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Vt 指末速度,Vo 指初速度。若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时,做加速运动(a>0); 反向时做减速运动(a<0)}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速率、功、功率、能量等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

012x t at v =+

速度位移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涉及5个物理量(0v 、t v 、a 、 t 、x ),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知三求二”(只要知道任意的三个物理量,其余两个物理量用上述公式都可求出)

(4)自由落体:初速度为0(Vo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①末速度gt V t = ②下落高度2

2

1gt h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③gh V t 22

=

注:☆(1)a =g =9.8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北极处最大。在高山处 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g

h

t gt h 2212=

?= ☆☆(3)末速度由下落高度决定:gh V t

22

=

(5)☆☆☆☆实验:打点计时器(计时仪器)的应用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用6V 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周期为0.02s 。 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220V 的交流电源,频率也为50Hz ,周期为0.02s 。 ☆☆☆☆☆③利用纸带上的点求瞬时速度及加速度的方法

☆☆☆☆求瞬时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如上图中,求点1的瞬时速度:

☆☆☆☆求加速度:在连续相邻且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2

aT x =?

(△X :连续且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时间)

(T=t 0-1=t 1-2) 如上图中, 注意:在计算中一定要单位的换算

(6)☆☆☆☆☆位移时间图像(x —t )和速度时间图像(x —t )

在甲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代表静止,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甲图中,直线的斜率(倾斜程度)能反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乙图中,直线的斜率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大小代表位移。如丙图所示三角形面积代表质点在0—t 1时间段内的位移。位移时间图像中,面积无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抛物线(因2

012x t at v =+,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

二、相互作用:☆☆☆☆☆

12

t x V V t

==

ax

v v t 22

02

=-乙:速度时间图像

甲:位移时间图像

丙:速度时间图像

1

210202

S S V V t --+==2

1

22

T S S T x a -=?=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

≈10m/s 2

,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

面及附近,可看做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弹力:☆☆☆☆(1)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由弹簧自

身决定,大小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产生弹力的条件:两物体接触、且有形变;产生弹力的原因: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3)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处于同 一条直线并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方向:压力和支持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轻绳弹力沿绳子收缩方向,轻杆弹力 可沿任意方向。

3、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即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等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 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只要不动,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大小范围: O ≤ f ≤ max f m (max f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e 、求摩擦力产生的热量时,Q=fs (s 指相对路程) 4、求 1F 和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求三个力的合力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看第三个力在不在这个范围内, 如果在,则最小值可以取到0,最大值是三个力的和

5、☆☆☆☆力的分解:(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2)正交分解法

6、☆☆☆☆☆实验: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用一个力F 拉橡皮筋至O 点,

记下力F 的大小和方向。

(2)用两个力F1、F2同时拉橡皮筋至O 点,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 (3)做力的图示,研究合力F 与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三者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5、☆☆☆☆平衡状态: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所受合外力为零。

6、 ☆☆☆力的图示 注意选取合适的标度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变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理解:(1)惯性: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变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力、质量共同决定。 加速度方向由合外力方向决定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两种类型:①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找出加速度a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②根据物体运动情况找出加速度a ,再根据力学知识判断物体受力情况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核心,应用非常广泛,如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场、磁场中都有涉及,需深刻理解、悉心体会,做到举一反三。 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时要将木板垫高,以平衡摩擦力的影响。(在未加砝码盘时,保障小车匀速运动) (2)控制变量法:保持拉力(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研究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拉力(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大小,研究拉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结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F ∞a ),与质量成反比(m

1

a ∞

)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注意:分别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注意: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平衡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只不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5、☆☆☆超重现象:G F N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失重现象:G F N ?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N

f F F μ

=

注意: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都保持不变

(1)电梯: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压力大于重力,属超重 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加速度向下),压力大于重力,属失重 (2)过拱桥:汽车过凸形桥时(向心加速度向下),压力小于重力,属失重 汽车过凹形桥时(向心加速度向上),压力大于重力,属超重

(3)人造地球卫星或加速度向下大小为g 时:属完全失重,对接触面压力为零,但重力并 没有消失,重力的作用效果为提供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6、力学单位制: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时间(t )s ,长度(l )m ,质量(m )kg 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功 :力与物体沿力方向发生位移的乘积

公式: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W:功(J),F:恒力(N),S:位移(m),θ:F 、S 间的夹角}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

力对物体做正功就是力促进物体运动,此时力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O ;负功正好相反,阻碍物体运动,此时力与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O 度小于180度;当夹角等于90度时,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做零功。此时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如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但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故不做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 ②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③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2、☆☆☆(1)功率: 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1s 内力对物体所做功。

t

W

P

=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v F P = (v 为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 3、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 2

2

1mv E K = { Ek:动能(J),m :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重力势能:mgh E P ={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重力做功:W ab =mgh ab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看初末位置的高度差) {m:物体的质量,g =9.8m/s 2

≈10m/s 2

,h ab :a 与b 高度差(h ab =h a -h b )} 重力如果做正功,重力势能会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会增加

☆☆☆摩擦力做功:W=fS (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S 代表路程) 4、☆☆☆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W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E k2-E k1:末状态与出状态的动能差}(合力如果做正功,动能将增加;合力如果做负功,动能将减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

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2222112121mV mgh mV mgh +=+

或者 2

122212

1-21-mV mV mgh mgh = 6、☆☆☆☆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Ep ∣=∣△Ek ∣即2

1222

121h mg mv mv -=?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实验不需要天平也不需要秒表

实验时,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纸带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下落的高度 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初、末速度大小

理论上∣△Ep ∣=∣△Ek ∣,但由于纸带与打点计时

器之间摩擦阻力以及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会发生偏差(重力势能的变化量要大于动能的变化量,即∣△Ep ∣>∣△Ek ∣)。 五:曲线运动 ☆☆☆☆☆

1、☆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平抛运动☆☆☆☆

☆(1)条件:①水平方向有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

☆☆☆☆(2)解题思路:一分为二(①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12k k E E W -=合0

v v x =t

v x 0=gt v y =2

2

1gt h =

gh

v y 22=θcos FS W =Fv

P =瞬

v T

r r r v a ωπω====222

24向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g

h

t 2=

(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无关) 水平射程:

(取决于初速度Vo 和下落高度h )

☆(3)其它重要推论 t 秒末速度(合速度) : t 秒末位移(总位移)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 β=

合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注意:tan β

=2tan α

3、☆☆☆☆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描迹法) 斜槽末端必须水平,坐标纸必须竖直。

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以斜槽水平末端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曲线为抛物线,各坐标点满足x y 20

v 2a

=

的关系。在竖直方向满足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满足匀速直线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角速度: =2πf =2πn 单位:rad/s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l ?):米(m); 角度(θ?):弧度(rad );频率(f ):赫兹(Hz );周期(T ):秒(s ); 转速(n ):r/s ; 半径(r):米(m ); 线速度(V ):m/s ;

角速度(ω):rad/s ; 向心加速度:m/s 2

5、☆☆同轴转动,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但大小不变;速率、 角速度、周期、频率不变。

6、☆☆☆☆用牛顿第二定律解有关圆周运动问题

思路:合外力=向心力

模型: (1)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转盘、细绳等)

☆☆☆☆(2)细绳、轻杆、过山车等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只分析最高点和最低点)

注意:求解此类问题时,要将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灵活应用。(如: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通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最低点的速度)

☆☆(3)汽车过拱桥 (4)圆锥摆 (5)火车拐弯 (6)第一宇宙速度 7、☆☆当合外力=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合外力<向心力时,做离心运动。 当合外力>向心力时,做近心运动

8、☆☆运动性质: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因为加速度始终不变,为g 。

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因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在变)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三定律:r 3

/T 2

=K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G =6.67×10-11N ?m 2/kg 2,m1、m2代表质量, r 代表距离。万有引力方向

在两个物体的连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卫星(或行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类型题目的计算: 解题思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 万=F 向

???

? ??=====222224r T r m r m r v m ma F Mm G πω向向 注:{G 代表万有引力常量,M 代表中心天体的质量,m 代表行星的质量,r 代表行星圆周

运动的半径,v 代表行星线速度,ω代表角速度,T 代表行星的公转周期}

应用 (1)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Mm G ma r =

得2r GM a = (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2Mm v G m r r =

得v =22

1r

m m G F =万v m T r m r m r v m ma F ωπω=====22

224向向r T

r t l v ωπ==??=

2r

v

T t ==??=π

θω2()

2

2022t

g v v v v y x +=+=()

2

22

2221??

?

??+=+=

gt t v y x S t v x 0=0v gt v v x y =002221tan v gt t v

gt

x y =

==α

(3)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

2Mm G m r r ω=

得ω=

(4)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r T m r Mm G 2

22??

?

??=π得GM r T 3

24π=

☆☆☆☆注:天体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公转半径的关系.可分别由(1)、(2)、(3)、(4)式推导得出结论(若公转半径越大,则行星向心加速度越小,线

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4、☆☆变轨问题:卫星由低轨道向高轨道运行时,须要点火加速(离心运动)。变轨成功后, 轨道半径变大,势能变大、动能变小、速度变小、周期变大由高轨道变低轨 道时,与上面结论刚好相反

5、地球(天体)表面及附近物体相关计算:(在地球表面及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1)地球(天体)表面静止的物体 思路: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2

2

gR GM mg R

Mm G

=?=;(该公式又叫黄金代换公式,应用广泛。卡文迪许设计实验,测量出了G 的大小。如果已知天体的半径及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利用该公式计算出地球(天体)的质量){R:地球(天体)半径(m),M :地球(天体)质量(kg )}

☆(2)若物体在地球(天体)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 {此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天体)半径}

思路: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向心力

2

2

2

224T

r m r m r v m ma F mg r Mm G

πω======向向 注:{G 代表万有引力常量,M 代表地球(天体)的质量,m 代表物体的质量,r 代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也就是地球的半径,v 代表物体线速度,ω代表角速度,T 代表物体的运行周期}

☆6、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

=2

3

24GT

r M π=?(已知周期和运动半径时)

(已知天体半径及表面重力加速度时)

7、第一、二、三宇宙速度:7.9km/s 1==

gR v (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

V 2=11.2km/s (脱离地球,进入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V 3=16.7km/s (脱离太阳系,进入外太空的最小发射速度)

8、☆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且轨道半径、角速度、线速度、 周期等物理量固定不变。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 。

☆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微观粒子及近光速物体的运动需量子力学及相对论来解释。 七、电场·电流:☆☆☆

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 =1.60×10-19

C);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其质量的比值叫比荷(又叫荷质比)。电子的比荷为e/m e =1.758×1011

C/kg 2、☆☆☆☆库仑定律:F =kQ 1Q 2/r 2

(适用于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 =9.0×109

N ?m 2

/C 2

,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 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由电荷激发,存在于电荷周

围,是客观存在的。

4、☆☆☆☆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E =F/q (定义式)

{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由本身决定;q :试探电荷的电量(C)}

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电场强度的大小由场源电荷决定,与试 探电荷无关。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5、☆☆☆☆电场线:电场线是为形象描述电场而人为画出的线,实际上并不存在。电场线在 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正电荷放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电场线的疏 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密处场强大。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减小。

重点:正点电荷 负点电荷 等量异种电荷 等量同种电荷

6、☆☆☆☆☆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容:C =Q/U(定义式){ C:电容(F),大小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电容决定式:

d

S

C πε4=); 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G gR M mg R Mm G 2

2=?=

8、电容单位换算:1F (法拉)=106μF (微法)=1012

PF (皮法) ☆9、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 =1.60×10-19

J 。

☆10、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I =q/t (定义式){I:电流(A),q: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C),t:(s)} 11、☆☆☆☆欧姆定律:I =U/R (电流的决定式)

{I:导体电流(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电阻(Ω)} 12、☆☆☆☆电功率:P 电=UI

热功率:P 热=I 2

R {U:电压(V),I: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 对纯电阻电路

对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 功

热电P P P += 13、☆☆☆焦耳定律:Q =I 2

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s)} 八、磁场:☆☆☆

1、磁体和电流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规定为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2、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特斯拉(T )。 用磁感线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疏密表强弱,切线表方向。

3、☆☆☆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分布及方向判断(安培右手螺旋定则)

通电直导线磁场分布

环形电流磁场分布

及判断方法 及判断方法 及判断方法 4、☆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安培力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有洛伦兹力的作用 5、☆☆☆☆☆安培力的大小: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力最大,F =BIL 。 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力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N),I:电流(A),L:导线长度(m)} 6、洛仑兹力的大小: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F =qVB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力 7、☆☆☆☆☆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的正负)

左手定则要点:让磁场垂直射入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则大拇指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九、电磁感应:☆☆

☆1、磁通量:磁场穿过某个平面的量。用Φ表示,单位韦伯,符号Wb 。当磁场方向和平面 垂直时,磁通量最大,Φ=BS 。当磁场方向和平面平行时,磁通量最小,为零。 可用穿过平面的磁感线条数来形象表示。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3、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增反减同及右手定则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t

=? {E :感应电动势(V),n :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E BLV = (垂直切割磁感线时) ☆5、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功率关系:U 1/U 2=n 1/n 2 I 1/I 2=n 2/n 1 P 入=P 出 (只变交流,不变直流)

☆6、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对于正弦式交流电,峰值是有效值的2倍。如2U 有效 U 有效=U 峰值/2

十、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谱: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组成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 =3.00×108

m/s ,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十一、物理学史:☆☆☆☆☆

1、伽利略最早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并获得极大成就。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2、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3、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基础上提出“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

4、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最早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 。

5、富兰克林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6、伏打于1800年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8、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9、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0、我国的沈括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是地磁的北南极。

11、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原理来避雷。电热毯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涡流(电磁感应)

工作的。天线

是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

微波炉

利用电磁

R U

R I UI P

P 22====热电

波的能量来加热食物。

12、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1.平均速度:t x v ??=6 2.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T n m x x T x a n m --=?=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 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 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gh v 22= 5.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分运动:?? ?==t v x v v x 00 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合运动: ?? ???+=+=222 2y x s v v v y x 6.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T r v π2= 角速度:T πω2= 圆运动的向心力: ma T mr mr r v m F ====22 224πω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 f 1= 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角速度、周期、频率、线速度的大小(线速度变化,因为它的方向变化) 7.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2r Mm G F = 人造卫星线速度公式:r GM v = 人造卫星周期公式:GM r T 3 2π= 同步地球卫星:?? ????≈==km h s km v h T 7106.3/1.324 8.力 胡克定律:F = kx 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 N F F μμ= 9.功和能 功的定义式:αcos Fs W = 平均功率:__v F t W P ==

2017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

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 总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 02 t t t v v v v +=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 2 2 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 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 ?? ?+=+=2 22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 θ x y =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 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2 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2)黄金代换公式推导:2 2gR GM mg R Mm G =?= (3)人造卫星的决定式: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会考必备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一、《力》 1.重力:mg G =(2 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 1. 位移:t v s ?=;2021 at t v s +=(匀变速) 2. 平均速度:t s v = (适于任何运动);t v v v t +=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t v t v v a t ??=-= 0(速度变化率) 4. 速度:at v v t +=0;t s v v v v t t =+= =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 02=-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T s =?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 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t v s t ?=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 2 1gt y =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 02 2 )(gt v v v vt y x +=+= 平抛运动时间:g h 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 = (2)角速度:T t π φω2== (3)r v ?=ω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F 222 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 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6)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 ωω22 (7)周期:f T 1 = 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2 2 1r m m G 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mg r Mm G =2(应分清M 与m ,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2 3 24GT r M π=? 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由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判断,r GM v =,3 r GM =ω,GM r T 3 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7.9km/s ==gR v 。 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同 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 ),v 、ω均为定值。 五、机械能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文科)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 2、计算平均速度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平均速度V 平=△x /△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 2-Vo 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 平=(V+Vo)/2 ④末速度V =Vo+at ⑤中间位置速度2 2 22t o v v V S += ⑥位移x =(V+Vo)t/2=V o t+at 2/2 ⑦加速度a =(V-Vo)/t =△V/△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2、自由落体运动: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V =gt ③下落高度h =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4、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 r 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全)

2F 会考-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 1X at 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 X 22 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V V V t t X 202?=+= 2 2 22 t o v v V S += N F 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1F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理科

物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脉络 ? ??? ? ??? ??????????? ???? ?斜率图像中加速度是图像的在慢的物理量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单位:-==表达式:的比值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定义:速度的变化跟发加速度的规律意义:速度随时间变化横轴代表时间做法:纵轴代表速度,速度-时间图像t -v m/s t v v t v a 20t 二、说明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3、路程和位移: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及加速度: 速度V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速度变化量ΔV则反映了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a则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压6V以下,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2、电火花打点计算器:交流电源,电压220V,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知识脉络 二、知识点说明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 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实验进行检验 →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 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 速度-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 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 2 0v v v += 202 1 at t v x += ax v v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 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 取9.8m/s 2,粗略计算g 取10m/s 2 自由落体加速度(g )(重力加速度) 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只要把v 0取作零,用g 来代替加速度a 就行了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2020年九月整理).doc

学 海 无 涯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 02 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02=-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 =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 ①大小:弹簧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 =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超全超实用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脉络 二、说明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3 441231 2广 31(1(2知识点说明 一、重心: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重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等效作用点:重心 弹力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弹力大小: (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 k x (2)其它弹力:由物体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求解 1 2 3 (1 值 (2 1 2 3 (1 (2 (3 1 (1 (2 (31212 可能有一解,可能无解。 2、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代数相加。 如:质量、时间、路程、速率等 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2019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2019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 场力、核力等等 ; (1) 重力: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 ; 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 (C)支持力 ( 压力 ) 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 物体; 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 ;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 受到防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 ;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 ( 或相对运动趋势 ) 方向相反 ;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 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实行分解 ; 或把力沿物体运动( 或运动趋势 ) 方向、及其垂直方向实行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法 );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最新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资料

2015年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总 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222 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θ x y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 2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