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

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
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

实验四、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编程环境、编程流程以及基本Matlab函数的编写与调用;掌握瑞利、莱斯信道模型的Matlab实现;掌握莱斯信道的相位补偿。

预备知识:

1.Matlab编程基础;

2.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3.衰落信道的基础知识。

4.信道相位补偿;

实验环境:

1.实验人数50 人,每2 人一组,每组两台电脑

2.电脑50 台

实验内容:

1.用Matlab生成长度为200的随机二进制数序列并采用格雷码对其进行编码;2.搭建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3.生成瑞利信道、莱斯信道以及高斯白噪声信道;

4.对接收信号进行相位补偿;

5.画出瑞利信道、莱斯信道的相位补偿曲线并与信道相位比较并分析其结果。6.画出莱斯信道的信噪比与误比特率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分析其结果。

实验原理:

1.衰落信道

在无线通信领域,衰落是指由于信道的变化导致接收信号的幅度发生随机变化的现象,即信号衰落。导致信号衰落的信道被称作衰落信道。

衰落可按时间、空间、频率三个角度来分类。

(1)在时间上,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慢衰落描述的是信号幅度的长期变化,是传播环境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又被称为长期衰

落、大尺度衰落。快衰落则描述了信号幅度的瞬时变化,与多径传播有关,又被称为短期衰落、小尺度衰落。慢衰落是快衰落的中值。

(2)在频率上,分为平坦性衰落和选择性衰落。

多径衰落可分为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如果无线传播信道的频带比传送信号还宽,则接收到的信号会受到平坦衰落。当传送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同调带宽时,接收信号的增益和相位将会随着信号频谱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在接收端产生了信号失真,这就是选择性衰落。

(3)在空间上,分为瑞利衰落和莱斯衰落。瑞利衰落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的情况;相反,莱斯衰落适用于发射机到接收机存在直射路径的情况。

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 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变化, 故称为瑞利衰落。在无线通信信道中,由于信号进行多径传播达到接收点处的场强来自不同传播的路径,各条路径延时时间是不同的,而各个方向分量波的叠加,又产生了驻波场强,从而形成信号快衰落称为瑞利衰落。瑞利衰落属于小尺度的衰落效应,它总是叠加于如阴影、衰减等大尺度衰落效应上。

如果收到的信号中除了经反射折射散射等来的信号外,还有从发射机直接到达接收机(如从卫星直接到达地面接收机)的信号,那么总信号的强度服从莱斯分布, 故称为莱斯衰落。

2.瑞利衰落与莱斯衰落

瑞利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2σ的平稳窄带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分布。

2

22()exp() 02z

z f z z σσ=-≥ (4-1) 瑞利分布是最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道接收包络或独立多径分量接受包络统计时变特性的一种分布类型。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莱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称为莱斯密度函数: 220222()exp()()2R

R A RA p R I σσσ+=- (4-2) 莱斯分布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主信号与服从瑞利分布的多径信号分量的和。概率密度函数公式中,R 即为正弦信号加窄带高斯随机信号的包络,参数A 是主信号幅度的峰值,2σ是多径信号分量的功率,0()I 是修正的零阶贝塞尔函数。

莱斯分布常用参数K来描述,K定义为主信号的功率与多径分量功率之比,

A→时,即22

=。K称为莱斯因子。由K可以完全确定莱斯分布。当0 /2

K Aσ

莱斯分布转换为瑞利分布。

瑞利衰落能有效描述存在能够大量散射无线电信号的障碍物的无线传播环境。若传播环境中存在足够多的散射,则冲激信号到达接收机后表现为大量统计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叠加,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则这一无线信道的冲激响应将是一个高斯过程。如果这一散射信道中不存在主要的信号分量,通常这一条件是指不存在直射信号(LoS),则这一过程的均值为0,且相位服从0 到2π的均匀分布。即,信道响应的能量或包络服从瑞利分布。若信道中存在一主要分量,例如直射信号(LoS),则信道响应的包络服从莱斯分布,对应的信道模型为莱斯衰落信道。

图4-1瑞利分布

3.Jakes模型的实现

模拟一个无线衰落信道所广泛采用的技术是构建一个来自同相和正交相位的高斯噪声源的衰落信号。由于一个复高斯噪声过程的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PD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服从瑞利分布,所以这样构建的模拟器的输出将会精确地模拟瑞利衰落的过程。在这种技术中,要求的多谱勒频谱(由信道的多谱勒频移频率决定)应通过对高斯噪声源采用适当的低通滤波器来提供。在已经过滤的复高斯噪声中建立模型的方法是通过对设定的正弦计算来近似瑞利衰落过程.BELL实验室的William Jakes提出了一种这样的技术来模拟移动无线信道的衰落,即众所周知的Jakes 模型。

(1)瑞利信道实现

瑞利信道实现的方法如下:

()()()I Q g t g t jg t =+

1

()2cos cos cos }M

I n n n n g t t t βωωα==?+∑

1

()2sin cos sin }M Q n n n n g t t t βωωα==?∑ 其中1(1)22N M =-,n n M πβ=,2m m f ωπ=,2cos n m n N

πωω=。(实验中要求60N >,0α=,0sample t t T L =+?,L 为信号长度。)

信道产生后,需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故var{()}var{()}1g I Q E g t g t =+=

{()}{()}0I Q E g t E g t ==

2222

211

var{()}{()}2cos cos cos 2cos M M

I I n n n n g t E g t M βαβα==∴==+=++∑∑ 2222

211 var{()}{()}2sin sin cos 2sin M

M Q Q n n n n g t E g t M βαβα====+=-+∑∑ 又112cos2cos 0M M n

n n n M

πβ===≈∑∑,且0α=, 2var{()}1I g t M ∴=+

2 var{()}Q g t M =

归一化后:

()I g t '=

()

()Q

g t g t '=(2)莱斯信道的实现

图4-2莱斯信道实现

其中21_10log K dB A =,故2010K A -=

,B ==

4.信道相位估计

无论是瑞利信道还是莱斯信道,均可由幅度和相位表示,即

()()()()()j t I Q g t g t jg t A t e θ=+=

故信号通过信道后,有附加相位()j t e θ,因此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数值为()j t e θ-的相位补偿。相位估计的算法如下:

(1)首先根据独立码(Unique Word ),来精确估计初始相位

[0.09 0.0699 0.0527 0.0387 0.0277 0.0193 0.0135]BER =

其中L 为独立码长度。

(2)选择块相位窗的大小N 以及该窗的移动步数M ,要求:

a. L N UW length >;

b. N 与M 均为整数;

c. (1)M k N -+为信号总长度

(3)对接收信号()()()j n R n A n e θ=进行非线性变化:424()()()j n R n A n e θ=。

(4)估计相位1θ:

11001

[()]1tan {}, 04[()]

N n N n imag R n real R n θθπ-===≤<∑∑

因此,可选的相位为:

000000003537[,,,,,,,]424424

ππππππθθθθθθπθθθ=+++++++, 选出可选相位中最接近uw θ的值作为1θ。

(5)滑动块相位窗到[1,]M M N ++,用(4)中同样的方法得到可选相位θ',并选择其中最接近1θ的作为2θ的估计值。

(6)滑动块相位窗,估计相位直到信号的尾端。

(7)根据线性插值的方法估计出每一个点的相位。

(8)对信号的每一个点进行相位补偿。

5.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此次实验的通信系统与实验2中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稍有区别,加上了衰落信道,以及信号处理中增加了相位补偿,具体结构如下:

图4-3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信噪比以及误比特率的计算与实验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验要求画出瑞利信道、莱斯信道的信道相位和估计相位曲线;并画出莱斯信道误比特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并对比理论误比特率关系曲线,得出结论。

注:

(1)7, 20d K dB f Hz ==,/1,2,...,6,7b o E N dB =时,

[0.09 0.0699 0.0527 0.0387 0.0277 0.0193 0.0135]BER =;

(2)12, 100d K dB f Hz ==,/1,2,...,6,7b o E N dB =时,

[0.06565 0.04664 0.03124 0.01958 0.011396 0.0061246 0.00302]BER =;

(3)200, 0d K dB f Hz ==,/1,2,...,6,7b o E N dB =时,

BER Q =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班级学号姓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 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大增加。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 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 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同时,电波在各条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包括加性噪声

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

实验四、不同信道及噪声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分析及验证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编程环境、编程流程以及基本Matlab函数的编写与调用;掌握瑞利、莱斯信道模型的Matlab实现;掌握莱斯信道的相位补偿。 预备知识: 1.Matlab编程基础; 2.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3.衰落信道的基础知识。 4.信道相位补偿; 实验环境: 1.实验人数 50 人,每 2 人一组,每组两台电脑 % 2.电脑 50 台 实验内容: 1.用Matlab生成长度为200的随机二进制数序列并采用格雷码对其进行编码;2.搭建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3.生成瑞利信道、莱斯信道以及高斯白噪声信道; 4.对接收信号进行相位补偿; 5.画出瑞利信道、莱斯信道的相位补偿曲线并与信道相位比较并分析其结果。6.画出莱斯信道的信噪比与误比特率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分析其结果。 实验原理: 1.衰落信道 在无线通信领域,衰落是指由于信道的变化导致接收信号的幅度发生随机变化的现象,即信号衰落。导致信号衰落的信道被称作衰落信道。 ( 衰落可按时间、空间、频率三个角度来分类。

(1)在时间上,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慢衰落描述的是信号幅度的长期变化,是传播环境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又被称为长期衰落、大尺度衰落。快衰落则描述了信号幅度的瞬时变化,与多径传播有关,又被称为短期衰落、小尺度衰落。慢衰落是快衰落的中值。 (2)在频率上,分为平坦性衰落和选择性衰落。 多径衰落可分为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如果无线传播信道的频带比传送信号还宽,则接收到的信号会受到平坦衰落。当传送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同调带宽时,接收信号的增益和相位将会随着信号频谱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在接收端产生了信号失真,这就是选择性衰落。 (3)在空间上,分为瑞利衰落和莱斯衰落。瑞利衰落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的情况;相反,莱斯衰落适用于发射机到接收机存在直射路径的情况。 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 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变化, 故称为瑞利衰落。在无线通信信道中,由于信号进行多径传播达到接收点处的场强来自不同传播的路径,各条路径延时时间是不同的,而各个方向分量波的叠加,又产生了驻波场强,从而形成信号快衰落称为瑞利衰落。瑞利衰落属于小尺度的衰落效应,它总是叠加于如阴影、衰减等大尺度衰落效应上。 如果收到的信号中除了经反射折射散射等来的信号外,还有从发射机直接到达接收机(如从卫星直接到达地面接收机)的信号,那么总信号的强度服从莱斯分布, 故称为莱斯衰落。 2.瑞利衰落与莱斯衰落 瑞利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2σ的平稳窄带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分布。 2 22()exp() 02z z f z z σσ=-≥ (4-1) 瑞利分布是最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道接收包络或独立多径分量接受包络 统计时变特性的一种分布类型。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 莱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称为莱斯密度函数: 220222()exp()()2R R A RA p R I σσσ +=- (4-2)

信道特性

恒参信道: 有线电信道(明线,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纤信道,无线电视距中继,卫星中继信道。 ? 由于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或者是变化极为缓慢的,因而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从理论上讲,只要得到这个网络的传输特性,则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就可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后的变化规律。 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还经常采用群迟延-频率特性 来衡量,要满足不失真传输条件,等同于要求群迟延-频率特性应是一条水平直线. 随参信道: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速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信道,超短波超视距绕射信道。 属于随参的传输媒质主要以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等为代表。 ? 随参信道的特性比恒参信道要复杂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包含一个复杂的传输媒质。 ? 虽然,随参信道中包含着除媒质外的其它转换 器,但是,从对信号传输影响来看,传输媒质的影响是主要的,转换器特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此,仅讨论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所具有的一般特性以及它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图: 共同特点是:1.对信号的损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传输时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3由发射点出发的电波可能经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也就是所谓的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信号的合成。 —— 由第i 条路径的随机相位; ————由第i 条路径到达的接收信号振幅 _______ 由第i 条路径达到的信号的时延; 都是随机变化的 (1) 从波形上看,多径传播的结果使确定的载频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都随机变化的窄带信号,这种信号称为衰落信号; (2)从频谱上看,多径传播引起了频率弥散(色散),即由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 通常将由于电离层浓度变化等因素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慢衰落;而把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快衰落。 ) ()(0t t i i τω?-=)(t i μ)(t i τ) (),(),(t t t i i i ?τμω ω?ω τd d )()(=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姓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 ?B。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大增加。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

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同时,电波在各条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包括加性噪声(如高斯白噪声)、乘性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有用信号难以恢复。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由于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下面将对无线信道的一些特性来进行分析。 2、1 大尺度衰落通常情况下,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在1-lOm的范围内变化时,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但当它们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远超过上述范围时,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将会有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大尺度衰落正是用来描述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距离有大尺度变化时,接收信号平均功率值的变化规律。在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机接收的平均功率Pr可由下式给出: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

1.(√)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强信号串扰弱信号) 3.(√)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平方) 5.(×)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频率色散)P39 9.(√)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多个波长或更多。 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 12.(√)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9 1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P261 1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P293

移动通信参数表..

一. 移动通信参数表 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 1 TCH 业务信道23 BSIC 基站色码 2 BCCH 广播控制信道24 CA 小区置配 3 CCCH 公共控制信道25 HSN 跳频序列 4 RACH 随机接入信道26 MA 移动配置 5 AGCH 接入允许信道27 MAIO 移动培植指数偏移 6 PCH 寻呼控制信道28 FN 帧号码 7 DCCH 专用控制信道29 TSC 训练序列码 8 CBCH 小区广播信道30 TN 时隙号 9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31 PD 协议识别语 10 SA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32 TI 处理识别语 11 SCH 同步信道33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12 CM 连接管理34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13 MM 移动管理35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 14 RR 无线资源管理36 MCC 国际移动码 15 DTX 非连续发送(由话音激活)37 MNC 移动网号 16 OMC 操作维护中心38 LAC 位置区号码 17 MS 手机39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 18 BS 基站40 TA 时间提前 19 SIM 用户识别模块41 RXLEV 平均的接收电平 20 ARFCN 频道(载频)序号42 RXQUAL 信道接收质量 21 Um 基站子系统与MS间接口43 TXPWR 发信功率电平 22 C2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44 C1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 二. 参数详述 (一) 频道配置参数 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 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915 Mhz (上行) 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 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909MHz(上行) / 950 –954 MHz(下行); 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 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注:但如果邮电部门将ETACS的模拟网退频将继续扩频。GSM在900MHZ共有16MHZ 频段. 频道标称中心频率与序号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 基站收:Fl(n)=890.200MHz + (n+1)x 0.200MHz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毕红军 2014年8月

目录 一、引言: (2)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 (3) 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3) 2.2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 (4) 2.3传播途径 (4) 三、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式 (5) 3.1直线传播及自由空间损耗 (5) 3.2 反射和透射 (6) 3.2.1斯涅尔(Snell)定律 (6) d 功率定律 (7) 3.2.2 4 3.2.3断点模型 (8) 3.3绕射 (9) 3.3.1单屏或楔形绕射 (9) 3.3.2多屏绕射 (10) 3.4散射 (12) 四、窄带信道的统计描述 (14) 4.1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4) 4.2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6) 4.3多普勒谱 (16) 4.4大尺度衰落 (17) 五、宽带信道的特性 (18)

5.1多径效应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18) 5.2多普勒频移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21) 六、总结 (22) 七、参考文献 (23) 一、引言: 各类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发送出去以后,在到达接收端之前经历的所有路径统称为信道。如果传输的无线信号,则电磁波所经历的路径,我们称之为无线信道。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结合。同时,电波在各种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信号难以恢复。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和相位的失真,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下面将讨论无线传输信道的主要特性。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 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MIMO信道容量的仿真分析

数字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论文题目: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 学生姓名李其信 学号201120952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 李其信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本文首先对MIMO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信息论角度研究了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对 平均分配天线发射功率下的几种典型系统(SISO、MISO、SIMO、MIMO)的平均信道容量进行了分析和比 较,并对两类特殊的MIMO信道(全1信道和正交信道)的容量进行了特殊的分析,得到了信道容量的计 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很大时的MIMO信道极限容量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信道容量;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00(2XXX)0X-0-0 Research on the Capaity for MIMO System LI QI-xin (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 n 710127,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firstly,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IMO technology. Secondly,some average capacities of several typical systems,such as SlSO,MISO,SIMO,MIMO,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simulated from the point ofview of information theory.The difference among those typical systems is compa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acity and different schemes of distributing power are discussed.And two types of special MIMO channel (all channels and orthogonal channel) capacity for a special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channel capacity.It gives the limit estimating method when the mumber of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of MIMO. Key W ords: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hannel capacity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载体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形式向多媒体形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是采用单一发射天线和单一接收天线的通信系统,即所谓的SISO天线系统。SISO天线系统在信道容量上具有一个通信上不可突破的瓶颈--Shannon容量限制。不管采用何种调制技术、编码策略或其他方法,无线信道总是给无线通信作了一个实际的物理限制。这一点在当前无线通信市场中形势尤为严峻,因为用户对更高的数据率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1-3],必须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大系统发射功率、设置更多的基站、拓宽带宽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等。加大系统发射功率姑且不论可能引起人的健康状况的变化,对硬件设计者来说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功放器件在大功率区域下的线性工作特性是很难设计的。另外,散热及发射功率的加大所引起的功率消耗也是移动终端要考虑的问题。增设基站意味着采用更多的蜂窝,这是提高容量代价最大的办法。由于目前的实际无线应用市场仍是在UMTS和WLAN之间,是微波频带(UMTS大约为2GHz,WLAN技术的ISM频带为2~5GHz),加大带宽,如利用毫米波频带,就会导致与现行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兼容性问题,其代价也是很昂贵的,因此更高频段的使用在近期内不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最佳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信号处理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MIMO技术[4],研究表明在多径环境中,采用收发多天线空时编码系统(MIMO系统)在不增加信号带宽及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可以使频谱效率得以成 1

通信简答题

通信原理简答题 作者:黄小胜 1、部分响应系统的优点是什么呢?缺点是什么?(或采用部分响应技术会得到什么好处?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答:优点:频带利用率高,在理论上可达到2Bd/Hz;时域衰减快,可以放宽对定时信号相位抖动的要求,系统的频率特性不是理想矩形,易于实现 缺点:抗噪声能力比非部分响应系统差。 2、什么是2PSK系统的相位模糊现象? 答:从2PSK信号是提取的载波信号存在两种可能的相位,即0相和π相,解调结果与发端的基带信号同相或反相,这就是2PSK系统的相位模糊现象。 3、在设计数字通信接收机输入端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至少给出两个因素并说明它们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答:数字通信接收机输入端带通滤波器的带宽应尽量小,以尽可能多地滤除信道噪声,提高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噪比,减小误码率;另外整个通信系统的频率特性应满足无码间串扰的要求,而通信系统的频率特性与接收机输入端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有关,所以设计此带通滤波器时应满足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下,尽量减小滤波器的带宽。 4、如何由白噪声得到窄带白噪声,窄带白噪声的功率与其同相分量的功率及正交分量的功率有何关系? 答:将白噪声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就可以得到窄带白噪声,窄带白噪声的功率与其同相分量的功率以及正交分量的功率是相同的。 5、定性说明误码率与码间串扰、信噪比、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大小及码速率之间的关系。 答:码间串扰越大,误码率越大;信噪比越大,误码率越大;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误码率越大;码速率越大,误码率越大。 6、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通常小于非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为什么?试加以解释。 7、如何评价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有可靠性? 答:模拟通信系统:已调信号带宽越小,有效性越好;解调器输出信噪比越高,可靠性越好; 数字通信系统:频带利用率越高,有效性越好;误码率越小,可靠性越好。 8、FM通信系统中采用预加重/去加重技术可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答: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因为鉴频器输出噪声功率谱密度与噪声频率平方成正比,对此噪声进行去加重处理可以降低高频噪声,从而减小解调器输出噪声功率。预加重器用以增强基带信号的高频成分,使去加重器输出基带信号不失真,功率不变。

通信原理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5-1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表示式如下: (1)t t c ωcos cos Ω,(2)t t c ωcos )sin 5.01(Ω+。 式中,Ω=6c ω。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1(1)cos cos [cos()cos()] 2[cos cos ]{[()][()][()][()]} 2 1 (2)(10.5sin )cos cos [sin()sin()] 4 [(10.5sin )cos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 t F t t t t t F t t ωωωπ ω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ωπδωωδωω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Q Q 解:)]{[()][()] 4 [()[()]]} c c c c j π 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 5-2 根据图P5-1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图P5-1 m(t) t 解: 从波形中可以看出,DSB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输出波形失真,不能恢复调制信号;而AM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能正确恢复调制信号。 m(t) t 0 S DSB (t) 0 t S AM (t) t 5-3已知调制信号m (t )=cos(2000πt ),载波为cos104 πt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sin(2000)sin(4000) 1111 ()()cos ()sin cos(12000)cos(14000) 22221111 ()()cos ()sin cos(8000)cos(6000) 2222 USB c c LSB c c m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ππωωππωωππ=+=-=+=+=+) ))解:则 f (kHz) S SSB (ω) 上边带 -7 –6 -4 -3 0 3 4 6 7 上边带 下边带 下边带 5-4 将调幅波通过残留边带滤波器产生残留边带信号。若此滤波器的传输函数H( ) 如图P5-2所示(斜线段为直线)。当调制信号为()[100600]m t A sin t sin t ππ=+时,试确定所得残留边带信号的表达式。 14 -14 H ( ) 1 f/kHz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讲解学习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 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班级学号姓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 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 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 大增加。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 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 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同时,电波在各条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包括加性噪声(如高斯白噪声)、乘性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有用信号难以恢复。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由于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 下面将对无线信道的一些特性来进行分析。

模拟通信中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资料

模拟通信中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作者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调制可以把基带信号频率搬移到合适的频率上,从而达到提高发射效率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调制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提高信道利用率。还有扩展信号带宽提高抗干扰能力等。本文主要通过对模拟通信中正弦波的频率调制(即频率调制FM)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在大信噪比下的解调器制度增益然后与调幅系统的作比较来分析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因为相干解调只适用于窄带调频所以暂不分析)。还有小信噪比下的门限效应以及通过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来提高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模拟通信中调频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并分析和总结仿真结果。 关键字:模拟通信;调频系统; 解调器;门限效应;制度增益;仿真设计。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中国通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通信的技术要求也逐渐提高。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无线电广播到卫星,光纤通信等等。而频率调制在通信发展的进程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比如FM广泛应用于高保真音乐广播,电视伴音信号的传输,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系统。频率调制(FM)在电子音乐合成技术中,是最有效的合成技术之一,还有有线频率在多领域应用。研究模拟通信中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能够从理论上认识调频系统的噪声来源和如何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一章:调频系统的简介 1.1 模拟通信和调频系统的概述 在实际的通信中,由于通信业务的多样性,消息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连续的和离散的。连续的消息如话音,声波振动的幅度也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若把它转换为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信号幅度也是时间连续函数。这样的信号称作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就称作模拟通信。 调频定义:幅度不变,载波信号的频率随调试信号幅度变化位变化的调制方式叫着调频。 就是载频的频率不是一个常数,是随调制信号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幅值则是一个常数。与其对应的,调幅就是载频的频率是不变的,其幅值随调制信号而变。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一般干扰信号总是叠加在信号上,改变其幅值。所以调频波虽然受到干扰后幅度上也会有变化,但在接收端可以用限幅器将信号幅度上的变化削去,所以调频波的抗干扰性极好,用收音机接收调频广播,基本上听不到杂音。 其次频率调制又称作非线性调制,因为已调信号频谱不再是原调制信号的线性搬移,而是频谱的非线性变换,会产生与频谱搬移不同的新的频率成分。故又称作非线性调制。与幅度调制相比,频率调制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精)

收稿日期 :2003-09-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个人移动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研究0(60172006 作者简介 :1. 符世钢 (1979- , 男 , 云南安宁人 ,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 2. 任友俊 (1973- , 男 , 云南宣威人 , 曲靖师范学院计科系讲师、工学硕士 , 主要从事网络通信及其编程研究 ; 3. 申东娅 (1965- , 女 , 云南昆明人 ,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研究 .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符世钢 1, 任友俊 2, 申东娅 3 (1. 3.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 云南昆明 650091; 2. 曲靖师范学院计科系 ,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 , 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 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通信技术之一 . 卫星移动通信具有卫星固定业务和移动通信双重特点 , 其电波传输距离远 , 经历的环境特殊 , 导致其信道特性远比地面系统复杂 . 因此 , 研究其信道特性是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 . 本文对其信道特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 , 并对某些衰减因素的解决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 ; 信道特性 ; 传输损耗 ; 多普勒频移 中图分类号 :TN92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879(2003 06-0071-04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间的相互通信 . 近年来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 , 但是它的覆盖范围有限 , 仅能为人口集中的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提供服务 . 为了获得全球范围的无缝覆盖 , 实现名符其实的全球个人通信 , 不得不引入卫星移动通信来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 . 卫星移动通信具有覆盖面积大、业务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地理条件等优点 ,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发展十分迅速 , 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通信手段之一 . 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不同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要经过漫长的距离 , 其间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 这大大增加了接收信号的波动性 , 成为保证通信质量的最大障碍 . 为此 , 研究信道特性成为设计通信系统的首要任务 . 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 1 传输损耗 卫星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要经过对流层 (含云层和雨层、平流层直至外层空间 , 传输损耗大致为自由空间传输损耗与大气损耗之和 . 11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在整个卫星无线路径中自由空间 (近于真空 状态占了绝大部分 , 因此 , 首先考虑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链路与大尺度无线电波传播模型类似 , 在自由空间模型中 , 接收功率的衰减为T-R 距离的幂函数 [1] . 当发射和接收天线均具有单位增益时 ,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为 :L f =10lg( K 2=20lg(3@108 d f (db (1 当 d 取 km 、 f 取 GHz 为单位时 , 可简化为下式 : L f =92145+20lgd +10lg f (db (2

移动衰落信道现状与发展

1.2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常用的信道建模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统计模型,它总结了建筑地形的统计特性(包括建筑物本身),这种无线传播的统计描述包括地形和多次反射、散射、衍射的次数等;第二类是确定性射线跟踪模型,它利用了从地形 中各个障碍点到达接收机的多条射线进行直接计算,在接收点统计多条射线,以得到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包括幅度、相位等,这样得到的结果十分精确。第二 种方法在未对环境进行功率测量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建模,因此比较省时方便。 使用统计模型来对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分析比较早。最早出现的是瑞利模 型、莱斯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其中前面两个模型都是针对小尺度衰落而建立的,而对数正态模型则是针对大尺度衰落而建立的。后来随着人们对无线信道建模精确性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统计混合模型出现了,但都是以这三个模型为基础。 1960年Nakagami.M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模型,这种衰落信道模型适用性十分广泛,比瑞利、莱斯和对数正态模型更适应复杂的环境,Suzuki提出瑞利对数正态模型,该模型同时反映了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特性,描述了这样一种传播场景,在发射端发射的信号主波经过几次反射和衍射后,达到了一个建筑物密集的地方,主波由于当地物体的散射、衍射等的结果将会分为许多子路径。 模型令发射端到小区的路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为路径经历了乘法效应;而当地路径由于是加性散射效应导致的,服从瑞利分布;这时接收信号的包括服从瑞利一对数正态模型。 第一个移动信道多径统计模型是由Ossana在1964年提出,它基于入射波和建筑物表面随机分布的反射波相互干涉的原理。但该模型假设在收发之间存在一条直射路径,且反射的角度局限于一个严格的范围之内,所以该模型对于市区传播环境来说,既不方便也不准确。后来Clarke建立了移动台接收信号场强的统计特性是基于散射的统计模型,他认为接收端的电磁波由N个平面波组成,这些平面波具有任意载频相位、入射方位角及相等的平均幅度,Clarke模型已经被广泛使用。 以上都是针对小尺度衰落的统计模型,在大尺度衰落的统计建模方面的研究

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 摘要:本文分析了无线信道模型。针对的是对无线信道的各种效应感兴趣的读者。众所周知,正是这些复杂的效应使得无线信道产生了不确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特性。由于这方面很少有比较全面,容易理解的资料,所以本文的内容是对其他几本书和相关的论文资料的综合。此外的资料不是只讨论了部分问题,就是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一定的深度。 本文深入探讨了“是什么影响了无线信道的特性?”这一问题。主要阐述了无线信道的两种效应:一种是乘性效应,使信号产生衰落;另一种是加性效应,使接收到的信号产生畸变。信号的衰落不一定总是随机过程,但信号的畸变却总是。对于信道对信号产生的各种效应,找到了较好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仿真和分析系统的性能。而且,我们简单举例分析了一些数字无线调制信道的特性。 内容 1 介绍 2 无线电信道 2.1路径损耗 2.1.1 天线 2.1.2 自由空间传播 2.1.3 双线模型 2.1.4 经验和半经验模型

2.1.5其他模型和参数 2.2 阴影 2.2.1 阴影模型 2.2.2 测量结果 2.2.3 阴影修正 2.3 衰落 2.3.1 物理基础 2.3.2 数学模型 2.3.3 衰落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2.3.4 一维统计特性 2.3.5 二维统计特性 2.3.6 衰落率和持续时间 3 调制信道 3.1 噪声 3.1.1 门限噪声 3.1.2 窄带高斯白噪声 3.1.3 人为噪声 3.1.4 一些结果 3.2 干扰 4 数字信道 4.1 数字信道的结构 4.2 高斯白噪声信道下二进制PAM信号的以SNIR为自变量的函数BER的计算

4.3 瑞利信道下BPSK信号以SNIR为自变量的函数BER的计算4.4 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其他数字调制方案的一些结果 5 结论 第一章 介绍

移动通信综合实验 16QAM调制解调与信道分析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 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8/6/23 实验成绩: 一、实验名称 实验八16QAM调制解调与信道分析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QAM及解调原理与特性 (2) 了解星座图的原理及用途 (3) 分析高斯、瑞利、莱斯信道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16QAM调制解调算法 (2) 比较GMSK和16QAM在高斯、莱斯和瑞利信道条件下的误码性能 (3) 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 正交振幅调制是用两个独立的基带数字信号对两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利用这种已调信号在同一带宽内频谱正交的性质来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传输。 正交振幅调制信号的一般表示式为 16QAM是指包含16种符号的QAM调制方式,产生的框图如图1. 图 1 16QAM调制 相干解调原理如图2.

图 2 16QAM解调 五、实验步骤 (1) 16QAM调制与解调算法 先产生所需的二进制基带信号: %% 产生的随机二进制数据流 M = 16; %信号的星座尺寸 k = log2(M); %每个符号的比特数 n = 30000; %处理的比特数目 numSamplesPerSymbol = 1; %过采样因子 %% 创建二进制数据流作为列向量 rng default%使用缺省随机数发生器 dataIn = randi([0 1],n,1); %产生的二进制矢量数据 %% 将二进制信号转为整数值信号 dataInMatrix = reshape(dataIn,length(dataIn)/k,k);%数据整形成二进制4 元组 dataSymbolsIn = bi2de(dataInMatrix); %转换为整数使用MATLAB函数qammod()进行QAM的调制 %% 使用16-QAM调制 dataMod = qammod(dataSymbolsIn',M,'bin'); %二进制编码、相位偏移=0 scatterplot(dataMod) title('未加噪声的星座图') axis([-4 4 -4 4]) 在信号中加入噪声 %% 添加高斯白噪声 EbNo = 10; % 当信道SNR计算的EB/N0=10dB snr = EbNo + 10*log10(k) - 10*log10(numSamplesPerSymbol); %% 将信号通过AWGN信道 rxSignal = awgn(dataMod,snr,'measured'); 显示星座图 %% 使用scatterplot功能展示星座图 sPlotFig = scatterplot(rxSignal ,1,0,'g.'); hold on

移动通信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移动通信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针对移动通信的特点,本文以中继卫星通信链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链路通信信道中存在的传播损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链路通信的信道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不同的通信传输速率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衰落信道、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Rician衰落信道以及复杂衰落信道中的误码率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满足Rayleigh衰落信道模型的信号分量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且传输速率越高,信号分量中的反射分量与多径分量影响越大。 【关键词】信道模型;高斯白噪声衰落信道;多径;误码率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移动通信可靠性受到巨大挑战。数据链无线通信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环境如降雨、雨雾、大气吸收、多径、阴影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对通信信号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衰减,分析这些信道因素的特性,建立适合的链路信道模型可以为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与验证测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这就对研究移动数据链的通信信道建模提出了新需求。 为此,本文针对移动与卫星的通信信道进行了建模与仿真。 2.数据链信道传播特性分析 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链路传播损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由空间损耗、雨衰、云雾衰、大气吸收损耗,以及由多径效应引起的多径衰落、阴影衰落。 2.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无线电波传播中最基本的传播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在影响卫星通信链路中的传输损耗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自由空间损耗。 设d为通信距离,PT是天线发射功率,GT为天线发射增益,GR为天线的接收增益,D为天线直径,为信号的波长,则接收信号的功率如公式1。 (1) 其中,自由空间损耗为: 用dB表示传输距离d与频率f的转换关系如公式2。 (dB)

移动信道的衰落特性

§2-2 移动信道的衰落特性 ?大尺度传播特性: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 ?路径传播损耗:它反映了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几百米或几千米)的空间距离上 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由于阴影效应和气象条件变化造成的接收场强中值的缓慢变化,这种损耗是 中等范围内(数十至数百个波长范围)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 一般认为慢衰落与工作频率无关,仅取决于移动台的移动速度,衰落深度取决于障碍物 的状态;且衰落后信号的幅度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移动用户和基站之间的距离为r时,传 播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用dB可以表示为: 10lgl(r,ξ)=10nlgr+ξ ?小尺度传播特性: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场强的快速波动情 况。 ?快衰落损耗:由于多径传播而产生的损耗。它反映微小范围(几个至数十个 波长范围)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 一、快衰落/多径衰落/瑞利衰落:多径传播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 ★多普勒频移 ?成因:路程差造成的接收信号相位变化值,进而产生多普勒频移。 ?后果:信号经不同方向传播,其多径分量造成接收机信号的多普勒扩展,进而增加 信号带宽。 ? 此可得出频率变化值,即多普勒频移fd v 移动环境: ?基站高、移动台低。基站天线通常高30 m,可达90 m;移动台天线通常为2~3 m

以下。 ? 移动台周围的区域称为近端区域,该区域内的物体造成的反射是造成多径效应的主 要原因。 ? 离移动台较远的区域称为远端区域,在远端区域,只有高层建筑、较高的山峰等的 反射才能对该移动台构成多径。 二、多经信号的统计特性 1) 瑞利Rayleigh 衰落:在多径传播信道中,若N 条路经彼此相互独立且没有一 个信道的信号占支配地位,或者没有直射波信号,仅有很多的反射波,则接收信号的包络将服从瑞利分布。 2) 莱斯Ricean 衰落:在多径传播信道中,若接收信号中有一个信道的信号占支配 地位(常常是直射波),则其包络将服从莱斯分布。 3) Nakagami-m 分布:在20世纪60年代,Nakagami 通过基于现场测试的实验方 法,用曲线拟合得到近似分布的经验公式,对于无线信道的描述有很好的适应性。 ? 瑞利分布-假设条件 ? 在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没有直射波通路; ? 有大量反射波存在,且到达接收天线的方向角是随机的,相位也是随机的, 且在0~2л内均匀分布: ? 各个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都是统计独立的。 ? 离基站较远,反射物较多 若N 个信号的幅值和到达接收天线的方位角是随机的且满足统计独立,则接收信号为: 1()()N i i S t S t ==∑=00(2(cos ))()1i i v N j t j w t i i a e e ?πθ?λ++=∑ 式中,()i S t 为经反射(或散射)到达接收天线的第i 个信号,其振幅为αi , 相移为φi 。 θi 为S i (t)与移动台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其多普勒频移值为: i m i i f f θθλ υcos cos ==。0w 为载波角频率,φ0为载波初相。 当N 很大,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均服从高斯分布,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