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奇书,古代奇书,古代名书

中国历代奇书,古代奇书,古代名书
中国历代奇书,古代奇书,古代名书

中国历代奇书

作者:赖咏主编出版社:大众文艺

开本:16印刷时间:2009-10-1包装:高级变色皮烫金卷数: 6卷

定价:¥1780元ISBN:9787802400238优惠价:880元

搜罗历代资政名篇集成四库术数力作

什么是“奇书”?

“奇书”者,谓之为特殊而罕见、令人惊异、出人意料之奇特而有机谋之书。谓之奇异而不平常之人的著述。

《中国历代奇书》是什么书?

《中国历代奇书》,是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经籍典藏中一朵另类的奇葩。全书十六开六卷精装本,精选历代经典秘籍凡四十四部。上部集成中国古代历代资奇书精华,均为各朝各代秘而不宜的多有应验的资政经世奇书十种;下部汇萃《库全书》易类术数奇书名篇,皆为不可思议的《四库全书》经部、子部风水力三十种;此外,附录还收有中国古代七大预言奇书代表作两种,以及中华易学华“河洛奇书”两种。全书因“奇书”而神奇,书中包含常人不及之智,深藏地不测之机。读之,能晓天下于运筹之间;用之,能料世事于变幻之际。名符实,其“奇”可观。所以,这些古代奇书往往能“藏之深山”并“传之后世”故而惠及仕子,造福后学。

四库易类术数奇书30种易学精华风水大全

历代资政经世奇书10种秘而不宣多有应验

本书首次以“中国古代风水奇书文库精华”的编撰形式,集《四库全书》术数著名篇之大成,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占卜方法、星相命理、阴阳五行等知识对于古人如何相命,如何以出生年月日等生辰八字去推算吉凶祸福,以及如何用四时、五行、生克、衰旺之理来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本书都有详尽介绍。国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了解这一神奇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帮助读者识社会上江湖术士的敛财骗人把戏,而不被递相煽惑。所以,要将风水知识提升

学术的殿堂加以研究。中华风水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去伪真、加以珍惜。保护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就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奇书出自奇人:历代奇书作者的神奇特点

纵观中国历史,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人”留下了一些奇书秘籍。写这些书的人,或者是功成名就的帝王将相、朝野臣;或者是隐居深山的世外高僧、愤世隐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人都是在当朝当世的那个时代超凡脱俗的大智慧者和旷世奇才,他们往往都具洞察世事人心和人生世界之先机的能力。所以说,奇书之“奇”,首先是著书人的神奇。

奇人阐发奇理:历代奇书内容的神奇特点

本书上部所收历代资政十大奇书,从先秦智书《鬼谷子》、《素书》,到唐宋经《长短要术》、《八面锋》,再到明清政鉴《智囊》、《冰鉴》,乃至民国笈《厚黑学》、《观人学》等,凡此种种,上至先秦,下迄民国,多为历朝历屡次禁毁却又暗地奉为秘而不宜的资政经世秘笈。本书下部所收四库术数名篇汇萃了《四库全书》术数名著精华,包括流年风水、星相占卜等方面的传世秘自古以来,更是只用不说,多有应验。

奇理产生奇效:历代奇书功效的神奇特点

本书的特点是奇人写奇书,发乎奇情,止乎奇理,文中多奇招,用了有奇效。书所涉及的内容,或为所向披靡的阴术阳谋、随机应变的处世心经以及外藏内

的守身奇方;或为古今卜筮、星命、相术、堪舆、术数、选择等风水名著。学致用,可以有助于把握个人沉浮、商海起落乃至世事变幻,从而善出奇招,收操胜券之奇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阅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基本准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坚持正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在会未来几十年内存在。 (四)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现有可供植树造林的土地多集中在荒漠化、石漠化以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给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中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精选30句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精选30句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汉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围炉夜话》语言简短精粹,三言两语,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让人警醒。1.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释义】在子弟幼年时就开始教导,培养他们正直、宽广、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和自我督促、自我砥砺的修养功夫。2.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释义】与朋友交往,必须留心观察朋友的长处,将他的优点都学习借鉴来,才能得到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去做,才算是真正地读书。3.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释义】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有节俭以渡过难关;天性愚笨只要更加勤奋地学习,还是可

以弥补不足的。4.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释义】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5.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释义】一个“信”字是人在世上立身的根本,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品德,所以人应该终生奉行6.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释义】要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小人心思不正,如果尊重他,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谨慎的态度和他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所以说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7.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释义】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未经提炼琢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在价值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8.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释义】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能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人能不忘记廉耻心,在社会上为人处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

朝代--建立至灭亡----初代君王 夏朝公元前2070-1600 禹 商朝公元前1600-1046 汤 ???????? 西周公元前1046-771 周文王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256 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476 战国公元前475-221 春秋五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晋国公元前1033-403 唐叔虞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吴国公元前12世纪-473 泰伯 越国公元前2032-222 少康庶子无余 宋国公元前1114-286 微子启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战国七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魏国公元前403-225 魏文侯魏斯 韩国公元前403-230 韩景侯韩虔 赵国公元前403-222 赵烈侯 燕国公元前1044-222 召公奭 ???????? 秦朝公元前221-206 始皇帝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新朝8-23 王莽 东汉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 三国魏220-265 魏文帝曹丕 蜀221-263 汉昭烈帝刘备 吴229-280 吴大帝孙权西晋265-316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17-420 前赵(匈奴)304-329 光文皇帝刘渊 后赵(羯)319-351 明帝石勒 前燕(鲜卑)337-370 鲜卑族首领慕容皝 前凉(汉)301-376 汉人张轨 前秦(氐)350-394 氐族苻健 后秦(羌)384-417 纳西族先民羌人(姚苌)后燕(鲜卑)384-407 鲜卑族慕容垂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中国古代主要图书分类法的比较

《安 徽史学 》 年第 期 中 国 古 代 主 要 图 书 分 类 法 的 比 较 伍 昭 泉 , 图书 分类 法是在有 了图书 以 后 , 并随着 图书文献的 日益增 多 , 人 们为了系统地组 织和有效地利用 图 书 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纪 六 书 六 、 、 、 、 易 、 “ 六 公元前 ” 世 孔子把当时的史册定为 艺 也就是将图 分为 图 大类 思 即诗 。 书 思 礼 乐 春秋 以 艺 是孔子对 当时学术流派的系统总结 , 同时也体现 了他的 书分类 想 这一 想虽未构成据 , 组织 图书 的分类体 系 还不能 称 其 为 图书分类法 、 但它却 为 我国 古代 图书 分类 法的形成和 发 展 奠定 了基础 、 一 我国最早 的图书分 类法 — 《七 略 》 、 公 元 前 世纪 《 末 刘向 》 《 刘歌父子两人做 了一件对我国古 》 代 。 文化有巨大 贡献的事情 、 那就是刘 向开 始 刘敖最后完 山 成 的 七略 七略 是一部评价推 、 荐性 的分类 目录 了 刘 向 刘敖父子经过 几 。 十年 的工 夫 对当 时书集如 七 的皇家藏书 目 经过选择 校勘 及 从 中选 出 。 《 卷 》 写出定本 反 进行分类 他 们将所收 的书分 国 一 为 略 并编成 录 写 出学术性 的总论 比 各类的分论 人 七略 所 于 映 的这种分类体 系 《万 是我 最早 的 》 部 。 图书分类法 刃 这部图书分类法的诞生 《 》 以 瑞士 吉士 纳 现 只 《汉 ? 年编的 文 》 象图书分类法 见 《七 》 要早 概 。 年左右 可惜 《 ? 七略 原书 在唐朝 》 后遗失了 》 在 能在 书 艺 志 中 到 略 的 貌 六 根 据 、 汉书 、 、 艺文志 、 、 的记载 、 七略 、 把图书 、 分 类 组成这样一 个体系 、 、 辑略 阴阳 、 诸书总论和分论 、 、 、 艺 略 易 、 书 、 诗 礼 、 乐 春秋 论语 孝经 、 小学 、 诸子略 、 儒家 、 道家 家 法家 、 名家 、 墨家 、 纵 横家 杂家 农 、 家 小 、 说 家 、 诗赋略 、 赋一 、 赋二 赋三 杂 赋 歌 、 诗 兵书略 、 、 权谋 ② 。 形 势 阴阳 技巧 术数略 上 天文 历 谱 五行 着龟 以 杂占 《 形法 》 方技略 几 医经 经方 房中 神 仙 从 《 面所列的分类体系可 》 看出 七略 具有如下 。 个特 点 西 以 义 正 思 。 七略 成书于西汉末年 公元前 年 。 濡家思想是 《 》 周 来封建主 的 统 。 想 公元前 年 汉 武 帝即 位 后 以 罢黝百 家 独尊濡术 、 首推 公羊 七略 。 的 分类 完全 体 现了这 种 思想 在实际 入书 的 六 略 六 大类 中 儒家的 经典 孔子亲 自删定的六经为首 这 样的一种序 列 充 分体 现了图书分类 的鲜 。 明的阶 级性 明确地反映 了当 和经 时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意志 观 上 反映 上层 其 目的是 为封建统 治阶级服 务 筑 念 一 一定的文化必定是 思 必 一定社 会的政 治 是 现 济 在 念形态 思 的 作 为 现 建 观 形态 部分 的图书分类 想也 然如此 这 便 我们 《七 在所说 的图书分类 法的 》 以 想性的体 及 。 《 分 略 首先 应用了 学术性质 作为划分依据 定类标准的原则 从 内容来类分 图书 》 以 七略 从图书 内容的学术性 质 出发 “ 把 全部图书分为 个基 ”。 本 大 类 每 一基 本 己 大类 略 中 当时的学 术 流派 家 来分 这样 做法 目的在于 。 辩章学术 考 镜源流 也就 是说它当时 注意到从内容来 。 类 分 图书 使图书 分 类与当 时的学 术情 仁 况 相联 系 》 这 便是我 们现在 所说的 图 书分类法的科学性 的体 现 七略 把全部图 书 分 为 七 个大类 其中第一大类 辑略 是类 序 。 是诸书的总论和分 论 实 际 上 它 。 是一 篇扼 要 叙 述 先秦 西汉 学 术 思 想的简史 。 也可 以说 是当 时的科 学发展 史 因此 辑 略 是不 能 用 来分 书 的 炙七略 》虽以 “ 七 ” 名 实际上是六分法 在实际 入 书 。 的 六 大 类 中 略下分种 种 下分 家 扮 层层深 入 条 理 清晰 逻辑性强 组成 了 一 个结构严 谨的分类体 系 这 便是我们现 在所说的图书分 类法系统性 的体 现 。 。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阅读指南] 竺可桢(1890.3.7—1974.2.7) 浙江绍兴市人,我国卓越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建国前先后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72年的《考古学报》第l期上,83岁的竺可桢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后转载于1973年《中国科学》16卷2期,以及1973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全文篇幅也就5000余字,却聚集了竺可桢先生毕生研究的成果,可谓其学术生涯的扛鼎力作。这项研究,博大精深,严谨缜密,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 论文包含有大量古代典籍与方志文献的记载,广泛地被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所引用、推崇,对历史学家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几乎只要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或中国环境史、物质文明史的文章,都会在参考文献中摆上竺可桢的这篇经典论文。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的评论是:“每读一遍,使我觉得此文功夫之深,分量之重,为多年少见的作品,理应侧身于世界名著之林。” 对这样高山仰止的学术名篇,我们自然应该潜心阅读。 文章开头就单刀直入,陈述了研究中国气候变迁的主要指标依据:“在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趋极端,而温度的变化在冬春即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所控制,升降比较统一。因此,本文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 随后是罗列、引用我国古代典籍与方志记载的大量例证,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 根据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把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的时间,分为四个时期——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最后得到的4条初步性结论: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以后有一系列范围为1—2℃的上下摆动;在每一个400至800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升降范围是0.5—1℃;最冷的时期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向西传播到大西洋海岸。 结尾还参照对比了挪威的雪线高低的变化,丹麦格陵兰岛冰川研究的成果,得到大体一致的结论,证明了用古史书所载物候材料来做古气候研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历史时期的气候存在变迁过程,今天已经是常识,气候变化更是热点话题。可是就在八九十年前,欧美的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还认为,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竺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所以才以《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为始,50年里,一直潜

漫谈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第一奇书的《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史书,它又是一部诗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所具备的精湛的文学表现手段、丰富的社会思想内容,它在建筑、中医药、烹调等诸方面蕴藏着无限知识,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艺术和知识的宝库。 关键词:古典文学;第一奇书;《红楼梦》 一 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中国是一个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雨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传奇,它们就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串起中国的灿烂。其中也包括了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第一奇书的《红楼梦》。 《红楼梦》写于清康乾盛世,盛传于乾(隆)嘉(庆)年间。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世人的欢迎和广泛的关注。当它还是手抄本时,得到当时京师广大士大夫辈的接纳。郝懿行《晒书堂笔录》有如下记载:“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与高鹗同时期的作家程伟元的《红楼梦序》说,有的人还以此来谋利,“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毛庆臻的《一亭考古杂记》记载:至“乾隆八旬盛典后,京版《红楼梦》流行江浙,每部数十金”。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古人、后妃、列女、仙女、神佛、等,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尽管《红楼梦》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诗化的艺术情境乃至复杂的思想意义,在文化和审美价值上确实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高出一层。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世界名著,它在国内外的影响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手法刻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又像一部史书,通过贾府这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兴衰过程,深刻地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没落史;它又是一部哲学书,从总结人生的哲理出发,反映出十八世纪中叶唯物论和辩证法在中华大地出现的萌芽;它又是一部诗集,近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结合的维妙维肖。它还在建筑、中医药、烹调等诸方面蕴藏着无限知识。总之,它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艺术和知识的宝库。 二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 当红学研究最初把视野聚焦在《红楼梦》叙事结构时,其破璞见玉的功力都倾注在“《红楼梦》的主线是什么?”这是论及《红楼梦》艺术结构时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尽管多数人

学历史必读的几本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必读书 说是“必读书”,不过是老金个人读书的一点经历,想想提出一个书目,对初弄历史的朋友检索历史类书籍或许能提供些方便,就略加整理,不避嫌疑,贴上来。大方之家,必有以教我。 第一阶段—— 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 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 10·顾頡刚主编《古史辨》1-7册 11·钱穆《国史大纲》 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历史》 13·塔西佗《编年史》 1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15·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16·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18·《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必备工具书—— 1·《辞源》 2·《中华大字典》 3·《中外历史年表》 4·《中国历史地图集》 5·《新编万年历》 6·《历代职官表》 第二阶段—— 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 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 4·毕沅《续资治通鉴》 5·唐杜佑《通典》 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8·汉刘向《列女传》 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广东广州)

[经典]天下奇书 《 金 口 预 言》

[经典]天下奇书《金口预言》 [经典]天下奇书《金口预言》【1】时间:2015-10-10 来源:网络综合【以文搜文】【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经典]天下奇书《金口预言》【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神算绝学天下奇书《金口预言》神算绝学天下奇书金口预言澹泊居士江远编著俗语:学会金口诀,来人不用说。金口预言法最玄,四维相乘同时参;阴阳五行是关键,乾坤尽在掌内观。妙法三两句,无师枉费心。此书为初学者的最佳教材,为研究者的良师益友。最大特点:通俗易懂,人人能学,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内部教材严禁盗用姜子牙易经工作室策划制作大六壬金口 诀预测学金口预言澹泊居士江远编著姜子牙易经工作室策划制作作者近照金口预言玄妙神断(代序)澹泊居士是我的挚友,得知他成功编著《金口预言》一书,我特别高兴。作为朋友,邀我为其作序,我深感荣幸;但易海茫茫,不敢随意评点。在我看来,这是一本研究学习金口诀的好教材,不愿独享其成,特意向易道同仁推荐使用。与澹泊居士相识已久。那是1988年金秋时节,志趣相投使我们走到一起。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天各一方。光阴似箭,一转眼就是十年时间。1998

年春季,我再次见到澹泊居士。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他竟对周易研究已有很深的造诣。除了能够熟练运用六爻、四柱预测外,还通晓奇门遁甲、大六壬、金口诀等高层技艺。当时,我同人合伙作生意,让其测一下前景如何。他断道:与您合伙者,面红耳赤酒糟鼻,会开车,家在市区西北方位,生意最后会亏本,果然如此!令我佩服。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问及详情以后,才知道分别十年来澹泊居士在研究易学的道路上,付出了许多心血!一次,为了核实金口诀歌诀的正误,他前往600公里外的小山村拜访一个高人。老先生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将收藏多年的古书全部向他展示一遍。并授以秘诀:金口预言法最玄,四维相乘同时参;阴阳五行是关键,乾坤尽在掌内观。这首歌诀是对金口诀的高度概括,其他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也许是老先生的经验之谈。 学习易经的同仁,大多数都是在背运环境中才接触周易的,澹泊居士也是这样。生活的艰辛,事业的困顿,人生的几多无奈,使他不得不承认:不管主观条件多么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客观条件来辅助,想成就一件事情谈何容易!澹泊居士不再茫然,开始冷静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己,探索宇宙奥妙,从此投身于玄妙神奇的易学研究事业之中《易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典,是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缩影。中华易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神奇无比,玄妙无穷,举世无双,是全人类的智慧宝

中国5千年历史朝代表大全

(夏前21世纪)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晋文公(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楚庄王(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宋襄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秦穆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 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齐、楚、燕、韩、赵、魏、秦) 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及中国历朝历代年代表(新课标)

中国时间时间世界《鹳鱼石斧图》远古时代 实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 禹建立夏朝,后夏启实行王位世 袭制,《夏小正》制定 BC2070 甲骨文成熟商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周时期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分封制与 宗法制,井田制 BC1046 BC8-BC6 希腊城邦出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分 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BC770 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BC6初索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 BC6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BC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石氏星表》 《人物龙凤帛图》 《人物龙凤帛图》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现实主义)春秋中期 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能制 造钢剑,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 子创立道家春秋末期BC5c (伯里克利改革)雅典 民主“黄金时代”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司南战国时期BC5c-BC4c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 韩非子创立法家战国末期 秦朝建立(BC221),皇帝制度,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军功授爵制,统治 阶级举荐 BC221 郡国并行,丞相位高权重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 汉初 察举制实行 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代田法 汉赋 司马相如《氾胜之书》(西汉) 汉朝BC27 罗马帝国建立

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九章算术》成书(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 九品中正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贾思勰《齐民要术》(北魏) 均田制(北魏) 灌钢法(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220-589 5c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 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 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 中世纪开始 三教合一(隋朝) 诗歌繁荣李杜白(唐朝)书法发展欧颜柳张怀(唐朝) 三省六部制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隋唐 581-907 6c 《民法大全》,罗马法体 系最终完成 科举制形成隋炀帝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形成唐中期843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逐渐形成法兰西、德意 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 理学兴起二程(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词的兴起苏轼,李清照(北宋)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南宋) 陆九渊创立心学(南宋) 陆游、辛弃疾(南宋) 王祯《农书》(元代) 郭守敬《授时历》(元代)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元代)五代——元 907-1368 13c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萌芽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府三司制 北宋初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推广稻麦复种制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宋朝 地方设行省 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元朝14c-15c 意大利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明朝) 四大名著 明清1368-1912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这十部经典分别是:《周易》《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诗经》《史记》中国文化常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一源,指的是《周易》,三流,指的是儒释道。 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周易》和儒释道的经典是绕不过去的。 1、群经之首——《周易》:洞察天机《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而对普通人来说,周易则是可以时时研习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 64卦,其实就是64类问题或者说是人生境遇,而384爻不过是384种不断演变、冲突、发展的状态。 历史上,对周易的注疏、阐释、演绎的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综罗百代,易经无非讲的是知变与适变。 理: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 读懂易经,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儒家必读的经典:《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2、《论语》:做一个好人《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论语》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儒生的必读书目。 “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构筑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儒家思想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研读《论语》,了解之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学习做人做事,领悟极高明而中庸的为人之道,为修身处世开启智慧。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解读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把气候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时间跨度又很长,因此,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应从国家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并把气候变化问题放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大框架下统一考虑,以期气候变化问题朝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是_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消除贫困是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还将增长,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形象将更加突出,无疑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1.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温室气体限控的压力增大。京都会议后,一些发达国家试图以《京都议定书》已规定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为由,集中全力向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施压。有的发达国家甚至明确提出将发展中国家“有意义的参与”作为其批准议定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与公约的资金机制挂钩。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减排的理由包括:环境原因、竞争力原因、政治原因等。虽然这些理由严重背离了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公约特别强调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义务,将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减轻这种压力的艰巨性。 2.对中国现有发展和消费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起点低,到2003年底,仍有59.5%的人口为乡村入口,面临着继续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长期发展任务,人均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耗竭型、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从发展模式的选择看,虽然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遵循某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很少有国家发生例外。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商品能源消费和经济发达水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人心宽处皆是路 2016-06-28人民日报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很大助益。 《菜根谭》最精华10句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1、退就是进,给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大意:为人处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让一步就等于为进一步留下了余地。对待他人宽厚一点是为自己积福,善待他人,实际上是为受到他人善待奠定了基础。 感悟:肯让步和宽厚的人,别人更愿意接受、相处和合作,这就是机会和资源。 2、顺境未必好,逆境未必坏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就好比全身都扎着针、敷着药,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培养着高尚的品行。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就好比被各种兵器所包围,不知不觉就被掏空了身体,消磨了意志。 感悟:一个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是温水煮青蛙,欲使其灭亡先使其放纵和膨胀。 3、不如意,才能成长进步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耳中常听到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是敦品励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反之,假如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悦耳动听,每一件事都称心如意,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都葬送在毒药里了。 感悟:逆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心性的坚韧一定是磨出来的,且让人能够清醒和谨慎。境遇太顺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容易让人膨胀、放纵和丧失斗志。 4、谦,第一等福气;改,第一等志气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衿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意:哪怕有盖世功劳,假如因此而骄傲自满,就必然要栽跟头。哪怕犯下弥天大罪,只要能悔过自新,还可以重新做人。 感悟:骄傲者往往盛气凌人、傲慢跋扈,自然惹人厌弃。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越优秀,他的缺陷就越惹眼、越讨厌。反之,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5、祸福只在一念间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 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大意:在邪念刚萌发的时候,便意识到这是走向贪欲的邪路,应立刻打消这种念头,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坏念头一产生就立刻警觉,然后加以挽救,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重要关头,决不可大意和放纵。

《中国古代的书籍》的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的书籍》的阅读答案 阅读重在理解,理解了,才能说自己阅读了。 中国古代的书籍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 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

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