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校资料整理毛概课程规范标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学分:4学分

计划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学院大专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是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其前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过渡到本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为本课程提供现实材料。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

1.2.1课程开设依据

以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依据。

1.2.2课程设计的理念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要我受教育”转变为“我要受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具体要突出五个方面: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突出高职性。高职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也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理论点的讲解,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突出实践教学中的地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五,突出专业性。根据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讲授中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专业,理论为专业服务。

1.2.3课程设计的思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为载体设计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模块共十六个项目,每个项目从实际需求开始,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其具体的过程为:案例呈现、任务设置、讨论实施、评价反思。通过教、学、做相结合,学生从了解这样做、到理解为何这样做、再到做什么、最后掌握怎么做,其能力得到了培养,完成了获取——实践——内化——反思的认知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教师”为引导。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实施并建立“1233567”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和创新。

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构建三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

突出五大教材内容: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贯彻六大教学原则: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真见和真情统一、“共性”和“个性”统一、教学和科研统一、完整性和适用性统一开展七种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名人进校园、展览进校园、讲座进校园、三支一扶、志愿服务。

本课程共十二章三十六节内容,一学期上完,每周4课时,共72课时。课程

特点是内容难度虽不大,和高中学过的历史政治以及上学期学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很多相同相通相连之处,但理论性政治性较强,和学生生活结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本课程教学应从创新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实践的思路出发,构建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党的理论政策、方法路线无形中进入学生头脑;并通过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假设,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活起来,后继有人。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

下到各编各章。

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补衬、印证理论教学,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平台。实践课(16学时)

2.课程目标

第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教学主题,通过讲清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大理论成果,阐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条特色道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讲授,学生要能够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并认真配合完成目标。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能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拥有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统一构想、党的建设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

2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能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方法能力:学生能够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自觉使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考核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定,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主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1.推荐教材:

[1]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修订版。

2.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9]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0]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1.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4.1.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由于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统一使用教材,既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既有本科层次院校也有专科层次院校。由于学生起点及掌握的知识基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的统一性与学生层次差别性的矛盾。因此,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层次(即已有知识),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灵活拓展。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以“精”和“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

对教材的主题、主线及重点不可擅自改动与变更。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为主。

对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进行“应时”性讲解。因此,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体现本课程的时政性与针对性。

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增减教学案例,编写学生学习手册,建立试题库。

4.2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组织与设计

1.课堂专题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开展学生学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社会当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案例式教学。结合各章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4、演讲式: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常常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二)实践教学组织与设计

本课程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印证理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

采用实践教学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的相关命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等。

4.3 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情况、自主学习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即闭卷书面笔试(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考核学生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是否对国情、社情和民情有所了解,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50%,包括实践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4.1指导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4.4.2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

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4.4.3具体措施

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人才培养建设规划工程。不断优化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②不断提升和优化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建立课程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学校为思政课教师脱产进修、攻读学位、职称

评审、名师教学、社会考察等搭建平台、提供资金。

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课题、调研、考察、挂职等方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每年派出一批教师赴实践基地进行课题研究、社会调研、专项考察,使教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倾向。

④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一次有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认真撰写学术论文,踊跃参加学术活动从而加强和推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⑤参加教育行政机构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和来自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并到革命圣地、改革前沿等地参观考察。

⑥组织该课程教学团队,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最大可能查找该课程教学所需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尽快建成我校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资料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课题、调研、考察、挂职等方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每年派出一批教师赴实践基地进行课题研究、社会调研、专项考察,使教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倾向。

④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一次有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认真撰写学术论文,踊跃参加学术活动。从而加强和推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⑤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和来自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并到革命圣地、改革前沿、老少边穷等地参观考察。

⑥组织该课程教学团队,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最大可能查找该课程教学所需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尽快建成我校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资料库。

⑧深入学习前面所列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以及历次党的重大会议的报告,力争第一时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加强该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

4.4.4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条主线,根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

活动中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把教材内容分成总论、中国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具体内容、理论成果和教学重点,且每个模块之间通过找出教学重点和交叉点实现了理论之间的有机连接。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整理和收集教学视频资料,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课程的讲义、案例、习题等教学相关资料。

4.4.5课程实施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讲政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锐性。

具有依法执教的能力,严格执教,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掌握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解读的做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个别演讲法、角色定位的方法等。

能够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5其它说明

上述内容可根据当下实际,做适当调整。

编著人:fanpam

2016年4月21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