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就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一般而言,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是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2、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

3、准精神产品:精神经济学把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精神产品称之为“准精神产品”,即这种产品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4、泛精神产品:把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称为“泛精神产品”。

5、品牌:指一个名称、符号、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联合使用。其目的是用来确认一个销售者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以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有所区别。

6、三级出资制度:指国有资产表现为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并存,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均以出资人的身份履职,分别建立本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所管辖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其实质是从“统一管理、以政代资”转向“分级所有、政资分开”,从而与市场经济接轨。

7、三个三原则:即三级出资人制度、三结合式管理、三层经营架构。

8、三结合式管理:就是为了改变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基础上多头管理、“五龙治水”的格局。以资本管理为基础,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结合,由国资委统一监管。

9、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强调人口和劳动的内在质量,人力资本的内在质量高低的差异,是由劳动者参加工作前所受的教育以及工作后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指体现在人身上的,以其数量和质量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

10、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就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一般规律的总结以及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的规律的分析。

11、文化产业政策管理:是政府机构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政策终结等过程的管理,是政府公共政策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12、营利性文化项目:营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师合理运用获准的投资,按照商业计划书的规定,进行具体运作和控制,以确保或产品按时保质地完成,为最终实现利润提供使用价值载体。

13、文化产业: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一般的服务业。

14、大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现实社会的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所体现,并且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整和规范,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15、文化资本:指由企业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模式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资本。企业文化资本根植于企业体内,融于企业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之中。文化资本分为员工的精神面貌、着装、公司的形象等外在的的器物资本;公司完善的制度、高效的管理机制等支撑企业有效运行的制度资本;企业以及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使命感等深层次的核心驱动力所形成的资本这三个层次。

二、简答题

1、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利益。文化的产业化应该兼顾到文化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总称。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这些准精神产品的提供,有的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由企业提供,这是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而有的是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福利或国家安全的公共文化产品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其投入建设成本很大,但是又不能让消费者承担过高的成本,还有些属于民族文化遗存或者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这些公共性的文化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这些都是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畴。所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

原则。一方面,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遗存的毁坏,甚至使得民族文化遗存和文化生态资源濒临灭绝,文化产业管理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多方援助,保护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全球化导致民族文化面临外来强势文化冲击,文化霸权主义威胁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产业管理需要建立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不受到侵犯。

2、分析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是政府在完善的法律体系前提下,逐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通过制定规则、监督实施、完善基础、适度调控等相对间接的方式,采用各种经济、文化和法律的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间接调控。

(1)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文化产品与服务虽然具备商品的一般特性,属于产业的范畴,但是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是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市场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保障。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是依法行政和有效行政。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条件下,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进行积极的干预,管理“到位”,不能“缺位”。

(2)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从大的方面讲,首先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是文化安全的根本;其次,文化产业同国家形象相关联,树立国家形象的产业正是文化产业。总之,文化产业既有文化上的重要性,还有经济上的重要性,更有着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意义。因此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3)促进文化体质改革的需要

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过程,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存在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推动产业的发展。

3、分析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管理的主要特征

同企业相比,非营利性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非营利性,其组织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为自身的成员谋利。由此形成文化非营利性组织在以下几方面与企业组织的不同特征

(1)治理的特征。非营利性组织治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组织目标的公益性和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2)筹资管理的特征。营利性企业筹资的来源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而非营利性组织却没有资本金,也没有利润导向的定价制度,他们必须依靠资金来支持组织或机构的活动,如非营利性组织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会费和捐赠。有些非营利性组织资金主要来源是服务收入,这些组织被称为“顾客支持型组织”,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则不是服务收费,被称为“公众支持型组织”。

(3)营销管理的基本特征

A社会效益为首要。文化非营利性组织的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消费需求。非营利性组织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整合。

B营销对象多元化。非营利性组织最少要对两方面公众加以重视,一是消费者,二是捐助者。

C接受更严格的公众监督。非营利性组织开展营销活动常常要引起大众媒体、捐助者和顾客的关注,因此其承受的公众压力远远大于营利性组织

(4)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收入管理按收入来源区分为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进行管理。支出管理应当按支出的用途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与行政支出,分别进行管理。

4、分析品牌危机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品牌危机一般指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企业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它具有三个特点:偶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因此,品牌危机管理要注意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危机处理措施:一:真诚地向消费者致歉,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推出新产品。二:给予消费者或者受害者一定的赔偿,合理的解决危机事件。三:启动危机公关系统。四:相机而动,化危机为契机。

品牌危机管理除了危机处理外,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防范品牌危机。企业要充分尊重消费者,在做好质量监控体系的同时,建立企业的危机公关系统,强化对危机的监控和防范能力:

一: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预防危机要从企业创办之日就着手进行,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质量为本的理念,并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壮大坚持不懈。

二:企业应当建立危机预警体系,以便高效迅速地处理危机。信息时代在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危机时代,高效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分析、处理危机,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将危机损失最小化。

三: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可以立即做出反映。

四:做好危机公关传播方案,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5、分析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基本内容

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其内容包括对投资主体、投资客体和投资市场的管理等三个方面。

(1)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管理,首先是对投资主体的资格确认,这是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关的包括市场的准入政策、政府对不同投资主体的政策等。

(2)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包括投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投资主体在投资领域中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基本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

(3)投资客体是投资的对象,也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主要是按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属性,将其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产品和经营性文化产品,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4)投资市场,对于文化产业投资市场的管理,包括投资市场的监管、投资资金的管理等各种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监管。

6、分析我国的国有资产有哪些内容?

答: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国有资产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7、分析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文化产业作为精神经济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其核心的资源应该是人力资源,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大致有如下几个:

A、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B、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C、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原则。

D、加大人力激励中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8、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措施与方法有哪些?

答:A、行政干预手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B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主要利用舆论与社会监督的方式,运用社区机构、学校、群众等社会监督体系,对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社会监督。

C、法律调控手段。文化产业管理要求强化部门规章及文件的规范性、统一性,确保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的衔接,提高执行力度。

D、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主要包含:财政手段(包括支出和纳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手段和土地政策等等。

E、技术手段。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

9、分析文化企业应当怎样实施品牌策略?

答: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通过品牌的构建和维护,获取持久竞争力。换句话说,文化产品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最终是精神内容的竞争。文化企业应当实施以下品牌战略:

A、品牌窄化与宽化战略。品牌窄化是品牌对应着少数几类甚至只有一类产品;品牌宽化战略是指品牌对应着众多品类,甚至包括关联性不大的产品大类。

B、品牌提升战略。品牌资产如同企业的其他资产一样,是在流动转移中增值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中战略:

1.品牌延伸战略。品牌延伸是将品牌资产在企业内部从原有产品转移到新产品之上的品牌提升战略。

2.品牌联盟。品牌联盟是品牌资产在企业间通过产业业务链的合作,继续强化现有产品的提升战略。

3.品牌授权。是品牌所有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品牌有偿授予被授权者使用的一种品牌提升方式。

4.品牌特许经营。是一种类似于品牌授权的品牌提升方式,是品牌资产在现有产品上进行企业间的转移。

10、分析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宏观调控?

答:政府对于投资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以及各项经济和行政政策来调控。通常,在以市场为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环境下,政府并不直接对投资进行干预,而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调控。

A、法律调控。法律对文化产业投资的调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关的公司法的法律规定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权力机构、组织形式和投机决策程序等,一般这些法律具有普遍性。

B、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除了法律调控外,政府主要是通过各项经济政策来实施调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2.产业政策调控。产业政策往往与税收和财政政策相关联,它是根据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针对重点发展行业制定的扶持性政策。3.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的资源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的投资需求也不相同。

11、分析文化企业投资的模式有哪些?

企业的投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资金的投放和项目的启动,从而完成投资预定的目标。一般投资可以采取项目孵化、直接投资、并购、控股等方式。

(1)项目孵化,是指将投资在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启动项目。这一投资方式适合于处于种子期和导入期的文化产品。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在内部进行项目孵化,在市场机会成熟后,再剥离出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实体。

(2)直接投资的方式是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这种投资方式适用于市场需求比较成熟,产品竞争力较强,企业掌握着改产品的关键性资源,能够迅速打开市场的情况。这种投资模式可以迅速地进入目标市场,建立市场竞争优势,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3)企业并购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投资项目的资源,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

(4)合资也是文化产业投资常用的一种方式。这是两家或多家企业,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公司,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由企业自己决定选择控股还是参股。

12、分析中国应当怎样管理国有资产。

(1)从“双重职能混淆”到“三层次模式”,三层次模式a隶属问题(依法行事;尽可能招聘专业人才)b 处理好三层级的关系问题。

(2)从“多龙治水”到“一龙治水”(责任——权力)。

A.将管“资产”、“人”和“事”相结合,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相应机构,依据《公司法》以股东形式行使权力,管出资人该管的事。

B. 新机构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积极性,按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行使权力。

C. 新机构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能力,按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要求作出正确决策。

(3)从“分级管理”到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A.坚持国家统一所有;

B.明确出资人职责履行方式;

C.清晰出资人权限(a;b保障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

13、分析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

在企业理念下,项目管理大概可以看做是四个过程的连续,通过这些过程,实现企业理念和使命。这四个过程包括计划、决定、实施和监控。其中计划和决定实际上是“意志的形成”,实施和监控则表现为“意志的贯彻”。在具运作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项目目标、项目计划、项目团队、项目资金、项目进程、项目风险等。

(1)项目目标:项目可行性分析,考虑该项目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值得启动并有可能顺利完成。

(2)项目计划:为项目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功能表、人员表、配合部门表等系统的计划安排。

(3)项目团队:团队在既定投资总额的基础上决定,寻找最佳组合,相互沟通合作。

(4)项目资金:如何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按计划地供应,是项目实施的前提。(编制预算、财务分析和管理)(5)项目进程:要求项目团队按计划进度按时保质完成。

(6)项目风险:(政策、自然、人为因素)。

14、分析文化产业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及其管理方法

创业团队的创建需要四个阶段:

(1)形成阶段(宣传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团队成员角色、任务和要求;讨论项目团队的组成、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方针政策)。

(2)震荡阶段(允许成员表达不满或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接受及容忍成员的任何不满;依靠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决策)。

(3)规范阶段(确立团队规范,鼓励成员个性发挥;培育团队文化;注重培养精神氛围)。

(4)执行阶段(授予团队成员更大权力发挥成员潜力;掌握计划完成情况,保证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做好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对团队成员工作绩效给予评价激励)这四个方面。

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分为以下几点:先做好绩效计划、重视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团队领导者要适时制定管理计划、酬薪管理,增强团队的学习能力,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及其计划,创造自己的团队文化等。

15、分析文化企业应当怎样做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首先,企业高层特别是老板必须对此有高度认识,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坚强后盾。在文化企业里面,高层的意志对企业的文化氛围和职能战略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小企业如果想长久留住优秀人才,必须给予人才以足够的信任和个人事业发展空间。

其次,要克服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事情的误区,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企业组织、部门主管和人才三方共同完成的。

再次,文化企业人力资源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职业发展制度》,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员工分成不同的序列,建立管理序列、技术序列、操作序列和营销序列晋升通道,避免所有人想要发展必须过管理序列的独木桥,使每个人才都能看得到明天的希望。

16、中国应当怎样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

答:1、观念创新。大胆使用人才,突破传统理念;引进高级人才,培训人才。

2、体制创新。政府制定政策;文化人才市场化,建立有活力的人才市场;引进柔性流动的方式,实行管理者任期制;目标责任制;深化文化产业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开放文化产能也人力资源为重心,推动政府的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进行文化产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配置市场步伐,推动文化产业人力和资本的整体开发,创造引得进,流得出的优良体制,通过市场使人力有活力,进行市场引导配。

3、机制创新。(1)用人机制:开放的与市场接轨的招聘制度(科学竞聘标准,择优录用;岗位竞争,加大人员流动;绩效管理;为优秀人才设计适合其个人特点的职业发展计划);构建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灵活的薪酬机制。(2)创新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情感激励方式、群体激励方式等等。(3)育人机制的创新:重视并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

17、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答:(1)现状:1、文化产业对人才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2、对人才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对复合型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点:智力性;再生性;生产过程的时代性;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消耗性。

(2)存在的主要问题: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表现(a文化产业人才奇缺;b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符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缺乏开拓和创新能力;c 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弊端,行政式命令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8、分析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现状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层面支持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一)文化产业政策基础理论研究(1.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内涵的认识;2.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与作用;3.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历程研究);

(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建议研究;

(三)区域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一是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机制研究;二是地方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三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四)国外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一是对美、日、韩、欧盟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较多;二是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三是对国外文化产业政策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问题研究(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缺、弱、变、散、乱、粗”“。缺”,即部分政策的缺失“;弱”,即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措施偏软“;变”,即政策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散”,即政策重点不突出,政策针对性不强“;乱”,即政策不协调“;粗”,即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六)文化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文化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19、分析文化企业和非营利性文化单位管理的异同点。

(1)不同点:1)非利性文化单位投资的目的在于公益性的目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的盈余也不可以作为分红,只能用于组织事业的发展投入。而文化企业管理活动,是企业自身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其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利润。

2)非营利性文化单位需要通过事业经营,弥补自身的成本的支出,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助。而文化企业是以市场客户需求为中心,生产、经营文化产品,以此获得发展运营的成本和利润。

3)非营利性文化单位的投资评估a、投资评估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b、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c、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而文化企业在以上评估外还要对投入成本和现金收入进行评估。

4)文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更加职能化的部门分工方式,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相对于非营利性文化单位相比文化产品和项目的生命周期短。

(2)相同点:1)都有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

2)都要有监管制度来监督财务;

3)文化产业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吸收一定数量的就业人员,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文化部门和文化行业。非营利性文化单位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的投入,形成了固定资产,非营利性文化单位的产品虽然一般不直接成为商品,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公共服务。所以,非营利性文化单位可以定位于文化产业。

4)二者都是产业化运作机制。产业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市场化,非营利性文化产业中要市场化的是非营利性文化单位中的经营者,而不是非营利性文化单位本身。

20.分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一、国外文化产业政策的特征:

(一)文化产业机构的设置淡化产业界线;(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资助侧重于公共文化建设;(三)政府对文化产业提供的服务注重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

二、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文化体制要淡化文化行业的界限

从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它逐渐由流通向制造业、服务业扩展。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归属部门也比较复杂,有的还设置专门“文化产业行动小组”,把政府、文化部门、企业统一在其管理之下。国外对于“文化产业”的归属往往是多个部门,涉及的行业捆绑在一起,淡化行业界线,便于行业之间的协调和管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二)应用经济调控手段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国外善于使用经济调控手段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而不仅是使用行政手段,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首先,在经费的划拨上要有所区分。要合理地划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界线。其次,扶持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再次,重点投入“国际文化品牌”项目研制和开发。

(三)为文化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

国外在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定位为服务角色十分明确,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经验。如美国政府为文化组织提供注册、年检、监督等服务和管理。强调政府服务的主动性,是国外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统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李康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李康化 提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应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却由于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而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迟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并针对这些现实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同时具备?送出去?与?拿进来?的思想,通过正确的战略与途径,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中国文化的良好国际形象,扩大其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化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 近年来,各国政府持续重视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加上新技术载体的出现和普及以及新型供应商的崛起,全球文化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其增长率为全球GDP实际增长率的两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国都创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英国的音乐和舞台剧、法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游戏、韩国的网络游戏和影视剧等都成为本国的文化旗舰产品。美国的输入产出模型显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加显著,文化产业带来的GDP产值和就业数量都高于前者。其中,高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增长潜力最强劲。1 但是,在各国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进本国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拥有五千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却似乎是遇到了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瓶颈,遭遇到了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的困扰,虽然偶尔在国际上有些小打小闹的成就,但始终缺少一个核心的发展力量,进而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遭遇的问题 1、外部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的威胁 1《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报告中的几大亮点,https://www.360docs.net/doc/4d626628.html,/info_16671.htm,2008-5-20。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 发布时间:2008-11-06 来源: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1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有关部门积极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1)积极开拓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商演、商展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杂技、武术、京剧、芭蕾舞、民乐、交响乐、地方戏剧、木偶、文物展览、工艺品展览纷纷通过商业渠道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市场遍及世界各大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港澳台地区。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杂技、文物已成为我国对外开展商演、商展的拳头产品,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拥有了大批的消费者。据文化部统计,2006年我国在境外的商业演出共计35257场次、演出收入7954.9万元。在开拓国际演展市场中,涌现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已经形成覆盖演出策划、营销、媒体宣传、演出制作等环节、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文化产业公司,2004年4月转企改制以来,共向海外派出演出项目290余个,在全球近60个国家地区演出210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2800万人次。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坚持市场导向,以产业化运营模式,努力创作、生产符合境外市场需求的杂技产品,积极开拓境外商业演出。2005年境外商演995场,2006年达到1637场。 (2)广播影视产品出口成果显著。中央电视台第4、第9两个频道通过与境外媒体的合作,有效进入美、英、法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完整频道有效落地。中央电台、电视台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电台、电视台自行制作或与境外电台、电视台联合制作大量节目和电视剧,并通过交易、交换等形式将节目输出到海外(主要是欧美、东南亚、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一些国有、民营节目制作公司每年也生产制作部分影视剧并销往海外。据广电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出口总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当年进口总额为3.37亿元,逆差1.68亿元。电影方面,各电影制片单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06年境外销售影片204部,境外销售收入(含票房收入)19.10亿元,当年我国以分账和买断进口的影片总计50部,票房收入11.78亿元,单从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看,2006年我国电影进出口为顺差。 (3)出版物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进展。积极开展版权贸易,每年转让图书版权2000余种,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由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高峰时的15∶1降低到2006年的6∶1。出版物实物出口的总量逐年增加,1998年开始对出版物实物出口实行统计时,当年输出量是498.9万份,共1231.69万美元,到2005年输出量则达到807.59万份,共3498.19万美元。出版物出口渠道也不断多元化,从最初的国有单位独家经营,现在已过渡到民营、外资企业一起参与。驻外新闻出版机构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部分开始进入良性运转阶段。尤其在发行领域,已经在北美、欧洲、亚洲一些国家设立了多个中文书店或图书进出口分支机构,已成为我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2 、近年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出一些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1)政府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工作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多年以来,文化产品“走出去”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外文化演展、电视频道落地,还是电视节目、影视剧、图书报刊的出口,都是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2)借助多种渠道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工作。文化系统积极鼓励扶持各类艺术品种通过民间商业渠道开展文化交流,近年通过民间渠道派往境外的商业性演出和展览团组迅速增加。新闻出版系统利用全国现有的30多家图书进出口公司、出版社以及民营书店、网上书店扩大书报刊出口,占领海外中文书刊市场。各部门充分发挥展会平台的作用,使其成为“走出去”的助推器,在境外的各种艺术节展上,中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强,境内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文博会展活动越办越好,海外影响逐步扩大。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英文题名 Route Choice of Chinese Culture Industry s "Going out" 关键词文化产业; 走出去; 路径选择; 英文关键词 Culture industry; Going out; Route choice; 中文摘要文化产业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 多的国家所重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文化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把本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世界 各地,并借助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动了本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到世界文化产业分工的链条中,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国文化产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开始了 “出海”的实践。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实践经验也缺乏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文化产业“走出去”进行理论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是解决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即哪些企业需要走出去,走到哪里,采用什么方式走出去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 内外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走出 去”的实际情况,分别分析了文化产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三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商业模式问题。研究发现, 我国文化产业缺乏规模经济、文化市场的竞争无序、文化企业对国际市... 英 文摘要 As culture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the best momentum,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dustry is paid greater attention b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Complying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y cultural companies are going aboard to explore larger market. They are spreading the culture of their nations to the world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with the help of culture soft power.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China s cultural industry is "going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1 第1 章导论 12-18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4 1.2 研究方法14 1.3 篇章结构 14-15 1.4 概念界定 15- 17 1.4.1 文化产业 15-16 1.4.2 "走出去" 16-17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7-18 第2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18-30 2.1 理论回顾 18-21 2.1.1 赶超理论 18 2.1.2 比较优势理论 18-19 2.1.3 国家 竞争优势理论 19-20 2.1.4 产业内贸易及偏好相似理论 20- 21 2.2 文献综述 21-30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1- 24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4-28 2.2.3 文献 评论 28-30 第3章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路径分析 30-37 3.1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现状分析 30-34 3.1.1 文化产品和服 务出口的现状及特点 30-32 3.1.2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制 约因素 32-34 3.2 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路径选择 34- 37 3.2.1 目标市场的选择 34-35 3.2.2 出 口项目的选择 35-36 3.2.3 出口的渠道选择 36-37 第4章 我国文化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路径分析 37-42 4.1 我国文化产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7-40 4.1.1 文化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点)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绪论 1、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2)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将更多的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3)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早就对知识、文化等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不断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2、简述精神产品、准精神产品、泛精神产品、纯精神产品的基本概念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的产物。 准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它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泛精神产品是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纯精神产品是准精神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也就是泛精神产品中属于准精神产品的那部分内容。 3、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原则。 4、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如学校。 (3)法律调控手段。国家的立法体系既有综合性的基本法律,又有专业性的法规,相互配套衔接,成为政府对产业进行调控、干预、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经济手段,给予一定奖励。 (5)技术手段。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 5、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1)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当前文化产业的实践要明显的快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应该与文化产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并对其归纳总结,从案例的研究和实践调查中,总结出文化产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作为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管理应汲取不同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建构文化产业的科学理论。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和重要的经济部门,要对其运营进行全面的管理,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定性分析上。行业统计、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将成为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因素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因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新兴支出产业,也倍受各级政府和学者的关注。而将文化产品送出国门,国际竞争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的梳理,从文化贸易竞争力因素和文化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因素两个角度探索影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因素。最后,从明确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目标市场、明确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优势、培育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竞争力、深入了解贸易对象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走出去 200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接近20%的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民经济支出产业,并被提到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文化产

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亿元,增长%,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166亿元,占%;文化批零业增加值2146亿元,占%;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0039亿元,占%。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2695亿元,占%;“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8656亿元,占%。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 文化产业能够取得如此跨越式的发展,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对文化产业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发展新格局,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产业竞争力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本文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就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一般而言,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是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2、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 3、准精神产品:精神经济学把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精神产品称之为“准精神产品”,即这种产品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4、泛精神产品:把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称为“泛精神产品”。 5、品牌:指一个名称、符号、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联合使用。其目的是用来确认一个销售者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以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有所区别。 6、三级出资制度:指国有资产表现为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并存,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均以出资人的身份履职,分别建立本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所管辖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其实质是从“统一管理、以政代资”转向“分级所有、政资分开”,从而与市场经济接轨。 7、三个三原则:即三级出资人制度、三结合式管理、三层经营架构。 8、三结合式管理:就是为了改变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基础上多头管理、“五龙治水”的格局。以资本管理为基础,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结合,由国资委统一监管。 9、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强调人口和劳动的内在质量,人力资本的内在质量高低的差异,是由劳动者参加工作前所受的教育以及工作后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指体现在人身上的,以其数量和质量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 10、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就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一般规律的总结以及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的规律的分析。 11、文化产业政策管理:是政府机构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政策终结等过程的管理,是政府公共政策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12、营利性文化项目:营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师合理运用获准的投资,按照商业计划书的规定,进行具体运作和控制,以确保或产品按时保质地完成,为最终实现利润提供使用价值载体。 13、文化产业: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一般的服务业。 14、大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现实社会的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所体现,并且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整和规范,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15、文化资本:指由企业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模式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资本。企业文化资本根植于企业体内,融于企业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之中。文化资本分为员工的精神面貌、着装、公司的形象等外在的的器物资本;公司完善的制度、高效的管理机制等支撑企业有效运行的制度资本;企业以及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使命感等深层次的核心驱动力所形成的资本这三个层次。 二、简答题 1、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利益。文化的产业化应该兼顾到文化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总称。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这些准精神产品的提供,有的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由企业提供,这是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而有的是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福利或国家安全的公共文化产品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其投入建设成本很大,但是又不能让消费者承担过高的成本,还有些属于民族文化遗存或者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这些公共性的文化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这些都是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畴。所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

后危机时代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对策

2012年11月刊 改革与开放 后危机时代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对策 吕雅琴刘妍 (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及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却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此我们应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扶持”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文化产业走出去 一、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会刺激人们从心里上想更多地追求和感受那些美好的、温暖的东西,从而使得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大增加,经济之危也就成为文化之机。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现在弥漫欧洲的欧债危机在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促进经济健康、持久的发展我们必须将现有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低碳节约型产业转化。而文化产业就属于低碳经济,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缓解我国的环境、资源压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危机使西方的价值观受到世界各国的质疑,中国文化、中国模式却开始得到更多认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发展速度放慢、竞争态势趋缓,这些变化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带来了机遇,给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面对这一大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建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主要通过三大途径:一是对外文化宣传,主要包括中国政府支持举办的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活动,例如“中法文化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等文化对外宣传活动;二是对外文化交流。主要由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民间团体出钱、出力组织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这种活动越来越多。三是对外文化贸易,指企业主导的文化“走出去”,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文化产业走出去。具体这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商品的对外输出,主要指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全球推介与市场占有,另一方面是文化企业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 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已达世界第二位, 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家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仅为第15位。 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在进入21世纪后发展较快,增速也十分 明显。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5.9%和28.7%。但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文化贸易却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据我国海关公开发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我国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的票房收入也高达35亿元人民币,但这仍远远低于进口的规模,我们引进输出比是3:1。造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文化产品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以演艺产品为例,我们海外文艺演出每场平均收入只有引进演出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还不及加拿大著名马戏团太阳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因此借助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应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二、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策 我们应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扶持”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1、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宣传 通过各种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活动能够让各国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为中国文化产品培育海外消费者,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中国文化的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首先努力搭建各种国际文化对话平台并力争使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如自巴黎图书沙龙到2012年的伦敦国际书展,我国已7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国际图书展,这已成为我们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的重要平台。我们可继续借鉴这种已较为成熟的模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书展、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文化企业搭建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平台。其次加快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投资建设。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是我国驻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已有9家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和 350所孔子学院,这些机构既是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 国的重要场所,也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再者鼓励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积极扩大交流合作领域。不仅可以拓宽文化交流途径,而且还可淡化政治色彩,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为此我们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便捷通道,进一步鼓励支持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2、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系 尽管国家最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一些鼓励文化出口的政策,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系。首先,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由于文化产品大多属于无形资产,所以存在贷款难、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国家应给与一定的金融扶持,如优先 支持文化“走出去”企业上市融资,国家进出口银行应专门安排一 186--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经验借鉴及对策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经验借鉴及对策研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快,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还不占有优势。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实行“走出去”战略,但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有关。据此,着重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借鉴欧美与韩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提出了政策建议。 标签: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欧美韩国经验;政策建议 1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成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文化产业更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快。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必然会失去竞争力甚至会消亡,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我国制定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 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2013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发展在弘扬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遍及五大洲,旨在传递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正能量”。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孔子学院推进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吸引了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员了解中华古老的文化。在孔子学院总部发布并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了孔子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即计划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000个,学员人数150万人。 2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文化消费程度低,缺乏品牌效应,本土化程度低,文化人力资本匮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文化消费程度低

关于推进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案

关于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7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办理提案人:民进中央主题词:文化,对外宣传提案形式:党派提案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自实施国家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在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交流与贸易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的大好局面。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1、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目前,在国家层面对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还没有相应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政策支持体系、重点任务和工程,以及实施线路图。此外,中央和地方在“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责任和目标也有待明晰。2、需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国家层面有多个部委负责“文化走出去”工作,由于统筹、协调和指导力度不够,致使信息未能充分共享,一些行业和文化单位各自为政,在“走出去”过程中未能形成整体合力。如在国外华人较多的地方,春节演出的撞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演出团体为争得演出合同,不惜竞相压低演出价格。3、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措施。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但还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制,还需要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需要加强部门规章与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套,制订和完善地方性扶持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关文化产业监管的分类标准和文化资产评估办法。4、需要进一步整合、拓展“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和渠道。文化“走出去”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平台和渠道狭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以专营中国艺术为主的国际展演经纪机构和经纪人。文化交流项目多为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项目,“送出去的多,卖出去的少”。2009年,境外商业演出16373场,演出收益只有7685万元,平均每场不到5000元(不含食宿和旅费)。在文化出口的指导方面,由于对文化出口贸易方面的研究不够,文化贸易进出口的数据信息统计方面有所欠缺,使有关方面不能为文化企业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的信息服务。我们认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既是一个文化战略,更是一个政治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化时代话语权争夺的重要举措,是在“非传统安全”成为国家主要安全威胁的背景下,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如下建议:1、制订“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明确“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科学编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规划,并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来部署。规划中要明确“文化走出去”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政策导向和重点工程、重点任务,列出线路图和时间表;明确国家与地方、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以及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2.创意产业: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他们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3.艺术市场: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就是艺术品转换成商品的过程。 4.艺术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来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 5.双年展: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是推出世界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各国各地重要的艺术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或电影界的奥斯卡、戛那,与这些国际艺术节日不同是,不是所有的双年展都设立奖项。 6.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计划、组织、领导、实施、控制)。 7.文化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为主要投入要素,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精神内容获取商业利益的企业。 8.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化的商业活动中,根据对不同文化因素的分析和理解,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对人的行为和观念的影响、调整和控制,以此克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过程中的重重阻碍,有效的提高商务活动的回报。目的:跨文化管理要解决的就是跨国经营企业如何克服员工之间不同文化的差异与隔阂,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选择填空

1.世界三大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2.马斯洛的五个需求等级:⑴生理需求⑵安全需求⑶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⑷尊严需求⑸自我实现需求。 3.艺术管理者处在艺术的中间环节,角色组成:批评家、策划人、艺术经纪人、节目制作人表演院团、剧院、博物馆管理者等,除批评家之外,其他角度都承担管理者的角色。 4.文化:广义的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是指精神文化。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教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5.好莱坞电影产业初期八大电影公司:哥伦比亚、联美、雷电华、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环球、华纳 6.文化产业管理:Culture Industry Management 7.好莱坞四大经纪公司: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CA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WMA、国际创新管理机构ICM、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理公司 8.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9.文化产业管理的三个层次:微观管理、中观管理、宏观管理 10.文化产业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11.中国等国家倾向于较窄的统计口径,将旅游教育等全部排除在外;日本等国却准备采取较宽的口径,甚至考虑将餐饮业也纳入文化产业;美国则首次将首次将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信息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产业与计算机硬件制造业区分开来。 12.1776年世界上第一部新闻法——瑞典《新闻自由法》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概论

第一章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概论1一一一一第一章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概论 本章提示 一一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二黄金产业,在当代文化活动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在国外也早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甚至成了某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从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定义来看,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并不统一.然而,在全球重视国家软实力二重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正成为摆在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同时,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研究,是一个融合多学科二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必须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而且要在吸纳众多学科研究的理论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文化创意学在科学体系中应该有独立的专业建构,而不是依附于其他学科,或者被融合在其他学科里面.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产业,因文化的特殊性,在发展及经营管理中也表现出了差异性.因此,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中,我们更应结合这些特殊性以及本土文化的实际发展情况二文化特色,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 本章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二机制以及模式等. 第一节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一

2 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学 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朝阳产业 或 黄金产业 ,更成为各国软实力的核心.在中国,文化产业更是在改革开放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应运而生. 如何准确地把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为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研究基础?下面我们就从文化二文化产业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二特征二基本原则等基础性概念入手,步步深入进行研究. 一一一、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业界众说纷纭,定义也几经发展,现在我们从最基本的文化二产业两个细分角度,逐步分析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1.文化的内涵 要认识文化产业,我们应先来认识一下 文化 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英国学者二 人类学之父 爱德华 泰勒(A d w a r d T y l o 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二信仰二艺术二道德二法律二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包括种种能力二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一般来说,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经验所获得与创造的物质二精神的生产能力与财富的总和,其涵盖面非常广泛,因而被称为 大文化 .正如马克思给 文化 所下的定义:文化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实质的,它包括物质文化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因素. 狭义的文化则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以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体系,如宗教二信仰二道德情操二风俗习惯二学术思想二科学技术二文学艺术二各种制度等.爱德华 泰勒的定义便是从狭义的精神层面来定义文化的典型. 2.文化产业修辞史 自从人类有了经济活动,文化就已具有了经济价值.但直到半个多世纪前,伴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类型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发掘,并由学术界正式提出,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均与其初始状态形成了巨大的差异.然而,对于文化产业,各国的官方二学者均有不同的界定,至今尚未得到统一.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韩国经验及启示

2012年第24期总第326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42012Sum No.326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韩国经验及启示 邓显超 袁亚平(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资金大力支持,立足本土文化,注重品 牌传播和文化人才培养,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生力新军,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赢得了国际声誉。从战略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和艺术化演绎,打造国际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 ,加强吸引和大力培育对外文化交流人才,是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关键词]文化产业;走出去;韩国;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4-014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和借鉴研究(批准号:09YJC710027),项目主持 人:邓显超;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文化软实力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11YB048),项目主持人:邓显超。 [作者简介]邓显超(1972— ),男,吉林德惠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袁亚平(1981— ),女,河南信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是,我国文化走出去仍然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文化产业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把对外文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其中,韩国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之为支柱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以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娱乐文 化更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韩流” ,席卷亚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成功塑造了韩国文化产业强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了韩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深入分析韩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并加以借鉴,对创新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韩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国际传播 如果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文化产业传统强国的代表,那么同处东亚的韩国就是文化产业后起之秀的典范。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在市场规模、出口创收还是就业人口方面,都对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影响。从市场规模来看,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稳步上升,从2005年的57兆韩元增长至2009年的69兆韩元,年平均增长4.8%。从出口规模来看,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13亿美元稳步增长到2009年的2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8.9%。从就业人数方面看,2005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就业人数为49万余人,2006年和2008年有小幅回落,2009年达到52万余人,年平均 增长1.4%。[2] 进入21世纪,韩国本土文化产业更是大举走出国门,进军日本、中国大陆、港台、东南亚等亚洲国家 和地区,滚滚“韩流”势不可挡。所谓“韩流” ,是指对韩国的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舞蹈、动漫、网络游戏等大众文化和对韩国演艺界明星的追逐、效仿的文化现象,进而扩大到对韩国旅游、饮食、购物、时装、美容和其他韩国品牌的崇尚,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韩国人的儒家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关注,甚至泛指浸透着韩国文化气息的其他出口商品在世界上所掀起的流行风潮。 近些年,经过韩国政府多年的扶植和民间企业的努力开拓,韩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韩国文化产品最有竞争力的是游戏、连续剧和电影,其次是动画片、 卡通形象和漫画,大众音乐和出版居其后。以韩国影视剧 开拓国际市场为龙头,韩国在向世界各地销售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带动了韩国的服装、饮食、旅游等其他相关产业 ·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