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分析诊断报告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陶丽玲

一、教学背景

1.授课简介:

陶丽玲,女,现年42岁,教龄24,中小学高级职称。所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执教班级是十一小学五年级(1)班,班级人数7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4人。

2.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5.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6.诊断目的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诊断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讨论,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2.课件总结: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永远沉浸在痛苦的历史回忆中,而是要从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塑造民族精神,追寻民族之魂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永远要与世界什么人过不去,而是要永远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至理名言。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单纯地灌输民族的屈辱史,而是要坚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3.让我们回到中国最黑暗、最屈辱的那段历史中。

设计意图:文以载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为什么要牢记历史,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数次讲话中都谈到,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要让我们的孩子去了解历史,让历史成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之美。

2、圆明园的建筑之美。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3D再现全景影片。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文物之美。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 、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谈古论今,总结延伸

历史不能忘记,这句话既是说给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世界听的。说给国人听的,是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呜,我们必须聚精会神谋发展,团结一致促改革,让百姓富起来,让国家强起来,让军队硬起来,才能有效抵御任何外敌的入侵,才能坚定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说给世界听的,是在提醒妄图侵吞我领土、干扰我发展的敌对势力,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己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并不惧怕战争,如果有人胆敢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那么,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能奋起反击,别无选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布置作业。

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2、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数据统计及诊断分析

(1)时间分配

(2)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

(3)课堂反馈

(4)诊断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课堂主要时间在师生交流上,在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后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极大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课堂还让组织了模拟小导游的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时间分配较合理,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课堂反馈上看,学生们对课堂满意度较高。课堂也存在不足,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将补充文章语言表达特点的分析和文章构段方法的学习。

四、教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教学我上多次在各级语文公开课上听过授课,自己教学也不下五六次。总体感受是课文能理解,文章中心也能领会,但总觉得缺点火候。

2015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数次讲话中都谈到,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要让我们的孩子去了解历史,让历史成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再次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我有了新的思路。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永远沉浸在痛苦的历史回忆中,而是要从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塑造民族精神,追寻民族之魂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永远要与世界什么人过不去,而是要永远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至理名言。

历史不能忘记,并不是单纯地灌输民族的屈辱史,而是要坚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意义有了清醒的认识。

教学尾声,我又做了如下的总结:

历史不能忘记,这句话既是说给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世界听的。说给国人听的,是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呜,我们必须聚精会神谋发展,团结一致促改革,让百姓富起来,让国家强起来,让军队硬起来,才能有效抵御任何外敌的入侵,才能坚定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说给世界听的,是在提醒妄图侵吞我领土、干扰我发展的敌对势力,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己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并不惧怕战争,如果有人胆敢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那么,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能奋起反击,别无选择!

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课文,将课堂推向高潮,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报国热情。

这是我在新一次教学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之一。

备课中,ppt图片展现的圆明园总让我觉得远远不能表现圆明园的辉煌壮美,怎么解决呢?我欣喜地发现优酷上有圆明园的3D全景再现视频。我将它用在教学上,学生被视频中如梦似幻的全景深深震撼了,再看到侵略者烧毁的视频有怎能不痛心呢?

现代教学技术的更新运用有效地帮助了课堂,是我此次教学另一满意之处。

但此次教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细节上还有待完善。教学之路漫漫,吾需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