬菜影响的研究.中国环境科

学,1987,7(6):1~5

[4]Lee J.J.,D.e.Weber.Th e effect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 th of eleven w oody species.Forest S cience, 1979,25(3):393~397

[5]冯宗炜,单运峰.主要乔灌木树种对酸雨的敏感性和危害状况.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1993,821~826

[6]单运锋,冯宗炜,陈楚莹.模拟酸雨对七种森林树种生物量的影

响.生态学报,1989,9(3):274~276

[7]张福珠,唐鸿寿,杨晓峰.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对酸雨敏感性和

危害状况.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827~834

[8]张家武.酸雨对森林生长的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3,805~813

[9]单运峰,冯宗炜.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幼树的影响.环境科

学学报,1988,8(3):307~314

[10]Raynal D.J.,Roman J.R.and Eichenlaub W.M.Response of tree

seedlings to acid precipitation #.Effect of simulated acidified canopy through fall on sugar maple seedli ng growth.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1982,22:385~391

[11]廖利平,陈楚莹.模拟酸雨 土壤酸化 杉木、木荷根系生长

关系的研究.生态学杂志,1992,11(2):23~28

[12]严重铃,李瑞智,钟章成.模拟酸雨对绿豆、玉米生理生态特性

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5,6:124~131

[13]王玮.模拟酸雨处理的青菜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及部分生理

指标测定.环境科学,1988,9(3):12~17

[14]Ferenbaugh R W.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phaseolus vul

garis L.American Journal Botany,1976,63(3):到283~288 [15]H i n dawi I.J.Response of bush bean ex posed to acid rai n mist.

Am erican Journal Botany,1980,67:168~173

[16]丁一汇,高素华.痕量气体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系统影响研究.北

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5,242~243

[17]王建华,徐同.模拟酸雨对棉花子叶圆片膜保护酶活性和膜脂

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生态学报,1993,13(3):228~234 [18]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27(2):84~90

[19]刘燕云,曹洪法.酸雨和SO2作用下SOD酶活性与菠菜叶片损

伤相关性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3,4(2):223~225 [20]严重玲,洪业汤,王世杰,付舜珍,杨先科,朱克勇,吴善绮.稀土

元素对酸雨胁迫小麦活性氧清除系统响应的作用.作物学报, 1999,25(4):504~507

[21]齐泽民,钟章成,邓君,刘素君.模拟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

氮代谢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38

~44

[22]谢田.模拟酸雨对菠菜和白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中国环境科

学,1986,6(1):47~51

[23]单运峰,冯宗炜.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的影响.环境科学

学报,1988,8(3):307~311

[24]赵远驰,曾维露,骆启仁,徐渝.模拟酸雨对小麦生长影响的试

验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85,5(6):16~21

[25]冯宗炜.重庆地区酸雨对马尾松生长力的影响.环境科学学

报,1986,3:38~42

[26]曹洪法,高映新,舒俭民,刘燕云.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

量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质物学报,1989,13(1):58 ~65

[27]曹洪法.酸雨对生态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1984,4(3):20~

24

[28]陈玉谷,何宗英.模拟酸雨对油菜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四川

环境,1989,8(4):33~37

[29]高吉喜,曹洪法,舒俭民.酸雨对植物新陈代谢的影响.环境科

学研究,1996,9(4):41~45

[30]齐泽民,钟章成,邓君.模拟酸雨对杜仲叶氮代谢的影响.植物

生态学报,2001,25:544~548

[31]Draaijers G.P.,J.E.Risman,J.W.Leeuw en.Canopy change

processes at the Speulder Forest Repost No722108004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H 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 on Bilthoven the Netherlands,1994,172~235

[32]Samuels T.D.,Kucukakyuz K.and M agaly R.Z.Al partitioning

patterns and root grow th as related to Al sensitivity and Al toler ance in w heat.Pl ant Physi ology,1997,113:527~534

[33]Huang J.W.,Grunes D.L.and Kochian L.V.Aluminum effects

on the dinetics of calcium uptake into cells of the w heat root apex.

Planta,1992,188:414~421

[34]Suhayda C.G.an d H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d5374015.html,anic acids reduce alumi num toxici

ty in maize root membranes.Plant Physiology,1986,68:189~195 [35]M inocha R.,M i nocha S.C.and Long S.L.E ffects of aluminum

on DNA synthesis,Cellular polyamines,polyamine biosynthetic en zymes and inorganic ion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a w oody plant,Catharanthus roseus.Pl ant Physiology,1992,85:417~424 [36]Huang J.W.,Pellet D.M.and Papernik L.A.Aluminum interac

tions w i th voltage dependant calcium transport in plasma membrane ves i cle isolated from roots of aluminum sensitive and resi stant w heat cultivars.Plant Physiology,1996,110:561~569

[37]Ulrich B.Chemical changes due to acid precipitation in a loss de

rived soil in central Europe.Soil Science,1980,14:193~199 [38]Cambraia J.,Galvan F.R.and Estevao M.M.Effects of aluminum

on organic acid、sugar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 on of the root sys tem of sogghum.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1983,6:313~322[39]Pellet D.M.,Papernik L.A.and Kochian L.V.M ultiple al u

minum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w heat,Roles of root apical phos phate and malate exudati on.Plant Physiology,1996,112:591~ 597

[40]Taylor G.I.Al induced,51 ki lodalton,membrane bound proteins

are associated w ith resistance to Al in a segregating populati on of w heat.Plant Physiology,1997,114:363~372

[41]孔繁翔,桑伟莲,蒋新,王连生.铝对植物毒害及植物抗铝作用

机理.生态学报,2000,9:855~862

[42]刘厚田,张维平,倪英娃等.重庆南山酸雨与马尾松衰亡的关

系.环境科学学报,1988,8(3):331~338

[43]萧月芳,史衍玺,刘春生,马玉增,杨守祥.模拟酸雨对山东主要

土壤类型理化性质的影响.环境科学,1997,18(3):25~31 [44]徐仁扣,季国亮.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铝离子形态分布

的影响.土壤学报,1998,35(2):46~51

[45]Rboerts on G.P.&Vi towsek P.M.Nitrification potentials in pri

mary and secondary succession.Ecology,1981,62:376~386 [46]Vitousek P.M.,M atson P. A.&Van C.K.Nitrogen avai labi li

ty and nitrification during succession,primary,secondary and old field series.Plant and Soil,1989,115:229~239

[47]T ilman D.Pl ant S trategies an d the Dynamics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Princeton Universi ty Pres s,Princeton,NJ 1988

[48]Armes to J.J.,Pick ett S.T.&M cDonell M.J.Spatial hetero

geneity during succes s i on:A cyclic model of invasion and excl u sion,Ecological H eterogeneity(eds.J.Kosola&S.T.A Pick ett),S pringer Verlag,New York,1991,99,256~269

[49]周崇莲.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大气环境,1987,

2(6):43~66

[50]周崇莲.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生态学杂志,1988,7

(2):21~24

[51]杨金宽,姬兰柱.酸雨污染区与马尾松害虫发生量的初步调查.

酸雨与农业.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62~163

[52]毛友发,仇荣亮,温志良.陆地生态系统酸沉降缓冲能力影响因

素.土壤与环境,1999,8(2):141~143

[53]Hand D.E.,Vries W.Calculating critical loads for acidity w i th the

simple mas s balance method.W ater Ai r Soil Poll ution,1994,72: 143~162

[54]Cos by B..J.M odeling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Estimation of l ong

term w ater quality responses in a small forested catchment.Water Resource Research,1985,21.(11):1591~1601

[55]De Vries W.Regional Acidification M odels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Berli n Heidelberg,1989,129~149

[56]安俊岭,黄美元,陶树旺,胡朝霞.长期土壤酸化模型.环境科

学学报,1999,19(3):284~291

作者简介

齐泽民(QI Zemin,1971-),男,重庆酉阳人,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高利丹)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9.小结和反思: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你有哪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10.提出新问题:做完这个探究实验,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继续探究。 11.最后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要求开学就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要求配有你做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探究不同等级的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 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的方法步骤: 1、; 2、; 3、; 4、; 。。。。。。。 实验结果:(填入上述表格或你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数据的统计整理,作出柱状统计图。 实验结果的分析:, 。 得出结论:。 小结和反思:, 。 提出新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标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成为模拟;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 (5)几日后观察绿豆的变化,可以发现:A组加入酸雨的绿豆种子没有。B组加蒸馏水的种子全部了。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和,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 2.酸雨是燃烧、、时产生的和在大气中与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的危害。 六、实验知能提升 1.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你认为今后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 A.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和高效清洁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西南、华南地区形成了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并有向华中、华东、华北蔓延的趋势。究其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含硫和氮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气体氧化物(酸性气体)到空气中,在降雨时,雨水与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弱酸,当PH值小于5.6时就形成的酸雨.酸雨的形成与酸性气体的排放量成正相关,与降雨特点相关,与地形和大气运动特点有关。 酸雨的出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灾难性的,比如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极其巨大。由于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

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结果就是影响人类自身,我们正在把碱性石灰投入到酸性土壤中进行中和。但是,用石灰中和并不是万全之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多酸雨有哪些危害的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 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金鱼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培养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的范围内。把金鱼分别放在装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可以观察到小鱼在模拟酸雨的水中感到明显不适。三分钟后出现了死皮的现象。 三、实验过程 1、将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 2、三分钟后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模拟酸雨中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养在清水中的金鱼,生命现象正常;养在模拟酸雨中的金鱼,生命受到威胁。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金鱼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金鱼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酸雨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如此之大。是啊!世界并不是人类自己的,也是世界万物的,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放肆的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的话,就会形成酸雨或者强酸雨,就会导致一些动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工业的发 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所导致的。下面给大家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NO经气相反应生成H?SO?、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SO?2?和NO?﹣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SO?、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2?和NO3-;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2?和NO?﹣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SO?、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 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造成的。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 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 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 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 水酸化。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 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 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 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 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防治酸雨危害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强,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大气降水有很大的腐蚀性,区内建筑物,露天公共基础设施,工厂露天设备,城市绿化带受到其严重腐蚀,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防治酸雨, 对酸雨的现状,酸雨成因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成都酸雨情况和损失情况,而且可以为酸雨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 : prevention harm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by acid rain highly, chengdu city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SuanYuOu, acid rain, high frequency acidity is strong, acid rain pollution is more aggravating trend. Precipitation is very corrosive, within the region, buildings, open public infrastructure, outdoor equipment factory, urban green belts by its serious corrosion,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Acid ra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and the acid rain cause of formation study not only can know chengdu acid rain and loss situation,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 [关键词]:成都市中心城区酸雨现状成因分析 [key words] : chengdu city cen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causes analysis 1酸雨形成机理 大量的SO2和NO2(或NO)等排放到空气中,使得下雨时这些气体溶入水滴中形成酸,也就是酸雨。 硫酸型酸雨: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硝酸型酸雨:4NO+2H2O+3O2=4HNO3 2 成都大气降水成分 成都市降雨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其它阴离子,约占阴离子的70%以上。降雨中阴离子中SO42-占优势,其次是NO3-、Cl-;阳离子中以NH+、Ca2+占比例较大,其次是Na+和Mg2+。降雨中NO3-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成都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中成分复杂。 3污染源 (1)机动车辆排放酸性气体:车辆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N2变成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 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 2、解决策略:

安全稳定-酸雨对我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酸雨对我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 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 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 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 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 5.65。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 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 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pH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酸雨的危害 1、酸雨对土壤的危害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2、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说来, 酸雨的PH 是在皮肤和胃肠系统允许范围内的, 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 而是以间接的方法, 将河水中有毒全属如长、铅、镐、侣或铜通过三条途径引入食物链危害人体:(1)酸雨使湖水或河水中的有毒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等沉淀下来, 留在饮水中或被鱼吸收。人通过吃鱼受害。(2)在中和能力弱的土壤中, 正常固定在土壤中的金属被酸雨洗涤, 流入湖或河中, 或渗入含水层,污染饮水水源。(3).酸性强的饮用水浸蚀吝器和管道的金属部分, 增加饮水中的金属含量, 危及人体。如瑞典儿童饮用含铜量高的酸性水质而发生腹泻的症状。美国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饮水中的含铅量已超过安全标准, 危及人体健康。另外, 最近在加里福尼亚州的PH值为1.7的酸雾, 使如多个跑步者中有十多个人当场昏倒。 3、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 酸雨会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H小于3.0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庆奉节县的降水pH 小于4.3的地段,20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度生长量降低50%。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被雨水淋溶掉。所以长期降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还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会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等也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 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长江以 南的省份。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根据1988年的有关研究结果,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按1988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44亿元。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 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虽然对森林的生态价值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争议,计算出来的数字还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森林的生态价值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这一点,几乎已达成共识。根据计算结果,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它的经济价值的 2~8倍。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谈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谈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摘要:主要介绍酸雨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着重分析酸雨对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负面影响及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提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酸雨;农作物;危害;防御措施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剧,酸雨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酸雨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绝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尤为突出。 1 酸雨的概念与形成因素 1.1 概念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雾等。未被污染的降水是中性的,pH值在7.00左右;当大气中SO2、CO2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与大气中水汽经过化学物理变化,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雨叫酸雨;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雪叫酸雪;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雾叫酸雾。 1.2 形成因素 酸雨的成因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大自然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生产、燃烧煤炭、石油及汽车尾气和民用生活燃烧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大自然因素主要是火山爆发等产生的物质,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碳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碳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酸雨。

1.2.1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来说,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越高,导致pH值越低。 1.2.2 大气中的氨。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由于它的水溶性,使它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土壤中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而大气水汽中酸度随氨的增加而降低。 1.2.3 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C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1/2,在南方约占1/3。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2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 1.2.4 天气形势的影响。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2 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对土壤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作物产生间接影响和直接危害,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1 加快土壤酸化 酸雨首先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一定缓冲能力,但南方土壤多呈酸性,经酸雨冲刷,就使酸化加剧;同时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发表时间:2015-02-09T14:06:41.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月总第168期供稿作者:王宇[导读]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王宇四川省广元市青川中学校628100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工业革命到来,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综合科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4)了解各种与酸雨有关的常见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与大家讨论,共同确定子课题:(1)酸雨具体含义;(2)酸雨的形成原理;(3)酸雨的危害;(4)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5)根据(1)(2)(4)知识点解答实际综合科化学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1)、(2)、(4)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 4.由各组的组长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5.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由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3)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硝酸、混凝土、石头、活鱼、盆景、水、钢。 操作:1.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2.用稀硝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3.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酸雨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有以下危害:1.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2.使土壤酸化、贫瘠化;3.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4.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5.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面对大家已得到的结论,笔者马上给出练习: 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何减少酸雨? 3.火力发电厂为什么将“含硫煤与石灰石粉末混合”燃烧发电?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五、研究成果与收获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在上网查找资料时,收集到相关资料很多,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特别是(3)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证明酸雨的危害,他们需要设计好实验,动手做实验,从实验收集、处理信息,最终找出酸雨的具体危害。在学生认识酸雨以后,及时给出相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酸雨的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来综合分析题目,从而自然地得出答案。 4.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仅有单科知识的教师对综合科化学的不适应性和网络对综合科教学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体会到这样教学的难控制性和课堂的随意性。 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节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紧接着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下课后,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课题、动手设计新的方案,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高三综合科化学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友谊。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中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增加老师的知识含量,培养老师的研究热情,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球、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利用蚯蚓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的范围内。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可以明显看到蚯蚓的反应。 三、实验过程 1、将一条蚯蚓取出,放在纸板上。 2、用蘸有清水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3、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用清水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反应;用模拟酸雨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地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蚯蚓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

《酸雨的危害》结题书

2016-2017研究性学习 结题书 酸 雨 的 危 害 组长:*** 指导老师:罗经雄

学生班级:高一(7) 一、班级 高一(7) 二、组长:黄烨华 组员:陈泳怡莫文勇黄子鹏黄紫荧冯嘉豪 冯灯科欧大全梁凯俊邝雯瑜蓝楚柔 指导老师:池少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1.酸雨的定义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定义:pH值小于5.65的大气降水被称为酸雨。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森林衰退

比较不同年代树木年轮,可知产生酸雨前后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森林地区,50年前树木生长较为粗壮,近年来状况不佳。酸雨可造成叶面损伤和坏死,早落叶,林木生长不良,以致单株死亡。土壤肥力降低,产量下降,造成大面积森林衰退。 酸雨与建筑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科学家曾收集许多被酸雨毁害的石灰石和大理石建筑材料, 分析发现该样品的碳酸盐的颗粒中总是嵌入硫酸钙晶体, 硫从哪里来? 认定与酸雨有关。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 出现“白霜” ; 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 (硫酸钙) 。 酸雨与人体健康 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带手套,手就会变得粗糙,皮革工人,经常接触碱液,也有类似情况;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好一些。可是,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酸雨与文物 酸雨能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doc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 篇一: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4d5374015.html, 小草范文网: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学习报告 一、班级 高一实验一 二、小组成员 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 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 六、研究结果 概念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