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如何测温、测温孔如何定

PART 1: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

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 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 (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冬季施工混凝土测温的有关规定【最新】

冬季施工混凝土测温的有关规定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冬施结束; 1、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一般为: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2、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

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 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①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测温记录表

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测温记录表

————————————————————————————————作者:————————————————————————————————日期: 2

C01-4-16-2-001工程名称呼和浩特市惠新苑公租房小区 5 号楼浇筑部位基础筏板搅拌方式机械搅拌 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水)坍落度180±20mm外加剂名称掺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标号:PO42.5测量时间大气温度测量位置 出罐温度入模温度 浇筑完毕后 即时测量温度备注 月日时 11 18 23:30 -5℃14℃13℃ 11 19 01:45 13℃11℃ 03:30 13℃12℃ 06:00 14℃12℃ 08:00 15℃14℃ 10:00 14℃13℃ 11:00 15℃13℃ 12:00 14℃12℃ 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 3

C01-4-16-2-001 工程名称呼和浩特市惠新苑公租房小区 5 号楼部位基础筏板养护方法 孔位各测温孔温度(℃)混凝土标号C40P6 测温时间 大气温度 月日时编号位置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底层温度温差备注 11 20 1:00 -7℃①13 25 24 ②12 24 23 ③12 23 21 ④11 19 18 ⑤16 30 27 ⑥12 23 21 ⑦13 26 25 ⑧13 27 25 ⑨19 30 27 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 4

C01-4-16-2-001 工程名称呼和浩特市惠新苑公租房小区 5 号楼部位基础筏板养护方法 孔位各测温孔温度(℃)混凝土标号C40P6 测温时间 大气温度 月日时编号位置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底层温度温差备注 11 20 3:00 -5℃①12 28 25 ②14 23 26 ③13 27 23 ④13 22 21 ⑤18 32 27 ⑥14 25 22 ⑦15 28 25 ⑧14 29 26 ⑨19 31 27 监理工程师: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温员:资料员: 5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精心整理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0 0 1 工程名称莱钢建设·凯旋新城东区配套商 业楼 施工单位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测温部位基础底板混凝土测温方 式 温度计养护方式浇水、薄膜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 ) 入摸 温度 (℃ ) 孔 号 各测孔 温度 (℃) t 中 -t 上 (℃) t 中 -t 下 (℃) t 气 -t 上 (℃) 内外最 大温差 记录 (℃) 裂缝 宽度 (mm) 月日时 5 7 07:3 19 25 1 上28 8 3 9 13 无 中36 下39 5 7 07:3 19 24 2 上30 8 1 11 无 中38 下37 5 7 07:3 19 22 3 上29 10 1 10 无 中39 下38 5 7 07:3 19 23 4 上28 8 1 9 无 中36 下35 5 7 07:3 19 23 5 上26 9 1 7 无 中35 下34 5 7 11:3 22 25 1 上30 6 1 8 无 中36 下35 5 7 11:3 22 24 2 上31 7 3 11 无 中38 下35 5 7 11:3 22 22 3 上31 3 2 11 无 中38 下36 审核意见: 砼测温点布置正确,测温措施控制严格,经测温计算各项数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单位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鲁JJ—050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测温员 注: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2.附测温点布置图,t 气 表示大气温度。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0 0 2 工程名称莱钢建设·凯旋新城东区配套商 业楼 施工单位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测温部位基础底板混凝土测温方 式 温度计养护方式浇水、薄膜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 ) 入摸 温度 (℃ ) 孔 号 各测孔 温度 (℃) t 中 -t 上 (℃) t 中 -t 下 (℃) t 气 -t 上 (℃) 内外最 大温差 记录 (℃) 裂缝 宽度 (mm) 月日时 5 7 11:3 22 23 4 上30 5 3 8 11 无 中35 下32 5 7 11:3 22 23 5 上31 5 2 11 无 中36 下34 5 7 15:3 21 25 1 上30 4 3 9 无 中34 下31 5 7 15:3 21 24 2 上31 5 1 10 无 中36 下35 5 7 15:3 21 22 3 上31 4 2 10 无 中35 下33 5 7 15:3 21 23 4 上33 4 3 12 无 中37 下34 5 7 15:3 21 23 5 上33 5 3 12 无 中38 下35 5 7 19:3 16 20 1 上31 9 1 15 无 中40 鲁JJ—050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

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 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 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 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 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 25℃以内。 2.3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冬季施工混凝土测温的平均温度怎么算

冬季施工混凝土测温的平均温度怎么算 PART 1: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 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5.1.1 在离建筑物1 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3)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4)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 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 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5.1.4 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 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5.1.6 混凝土搅

施工过程记录表范本

施工过程记录表目录 1、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1 2、水准定复测记录。。。。。。。。。。。。。。。。。。。。。。。。。。。。。。。。。。。。。。2 3、导线点复测记录。。。。。。。。。。。。。。。。。。。。。。。。。。。。。。。。。。。。。。3 4、高程测量记录。。。。。。。。。。。。。。。。。。。。。。。。。。。。。。。。。。。。。。。。4 5、平面位置检测记录。。。。。。。。。。。。。。。。。。。。。。。。。。。。。。。。。。。。5 6、沉降观测记录。。。。。。。。。。。。。。。。。。。。。。。。。。。。。。。。。。。。。。。。6 7、沉降观测成果。。。。。。。。。。。。。。。。。。。。。。。。。。。。。。。。。。。。。。。。7 8、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测温记录。。。。。。。。。。。。。。。。。。。。。。。。8 9、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9 10、箱涵顶(推)进记录。。。。。。。。。。。。。。。。。。。。。。。。。。。。。。。。。10 11、顶管工程顶进记录。。。。。。。。。。。。。。。。。。。。。。。。。。。。。。。。。。。11 12、供水、供热管网冲洗记录。。。。。。。。。。。。。。。。。。。。。。。。。。。。。12 13、管道吹(冲)洗记录。。。。。。。。。。。。。。。。。。。。。。。。。。。。。。。。。13 14、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14 15、测量复核记录。。。。。。。。。。。。。。。。。。。。。。。。。。。。。。。。。。。。。。。15 16、打桩记录。。。。。。。。。。。。。。。。。。。。。。。。。。。。。。。。。。。。。。。。。。。16 17、混凝土测温记录。。。。。。。。。。。。。。。。。。。。。。。。。。。。。。。。。。。。。17 18、混凝土浇筑记录。。。。。。。。。。。。。。。。。。。。。。。。。。。。。。。。。。。。。18 19、预应力张拉记录(一段张拉)。。。。。。。。。。。。。。。。。。。。。。。。。。19 20、预应力张拉记录(一)。。。。。。。。。。。。。。。。。。。。。。。。。。。。。。。。20 21、预应力张拉记录(二)。。。。。。。。。。。。。。。。。。。。。。。。。。。。。。。。21 22、预应力张拉记录(两端张拉)。。。。。。。。。。。。。。。。。。。。。。。。。。22 23、预应力张拉数据表。。。。。。。。。。。。。。。。。。。。。。。。。。。。。。。。。。。23 24、预制安装水池壁板缠绕钢丝应力测定记录。。。。。。。。。。。。。。。24 2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记录。。。。。。。。。。。。。。。。。。。。。。。。。。。。。25 26、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查记录。。。。。。。。。。。。。。。。。。。。。。。。。。。。。26 27、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27 28、钻孔桩钻进记录(旋转钻)。。。。。。。。。。。。。。。。。。。。。。。。。。。。28 29、钻孔桩钻进记录(冲击钻)。。。。。。。。。。。。。。。。。。。。。。。。。。。。29 30、钻孔桩记录汇总表。。。。。。。。。。。。。。。。。。。。。。。。。。。。。。。。。。。30 31、冬施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31 32、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32 33、构件吊装施工记录。。。。。。。。。。。。。。。。。。。。。。。。。。。。。。。。。。。33

混凝土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曲线图精编版

混凝土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0 3 7 14 21 28龄期 整体式结构拆模时所需的混凝土强度 项次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 按设计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百分率计(%) 1 板 ≤2 >2,≤8 >8 50 75 100 2 梁、拱、壳 ≤8 >8 75 100 3 悬臂梁构件 100 4℃ 38℃ 21℃ 13℃ 抗压强度 % 100 80 60 40 20

二、自然养护条件下不同温度与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参考百分率(%) 水泥品种和强度硬化 龄期 /d 混凝土硬化时的平均温度/℃ 1 5 10 15 20 25 30 35 32.5级普通水泥2 --19 25 30 35 40 45 3 1 4 20 2 5 32 37 43 48 52 5 24 30 3 6 44 50 5 7 63 66 7 32 40 46 54 62 6 8 73 76 10 42 50 58 66 74 78 82 86 15 52 63 71 80 88 ---28 68 78 86 94 100 --- 32.5级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 泥2 ---15 18 24 30 35 3 --11 17 22 26 32 38 5 12 17 22 28 3 4 39 44 52 7 18 24 32 38 4 5 50 55 63 10 25 34 44 52 58 63 67 75 15 32 4 6 5 7 67 74 80 86 92 2 8 48 64 83 92 100 --- 注:本表自然养护指在露天温度(+5℃以上)条件下,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浇水养护或在结构平面上使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强度正常发展的养护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 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 3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6.0.3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 2测试范围:-30~150℃; 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6.0.4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 2测试范围:-1000~1000με; 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6.0.5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6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7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按照以前的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际要求不是很细,中冶在主持编制新的大体积规范,不知道正式版批了没有。 按传统做法:埋设上中下三点,下点离板底100mm,中间点局厚度中间,上点板顶以下100mm(也有观点应该就是表面的),这是垂直步点原则。 另外,从平面来看,应该根据构件特点(代表性)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不用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主要根据构件特点,平板我一般大概10m左右方格。 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最简单就是埋设竖直测温管(铁的或PVC),个人认为此做法可能偏差较大,因为中间一般温度最高,但是热通过对流可能造成孔口温度高

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

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按照国标或者地方资料软件表格要求, 当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或冬季施工时必须进行测温。 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温度监控指标如下: 内外温差:小于25℃; 降温速度:小于1~℃/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每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2h:每2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24h:每4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72h:每8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5d:每24h 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停止测温。 如果同条件的混凝土测温不到600c°是很正常的,在60天送检就可以了 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必作混凝土测温,在现场上如果对大体积混凝土作测温也不是用同条件试块的。进入养护室的就不是同条件养护了。 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只记录混凝土构件附近的气象温度,而不记录混凝土试块本身的温度。 PART 1: 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签字完毕后交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 13.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 和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的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标明具体),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4.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结构测孔的设置 (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的,孔深为梁高的

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

按照国标或者地方资料软件表格要求, 当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或冬季施工时必须进行测温。 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温度监控指标如下: 内外温差:小于25℃; 降温速度:小于1~2.0℃/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每0.5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2h:每2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24h:每4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72h:每8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5d:每24h 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停止测温。 如果同条件的混凝土测温不到600c°是很正常的,在60天送检就可以了 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必作混凝土测温,在现场上如果对大体积混凝土作测温也不是用同条件试块的。进入养护室的就不是同条件养护了。 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只记录混凝土构件附近的气象温度,而不记录混凝土试块本身的温度。 PART 1: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1

8-(6)冬期施工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整理要求】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 1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人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O0C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本规程第7.1.1(附后)条规定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3)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4)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般每一构件不少于一个,混凝土接搓处一定要留有测温孔,测温孔一般要深入混凝土内(过主筋)。)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附第7.1.1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O N/mm2。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15℃时不得小于4.O N/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30℃时不得小于5.O N/mm2。 【审阅要点】 1无测温点布置图,或有测温点布置图但与结构平面图不一致; 2 测温点布置不合理,测温孔留设不规范,各测温点的编号及位置标注不清楚。 3 测温记录中各项填写不清楚、准确、真实,签字不齐全。 参考格式详见附录1、2

混凝土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图

整体式结构拆模时所需的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龄期0 3 7 14 21 28. 二、自然养护条件下不同温度与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参考百分率(%)硬化水泥品种混凝土硬化时的平均温度/℃ 龄期和强度10 15 20 5 1 25 30 35 /d 45 35 25 19 30 32.5级 2 40 --

普通水泥52 14 43 48 20 25 3 32 37 66 50 44 63 24 5 36 30 57 76 54 73 7 46 40 68 32 62 86 58 50 74 42 78 10 66 82 - 88 80 63 --15 71 52 -- 78 100 -86 28 68 94 35 -18 - 2 级32.5 24 -30 15 矿渣水泥、38 -17 3 32 -26 11 22 火山灰质水 52 28 5 39 17 44 12 22 34 泥 63 7 24 38 50 32 18 45 55 75 34 10 52 63 44 67 25 58

92 46 80 15 57 67 32 74 86 -83 -28 -100 92 48 64 注:本表自然养护指在露天温度(+5℃以上)条件下,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浇水养护或在结构平面上使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强度正常发展的养护工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下料长度:是按钢筋弯曲后的中心线长度来计算的,因为弯曲后该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外包标注:简图尽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不包括端头弯钩长度,它是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等按外包尺寸进行标注的,他有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具体见下图。 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并不改变,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是按中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8-(6)冬期施工混凝土 养护测温记录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 97)规定 1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人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d°C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本规程第7. 1. 1 (附后)条规定之前应每隔2h 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3)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 2h测量一次。 (4)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般每一构件不少于一个,混凝土接搓处一定要留有测温孔,测温孔一般要深入混凝土内(过主筋)。)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

3min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C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C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附第7. 1. 1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 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O N / mrr i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15C时不得小于4.0 N /mm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30°C时不得小于5.0 N /mm 1无测温点布置图,或有测温点布置图但与结构平面图不一致; 2测温点布置不合理,测温孔留设不规范,各测温点的编号及位置标注不清楚3测温记录中各项填写不清楚、准确、真实,签字不齐全 参考格式详见附录1、2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 录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8-(6)冬期施工混凝土 养护测温记录 【整理要求】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 1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人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O0C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本规程第7.1.1(附后)条规定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3)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4)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般每一构件不少于一个,混凝土接搓处一定要留有测温孔,测温孔一般要深入混凝土内(过主筋)。)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附第7.1.1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 N/mm2。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 录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8-(6)冬期施工混凝土 养护测温记录 【整理要求】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 1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人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O0C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本规程第7.1.1(附后)条规定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3)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4)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般每一构件不少于一个,混凝土接搓处一定要留有测温孔,测温孔一般要深入混凝土内(过主筋)。)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附第7.1.1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 N/mm2。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15℃时不得小于 N /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30℃时不得小于 N/mm2。 【审阅要点】 1无测温点布置图,或有测温点布置图但与结构平面图不一致; 2 测温点布置不合理,测温孔留设不规范,各测温点的编号及位置标注不清楚。 3 测温记录中各项填写不清楚、准确、真实,签字不齐全。 参考格式详见附录1、2

混凝土养护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 砼的养护采用蓄热保温养护法施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控制在25℃以内。 1、养护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面时采取覆盖二层塑料薄膜,两层薄膜要错缝搭接达到封闭保湿效果,在12小时内覆盖4-6层(4cm)棉毡进行蓄热养护。设置专门的砼养护班组,二十四小时值班,随时检查,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砼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养护方法 ①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塑料膜,接缝处错开搭接; ②采用棉毡进行保温,搭接位置用胶带密封,棉毡覆盖4-6层; ③棉毡上部覆盖塑料膜,搭接接缝,用胶带封口,防止雨水等淋湿保温材料,覆盖层数根据天气情况设置; ④对底板顶部预留的钢筋、凸出构件等也要用棉被整体覆盖保温; ⑤混凝土构件的侧面同样用棉被覆盖并固定好并密封严密; 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毕第2~3天中心温度达到最高值,随后温度开始下降。经测温,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最低大气温度温差小于20℃时,方可拆除保温 覆盖层及模板,注意要使混凝土逐渐适应大气环境,其后仍需关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 ⑦去掉保温后混凝土仍须继续养护,保证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4天,安排专人每天经常检查塑料膜的完整情况及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情况。 3、砼的测温 计划采用JDC-2混凝土电子测温仪对本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的测温,需提前预埋测温线,测温线按照要求布置,牢靠。预留测温插头做好保护,并标记位置。 1、测温点的布置:大体积浇筑体内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应真实反映出砼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

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按照国标或者地方资料软件表格要求,当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或冬季施工时必须进行测温。 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温度监控指标如下: 内外温差:小于25℃; 降温速度:小于1~℃/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每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2h:每2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24h:每4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72h:每8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5d:每24h 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停止测温。 如果同条件的混凝土测温不到600c°是很正常的,在60天送检就可以了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必作混凝土测温,在现场上如果对大体积混凝土作测温也不是用同条件试块的。进入养护室的就不是同条件养护了。 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只记录混凝土构件附近的气象温度,而不记录混凝土试块本身的温度。 PART 1: 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签字完毕后交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 13.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的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 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标明具体),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混凝土测温

根据相关规范,设置测温孔的:间距 6 米,呈梅花形布置 E 我们用的就是用PVC 管插入柱混凝土内5cm。合模后在模板上打孔,插入的PVC 管一端用胶带包住,防止混凝土进入PVC 管,用绑丝固定一下。 F 测温孔用Φ10mm 长250mm 的白铁管埋置在结构中,白铁管应封严下口,并加锡焊焊缝,管内放10cm 深的机油。测温孔的埋置深度: 梁、柱、基础中为10~20cm,测温管应露出结构表面50mm 以上,在梁、板等水平结构中应垂直插入,在墙柱等垂直构件中,测温孔与水平成30°角。 G 测温时温度计插入测温孔的时间最短不得少于 3 分钟,读数要快、准,测温后将测温孔塞紧并盖好保温材料。 1、人员准备:设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于开始测温前组织培训和考试。 2、必备工具的准备:测温百页箱:规格不小于300mm×300mm×400mm,且安装于建筑物10m 以外,距地高度约1.5m,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外表面刷白色油漆。温度计:测量大气温度和环境温度,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测原材料温度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各种温度计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校验。 3、测温孔的设置: (1) 测温孔布置及深度要绘制平面和立面图,各孔按顺序编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实行。 (2) 各类建筑测温孔设置要求:

1) 测温孔的布置一般选在温度变化教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遭冻结的部位。 2) 现浇混凝土梁、板、圈梁的测温孔应与梁、板水平方向留置。梁上的测孔每3m 长设置 1 个,每跨至少 1 个,孔深1/3 梁高,圈梁每4m 长设置1 个,孔深10cm。楼板每15m2 设置一个,每间至少设置1 个,孔深1/2 板厚。 3) 现浇混凝土柱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 对,与柱面成30o 倾斜角。孔深1/2 柱端面成30o 倾斜角。 4) 预制框架现浇柱头,每个柱上端接头设测温孔1 个,孔深为1/2 混凝土接头高度。每个柱下端接头设1 对测温孔,孔深为1/3 柱断面长,测孔与柱面成30o 倾斜角。 5)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柱上、下端各设一个测温孔,孔深10cm,测孔与柱面成30o 倾斜角。 6) 现浇框架结构的板墙每15m2 设孔1 个,每道墙至少设1 个,孔深10cm。 7) 剪力墙结构的板墙(大模板工艺),横墙每条轴线测一块模板,纵墙轴线之间采取梅花型布置。每快板单面设测温孔 3 个,对角线布置,上、下测孔距大模板上、下边缘30~50cm,孔深10cm。 8) 预制大梁的叠合层,每根梁设测孔1 个,孔深10cm。 9) 现浇阳台挑檐、雨棚及室外楼梯休息平台等零星构件每个设测温孔2 个。 10) 钢筋独立基础,每个设测孔2 个,孔深10cm;条形基础,每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