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薛法根: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薛法根: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2016-09-20薛法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能

优势,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适切的教育可以充分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智能,促使他们在各自的智能优势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

语学习的“聪明环境”,在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促

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在人在这种活动

中表现

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

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

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

觉的追求。

一、在倾听揣摩中磨练

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的心理敏锐感,这种心灵的敏感是需要反复锤炼与打磨的。美国作家桑伯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有这样的体会:“在我写作时,句子栩栩如生,动词翩翩起舞,名词色彩闪烁,余音缭绕。”对言语特殊的形象感、敏锐感来源于他毕生对言语的研究,在

80岁高龄时,他“仍在研究动词以及任何衔接名词的奥妙”。可见,言语智慧并不是与生俱

来的。个体的言语智慧优势潜能只有在长期的言语学习、研究、磨砺中才能得以真正显现和

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

从而磨练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推敲、体会。如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利用

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的体会,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静心揣摩的:

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

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

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

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

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

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即对言语表现形式的自觉关注。

而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习倾听自己朗读的声音,从语音的变化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感受语音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滋味,因为任何感情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言语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表现。敏锐地触摸这些细微的差异,才可能让语言鲜活起来,才可能让学生对言语敏感起来,才可能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

二、在解读体验中积淀

言语智慧其实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而这种灵气来源于文化的积淀。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以逐步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培植丰厚

的言语智慧的土壤。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要充分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直面文本:

一是走进文本获得精神的丰富与提升。文化、精神是通过言语这个载体传承与发展的,

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丰富内涵,就是把一行行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就能潜移默化地将潜藏于言语——语言中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化入自己的心田,构建起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犹如在母亲的怀抱里吮吸乳汁获得

成长一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在母语的怀抱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的过程。因为,母

语是我们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进文本,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沐浴在民族文

化的光辉中。而这样的言语学习就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成为培植言语智慧的精神土壤。

二是超越文本获得言语的滋养与积淀。学生在解读文本获得情意熏陶的同时,自然对言语的法则、规律以及言语素材(字词句篇)有了真切的体验,并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情意的感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一个人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看到的言语是千差万别的,而对纷纷作用于他的言语又会表现出他主观的独特的选择性,因而被他内化的词语、句式必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人,而用它们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时也会有不同方式的组合。”言语只有真正融化为个性

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适时迸发出来,成为智慧的言语。

三、在问题情境中生成

言语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是一种建基于言语经验基础之上的,在生活中生成的言语

智慧。这种智慧绝不仅仅通过“言语知识-——言语能力”这样一种转化模式来实现的,而是

主要通过学生无限的、自主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因为语言只有在生活活动中、在生活交际中才具有显示的意义和价值,才为使用语言的人所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离开了具体的、生活化的言语活动,学生的言语实践就难以产生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言语形

成是先有言语经验,后有言语知识。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试图通过告诉学生言语知识,然

后通过情境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科学主义的言语训练模式看似科学合理,实则违背了学

生言语能力获得的内在规律。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言语实践,在

实践中逐步领悟汉语言的运用艺术。而这种语言的运用艺术、表达智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

生活的典型的言语个案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也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的情境

实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蕴涵的、即兴生成的言语实践契机,创设生活化的

言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言语智慧解决问题,获得思想与言语的提升。如教学《第八次》一课时,我发现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

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便即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

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

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师插话:以情动人,高!)(众笑)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什么?你

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

吗?(师插话:以理服人,妙!)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

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师插话: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算我一个!)

(众大笑)

生: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失败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们永远失败

了。(师插话:很有哲理!)你看,那只小小的蜘蛛,最终还是战胜了大风,在第八次

结成了一张完整的网。我们难道不如这只蜘蛛吗?面对侵略军,我们缺少的不是枪弹,

不是战士,

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掌声)只要我们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师:插话:

假如第八次不成功呢?)不成功,便成仁!(众大笑)(师:你都牺牲啦?你应该还有第九次!

第九次不成功??)我们还有第十次!第十一次!不成功誓不罢休!(师:这样好象太野蛮

了,可以改成:不成功就??)誓不回家!(师:这样才是好男儿!)来吧,战士们,同胞们,

胜利属于苏格兰!(掌声)

诚然,言语智慧的生成需要适宜的问题情境,更需要学生内在的情感撞击,善良的心地、

积极的情感是言语智慧的催化剂,没有激情就没有智慧的激发。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沐浴在言语智慧之中的语文课堂,才是诗意与幸福的!

薛法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要着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百余篇论文。

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1、古代小说形成于什么时期:汉魏六朝时期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把清代文言小说推向高潮的是《聊斋志异》 5、中国第一部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6、《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鹿鸣出自《诗经》中的小雅 9、《史记》中人物的塑造方法:互见 10、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庄 11、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12、战国时期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庄子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 14、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苦寒行 15、《咏怀诗》82首作者阮籍,阮籍开创了咏怀诗。 16、中国第一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17、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东晋】陶渊明体现了平淡自然风格 1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1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体现了李白诗歌多具有的自然之美。 20、第一部纪传体《史记》 21、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22、《论语》属于语录集 23、《秋水》出自庄子《庄子. 秋水》 2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5、杜甫诗歌的特点:沉郁顿挫杜甫诗称为史诗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望岳》 2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杜甫《登高》 28、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29、*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秦观、李清照;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0、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1、闻一多的“三美”理论:答:主张新诗应该具有“图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表明了一种理论上的自觉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2.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小雅) 4.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精神 5.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庄周) 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孔丘和孟轲) 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8.下列孟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论语》) 9.《秋水》一文出自(《庄子》) 10.《学而》篇出自(《论语》)

我眼中的智慧课堂

我眼中得智慧课堂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大胆得教学改革,全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步步得模仿、探索实践中,我对智慧课堂有了进一步得认识,我眼中得数学智慧课堂应当就是这样得: 智慧课堂应就是快乐得课堂,鲜活得素材,生动得课件,平等得对话,多元得评价,会使学生迈步在愉快得求知道路上。 智慧课堂应就是活动得课堂,独具匠心得教学活动,将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不断体验着数学知识得神奇魅力。 智慧课堂应就是生活得课堂,以多彩得生活为学习背景,用真实得问题激起学习欲望,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就就是数学,数学就就是生活”。 智慧课堂应当就是反思得课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就是开启智慧得金钥匙。智慧课堂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得策略,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反思“错误”得原因,从而优化思维能力,养成良好得思考习惯,提高用数学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 智慧得课堂应当就是合作得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课堂得命脉,要营造平等、民主、与谐、轻松得课堂气氛,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得平台,莫再让她们“戴着镣铐跳舞”。让她们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勇于交流,勇于展示,共同成长。教师当好帮助者、引导者,发动机,助燃器,为她们“推波助澜”. 反思我得数学课堂,孩子们能真正沉浸在愉快得学习氛围里么?一个多月以来,借着智慧课堂教学得东风,大部分孩子在小组活动中展示自己,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积极展示个性,展示风采.从她们亮晶晶得双眸里,从她们高举得小手上,从她们自信得神态上,从她们红扑扑得小脸上,我瞧到了快乐与满足,我也从她们得快乐里找到了自己得快乐! 但就是,不能否定,还有部分孩子得基础很差,对数学得兴趣不浓,数学领悟能力也不强,她们能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得乐趣吗?她们能真正融入智慧课堂中来么?她们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大胆得往前走,并坚实得走好每一步,才能寻求到答案。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学习得快乐,就是智慧课堂教学得不懈追求! 一、树立新得教学理念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导演、教练、裁判、心理医生、辅导专家). 3、学生角色—课堂主角、学习主人、探究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内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内涵 发表时间:2012-06-27T11:18:05.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中旬刊供稿作者:陈红梅 [导读] 综上所述,学生探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陈红梅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213200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根据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相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需求做改动,教师要学会积极应变,来面对学生需求。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对于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语文课堂”必须立足于该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包括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小学生的求知需要出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创造;换而言之,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对于新鲜事物创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未来憧憬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长知识的平台。 我国学者田慧生曾经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能力系统,是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这个词不同于聪明,更不同于智商,不是安身立命的意义,而是一种生活艺术。杜萍和田慧生曾经探讨过教学智慧的内涵,“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综合能力。”这也就是说,如果教师是属于智慧型的,将使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机智具体化、实践化。并且能够有分寸地将智慧和知识恰当地展示于教学课程中去,进行智慧型、开拓式语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们更有效地学习。 教师的教学智慧,它包含了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智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智慧,其价值取向在于学生与老师间知识的纽带关系,教学智慧的生成有赖于课堂教学情境的不断建构。小学是升入初中的承上桥梁,也是对于高中大学的基石。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的媒介,起到了催化作用。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语文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哪里入手呢? 首先,教师可利用外在动机激发学生,增强学生对语文主动学习的欲望。此时教师可利用正确评价学生的方法作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手段。鼓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学生未来的语言环境打好坚实的基础。分层次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继续努力的愿望。 教师帮助学生精心主次分类。近年来,同小学生沟通来看,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许多事情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所有的事物或现象都能吸引他们的情感变化,只有那些与他们的需要有直接关联的才能使他们对学生产生兴趣与情感。 其次,让学生有信心,并不断进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带领学生在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小学语文知识的迁移和建构,同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最终达到学生真正能够独立学习、学以致用。当然,很多老师不只是认可教师,可能还是班主任,所以要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尽管小学语文教师课前会充分地预设教学情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提问得到满意的答案,对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会有影响。然而,富有机智的临场应变和对学生的关怀有加将会对学生有深远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的另一种含义也可以说是解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时老师多年在课堂中使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和教学情感等有机融合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模式,从而保证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建构。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一切资源有效的去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在学校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创造,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知识和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的智慧会通过主动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构建高效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智慧地教学,也即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能够深层次地挖掘其内涵;在准确把握学生、教材、生活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呵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有机地把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在人生中起到推动作用,使得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转化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矛盾和冲突,及时判断、重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发展的魄力等素质,那么,教师就能很好地掌控课堂的秩序,活跃课堂的氛围,高效率地完成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质疑,这种质疑能拓宽探讨思路,能引发他人深入思考,这就值得教师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亲身经历或其它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引导是对教师临场反应的挑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学生探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简而言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是在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中要去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深入贯彻问题。因此,小学教师更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包装课堂。我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来看,教学智慧既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不会凭空产生。因此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摸索,才能真正拥有自身的巨大财富——教学智慧。

福师《大学语文()》三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整理

福师《大学语文(一)》第三章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 ◆知识点掌握程度 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杂记,戏曲方面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应重点掌握经典曲目,对古代小说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主要知识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宋代之前,戏曲的各种因素从无到有,平行发展,渐至成熟。宋代之后,戏曲的各种因素开始融合,并由猝朴到精致,历经元明清,直至现在,中间有着长时间的繁荣昌盛阶段。 先秦时期除了音乐歌舞之外,还有以说白为主的表演艺术。古代的帝王为了娱乐与消遣,常常豢养一些以插科打诨、调笑滑稽为职事的宫廷演员,被称之为“俳优”、“弄人”与“倡优”。俳优(古代指演滑稽杂耍的艺人)的表演纯粹是为了娱人,当时曾经出现过将说白、化装、表演、歌唱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事例,这就是《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孟优衣冠”的故事。 汉代的表演艺术称为“百戏”,它泛指民间各种技艺,其中主要的有角抵戏与歌舞戏。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为《东海黄公》。该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戏剧特性: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两个扮演固定角色的演员,有化妆,而且必须按黄公必败、白虎必胜的规定情节来演出。 宋代是戏曲的形成时代。由于宋代统治者鼓励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说话、戏曲、曲艺等市民文艺应运而生。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所,叫“瓦舍勾栏”。一座瓦舍内设有几座或十几座勾栏,各个勾栏演出不同的技艺,如说唱、杂技、竞技、戏弄、乐舞等。在宋之前,无论是歌唱、宾白,还是舞蹈、音乐以及化妆等,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但融合的艺术种类不多,深度不够。而在宋代,各种技艺都在瓦舍、勾栏内演出,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便孕育出一个新的、有数个角色以代言体说唱并运用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时人称之为“杂剧”。 北宋及金辽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是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唱演故事。今存唯一的诸宫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的灵光

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的灵光 摘要:在课堂上教师的使命不在于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知 识和规范行为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是他们心智 的觉醒,智慧的生长。心智的觉醒比什么都重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创设生 动的教学情景和宽松的氛围,有意识的开发它、唤醒它! 关键词:多媒体;智慧;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心智 多媒体技术以形象性、丰富性、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并借助形、色、声、情的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张扬学生个性,使其自主 学习,自由发展培养智慧,为提高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多 媒体技术进行整合,来提高学生的智慧呢?本人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唤醒学生的心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欣喜的发现某个孩子“开窍”了,这实际上就是开智。开智指的 是心智的觉醒,智慧的萌发。在课堂上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 的是在于知识和规范行为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是他们心智 的觉醒,智慧的生长。心智的觉醒比什么都重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 景和宽松的氛围,有意识的开发它、唤醒它!如执教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珍珠泉》中,上 课伊始采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像,它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的生动形象的各 种画面,给学生提高了初步的视觉印象,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唤起了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 珍珠泉的感受和体验!景色优美,泉水奇异,语言感人,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境界中!激活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下回的学习环境中投入更多参与热情,敢想、敢说、敢问。他 们在阅读中在于人的对话中,在思考中产生智慧,生长智慧! 二、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多媒体,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智慧生长的主要内容。 能力表现的状态,就是思维!要让能力伴随着理性,增强思维的挑战性和敏感性,培养良好 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我们要精心设计多种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来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一旦学生对言语敏感起来,才 可能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如执教《珍珠泉》这篇课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师问“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时那些内容?”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争论不休。交流时有的说是第二段,对珍珠泉四周景物:即石头、青苔、绿草、野花的描写,语言生动活泼。 有的说是第三段,即珍珠泉名字的由来: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有的说是四、五段,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边听着孩子们对于文本的多种感悟, 并适时对多媒体的展示的内容进行调整,在他们所说的重点的地方标上红点,并引导学生反 复朗读,深刻感悟。这样一个直观有效的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水平,加深了对文章主 题的理解,而且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争相发言,希望自己的答案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认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地迸发! 三、活用多媒体,启迪挖掘学生的智慧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 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 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因素。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妈妈的账单》,依据 课文内容,教学伊始,运用多媒体将《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所 熟知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是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感情全部 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这爱留在我们 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 趣集中到了我所设计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使 语文课堂在动态生成充满智慧和灵气!

大学语文(学习指南)有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代码:G0006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一、单选(本大题共79小题,每小题1分,共79分) 1.“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是由(B)创造的。 A.宋玉 B.屈原 C.楚怀王 D.李斯 2.元代散曲中由多个曲子连缀而成的叫做(B)。 A.小令 B.散套 C.诸宫调 D.大曲 3.《论语》中“论”的意思是(C)。 A.讨论 B.议论 C.编辑 D.评论 4.《庄子﹒山木》一文,庄子对弟子“将何处”的疑问,给出的答案是(D) A.“不材” B.成“材” C.消极遁世 D.处于“材与不材”之间5.《春秋》三传的“传”,意思是(B)。 A.流传 B.注解,阐明 C.做传记 D.撰写 6.《荀子》是(C)家的著作。 A.法 B.道 C.儒 D.纵横 7.“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一语出自唐诗(C)。 A.《石壕吏》 B.《长恨歌》 C.《燕歌行》 D.《将进酒》 8.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建树的宋代文人是(B)。 A.辛弃疾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9.秦观《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的下一句是(B)。 A.楼高莫近危栏倚 B.行人更在春山外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迢迢不断如春水 10.“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运用了(A)的传说。 A.牛郎织女 B.宝玉黛玉 C.董永七仙女 D.梁祝 11.有“拗相公”之称的北宋人是(A)。 A.王安石 B.苏轼 C.黄庭坚 D.秦观 12.元杂剧中爱情喜剧的经典之作是(C)。 A.《救风尘》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望江亭》 13.《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A)。 A.杜丽娘 B.崔莺莺 C.赵盼儿 D.刘倩英 14.“梅村体”是明清之际诗人(C)创造的、 A.顾炎武 B.阮大铖 C.吴伟业 D.侯方域 15.《霍小玉传》的作者是(B)。 A.白行简 B.蒋防 C.元稹 D.李朝威 16.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集中表达作者理想爱情观的一句是(A)。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C.忍顾鹊桥归路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表达追求、反抗的主题时,运用了(C)的方式。 A.象征主义 B.唯美主义 C.黑色幽默 D.意识流 18.“初唐四杰”不包括以下哪位(A)。 A.王维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19.《诗经﹒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句,表达了(B)。 A.女主人公漂亮的外表 B.因思念而无心梳洗打扮 C.对男子的怨恨 D.对战争的控诉 20.“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用了(C)的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顶针 D.夸张 21.王粲《登楼赋》的体裁是(B)。 A.七言长诗 B.抒情小赋 C.汉大赋 D.绝句 22.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作者的(B)。 A.兄弟 B.侄子 C.儿子 D.朋友 23.被后人称为“杜樊川”的唐代诗人是(B)。 A.杜甫 B.杜牧 C.杜审言 D.杜佑 24.《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的下一句是(A)。 A.在地愿为连理枝 B.雪肤花貌参差是 C.九华帐里梦魂惊 D.蓬莱宫中日月长 25.中国古典小说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是(C)。 A.《水浒》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26.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是(D)。 A.《阅微草堂笔记》 B.《子不语》 C.《小豆棚》 D.《聊斋志异》 27.现代文学中,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C)。 A.俞平伯 B.胡适 C.戴望舒 D.徐志摩

大学语文普及版

《大学语文》说课稿普及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

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

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紧跟时代脉搏,完善自我,力求改善教学情境,以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总结实际可用的教学经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包括偶发事件)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机智”。 顾名思义,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灵活、恰当地做出判断、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有时候,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临时改变教学计划、重新拟定教学设计,以推动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这样,尽管具体的教学程序作了暂时修改,但是从整体教学目标来看,并不会影响既定的教学要求。 现在,本人将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归纳如下,与广大同仁共飨:一、故弄玄虚──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学习,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这些“礼物”既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也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乐曲,甚至可以是吸引学生的话题。只要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课堂教学,都可以借用来作为课堂教学的“道具”。 我们要相信,学生天生就是乐学的。 二、循循善诱──引导研学 仅有兴趣还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钻研精神。有些学生读课文,只是留意文章的故事情节,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启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本人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很多同学可以想到“于勒的命运令人同情”,但是问题却深入不下去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于勒的哥哥的命运是谁造成的?”这个“专题”实际上隐含着一系列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许多结论: 1、于勒的哥哥(菲利普)一生也是贫困潦倒的; 2、菲利普夫妇的自私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环境所迫; 3、菲利普夫妇是自私的,也是可怜的; 4、资本主义金钱关系不仅可以让人流漓失所、一贫如洗,也可以让人自私自利、六亲不认…… 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简言之,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就要让学生学会“研学”。 三、欲擒故纵──指导方法

语文智慧课堂的三个融合

语文智慧课堂的三个融合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 中文摘要: 教学是一种流动的艺术,语文教学更需要追求艺术性。文章即从语文课堂的整体出发,以“预设与生成”“整体与细部”“科学与艺术”为抓手,深入浅出地阐述语文课堂的智慧,加上教学案例的点染,巧妙地实证了课堂的融合度与艺术追求。 关键词: 智慧课堂融合 课堂是生命与生命遇合,思想与思想交流的所在;语文课堂更是师生生命绽放、智慧碰撞的地方!因此,语文教师本人怎样在生命课堂中调配个人才智,激发学生灵动的智慧,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那是在2007年常州市首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的答辩现场。评委们在观赏了我预先制作的课件后,提出了质疑:“张老师,你的课件制作如此精美、完备,可见预设非常充分。那么,在真实的课堂,你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呢?” 当时,我选上了九年级的小说作品《孤独之旅》(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长篇小说的节选,约3500字。)考虑到文章篇幅很大,所描述的上个世纪60年代苏北农村的事情。所以,我针对文本做了充分的预设:在课堂导入时播放节选部分故事的开头与结尾的电影,一是把学生带到那个时代的农村(芦苇满地),二是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索欲望。而后又借助电子板书来整理文章的思路、赏析文章的写法。 于是,我这样回答评委—— 我想借助于曹文轩先生的观点“感觉是思维的前提”来阐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维,我企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激发的学生的两种感觉:理性思维感觉、艺术思维感觉。理性思维的指向是“一”,即“统一认识”。艺术思维的走向是“多”,即“多样经验”。 我借助于电子板书,主要是带领学生统一认识,明确: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描写抽象事物最佳方法是“多角度多侧面烘云托月”。 这两块板书,看似预设,但恰恰给学生余留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既然小说阅读的方法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可以在课堂上有自己的阅读角度。比如,抓住题目中的“旅”字,还可以读出“生存之旅”“希望之旅”“奋斗之旅”“梦之旅”等;而这些答案也是对文本的多元解

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初探

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初探 摘要】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从基础环境建设转向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也就 是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教育信息化开始触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 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课堂 作为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半学期对智慧课堂的使用,笔者对智慧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 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120-01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已经从基础环境建设转向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也就是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教育信息化开始触动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 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半学期对智慧课堂的使用,笔者对智慧课堂在语 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 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 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 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智慧课堂追求学生的人格成长完善,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的理想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语文责无旁贷,更应抓住智慧课堂的机遇,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摆脱传统课堂死板无趣的桎梏。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 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由此可见,对于智慧 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出 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这一载体的可能性、现实性和 需要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 法来展示智慧教育。具体到语文课堂的运用上,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在以 下方面具有优势: 1、引导自主思维 通过睿易通系统教师可事先将知识内容以资料或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思 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与质疑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 力与意识。学生最初接触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时,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不能自主 安排自学时间、不能做到有效预习等。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可逐渐解决以上问题。 2、凸现针对性课堂 睿易通系统的实时提问功能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无缝连接的平台,学生可随时就学习中 的问题向老师提问,其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提问其实就是教学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所在。相比过去传统教学阶段,教师只能凭经验向学生讲课,解决过去学生常见问题,而现在 则可以清晰把握本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地去安排自己的 课堂。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见解抛出,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从而实现学生自主

大学语文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A Brief Summary to College Chinese) 一、课程目的、任务 《大学语文》主要是为普通高校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之外的文科等专业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走向未来的信心。 本课程的设置,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某一专业知识,背诵几篇佳作;也不以教会学生写作应用文为务。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既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感情、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染。它是在愉悦情绪、提高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参第四)全书分为12单元,每个单元所选作品数量有差,总篇目124题129篇。授课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心得,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名篇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以民为本中国传统文化本具人本精神,无论是孔子的“爱人”,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等等,都含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因素。但长期以来因被专制政治利用而得不到发展。奉行民本思想,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义务和终极目标。 第二单元心怀天下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心系家国天下,为社稷、苍生、全人类谋利益,不只是少数志士仁人的事情,而应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追求。位卑不忘国,位高更要报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第三单元和而不同关于为人胸襟和处世智慧。多元并存,不偏执,不狭隘,明理容人,雅量海涵。在我们民族智慧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衷相济,又各存其见,各有其原则、操守。为人如此,为事、立国亦如此。 第四单元品格修养关于个人修养。志存高远,尚德重义,人格独立,诚信宽容,遵纪守法等,皆为修养的目标。 第五单元社会人生关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与融合。社会万象,可以成败人生。如何认识社会正视人生?如何面对社会造成的挫折而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建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六单元人情世态关于世道人心。世情百态,其异如人面。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良言至理,也是可望而难及的高标。但正是这种复杂性,才使其多姿多彩,才需要深刻认识。 第七单元乡思亲情关于人的情感。“人生而有情”,乡土之思,亲亲之情,人同人有。所谓“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强调的都是乡情和亲情。爱家乡与爱国家,爱亲与爱人,其实是相联系的。 第八单元爱情婚姻正确树立现代爱情观和现代婚姻理念。爱情有幸福有痛苦,有美满有遗憾,如诗如歌。婚姻有温暖有责任,是归宿也是开始,如水如茶。爱情与婚姻相连,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第九单元人物风神通过学习一些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风神,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留下自己的风采。 第十单元咏史怀古不是妄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强调历史意识,文化传统。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没有历史,就会失去走向未来的座标。 第十一单元写景记游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只是今天的话题,古人早已进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VIP专享】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为了把课上好,课前,我认真详尽地备课,写教案。课堂上,为完成每节课设计好 的教学内容,四十五分钟里,我总是不停地讲啊、引导啊、评价啊,……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并不见得学生喜欢,也不见得有 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小声说话的、有玩 小东西的、有看课外书的…… 问题出在哪里?我不停地自我反思,查找原因、请教老教师、找对策。直到二年以后,在系统地学习了《课程标准》、《高效语 文课堂》等等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后,我才明白:课堂是一个大 舞台,课堂教学的美在于它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而要创造这样的 美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语文有效性课堂更应该是灵动智慧的 课堂,是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课堂,是引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有效的语文课 堂教学设计往往凝聚了老师诸多的心血和智慧。构建有效、智慧的 语文课堂,将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有效智慧的 语文课堂上会不时地绽放出老师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效性课堂需要 我们用智慧去建构,用智慧去实践。 那么如何发挥教育智慧,构建智慧的语文课堂呢?我把从教18年来我的一些课堂教学智慧,拿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有效性课堂要有巧妙处理教材的智慧。 1、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文本的核心价值就是文本中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有效教学智慧课堂的本质就是将文本所隐含的核心价值凸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课堂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我们语文老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走进文本,反复斟酌,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如在教学《台阶》时,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我认为,我们不能把文本的核心简单定位为“父亲的爱”,而应该定位在人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就象一级一级的台阶。而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直接把文本的核心定位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教师要个性解读文本,寻找最佳切入。 “切入”,是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切入是老师处理教材的重要环节,是老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技巧与智慧的体现。好的切入,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又能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 在第一个班里,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谁能用四字短语说说你对冬天的感受?学生们说了一堆:冰天雪地、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寒气逼人,教师顺势导入,是啊,严寒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受,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致,自然地引出了《济南的冬天》。而到第二个班上课时,我也用同样的导入来导课,可是,当我刚提出谁能用四字短语概括你对冬天的感受时,孩子们脱口说出的是白雪

南大远程教学教育大学语文考试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请一一填写下表空格举例说明。 人物 手法 对比 衬托 曹操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挟天子而令诸侯,要求孙权顺迎。 衬托出诸葛亮的当机立断 反衬出曹操的多疑 刘备 孙权 诸葛亮欲用激将法使孙权下决心抗曹——“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则一言挑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显示了其英雄气概,并进而机智的询问刘备一方还有多少实力:“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当听到诸葛亮介绍刘备尚有二万多兵,并听了曹军的种种不利因素之后,“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孙权与人谈话,开始很谨慎,不露锋芒,一旦决断,就口口声声骂曹操为“汉贼”“老贼”,势不两立,态度十分坚决。谨慎而又有决断,这在孙权身上完全是统一的

衬托出了孙权的谨慎和决断 诸葛亮 诸葛亮去找孙权求救时,却从不明提“求救”二字,而是一味动员孙权拒曹,因为只要孙权拒曹,刘备就自然得救了。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他采用激将法劝告孙权; 鲁肃开篇时去劝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时,对刘备说吴巨平庸,孙权的军队强大合作的话会更有利,还和诸葛亮攀关系。 衬托出诸葛亮的智慧 反衬出鲁肃的庸俗 周瑜 周瑜要求替将军谋划这场战争,在各位文武官员面前斩断奏案明志。 与那些害怕曹操请求归顺的文武官员作对比。 衬托出周瑜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鲁肃 孙权把信拿给众部下看,纷纷劝孙权归顺,孙权很失望。 而只有鲁肃追了出来,所诉的想法与孙权的想法一样。 借众人的反应反衬出鲁肃对孙权的衷心和了解 黄盖 黄盖假装投降,于是曹军全军覆没。 和那些没有挺身而出的士兵作对比,突出了黄盖的忠心和勇敢 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传》上记载,“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偏斜自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