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冷源方式冷机和冰蓄冷冷源方式冷机控制流程和控制方案

#常规冷源方式冷机和冰蓄冷冷源方式冷机控制流程和控制方案
#常规冷源方式冷机和冰蓄冷冷源方式冷机控制流程和控制方案

第五章BAS冷机的控制流程及控制方案建议

5.1常规冷源方式冷机的控制流程及控制方案建议

5.1.1 综述

冷冻水系统是指由车站冷冻站为车站大系统和小系统提供循环冷冻水。分站供冷的车站在站厅层设置1座冷冻机房,为空调大系统和小系统提供冷源。设置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冷冻水分两路,一路供大系统用水,另一路共小系统用水。

5.1.1.1 监控对象

监控对象包括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冻泵、冷却泵、电动蝶阀、压差调节阀、电动二通调节阀和相关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液位开关、流量开关、流量传感器。具体设备和测控点如下:

冷水机组:监视每台冷水机组的启动、停止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以及自动/手动状态,控制冷水机组的启动及停止。

冷冻泵:监视每台冷冻泵的启动、停止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控制冷冻泵的启动及停止。

冷却泵:监视每台冷却泵的启动、停止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控制冷却泵的启动及停止。

冷却塔:监视每台冷却泵塔的启动、停止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以,控制冷却泵塔的启动及停止。

电动蝶阀(冷水机组两侧和水泵出口):监视每台电动蝶阀的开、关到位状态,控制电动蝶阀的开启及关闭。

电磁阀(冷却塔进出口):监视每台电磁阀的开、关到位状态,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及关闭。

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信号,检测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信号。

压力传感器:检测冷冻水供/回水压力信号,检测冷却水供/回水压力信号。

流量传感器:检测冷冻水供回水流量信号。

流量开关传感器:检测冷冻水、冷却水供回水的流量开关信号。

压差传感器:检测冷冻水供/回水压差信号。

5.1.1.2 监控原则

①每个车站站厅、站台各设置两组温湿度探头,其采样参数和其它相关参数(新风室、回风室、送风室温湿度)经PLC计算来控制二通流量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此控制通过空调冷交换装置的冷冻水量。

②根据设在分水器、集水器的供回水管路上的温度、压力探头所采样信号,以及参考实际冷负荷和监测二通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来确定冷水机组的开启台数,并进行相应的连锁控制。

③冷却水泵为主备并联运行,可实现主备切换及轮换控制,均衡设备之间的运行时间,以及冷却水泵、电动蝶阀与冷水机组的联锁运行组合。

④冷冻水泵为主备并联运行,可实现主备切换及轮换控制,均衡设备之间的运行时间,以及冷冻水泵、电动蝶阀与冷水机组的联锁运行组合。以实现定流量控制。

⑤分水器、集水器之间的压差,根据工艺要求,参与控制冷冻水泵开启,参与冷冻侧水力平衡的调节。(需要冷负荷提高,而二通流量调节阀根据温度调节还没有执行开大,则需要降下管路的压力,故设置压差旁通阀降压,此时开多一台水泵以加快回水,反之,少开一台水泵以节能。)

⑥根据时间表要求进行设备预冷和提前关机利用余冷

5.1.2 冷冻水水量控制和水力平衡

从分站供冷的水系统原理可知,采用的是一次泵变水量系统。其水量的变动并不是采用调速技术控制。

在两通阀的调节过程中,管道性能曲线将发生变化,因而系统负荷侧水量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其他相关措施的话,这些变化将引起水泵和冷水机组的水流量改变(沿水泵特性曲线上下移动工作点)。

而对于冷水机组来说,通常一个恒定的水流量(或较小范围的波动)对于保持蒸发器内水流速的均匀是重要的。如果流量减少,必然造成水流速不均匀,尤其是在一些转变(如封头)处更容易使流速减慢甚至形成不流动的“死水”。由于

蒸发温度极低,在蒸发器不断制冷的过程中,低流速成水或“死水”极容易产生结冻的情况,从而对冷机组造成破坏。因此,冷水机组是不宜作变水量运行的。大多数冷水机组内部都设有自动保护元件,当水量过小(通过测量机组进、出水压差)时,自动停止运行的保护冷水机组。

另外,空调器和二通阀二端的压差变化大将导致二通阀调节品质的变坏,不利于空调系统的控制。

如前面所述,一方面,从末端设备使用要求来看,用户要求水系统作变化量运行;另一方面,冷水机组的特性要求定水量运行。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在本标书中是在供、回水总管上设置压差旁通阀,则一次泵变水量系统如图所示。

在系统处于设计状态下,所有设备都满负荷运行,压差旁通阀开度为零(无旁通水流量),这时压差控制器两端接口处的压力差(又称用户侧供、回水压差)ΔP0即是控制器的设定压差值。当末端负荷变小后,末端的两通阀关小,供、回水压差ΔP将会提高而超过设定值,在压差控制器的作用下,旁通阀将自动打开,由于旁通阀与用户侧水系统并联,它的开度加大将使总供、回水压差ΔP减少直至达到ΔP0时才停止继续开大,部分水从旁通阀流过而直接进入回水管,与用户侧回水混合后进入水泵及冷水机组,在此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冷冻水泵及冷水机组的水量不变。

5.1.3冷量控制

冷量控制是用温度传感器T1、T2和流量传感器F测量用户的供、回水的温度T1、T2及冷冻水流量W,计算实际需冷量Q = W(T2-T1),由此可决定冷水

机组的运行台数。

一次泵系统的水泵与冷水机是联动联锁的,根据车站冷量的实际需要,并结合气温、人流等前馈因素以及回水温的后馈因素,全面控制水系统内的关联设备,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系统。BAS对供回水温差或流量计算出的冷负荷进行判断,并依据冷负荷原则进行冷机的增减。增减冷机及其对应设备的启停顺序如下:设备开启顺序为:冷却水出水管上电动蝶阀、冷却塔进出水管上电动蝶阀→与冷却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却塔→与冷冻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冻泵→制冷机。

设备关闭顺序为:制冷机→冷却塔→冷却水泵→与冷却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却水管上电动蝶阀、冷却塔进水管上电动蝶阀→冷冻泵→与冷冻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

5.1.3常规冷源方式车站控制流程图

空调水系统、冷机控制流程图

(空调工况下)

5.2 冰蓄冷冷源方式冷机的控制流程及控制方案建议

5.2.1 对系统流程的认识

5.2.1.1 蓄冰流程的选择

冰蓄冷系统采用何种系统流程将影响自动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同。目前比较常见的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系统流程主要有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串联系统

中蓄冰装置多采用盘管,并联系统中蓄冰装置多采用冰球。串联系统中,乙二醇溶液从板换换热后,全部进入主机降温,一路再进入冰槽降温,另一路旁通,可以保证恒定的低温乙二醇出口温度3.5℃。冰槽融冰性能稳定,容易实现对冷冻水供水温度的控制。而冷冻水温的稳定是保证空调系统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5.2.1.2 蓄冰模式的选择

蓄冰模式的不同也会影响自动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同,同样是工艺控制过程的重要条件之一。

(1)全量蓄冰模式

主机在电力低谷期全负荷运行,制得系统全天所需要的全部冷量。在白天电力高峰期,所有主机停运,所需冷负荷全部由融冰来满足。

优点:

?最大限度的转移了电力高峰期的用电量,白天系统的用电量很小。

?白天全天通过融冰供冷,运行成本低。

缺点:

?系统的蓄冰量、制冷主机及其相应设备容量较大。

?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

?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

(2)负荷均衡的分量蓄冰模式

主机在电力低谷期全负荷运行,制得系统全天所需要的部分冷量;主机在设计时以满足负荷运行,不足部分同融冰补充。

优点:

?系统的蓄冰容量、制冷主机及相应设备容量较小。

?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小。

?初期投资最小,回收周期短。

缺点:

?仅转移了电力高峰期的部分用电量,白天系统还需较大的配电容量。

?运行费用较全量蓄冰高。

5.2.1.3 系统流程概述

根据招标提供的冰蓄冷供冷水系统的图纸,我们认为本工程系串联型式的主机上游配置的系统。

5.2.2 冰蓄冷系统控制

5.2.2.1 控制目的

控制系统通过对制冷主机、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水泵、冷却塔、系统管路调节阀进行控制,调整蓄冰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任何负荷情况下能达到设计参数并以最可靠的工况运行,保证空调的使用效果,同时在满足末端空调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达到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即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劳动强度。

5.2.2.2 冷源系统控制范围及主要受控设备

整个冰蓄冷源系统的必要参数状态显示、设备状态及控制,控制功能除包括招标要求的全部功能外,还包括整个冰蓄冷系统协调、稳定、可靠、经济工作的全部功能。主要控制设备如下:

?双工况冷水机组

?冷却塔

?冷却水泵

?初级乙二醇泵

?次级乙二醇泵

?蓄冰装置

?制冷板换

?冷冻水泵

?电动阀

?变频器

?电动调节阀

5.2.2.3 系统主要温度控制参数

注:参数大小仅供参考,具体参数待设计联络会确定。

5.2.2.4 在五种情况下乙二醇泵系统配置情况

5.2.2.5 系统控制功能

5.2.2.5.1 各子系统的控制

①乙二醇系统的控制

根据电力负荷的峰谷时段(电价的高低)和空调负荷的要求,整个蓄冰制冷系统能自动切换系统的运行工况:制冰兼供冷工况、制冰工况、主机单供冷、融冰单供冷、联合供冷。控制系统能根据工况,自动开关电动阀,组成某工况所需的流体通道。以负荷预测为基础,判断第个小时主机和融冰最佳供冷比例,达到整体最经济运行状态。

系统工况说明

双工况主机蓄冰工况

乙二醇系统中,把电动阀门调整到相应的开关状态,主机出口电动阀打开,冰槽的直通回路开,冰槽的旁通回路关,板换的旁通开。直通回路关。在主机、冰槽、初级乙二醇泵之间形成循环。夜间制冰时间内,主机切换到制冰工况,把乙二醇泵溶液的温度降低到-5.6℃后进入冰槽,低温的乙二醇溶液和冰槽内的水

进行热交换,水放出潜热后冻结成冰,乙二醇溶液吸收水的潜热后温度升高至-2.8℃,再经过乙二醇泵进入主机降温,直到制冰结束。

制冰结束有如下三个判断依据,其中一个条件满足,系统即判断制冰结束,停止制冰工况。

?冰槽液位传感器指示已储存额定冰量。

?控制系统的时间程序指示为非蓄冰时间。

?当双工况主机出口温度低于-6.1℃(可调)时或蓄冰装置的出水温度

降到-3.3℃(可调)。

双工况主机和冰槽联合供冷模式

乙二醇系统中,把电动阀门调整到相应的开关状态,主机出口电动阀打开,板换旁通回路关闭。板换直通回路开启,冰槽回路和旁通回路处于调节状态以控制进入板换一次侧的乙二醇溶液温度稳定在3.5℃左右。次级乙二醇泵则根据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变频。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的目标参数为7℃。乙二醇溶液在主机、冰槽、板换和乙三醇泵之间形成循环,乙二醇溶液先进入主机降温(6.1℃),然后进入冰槽,和冰槽内的冰进行热交换,冰吸收潜热发生相变,乙二醇溶液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进入板换和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产生7℃冷冻水,满足空调的要求。换热后的乙二醇溶液温度升高到11℃,再回到主机降温。

次级乙二醇泵根据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变化变频,控制进入制冷板式换热器的乙二醇低温溶液的流量,从而响应空调负荷的变化。这种设计回路能保证乙二醇系统稳定运行,从而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大量节约次级乙二醇泵的运行费用。

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乙二醇系统中,把电动阀门调整到相应的开关状态,主机出口电动阀打开,板换的旁通回路关闭,板换直通回路开启。冰槽回路和旁通回路处于调节状态以控制板换的乙二醇溶液的进口温度。次级乙二醇泵变频以控制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在主机(不运行)、冰槽、板换和初、次级乙二醇泵之间形成循环,乙二醇溶液先进入主机(仅作通道),然后进入冰槽,和冰槽内的冰进行热交换,冰吸收潜热发生相变,乙二醇溶液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进入板换和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产生7℃的冷冻水,满足空调的要求,换热后的乙二醇溶液再回到冰槽降温。

双工况主机单独供冷模式

乙二醇系统中,把电动阀门调整到相应的开关状态,主机出口电动阀打开,板换的旁通关闭,板换的直通管路开启,冰槽的旁通回路开启,冰槽的出口关闭,乙二醇溶液不进入冰槽。乙二醇系统在主机、板换、乙二醇泵之间形成循环,乙二醇溶液经主机冷却后直接进入板换和冷冻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完成的乙二醇溶液经乙二醇泵流回主机。在此工况下,制冷主机蒸发器出口设定温度为3.5℃。次二级乙醇泵通过变频控制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目标参数即为空调冷冻水的设计供水温度7℃。

制冰兼供冷模式

本项目在晚间部分工作场所或房间需要加班时,有较小冷负荷(负荷值由暖通设计确定),这部分负荷由双工况主机制冰时提供。

乙二醇系统处于制冰工况,主机出口电动阀打开,冰槽的旁通回路关闭,冰槽出口开启,板换处的阀关闭或开启,小口径电动调节阀根据制冷板换一次侧(乙二醇侧)的进口温度进行调节,并保证制冷板换一次侧进口温度稳定在设计温度3.5℃左右。使小部分流量进入板换以满足夜间空调负荷。根据冷冻水的供水温度调节次级乙二醇泵变频,次级乙二醇泵开启一台,低温乙二醇溶液和冷冻水在制冷板换处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的供水温度维持在7℃。

②板换的防冻保护

在系统运行供冷工况(含各白天工况以及夜间制冰兼供冷工况)时,因制冷板换冷水侧始终存在水的流动,板换不会被冻结。但如果系统处于制冰工况时(本项目中极少会采取此工况),低温的乙二醇溶液流经板换,如果水侧处于静止或极低流动状态,所以就有结冰可能。

可能,电动阀门要选用高质量紧密关闭型的阀门,在系统制冰时,板换乙二醇侧的阀门处于紧密关闭状态,彻底杜绝因热对流产生的冷量传递。由于热传导依然存在,因此我们采取冷冻水泵在制冰一段时间之后定时开启(每半小时开启一台水泵运行3分钟)的方法,将末端温度相对较高的空调冷冻水循环至板换处,确保板换内不会冻结。

③冷冻水系统的控制

冷冻水系统由板换(乙二醇溶液-水)、板换、冷冻水泵及相应的管路系统组

成。

冷冻水温度控制:冷冻水系统设计的供回水温度为7/12℃。在联合供冷以及单独融冰供冷工况下通过调节蓄冰装置直通管路上的电动阀和旁通管路上电动阀两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板换一次侧供液温度Ti1的温度为3.5℃,同时板换直通阀门开启,其他相应关闭。在制冷主机单独供冷工况下,则直接设定制冷主机出口温度为3.5℃,制冷主机自行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进行冷量的调节。在夜间边制冷边供冷工况下,则开启或关闭相应阀门,并根据制冷板换乙二醇侧进口温度调节阀门,使板换一次侧供液温度Ti1的温度稳定在3.5℃。

以上板换一次侧供液温度Ti1的温度稳定在3.5℃的前提下,通过定温度变流量的方法来响应空调负荷的变化,即通过次级乙二醇泵的变频来改变进入板换的乙二醇溶液的流量。次级乙二醇泵变频的目标参数为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设定值为7℃。

④冷却水系统的控制

冷却水子系统由双工况主机冷凝器、冷却水泵、冷却塔、相应的管路系统组成。

冷却水泵位于主机的进口侧,从主机出来的冷却水(设计37℃)经过冷却水泵后供给冷却塔,经冷却塔散热后,冷却水温度降至32℃(设计温度),在回到主机的冷凝器,依此循环,把主机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塔向大气散发。

设备关系:系统共配置2组冷却塔,主机和冷却塔形成1对1的关系(如需要可以改为多对多)。

冷却水温度及系统节能控制:主机开启时,所对应的冷却塔组开启,通过位于每组回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开启台数,冷却水的回水温度设计为32℃(因冷却塔容量有余量,实际运行时设定温度可适当下调,以提高主机的制冷效率),冷却水回水温度的检测则通过制冷主机与控制系统的通讯来获得,即冰蓄冷自控系统通过通讯手段采集制冷主机冷凝器水侧进口温度之后送入自控系统内进行相关的控制。当系统检测到冷却水回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增加风机开启的台数,反之则减少风机开启台数。这样,即保证了主机在安全冷却水温度范围内工作,又尽可能地降低冷却水的回水温度以提高主机的效率,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冷却塔风机的开启,在保证系统可靠工作的前提下使系统的

节能潜力各以充分发挥。

5.2.2.5.2 整个系统的控制与监视

①系统的群控

系统设备启停顺序控制

系统的启停顺序除考虑设备的保护外,还应充分利用主机停机后管道系统中的冷量。

设备开启顺序为:冷却水出水管上电动蝶阀、冷却塔进出水管上电动蝶阀→与冷却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却塔→与冷冻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冻泵→与初级乙二醇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初级乙二醇泵→制冷机设备关闭顺序为:制冷机→冷却塔→冷却水泵→与冷却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却水管上电动蝶阀、冷却塔进水管上电动蝶阀→初级乙二醇泵→与初级乙二醇泵联动的电动蝶阀→冷冻泵→与冷冻水泵联动的电动蝶阀

系统设备连锁关系说明

制冷主机为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为保证其供冷或制冰的正常运行,在制冷主机开机之前必须事先检测蒸发器及冷凝器内是否已经建立正常水流。因此制冷主机和初级乙二醇泵及冷却水泵之间必须按照一定次序投入运行,反之,在制冷主机停机之后,与其连锁的初级乙二醇泵及冷却水泵方能按照先后次序停机。需要说明的是,在单融冰供冷工况下,由于制冷主机仅仅作为流体的通道,此时初级乙二醇泵的运行按照系统供冷的实际需要投入运行。

另外,当系统检测到全部冷却水泵已经停机,冷却塔将自动停止运行。当系统检测到分水器上各供水支路上电动开关阀已经全部关闭时,冷冻水泵及次级乙二醇泵将按照先后次序停止运行,以避免电量浪费。

系统设备轮流运行的控制

因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是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寿命的集合中的最小值,为延长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寿命,应尽量延长系统内各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避免多台同类设备中的小部分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而其余设备却处于待命或很少投入运行的状态。在系统群控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系统多台同类的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长基本相当。为实现此目的,自控系统通过继电器并进行程序控制以记录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间,并对各台同类设备的不同运行时间进行排序,在主要设

备进行运行台数调整的时候,则根据此顺序决定具体哪个编号的主要设备的投入或切出,此控制程序已经成为我公司的标准控制程序,实际控制效果非常理想。

②系统运行模式的控制

蓄冰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通常有主机优先、融冰优先和优化控制。系统运行模式的控制必须结合优化控制软件,根据优化软件的判断结果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

主机优先:在设计工况下(冷负荷大),采用主机优先的模式,冷负荷高峰时段内主机的容量不能满足冷负荷需求,通过融冰来补充冷量。这时主机在空调制冷工况下运行,满足部分负荷的需要,其他的冷负荷由融冰满足。

融冰优先:区别于以前“融冰优先”的概念(即以融冰满足大部分空调负荷,制冷主机进行补充,易造成系统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蓄冰量,同时在运行时制冷主机易出现卸载,造成制冷主机的能量利用率不足,系统在初投资以及及运行费用的经济性均不理想),经过多年的发展,“融冰优先”正逐步转化为“融冰量可控”

的控制理念。在冰蓄冷系统供冷时,根据系统当前的总余冰量并结合实际负荷情况,在随后的时段内对各时段的冰量进行分配,并确保分配的冰量通过我们的控制方法能够满足空调负荷的需求。

优化控制:优化控制的目标就是把有限的蓄冰量用在电价最高的时候,但在一天内必须把前一天夜间的制冰量用完。蓄冰空调系统按优化控制方式进行,在系统设置有上位机的前提下,控制系统根据当天的预测性负荷图来决定当天的运行策略,即每小时主机和融冰各自所承担的负荷如何分配,尽量不开机,如果主机需要开启,则力求使主机处于满负荷状态,同时当天冰必须能全部用完;同时以末端空调冷负荷、主机的出口温度主机的部分性能指标、电力高峰、平峰时段来决定在当天的哪一段开启或关闭部分制冷主机,使主机的耗电量与水泵的总耗电量达到最小。

综上所述,无论采取何种控制方式,最根本的约束条件是相同的。随着负荷预测用运行模式智能决策方法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方法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负荷预测及优化控制模式将取长补短,最终取代各种控制方法成为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最合理的系统控制方法。

5.2.2.5.3 系统的其他监控功能

①根据负荷预测软件对第二天的逐时负荷进行预测,再优化控制软件确定第二天系统每个时段的运行模式,自控系统具备根据时间和需要对各运行模式的自动转换功能:

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

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联合供冷模式

双工况主机单独供冷模式

双工况主机制冰兼供冷模式

②控制系统按编排时间表顺序,结合负荷预测软件,控制制冷主机、及外围设备的启停的数量及监视各设备这工作状况与运行参数,如:

——制冷主机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制冷剂泄漏报警

——制冷主机运行参数、工况转换

——制冷主机工况转换、缺水保护

——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度、压力遥测、显示

——冷冻水泵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乙二醇泵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却水泵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压差旁通阀的压差测量与显示

——冷却塔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却塔供/回水温度、显示

——板式换热器侧进出口温度、显示

——蓄冰装置进、出口温度遥测、显示

——电动阀开关、调节与阀位显示

——室外温湿度遥测、显示

——蓄冰量测量与显示

——末端冷负荷

——备用水泵选择

③控制系统对一些需要的监测点进行整年趋势记录,控制系统可将整年的负荷情况(包括每天最大的负荷和全日总负荷)和设备运转时间以表格和图表记录下来,供使用者掌握,所有监测点和计算的数据均能自动定时打印。

④控制系统配置灵活的手动/自动转换功能。

⑤优化控制,根据室外温度天气预报、天气走势、历史记录、自动选择主机优先或融冰优先。在满足末端负荷的前提下,每天使用完储存的冷量,尽量少地运行主机。充分发挥冰储冷系统优势,节约运行费用。

⑥全自动运行,系统根据时间表或完全自动进行制冰和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转换,对系统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并向远方报警。触摸屏显示系统运行状态、流程、各节点参数、运行记录、报警记录等。

⑦节假日设定,空调系统根据时间表自动运行,同时可预先设定节假日,使系统根据节假日的要求供冷,控制储冰量和储冰时间。

⑧操作功能

系统设置:冷冻水出(回)水温度设置、储冰量设置、制冷主机出水温度设置、制冰结束温度设置

故障记录:主机故障、水泵/风机故障、系统故障

历史记录:系统负荷、储冰量、融冰量

控制策略:自动根据室外温度系统/运行记录自动选择运行策略、手动人为设置系统运行策略

系统参数:显示系统运行工况及各节点参数、末端负荷、运行工况、制冰速率、储冰槽进出口温度融冰速率、板换冷冻水侧进出口温度阀门开度、储冰量、设备运转情况、剩余冰量、末端负荷变化曲线

运行记录:各工况运行时间段记录、制冰开始/结束记录

5.2.3 蓄冰系统运行模式及策略

冰蓄冷系统在大部分空调使用时间内根据空调负荷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成都市的电价政策进行优化控制。在空调负荷逐渐下降的时候,冰蓄冷是央空调系统中蓄冰率逐渐上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也相应逐渐向分量蓄冰转化为全量蓄冰模式。

主要运行原则是低谷电开足主机制冰,高峰电不开或者少开双工况制冷主机,并尽可能减少主机的启停次数,确保前一天的蓄冰量能够在次日白天的供冷中全部融完。主机开启时尽可能让其在高负荷率下运行,提高系统效率。

5.2.3.1 设计日负荷运行工况

结合空调逐时负荷分布图及成都市的电价政策,设计日冰蓄冷空调运行方式如图所示。运行状态如表1所示,具体按以下4种工作模式运行:表1 :某车站100%设计冷负荷空调系统运行状态表单位:KW

5.2.3.2 非设计日负荷运行状况

在天气发生变化,当负荷逐渐变小,系统将依据实际的冷负荷需求,通过控

制系统调节运行模式,在每一时段内自动调整蓄冰装置融冰供冷及主机供冷的相对应比例,以实现分量蓄冰模式逐步向全量蓄冰模式的运行转化,按照蓄冰装置优先供冷的原则,最大限度在限制主机在电力高峰期间运行,节省运行费用。非设计日蓄冰空调系统按以下模式运行:

(1)冷负荷为75%设计日冷负荷

当冷负荷为设计负荷的75%时,在低谷电时段(如:22:00-6:00)系统自动切换到双工况主机制冰兼供冷模式,双工况主机在制冰工况下满负荷运行,全力制冰8小时内共制的潜热为一定量的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同时部分低温乙二醇溶液经电动阀门调节后进入制冷板式换热器,提供车站夜间所需的负荷。在75%设计日负荷状态下,夜间22:00-6:00系统运行主机制冰兼供冷工况;白天系统运行主机与融冰联合供冷工况,但是在前面4小时以及最后1小时制冷主机开启台数从2台减至1台。其他时间内的建筑物空调负荷则全部由蓄冰装置融冰提供。

(2)冷负荷为50%设计冷负荷

当冷负荷为设计负荷的50%时,在夜间低谷时段(如:22:00-6:00)系统自动切换到双工况主机制冰兼供冷模式,双工况主机在制冰工况下满负荷运行,全力制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制冰期间供冷的控制方法同前。空调系统从如11:30至17;30运行主机与融冰联合供冷工况,根据实际空调负荷,在此时段内开启一台制冷主机即可,其余时间均运行单融冰供冷工况。

(3)冷负荷为25%设计冷负荷

当冷负荷为设计负荷的25%时,在夜间低谷时段(如:22:00-6:00)系统自动切换到双工况主机制冰兼供冷模式,双工况主机在制冰工况下满负荷运行,全力制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制冰期间供冷的控制方法同前。其余时间均运行单独融冰供冷工况。

5.2.4 冰蓄冷冷源方式车站空调水系统、冷机控制流程框图5.2.4.1 空调水系统控制流程框图

空调水系统控制流程图

(空调工况下)

5.2.4.2冰蓄冷冷机控制流程图

(空调工况下)

5.3 冰蓄冷方式冷机控制建议

1)冰蓄冷冷源系统比常规冷源系统工艺流程复杂的多,因此与之相配合的监控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2)根据我们的经验,采用冰蓄冷冷源系统除了考虑到利用峰谷电价政策节约地铁运营成本外,节能即节约电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串联型主机上游配置方案是一个节能的好方案,为此监控系统的现场过程控制必须与此相适应,满足此方案的控制功能要求。

3)在冰蓄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策略将决定系统能否充分发挥利用峰谷电价政策的优势,帮助地铁运行单位省电省钱。因此自控系统的工艺控制过程中对负荷分配安排及制冰融冰供冷等各个工况的控制十分重要。

4)BAS PLC与制冷主机的通讯接口

在冰蓄冷系统中,冰水机组的控制是整个控制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供冷效果及运行费用。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制冷主机的运行情况以方便操作管理人员对系统运行进行更加合理的控制,制冷主机几个关键子系统(冷媒系统、载冷系统、电机系统、润滑系统)的运行参数均可以通过自控的手段获得并显示在系统上位机上面。

实现的方法是通过一个数据采集、通讯协议转换(在制冷主机招标时要求冷机厂家提供),将制冷主机内部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号按照制冷主机内自控系统的通讯协议通讯到BAS的PLC中,并实时显示到HMI中。

5)鉴于冰蓄冷冷源系统的运行比常规冷源的运行可供选择的方案要多的多,因此除了现场过程控制的完善外,车站级监控系统和中央级监控系统对其的监控设计也十分重要。

车站级监控系统作为某一个车站的冰蓄冷冷源系统的直接监控者将全面监没与控制冰蓄冷冷源系统的整个制冰、制冷、供冷的全过程,同时协调水系统末端各空调设备的运行,保证车站大系统、小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其他模式的运行。

中央级监控系统作为全线统一监控管理者将全面了解各个冰蓄冷冷源系统的运行各自的状况,特别是冷机和蓄冰装置地运行状况,以及大系统的环境状况,并对运行策略以及时间表一类的共性问题进行管理、决策和干预。

采用冰蓄冷系统后,对五种工况的恰当有效的运用以用运行策略的运用将给地铁运行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这其中依赖于自控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这方面我公司将给以充分的有效的帮助。

6)上述建议有关内容在我们前面《车站冰蓄冷冷源系统的监控》中都已有详细的叙述。

学校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

学校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适 用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二、编制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的控制和预防火 灾、煤气中毒、触电事件、食品安全事件、运动伤害等事件的 发生。 2.确保年度安全目标、指标的实现,保障学生、教职工的生命财 产安全从而达到平安校园目标: 3.教学过程中确保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避免学生发生伤害事件, 实现零伤害目标。 4.根据学校的特点,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有:火灾、中毒、 运动伤害、触电等,学校危险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这几类事 故。 三、存在的危险源 1.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物体造成人身伤害。 2.机械伤害(食堂)——机械设备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 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 3.中毒——指食堂天然气由呼吸造成的燃气中毒;误食及食用变 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害。 4.交通事故——教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学乘车或经过公路、 对人造成伤害。 5.触电——插座不符合国家新标准,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 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违规操作(食堂人员)电气设备,对 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

6.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 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危险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对学校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管理制度、防控措 施、定人、定责、定期检查。 2、过程控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 整改。 (二)加强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 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自 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的管理工作,结合学校特点,针对确认 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六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1.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远 离临边窗台有物品的地方。 2.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 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每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3.严禁抛掷物品。 4.班主任每天检查教室附属物(壁扇、风扇、装饰物等)安全员 检查校舍、外挂空调、篮球架、旗杆等。 (二)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一、风险源的识别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识别7项风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火灾、爆炸; 7.淹溺; 二、对风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脚手架板上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火灾、爆炸——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

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7、淹溺——深基坑积水、泥浆池,对人体造成伤害及财产损失。 三、风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风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风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风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风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七个风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专项方案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专项方案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专项方案 第一章:编制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安全生产率,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预防火灾、坍塌、空中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亡等事故发生。 2、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实现,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达到目的。 第二章: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防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以及适用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本方案适用于各工程项目。

第三章: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工程处各项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易琳同志为组长,徐奎亮、沈彐平同志为副组长的重大危险监控领导小组成员。并参与对重大危险源评价与识别。 1、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易琳电话: 副组长:徐奎亮电话: 沈彐平电话: 成员:陈百琳电话: 郑向阳电话: 夏文华电话: 沈福仁电话: 周水冲电话: 2、重大危险源评价与识别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易琳电话: 副组长:徐奎亮电话: 沈彐平电话: 成员:陈百琳电话: 郑向阳电话: 夏文华电话:

重大危险源控制排查方案.详解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性质 (2) 二、工程特点 (2) 第二章控制预防措施 (3) 一、脚手架工程 (3) 二、深基坑土方工程 (4) 三、塔式起重机 (4) 四、施工电梯 (6) 五、起重吊装机 (6) 六、消防安全 (9) 七、临时施工用电 (10) 第三章排查整治措施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组织机构 (11) 三、排查工作安排 (11) 四、排查内容 (11) 五、整治措施 (13) 六、工作要求 (13)

重大危险源控制排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性质 1、工程名称:银川市兴庆区满春三期B区康居工程1--26#楼、地下车库工程 2、建设单位:宁夏石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宁夏轻工业设计研究院 4、监理单位:宁夏现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宁夏新源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单位施工:新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工程特点 本工程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友爱中心路西侧,北塔路南侧。2栋4层公寓楼(11、22#)、7栋地下一层地上9层(2、3、6、7、10、12、21#)、2栋地下一层地上11层(14、15#)、5栋地下一层地上15层(1、8、13、19、20#)、9栋地下一层地上18层(4、5、16、17、18、23、24、25、26#)。 本工程11#、22#楼、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其他的楼号均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14160.9平方(其中地下车库24470.0平方)。建筑总高度:9层为30.4米、11层为36.2米、15层为47.8米、18层为56.5米。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1110.900m。 本工程垂直运输拟采用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脚手架拟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电动吊篮;基坑采用大开挖,深度大约3.5m~5.78m;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专项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目的 第二章:主要编制依据 第三章:组织机构 一、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二、项目副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三、项目主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四、项目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五、项目施工员(工长)安全生产职责 六、项目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七、项目材料员安全生产职责 八、项目电气工长安全生产职责 九、项目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十、项目班组安全员(协管员)安全生产职责 十一、项目操作工人安全生产职责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类别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要求 第六章:潜伏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预测以及监控措施第七章:相关监控表格 第八章:人员培训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专项方案 第一章:编制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安全生产率,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预防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 2、确保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达到目的。 第二章:主要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防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适用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章: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QES体系文件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本工程项目经理任组长、相关责任人为组员的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的重大危险监控领导小组成员,

数据中心集中冷源空调系统设计综述.

1引言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 量和处理能力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导致数据中心的发热密度持续增加,从而使数据中心的散热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技术难点和重点,这也就意味着数据中心对于空调制冷系统的依赖程度和要求逐年增高;而由于集中冷源式空调系统总体制冷效率更高,且可以方便采用多种可靠的节能技术(自然冷却技术等,所以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采用了集中冷源式空调系统。 一个数据中心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都会在10年以上,而空调系统是除IT 设备以外最大的耗能系统,无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考虑,我们都要努力打造一套长寿命、低能耗、低故障、可扩展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而一个好的、合理的设计方案会大量地节省初投资,能够采用更加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数据中心寿命期内的需要,并且可以通过有效地降低PUE 、初投资(CAPAX ,来实现TCO 的节省。 2集中冷源式空调系统 集中冷源系 统主要由制冷设备和管路组成,由于传统的集中冷源式空调系统中可能存在单点故障,而发生单点故障必然会导致空调系统无法制冷;传统建筑可以容忍短暂的抢修时间,但对于发热量特别大的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即便仅停止工作几分钟,就会造成IT 设备的高温和宕机,所以冷冻水系统存在的单点故障隐患对数据中心威胁巨大,必须尽量消除。水管路、阀门、冷水机组、冷冻水型末端均需考虑冗余设计。由于系统扩容相对复杂,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好管路设计和接口预留。 集中冷源式空调系统架构还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用途和设计级别来进行相应调整,目前主要参考国内(GB50174和国际(TIA-942的相应标准进行,具体参见表1。 数据中心集中冷源空调系统设计综述

危险源控制方案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杭黄目经理部危险源控制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范 围................................................................................................ ......................................................1 1.2编制依 据................................................................................................ ......................................................1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2 3危险源识别.................................................................................................. .....................................................2 4危险源评价.................................................................................................. .....................................................2 5重大危险源清单.................................................................................................. .............................................2 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案.................................................................................................. .................................3 6.1安全管 理................................................................................................ ......................................................3 6.2防止倾覆事故的管 理................................................................................................ .................................3 6.3防止坍塌事故的管 理................................................................................................ .................................4 6.4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管 理................................................................................................ .........................6 6.5防止触电事故的管 理................................................................................................ .................................7 6.6防止高处坠落的管 理................................................................................................ .................................8 6.7防止火灾事故的管 理................................................................................................ .................................9 6.8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管 理................................................................................................ .....................10 6.9防止职业病危害的管 理................................................................................................

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doc

农六师奇台县110团砖厂企业标准 QB/QT(BZH)-A0/01-2012 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06—15发布2012—06—15实施 农六师奇台县110团砖厂 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采矿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有 序可控。 二控制目标 1、死亡率为零; 2、重大事故为零;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4、安全设施、设备完好率大于或等于95%; 5、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率100%。 三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厂长):张建明 副组长(安全副厂长):张建文

成员:张建军俞存恒张振国洪波 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 抓好上级关于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具体实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安排和措施,并组织、落实好安全阶段目标的实施。 3 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标准,细化安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上级颁布的安全规章制度,技术管理规定,技术作业标准。 4 抓好学标、对标、达标的具体工作,细化人员素质、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的达标标准,建立安全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行为,控制现场作业安全。 5 建立砖厂的内部安全、设备质量监督检查制度,采取定期与日常、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6 严格作业纪律、劳动纪律。标准化作业的落实,对安全生产中有突出贡献者,违章违纪者分别实施奖励和惩罚。 7 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业务培训,强化职工遵章守纪,标准作业教育,提高安全控制能力。 8 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强化班组的教育和培训,细化岗位达标标准,建立设备质量,技术作业标准的自控、互控、联控机制,广泛开展“三标”活动,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进程。 9 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台账管理、安全情况分析,安全信息反馈及安全工作的考核、总结工作。 四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一)风险评价方法采用LEC法,具体方法如下: D=LEC 其中:D——风险值

危险源控制措施

2014年度基建项目 危险源控制措施、排查表XXXXXXXXXXXXxx合同项目经理部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1、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交通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管理薄弱环节和安全生产关键,加强对各施工队伍的教育与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队伍、机械设备、人员、物资的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妥善处理好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关系,严禁强行施工,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排查治理重点 2.1加强对作业队伍的管理,确保与有资质、规范的劳务队伍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2.2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各类驾驶员的管理,做好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各类人员持证上岗,工人按章作业。 2.3加强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项目部主要领导要带班作业,严禁违章施工。 2.4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不使用“三证”不齐的施工机械,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及检查记录。 2.5加强施工现场防护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和全过程监控管

理,做好检查记录。 2.6加强对各类进场材料的检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清除出场。 2.7加强临时用电和消防工作,做好农民工的防暑、用水、用电、饮食等工作 3工作要求 3.1大力营造强势氛围,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调动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职工熟悉和掌握生产现场特点,全面排查各种安全生产的隐患,形成隐患的整改快速反应机制。 3.2创新排查治理形式,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实行全员隐患排查制度。 3.3突出排查治理重点,强化过程监督落实。 3.4针对道路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加大安全投入,进行重点治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全员培训,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本质安全矿井创建,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5强化信息统计管理,抓好资料归档上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员具体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日常事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重大危险源分析 公路施工项目中的危险源是导致工程施工事故的根源,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并持续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管理比例有所区别。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是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一个公司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

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案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预防、应急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3.机械伤害4.触电5.坍塌6.中毒、窒息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附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役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建筑施工单位危险源控制方案

危险源控制方案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分析 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辨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 (1)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人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 (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辨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 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等各类型的外墙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脚手架无搭设方案,尤其是落地式脚手架,项目经理把脚手架的施工承包给架子工,架子工有的按操作规程搭设,有的凭经验搭设,根本未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 2、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 3、脚手架连接不够牢固;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 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 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即使组织验收,也无量化验收内容; 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 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 10、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 11、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未上岗,未经专业培训的却上岗。 由于脚手架存在上述问题,必然造成架体不稳定、架体倒塌、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的安全隐患。 (二)、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l、无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书,支撑系统不符合规范要求; 3、支撑模板的立柱材质及间距不符合要求; 4、立柱长度不一致,或采用接短柱加长,交接处不牢固,或在立柱下垫几皮砖加高; 5、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向支撑; 6、木立柱下端未锯平,下端无垫板,加长没有三面夹板;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专项方案24421

兰州市T112#市政道路工程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T112#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编制目的----------------------------------------------------3 编制依据----------------------------------------------------3 组织机构----------------------------------------------------3 领导小组人员职责--------------------------------------------4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要求------------------------------------7应急演练----------------------------------------------------11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第一章:编制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提高安全生产率,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预防火灾、坍 塌、空中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亡等事故发生。 2、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实现,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达 到目的。 第二章: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防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以及适用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章: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工程处各项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建 立了以杨登辉同志为组长的重大危险监控领导小组成员。 并参与对重大危险源评价与识别。 1、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登辉 副组长:赵培王玉斌 成员:杨诚宝、刘彤、程龙、郭卓、卜宗强、张荣荣、李晓丫 2、重大危险源评价与识别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登辉 副组长:赵培王玉斌 成员:杨诚宝、刘彤、程龙、郭卓、卜宗强、张荣荣、李晓丫 第四章:领导小组人员职责 1、组长的职责: 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领导实施和

数据中心机房冷热通道

数据中心机房冷热通道 论如何选择布置隔离冷通道还是热通道 随着IT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大密度集中管理时代,数据中心所面临的散热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TIA942标准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规避指导依据。本期冷通道连载系列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了原理、实施、特点等方面的阐述,希望对涉及到该行业的设计人员、实施人员、IT管理人员、信息主管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论如何规划好数据中心气流组织 1、概述 数据中心机房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制约限制,造成机房气流组织不合理、不通畅,由于IT设备是靠机房空调送入的低温风与其散热充分交换,带走热量,降低机架内温度,气流组织起到热交换媒介纽带作用,当热交换的纽带不顺畅、不合理时,现状只能是机房空调设备容量配置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以满足机房需要。造成空调设备投资增大、运行费用增高,机房PUE值增大。 因此如何规划好数据中心机房气流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对机房内现有的不合理的气流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合理改造。将冷热空气有效的隔离,让冷空气顺利的送入通信设备内部,进行热交换,将交换产生的热空气送回至空调机组,避免不必要的冷热交换,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减少机房运行费用。 2、数据中心机房中的几种气流组织形式 我们根据多年的规划气流组织经验,将数据中心气流组织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即:机房气流组织形式、静压仓气流组织形式、机架气流组织形式、IT设备气流组织形式。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气流组织形式: 1) 机房气流组织形式 在机房的气流组织中精密空调的送风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密空调的送、回风方式不同,其整个机房的气流组织形式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是这两种送风方式的气流组织示意图:上送风下回风时;下送风上回风时,均采用艾默生PEX系列机组即可满足需要。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GB/T28001标准4.3.1各款提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要求,这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正确理解和贯彻4.3.1条款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在现场审核时,经常发现认证组织在4.3.1条款要素的实施上存在着种种误区,结果造成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风险控制措施不明确等问题。 危险源辨识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危险源辨识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危险源辨识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或是找一份同类组织的危险源清单,将其进行修补后作为本组织的危险源清单。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能真实反映本组织的危险源特色。如有一家洗煤企业现场查看生产线上配置有放射源和警示标识,而在企业危险源清单上却未列入。有一家建筑企业明明没有锅炉,可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将锅炉爆炸列入清单等。 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一是危险源辨识要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产一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查隐患、找问题,不仅可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使广大员工通过辨识受到培训和教育,为下一步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危险源辨识前要严格按标准 4.3.1条款的要求制定一套切

实可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程序作为指导依据。 三是危险源辨识要围绕本组织的产品作业活动逐道工序进行辨识,以防遗漏。同时,不仅要识别正常情况,还要识别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的环境因素等。 四是危险源辨识要克服重安全、轻健康的倾向,注意识别噪声、粉尘、烟气、辐射等给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 五是除辨识本组织的危险源外,还要辨识在本组织控制区域内劳务供方、相关方和访问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六是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本组织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辨识、验证。避免单一方法所造成的偏差。 风险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认证组织在风险评价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评价方法的掌握存在偏差,导致对辨识的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偏高或偏低。二是评价时没有考虑本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导致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与组织实际相差甚远。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清单中对辨识出的上班不戴工作帽、不穿工作服的风险等级评价为可忽略风险,而该厂安全操作规程上明文规定员工上班必须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尤其对女工还严格规定必须戴发罩。又如某电力企业连续保持千日安全无事故,多年被行业主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目录 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 二、重大危险源清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 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 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 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 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 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 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 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 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 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完整)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 目录 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 二、重大危险源清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诉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实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 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①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 a)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 b)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c)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d)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e)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 f)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 g)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 a)材料供应方提供源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 b)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 c)设备租凭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