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的生命力设计天心阁

遗产的生命力设计天心阁
遗产的生命力设计天心阁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08级园林3班姓名:罗俊仁学号:200841637320 课程论文题目:遗产的生命力设计

课程名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计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遗产的生命力设计

--以天心阁的保护与开发为例

The design of vital heritage site

——Tak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anxin pavilion for example

学生:罗俊仁

(园艺园林学院08级园林3班,学号200841637320)

摘要:文化遗产指产生和使用于过去, 经过历史汰洗留存到现在, 并且应该被传诸未来的一种人类的共同财产, 它具有四大价值: 历史价值, 科考价值, 艺术价值, 经济价值。它的经济价值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 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一

直被大家所忽视。文化遗产资本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 这种转化既是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它既符合现代人追求文化品位的诉求, 也满足文化遗产地发展当地经济, 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渴望。在文化遗产地发展旅游本身并没有错, 而关键在于开发当中度的把握, 以及有关管理部门责权关系的明晰。

本文通过对影响文化遗产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天心阁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功能性、文化性、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等原则;通过对天心阁历史文化景观、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模式:不同功能区对景观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设计中应对各功能区区别对待。

关键词:遗产保护开发可持续天心阁

Abstract

Cultural heritage indicates a common property of human race which appeared and used in the past, reserved during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and supposes to be preserved in the future. It contains four major value: the historical value,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stic and economic value. The economic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came to awareness i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and culture especially the tourism. It has been ignored in a rather long period. Capital of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economic capital essentially and necessarily. This transformation satisfied the

need to improve local's living standard by promoting the economic of where heritage site places as well as modern people's appeal to cultural tast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ritage sites is nothing wrong only if taking everything in control and clarify the obligation of each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This paper proposed principles of Tianxin pavilion's landscape design in functional, cultural, scientific, economic and artistic aspects by mean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tural factor, humane factor and social factor which may aff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sing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service condition of Tianxin pavil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way to design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 and the mode to design it: different part that has specific function requires different landscape design so that the design needs to be distinguished due to the particular function of each part.

Key words: heritage sit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一、天心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

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

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

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

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

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

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二)现有特色

天心阁的基址占着城区

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

米高的城垣之上,又有“高阁

插云”、“麓屏耸翠”、“疏

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

相随,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

岳麓山为屏,因而显得更加挺

峭、峻美。

登上天心阁,极目四望,

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楼阁碧

瓦飞甍,朱梁画栋,又大有古

香古色,无论是游览观光者还

是常居市民,总是留连忘返,

恣意盘桓。

“天心阁”之称,是据传说而来,当时的星象学者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昔日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即是建阁的初衷。岁月流逝,天心、文昌两阁均毁,只有一块“天心”的匾额留下来,后在文昌阁遗址旁兴建一阁便称为天心阁。

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太平天国时,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就是从这里进攻的。至今城墙上还留下了一些炮眼。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报告。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天心阁所在地辟为“天心公园”。1983年重新复建名阁于明城垣上,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高出市区30米,居高临下,俯瞰万家。主阁3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32副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悠清越。主

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留为广庭。广庭东面筑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炮洞均加修葺,更显古城嵯峨、面目一新各楼高耸之壮观。正如清代诗人李绍隽所咏:“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我今一登临,极目真穹廓。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湘水作带环,麓屏为扁钥。远浦送帆来,晴岗凝翠幔。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胜迹昭今日,纵笔摇山岳。”在天心公园内还砌有假山、凉亭,盖有阅览室等。入门通路开阔,两旁绿树成荫,园内五彩缤纷,鸟语虫鸣,是人们习拳舞剑、练琴读书、游览休憩的一个好处所。

还有关于天心阁的对联:(上联)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 (下联)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

评语:“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

2000年10月天心阁再做修缮,阁外辟开放式绿色小公园,很可惜的是原来上阁处颇具特色的青石板长坡被拆除。

2006年天心阁恢复了东边主楼踏步前的楼牌,并公开征集老对联。家住省图书馆的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幅图,图上的对联清晰可见。据考证,老楼牌名为祟烈楼牌门,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它与现在还存在于天心公园景区的祟烈亭同时修建。楼牌上共有对联两付居中的一付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两边的为:“犯难而忘其列,所欲有甚于生。”

二、天心阁现存问题及措施

(一)现存问题

1、破坏文物和自然遗产本身的问题

2、商业化、城市化及旅游设施建设问题

随着天心阁作为长沙著名的旅游地,同时伴随着旅

游业的快速发展,天心阁景区也存在着诸如旅游设施

建设过渡,景区城市化和商业化的问题。

天心阁现在作为一个历史景区同时又作为一个市

民休闲的地方,景区内休闲设施建设过度,导致对于

文物的保护力度不足,甚至还对文物造成了严重的损

坏。地处长沙城市中心地带的天心阁,如今站在城墙

上所看到的是一个十分繁华的闹市,各种车辆就在古

城墙旁边穿行,这既影响环境又对于天心阁景观区破

坏很大。建于景区内的棋牌事和茶室也让人很难再将天心阁同过去厚重的历史联系起来。

3、新建景点和文物修复中的问题

为了满足旅游的发展需要,天心阁景区搞所谓的综合开发,配合周围建设以成为新一轮破坏历史遗产的较大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4、管理工作落后

历史遗产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珍稀性和易破坏性

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最基本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遗产的安全。有很多地方因为管理工作不到位,让遗

产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产生原因

1、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3、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

4、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5、社会普遍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

(二)解决措施

1、加强政府对于天心阁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力度。

2、完善相关法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4、探索市场化保护天心阁历史遗产的新道路。

5、强化市民的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性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功能分区,明确功能定位

将整个景区分为五大功能区。

1、历史人文区:

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心阁为主体,重在对天心阁及古城墙进行保护和完善,通过修复道路、拆除杂屋、修缮古亭、恢复原景、改造地面和补种植被等手段,净化天心阁及城墙周边环境,展示天心阁最完整的历史风貌。

2、城市休闲区:

该区位于现“天心花苑”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将对该地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采用疏林草地的形式,增设休闲服务设施,扩大市民休闲活动场所。

3、民俗风情区:

该区位于景区的西北部,在原都正街的基础上重建。在基本保留原有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对路面进行保留和修复,使整个道路系统成为真正的麻石老街,并依据原有的街市布局,新建长沙古街、天心书画园、天心说唱园等,生动再现长沙大茶馆、小吃、遛鸟、古玩、唱戏等市井活动。

4、自然山林区:

利用乔、冠、草、地被等植物多层搭配,结合微地形,形成都市中央难得的森林景观。林下设置游路、景观小品等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一处静谧的林下休闲空间。

5、百姓文化区:

该区位于景区现东大门入口处。规划保留现状,对林下局部区域进行植被整治和铺装改造,使之更适合市民需要,成为体现市民生活的窗口。

(二)重组景观,重现古城遗韵

根据规划,扩建后,天心阁

景区的景观构成为一古阁、一老

街、天心三园、天心三遗址。

古阁即为天心阁,该阁将按

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

求,划定严格保护区,以确保古

阁和古城墙遗址得到保护。保留

现有老街(都正街)的道路骨架,

将其铺上麻石板,通过保留、改

造、利用原有场地上的景物,生动再现老长沙市井生活。

天心三园为天心说唱园、天心书画园、天心大茶园。其中,天心说唱园将把富于湖南地方特色的民间杂耍,如打更、耍空竹、舞狮、竹马灯等融入其中,使其成为百艺汇集场所,

突出乡土气息。天心书画园将展示有关长沙及天心阁的名人词咏,并定期开展民间收藏、民间书画作品等特色展览。天心大茶园将建于景区西北角,通过大茶馆中戏台、卜算子、跑堂等的设计和再现,将长沙人市井生活氛围描绘出来。

天心三遗址,指的是天心阁在长沙历史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特有的三个古遗址:城南书院、吊马桩、烈女墓。由于此三大遗址均已不存在,规划对三处遗址进行意向性恢复。其中,城南书院是天心阁景区的一个重要历史景点,几经风雨,几度衰盛,与天心阁一起共度77载。吊马桩来源于关羽战黄忠的故事,规划设一雕塑于景区西部入口位置,与警世钟一起,形成良好的三角形景观视域。恢复烈女墓则旨在以其为代表来体现长沙人敢爱敢恨的直爽性格。

参考文献

[ 1] 徐红罡. 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式[ J] . 旅游科学, 2006, 19( 03) . [ 2]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M] .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1- 3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