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第十章社会制度

1.什么是社会制度?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社会制度一般由社会规范体系、社会价值观、权威与地位结构、社会机构与设施组成。

(2)社会制度的类型

①按照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

a.本原的社会制度。是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产生其他社会制度的母体。

本原的社会制度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

b.派生的社会制度。是从本原的社会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②按照人类活动领域:

可分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家庭制度等。

③按照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a.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些交往规范随着在往复情景中重复出现的几率提高,便被逐渐定型为风俗习惯、礼节仪式等社会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稳定的行为方式发展出许多制度性的规定,这便是自然形成的社会

制度。

b.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制度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定或规范。

④按照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

a.“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称为无形的(不成文的)或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往往比正式的社会制度更加根深蒂固、更加深入人心,它的实施和维持,往往更多地依靠传统权威。

b.“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宪法、法律、规章、条例等明文规定的制度称为有形的(成文的)或正式的社会制度。

正式社会制度的维持和实施,要依靠于正式的地位结构以及合法权威。

2.导致社会制度功能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种社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如同任何社会历史现象一样,有其创设、固化、创新与变迁、消亡的过程。

导致制度功能变迁的因素有:

(1)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为人们选择制度安排确定了一个基本界限,是确立其他一切制度安排的前提条件。任何社会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并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

当社会生活中某种利益关系的格局发生变化,或者制度环境出现重大调整的时候,原有

的制度功能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社会制度的功能变迁就发生了。

(2)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指的是一切改变原有制度形式以满足变化了的人类生活需要、适应变化了的系统环境的新的制度模式。

当制度内部出现了创新活动时,就会导致制度的功能变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试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答:(1)相同之处:

①都认识到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

②都把经济作为重要的分层标准。

(2)不同之处:

2.如何理解阶级分析?

答: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因素,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1)阶级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首先,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其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因此,阶级结构是处于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

(2)由于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因此在社会表现的各

个方面容易取得一致,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而阶级共同行动能力则与它是否成熟相联系,判断一个阶级是不成熟的“自在阶级”还是成熟的“自为阶级”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阶级意识,即通过共同斗争,同一阶级成员在认清共同利益基础上对所属阶级的自觉认同和心理归属;二是阶级的组织化程度,这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有:阶级成员的集中化程度、沟通手段、联系状况以及代言人、政党、领袖等。阶级意识与组织化程度互为因果,推动着阶级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3)在私有制社会中,各个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集中表现,经常具有敌对性的一面,因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阶级是个历史现象,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阶级现象最终将随私有制的铲除、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消亡,阶级的消亡与其产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就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一旦消灭私有制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平等。

3.如何理解社会分层的合理性?

答: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的合理性体现在:

(1)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社会成员由于拥有资源的不同而形成了实际的差别,包括物质财富、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社会声誉等等,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社会分层客观地将其描述清楚,对于理解社会,对于认识社会成员相互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2)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各种社会资源是如何在社会上分布的,资源配置为什么形成目前这种特定的结构,社会资源流动的规律是什么,社会成员占有、支配资源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什么,社会成员与资源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需要回答的。而社会分层可以揭示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3)对社会阶层结构做出价值判断

社会成员的职业、收入、地位等的相同或相近,形成具体的阶层,多个阶层组成一定的阶层结构。这一具体的社会成员结构,即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对一个社会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对既存社会阶层结构做出准确的估价,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4)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上等都存在差异,由此也产生了社会结构内部的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变化比较快速的历史阶段,社会成员结构不断处于重组之中,利益关系不断打破、重构,必然引致一系列利益冲突。通过社会分层,可以明确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并对调整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