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常识之自然现象的原理解释

公基常识之自然现象的原理解释
公基常识之自然现象的原理解释

自然现象的原理解释

1、现象:炎热的夏天,装冰啤酒的瓶子外面经常是水淋淋的。

解释: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成水滴。冰瓶子会吸收瓶子周围水蒸汽热量。

2、现象:炎热的夏天,家装空调机,空调机外墙滴水。

解释: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成水滴。空调机制冷侧会吸收室内空气中水蒸汽热量。

3、现象:炎热的夏天,蓝天飘浮着朵朵白云。

解释: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成小水滴。一团热空气上升,高空中其中的水蒸汽会遇冷凝聚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成云朵。

4、现象:炎热的夏天,蓝天飘浮着朵朵白云,不一会下雨了。

解释: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成云朵,当云朵越来越大时,小水滴成大水珠落下来就是雨。

5、现象:炎夏,天上是乌云几朵,这边下雨,那边是晴天。

解释:夏天,悬浮在高空中的云层厚就是乌云,这云是团云,下雨影响有边界,才出现这边下雨,那边是晴天。

6、现象:炎夏,突然天上是乌云滚滚,不一会就下起冻雨或冰雹了。

解释:夏天,大热云遇上了强大的冷气流影响,形成的大水珠瞬间成冰粒或大冰粒落下,就下起冻雨或冰雹了。

7、现象:春夏交替的日子,一楼的墙壁、地上会出水。

解释:春夏交替的日子,空气升温很快,水蒸汽多,而一楼的墙壁、地面的温度仍很低,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成小水滴,好像墙壁、地上会出水一样。

8、现象:回潮的日子,开窗通风,一楼的墙壁、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解释:春夏交替的日子,空气升温很快,而一楼的墙壁、地面的温度仍很低,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聚墙壁、地上成小水滴,通风促进更多热空气进来冷空气出去,水都留下来了。

9、现象:冬天,阴雨多日,冷风吹来,不一会下雪了。

解释:冬天,阴雨多日,地表温度下降很快,冷风再一吹,气温很快低于零度,下雨就变成了下雪了。

10、现象:寒冷的冬天,道路上有冰雪,工人洒盐化冰雪。

解释:水在零度凝聚成冰雪,加入少量的盐后,水的冰点下降,冰雪就融化为水了。

11、现象:氢气球会慢慢的升天。

解释:气球中充满了氢气,氢气比空气轻,因此氢气球会慢慢的升天。

12、现象:人吹的气球,打上去又落下。

解释:人吹的气球中充满了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比空气重或相等,因此人吹的气球,打上去又落下。

13、现象:从高楼上丢一架纸飞机,飞得很远才落到地面。

解释:纸飞机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下落途中因空气的依托而慢慢下降,因此飞得很远才落到地面。

14、现象:从高楼上丢一个小石头,很快就落到地面。

解释:小石头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下落途中因空气的依托很小,因此很快就落到了地面。

15、现象:在太空中,笔、水瓶、甚至人都可悬浮在空中。

解释:在太空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非常小,因此笔、水瓶、甚至人都可悬浮在空中不下落。

16、现象:冬天,人们触摸水管等金属时,手指有触电的感觉。

解释:冬天空气干燥,化纤毛衣因活动摩擦产生静电,人手上带有静电,触摸水管等金属零电位时,发生中和有触电的感觉。

17、现象:电扇叶上、电脑散热孔有很多灰尘积聚。

解释:空气中灰尘因运动摩擦而带静电,通过电扇叶、电脑散热孔等金属零电位时,发生中和而吸附在上面。

18、现象:炎热的夏天,乌云滚滚而来,不一会就电闪雷鸣了。

解释:高空中云,受大气层的强对流气流影响,快速移动产生大量静电,合适条件下与地面发生放电,出现电闪雷鸣。

19、现象:雨夏,电闪雷鸣,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解释:光速是每秒三十万公里,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每秒三百多公里,所以电闪雷鸣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0、现象:炎热的夏天,雨后见彩虹。

解释:下雨后,空气中仍存在大片的细小水珠。阳光照射,透过这些细小水珠,发生折射将阳光分解成七色彩虹。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学时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 一、复习提问: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 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 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那我们为什么要照镜子呢? 答:我们能从镜子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师:镜子中的你是真的另一个你吗?(不是,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超自然现象

超自然现象 不明飞行物 超自然现象可以理解为超越自然科学的常规可知性范围的象。或者说,超越了当代自然科学 知识的极限而被认为不可能产生或无法解释的现象。超自然通常指超自然力量或者超自然现 象,即在自然界无法见到同时无法用通常手段证实的力量或现象。一旦超自然能够被证实, 则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学的范畴,因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证实的测量 以及通过同行评审(请参见科学方法)。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而上学紧密联系,有时 跟超常现象一词同义。 目录[隐藏] 超自然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超自然现象的范例 心理学家解释超自然现象 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集合

图书信息 超自然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超自然现象的范例 心理学家解释超自然现象 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集合 图书信息 [] 超常现象是英文「anomalous phenomenon」的翻译,是指与科学和常识相互矛盾的现象。因为超常现象无法用已存在的逻辑架构、或普遍被接受的现实知识来解释。 [1] 这些真实性并未确定的现象,通常不被主流的科学家所承认。这些「难以再现」 的超常现象被认为是伪科学,有一部分是因为科学是需要能重现、重制的现象来证实 的。 这些包含拥有特异功能的人类(预知、透视、意念显影),以及在偶然的情况下 发生,但无法以常理来说明的事件,例如:图坦卡门的诅咒、灵异照片等突然失踪飞碟事件等等。 也有其他的类似现象被认定为确有其事,却无法立即解释。例如,许多人皆曾看 过不明飞行物(UFO);但彼此对不明飞行物的解释却有很大差异。通古斯大爆炸是一种明显且无法否认的超常现象,但是关于爆炸的原因,却从彗星到超空间撕裂(cross-dimensional rips)的解释都有。

物理现象解释.

物理现象解释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现象解释题的考查,考查中涉及到的知识有光现象、物态变化、惯性现象、安全用电、能量的相互转化等方面。这类试题通常会围绕某个物理现象或通过一段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并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例1.(2012年泰安)如图1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一幅插图--《鱼在哪里?》,“划船叉鱼”的过程中,用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个“划船叉鱼”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填在下表中,写出相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解此类情境开放题,只要所描述的情境能合理地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均正确,但一定要将情境与物理知识对应。 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1水中的倒影光的反射 2看见水中的鱼变浅光的折射 3船桨杠杆 4船桨向后划水船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船运动状态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鱼叉尖锐压强 7船浮在水面浮力 例2.(2012年绥化)如图2所示,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水壶的了解,就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等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壶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从水壶的把手、能量的转化、白气等方面进行分析。 (1)问题: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回答:水蒸气对壶盖做功。 (2)问题:水开时,壶盖周围为什么会有“白气”?回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3)问题:为什么把手上有花纹?回答:为了增大摩擦力。 例3.(2012年防城港)小明制了一些肥皂液,他用吸管沿着水平方向在太阳光下向空气中吹肥皂泡时,发现大部分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且他在一些肥皂泡上看到了“小彩虹”,你能帮助小明解释这些现象吗? 解析:用吸管吹出肥皂泡时,吹进去的热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肥皂泡上升的过程中,里面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后,肥皂泡开始下降。肥皂泡上看见的“小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肥皂泡上产生的。 例4.(2012年河北)如图3所示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物理化学生活现象的解释

过热液体的形成 过热液体:是指液体的温度超过其沸腾温度而没有沸腾的情况,此时若加入可以引起液体沸腾的多孔物质或金属,可导致液体爆沸,若液体温度高过其沸腾温度过多,可能导致爆炸。用微波炉加热用不会引起沸腾的玻璃容器盛装的水会出现过热液体。 形成原因: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有大量的气泡形成,使汽液分界面大大增加,于是整个液体剧烈汽化。在一般情况下,液体中容有空气。以这些既有的空气泡作核而形成的气泡具有足够大的半径,接近于分界面为平面的情形,只要气泡中的蒸汽压等于液体的压强,即发生沸腾。如果液体中没有现存的空气泡作核,最初气泡的形成,其半径必然极小,泡内饱和蒸气压必然远小于外压力,因此在外压力压迫之下,小气泡难于形成,致使液体不易沸腾,从而成为过热液体。当达到正常沸点的温度,即饱和蒸汽压P等于液体的压强p,力学平衡条件要求气泡内的蒸汽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而相变平衡条件又要求气泡内的蒸汽压强小于液体的压强。因此在正常沸点的温度,不能同时满足力学平衡条件和相变平衡条件。除非液体的温度高于正常的沸点,使相应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液体压强。故此,形成了过热液体。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为了节约时间,人们已经习惯用高压锅来煮饭菜。其实它并非是现代生活中的发明,早在300多年前,法国物理学家帕平就用它做过“大餐”。 一次,帕平在做实验时,由于不小心,被从加热容器中喷出来的蒸汽烫伤了手,伤势十分严重。帕平就向波意耳请教这次的蒸汽格外热的原因。波意耳的解释是,在高压下水的沸点升高,所以它的蒸汽特别烫。实验中水是在密闭容器里加热的,沸腾后的水蒸气使容器上方的空气密度加大,从而使气压升高。反之,在低压情况下,沸点降低的水蒸气就不烫手了。 受到启发之后的帕平设计并且制作了一个密闭的容器,然后把容器内的水加热,容器里的压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越来越大,因而水的沸点也升高,食物也就熟得快了。他从此得出结论,气压的高低与水的沸点温度成正比。帕平制造了第一只高压锅,然后,他用高压锅做了牛肉等各种食物,举办了一个名为“加压大餐”的宴会,大家吃过以后都啧啧称奇。就这样,高压锅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 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动画运动规律

1.在动画运动规律技巧方面美国与日本动画的区别 在技巧方面,非常充分的运用了传统的动画表现手法,展现各类物体的物理现象,我们常常称其为运动规律。弹性运动,曲线运动,预备和缓冲运动。美国动画片被当做艺术品和经典作品来完成,多为电影大片,制作周期长,品质优良。在运动规律方面,日本动画制作张数仅为美国动画的五分之一。常常“停格”。因此,日本动画大量运用大量摄影技巧来弥补运动方面的不足,日本动画多为电视动画,周期短,产量大。 2.什么是动画设计稿 设计师根据分镜头台本的构图人物造型比例以及场景样稿画设计稿,设计稿最主要的任务是统一背景和人物的透视。 3.什么是动漫 动漫是由“cartoon”包括两方面内容,动画和漫画,静止不动的称为漫画,像电影一样会动的称之为动画 4.视觉残留(名词解释) 物体在移动前其影像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会有八分之一秒左右的停留,如果这个物体形象的动作每三格动一下,观者看到的就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运动的画面。 4.画运动规律的专用设备叫“透台”又叫“拷贝台” 5.动画专用纸有三个定位孔,叫做“动画纸”用“定位尺”来固定 6.动画线条绘制标准“准,挺,匀,活” 7.日文的“中割”也称之为“动画”,即运动物体关键动态之间呈渐变过程的,已构成一个形体的画,对一个单一的动作而言,两头极限的两张叫做原画,中间的画面就叫做中间画8.动画中有哪几种变形 主要有四类变形(1)荒诞变形(2)弹性运动变形(3)预备和缓冲变形(4)阻力变形 9.什么是弹性运动变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上称之为弹性,当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时就成生了变形,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想,当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10.预备和缓冲变形 预备动作是指动画角色在同某一方向运动前呈现的一个反方向动作,加了物体的夸张,缓冲室物体受到惯性的影响,一时止不住而产生的物理现象,也会引起物体的变形,预备和缓冲引起的变形和夸张是动画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技巧,目的是使动画片更具有戏剧性。 11.阻力变形 物体受到阻力和离心力时也会变形,阻力变形会使动作充满力度 12.什么是转面 转面就是绘制角色或物体的朝向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运动规律中最基本的技法 13.头部转面要点 用十字线(眼线和中线)表示头部的朝向,用一个圆球概括头部形状来绘制转面,首先要注意角色自身的结构,在转面过程中基本保持角色结构不变。同时要注意两种透视关系:即切割的距离和造型的透视。 14.自然转面法 绘制转面时,还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才能使转面过程自然生动,称为自然转面法,如果眼神与头部同步运动,那么画出的效果就很机械,绘制转面时,可以让眼神先与头部运动,或者滞后,同时配合抬头——低头的过程,使转面呈现出弧线效果,都是自然转面常用的技巧。 15.表情绘制 表情主要通过口型和五官运动来表示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拓展: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拓展: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现象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现象 1)雾: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形成雾 2)露: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物体表面便形成露 3)霜: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物体凝华成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形成霜 4)云: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5)雨: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后下落便形成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物体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融化成小水珠便形成雨) 6)雪: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后下落变成了雪

7)冰雹:雨下落遇到零度以下的气温凝固成大冰块便形成冰雹 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蒸发后形成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下降而上下运动,他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的时候,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空气团存在,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空气团的作用下,凝聚成小冰块。有些小冰块的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成水,这就是冰雹。 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中国700年来的灵异事件

中国700年来的灵异事件 以下是中国700年来发生的所有重大灵异事件纪实。 云南:高黎贡山原始森林有个“迷人胡”,人在岸边大声讲话就会下雨,声音越大,雨下得越大。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 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松花江坠龙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1950年,四川黑竹沟里面消失了很多人,包括国民党军队和许多科考勘察队,很多人都是凭空消失的。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物理知识,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相信你的物理学习会变得五彩缤纷!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 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动画运动规律模板

摘要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艺术表现和运用技术并行存在的一种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对动画运动方式的种规律性总结,是动画制作的理论依据。这种艺术表现规律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赋予动画角色活力与生命力、塑造角色性格、把握角色节奏的功能,并随着动画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完整的运动规律能使动画动的自然、合理、流畅、赋予美感。 关键字:动画运动规律;艺术表现;赋予美感

Abstract Animation motion law, is the study of time, space,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 of sheets, spe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so as to deal with the laws of the rhythm of the movements in the animation. Animation motion animation art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f the existence of parallel an animation art form, it is with respect to the manner of animation movement regularity summary, is the theory basis of animation. This kind of art performance principles of practicability, artistry and technicality, have given animation role of vigor and vitality, shaping character, grasp the function of the role of rhythm,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ar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and update. Complete motion can make animation dynamic nature, reasonable and smooth, which gives aesthetic feeling. Keywords: Animation motion; Art performance; Given the aesthetic

《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刘安(前179~前121),西汉文学家。他学术修养较为深厚,后密谋叛乱,被汉王朝平定。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 【高清课堂:神奇的想象——学习《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高清课堂:神奇的想象——学习《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以宣扬道家思想为主,共21卷。“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知识积累 《夸父逐日》 1.夸父:古代神话人物。 2.逐.(zhú)日:追赶太阳。 3.逐走:竞跑,赛跑。 4.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5.于:到。 6.河、渭:即黄河、渭水。 7.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方,到北方。 8.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9.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10.为:成为。 11.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颛顼 ..(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6.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7.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8.尘埃.(āi):尘土,这里指泥沙。 考题例析 (2012 甘肃兰州)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肥硕.(shuò)邂.逅(xiè)夸父逐.日(zhú)

八年级上物理现象解释素材

一、教材素材 1.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在屏幕内。为什么? 2.在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3.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为什么? 4.某种昆虫烤翅振动发声,如果昆虫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人能听得到吗?为什么? 5.蝙蝠通常只在夜间活动,但他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并且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它们的“绝技”靠的是什么? 6.将放在常温的实验室中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到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为什么? 7.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往饮料中加几块冰,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为什么? 8.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不能准确反映出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9.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10.用光滑的厚纸做得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请简要说明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 因为纸的燃点为183℃高于水的沸点100℃,并且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纸锅里装一些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发现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被烧坏. 1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12.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为什么? 13.在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14.北方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水珠。请说明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

中国文学常识积累

中国文学常识积累 0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 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03屈原与贾谊 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

有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有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 第六感 “超越生死”的经历 明飞行物 许多人都曾在天空中发现过不明飞行物,从飞行器到类似流星物体,毫无疑问这种“外星体”是存在的。不管这些物体是否来自外星,但是这些飞行物若是真的历经那么长的距离穿越宇宙最终到达 地球的话,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大多数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仍有一些天外不明飞行物的事实未得到合 理的科学解释。 似曾相识 “Déjàvu”是法语单词,意思是似曾相识的错觉。人们有时对于眼前的景象非常熟悉,似乎已经发生过,但你却清楚这是第一次面 对此情此景。比如,一名身处异乡的女子走进一幢建筑物,她也许 会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前到达过此地或者有一种非常熟悉的场景,但 事实是她以前未曾来过。有些科学家解释这种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是一种先知先觉。虽然我们可以用人类心理学,例如直觉,对 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现象的本质和缘由仍然是一个谜。 人类灵魂 美国广播公司曾播放过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该剧片出示了古往今来民间都流传着人类灵魂存在的事实。同时有报道称,许多 人遇见过一些陌生人的阴影和死去亲人的灵魂。灵魂是否存在仍未 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但是连续有亲历者称自己看到过、拍摄到甚至

与幽灵交流过。相关的研究人员希望终有一天能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离奇失踪 人们会因为许多原因而突然消失,事由大多缘于人们或者逃亡、或者死于意外交通事故、或者遭绑架杀害,但是这些失踪的人最终 还是被找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奇失踪。一直以来有大量事实 显示许多人毫无踪迹就消失了,比如美国工会失踪的会长吉米·霍 法(JimmyHoffa),由于缺乏相关的证据和线索,就连警方和法庭科 学也无法调查这些离奇案件。 直觉 野人 超自然现象 神奇的尼亚加拉瀑布 神秘莫测的间歇泉 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种神奇的泉水—间歇泉。间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喷发之后,随 着一阵震人心魄的巨大响声,高温水汽突然冲出泉口,即刻扩展成 直径2米以上、高达20米左右的水柱,柱顶的蒸汽团继续翻滚腾跃,直冲蓝天。它的喷发周期是喷了几分钟、几十分钟之后就自动停止,隔一段时间才再次喷发。间歇泉即是因它喷喷停停、停停喷喷而得名。除了中国的间歇泉外,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还有一眼 举世闻名的间歇泉—“盖策”泉。这个泉在间歇时是一个直径20米、被热水灌得满满的圆池,热水缓缓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滚暴怒,池下传出类似开锅时的呼噜声,随之有一条水柱冲天而起,在蔚蓝 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这条水柱最高竟可达70米! 令人望而却步的昆仑山“地狱之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

(完整版)10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0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

化。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10、大多数人认为保温瓶中的水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保温瓶中的水不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有一小段距离。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自然篇 (2012-05-19 12:15:08) 转载▼ 分类:动画技巧 标签: it 教学内容: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掌握自然界中风,火,水,云,烟等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自然规律在动画中的表现技法,使学生在动画创作中正确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风引起的飘动,水流的大小,火的循环,烟的轻重,利用分层绘制雪花,雨的大小,体现不同物体的质感。 课时:32一部完整的动画影片,在剧情中通常会出现与角色的生活环境、气候变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以及水、火、烟雾等。这些自然现象也和其他各种物体活动一样,是由我们一张张画出来的,经过逐格拍摄,使之出现在银幕上。它们或者作为背景,用来表现特定的环境气候;或用于拟人,被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无论在神话题材、科幻题材还是警匪题材都对剧情起着毋庸置疑的衬托作用。这里,我们主要来讲述以上各种自然现象的一些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动画中的表现方法。 风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无形的气流,因此我们看不见风的外形。在动画片中,我们画上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流线,就可以表现速度比较快的风。但是通常境况下,我们还是通过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来表现风。例如:微风吹动人的头发、飘带、衣摆,风刮起树叶、纸片、窗帘等。所以,我们研究风的运动规律和风的表现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风的表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运动线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比较轻的物体,当它们被风吹离了原来的位置,在空中飘荡。例如风吹落树叶,吹起纸张、羽毛等,可以用物体的运动线(运动轨迹)来表现。在设计这类物体的运动线及运动速度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风力的强弱变化。 2)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迎风时上升,反之下降。3)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度慢,接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

僵尸袭人!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

僵尸袭人!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在中国,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超自然现象,它们或者让你感到好奇,或者让你感到惊恐。现在为你介绍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而且这些超自然现象至今为止都还是未解之谜。 在中国古代,僵尸袭人时有发生。在1872年的时候,还是清朝年间。在广西发生了一起僵尸袭人事件,事故发生得非常突然,没有人知道这些僵尸为何而会突然集体袭击人,到最后导致了村民死伤二十多人。 1910年,在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处一个丛林中,有一位在丛林中探险的英国探险家,偶然机会看到了一位老僧盘坐在丛林中,突然就在他眼前慢慢升空,而后在丛林上空飘来飘去,随后很从容地落到地上,而当他试图靠近的时候,却发现老僧失去了踪影。 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的两千余人在南京东南

部的青龙山地区突然失踪,随后进行了地毯式搜寻,依然找不到任何的踪影。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军团,就这样一夜之间全部失踪。 1945年4月,在鄱阳湖再次发生神秘失踪事件。只不过这一次 失踪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的一艘船。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 号在经过鄱阳湖的时候,毫无预兆地沉入鄱阳湖湖底,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搜救人员再找到湖底的船时发现,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几乎大半 个中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件匪夷所思的事。随后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仔细研究考察,却依然无法知晓,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黄河一带经常会发生超自然现象,除了黄河底下找到透明水棺外,在1965年的时候,黄河沿岸的居民还在河水中发现了一只比卡车还 要大的王八,而且当人们想要靠近它的时候,河水就会涨起来。它的周围还有很多小鳖,像是在保护着它。1 在中国,穿越事件也时有发生。在1965年的时候,敦煌发现1988生产的十多只南孚电池,虽然外壳已生锈,但商标确清晰可见。这个

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答的,你知道吗?接下来为你推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一起看看吧! 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一)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

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