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任春清,储继凯,胡春凤,鲁秀萍

【关键词】阑尾炎

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病势较成人严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常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形成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诊断手段的进展、外科及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死率大约在%左右,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由于部分医生认为阑尾炎手术很容易,乡镇医院也进行治疗,在大医院中多由住院医生处理,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和欠妥之处,因此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每一位经治医生应认真对待阑尾炎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和治疗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每次手术时都应想到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见到的并发症如下。

1 术后出血

术后发生严重出血有肠腔内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前者主要表

现为便血,量大者可有血凝块,多发生在阑尾残端结扎不牢、荷包缝合又较紧时,阑尾残端有血液渗出,一般量不大,应用止血药物多可自愈,出血严重者应再次手术止血;腹腔内出血多由于阑尾血管结扎不牢、结扎不全或结扎线脱落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4h之内,患儿有腹胀、腹痛、出血性休克等表现,腹腔穿刺抽出新鲜血液即可诊断,确诊后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手术止血。因此,手术中彻底游离和牢固结扎阑尾系膜并做好荷包缝合是防止出血的关键。由于临床重视,此并发症已很少发生,至于阑尾切口出血、血肿形成多与肌肉撕伤或局部止血不完善有关,只要重视多可避免[1]。

2 术后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未穿孔组发生率在10%以下,穿孔组可达20%以上。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或异物、引流不畅所致。感染部位可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临床表现是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局部有红肿、压痛。治疗为减去缝线,扩大切口,排出脓液,清出异物并充分引流。

3 腹腔感染

术前在阑尾周围形成的脓肿为阑尾周围脓肿。但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和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

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腹膜刺激征,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和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2]。

术后腹腔感染是由于切除阑尾手术本身属有菌手术,再加上急性阑尾炎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坏死、穿孔、腹膜炎等改变,对腹腔造成污染,术后可发生腹腔残余脓肿甚至膈下感染,腹腔内感染多由于大范围或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脓液冲洗不净,引流不彻底所致,形成的脓肿可以发生在盆腔肠间隙或膈下间隙,有腹腔感染的患儿表现有持续高热、腹痛、腹胀、全身中毒症状。盆腔脓肿有排尿障碍,里急后重,黏液便,直肠指检直肠前壁饱满、压痛有助于诊断。X线检查膈下脓肿常有同侧膈肌升高,活动减低,也可伴有同侧胸腔积液。B超检查对于确定腹腔内脓肿的大小、位置有价值且为无创伤性,可以反复多次动态观察腹内感染的变化,还可以引导穿刺抽脓。对于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者,术中应用生理盐水或用含抗生素的溶液彻底冲洗腹腔和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2]。

4 门静脉炎

细菌从坏死阑尾的血管随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脓液栓团可将肝内门静脉小支堵塞,细菌迅速繁殖,肝功能迅速恶化,出现黄疸、腹胀、腹泻、高热、脉数、气促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以致肝性脑

病,甚至死亡。虽较少见,但风险极大。阑尾炎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早期抗感染、对症治疗。

5 肠瘘和窦道

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切开引流,一部分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脓液可从瘘管排出。X线钡剂检查可协助了解瘘管的走行和范围,有助于扩大引流或切除瘘管。术后肠瘘可因手术时操作不慎或麻醉不全造成肠管损伤而未被发现;或由于阑尾根部或盲肠严重水肿、坏死,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愈合不良,术后首先出现局限性腹膜炎、发热,继而出现右下腹脓肿的体征,3~5天后有的由切口穿破,流出脓液及粪便,此时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应扩大切口使引流通畅。由于多数为间接管状瘘引流通畅后多可自愈,若久治不愈应行瘘切除肠瘘修补术,术后窦道是由于切口感染后遗留瘘管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流出物为脓血液无粪便物。窦道内常因遗留线结而再次发作,对反复发作者应行窦道泛影葡胺造影,观察窦道深度及走行,有无通肠腔以除外肠瘘,单纯窦道可行搔刮术,去除坏死组织可获痊愈,经治疗后仍不愈者可行窦道切除术[3]。

6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术后发生肠梗阻主要与阑尾病变严重污染腹腔,腹腔脓液清除不彻底,或手术损伤严重有关。因此,避免上述因素是防止术后肠粘连的重要手段,腹腔内炎症严重者术后早期多有肠蠕动恢复慢和肠麻痹等表现,是早期肠粘连的发生基础,此种粘连多属广泛性非完全性梗阻,患儿表现以腹胀为主,腹痛不明显,经积极下床活动或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可痊愈。晚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数月,多由于肠粘连后未吸收遗留纤维带、索条引起的肠梗阻,有的可发生肠扭转、肠绞窄、肠坏死,发病急、症状重、需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由于阑尾病变和手术治疗有的在右下腹造成大网膜粘连,形成一种特殊型肠粘连,即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术后患儿经常有饭后腹胀、恶心,甚至呕吐,有的经常便秘,症状严重者可经腹腔镜或手术探查解除大网膜粘连[4]。

7 阑尾残株炎

此并发症较少见,主要由于阑尾残端遗留过长,一般不超过1cm,阑尾残端过长可能由于阑尾炎症局部粘连解剖不清,阑尾在肠壁内走行未能分离完全或技术不熟练等原因。为了防止阑尾残端遗留过长,解剖阑尾时应准确见到阑尾根部与盲肠的交界处即结肠带的交叉点,然后按要求切除阑尾,阑尾残株炎的临床表现与阑尾炎相同,行阑尾切除术后又有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应考虑到阑尾残株炎的可能。除临床体征外低压钡灌肠可见阑尾残株影像,已确诊者应再次行

阑尾残株切除术[5]。

8 其他并发症

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手术,除可以发生与手术直接有关的并发症以外,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和手术后的反应等也可以发生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等。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征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总之,阑尾炎虽是常见病,若贻误治疗或手术处理不当,有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决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1-852.

2 李振东.小儿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4:131-132.

3 Rethrock SG,Pagane :emergencydepartmentdiagnosis

and Emerg Med,2000,36:39251.

4 Horwitz JR,Gursoy M,Jaksic T,et of diarrhea as apresenting sym ptom of appendicitis in very young J Surg,1997,173:80-82.

5 Graff L,Russell J,Seashore J,et and false-positive errors in abdom inal pain evaluation:failure todiagnosis acute appendicitis and unnecessary Emerg Med,2000,7:1244-1255.

浅析小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

浅析小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 目的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有效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根据急性阑尾炎患儿误诊情况及具体原因进行分类分析。结果5例患儿被误诊为急性腹泻或胃肠炎,3例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患儿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研究病例中,患儿都在就诊后24~48h内转入普外科由手术治疗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具有不典型病史,对查体不予以合作,不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明显腹部体征。儿科临床医生应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特点加深认识,采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小儿腹部查体技巧熟练掌握,才能有效避免临床误诊。 标签:内科急诊;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 在儿童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也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因患儿具有不典型病史,对查体不予以合作,不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期通常并发吐、泻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十分容易造成误诊。现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10例首次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有关资料,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中,有7例男患儿,3例女患儿;其中2例患儿不足1岁,4例患儿在2~6岁,4例患儿超过6 岁,首次就诊前病程达12~72h。 1.2误诊情况本研究病例中的10例患儿,有5例患儿被误诊为急性腹泻或胃肠炎,占全部病例的50%,有2例患儿具有饮食不当史,1例患儿便常规异常。3例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查体都存在咽部充血,2例患儿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1.3方法患儿中有8例发热,7例发生腹痛,其中5例为脐周痛,2例没有固定腹痛;7例发生呕吐4例发生腹泻。查体结果为,7例患儿右下腹固定压痛,3例患儿腹肌紧张。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其中2例患儿大于20×109/L。3例24h病程内的患儿彩超结果为阴性,2例在24~48h病程的患儿彩超结果表明右下腹存在包块,阑尾增粗,腹立位片检查结果中有2例患儿表明小液平面,存在不全性肠梗阻。患儿入院后都采取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随右下腹产生固定压痛及有关检查结果,疑似为急性阑尾炎,与普外科联系进行会诊并转科继续治疗。 2 结果 患儿都在就诊后24~48h内转入普外科由手术治疗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有8例患儿为化脓性阑尾炎,2例患儿为穿孔性阑尾炎。对这些患儿随访都已治愈出院。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8381440.html,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小云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 摘要:目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由于小儿受形态和发育的限制,其表现 不典型、临床采集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均不全面、不准确。从发病前、发病后入手。深刻研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另外还要加强家属对小儿阑尾炎术的注意事项和认识。方法对1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疾病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患儿,治愈19例,无1例死亡。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治愈及防止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儿童;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 对小儿阑尾炎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注意事项。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孩子出现下腹疼痛大约6~8 h后转移至右 下腹疼痛、呕吐、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早期体温在37.5℃~38℃。患儿或有哭闹不安 和拒食或者以手指脐部来表示腹痛。发现以上症状应到医院及时就诊,若医生确诊为"阑尾炎"请您注意下列事项:让孩子禁止吃食物,喝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当然在此期间禁止使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一般小儿急性阑尾炎是手术治疗为主[3]。 1注意事项 1.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1.2患急性阑尾炎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3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1.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1w,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1.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工作。 1.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患者表现不典型。及时入院治疗以免延误诊断、治疗。2术前护理

彩超快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1例

彩超快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1例 发表时间:2012-12-13T09:06:40.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郑艳梅1 杨春芳2 [导读] 急性阑尾炎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提供诊断依据,利于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 郑艳梅1 杨春芳2(1云南普洱解放军62医院特检科 665000;2云南普洱解放军62医院人力资源部 6650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79-01 【关键词】阑尾炎化脓性超声诊断 急性阑尾炎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提供诊断依据,利于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小儿的小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充分的保护作用,又因直肠位置较高,病情不同于成年人,其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诊断也较困难,此时超声可协助诊断。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9岁,因阵发性脐周痛,伴脓血便,恶心,呕吐1天就诊。查体:下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无明显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临床初步诊断为菌痢,内科抗炎治疗,疗效一般,因患儿腹痛加剧2 h,申请超声检查。 超声特征:阑尾明显肿大,阑尾黏膜下层增厚。纵断面形态似腊肠形。横断面图像呈圆形,阑尾区呈弱回声,不均质。腹腔有少量积液。 手术及病理回报: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其上覆盖纤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被大网膜包围。阑尾壁有小脓肿形成,黏膜溃疡面增大。阑尾腔内有积脓,腹腔内有稀薄浑浊渗出液。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典型标志,即最初上腹疼痛,类似于胃痛,十数分钟后转移至右下腹,并有固定位置的压痛。可伴有呕吐,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慢性阑尾炎多是右下腹隐痛。部分在阑尾区有包块,是阑尾脓肿周围纤维化包绕所致。但老年人和儿童症状可不典型。正常阑尾位于盲肠的尖端,长5~7 cm,管腔狭小,内径2~3 mm,超声显示为一端呈盲端的连续性管状结构,似蚯蚓状,管壁结构不甚清楚,超声不易显示。据文献报道,正常阑尾超声显示率仅为6.25%。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虽然超声不是诊断阑尾炎的常规方法,但了解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复杂,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较高,超声检查非常重要。小儿阑尾炎手术更加紧急,6~10岁的小儿为阑尾炎发病的高峰年龄,儿童病例约占人群发病的10%。小儿盲肠相对游离,阑尾壁薄,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大网膜发育不良,腹膜腔表面积相对较大,因而阑尾容易穿孔。一旦阑尾穿孔,腹腔炎症不易控制,患儿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据一组3 500例小儿阑尾炎的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阑尾炎占30.7%,化脓性占50.9%,坏疽穿孔占12.8%,腹膜炎发病率为43.5%。所以,一旦小儿确诊阑尾炎,应及早手术切除。如一时不能确诊,可住院严密观察6 h,仍不能除外阑尾炎时,也应考虑手术,以避免坏疽穿孔,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检查很重要。参考文献 [1]钱蕴秋编著.实用超声诊断手册.1996.9.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538-539 [2]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1993.8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68-370.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分析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5T14:41:42.1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肖明柱[导读] 小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是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肖明柱(江西省泰和县文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437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209-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本组87例患者具有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表现,手术治疗86例,1例保守治疗,术后有并发症者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是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常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化验血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发病者60%以上为学龄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但年龄越小病史及体征越不典型,早期诊断也就越困难。因小儿解剖、生理及智力发育上的特点,小儿阑尾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化脓、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阑尾脓肿,出现并发症。如何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是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本院1996年2月~2010年5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87例,探讨其临床诊治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最小15个月,最大14岁。3岁以上80例,占9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36 h。均经手术证实。 1.2 临床表现 2岁以下小儿多呈现烦躁不安、哭闹、精神差、食欲不振、活动少等症状。3岁以上患儿有腹痛、体温升高至38.5 ℃以上80例,有腹疼,发热伴恶心、呕吐67例,腹痛伴腹泻、腹胀的25例,有典型腹膜炎者21例,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21例,阳性的19例。多数患儿开始于腹中部或脐周急性疼痛,早期有发热或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大患儿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均表现阑尾区压痛。 1.3 辅助检查 87例患儿进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腊肠样阑尾肿大47例,右下腹炎性包块28例,边界不规则,阑尾影像不清,内呈混合性回声,同时有腹腔或盆腔内积液2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9/L 83例(95.4%)。 1.4 术前诊断本组患儿入院时,初诊为肠炎、肠蛔虫症、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不全性肠梗阻等11例(1 2.8%),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者85例(87.2%)。术前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8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4例分别以急性肠梗阻或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为急性阑尾炎所致。 1.5 治疗结果本组86例经手术治疗,1例因症状不严重,行保守治疗。86例患儿术后有并发症者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由于小儿阑尾生理、解剖特点,小儿急性阑尾炎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肠炎;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和胃肠道症状出现早,且较成人明显;发热较多且较高;由于阑尾壁薄,可因血运障碍而很快发展为穿孔;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局限感染的能力差,炎症发展迅速,穿孔后易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不明显。 2.1症状体征多不典型从学龄前儿童症状开始类似成人表现,突发上腹部脐周疼痛,6-10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低热、精神不振、哭闹、拒食,很快发生腹胀,面部表情反应淡薄,腹部怕震动,加重腹痛,3-4岁儿童往往不能合作。患儿查体时多不合作,对腹疼表述及压痛点定位也欠准确,诊断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故阑尾穿孔发生率较高,阑尾穿孔后合并症增多,往往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为了尽早的确诊必须耐心接近患儿,取得患儿信赖,故检查手法要轻柔,注意动态观察及进行多次检查。对婴儿哭闹、扭动不配合时,可在争取家长支持并在严格观察的情况下,给予少许镇静剂,使患儿处于安静状况下再进行腹部检查,年龄稍大的配合者检查应从不疼的腹区进行检查,轻柔、仔细,反复检查,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左右对比,根据患儿的腹肌紧张度、肢体反应及面部表情的变化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当每次按压右下腹时出现患儿拒按,扭动甚至哭闹,不让触摸腹部,即可考虑为急性阑尾炎,特别是对有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小儿更应引起高度警惕。新生儿阑尾炎症状往往不典型,诊断更为困难,故应进行综合分析,逐一排除是否有肺炎、肠炎等内科疾病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结合腹部透视、B超、血象变化等辅助检查。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体检时得到的临床症状,如:有发热、右下腹部疼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和闭孔肌试验为阳性,化验血球升高等,即可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如诊断有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体征者,应进行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脓性有助于诊断,提示有手术指征。 2.2由于小儿的阑尾解剖学特点,小儿阑尾壁薄,血运易受障碍,故极易引起坏死,发生穿孔。加之大网膜发育不全,阑尾炎时又不易起到包裹局限的作用。同时小儿腹腔吸收能力又较强,一旦形成腹膜炎,炎症极易扩散,多为弥漫性腹膜炎,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小儿阑尾炎应早诊断、早治疗。小儿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极早手术。对可疑患儿经动态观察6h以上仍不能排除者应考虑手术。尤其是女性儿童,以免炎症波及盆腔,发生输卵管粘连而导致成年后不育。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尽早诊断,是积极手术治疗,及时痊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莚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376. [2]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1-496. [4]黄志强.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826. [5]王小林,袁继炎.小儿阑尾炎的诊治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2):185-187.

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探究

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探究 发表时间:2015-09-24T10:51:03.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邹萌 [导读] 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所有患儿在接受超声分型诊断期间,均没有患其他病,在患儿接受超声分型诊断之后,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邹萌(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 5517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例,这些阑尾炎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之后对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进行分析,接着进行分型,最后对照分析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全部患儿都经过了手术及病理确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其中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4%;坏疽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22%;阑尾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重大,值得运用在对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上。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阑尾炎;诊断;分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06-0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儿经过超声检查确诊,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分型,对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 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 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超声检查后确诊为阑尾炎患儿,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痛或腹胀,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热产生。 其中男性患儿51 例,女性患儿45 例,患儿年龄1.7-16 岁,平均年龄(9.7±5.3)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在超声分型诊断之前都进行常规的病史询问,并对腹部进行一定的触诊。患儿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首先在右下腹显示回盲部及升结肠,紧接着探头慢慢移至盲肠末端,这时把探头慢慢的旋转,在成扇形的面积内不断扫描,直到阑尾的图像显现出来,随后对阑尾的尾部结构和周围的状况及回声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阑尾的大小、阑尾壁的厚度、腹腔积液的范围、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等,如果有必要,对阑尾内部血流信号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来观察检测。若存在的肠气较多,则增加探头的压力。 如果在右下腹还没有探测到阑尾的存在,可以把探测范围扩大到盆腔、右上腹和腹膜后,对于可能存在的异位阑尾进行排查[1]。所有患儿在接受超声分型诊断期间,均没有患其他病,在患儿接受超声分型诊断之后,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所有患儿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后探讨超声分型检查的意义。 2 结果2.1 患儿超声分型诊断符合率结果分析所有患儿通过超声诊断后,其中有92 例患儿超声确诊为阑尾炎,并且保证都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 3 例患儿超声确诊为阑尾炎可疑;其中误诊1 例为原发性腹膜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下图为各种类型阑尾炎经过超声诊断后的符合率结果。 表1 患儿超声分型诊断符合率结果 3 讨论对小儿存在的阑尾炎很难确诊,由于有的小儿年龄较小无法口头说出腹痛的感觉,也没有明显的体征表现,所以要做出准确的诊断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由于得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所以一般医生都建议在早期进行阑尾切除术,但是结果却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现阶段出现了很多高分辨率的超声仪,超声检查在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方面已经逐渐普及。利用超声检查不仅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降低假阳性的比率[2]。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 例,这些阑尾炎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之后对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进行分析,接着进行分型,最后对照分析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得出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其中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4%;坏疽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22%;阑尾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 利用超声诊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阑尾增粗,还能增强浆膜回声、不是光滑的、黏膜是毛糙的、回声会中断、不存在阑尾蠕动的现象,只有在个别早期单纯性的阑尾会有蠕动的状况。如果患儿存在肥胖、异位阑尾、严重的阑尾结肠后位并肠胀气等,需要改变探头的频率,不断变更体位,不断地扫描,还可以对探头进行施加压力,在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之后还是没有出现满意的阑尾炎图像的时候就需要通过间接的征象来进行诊断[3]。 利用超声能有效的对小儿阑尾炎进行病理分析。单纯性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胀程度小、浅表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容易出现病变、部分黏膜有脱落的现象且在浅层表面有溃疡的状况。声像图显示出黏膜水肿程度增大、黏膜毛糙、回声停止但层次依然清晰明确。化脓性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胀程度高、黏膜水肿也比较严重、溃疡的面积扩大,很多纤维素依附在浆膜周围。在阑尾的内腔随着压力的提高使得阑尾周围出现很多炎性渗出物。声像图显示出阑尾肿胀程度高、有明显的张力、不断增强的浆膜的回声、比较明显的回声停止、在阑尾内腔的液暗区比较多同样没有一定的透声、没有明显的层次且与周围的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限[4]。 综上所述,在对阑尾炎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值得运用超声检查,对于超声结果是成立的情况下能看到明显的阑尾炎征象。对于诊断

小儿阑尾术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小儿阑尾术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4例小儿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伤口及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护理及观察。结果患儿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痛苦。结论通过有效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小儿阑尾术后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标签: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小儿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是急腹症的首位。阑尾是盲管,管腔细小,食物残渣和粪石等容易掉入腔内堵塞引起发炎。临床上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表现[1]。小儿阑尾易穿孔、腹膜炎、休克等危及生命,而且小儿阑尾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2],。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04例小儿阑尾炎患儿,需手术治疗226例,单纯急性阑尾炎78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 d;住院天数最长20 d,最短1 d;通过手术治疗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准备由于发病急,家长情绪比较焦虑,主动向家长解释,争取获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对较大患儿进行安慰,并做好胃肠道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完善检查及建立静脉通道。 2.2术后护理 2.2.1麻醉护理全麻术后患儿床边备各种急救药品、器械。回室后由责任护士严密监护,置患儿于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防呕吐发生;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清醒前患儿常有躁动不安,应加约束或床栏保护,严防引流管或敷料扯脱。醒后予取半坐卧位,使炎症局限引流通畅,减轻腹部切口张长,减少疼痛。 2.2.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每30分钟或1小时记录1次,直至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2 d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反应,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38 ℃,无需处理,38.5 ℃以上者作物理降温处理,若体温39.5 ℃以上报告医生,予退热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 2.2.3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保持切口敷料干洁,渗液时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观察切口有否红肿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5-11-13T13:50:49.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胡春霞丛秀娟刘俊礼[导读]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卫生院 154600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卫生院 154600 摘要:目的浅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和蔓延,对过去因肠气干扰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发现阑尾炎困难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现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采用了高频探头技术,更能利用阑尾炎的声像特点,准确无误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结论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关键词: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患,临床表现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有时变化多端,如果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通常主要依靠临床经验,传统的影像技术,如X线等对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效果不大,不容易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和蔓延,对过去因肠气干扰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发现阑尾炎困难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现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采用了高频探头技术,更能利用阑尾炎的声像特点,准确无误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经多年的的经验证明,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合并症、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了重要的诊断价值。我院近几年来,经超声诊断检出急性阑尾炎54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性阑尾炎54例,年龄7~58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脐周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表现为下腹压痛、反跳痛,白细胞、中型粒细胞升高等症状。 1.2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LOGLQP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比较瘦的人结合采用7~10MHZ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或左斜侧卧位,膀胱保持充盈,并辅助常规进行双肾和输尿管的检查,女性患者对膀胱、子宫、附件进行检查,已排除泌尿、妇科系统疾病因素;男性患者对膀胱、前列腺等全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已排除相关疾病因素。对患者指定的疼痛出做重点检查,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将探头平放右下腹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发炎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 2结果 a.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患者多表现为发病时间短,一般在12-36小时之间,超声表现为阑尾呈管状结构,轻度肿胀,呈蚯蚓状,边界模糊、壁增厚呈双边影,内部呈低而均匀或欠均匀的回声,浆膜回声不光滑,管壁层次欠清晰。其内可见液性暗区,当呼吸时,阑尾随盲肠向下移动,从腰大肌滑过,动态观察,回盲部肠内有气液流动,而阑尾腔内未见气液流动声像。 b.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二者声像图相似,不易区别,阳性率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尚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腔内呈强回声,阑尾腔及周围渗出液增多,纵切呈腊肠状,阑尾壁厚薄不一,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呼吸时阑尾随盲肠上下移动。 c.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内膜面的粘膜与粘膜下层的强回声连续中断,考虑阑尾穿孔,后经手术证实。 d.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是因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包裹粘连而形成的炎性肿块,其阳性率高 96.5%。上述病例超声表现为:于右下腹部探及低回声炎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的回声区,阑尾形态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楚,其内无正常的阑尾声像,脓肿形成的时间较长时,内部液化明显透声差,呼吸时活动性消失,疑为阑尾脓肿,后经手术证实。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如果阑尾在正常解剖位置上,依靠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定位压痛的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但如果位置变异,同时受到镇静剂等的影响时,诊断就变得困难。实验室检查中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升高不明显也不能否定诊断。实时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迅速,能重复动态观察等优点,超声检查时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通过探查阑尾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移动度等再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对阑尾炎做出较为正确的超声诊断,提高了临床确诊率,使B超在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病例也存在假阴性,所以也应结合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总之,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徐飞,史赛敏.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显示方法的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01) [2]陈运洪.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Alvarado评分法的辅助作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02)

5个细节分辨小儿阑尾炎

5个细节分辨小儿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有腹痛、呕吐和发热三大症状,其中腹痛是最典型的特征。但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的概念,且低龄幼儿对疼痛的感觉没有年长儿童和成年人敏感,给诊断增加了困难。据统计,近50%的阑尾炎患儿在做手术时,阑尾已经穿孔!小儿外科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一些细节,早期识别阑尾炎,不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 肚子不咋痛却已满腹脓液 4岁的晖晖经常说肚子痛,而大便过后,肚子就不痛了,所以家长对于他肚子痛的诉说习以为常。可是前几天的“肚子痛”,却差点酿出大祸来。 那天上午,晖晖说肚子痛,并呕吐了一些早餐吃的食物。 妈妈给晖晖吃了些助消化的药后,就没太在意。临近中午,晖晖哭闹得更厉害了,体温也升到39℃,妈妈开始着急起来,连忙带孩子去医院。 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肚子是软的,基本没有压痛,考虑到有发热和呕吐现象,怀疑是胃肠型感冒,叮嘱家长继续观察,先用抗生素消炎,暂时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喝水。 在观察过程中,晖晖又叫肚子痛。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注意到一个细节:孩子下床走路时,有点跛行。再压孩子的右下腹,孩子立即痛得尖叫起来。 此时,医生判断,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随后做B超检查,确诊阑尾炎,并建议马上手术。 手术发现,孩子的腹腔内满是黏稠的脓液,阑尾已经化脓、穿孔!医生说,再迟点,危险就大了。 事后,晖晖的妈妈想起来既后怕又不明白,孩子肚子并不很痛,怎么阑尾就穿孔了呢? 婴幼儿阑尾炎腹痛易被掩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李笃妙主任医师解释说,儿童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主要表现有腹痛、呕吐和发热三大症状,但每个患儿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腹痛是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但因为幼儿本身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的概念,而呕吐、哭闹、烦躁、拒绝进食、发热,以及对医生、打针的恐惧,也掩盖了孩子对疼痛的反应。 另外,一些“退热剂”本身有减轻疼痛的作用,也会容易掩盖病情,所以很多阑尾穿孔患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似乎没怎么腹痛,怎么就穿孔了?其次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因此常会被误诊为胃肠炎。儿童阑尾炎还会出现38℃左右的发热,也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但阑尾炎多为先腹痛后发热,体温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当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 几个细节“揪”出阑尾炎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阑尾炎,早做治疗呢?李笃妙主任医师建议注意一些细节,早期识别阑尾炎,不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 1.阑尾炎一般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呈持续性。 2.腹痛时,孩子喜欢右侧卧,双腿稍屈。孩子很少左侧卧,因为阑尾的位置在右边,如果左侧卧,将会使发炎的盲肠牵动和下垂,加重疼痛。 3.右下腹有压痛点,个别大儿童有腹肌紧张。因孩子不愿配合,检查时最好由母亲抱在怀里或哺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触摸孩子的腹部,边摸边观察孩子是否有痛苦的表情。当检查到右下腹时,孩子会叫痛或用手来推开;也可等小孩睡时检查,触到痛处,小孩会惊醒。 4.因腹部不适,孩子不愿意活动右侧下肢。行走时,有步态不稳、跛行等异常表现。 5.B超检查虽然不容易发现发炎的阑尾,但腹腔内有“积液”,可协助诊断。 特别提醒 婴幼儿阑尾炎该动刀时莫迟疑 有的家长对手术有疑虑,觉得能保守治疗时最好别动刀。 但是,李笃妙主任提醒说,由于婴幼儿阑尾壁较薄、腹腔局限感染的能力差,同时这些患儿阑尾常常有扭曲、管腔狭窄、阑尾过长、粪石嵌顿等原因存在,往往在阑尾炎发作十几甚至几小时内,就由单纯性

CT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CT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1-06-13T09:06:5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姜华 [导读]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普外科,根据成人的病史描述及典型的体格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姜华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卫生院 276036)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阑尾炎患儿的CT检查结果。结果 32例中阑尾增粗者6例,阑尾盲肠周围炎11例;阑尾脓肿10例;阑尾粪石19例。结论 CT检查对小儿阑尾炎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阑尾炎急性儿童 X线体层摄影术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普外科,根据成人的病史描述及典型的体格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由于儿童对病史叙述不清楚,相当一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所以作出正确的诊断有相当的困难,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随着CT在临床的应用及技术的提高,为急性阑尾炎的正确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作者对3年来我院32例小儿阑尾炎的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儿,男21例,女11例。年龄2~13岁,发病时间:2天内9例,3~6天17例,>7天6例。临床表现有: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吐、腹泻,伴发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等。脐周疼痛8例,右下腹疼痛8例,右上腹疼痛7例,左下腹疼痛2例,腹泻3例,呕吐4例。 1.2 检查方法检查用西门子CT机,未口服或结肠内灌注对比剂,未进行增强检查。CT扫描参数:120kv,220mA,扫描层厚5mm,层距10mm,扫描范围上起第2腰椎水平,下至盆腔。 2 结果 CT结果 CT表现为阑尾肿胀增粗者6例,其横径在7~10mm;阑尾盲肠周围炎11例;阑尾脓肿10 例;阑尾粪石19例。32例病变均被检出,并得到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9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 3 讨论 小儿阑尾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早期的正确诊断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近1/3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导致漏诊或误诊。随着CT检查的应用,使我们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防止误诊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CT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0%~100%,特异性为91%~99%,准确率94%~100%[2]。刘轶宁总结了33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及其他类似病例,发现CT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0%[3]。 CT扫描时间短,尤其是螺旋CT可以多角度、多层面显示腹部及盆腔的解剖结构,可以精确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为正确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阑尾异常和阑尾周围的炎症改变。表现有:①阑尾增粗阑尾横径>6mm,是诊断阑尾炎的标准。阑尾增粗,管壁环状增厚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征象。②阑尾粪石表现为阑尾腔内或炎性肿块内不规则高密度影,是协助诊断阑尾炎的最可靠征象之一。③阑尾脓肿表现为阑尾周围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内可有积液或积气。④阑尾盲肠周围炎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层内出现片絮状、条纹状稍高密度影,邻近筋膜增厚,局部有积液。⑤回盲部肠壁增厚表现为肠壁局限增厚,增强时呈层状强化。箭头征和盲肠条带征在盲肠充盈对比剂时显示最清楚。其中阑尾增粗和阑尾粪石两大征象,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最常见和最可靠的证据,也是诊断和手术的可靠指征。 临床上B超已经广泛应用于阑尾炎的诊断中,但由于阑尾位置变异,周围肠道气体的干扰,有时超声难以准确诊断。Pana等搜集了139例儿童阑尾炎的B超及CT的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CT在诊断儿童阑尾炎方面明显优于B超[4]。 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较成人困难,发生阑尾穿孔时也容易造成弥漫性全腹膜炎,且儿童年龄越小的儿童越不典型[5]。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变发展快,坏疽穿孔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显得非常重要。对<3岁婴幼儿有消化道症状,考虑阑尾炎的诊断者,应积极使用影像学检查以资鉴别诊断,用以降低阑尾穿孔率[6]。 参考文献 [1]Rothrock SG, Pagane J.Acute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 emergency departme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Ann Emerg Med,2000,36(1):39-51. [2]Weltman DJ,YU J,Krunenacker J Jr,et al.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comparison of 5 and 10mmCT sections in the same patient.Radiology,2000,216:172-177. [3]刘轶宁,鹿强.不典型急性阑尾CT诊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2):49-50. [4]Pana BMG, Taylor GA. Radiologist’s confidence in interpretation of sonography and CT in suspected pediatric appendicitis. AJR,2001,175(1):71-74. [5]Huang CB, Yu HR, Hung GC,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 yunger than three years of age.ChangGung Med J ,2001,24:27-33. [6]余世耀,施诚仁,潘伟华等.儿童急性阑尾炎若干临床问题20年回顾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 25(2):112-115.

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的直接、间接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术前超声诊断报告。结果在6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有44例超声检查表现出明确的阑尾炎直接征象;13例超声检查有间接征象,其中9例超声提示右下腹有混合回声包块,3例超声提示右下腹肠壁水肿、腹腔积液,1例超声提示气体多层反射回声;还有6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中,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同样重要,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特征,做到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进行,并注意总结、积累临床经验,以有效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儿;超声诊断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pediatric acute appendicitis XIA Tao,FENG Wei-jing,PENG Xing-ju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Yaan City Ming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Yaan 62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by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pediatric acute appendiciti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preoperative ultrasonic diagnosis reports of 63 childre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acute appendicitis. Results Among 63 acute appendicitis children,there were 44 cases with clear direct signs of appendicitis,13 cases with indirect signs shown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along with right lower quadrant mixed echo enclosed mass in 9 cases,right lower quadrant intestinal wall edema and seroperitoneum in 3 cases and gas multilayer reflection echo in 1 case,and 6 cases without obvious abnormality in ultrasonic examination. Conclusion In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ediatric acute appendicitis,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contain importance. Combinatio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is necessary,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features of children patients. Summariz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re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diagnosis rate. 【Key words】Acute appendicitis;Pediatric;Ultrasonic diagnosis 小兒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但由于患儿初期表现隐匿,且不能准确提供病史和病情表述,临床中的早期确诊较为困难[1-3]。因此,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相比较,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更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且穿孔后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随着超声检测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诊断以其特殊的声像图表现可以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确诊提供有效的帮助,并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小儿阑尾炎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4-6]。然而,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也存在误诊、漏诊。那么,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具体超声象征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临床实践中的误诊、漏诊,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63

小儿阑尾炎73例超声诊断分析

小儿阑尾炎73例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我院经手术证实并行超声诊断的73例阑尾炎,分析小儿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7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43例;坏疽性阑尾炎16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结论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小儿阑尾炎的病理分型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安全可靠、快速准确,无辐射。 标签:小儿;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右下腹非均质区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痛,数小时后疼痛点转移至右下腹,及麦氏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或有事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而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常会造成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因此,及时、正确的彩超诊断对预后非常重要。笔者对我院73例阑尾炎的患儿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73例,男42例(57.5%),女31例(4 2.5%)。就诊时年龄6个月~14岁。本组患儿患儿均伴有腹痛,多为右下腹及中腹部疼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其中52例伴有腹泻发热;69例伴有恶心、呕吐;62例出现右下腹压痛,47例出现反跳痛,60例伴有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包块5例。所有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73例均行超声检查。 1.2仪器采用PHILIPS-IU22及PHILIPS-IE33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17 MHz、11 MHz)及凸阵探头(5 MHz)。 1.3方法患儿仰卧位,首先在右下腹部进行多切面、逐级加压扫查,由轻至重,由非疼痛部位向疼痛部位移动,以显示最满意的阑尾声像图,通常阑尾位于髂血管和腰大肌的前方,加压后显示髂血管和腰大肌为加压适度。小儿盲肠与阑尾比较游离,活动度大,阑尾位置往往不典型。在找到局部阑尾后应进行长轴及短轴切面观察,尽量追踪显示阑尾盲端。测量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同时观察阑尾腔内有无积液、粪石以及阑尾周围有无增厚的系膜或网膜、有无炎性渗出,腹腔有无积液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注意与声像近似的”管状”梅克尔憩室的鉴别。然后全腹常规扫查。 2结果 2.1超声征象53例患儿阑尾增粗,最大外径在6.6~15.5 mm,平均9.1 mm。腔内伴有粪石25例;29例右下腹淋巴结肿大;22例腹腔积液;40例周围见片状、絮状、不规则条带状高回声包绕,周围肠管管壁增厚、水肿、蠕动减慢;周围系膜及网膜增厚69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