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综合性改革试验和开放式发展探索为动力,以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战略目标,以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平台经济建设为主要手段,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高端服务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的新突破,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行区。紧跟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吸纳国内外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孵化、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努力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精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设现代农业研究院、农业特色良种创制中心、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基地,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高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最新定位,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把传统的农业一产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再扩张至物流配送、餐饮业、休闲农业等第三产业,依

靠信息公共平台和文化公共平台,实现一二三产系统化、集成化融合,激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巨大溢出效应;培育发展“第六产业”,以农产品高值化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塑造以农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共生的全新经济结构;构建信息公共平台和文化创意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保税物流、金融服务等农业高端服务业,实现现代农业的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与全链条增值。

——食品安全保障先行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手段,围绕粮食制品、畜禽水产、瓜果蔬菜,从标准研制、专业化生产基地、质量监管三个环节入手,探索建立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示范、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和经营模式示范的先行区。

——盐碱地利用改造样板区。以解决“地少水缺”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水土资源保护,围绕土体改碱、节水灌溉、地力培肥等关键环节,创新配套集“暗管排碱、水肥一体化、立体配方施肥”于一体的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及1000万亩盐碱地改良治理,努力提高区域水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填补我国在依靠高新技术引领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上的“空白”,为全国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增粮增效提供示范借鉴。

——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样板区。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对农业资源、要素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体系,推进生产标准化、过程低碳化、产业生

态化、链条循环化、产品品牌化、装备智能化,促进现代农业、生物产业和农业高端服务业融合共生,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引领示范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田园城市样板区。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四化”要素齐全的先天优势,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和聚集众多职业农民,就地建设田园城市。坚持以高科技为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城市,构建城田相融的田园城市形态;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融入现代科技要素,构建信息化与城市化相协调、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形态。实现城乡贯通、配置均衡、功能完善、田园生态与创新智慧有机结合,为新型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

到2020年,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省级20个,累计研发、转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1000项以上,研发、收储专利1万项,实现商业模式创新20项;创业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培育3-5家市场化的专业孵化机构,形成10-15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见成效,引进和培育50家以上骨干企业,产业规模达到600亿以上,产值达到1000亿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产经营不断优化;辐射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粮食增产20亿公斤,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形成科技水平领先、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生态环境良好、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园区发展思路、目标和总体布局

发展思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为主题,以全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综合开发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设计农业、用工业化方略建设农业、用科技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农业,着力构建国家级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科研开发体系和形态高端、链条完善、复合共生、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建立“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创建生态智慧、高端高效、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全市“低碳园区、绿色城镇、城南花园”;全国“一城两区百园”战略布局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典范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先行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基地。GDP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50%;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4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达到2.5:3.5:4;城镇化水平达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部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布局:按照“一城、四园”布局,即生态科技城、现代循环农业国际博览园、现代种业产业园、高效林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重点发展“6+1”产业,即循环乳业、有机果蔬、耐盐苗木、食药用菌、设施渔业、水稻种业,在

六大产业基础上复合开发生态科普观光旅游业。

三、全区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抢抓省部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坚持“规划引领、体制先行、夯实基础、项目突破”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东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拉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框架。2012年上半年,示范区实现GDP3.5亿元,同比增长57.2%;财政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长372.5%,园区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均超额完成规划发展目标。

一、着力提升园区发展层次

为加快农高区“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发展,我们坚持突破一般农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积极抢抓科技部建设“一城两区百园”的重大机遇,确定在国家层面上高点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园区。具体发展思路上,充分立足区域特色、土地优势、机制优势,确立“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农林畜业循环、一二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规划了“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高区”三步走的创建路径,同时加大对规划的修改完善及园区申报力度,去年11月,省政府批复农高区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4月份,科技部批复农高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期完成了前两步创建目标,标志着农高区正式跨入“国家队”序列、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全国“一城两区百园”建设的重要一极。

二、着力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制定出台了《土地经营改革意见》,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职工内退、发放最低保障金等有偿置换的办法,买断农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工生活田2.38万亩、村集体土地1.38万亩,收回长期承包土地2688亩,扭转了25年来“包田到人、分散经营”的状况,有效解决了土地随意转包、无序争地、优地不优价等问题,为实施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创造了条件。二是创新公司化运作机制。结合农高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布局,分别成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公司、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菁华现代林业公司等经营主体,统筹负责产业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管委会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总体运营效率,实现了由农场传统生产管理转变为专业化、市场化公司运营。三是建立社区化管理机制。在健全完善内设机构、派驻机构的基础上,撤销原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分场建制,将社会事务与生产经营彻底剥离,分区域组建了中心社区、菁华社区、绿洲社区、花苑社区等四个社区,全面负责区域内党建、计生、综治、优抚、便民服务等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四是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原有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公开招聘等多种途径,为农高区建设选拔了10名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推动人事管理向岗位管理和人才服务转变,初步建立了一级聘一级、一级管一级、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五是创新干部职工分配制度。以实行基本工资制度和提高社会保障水

平为基础,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和考核奖惩制,将激励约束机制融入园区经济效益和个人工作业绩,形成以岗定酬、按绩定酬的分配机制,极大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搭建支撑平台

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建立。依托园区自筹资金建设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院、省耐盐碱绿化树种工程技术中心及5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大院大所建立起紧密型产学研同盟,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成李宁院士工作站1处、农业科技综合试验基地5处,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9项,获得资金支持200万元。二是投融资平台有效运行。目前,鑫立方农业投资公司已融资1.5亿元,初步解决了农高区融资难的问题;出资1500万元,成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投资管理公司股东,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园区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东营民间总商会投资基金、广饶农商银行、莱商村镇银行在农高

区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部,为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三是科技交流平台建设顺利。中乌、中以、中德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我们已与乌克兰波尔塔瓦国立农业科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与以色列中国项目合作推进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与德国联合实施了生物质发电项目。四是信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在经过多次论证的基础上,投资1500万元,以物联网和感知、传输技术为依托,以多网融合为基础,实施了智慧农场科技示范“116”工程,即建成1个门户网站、1个综合数据库和视频监控与安全防范、农产品质量追溯、智能化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服务6个应用系统。目前,4个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近日将与国家“一城两区”信息资源进行对接,真正实现视频交流互动、信息资源共享。

四、着力推进产业项目突破

(1)大地乳业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投资5.6亿元,引进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5800头,种植有机牧草6000亩,乳制品加工厂、生物有机肥项目已投产运营,沼气发电项目预计明年投入运营,生物制药综合实验基地项目正在规划中,大地乳业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高效能现代化温室项目已完成投资4700万元,建成智能连栋温室6栋,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全部投入使用,6栋温室分别定植了红掌、竹芋等花卉苗株11.17万株,引进了美国红枫小苗、红豆杉等8个品种18万株,完成了4500箱韭菜的养根管理和1000盆观赏型盆栽生椒及盆栽草莓定植,以及定植生产了各类蔬菜5万株、建设立体栽培架6座,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日发电量150度。(3)1500亩有机蔬菜基地已全部完成激光整平、深松翻耕及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室建设和智能化设备安装。(4)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已完成投资0.75亿元,育苗233.8万株,营林造林34.9

万株,建成耐盐碱树种种质基地300亩和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5000亩。(5)支脉河森林公园已完成投资0.88亿元,植树29.5万株,育苗64.5万株,循环道

路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2%,水利配套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4%。(6)新海路景观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2745万元,土方及节点工程和拆迁任务全部完成。

五、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去年投资1.03亿元,实施四干十四支恢复工程、城市饮水工程、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1.6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基础上,今年投资1.3亿元,实施8条园区道路建设工程45公里,目前已开工4条;投资1.2亿元,实施水利工程配套,目前已完成投资0.55亿元;投资0.6亿元,改造10千伏以下电路150公里;投资9亿元,2500套职工保障性住房及专家公寓工程已全面开工。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将财政重点用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筹措资金340余万元,集中发放了多年欠发的职工住房一次性补偿金、职工遗属补助金、老家属生活补助、军转干部补助、退休职工独生子女补贴;补交了拖欠职工养老医疗保险820万元,并将职工养老保险金由往年交费基数60%提高到70%。投资236.2万元,为248名老家属办理了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投资70.8万元,为农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实施安居工程,开工建设2500套职工保障性住房,着力改善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帮扶救助优抚工作与实施就业工程相结合,依托林业等大工程项目吸纳未就业农工,多举措提高困难职工、农场低保户、伤残及各类低收入人员的生活水平。做好农广校招生,依托中德农牧业实训基地、林场种植培训等,积极探索培训模式,累计培训1500余人,提升了职工群众素质。开展了“庆五一”、端午节等多彩的文体活动10余次,参加职工达600余人,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加强社会综治治理,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院在东营农业高新区成立

近日,东营农业高新区建设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院被省科技厅、民政厅批准成立,这标志着国家级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助推国家“一城两区百园”战略实施将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该研究院由鑫立方农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为目标,坚持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工程技术示范与推广、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培育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服务,全面实现研发创新、科技服务、孵化创业、信息交流等功能,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创新资源的集聚基地、高端产业的培育基地、科技合作的服务基地、科技创业的孵化基地。

伴随着东营农业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实施,该研究院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2万m2的科研大楼,力争建成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政策研究、技

术研发、人才培训、综合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引领支撑东营农业高新区建设发展。

五、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

我区财政局针对园区重点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拨付程序严格等特点,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理顺资金拨付程序,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一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财政局积极与广饶县进行协调,督促县财政部门及时拨付生态工业园土地补偿资金。不断加大融资力度,争取广饶农村商业银行、东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示范区的贷款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市发改委、市财政等上级部门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三措并举落实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6月份财政局共拨付南郊林场、高效能现代化温室、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配套以及新海路路域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资金4558万元。

二是严格资金拨付程序。相继出台了《东营鑫立方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程序》和《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财政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拨付程序,明确拨付流程,简化拨付手续,提高了服务效能。

三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财政局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落到实处。如新海路路域工程拆迁资金的兑付,一律采用直接划拨到拆迁户账户或开具现金支票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做到拆迁资金及时兑付、不积压,得到了被拆迁户的高度赞誉。

六、园区产业

1.农业高端服务业。

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在生态科技城和国际农业创新园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交易、科技金融、咨询服务、电子商务、保税物流、文化创意、品牌策划等科技服务业,培育一批知名网商品牌、互联网骨干企业及电子商务上市公司,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物流产业链和新兴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建成国内一流、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发展优势的国家级电子商务与物流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交易额300亿元。

2.生物产业。

以生物技术创新推进农业工业化、高新化和工农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综合利用生物基原材料规模化生产工艺、非粮原料转化与合成生物技术、工程菌开发技术等技术,以农产品为原料制造高性能生物基化学制品和生物基材料,打造完整的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材料的产业链;运用药用生物资源及活性产物的挖掘利用技术,创制一批乳品药物、海洋药物、菌类药物等新型医药产品,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中科院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平台、微生物研究平台、30万吨/年生物异戊二烯产业化项目、20万吨/年生物长链二元酸项目、15吨/年牛乳免疫蛋白系列产品生产线、50吨/年青蒿素项目、10吨/日北虫草项目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利税40亿元。

3.现代种业。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设施蔬菜、耐盐作物、食用菌、海珍品等为重点,培育20—30家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特色种业龙头企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种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良种创制平台研发的技术和品种,构建“商业育种—良种繁育—工厂化制种(苗)—品牌营销”产业链条,打造全国知名的民族种业品牌。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70亿元。

4.健康食品加工业。

按照食品营养、安全和绿色制造要求,围绕粮食、畜牧、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以高端乳品、食药用菌生物制造为重点,以开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医疗食品为方向,培育10—20家技术先进、实力雄厚

和带动能力强的健康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实施10吨/日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加工、日处理800吨鲜奶的高端奶粉、液态奶生产加工、500吨/年海参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210亿元,利税30亿元。

5.智能设施装备制造业。

以解决智能设施装备国产化和标准化为目标,以国际一流的智能化设施装备集成产品研发生产为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生产、设施渔业、设施畜牧等领域,引进、培育15—20家研发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生产规模大的智能设施装备企业,推广应用大田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多功能作业机具等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生产一批前沿性重大智能设施装备以及国际一流的智能设施集成化产品,打造效益220亿元以上的农业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七、园区产业重点发展“6+1”产业

6+1产业分别为:

循环乳业:占地2.1万亩(含9000亩澳大利亚牧场),总投资11.6亿元,重点建设万亩有机牧草基地、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800吨/年乳制品加工厂、2万吨/年生物有机肥厂、350万度/年沼气发电项目、生物制药综合试验基地和科研开发中心。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85亿元,建成饲草饲料基地1万亩,奶牛存栏达到6500头,乳制品加工、生物有机肥项目已投产运营,沼气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有机果蔬:占地0.55万亩,总投资2.6亿元,重点建设60个智能温室,5000㎡蔬菜加工车间、2000㎡保鲜冷库、3600㎡组培中心、4000㎡育苗中心和冷链物流运销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9300万元,建成智能温室35000㎡,新建日光温室17栋,开工建设7600m2组培育苗中心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所2500m2科研中心。

耐盐苗木:遵循科技引领、效益支撑建设理念,坚持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同步推进,以耐盐碱林木为重点,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所合作,着力构建种质资源收集、林木品种创制、种苗繁育、园林工程、物流贸易、科普旅游、养老社区全产业链开发体系,打造林业科研开发实验基地、林业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基地、林业生态科普旅游基地。2013年投资1.08亿元,重点建设山东省耐盐碱绿化树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耐盐碱地被植物繁育基地项目、1万亩标准化苗木繁育项目、苗木交易中心项目。

食药用菌:占地0.19万亩,总投资40亿元,由农业高新区、山东荣丰食用菌公司、中和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招商建设,重点建设国际菌种保藏及研发中心、食药用菌生产加工基地、食药用菌电子交易平台、菌物文化传播中心。2013年完成投资3亿元,建设食药用菌联合研发中心、10吨/日北虫草生产加工车间。

设施渔业:占地0.1万亩,总投资5亿元,由浙江睿洋科技公司、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合作,重点建设全国水产领域设施渔业科研创新基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设施渔业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设施渔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国际国内现代高新技术渔业科技发展示范基地。2013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重点建设1万m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水稻种业:占地0.8万亩,总投资10亿元,由鸿钜新农股权投资基金、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重点建设超级水稻产业化(北方)研发中心、千亩生物育种工厂、万亩水稻育种核心示范基地、10万亩水稻育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中国北方1000万亩水稻产业化基地。

生态科普观光旅游业:投资7.6亿元,建设乌克兰林业生态科技中心、盐生植物博物馆、瑞克曼葡萄酒庄园、导盲犬训练基地等科普展教与生态休闲旅游项目,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应用,城市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正从单纯的城市治安防范的技术手段形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非常强的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不仅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数字城市”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的需求,在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环境等方面对视频图像的需求,对于提升城市可视化管理水平和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海康威视作为安防民族品牌的一员,一直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与世界领先的芯片厂商合作,融合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的监控产品,从板卡、DVR/DVS、摄像机、智能球机、网络存储产品到视频综合平台和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海康威视始终坚持“产品及系统可靠性优先”的原则,秉承专业创新的激情,提出并实现了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海康威视经过多年技术积淀和应用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公安行业需要的高清智能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车载移动取证系统、单兵移动执法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和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平台,采用高清视频应用、智能视频分析、GIS可视化操作、应用业务集成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视频监控资源的无缝集成,是一套适合实战应用的的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和数字城管系统解决方案。 截至2009年上半年,海康威视陆续为全国超过400多个大中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提供高性能产品和专业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遍布中国24个大中城市的分公司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本地化服务,获得了用户单位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各地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赞誉。海康威视对平安城市的需求理解也得以不断加深,并将领先的技术转化为专业的、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坚信在未来平安城市建设中,海康威视将能提供更强大、更全面、更适合的解决方案,为创建和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抓住国家加快农业产业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食品行业被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的政策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的重大转变,食品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3年以来,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到2007年底,河南省223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2.45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8%,年均增长2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92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9%,年均增长26.5%,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8.3%,居全国第2位;实现利润总额281.51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4.5%,年均增长55.6%,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12.0%,居全国第2位。 进入2008年,河南省食品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企业个数增加至2636家;完成增加值1043.28亿元,增长23.8%,增幅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前11个月,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4.4%和35.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和15.4个百分点,均居全国第2位。目前,河南省的食品工业在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广东、江苏、四川、辽

宁和河北等人们印象中的传统食品工业大省,仅低于山东,竞争优势凸现。 2007年部分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主要指标 (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导产品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大粮仓”优势,积极向“大厨房”转变,河南省基本告别了卖原粮的历史,走上了卖产品的历史新阶段,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速冻米面食品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方便面、饼干、小麦粉、味精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已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 河南省部分食品产量情况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市域概况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7)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 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三节规划目标 (14) 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 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 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

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 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 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 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 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 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 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 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 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 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 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 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6)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进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进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进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时期开发区进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进展,我们采纳咨询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进展的总体状况、要紧特点、制约因素和进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进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进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置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样预算收入1 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进展、可连续进展的新时期,出现良好的进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进展出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旳不断深入实践和应用,城市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正从单纯’旳城市治安防范’旳技术手段形成为大型’旳、综合性非常强’旳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不仅是“平安城市”建设’旳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数字城市”‘旳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旳需求,在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旳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环境等方面对视频图像’旳需求,对于提升城市可视化管理水平和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十分重大’旳意义.’海康威视作为安防民族品牌’旳一员,一直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与世界领先’旳芯片厂商合作,融合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开发了一系列’旳监控产品,从板卡、DVR/DVS、摄像机、智能球机、网络存储产品到视频综合平台和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海康威视始终坚持“产品及系统可靠性优先”‘旳原则,秉承专业创新’旳激情,提出并实现了更有竞争力’旳解决方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海康威视经过多年技术积淀和应用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公安行业需要’旳高清智能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车载移动取证系统、单兵移动执法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和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平台,采用高清视频应用、智能视频分析、GIS可视化操作、应用业务集成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视频监控资源’旳无缝集成,是一套适合实战应用’旳’旳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和数字城管系统解决方案.’ 截至2009年上半年,海康威视陆续为全国超过400多个大中城市’旳平安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作用初探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初探 车松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摘要] 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产业布局是产业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空间组合,是产业结构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与变化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在对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产业布局对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社会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我们科学认识城市产业布局,更好的发挥产业布局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产业布局;概念;影响作用 一、城市产业布局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内,有关产业布局的研究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布局生产力。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能否合理利用和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城镇化浪潮的涌动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高,国内外有关城市产业布局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但是,理论界关于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研究城市产业布局,首先就要明确城市产业布局的内涵,在明晰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从城市产业布局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研究其形成演变规律,探讨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产业布局优化思路与对策。结合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与一般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我们认为:所谓城市产业布局,即城市产业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分布与配置,也就是产业生产力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空间分布。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看,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或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从产业供给能力的形成来看,某种产业供给能力相对集中于某一地区,该地区成为该产业总供给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1、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产值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0—2005年,每年完成总产值分别为:8368.87亿元、9318.09亿元、10759.30亿元、16163.86亿元、20000亿元,5年增长约140%。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000—2005年食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粉、液体奶、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罐头、水产加工品、方便主副食品、礼品食品等。有的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如食用植物油、味精、柠檬酸、制盐、啤酒、食糖等。 3、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较大 2000年完成利税总额1129.79亿元,其中利润229.49亿元,2001年完成利税总额1673.62亿元,其中利润444.83亿元,2002年完成利税总额1925.90亿元,其中利润524.85亿元,至2004年完成利税

总额2757.42亿元,其中利润915.90亿元,2005年预计完成利税总额3200亿元,其中利润1140亿元。5年利税总额增长180%,其中利润增长4.1倍。 4、全国食品工业出口创汇平稳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 全国食品工业出口贸易额2000年为107.50亿美元,2002年为155.12亿美元,2003年为187.59亿美元,2004年为203.26亿美元,2000年至2004年出口贸易额4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为17.26%,共增长了89%。 5、食品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首先是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与人民群众一日三餐密切相关的小康型膳食结构的新产品增幅在2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旋律;其次是企业的装备结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优化,使食品产品在“质”中有了新的突破,满足了市场向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高度集中的需求;再次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近年来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平均水平增长一倍。 6、高新技术得到较好应用,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提高。 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

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 专栏1:石化产业链及重点项目 一、炼油产业链。以原油为原料,经过炼油工艺,生产汽油、柴油、沥青(或石油焦)等主导产品,在下游化工从液化气中提取丙烯、从炼厂干气中提取乙烯两条支链中,重点发展石油→干气→乙烯→乙苯→苯乙烯产业支链。 1、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依托东营港和胜利油田完善的原油运输管网,与国家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布点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估算投资80亿元。 2、1000万吨大炼油。炼油为下游化工提供基本原料,是石化产业的龙头。以引进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或加快整合现有炼油企业为途径,建设1000万吨/年的大炼油项目,估算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 3、30万吨/年苯乙烯。利用炼油项目产生的干气,建设3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亿元。 4、30万吨/年丁辛醇。利用炼油项目所产丙烯建设30万吨/年丁辛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4.5亿元。

二、乙烯产业链。利用炼油项目所产石脑油(汽油重组分和少量轻柴),通过热裂解工艺生产乙烯、丙烯等多种化工原料,重点发展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产业支链。 5、100万吨/年乙烯。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体,乙烯衍生物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国内需要大量进口。以大炼油项目为依托,推进建设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2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40亿元,利税50亿元。 6、40万吨/年环氧乙烷。以乙烯为原料,建设一套40万吨/年环氧乙烷生产线,估算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 7、50万吨/年乙二醇(EG)。以40万吨环氧乙烷为原料,建设5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 三、芳烃产业链。以乙烯副产品为原料,提取苯、甲苯、二甲苯,在三条延伸加工产业链条中,重点发展芳烃→二甲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聚酯纤维产业支链。 8、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利用乙烯副产品,建设80万吨/年对二甲苯生产线,估算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亿元。

广饶县总体规划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3条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节约及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原则 ④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①中心城区: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行政范围,面积168.79km2; ②规划区:即县域核心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401.09km2;东青路、核心区南外环、河辛路、广青路沿线两侧各100米纳入规划区管理。 ③县域: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镇行政范围,总面积1167.55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 (1)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 ⑤东营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示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广饶县被赋予重要角色及地位 (2) 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推动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已具基础,龙头作用逐步呈现 ③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业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3) 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①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及依据 (2) 1.1规划背景 (2) 1.2规划依据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 2.1指导思想 (5) 2.2发展原则 (5) 三、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7) 3.1基本情况 (7) 3.2产业发展现状 (8) 3.3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0) 四、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17) 4.1产业选择 (17) 4.2产业发展目标 (24) 五、产业布局 (26) 5.1布局原则 (26) 5.2产业布局 (27) 六、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29) 6.1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 (29) 6.2机械制造产业 (44) 6.3现代轻纺产业 (56)

6.4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66) 七、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 (78) 7.1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 (78) 7.2精细化工产业 (86) 7.3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 (96) 八、保障措施 (109) 8.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的前瞻指导性 (109) 8.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积聚 (110) 8.3落实重大项目,壮大主导产业总量 (110) 8.4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保障 (111) 8.5强化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112) 8.6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平台保障 (112) 8.7实施人才工程,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113) 8.8完善物流体系,强化物流与信息保障 (113) 8.9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新增工业用地 (114) 附图1:赣州沙河工业园沙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图2: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纵深推进赣州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的实施纲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章贡区实现向工业强区的跨越,结合章贡区实际及未来六年的发展趋势,特编制《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 本产业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章贡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发展主重点,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现代轻纺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和培育扶持“三大成长型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六年章贡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任务、目标和方向等。 产业规划范围:章贡区辖区全境,包括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7个行政村、9个镇居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 本产业规划是指导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 二、规划基础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 适应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 战略不相适应 (17)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 不相适应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 的趋势不相适应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总体目标 (29) (三)基本原则 (30) 五、空间布局 (32) (一)总体布局 (32) 1、功能分区 (32) 2、总体布局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 1、功能定位 (34) 2、中心城区 (35)

浅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民群众生活刚性需求产品,食品工业也是临沂市 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占临沂市工业总量的20%左右。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对于促进当前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出口创汇,提高人 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和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工业;现状;趋势 1.临沂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临沂市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 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 年末,临沂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7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2100多亿元。临沂市食品工业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现有粮食加工、肉类制品、果蔬罐头、焙烤食品(饼干、膨化制品)多功能生物糖、黄原胶、谷 氨酸、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肽及制品、酶制剂等行业,其中淀粉糖 及制品产量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果蔬罐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黄原胶、味精产量 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 1.2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 近几年临沂市食品工业加大产业投入,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和 档次。目前,临沂市肉类加工、淀粉糖及功能糖、大豆制品、黄原胶等行业的重 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1.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优化,现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多个产业集群。即:“生物 糖产业集群”、“果蔬罐头产业集群”、“焙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肉类制品产业 集群”“果仁制品产业集群”、“蔬菜加工生产基地”、“饮料产品生产基地”。 1.4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 临沂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制订完善食品相关法规、标准,建 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食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 等认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进 一步提高。目前,临沂市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 经过近些年发展,临沂市食品工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产业层次多处于价值链 的中低端,与食品工业发达地区相比,食品工业链延伸不够,食品企业生产产品 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档次不高,更新换代速度不快。 2.2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少 虽然临沂市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焙烤食品等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但粮食 加工、禽畜加工、方便食品等产业却存在品牌影响力较弱、名优产品较少等问题。在高端产品上没有品牌优势,在中低端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 2.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食品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部分发展较快的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等行业的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缺乏人才的矛盾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部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通知》文件解读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部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通知》文件解读 一、文件制定背景 2010年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全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区城市社区实行“居站分设、一社多居”管理模式,每个社区设置多个居委会。2019年随着开发区代管范围调整和油地融合工作推进,东营区12个城市社区和油田11个社区移交开发区代管,目前我区城市社区共31个(不含广利港社区),88个居委会(不含村转居),居民约15.01万户,社区规划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社区规模过大、管理服务不精细。我区20个地方城市社区中,目前管理服务居民户和商户总数超过5000户的有11个,占地方城市社区总数的55%。其中,东城街道文昌社区和胜利街道胜景社区、新兴社区3个社区管理服务户数超过1万户。同时,部分社区管理服务地域范围过大,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社区有8个,东城街道天水社区和胜利街道新胜社区、阳光社区服务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由于规模过大,社区难以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二)居委会功能弱化,管理服务能力不强。实行“居站分设、一社多居”管理模式以来,推动了社区工作站行政职能和居委会自治职能的分离,尽管有效提升了社区层面统筹资源的能力,但也导致了行政事务向社区集聚,出现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居委会服务功能和能力“弱化”的问题。街道、社区工作力量既难以有效下沉居民区、社区网格,居委会又不能及时回应居民服务需求。 (三)油地社区交织,管理服务融合深度不够。我区地方城市社区划分时,四至范围已经明确,并覆盖全部城市区域。部分油田社区设置时,仅明确了管辖的居民小区,对社区四至范围没有明确,出现地方城市社区区域包含油田社区,但油田社区又自我管理服务的问题,没有真正实现油地融合。 (四)社区工作有要求,规范提升还不到位。2016年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3000户左右规模及时划分城市社区,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2018年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强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 就社区规模调整提出工作要求。2019年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资源力量下沉社区”。2019年考核反馈中,明确指出我区存在城市街道社区“行政化”倾向明显、部分社区规模过大、与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为贯彻落实这些工作部署要求,需要对全区城市社区进行规范提升。 二、文件制定依据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省市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为指导,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注重发挥街道的主体地位,统筹考虑全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需求、城市社区服务管理范围、油地融合和居民区开发等因素。总体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对规模过大的城市社区,按照管理服务半径和人口数量进行拆分,按照3000户左右的规模合理划分社区;二是打破油地社区分割局面,将油田社区和地方社区一体调整划分,做到“地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阶段开发区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般预算收入

1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徐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板块;丰县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盐化工和电动自行车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煤电铝一体化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型材铝加工、农产品加工、煤化工三大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铜山经济开发区以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睢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棉纺织、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三大产业板块;邳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煤化工三大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新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势头迅猛;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二00八年十一月 一、产业布局发展变化及现状 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东北老工业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造而成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强调的是:产业门类齐全、自成体系。但我市比较突出的还是造纸、农机、纺织等产业,尤其以轻工业为支柱,长期占我市工业产业比重的60%以上。由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转轨期间,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主题。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是一场被动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转轨时间,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宠儿、强者,转变为鸡肋和包袱。这期间政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项目操作和国企的补救工作。但都不尽如人意。项目操作上不成功比例过高,尤其是在一些大项目上失误较多。环氧乙烷项目、佳西热电厂项目、八万五箱板纸项目等的失败造成我市在这阶段的成功项目上出现严重的断层,造成了我市工业增长乏力,迅速拉大了与其它地市的距离。在国企改革初期,补漏多,彻底改革的少。佳纺、亚麻、友谊糖厂牵扯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但近几年我市已经认识到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提出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并有了一些大的举措。 我市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财源建设和发挥优势基础上的

引导和调控,强调政府应该由具体项目操作转变到项目操作和发展管理并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努力促进招大商、发展大产业。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处理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下定决心国退民进。使佳纺、糖厂等一批国有企业破产,有效资产被重组,形成了新的机制。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仅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作为整个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布局的调整能够保证和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明显的变化: 一是轻重工业的比重变化凸现我市产业结构变革的方向。 轻、重行业比重一向是评价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指标。而我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经历了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比较我市1989年、2000年和今年1-9月份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由1989年的1.47:1,到2000年的0.87:1,到今年0.58:1。轻工业由占总量的60%,下降到36.7%,而重工业由40%,上升到63.3%。轻工业的下降主要是造纸和纺织行业受资源和地缘负向影响逐渐萎缩。而装备制造业是拉动我市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攀升的主力军。 1、造纸业失去龙头地主,取代的是装备制造业。造纸

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0001)

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国际食品行业现状分析 一、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一个显著发展特点是高加工率、高附加值。 发达国家的食品原料加工率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高达92%,而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仅为20%-30%。由此可见,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基本是以吃“原料”为主, 而发达国家的人民是以吃“成品”为主,发达国家把这么多原料加工成即食方便、品种齐全、 质量优良和数量充足的食品,是靠科技优势,靠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机械设备武装的强 大的食品工业。 发达国家有很高的食品工业产值,食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一般在10%以上,最高的接近18%。食品工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发 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很高,一般是 1.6:1-2.4:1,这说明他们把农业 产值翻了一番到二番。 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 在发达国家,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食品机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 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都较高。 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如生产1吨奶粉耗煤、耗电及耗水分别为0.8吨、400-800kWH、1.5吨,燃料及动力消耗的费用为乳品整个 加工费用的7.5%。 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原料利用率高、得率高。例如,美国生产的淀粉糖制造设备用于淀粉糖生产,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即无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食品机械工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高,食品机械出口比例都比较大。例如,法国食品机械的进出口额各为其国 内产值的一半左右,日本出口额占其生产总值的50%,进口额占出口额的72%。

东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东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东营市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第三条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在东营市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未有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BG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表1)。 第六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分部类别,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七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

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八条在计算城市建设用地的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第九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在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段内进行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1《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划执行。 表1 各类建筑用地适建范围表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 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是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战略位置重要,土地资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导先导性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环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的重要增长区域、高效生态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构筑与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等,特制定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陆域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公里,海域面积510平方公里,下辖大家洼、央子两个街道。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 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山东科学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土地资源丰富,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带动全市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乃至蓝黄“两区”科学发展、支撑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优势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东临青烟威城市群,北靠京津冀都市圈,与辽东半岛、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距潍坊市中心30公里,距潍坊港2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济青、荣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贯通南北的潍日高速加快推进,益羊、德龙烟铁路将滨海与中国铁路大动脉相连接,区内潍坊森达美港为中国一类开放口岸,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 (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内大部分为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海岸线长69公里,浅海滩涂20余万亩;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将持续增加。地下卤水、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原盐和溴素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近海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