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中心法则

专训2: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

专训2: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常用 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 法叫转换法。在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电阻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通过观 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推断导体的导电性能和电路中电 阻的变化,利用了转换法。其中,根据电流表的示数作出判断更准确,而根据 灯泡的亮度作出判断更直观。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 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 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 1.【2015·汕尾】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 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导学号79002108】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第1题图)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如图B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本实验电路中接入电阻R0的目的是; (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来判断;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B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两图所示位置;

(4)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B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2.【2015·陕西】雨天乘车时,小华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随着雨的大小,刮动的速度 相应地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 它的工作电路中安装有“雨水检测金属网”装置。小华想,该装置究竟在刮水 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她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模拟电路进行探究。【导学号79002109】 (第2题图) (1)小华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时,检测网未放入雨水中,电路处 于断开状态,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路接通,表明雨水是(填“导体”或“绝缘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 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将检测网竖立并浸入雨水中不同深度处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数据: 检测网浸入雨水中部分未浸入1/3浸入2/3浸入全部浸入电流表的示数0.16 0.20 0.32 ①结合上述实验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②分析数据可知,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电流表示数越大。这说明a 、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 素可知: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变化引起的。 (3)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无法实现车窗的清洗。 请你在不拆卸原电路的基础上,在该电路中加装一个电路元件,以解决此问题。 加装的元件是:。 简述你的做法:。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定律练习题

生物练习一遗传定律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人的高鼻梁与塌鼻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 性状分离是指 A.染色体的分离B.遗传因子的分离 C.杂合子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D.A、B、C均是 3.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杂合子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16 D.1/32 4.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5.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6.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A.YR B.yR C.Yy D.yr 7.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 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8.基因型是Dd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3︰1 B.l︰l︰l︰l C.l︰2︰1 D.9︰3︰3︰l 9.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0.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交B.测交C.正交D.反交11. 下列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2.在10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如果全部受精,能形成受精卵的数目是 A.5个B.10个C.20个D.40个1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结束B.第二次分裂结束 C.着丝点分裂D.联会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开C.分离开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15.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1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17. 若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A. Ab、Ab、ab、ab B. aB、Ab、AB、AB C. Ab、aB、Ab、aB D. AB、AB、ab、aB 18.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我们生物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生物的规律,是为了运用生物知 识解决问题。可是生物知识要先学会,弄懂。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生物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 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 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 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 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 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 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种的母方和夫方。 5)回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回交的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非轮回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6)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4)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5)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6)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二、显隐性状的判断 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3、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专训3: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

专训3: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在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电阻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推断导体的导电性能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利用了转换法。其中,根据电流表的示数作出判断更准确,而根据灯泡的亮度作出判断更直观。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 1.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第1题图)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如图B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本实验电路中接入电阻R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B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________(填

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________两图所示位置; (4)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B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陕西)雨天乘车时,小华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随着雨的大小,刮动的速度相应地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它的工作电路中安装有“雨水检测金属网”装置。小华想,该装置究竟在刮水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他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模拟电路进行探究。 (第2题图) (1)小华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时,检测网未放入雨水中,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路接通,表明雨水是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将检测网竖立并浸入雨水中不同深度处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数据: ①结合上述实验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②分析数据可知,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电流表示数越大。这说明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______________变化引起的。 (3)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无法实现车窗的清洗。请你在不拆卸原电路的基础上,在该电路中加装一个电路元件,以解决此问题。 加装的元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你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 I U R。 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 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

2020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探究电路》专训试题2: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

用 专训2: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在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电阻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推断导体的导电性能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利用了转换法。其中,根据电流表的示数作出判断更准确,而根据灯泡的亮度作出判断更直观。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导体的导电性能 1.(中考·汕尾)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离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 (第1 题图) 如 图A 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 两金属片 计 了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 图B 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b 每次插入溶液中 分别插入如 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本实验电路中接入电阻R0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_判断; (3)将金属片a、b 分别插入如图 B 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 分别插入________两图所示位置; (4)将金属片a、b 分别插入如图 B 乙、丁所示位置,若 I 乙≠I 丁,由此可得 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陕西)雨天乘车时,小华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随着雨的 大小,刮动的速度相应地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 相 关资料后,发现它的工作电路中安装有“雨水检测金属网”装置。小华想,该装 置究竟在刮水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于是他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模拟电路进行探究。 (第2题图) (1)小华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时,检测网未放入雨水中,电 路处于断开状态,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路接通,表明 雨水是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电 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将检测网竖立并浸入雨水中不同深度处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数据: 检测网浸入雨水中部分未浸入1/3 浸入2/3 浸入全部浸入电流表的示数/A 0.16 0.20 0.32 ①结合上述实验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②分析数据可知,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电流表示数越大。这说明a、 b 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根据影响导体电 阻大小的因素可知:a、b 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______________变 化引起的。 (3)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无法实现车窗的清洗。 请你在不拆卸原电路的基础上,在该电路中加装一个电路元件,以解 决 此 问 题 。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 ︰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2、(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的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是橘黄色或红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确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3、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4、蛋白质的功能有5点,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②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③运输载体(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6、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7、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8、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9、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等)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下)汇总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下) ★1、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小肠 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4、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 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中文名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酶A—P~P+Pi+能量(Pi表示磷酸)远离A ★5、ATP 与ADP相互转化:A—P~P~P?→ 另一种酶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元素组成:ATP 由C 、H、O、N、P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酶 ADP + Pi + 能量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去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来源: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回到课本实验)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等量原则。 ★7绿叶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乙醇(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等)之令狐文艳创作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令狐文艳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

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遗传规律都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因为这一个知识点出题形式多样,包 括计算题图表题,一道题可能包含的信息量多,还往往伴有公式计算,所以 令很多同学头痛不已,下面看看有哪些知识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 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 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 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 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 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 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 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纯合体: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 会发生性状分离。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 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五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义。(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

控制变量法

图1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 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 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 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 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 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