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1)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

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

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

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

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

探究式(案例教学)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

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视频

观看视频

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现象

引出问题展示资料: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

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

1厘米,而在自然状态

下,要形成1厘米厚的

土壤需要100到400年。

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

因是什么?

(尝试将原因分类)

学生根据刚才观看的录

像可展开一定的思考与

分析,也可以继续带着

问题进入下面的实验观

察。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读图分析

得出结论(自然原因)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木板、粘

土、沙土、一些水草、

花洒----花洒需要能够

调节出水强度)

[

可以将实验由学生分组

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

式呈现。

第1组实验:两个木板

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

土,其中一个在土层中

插入一些水草,用花洒

喷水,分别观察。

第2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粘土和沙土,用

花洒喷水,分别观察。

第3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沙土,调节木板

的倾斜角的,分别为

15°和30°,用喷花洒

喷水,分别观察。

第4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

厚度的沙土,用喷花洒

喷水,但出水强度分别

是一强一弱,分别观察。

观察4组实验现象,以

小组为单位记录实验所

反映出的问题,讨论并

找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

素。

第1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

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来

第2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

第3组实验:同等降水

条件下,地形坡度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

第4组实验:土质、植

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

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

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探

讨水土流失原因的情境

和研究问题的气氛。

由于水土流失这一生态

破坏问题距离学生的日

常生活距离较远,因此

设计动手实验,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

展示黄土高原范围和地

形图

根据地图信息和刚刚的

实验成果,获得信息: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经

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并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自然原因。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

息,提高分析、归纳问

题的能力。

学生在回顾黄土高

原的位置范围的同时,

进一步巩固区域地理的

部分板书内容学习方法。

承接过渡(人为原因)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

料,如:毁林开荒、刀

耕火种、陡坡开垦、伐

木烧柴、陕北地区窑洞

群等图片。

观察资料,归纳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

因。

对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

进行展示,使学生对当

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形

象的了解,调动学生学

习热情,自主完成人为

原因的分析。

资料展示得出结论在学案中展示文字资

料: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

单产降低、泥石流灾害

发生情况等。

视频资料:

地上河视频

引导学生从环境整体

性角度分析水土流失

的危害

通过图文及视频资料,

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使水土流失带来的灾难

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更具感染力。正确认识

人地关系,能够尝试利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

路分析问题。

6.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人为原因:

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解释图

二、危害:

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

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

泥石流:危害当地生产活动

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

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

三、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

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措施:

1、生物措施:种草种树——作用(功能)?

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作用?

不可能对整个黄土高原同时进行治理,而只可能从某些区域入手。

3、小流域综合治理

(1)什么是小流域?相当于坳沟(干沟,过去人们对黄土JIAN的通称,河沟:相当于河谷)和河沟的沟道流域。

(2)为什么从小流域入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3)小流域治理有哪些优势?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以有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小流域治理时注意哪些问题?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案例研究:

环境与发展问题: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包括: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具体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开发等。

产生问题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

巩固练习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景观主要位于()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B、我国黄土高原地

C、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D、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2、该景观主要成因为()

A、地壳运动使其隆起

B、风力的侵蚀和搬运

C、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D、冰川的刨蚀和搬运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8题:

3、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

要素分不中具有明显的()

A、过渡型

B、多变性

C、不确定性

D、单一性

4、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②台风③寒潮④土壤

侵蚀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5、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