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书评

《人性的枷锁》书评
《人性的枷锁》书评

人性的枷锁

看过第一本《月亮和六便士》之后,一下子被毛姆打动,接着读了《刀锋》《毛姆短篇小说集》,小说集可能因为翻译问题或不喜欢那样突然转变的写法读到后面几篇便索然无味,甚至最后一章真的算是坚持读完,但《刀锋》却配得上朋友的极力推荐推荐,一些宗教和人生观的看法让人感到很新奇,也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读完之后思考了很多。

因为去借别的书恰巧看到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最后本来要借看的书没有看但是这本却不折不挠看完了。为什么说不折不挠?毛姆的书都有一种前抑后扬的感觉,前面总是尽可能的把什么都细细安排好讲述清楚,后面则有更多的转折也更多的故事性,随着主人公的不断发展思想更深刻也更贴合人心,对于这么一部厚厚的长篇(部分自传),前面的部分真是需要稍微坚持一下的,但后面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像是回到小时候废寝忘食的看书的那个阶段了。

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中不断有新的“挑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生活的现实步步紧逼,但在这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在蜕变,褪去本来遮掩的体面,暴露出现实的残酷。第一次重大的改变是在离开他长大的宗教环境之后,从周围同事的一些影响以及长期学校生活中,他突然意识到从小被教育的上帝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他第一次从宗教里解放了自己。当然,这离不开他平时大量读书和善于思考和自省的习惯。在任性的去巴黎学艺术两年后,他第二次解放了自己,他明白他没有天赋而能勇敢的离开。接着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但遭遇了痛苦的爱情,备受折磨。每次读到这个女人,我真是打心眼里厌恶并且不能理解菲利普这里所反映出的的外国人或者说恋爱中的人的种种绅士做法!但是菲利普是极其痛苦又无法摆脱、绝望而抑郁的,一次又一次,毫无疑问。这样感同身受的感情当然归功于毛姆的描写方式和叙述方法。在菲利普因为投资股票而身无分文露宿街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第三次解放了自己,在死亡的威胁下。当然,他没有就这么死掉。他想到了克朗肖送给他的脏兮兮的小地毯,那个寓言的含义——人生没有意义。每个人都在编制自己的人生,是好是坏,图案华丽或单调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一死这条带有花纹的毯子就消失了。可能人们不是为了编制成惊人的图案,只是,这是人生,总得做些什么,报着这样无意识的认知,而继续做下去。生活渐渐变好,他的旅行梦想却更使他蠢蠢欲动,而这时萨拉的“意外怀孕”让他意外的最终想清楚了人生和现实,脚踏实地的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远远重要于活在未来的梦想里,这也完成了他对自己最后的解放。

人生的意义当然各不相同,自己能否克服每个障碍使之成为自己挣脱出来的枷锁也都有不同的进程,但是本书确实提供了之前不曾想到的新思路,即把人生的意义清零,从零开始那也意味着每一条路都是可以通往罗马的那条路,每一个方向都是正确的方向,没有人性的约束和限制,没有指导和参照物,重要的自己的创造和想法。每个人的“地毯”都是不同的图案,而本书恰恰以一个最让人容易接受的、能松动读者人生枷锁的方式提出了这个新奇的角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