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5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

(5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第一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可以说,国家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的灵魂是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党员干部身上肩负国之重任、挑起民族大梁、承当社会事务,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艺术家”,书写着或华丽、或朴实、或跌宕的基层篇章。

小孩子沉浸在农家书屋文学的海洋里,村民在田间地头边劳作边笑开了颜,小草倔强挺起了瘦弱的“身板”……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赋予基层灵魂,点亮了基层之光,照亮了平凡之路,道出了希望之光。党员干部,就是这幅鲜活画卷的“灵魂写手”,给基层带来了“新与旧”的改变。

书写脱贫攻坚路上的“灵魂故事”。党员干部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引路者”。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帮扶。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员干部怀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深入农家院落、深入田间地头,摸实情、听民意,想对策、真帮扶,收获了一次次脱贫攻坚胜利的果实。“天雨不润无根之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群众的事无小事,党员干部关心群众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更应从找准脱贫路子着手。

书写乡村振兴途中的“灵魂佳作”。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党中央

一以贯之地坚持“三农”优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基本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内容,这基本成为一种惯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更需要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怀着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书写党的建设征途的“灵魂样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建设论述为伟大工程,并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员干部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势,涵养政治品格,做好基层的“清新剂”,自觉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真正把党的政治理想作为一种信仰、把党的政治觉悟作为一种习惯、把党的政治价值作为一种追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体会第二篇: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提出了要求,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

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呢?做一个有灵魂的党员干部,方能在工作岗位上拥有无比广阔的上升空间。

做一个有灵魂的党员干部,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新时代新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融入这个时代,在时代的脉搏中敢于担当作为,与时代共同进步。而不是遇到事情故步自封,老是想着过去怎么样,过去是怎么办的。“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要用当下的思维去解决,而不是唉声叹气,摇头晃脑。主动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主动融入这个不断革新、不断前行的社会,才能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做一个有灵魂的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不是整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是体现在每一名领导干部的思维决策中,体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或许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社会意见的吸纳,或许体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充分尊重,或许体现在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凡此种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做决策、谋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够做一个有灵魂的党员干部。

做一个有灵魂的党员干部,坚持以实干奉献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可以说,真抓实干是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干出成效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