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分析

应力分析
应力分析

实验4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

913000730018 鲁皓辰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材料残余应力的种类;

掌握X射线衍射法测量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定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X射线衍射仪

四、实验原理

残余应力对材料和部件的尺寸稳定性、抗应力腐蚀、疲劳强度、静强度、硬度以及相变和电磁性能影响。一般认为压应力有益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拉应力可促使裂纹开裂、对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对残余应力研究很有实际意义,对其测量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测控残余应力以提高工件或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程上应用极为重要。如航空航天上用的镍高温合金涡轮发动机叶片和铝合金均经喷丸强化处理,提高疲劳寿命;又如低碳不锈钢经二精炼工艺,提高了抗晶间应力腐蚀性能;另还有小到钟表游丝,大到球灌、船舰、大桥桥梁、铁轨等等均需经相应的去应力工艺处理,充分发挥材料或构件自身潜力。

X射线穿透深度约10μm,材料表面应力通常处于平面应力状态,法线方向的应力(σz )为零,测定的是表面应力。

一定应力状态引起的晶格应变和宏观应变是一致的。应变通过X射线法测得的晶面间距变化 (作为应变规)求得。以应变规来度量宏观应变,根据弹性力学的广义虎克定律由宏观应变推知宏观应力(残余应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力,正值表示拉应力,负表示压应力;用正交坐标系单位体积元表示,有九个应力组份,可用3X3矩阵表示称为应力张量;在力矩平衡条件下切应力组份必须相等。体积元完整应力描述只有六个独立变量(三个分正应力和三个切应力)如4.1图。

图4.1 六个独立变量示意图

由衍射角位移可测得应变,应力测量基于应变测量和己知材料的弹性常数。选高角衍射线测应变。

在试样坐标系中,由倾角ψ和方位角φ 表示多晶中有许多不同取向的晶粒中某晶粒晶靣的法线方向(衍射矢量方向),在此方向上测量晶格应变, 并用以度量宏观应变。

已知波长λ,测量宏观量衍射角2θ与微观量的晶面间距d相关。当材料中无应力σ存在时,同一( h k l )晶面产生的衍射峰衍射角2θ应该相等。

应力σ存在时,位于不同倾角ψ处同一( h k l ) 产生的衍射峰2θ角变化、面间距变化、宏观应力变化如图4.2。

图4.2不同倾角ψ处的宏观应力

在拉应力状态,晶面方位倾角ψ越大,晶面间距d越大,衍射角2θ就越小;在压应力状态,晶面方位倾角ψ越大,晶面间距d越小,衍射角2θ就越大;不同方位角为φ ,倾角为ψ方向应变不同如图4.3。

晶面间距d随着晶面方位角Ψ增大而递增或递减,表明材料表面存在拉应力或压应力,递增或递减的急缓程度就反映了应力值的大小变化如图4.4。

图4.3倾角为ψ方向应变示意图

图4.4 衍射晶面方位角和应力方向平面

X 射线穿透深度小,表层被照射,处于平面应力状态σ3 =0,在ψ=90度时,根据残余应力分析基本关系式)()sin cos )(1(sin 2122212σσνφσφσνψεψ+-++=E

E 令φσφσφσ=+2

221sin cos , 则)()1(sin 221σσνσνψεφψ+-+=E E 。 由于主应力之和21σσ+是应力不变量,所以上式的第二项为常量。上式表明,在平径角φσ一定的任意截面内,不同Ψ角方向的晶格应变与方位角Ψ的正弦平方(即ψ2sin )线性相关,即φψ

σνψεE

+=??1sin 2,直线斜率为φσνE +1。 由于X 射线衍射仪测量出来的衍射角2θ往往用度为单位,在计算应力值时需

换算成弧度,故有180222cot 180cot )(000πθθθπθθεψψψψ?-?-=???-=?=d d , ψ

θπθνπψθθθνσψψφ20200sin )2(180cot )1(2180sin )22(cot )1(2?????+-=??-???+-=E E , 其中,设180cot )1(20πθν??+-=E K ,ψ

θψ2sin )2(??=M , 式中,K ——X 射线应力常数,

M ——在不同Ψ方向测定的衍射线角与ψ2sin 直线关系的斜率。

如果知道了X 射线应力常数K ,又在-45°~+45°范围选择若干个Ψ方向测量衍射线角,作出与ψ2sin 之间的相关直线,并求斜率,就可以计算出φσ值。 试样要求与表面处理:

常规的X 射线应力测试是对无粗晶、射线穿透深度范围内是均匀连续和各向同性、无织构材料有效。对钢材,X 射线穿透μm 至十几μm 的深度,测试是这个深度范围的平均应力。

机加工而在材料表面产生的附加应力层可达100μm ,需要对试样表面进行处理。方法是用电化学或化学腐蚀等手段,去除表面存在附加应力层。要求试样表面必须光滑,没有污垢、油膜及厚氧化层等。

测试机加工、喷丸、表面处理等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应力,表面不作任何处理,小心保护原始状态;凡需要修磨的,可以利用现场金相所配置的电动工具,在达到金相检验标准后再作短暂电解抛光。

对于钢铁材料,只为除锈,不伤及金属表面的办法是用稀盐酸腐蚀。测定应力沿层深分布,可用先用机械法快速剥层至一定深度,再电解腐蚀方法进行逐层剥离,然后进行应力测量。应对剥层后应力释放作校正。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择Coupled2theta/theta 扫描模式,例如为35°至130°,步长为0.02°。从衍射谱中找到衍射峰位靠后而且较强的峰,确定扫描范围。(注:应力测量应该用高角度的衍射峰,越高越好)。

2.在XRD wizard 中进行测试参数设置:(1)打开XRD wizard 软件,点击New

—〉stress在出现的界面上,如果没有需要改的参数,点击OK即可。(2)在达芬奇界面上,前置Twin选择狭缝光路0.5度;后置Twin选择固定5.8mm开口;探测器可以选择一维固定扫描(fixed scan)或连续扫描,取决于衍射峰的宽度。(3)在detector selection上选择PSD LYNXEYE,PSD electronic window选择Use default。(4)Detector界面设定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根据材料的要求选择能量窗口,例如Cu靶Fe样品选择0.18下限。(5)Generator 界面设定电压和电流(40kV和40mA)。(6)在Scan type界面上,首先设定测量的角度范围,步长以及每步时间;mode选择Side-inclination测量方式。分别设定chi倾斜范围一般设定Start从0开始,Stop设为45°,即样品的倾斜角度为0-45°,选择Increment为9°,即每隔9°进行一次数据采集;设定phi轴角度,对于非各向异性的应力样品一般设置start为0°,stop为180°,increment为180°,即只在0°及180°进行测试。(7). 设定完毕后将设置测量脚本存为bsml格式。例如存为Fe-211-stress.bsml。在start job 测量界面中调入bsml,设定数据名称,点击start开始应力测试。

3.残余应力分析

残余应力分析软件Leptos S

1) 打开Leptos S > Stress>New Stress or Click Create stress Appear stress object;

2)Import *.raw ;

3) Reduction/Fit (选中分析样品有关的参数): Material,HKL,Wavelength,E,v, S1, 1/2S2, Aux,

4)Correct (对原始衍射谱线进行数据处理,如数据标准处理,寻峰方法选择等);

5)Stress Evaluation;

6)Results>选Stress model: Normal , Normal + Shear , Biaxial , Biaxial+ Shear , Triaxial

7)Result , as save

六、实验注意事项

测量时注意辐射安全,对两点法与多点法的本质差异应有清新认识。

七、实验结果

八、实验思考题

1.简单说明残余应力的分类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残余应力对材料和部件的尺寸稳定性、抗应力腐蚀、疲劳强度、静强度、硬度以及相变和电磁性能有影响。一般认为压应力有益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拉应力可促使裂纹开裂、对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铣刀片的应力场分析

铣刀片的应力场分析 作者:董丽华袁哲俊李振加严复钢 1.引言 铣削属断续切削,切削过程中刀片受力非常复杂,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变化,刀片的失效形式主要为冲击破损。因此,采用有限元法对铣刀片应力场进行分析,以寻求减少刀片破损的刀具最佳几何角度,对于铣刀片槽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面铣切削加工坐标系统的建立 面铣切削加工坐标系统由刀体坐标系和刀片坐标系组成,如图1所示。 图1面铣切削加工坐标系统 在刀体坐标系中,Y轴为铣刀轴线,X轴在基面内过刀尖与Y轴相交。在刀片坐标系中,y1轴通过主切削刃,x1轴通过副切削刃,刀片前刀面在x1o1y1平面内。铣刀半径为R=OO1,铣刀前角为γ0,刃倾角为λs,主偏角为K,法向前角为γn。 面铣刀无论具有何种几何角度,都可看作是由刀体坐标系经过一次平移和三次旋转而成,可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A11=cosγn sinηr+sinγn sinλs cosηr

A12=cosγn cosηr-sinγn sinλs sinηr A13=sinγn cosλs A21=-cosλs cosηr A22=cosλs sinηr A23=sinλs A31=-sinγn sinηr+cosγn sinλs cosηr A32=-sinγn cosηr-cosγn sinλs sinηr A33=cosγn cosλs tgγn=tgγ0cosλs 3.切入冲击力方向的确定 铣削与车削的不同之处在于铣削为断续切削,存在着切入、切出过程,铣刀的破损主要是由机械冲击力引起的。因此,首先要确定铣刀切入瞬间冲击力的作用方向。铣削时,铣刀高速旋转,工件缓慢进给,若忽略进给运动(因进给运动速度仅为铣刀运动速度的约1/4),铣刀切入冲击力的方向应该在刀具相对工件运动的切线方向上。如图2所示。 图2 切入冲击力的方向 由图1可知,切入冲击力方向为Z轴方向,力F分解到刀片坐标系中为 式中A13、A23、A33取值见式(1),代入具体参数得

桩身应力测试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第一章工程概况

根据**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三、检测桩位示意图 四、钢筋应力计在桩身埋设位置示意图 钢筋应力计在各试桩中位置示意图

二、测试设备及钢筋测力计的埋设 1、每桩钢筋应力计设置在各土层交界面处,每一个截面设2只钢筋测力计(基本呈180°对称布置),各钢筋应力计埋设截面的平、剖面图如前图; 2、JTM-V1000振弦式钢筋应力计采用焊接法固定在钢筋笼主筋上,并与桩身纵轴线平行;

3、连接在应力计的电缆线用柔性材料保护,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并 引至地面; 4、所有应力计均用明显标记编号; 5、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JTM-V1000振弦式钢筋应力计、JTM-V10B 型频率读数仪、集线箱等组成。 三、测试原理 1位2ε c1j = εεs1j 3E cj 、E sj —砼弹性模量、钢筋弹性模量[E s 取2.0×108(kPa)] A cj 、A sj —同一截面处砼面积、钢筋总面积。 εcj 、εsj —同一截面处砼与钢筋的应变 4、钢筋应力计受力的计算公式: ) 2()(' 2 02 ----------------??=-?=Si Sij S i ij Sij A E F F k P ε

式中: P Sij —第i 量测截面处在j 级荷载下应力计所受轴向力(kN ) F ij —第i 量测截面处在j 级荷载下应力计的实测频率值(Hz) F i0—i 截面处钢筋应力计的初始频率值(Hz ) K A si ’—56f ij P ij —i A i 12、弦式钢筋应力计宜放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以测量桩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层摩阻力。在地面处(或以上)应设置一个测量断面作为钢筋应力计传感器标定断面。钢筋应力计埋设断面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在同一断面处对称设置2个钢筋应力计。钢筋计应按主筋直径大小选择。仪器的可测频率范围应大于桩在最大加载时的频率的1.2倍; 3、使用前应对钢筋计逐个标定,得出压力(拉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带有接长 ) 3()(' -------------------------?= Si S Sij Sij A E P ε

基于元ANS的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报告

压力容器分析报告

目录 1 设计分析依据 0 1.1 设计参数 0 1.2 计算及评定条件 0 1.3 材料性能参数 0 2 结构有限元分析 (1) 2.1 理论基础 (1) 2.2 有限元模型 (1) 2.3 划分网格 (1) 2.4 边界条件 (2) 3 应力分析及评定 (2) 3.1 应力分析 (2) 3.2 应力强度校核 (2) 4 分析结论 (3) 4.1 上封头接头外侧 (4) 4.2 上封头接头内侧 (5) 4.3 上封头壁厚 (7) 4.4 筒体上 (9) 4.5 筒体左 (10) 4.6 下封头接着外侧 (12) 4.7 下封头壁厚 (14)

1 设计分析依据 (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JB4732-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版 1.1 设计参数 表1 设备基本设计参数 1.2 计算及评定条件 (1)静强度计算条件 表2 设备载荷参数 载荷进行计算,故采用设计载荷进行强度分析结果是偏安全的。 1.3 材料性能参数 材料性能参数见表3,其中弹性模型取自JB4732-95表G-5,泊松比根据JB4732-95的公式(5-1)计算得到,设计应力强度分别根据JB4732-95的表6-2、表6-4、表6-6确定。 表3 材料性能参数性能

2 结构有限元分析 2.1 理论基础 传统的压力容器标准与规范,一般属于“常规设计”,以弹性失效准则为理论基础,由材料力学方法或经验得到较为简单的适合于工程应用的计算公式,求出容器在载荷作用下的最大主应力,将其限制在许用值以内,即可确认容器的壁厚。对容器局部区域的应力、高应力区的应力不做精细计算,以具体的结构形式限制,在计算公式中引入适当的系数或降低许用应力等方法予以控制,这是一种以弹性失效准则为基础,按最大主应力理论,以长期实践经验为依据而建立的一类标准。 塑性理论指出,由于弹性应力分析求得的各类名义应力对结构破坏的危险性是不同的,随着工艺条件的苛刻和容器的大型化,常规设计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在应力集中区域。若不考虑应力集中而只按照简化公式进行设计,不是为安全而过分浪费材料就是安全系数不够。基于各方面的考虑,产生了“分析设计”这种理念。采用以极限载荷、安定载荷和疲劳寿命为界限的“塑性失效”与“弹性失效”相结合的“弹塑性失效”准则,要求对容器所需部位的应力做详细的分析,根据产生应力的原因及应力是否有自限性,分为三类共五种,即一次总体薄膜应力( Pm)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Pc) 、一次弯曲应力( Pb) 、二次应力( Q) 和峰值应力( F) 。 对于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重要的是得到应力沿壁厚的分布规律及大小,可采用沿壁厚方向的“校核线”来代替校核截面。而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结构进行离散化后再求解的方法,为了获得所选“校核线”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大小,就必须对节点上的应力值进行后处理,即应力分类,根据对所选“校核线”上的应力进行分类,得出各类应力的值,若满足强度要求,则所设计容器是安全的。 按照JB4732-1995进行分析,整个计算采用ANSYS13.0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设备进行强度应力分析。 2.2 有限元模型 由于主要关心容器开孔处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大小,为减少计算量,只取开孔处作为分析对象,且取其中较为关心的大孔进行分析校核。分析设计所用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在上下封头和筒体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壁厚,由于差距和影响量较小,此处统一采用上下封头的设计厚度。 图1 压力容器模型 2.3 划分网格 在结构的应力分析中,采用ANSYS13.0中的solid187单元进行六面体划分,如图2所示。图3~图5

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目次 1 总则 (1) 1.1 范围 (1)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1) 2 引用文件 (2) 3 设计 (2) 3.1 一般规定 (2) 3.2 管道冷紧 (3) 3.3 摩擦力 (3) 3.4 弹簧支吊架 (3) 3.5 设计条件 (4) 3.6 应力计算 (5) 3.7 力与力矩计算 (5) 3.8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标准 (5) 3.9 应力分析的方法 (8) 3.10 应力分析管道分类 (9) 4 应力分析报告 (12)

1 总则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内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压力不大于 42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设计。 专利设备或成套设施,其设备的操作、维修、管道布置还应满足设备制造厂的特殊要求及标准。 执行本规定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是保证管道系统布置的安全和经济性,避免发生以下情况: a) 因管道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而引起管道或支架损坏; b) 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 c) 因管道的推力和力矩过大而使管道或与管道连接的设备产生不允许的应力或变形; d) 管道从所在支架上脱落; e) 由于外部振动或管内流体引起的管道共振; f) 管道挠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带有一定坡度自流排液的管道。 2 引用文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2080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SH/T3039 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ASME B31.3 Process Piping API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API617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Service Industries API661 Air-Cooled Heat Exhanger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 NEMA SM23 Steam Turbines for Mechanical Drive Service 3 设计

应力分析

实验4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 913000730018 鲁皓辰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材料残余应力的种类; 掌握X射线衍射法测量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定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X射线衍射仪 四、实验原理 残余应力对材料和部件的尺寸稳定性、抗应力腐蚀、疲劳强度、静强度、硬度以及相变和电磁性能影响。一般认为压应力有益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拉应力可促使裂纹开裂、对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对残余应力研究很有实际意义,对其测量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测控残余应力以提高工件或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程上应用极为重要。如航空航天上用的镍高温合金涡轮发动机叶片和铝合金均经喷丸强化处理,提高疲劳寿命;又如低碳不锈钢经二精炼工艺,提高了抗晶间应力腐蚀性能;另还有小到钟表游丝,大到球灌、船舰、大桥桥梁、铁轨等等均需经相应的去应力工艺处理,充分发挥材料或构件自身潜力。 X射线穿透深度约10μm,材料表面应力通常处于平面应力状态,法线方向的应力(σz )为零,测定的是表面应力。 一定应力状态引起的晶格应变和宏观应变是一致的。应变通过X射线法测得的晶面间距变化 (作为应变规)求得。以应变规来度量宏观应变,根据弹性力学的广义虎克定律由宏观应变推知宏观应力(残余应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力,正值表示拉应力,负表示压应力;用正交坐标系单位体积元表示,有九个应力组份,可用3X3矩阵表示称为应力张量;在力矩平衡条件下切应力组份必须相等。体积元完整应力描述只有六个独立变量(三个分正应力和三个切应力)如4.1图。

图4.1 六个独立变量示意图 由衍射角位移可测得应变,应力测量基于应变测量和己知材料的弹性常数。选高角衍射线测应变。 在试样坐标系中,由倾角ψ和方位角φ 表示多晶中有许多不同取向的晶粒中某晶粒晶靣的法线方向(衍射矢量方向),在此方向上测量晶格应变, 并用以度量宏观应变。 已知波长λ,测量宏观量衍射角2θ与微观量的晶面间距d相关。当材料中无应力σ存在时,同一( h k l )晶面产生的衍射峰衍射角2θ应该相等。 应力σ存在时,位于不同倾角ψ处同一( h k l ) 产生的衍射峰2θ角变化、面间距变化、宏观应力变化如图4.2。 图4.2不同倾角ψ处的宏观应力 在拉应力状态,晶面方位倾角ψ越大,晶面间距d越大,衍射角2θ就越小;在压应力状态,晶面方位倾角ψ越大,晶面间距d越小,衍射角2θ就越大;不同方位角为φ ,倾角为ψ方向应变不同如图4.3。 晶面间距d随着晶面方位角Ψ增大而递增或递减,表明材料表面存在拉应力或压应力,递增或递减的急缓程度就反映了应力值的大小变化如图4.4。

应力集中分析

应力集中与失效分析 刘一华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安徽合肥 230009) 1 引言 由于某种用途,在构件上需要开孔、沟槽、缺口、台阶等,在这些部位附近, 因截面的急剧变化,将产生局部的高应力,其应力峰值远大于由基本公式算得的 应力值。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引起应力集中的孔、沟槽、缺口、台阶等几何 体称为应力集中因素[1]。 因孔、沟槽、缺口、台阶等附近存在应力集中,从而,削弱了构件的强度, 降低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应力集中处往往是构件破坏的起始点,应力集中是引起 构件破坏的主要因素[2-9]。应力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构件中,大部分构件的 破坏事故是由应力集中引起的。因此,为了确保构件的安全使用,提高产品的质 量和经济效益,必须科学地处理构件的应力集中问题。 2 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1] 构件中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主要有: (1) 截面的急剧变化。如:构件中的油孔、键槽、缺口、台阶等。 (2) 受集中力作用。如:齿轮轮齿之间的接触点,火车车轮与钢轨的接触点 等。 (3) 材料本身的不连续性。如材料中的夹杂、气孔等。 (4) 构件中由于装配、焊接、冷加工、磨削等而产生的裂纹。 (5) 构件在制造或装配过程中,由于强拉伸、冷加工、热处理、焊接等而引 起的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叠加上工作应力后,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 (6) 构件在加工或运输中的Array意外碰伤和刮痕。 3 应力集中的物理解释[1] 对于受拉构件,当其中无裂 纹时,构件中的应力流线是均匀 分布的,如图1a所示;当其中有

一圆孔时,构件中的应力流线在圆孔附近高度密集,产生应力集中,但这种应力集中是局部的,在离开圆孔稍远处,应力流线又趋于均匀,如图1b 所示。 4 应力集中的弹性力学理论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可以求得圆孔、裂纹尖端以及集中力附近的应力分布情况,分别如下: 4.1 圆孔边缘附近的应力[10] 圆孔附近A 点(图2)的应力为 ???????????? ??---=???????????? ??--+=???????????? ??-+=θθστθθσσθθσσ4sin 322sin 24cos 322cos 3224cos 322cos 2442222442222 442222r a r a r a r a r a r a r a r a r a xy y x (1) 式中a 为圆孔的半径。 由(1)式可见,在孔边a r =、0=θ处,σσ3=y 。 4.2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11] I 型裂纹尖端A 附近(图3)的应力为 ??? ??-=23sin 2sin 12cos 2I θθθπσr K x ?? ? ??+=23sin 2sin 12cos 2I θθθπσr K y (2) 23cos 2sin 2cos 2I θ θ θ πτr K xy = 式中I K 称为I 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它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的度量,与载荷的大小、构件与裂纹的尺寸与形状有关,对于无限大板,a K πσ=I 。 (2)式表明,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与r /1成比例,即当0→r 时,x σ、y σ、 ∞→xy τ。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05.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郭建锐[导读] 摘要: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赤峰市利拓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摘要: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次研究针对地质构造应力场的测量方法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磁组构法进行分析,并对地质构造应场力分析原则进行阐述,继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应力场的理论。 关键词:地质构造;构造应场力;应场力引言:构造应力场就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构造应力的分布。构造应力场是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内部的和由于这一地区某种变形的构造单元的发育而出现的应力总和。应力场是一种物理场,它和其他物理场,如重力场、电滋场、位势场等一样,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场不是空间,而是在空间范围内某个物理量的按势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场内各点的强度和方向也将发生变化。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地质构造应力场概述 构造应力场概念是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率先提出的。1947年李四光提出用构造形迹反推构造应力场,并研究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与应力方向、应力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1940年格佐夫斯基也提出研究构造应力场,并把用赤平投影求主应力轴方向的方法引进构造应力场的研究。1950年一1996年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结合地震地质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构造应力测量,经多年努力,通过野外与室内实测证实了构造应力的存在,并探索、研究了行之有效的构造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完善了构造应力测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可靠的测量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万天丰(1999)、武红岭(1999,2003)等将矿场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方法延伸到盆地构造研究领域,取得了人量的研究认识和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构造应力场研究理论,也为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认识和方法。1970年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有长足进展,逐渐深入到地质学的多个领域。1980年以后,构造应力场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的重视,研究内容多涉及板块、大陆,大洋地区的构造应力场。1990年以来,全球大陆与海洋科学钻探计划开始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和古应力状态和岩石圈动力学问题。 2.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确定各地的点应力状态(应力方向和应力大小)的基础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个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古应力测量可通过构造形迹分析法、古地磁法、节理测量法来确定古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利用声发射法。晶格位错法等可确定古地应力值的大小(导致地层变形时的最大水平古应力)。现今应力测量可利用震源机制解法、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等来确定现今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利用声发射法、经验公式法可确定现今地应力大小。 2.1.1水力压裂法 水力压裂测量地应力的方法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1977年B.Haimson在井深5.1Km处进行了水力压裂地应力测量。我国学者葛洪魁(1998)、康红普(2014)均在研究中采用水力压裂测量法进行验证。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地应力测量是通过在井眼周围地层中诱发人工裂缝来获取地应力的一种方法,测试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试层位筛选、施工仪器设备、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测试数据的分析等。 2.1.2井壁崩落法 井壁崩落椭圆法的理论依据为崩落椭圆是由地壳内的构造应力场形成的,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地壳内存在水平差应力,致使钻井壁形成应力集中,在垂直于最大水平主应力(压应力为正)方向的井壁端切向应力最大,当该处切向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破裂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破裂,从而形成井壁崩落椭圆。1970年加拿大Bell在研究阿尔伯达油田四臂井径测量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后,发现井眼扩大方向与区域内的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Gough等也发现了这种现象。1985年,Zoboek使用井下电视观测证实了Boll的发现,并与B.Haimson等人对井眼崩落机制进行研究,说明了井壁崩落法是测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可行方法。shulnberger测井公司研究应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层压力问题,并用于解释石油工程中的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及油层出砂等问题。这种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剖面的方法,己经能够解决石油工程中的许多问题。 2.1.3磁组构测量法 磁组构是指磁性颗粒或晶格的定向排列或组合,其实质是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是指岩石的磁化强度随方向的变化性质,包括感应磁化率各向异性与剩余磁化率各向异性。GrahamJ.w(1954)提出,儿乎所有岩石都可以观测到磁各向异性。研究表明,岩石的磁化率一般表现为磁化率数量椭球的形状和方向。椭球可以反映岩石内部铁磁性颗粒长轴的主要分布方向,与沉积搬运和充填方式、岩浆岩流动构造、变质岩类型和变质程度、页理、线理、褶皱轴方向等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是地史时期定向应力和温度作用的结果,是岩组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原则 3.1时间局限性原则 一般认为根据不同构造形变的切错和叠加等关系可以确定构造应力场的分期,即相对活动次序。可以根据组成构造形变的最新地层时代和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上覆地层的时代,来确定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大致时间。如果有地层或侵入体同位素年代的资料时,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可以确定得更准确些。即使如此,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还是不可能确定得十分精确。 如果已知组成某一构造形变的最新地层年代和侵蚀了构造形变的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上覆地层的年代,构造形变肯定是在不整合形成期间发生的;但两个沉积地层的年代之间,发生了许多变化:老地层沉积之后要下沉、硬结成岩;受构造应力作用后造成构造形变;隆起遭受剥蚀;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可以看出在整个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中造成构造形变的构造应力作用只局限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再考虑到同位素年代的不精确性(由于采样、测试方法等原因),要准确测定构造应力作用的时间实际上目前还难以实现。 3.2空间动态性原则

有限元分析报告样本

《有限元分析》报告基本要求: 1.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有限元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上交;(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分析模型,如相 同两人均为不及格) 2. 以个人为单位撰写计算分析报告; 3. 按下列模板格式完成分析报告; 4. 计算结果要求提交电子版,报告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以上文字在报告中可删除) 《有限元分析》报告 一、问题描述 (要求:应结合图对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应清楚阐述所研究问题的受力状况和约束情况。图应清楚、明晰,且有必要的尺寸数据。) 一个平面刚架右端固定,在左端施加一个y 方向的-3000N 的力P1,中间施加一个Y 方向的-1000N 的力P2,试以静力来分析,求解各接点的位移。已知组成刚架的各梁除梁长外,其余的几何特性相同。 横截面积:A=0.0072 m2 横截高度:H=0.42m 惯性矩:I=0.0021028m4x 弹性模量: E=2.06x10n/ m2/ 泊松比:u=0.3 二、数学模型 (要求:针对问题描述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应包含示意图,示意图中应有必要的尺寸数据;如进行了简化等处理,此处还应给出文字说明。) (此图仅为例题)

三、有限元建模(具体步骤以自己实际分析过程为主,需截图操作过程) 用ANSYS 分析平面刚架 1.设定分析模块 选择菜单路径:MainMenu—preference 弹出“PRreferences for GUI Filtering”对话框,如图示,在对话框中选取:Structural”,单击[OK]按钮,完成选择。 2.选择单元类型并定义单元的实常数 (1)新建单元类型并定 (2)定义单元的实常数在”Real Constants for BEAM3”对话框的AREA中输入“0。0072”在IZZ 中输入“0。0002108”,在HEIGHT中输入“0.42”。其他的3个常数不定义。单击[OK]按 钮,完成选择 3.定义材料属性 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er”对话框的”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中,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如图

应力分析初学者的资料

1. 进行应力分析的目的是 1) 使管道应力在规范的许用范围内; 2) 使设备管口载荷符合制造商的要求或公认的标准; 3) 计算出作用在管道支吊架上的荷载; 4) 解决管道动力学问题; 5) 帮助配管优化设计。 2. 管道应力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种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1) 静力分析包括: (l)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防止法兰泄漏; (6)管系位移计算――防止管道碰撞和支吊点位移过大。 2) 动力分析包括: (l)管道自振频率分析――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气柱频率分析――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3. 管道应力分析的方法 管道应力分析的方法有:目测法、图表法、公式法、和计算机分析方法。选用什么分析方法,应根据管道输送的介质、管道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公称直径和所连接的设备类型等设计条件确定。

4. 对管系进行分析计算 1) 建立计算模型(编节点号),进行计算机应力分析时,管道轴测图上需要提供给计算机软件数据的部位和需要计算机软件输出数据的部位称作节点: (1) 管道端点 (2) 管道约束点、支撑点、给定位移点 (3) 管道方向改变点、分支点 (4) 管径、壁厚改变点 (5) 存在条件变化点(温度、压力变化处) (6) 定义边界条件(约束和附加位移) (7) 管道材料改变处(包括刚度改变处,如刚性元件) (8) 定义节点的荷载条件(保温材料重量、附加力、风载、雪载等) (9) 需了解分析结果处(如跨距较长的跨中心点) (10) 动力分析需增设点 2) 初步计算(输入数据符合要求即可进行计算) (1) 利用计算机推荐工况(用CASWARII计算,集中荷载、均布荷载特别加入) (2) 弹簧可由程序自动选取 (3) 计算结果分析 (4) 查看一次应力、二次应力的核算结果 (5) 查看冷态、热态位移 (6) 查看机器设备受力 (7) 查看支吊架受力(垂直荷载、水平荷载) (8) 查看弹簧表 3) 反复修改直至计算结果满足标准规范要求(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可能存在的问题)

温度应力场分析

/prep7 et,1,55 !设置耐火材料属性 !导热系数 mptemp,1,20,100,200,300,400,500 mptemp,7,600,800,1000,1200,1400,1600 mptemp,13,1800 mpdata,kxx,1,1,1.28,1.3207,1.3614,1.4021,1.442,1.4835 mpdata,kxx,1,7,1.5242,1.6056,1.687,1.7684,1.8498,1.9312 mpdata,kxx,1,13,2.0126 mptemp,1,20,100,200,300,400,500 mptemp,7,600,800,1000,1200,1400,1600 mptemp,13,1800 !比热容 mpdata,c,1,1,842,866,895,924,954,983 mpdata,c,1,7,1012,1071,1130,1188,1247,1305 mpdata,c,1,13,1364 !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膨胀系数 MPTEMP,1,20 MPDATA,DENS,1,,3300 MPDATA,ALPX,1,,0.0000106 MPDATA,EX,1,,200000000000 MPDATA,PRXY,1,,0.3 !钢材材料属性 MP,KXX,2,60.5 MP,c,2,470 MP,DENS,2,7850 MP,ALPX,2,0.000012 MP,EX,2,200000000000 MP,PRXY,2,0.3 RECTNG,0,1,0,1, RECTNG,1,2,0,2, RECTNG,2,3,0,2, AADD,1,2 aglue,all

球罐应力分析报告模板

XXX球罐应力分析报告 设备名称:XXX球罐 设备位号:XXX 应力分析报告

目录 1基本设计参数 (4) 2计算数据 (6) 2.1 计算条件 (6) 2.2材料性能数据 (7) 3主要受压元件计算 (8) 4整体结构分析计算 (9) 4.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9) 4.2 载荷工况分析 (11) 4.3 载荷边界条件 (12) 4.4 位移边界条件 (15) 4.5 应力强度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15) 4.6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20) 4.7 整体结构强度评定汇总 (33) 5局部结构分析计算 (34) 5.1 人孔与接管N1/N4局部结构分析 (34) 5.1.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34) 5.1.2载荷边界条件 (36) 5.1.3位移边界条件 (38) 5.1.4应力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39) 5.1.5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40) 5.1.6 人孔与接管N1/N4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48) 5.2 人孔与接管V1/K3/K4局部结构分析 (48) 5.2.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48) 5.2.2载荷边界条件 (51) 5.2.3位移边界条件 (53) 5.2.4应力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54) 5.2.5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55)

5.2.6 人孔与接管V1/K3/K4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63) 5.3 人孔与接管K1/K2局部结构分析 (63) 5.3.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63) 5.3.2载荷边界条件 (66) 5.3.3位移边界条件 (68) 5.3.4应力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69) 5.3.5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70) 5.3.6 人孔与接管K1/K2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78) 5.4 人孔与接管N2局部结构分析 (78) 5.4.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78) 5.4.2载荷边界条件 (81) 5.4.3位移边界条件 (83) 5.4.4应力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84) 5.4.5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85) 5.4.6 人孔与接管N2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93) 5.5 人孔与接管N5局部结构分析 (93) 5.5.1 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93) 5.5.2载荷边界条件 (96) 5.5.3位移边界条件 (99) 5.5.4应力分布云图及路径选取 (100) 5.5.5 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101) 5.5.6 人孔与接管N5应力线性化及强度评定 (109) 6结论 (109) 附录 (109) 球罐SW6计算文件

管道应力分析和计算..

管道应力分析和计算

目次 1 概述 1.1 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 1.2 管道应力计算常用的规范、标准1.3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1.4 管道荷载 1.5 变形与应力 1.6 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 1.7 强度理论 1.8 蠕变与应力松弛 1.9 应力分类 1.10 应力分析 2 管道的柔性分析与计算 2.1 管道的柔性 2.2 管道的热膨胀补偿 2.3 管道柔性分析与计算的主要工作2.4 管道柔性分析与计算的基本假定2.5 补偿值的计算 2.6 冷紧 2.7 柔性系数与应力增加系数 2.8 作用力和力矩计算的基本方法2.9 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的计算

3 管道的应力验算 3.1 管道的设计参数 3.2 钢材的许用应力 3.3 管道在内压下的应力验算 3.4 管道在持续荷载下的应力验算 3.5 管道在有偶然荷载作用时的应力验算3.6 管系热胀应力范围的验算 3.7 力矩和截面抗弯矩的计算 3.8 应力增加系数 3.9 应力分析和计算软件

1 概述 1.1 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 火力发电厂管道(以下简称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是验算管道在内压、自重和其他外载作用下所产生的一次应力和在热胀、冷缩及位移受约束时所产生的二次应力;判断计算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以及管道对设备产生的推力和力矩应在设备所能安全承受的范围内。 管道的热胀应力应按冷、热态的应力范围验算。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应按冷状态下和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分别进行验算。 1.2 管道应力计算常用的规范、标准 (1)DL/T 536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2)ASME B 31.1-2004动力管道 在一般情况下,对国内工程采用DL/T 5366进行管道应力验算。对涉外工程或顾客有要求时,采用B 31.1进行管道应力验算。 1.3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对于静荷载,例如:管道内压、自重和其他外载以及热胀、冷缩和其他位移荷载作用的应力计算,采用静力分析法。DL/T 5366和B 31.1 规定的应力验算属于静力分析法。同时,它们也用简化方法计及了地震作用的影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管道和一般动力管道。 对于动载荷,例如:往复脉冲载荷、强迫振动载荷、流动瞬态冲击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的应力计算采用动力分析法。核电站管道和地震烈度在9度及以上地区的火力发电厂管道应力计算采用动力分析法。 1.4 管道荷载

ANSYS基础教程——应力分析报告

ANSYS基础教程——应力分析 关键字:ANSYS 应力分析 ANSYS教程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应力分析是用来描述包括应力和应变在的结果量分析的通用术语,也就是结构分析,应力分析包括如下几个类型:静态分析瞬态动力分析、模态分析谱分析、谐响应分析显示动力学,本文主要是以线性静态分析为例来描述分析,主要容有:分析步骤、几何建模、网格划分。 应力分析概述 ·应力分析是用来描述包括应力和应变在的结果量分析的通用术语,也就是结构分析。 ANSYS 的应力分析包括如下几个类型: ●静态分析 ●瞬态动力分析 ●模态分析 ●谱分析 ●谐响应分析 ●显示动力学 本文以一个线性静态分析为例来描述分析步骤,只要掌握了这个分析步骤,很快就会作其他分析。 A. 分析步骤 每个分析包含三个主要步骤:

·前处理 –创建或输入几何模型 –对几何模型划分网格 ·求解 –施加载荷 –求解 ·后处理 –结果评价 –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注意!ANSYS 的主菜单也是按照前处理、求解、后处理来组织的;

·前处理器(在ANSYS中称为PREP7)提供了对程序的主要输入; ·前处理的主要功能是生成有限元模型,主要包括节点、单元和材料属性等的定义。也可以使用前处理器PREP7 施加载荷。 ·通常先定义分析对象的几何模型。 ·典型方法是用实体模型模拟几何模型。 –以CAD-类型的数学描述定义结构的几何模型。 –可能是实体或表面,这取决于分析对象的模型。 B. 几何模型 ·典型的实体模型是由体、面、线和关键点组成的。 –体由面围成,用来描述实体物体。 –面由线围成,用来描述物体的表面或者块、壳等。 –线由关键点组成,用来描述物体的边。 –关键点是三维空间的位置,用来描述物体的顶点。

管道应力分析报告概述

管道应力分析概述 CAESARII软件介绍 CAESARII管道应力分析软件是由美国COADE公司研发的压力管道应力分析专业软件。它既可以分析计算静态分析,也可进行动态分析。CAESARII向用户提供完备的国际上的通用管道设计规范,使用方便快捷。交互式数据输入图形输出,使用户可直观查看模型(单线、线框,实体图)强大的3D计算结果图形分析功能,丰富的约束类型,对边界条件提供最广泛的支撑类型选择、膨胀节库和法兰库,并且允许用户扩展自己的库。钢结构建模,并提供多种钢结构数据库.结构模型可以同管道模型合并,统一分析膨胀节可通过标准库选取自动建模、冷紧单元/弯头,三通应力强度因子(SIF)的计算、交互式的列表编辑输入格式用户控制和选择的程序运行方式,用户可定义各种工况。 一、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 管道应力分析应保证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柔性,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承或端点附加位移造成应力问题。 二、管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静力分析包括: 1)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防止法兰汇漏。 动力分析包括:

l)管道自振频率分析——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三、管道上可能承受的荷载 (1)重力荷载:包括管道自重、保温重、介质重和积雪重等; (2)压力荷载:压力载荷包括内压力和外压力; (3)位移荷载:位移载荷包括管道热胀冷缩位移、端点附加位移、支承沉降等; (4)风荷载; (5)地震荷载; (6)瞬变流冲击荷载:如安全阀启跳或阀门的快速启闭时的压力冲击: (7)两相流脉动荷载; (8)压力脉动荷载:如往复压缩机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压力脉动; (9)机械振动荷载:如回转设备的振动。 四、管道应力分析的目的 1)为了使管道和管件内的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值; 2)为了使与管系相连的设备的管口荷载在制造商或国际规范(如 NEMA SM-23、API-610、API-6 17等)规定的许用范围内; 3)为了使与管系相连的设备管口的局部应力在 ASME Vlll的允许范围内; 4)为了计算管系中支架和约束的设计荷载;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教学大纲 (2004年制定,2012年第二次修改) 课程名称: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课程英文名称:Stress Field Analysis and Fracture Prediction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 大纲执笔人:曾联波主讲教师:曾联波 师资队伍:曾联波、童亨茂、陈书平 一、课程内容简介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是地质学专业和资源勘探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门课程。讲授古、现应力场和储层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应力与应力场的基础概念、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裂缝的基础知识,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古应力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现今地应力和裂缝在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本门课程为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古、今应力场分析与储层裂缝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油田应力场分布及进行储层裂缝预测的基本能力。《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课程涉及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储层地质学、岩石力学、石油地质学和油气藏工程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了大学本科地质类专业的构造地质学、固体力学、石油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等课程。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应力、应力场和裂缝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布特征; 2.掌握古应力场研究方法及进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分析油田古应力场分布和指导油气勘探; 3.掌握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分析低渗透油气田的地应力分布和指导油气田开发。 4. 掌握储层裂缝的研究和预测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研究和预测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 §1. 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基础知识(4学时) §1.1应力、应力场和裂缝的基本概念。 §1.2应力场和裂缝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3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研究意义。 §2. 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4学时) §2.1现场地应力测量方法。 §2.2岩心地应力测量方法。 §2.3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 §2.4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 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6学时) §3.1古构造应力方向分析方法。

Solidworks应力分析实例

基于Solidworks 软件的应力分析 Solidworks 中有限元分析插件CosMos/Works 分析零件的静力学性能,得出载荷分布情况,定性的分析极限载荷(这里指的是最大扭矩)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其安全性能。 其分析流程如下: 1、建立一个简化的分析模型; 2、指定材料、元素和截面; 3、加约束和载荷; 4、设定网格; 5、执行分析; 6、结果显示; 7、生成研究报告。 分析对象 电机轴及啮合处的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花键轴及啮合处的离合器从动盘,电机轴和离合器花键轴之间的联接螺栓(M12x40,10.9级)。 材料 目前公司所用的变速器输入轴材料为20CrMnTi ,考虑其受力情况,材料不一致,其强度就会不一样,容易导致强度差的失效,因此根据目前情况,电机轴和离合器花键轴均选用20CrMnTi 。 20CrMnTi 用于制作渗碳零件,渗碳淬火后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承受高速、中载或重载以及冲击和摩擦的主要零件。 对于截面为15的样件,经过第一次淬火880℃,第二次淬火870℃,油冷;在经过回火200℃,水冷和空冷。得到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MPa b 1080=σ,屈服强度MPa s 835=σ,伸长率(式样的标距等于5倍直径时的伸长率)%105=δ,断面收缩率%45=ψ,冲击韧度2/55cm J A kU =,硬度217HB 。

对于截面尺寸小于等于100的样件,经过调质处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 MPa b 615=σ,屈服强度MPa s 395=σ,伸长率%175=δ,断面收缩率%45=ψ, 冲击韧度2/47cm J A kU =。本分析还要使用到的参数:泊松比25.0=μ,抗剪模量G=7.938GPa ,弹性模量E=207GPa ,密度23/108.7m N ?=ρ。 螺栓联接受力分析 螺纹联接根据载荷性质不同,其失效形式也不同。受静载荷螺栓的失效形式多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或螺栓被拉断;受变向载荷螺栓的失效形式多为螺栓的疲劳断裂;对于受横向载荷的绞制孔用螺栓联接,其失效形式主要为螺栓杆被剪断,螺栓杆或连接孔接触面被挤压破坏。 对于10.9级M12的普通螺栓,屈服强度MPa s 900=σ,拧紧力矩T=120N.m 。 为了增强螺纹连接的刚性、防松能力及防止受载螺栓的滑动,装配时需要预紧。 其拧紧扳手力矩T 用于克服螺纹副的阻力矩T1及螺母与被连接件支撑面间的摩擦力矩T2,装配时可用力矩扳手法控制力矩。 公式: d * F *K =T2+T1=T 0 拧紧扳手力矩T=120N.m ,其中K 为拧紧力矩系数,0 F 为预紧力N ,d 为螺 纹公称直径12mm 。 摩擦表面状态 K 值 有润滑 无润滑 精加工表面 0.1 0.12 一般工表面 0.13-0.15 0.18-0.21 表面氧化 0.2 0.24 镀锌 0.18 0.22 粗加工表面 - 0.2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