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试题

无线电监测试题
无线电监测试题

无线电监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注:早期无线电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开创了通信的新纪元。

莫尔斯密码表是莫尔斯密码与代表意义的对照表格

· : 短音念作"滴(di)"

- : 长音念作"答(da)"

字码: A ·- B -···

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S ···,

O ---,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

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

因为它的电码“ ...---...”在电报中是发报

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

码。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提出了电磁波学说,从理

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能够直接将语音信号变为电能沿导线传输。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用一个震荡偶子产生了电磁波,历史上第一次验证了电

磁波的存在,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

次数的计量。

◆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远距离

传送,在英国进行了14.4公里的通讯试验成功,并取得专利。1897年起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通信实验,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纽芬兰接收到从英国发送出来的第

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5月7日,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彼得

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论文《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并且表演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的发明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注:电磁波的几点基本知识: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

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

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

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

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

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

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

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传播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在空间是相互垂直的,同时这两者又都垂直于传播方向

电波的极化方向:无线电波的电场方向称为电波的极化方向。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我们就称它为垂直极化波。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与地面平行,则称它为水平极化波。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λ=V/f

V为速度(m/s);f为频率(Hz);λ为波

长(m)

4.电场场强标准单位为伏特每米(或V/m),磁场场强的单位为安培每米(或A/m),功

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电场场强:E;磁场场强:H;

功率通量密度:功率通量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功率。S=EH=Pt/4πd2其中:Pt为放射源的发射功率,d为距放射源的距离。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三区

为了频率划分,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将世界划分三个大区,大体上是欧洲和非洲为1区,美洲为2区,亚洲和澳洲为3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反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低注: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直射:直射是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的方式。

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常发生在地球表

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绕射(衍射):波在传播时,若被一个大小

接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

个物体继续进行。

散射:散射就是由于介质中存在的微小粒子(异质体)或者分子对电磁波的作用,使电磁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向四周传播的现象。利用大气层中传播媒介的不均匀性对无线电波的散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通信。根据散射媒质的不同,散射通信一般分为对流层散射通信和电离层散射通信。通常所说的散射通信大多是指对流层散射通信。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P=32.45+20(lgd+lgf)

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 30MHz 到 300MHz

8.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信道带宽为 1.23MHz

移动通信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信号性质分,可分为模拟、数字;

按调制方式分,可分为调频、调相、调幅;

按多址方式分,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

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Lucent Technologies Proprietary Lucent Technologies Bell Labs Innovations 6Wireless Networks Group 多址接入方式

CDMA

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不同的码

FDMA

不同的频率TDMA 不同的时间

...8 slots...

GSM

不同的时间

9. 在1800~1805MHz 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TD-SCDMA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标准:

W-CDMA 、这是基于GSM 网发展出来的3G 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 技术,中国联通3G 标准采用的就是WCDMA 。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 技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 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目前中国电信采用这一方案。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 标准,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 提出,目前中国移动采用此标准。

10. 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 1000G Hz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已经2010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6年10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40号)同时废止。

二、监测测向技术

2.1 填空

1.无线电监测包括日常监测 (或常规监测) 和特殊监测。

常规监测的任务:

1)监测已核准的无线电台站的发射、检查其工作是否符合批准的技术条件

和要求。

2)对各种干扰信号进行监测并进行分析,确定干扰源。

3)监测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为频谱资源的开发、频率规划和指配提供技术依据。

4)监测不明无线电台的发射行为,实施无线电监测。

5)对违反国际电信公约和无线电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发射行为实施无线电监测。

6)对水上和航空安全救险业务专用频率实施保护性监测。

7)电磁环境监测。

特殊监测任务系指常规监测以外的监测任务。

如:国际监测

*监测我国在国际电联登记注册的频率是否受到国外无线电台的干扰。

*对国际电联或有关国家申诉的、涉及我国干扰别国频率问题,要通过无线电监测及时排除。

*与有关国家使用联合监测、消除边界区域的无线电干扰

*执行国际电联委托的监测任务

2.磁偏角是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 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北京5°50' 天津5°30' 济南5°01'

3.邻道干扰主要取决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选择性和发信机在相邻频道通带内的

边带噪声。

4.接收机信噪比从20dB下降到14dB的干扰叫阻塞干扰。

5.当两个不同频率的已调载波同时加到一个非线性器件时产生一个三阶失真产物

叫交调。

6.接收机互调是指多个不同频率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

作用下产生互调产物,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中频带内造成的干扰

7.输入滤波器允许希望接收的信号进入而限制其他信号,目的是排除高频放大器中的

互调。它的另一个作用是衰减在镜像频率上的接收信号。

8.从互调的角度,衡量接收机的性能要看三阶互调的截获点值,该值越高越好

无线电干扰的类型:

无线干扰一般分为同频道于扰、邻频道干扰、带外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非无线电设备辐射干扰等。

(1)同频干扰凡是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道有用的信号的接收机造成干扰的都称为同频干扰。

(2)邻频道干扰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邻频道干扰。

(3)带外干扰发射机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在接收有用信号的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带外干扰。

(4)互调干扰互调干扰又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

发射机互调干扰是多部发射机信号落人另一部发射机,并在此末级功放的非线性作用下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组合频率,对接收信号频率与这些组合频率相同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称为发射机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是当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作用下产生互调频率,互调频率落人接收机中频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

(5)阻塞干扰接收微弱的有用信号时,受到接收频率两旁、高频回路带内一强干扰信号的干扰,称为阻塞干扰。轻则降低接收灵敏,重则通信中断。

(6)非无线电设备干扰

三阶互调的计算:

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器件(如放大器、混频器、调制/解调器等)的非线性通常会使同时侵入2个或多个强干扰信号发生相互调制,并产生新的频率成分,这种现象称为互调。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由此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

三阶互调的确定三阶互调干扰分二型和三型两种。

民航航空频段为118MHZ-137MHZ,商业广播调频电台频段为88MHZ-107.9MHZ

9.某采用高本振方式工作的接收机,工作时,接收频率为435.250MHz,中频为

21.4MHz,此时接收机本振工作在 456.650 MHz频率。

无线电信号RF(射频)进入天线,转换为IF (中频),再转换为基带(I/Q信号),但仍然是较低的频率。

接收:射频 -> 中频 -> 基带

发射:基带 -> 中频 -> 射频

中短波收音机的中频信号是465KC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是10.7MHZ

10.测向天线基础(孔径)有大、中、小基础之分,测向天线基础直接影响测向精度。

三、检测技术

3.1 填空题

1.发射机的频率误差是实际发射频率和它的标称频率数值之间的差。

2.在频率测量时,通常测量设备的精度应优于发射机频率容限一个数量级。频率标

准和测量方法产生的各类误差绝对值之和构成整个系统的最大误差。

超短波电台的四项检测指标:频率误差、载波功率、带宽、杂散辐射

3.

4.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符号dBm表示以毫瓦计量的分贝值,符号dBμV表示

以微伏计量的分贝值,3dBm相当于 2 mW,12dBμV相当于 4 μV。

5.通常无线电通信设备采用50 欧姆的阻抗来进行设备之间的匹配,而有线广播电视

网通常用75 欧姆进行设备之间的匹配。

6.若已知加在频谱分析仪射频输入端口的电压为1V,相当于120 dBμV,则此时加在

频谱分析仪射频输入功率为13 dBm。

功率、电压、电平之间的单位换算:基准功率、基准电压

7.已知某信号的频谱相对中心频率左右对称,其90%的功率的带宽为12kHz,则处

在该信号中心频率向上偏移6kHz之外的信号的总功率占其发射功率的5%的比例。

8.已知某调频手持台发射功率为5W,与上邻信道功率比为-65dB,则落入上邻信道

内的信号功率为-28 dBm。

9.已知某调频电台标称发射频率为150MHz,现测得其实际发射频率为

150.0015MHz,则此时该电台的载波频率容限为10 ppm。

频率容限:发射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频率容限以百万分之几或以若干赫表示。

10.我国目前划定的800MHz数字集群通信频段为:上行:806~821MHz ,下行:

851~866MHz 。双工间隔为45 MHz,信道间隔为25 kHz。

四、法规管理

4.1 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发布的时间是1993年9月11日,共有10章49条

2,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合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3,对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民航电台产生危害的非无线设备,必须停止使用4,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外国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运用电子监测设备在我国境内进行电波参数测试

5,处理无线电频率有害干扰,应当遵循带外让带内、次要业务让主要业务、后用让先用、无规划让有规划的原则;遇特殊情况时,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处理

6,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

7,次要业务不得对来自业经指配或将来可能指配的主要业务电台的有害干扰提出保护要求,但可要求保护不受来自将来可能指配频率的同一业务或其它次要业务

电台的有害干扰

8, 当多种业务共用同一频带,相同标识的业务使用频率具有同等 地位。除另有明确

规定者外,遇有干扰时,一般本着后用让先用、无规划的让有规划的原则处理 9, 无线电台(站)经批准使用后,应当按照核定的项目进行工作,不得发送和接收与工

作无关的信号;确需变更项目的,必须向原批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10, 对依法设置的无线电台站,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保护其使用的频率免受有害干

五、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小数点后1位)

1. 已知一发射机工作频率为1GHz ,距离接收机为100000m ,请计算出自由空间电波传

播损耗。若采用Egli 模式计算,还需哪些参数?

答:1)P=32.45+20(lgd+lgf)

=32.45+20[lg100+lg(1×103)]

=132.45dB

2)还需要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的有效高度。

电波传播特性和场强预测:

◆ 实际工作中的三个例子

固定无线电通信

移动无线电通信

干扰协调和分析

◆ 陆地移动通信主要使用的频段为UHF 和VHF ,频率150M 、450M 、900M 、1800M ◆ 传播方式为视距传播,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

◆ 受多种因素影响:电波频率、传播距离、天线高度、天线增益、极化方式、传播途

径的地形、地物、地面电性能参数、时间、季节等

◆ 接收信号是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随机信号。通信概率(位置概率和时间概率),

我国公网规定:城市通信概率≥90%,农村通信概率≥50%。

◆ 常用公式和预测模式: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P=32.45+20(lgd+lgf)

Egli 模式计算公式:()R T H H f D A ?-++=lg 20lg 20lg 40117 A 为

路径损耗值(单位为dB ),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f 是载频频率,T H 为发射天线高度,R

H 为接收天线高度。

2. 某监测接收机截获点 IP3指标为0dBm ,如果输入两个电平均为80dBμV 的信号,且

都落入预选器通带内。请计算接收机产生的三阶互调电平值。若两输入电平降为78dBμV,则该互调电平变为多大?说明减低两输入信号功率的意义。

答:0dBm=107dBμV

1)U IMP =IP 3-3(IP 3-U IMS )=107-3(107-80)=26dB μV

2)为20 dB μ V,降低6 dB μ V

3)说明降低输入信号功率可有效减低互调电平,减小互调的影响。

三阶交截点(IP3)是衡量通信系统线性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他反映了系统受到强信号干扰时互调失真的大小。它所表明的是确切含义是一个线性系统的最大动态范围的大小。这个指标对于大动态放大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

任一微波单元电路,输入双音信号同时增加1dB,输出三阶交调产物将增加3dB,而主输出信号仅增加1dB(不考虑压缩),这样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到一定值时,输出三阶交调产物与主输出信号相等,这一点称为三阶截止点,对应的输入信号电平称为输入三阶截止点,对应的输出信号电平称为输出三阶截止点。

3.某PHS基站使用定向天线工作,天线增益为12dBi,前后比为15dB,发射机功率为

20mW,馈线等损耗为3dB。求工作方向背向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答:20mW=13dBm

e.i.r.p.=13+12-15-3=7dBm

表征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DBi 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dBd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

4.已知某监测、测量天线的增益为6.5 dBi,求频率为400MHz 时该天线的天线因子

k。(已知lg4=0.6)

答:Ke=-29.77-G(dBi)+20lgf(MHz)=15.73dB(m-1)

天线因子的确切含义是天线把空中电场转化为接收机端电压的能力,通常用符号K表示。

若天线场强为E,感应到接受设备的端电压为Ur,两者之比即为该天线的天线因子,K=E/Ur,E=K*Ur,所以天线因子反应了一个天线把空中电场转变为接收端电压的能力。

5.已知f=900MHz,通信距离为15 km,计算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如果f=450MHz,传

播损耗有如何变化?(指出变化趋势即可、其中lg2=0.3 lg9=0.95 lg15=1.18) 答:1)L prop=32.45+20lgf(MHz)+20lgd(km)=115.05dB

2)L prop相应变小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全国无线电监测技术题库-基础知识2 1.2 选择题 1,属于特高频(UHF)的频带范围是(D )。 A、400,2000MHz B、300,2000MHz C、400,3000MHz D、300,3000MHz 2,IMP缩写代表(B ) A、放大增益 B、互调产物 C、网间协议 D、互调截获点 3,10W功率可由dBm 表示为(D )。 A、10dBm B、20dBm C、30dBm D、40dBm 4,频率在(A )以下,在空中传播(不用人工波导)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A、3000GHz B、3000MHz C、300MHz D、300GHz 5,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 A)。 A、米波 B、分米波 C、厘米波 D、毫米波 6,无线电监测中,常用一些单位有dBuv、dBm等,dBm是(C )单位。 A、电压B、带宽 C、功率 D、增益 7,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式(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8,PHS个人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288kHz B、200kHz C、25kHz D、30kHz 9,CDMA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 A)。 A、1.23MHz B、1.5MHz C、1.75MHz D、1.85MHz 10,0dBW=( C)dBm. 30 A、0 B、3 C、 11,比2.5W主波信号低50dB的杂波信号功率是( B)μW。 250 A、2.5 B、25 C、

12,频谱分析仪中的RBW称为(B)。 A、射频带宽 B、分辨率带宽 C、视频带宽 13,根据GB12046—89规定,必要带宽为1.5MHz的符号标识为(A )。 150M A、1M50 B、15M0 C、 14,发射频谱中90%能量所占频带宽度叫做(A )。 A、必要带宽 B、占用带宽 C、工作带宽 15,一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天线增益10dB,馈线损耗5dB,则有效辐射功率为( B)。 A、25dBW B、15dBW C、5dBW 16,电视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 A)。 A、高 B、低 C、相等 17,在微波段中表述频段,字母代码S和C对应的频段是( C)。 A、1—2GHz 和4/6GHz B、18—40GHz和8/12GHz C、2.5GHz和4/6GHz D、4.8GHz和4/8GHz 18,联通CDMA下行与移动GSM上行频段之间只有(A )MHz保护带。 A、5 B、10 C、15 19,从广义来讲,产生莫尔斯码的调制方法是(A): A、ASK B、FSK C、PSK D、DAM 20,无线电频谱可以依据(A,B,C,D)来进行频率的复用。 C空间 D编码 A、时间 B频率 21,超高频(SHF)波长范围 ( C ) B、 10—1分米 C 10—1厘米 A、 10—1米 22,公众对讲机的有效发射功率不能大于(B)瓦 A、0.1 B、0.5 C、1 23, 圆锥天线是( B )。

无线电基础知识

1.2 选择题 1,属于特高频(UHF)的频带范围是(D )。 A、400~2000MHz B、300~2000MHz C、400~3000MHz D、300~3000MHz 2,IMP缩写代表(B ) A、放大增益 B、互调产物 C、网间协议 D、互调截获点 3,10W功率可由dBm表示为(D )。 A、10dBm B、20dBm C、30dBm D、40dBm 4,频率在(A )以下,在空中传播(不用人工波导)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A、3000GHz B、3000MHz C、300MHz D、300GHz 5,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A)。 A、米波 B、分米波 C、厘米波 D、毫米波 6,无线电监测中,常用一些单位有dBuv、dBm等,dBm是(C )单位。 A、电压 B、带宽 C、功率 D、增益 7,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式(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8,PHS个人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A)。 A、288kHz B、200kHz C、25kHz D、30kHz 9,CDMA移动系统信道带宽为(A)。 A、1.23MHz B、1.5MHz C、1.75MHz D、1.85MHz 10,0dBW=(C)dBm. A、0 B、3 C、30 11,比2.5W主波信号低50dB的杂波信号功率是(B)μW。 A、2.5 B、25 C、250 12,频谱分析仪中的RBW称为(B)。 A、射频带宽 B、分辨率带宽 C、视频带宽 13,根据GB12046—89规定,必要带宽为1.5MHz的符号标识为(A )。 A、1M50 B、15M0 C、150M 14,发射频谱中90%能量所占频带宽度叫做(A )。 A、必要带宽 B、占用带宽 C、工作带宽 15,一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天线增益10dB,馈线损耗5dB,则有效辐射功率为(B)。 A、25dBW B、15dBW C、5dBW 16,电视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A)。 A、高 B、低 C、相等 17,在微波段中表述频段,字母代码S和C对应的频段是(C)。 A、1—2GHz和4/6GHz B、18—40GHz和8/12GHz C、2.5GHz和4/6GHz D、 4.8GHz和4/8GHz 18,联通CDMA下行与移动GSM上行频段之间只有(A )MHz保护带。 A、5 B、10 C、15 19,从广义来讲,产生莫尔斯码的调制方法是(A): A、ASK B、FSK C、PSK D、DAM 20,无线电频谱可以依据(A,B,C,D)来进行频率的复用。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船上工作经验,依据船舶规范和公约要求,对船舶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日常检测进行了全面总结,正确的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船舶的安全营运水平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船舶无线电检测 1.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外部检查1 . 1罗经甲板检查 ①检查天线的布置是否合理,天线外观状况是否良好。②罗经甲板上所有电缆应用金属扎带沿支架绑扎,电缆进入各设备入口应用填料密封。③检查VDR和EPIRB固定位置周围上方空间无遮挡物。④查看桅杆及其上附连设备的总体状况是否良好。⑤天线的检查:M/HF 天线由SSB无线电话收发天线和DSC无线电话数字选择呼叫天线组成。天线周围应有围栏防护并标识高压危险,发射天线馈线应绝缘。雷达天线安装位置必须考虑到工作距离和盲区的因素,工作盲区不得大于 50 米。如果船舶配置两台雷达,应尽可能将S 波段雷达装在上,而X 波段雷达装在下面。AIS天线由VHF天线和AIS-GPS天线组成,它的VHF天线其安装位置的水平面360度内应无障碍物,并应在水平方向距离导体结构2米以上。AIS的VHF天线应安全地远离雷达、发射机等类似的高功率源天线,AIS的VHF 天线与船舶VHF电话天线应在水平方向上间隔10米或在垂直方向上间隔2 米。GNSS天线:应在水平360度仰角5度至90度范围内无连续障碍物,桅、支架等障碍物不应在较大的水平角度范围内遮盖天线。天线应远离雷达、INMARSAT系统等高功率发射机发射波束3米。 1 . 2驾驶室外两侧的检查 ①核查左右舷灯状况,角度是否正确,背面无光黑漆是否有破坏。 ②室外两侧舵角指示器、螺旋桨转速指示器、喇叭、BNWAS复位按钮、电罗经复示器等是否正常。注意露天电气设备的应满足防水等级 IP44。 1 . 3无线电资料配备检查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字: 摘要: 无线电监测纵向涉及最原始的步话机,直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遥测、遥感乃至空间技术,横向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以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无线电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无线电监测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障无线电事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无线电监测面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省级以下的无线电监测主要集中在20MHz~3000 MHz范围。其中日常监测集中在一150 MHz和450 MHz为中心的频段内,偶尔涉及到230 MHz、800 MHz、900 MHz、和1800 MHz频段。 查找干扰采用的方式多为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监测站多点定位、移动设备逼近以最终确定目标。这种工作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150 MHz 无线电寻呼业务大发展时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无线寻呼业务的衰落,公众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应用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频段使用向高端延伸;大区制群律数量下降,小区制体制逐渐上升;点对点的微液通信不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广播方式的宽带无线接入;模拟通信逐步被数字通信取代;以简单通话为主的无线专网,正在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可传送囤文、动态画面以及远程遥控的方向发展;地面微波正在被价格日益降低的卫星通信所取代;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用,有关专家已开始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 此外,作为国际电联的成员国,遵守电联的规则是一种义务,国家监测已成为国际监测的组成部分。尽管20 MHz~3000MHz频段被定义为国内监测范畴,但与周边国家的协调工作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无线电监测思维和方式都遇到了新的挑战。

第七章 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 *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 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无线电海洋遥感技术

听讲座《无线电海洋遥感技术》心得 讲座开始后,陈泽宗教授从海洋生态环境、无线电海洋观测原理、雷达监测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陈教授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我国海洋地理环境以及自己去沿海及岛屿的亲身感受。陈教授以海浪灾害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说明了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在无线电观测的讲解上,陈教授提及不同现场监测设备的造价及原理,分析了国内外不同产品的优劣,进而提出采用远程无线电海洋观测的必要意义。陈教授从1987年开始研究高频地波雷达,陈教授先后3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研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雷达产品。他表示,未来的海洋观测网络将更为全面,覆盖岸边、近海、大洋、极地,实现从海面到海底的立体观测,也将形成由简单要素到多要素综合的集成观测。 海洋覆盖着地球面积的71%,容纳了全球97%的水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活动空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陆地非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开发利用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日显重要。所以,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海洋,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在种种情况下,遥感技术应运而生。 海洋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以光、电等信息载体和以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海洋声学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进行海洋动力现象的观测、进行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以及为潜水器提供导航、避碰、海底轮廓跟踪的信息。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规模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为海洋遥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海洋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导航定位、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水声定位和综合导航等。其中,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包括近程高精度定位系统和中远程导航定位系统。最早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20世纪初发明的无线电测向系统。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研制了一系列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如美国的“罗兰”和“欧米加”,英国的“台卡”等。卫星导航系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导航系统。1964年,美国退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海洋卫星导航系统,又称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开辟了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遥感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在全球变化、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预测中起着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维护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极大地促进信息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遥感卫星相继升空,海洋探测技术越来越先进,水下地形测量、重力测量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为海洋基础数据获取提供了保障。

无线电基础知识题库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着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伏特每米(或V/m),磁场场强的单位为安培每米(或A/m), 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三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反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低 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30MHz 到300MHz 8.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信道带宽为1.23MHz 9.在1800~1805MHz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 TD-SCDMA 10.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1000G Hz。 11.600MHz无线电波的波长是0.5 m 。 12.0dBW= 30 dBm,1V=0 dBv= 60 dBmv= 120 dBμV 13.f0=2f1-f2是三阶一型互调,f0=f1+f2-f3是三阶二型互调。 14.dB(pW/m2)是功率通量密度参数的单位。 15.输出输入曲线上的电平根据线性响应被减少1dB的点叫1dB压缩点 16.最简单的检波器元件是晶体二极管。

17.带外发射指由于调制过程而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 18.杂散发射指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 信息的传输,但带外发射除外。 19.Okumura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UHF ; Egli 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VHF 。 20.在多径传播条件下,陆地移动无线设备所收到的射频信号,其包络随时间(或位置)的 快速变化遵循瑞利分布律,这种衰落叫瑞利衰落 21.“频率划分”的频率分属对象是业务,“划分”用英文表示为Allocation ;“频 率分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地区或国家或部门,“分配”用英文表示为Allotment ; “频率指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电台,“指配”用英文表示为Assignment 22.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负载阻抗为50 欧姆 23.一般而言,通信系统是由收信机、发信机及传输信道三部分组成 24.短波主要是靠地波、天波和反射波传播 25.超短波主要是靠直射波和反射波传播 26.微波、卫星主要是靠直射波传播,频率高时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 27.我国GSM的双工间隔为45MHz 28.占用带宽的测量方法通常为99%功率比法和频谱分析x-dB法,如6dB与26dB上 测定带宽的方法,作为一种带宽估算 29.灵敏度是指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小输入电平 30.卫星链路是一个发射地球站和一个接收地球站通过卫星建立无线电链路 31.对给定的发射类别而言,其恰好足以保证在相应速率及在指定条件下具有所要求质量 的信息传输所需带宽称为必要带宽 32.电台(站)是指为开展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射电天文业务所必需的一个或多个发信机或 收信机,或发信机与收信机的组合(包括附属设备)

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规定试行

精心整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 规定(试行)》的通知 工信部无〔2017〕2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各相关单位: 心(以下统称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使用的各类无线电监测设施在系统选型、建设验收、日常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测试验证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对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方案,选择测试验证机构,指导并监督测试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维护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对新建无线电监测设施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测试验证,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定期测试验证,确保无线电监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持续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第六条根据设备状况,对固定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5~7年测试验证一次,对移动、可搬移和便携式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3~5年测试验证一次。 超过10年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测试验证周期。 第七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综合考虑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 况。 第十条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测试验证方法应按照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书进行(部分标准名称见附件)。 对尚无相关标准作为测试依据的,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会同相关技术部门和测试验证机构,参考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制定测试验证方法,经专家评审后实施。 第十一条在新购置无线电监测设施和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一体化服务改造时,相关设备应满足《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要求。鼓励相关单位在设备购置或系统改造升级时提出对《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符合性的测评要求,并采用软件测试系统开展测试验证工作。

无线电监测站试题1

沧州无线电监测站业务技术学习试题 第一期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 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 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磁场场强的单位 为,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反射能力越,绕射能力 越。 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到 8.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信道带宽为 9.在1800~1805MHz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 10.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Hz。 二、监测测向技术 2.1 填空 1.无线电监测包括和特殊监测。 2.磁偏角是线和线之间的夹角。 3.邻道干扰主要取决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和发信机在相邻频道通带内 的边带噪声。 4.接收机信噪比从20dB下降到14dB的干扰叫干扰。 5.当两个不同频率的已调载波同时加到一个时产生一个三阶失真产物 叫交调。 6.接收机互调是指多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电 路作用下产生互调产物,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中频带内造成的干扰 7.输入滤波器允许希望接收的信号进入而限制其他信号,目的是排除高频放大器中 的。它的另一个作用是衰减在频率上的接收信号。 8.从互调的角度,衡量接收机的性能要看值,该值越高越好 9.某采用高本振方式工作的接收机,工作时,接收频率为435.250MHz,中频为21.4MHz, 此时接收机本振工作在MHz频率。 10.测向天线基础(孔径)有基础之分,测向天线基础直接影 响。

无线电监测站试卷试题.docx

沧州无线电监测站业务技术学习试 题第一期 一、基础知识 填空题 1.1864年,由着名的物理学家 _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 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磁场场强的单位 为,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反射能力越,绕射能力 越。 7.无线电波甚高频 (VHF) 的频率范围是从到 8.IS-95 标准的 CDMA 移动系统的信道带宽为 9.在 1800 ~ 1805MHz 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 10. 2006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Hz 。 二、监测测向技术 填空 1.无线电监测包括和特殊监测。 2.磁偏角是线和线之间的夹角。 3.邻道干扰主要取决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和发信机在相邻频道通带内 的边带噪声。 4.接收机信噪比从20dB 下降到 14dB的干扰叫干扰。 5.当两个不同频率的已调载波同时加到一个时产生一个三阶失真产物 叫交调。 6.接收机互调是指多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电 路作用下产生互调产物,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中频带内造成的干扰 7.输入滤波器允许希望接收的信号进入而限制其他信号,目的是排除高频放大器中 8.从互调的角度,衡量接收机的性能要看值,该值越高越好 9.某采用高本振方式工作的接收机,工作时,接收频率为,中频为,此时接收机本振 10.工作在MHz 频率。 测向天线基础 (孔径 )有基础之分,测向天线基础直接影

无线电监测技术演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4664421.html, 无线电监测技术演练 作者:张印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7期 【摘要】简述徒步信号查找科目的由来,对比演练中的体会给出自己的建议,论述演练 中与监测部分科目相关的内容。 【关键字】无线电监测徒步通信 一、无线电监测演练概述 1998年11月,江西省举办的全省第一届无线电测向技能竞赛,此次竞赛也是全国首次与无线电监测技术相关的竞赛。2004年,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工作安排,将无线电监测 演练列入工作要点,此后由全国无线电管理部门组织的无线电监测演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二、无线电监测演练目的 组织无线电监测演练,目的是通过技术练兵和竞赛,强化日常工作技能,促进我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无线电监测技术水平和增强无线电管理技术人员整体协调、联合应对无线电干扰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关于徒步信号查找科目相关内容的阐述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无线电爱好者利用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来寻找发信电台,开始了业余无线电测向活动。40年代,挪威、丹麦、英国等地陆续开展游戏性的无线电测向活动。中 国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多次参加法国、比利时、日本、美国等重大国际比赛,均取得了好成绩。中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带动了中国国内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发展,使之列为87年和93年的正式比赛项目,无线电测向运动良好的内涵也逐渐为广大群众喜爱。 徒步信号查找作为无线电监测演练中监测部分的重点演练科目,出现在大部分演练中,用以检验监测人员的技术及业务能力。但笔者通过对比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发现,无论是场地选择、项目设置、信号源设置等相关规则规定,徒步信号查找相关条款均于其相似,而实际无线电干扰查找中,干扰源大多置于电磁环境复杂区域,多径反射现象严重,与徒步信号查找科目内容并不相符。当前无线电监测演练所设置的徒步信号查找科目,演练场地大多为开阔地,测向判断相对简单,信号查找时效性更多是体能的一种体现,与日常工作关联不大,不能对日常工作提供帮助,而如何能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抓住准确的测向信息,准确快速的找到干扰源位置,才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业务水平的体现。更有甚者,通过在信号源调制过程中增加莫尔斯码等方式,为提高科目难度。笔者为此感到十分困惑,本人从事无线电监测干扰排查工作期间从未遇到过此类干扰,而莫尔斯码也与无线电日常监测相关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只是

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

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 1总则 1.1.1 为规范全国无线电监测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加强无线电监测设施工程决策和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建立统一的无线电监测体系,根据国际电联的《频谱监测手册》和ITU-R的有关建议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制定《VHF/ 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及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规范”)。 1.1.2 全国无线电监测设施包括VHF/UHF无线电监测网、短波无线电监测网、卫星无线电监测网,其中短波、卫星无线电监测网建设以及机载、船载监测站的规范另行制定。 1.1.3 本规范是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无线电监测设施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改建、扩建工程须参照本规范执行。 1.1.4 无线电监测设施的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1.1.5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中条款有困难时,实施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附上相应领域内专家的评审意见,并提供处理建议书报主管部门批准。 2术语 2.1.1无线电监测Radio Monitoring Station 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搜索、测量、分析、识别,以及对无线电波发射源测向和定位,以获取其技术参数、功能、类别、位置和用途。 2.1.2无线电监测站Radio Monitoring 执行无线电监测任务的技术设备及附属设施,分为一、二、三级。 2.1.3固定监测站Fixed Monitoring Station 设置在固定地点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站。 2.1.4移动监测站Mobile Monitoring Station 设置在运载工具中,可在移动状态下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站。 2.1.5可搬移监测系统Movable Monitoring System 可在不同地点临时设置、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系统 2.1.6便携式监测设备Portable Monitoring Equipment 可方便携带、手持的无线电监测设备 2.1.7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Radio Monitoring Command Control Center 具有联合无线电测向交会、监听和指挥调度功能的控制中心。 2.1.8A级无线电监测网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of Class A 由一个指挥控制中心、至少三个一级无线电监测站(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固定监测站)、一个无线电检测实验室以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承担相应的无线电监测和设备检测工作。根据区域内无线电台站数量、覆盖区域面积和特定任务的需要,可另设置二级无线电监测站和三级无线电监测站。 2.1.9B级无线电监测网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of Class B 由一个指挥控制中心、至少三个二级无线电监测站(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固定监测

大数据时代的无线电监测

大数据时代的无线电监测 2014-07-23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作者:马方立 近年来,“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词汇。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浪潮的到来。”无线电管理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无线电业务的迅猛发展、无线电设备的日益增多,以及无线电监测设施的不断建设,对于数据量越来越庞大的无线电管理,特别是无线电监测来说,已经不可避免地需要拥抱大数据时代。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000多个固定监测站、上千个移动站、1 000多个可搬移设备。利用这些监测设备开展的频谱扫描、信号测量、占用度分析等工作产生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这些数据类型复杂多样,除了频谱扫描数据,还有IQ数据、AD采样数据及音频、测向和定位数据等。大量的监测数据并不提供现成的有价值的信息。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为无线电管理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撑,切实解决资源是否摸清、台站是否管好、干扰查处是否及时、保障工作是否有效等实际问题,是目前大数据背景下无线电监测亟须重点研究的方向。 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网格化监测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说:“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延伸至无线电管理领域,如果说监测数据是财富,那么网格化监测数据就是宝藏,而大数据技术就是挖掘和利用宝藏的利器。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宝藏终究是镜中花;没有网格化监测数据的积淀,大数据技术也只能是杀鸡用的宰牛刀。无线电监测网是一种典型的传感网,而网格化监测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技术架构。依靠网格化无线电监测设施,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海量无线电监测数据,从而实现统计、分析、发现、预测等功能,充分发挥无线电监测数据效能,为无线电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通过网格化监测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无线电资源管理手段将得到大幅提升。网格化监测覆盖广、频段宽、时间长,可以全面掌控频谱资源使用和演变动态,并且通过广域、全时监测,实现多域的统计和深度分析,获取频谱态势也将更加主动。而且,随着监测“粒度”细,数据挖掘深,可以实现频谱管理的精细化。同时,台站管理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利用监测辅助台站管理,实现对在用频率和发射设备的远程监控,分析监测检测结果,掌控台站工作状态,提升台站监管的时效性和覆盖率。此外,还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为业务使用者提供电磁环境态势,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电磁环境数据,打造开放的无线电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发挥无线电管理行业优势,为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作贡献。 四大关键技术助力监测数据“深加工” 无线电监测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急速地增加,给无线电监测带来两个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在过去没有数据积累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应用现在终于可以实现;另一方面,从数据匮乏时代到数据泛滥时代的转变,给数据的应用带来新的挑战与困扰。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高效获取数据,有效深加工并最终得到感兴趣的信息变得异常困难,需要具备下面4个关键技术:一是数据存储和预处理技术。监测节点采集了很多数据,如果要将这些海量数据全部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有效的分析统计,会给现有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和数

无线电监测试题

无线电监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注:早期无线电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开创了通信的新纪元。 莫尔斯密码表是莫尔斯密码与代表意义的对照表格 · : 短音念作"滴(di)" - : 长音念作"答(da)" 字码: A ·- B -··· 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S ···, O ---,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 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 因为它的电码“ ...---...”在电报中是发报 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 码。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提出了电磁波学说,从理 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能够直接将语音信号变为电能沿导线传输。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用一个震荡偶子产生了电磁波,历史上第一次验证了电 磁波的存在,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

次数的计量。 ◆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远距离 传送,在英国进行了14.4公里的通讯试验成功,并取得专利。1897年起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通信实验,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纽芬兰接收到从英国发送出来的第 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5月7日,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彼得 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论文《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并且表演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的发明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 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注:电磁波的几点基本知识: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 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 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 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 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

无线电设备检测报告

2.4G\5.8G无线接入设备 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2016-7-1-1 设备名称:H3C WA2620X室外型802.11ac无线接入设备委托单位: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类别:入网检测

检验报告信息目录 一、本报告注意事项 二、检测单位信息 三、委托单位信息 四、主要信息 1.被检设备名称 2.委托单位 3.检测地点 4.检测依据 5.检测项目 6.检验结论 五、检测信息 1.测试连接图 2.测试设备 3.测试环境及相关信息 六、检测内容及数据

一、本报告注意事项 1.检验报告无设备“检验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未经批准,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检验报告。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4.检验报告无批准、审核、检测人员签字无效。 5.检验报告涂改无效。 6.本检测结果仅对所检物品负责。 7.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二、检测单位信息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063000 电话:0315 传真:0315 三、委托单位信息 委托单位: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之江科技工业园六合路310号 邮政编码:310000 电话:0571- 传真:0

四、主要信息 编写:88888 审核:888888 批准:888888

五、检测信息 1、测试连接图: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生产厂商校准日期 1 频谱/信号分析仪 1 Agilent 2015.01.06 2 DC1900SW3测量控制箱 1 北京世纪德辰2015.01.06 检测地点东经118°11′46″温度23℃北纬39°40′14″海拔21米 电压220V 湿度35%RH 气压1005Hpa 生产厂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型号H3C WA2620X 测试时间2015年07月01日出厂编号98CBS201068-001 执照编号C0246 核准代码2009CP1762 测试人员

大数据时代的无线电监测浅谈

大数据时代的无线电监测浅谈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无线电监测工作较为重要,能够针对无线电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测,并针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全面提升监测工作水平,增强生态学与生物学领域数据的应用力度,在海量数据的支持下,提升无线电监测工作水平。 标签:大数据时代;无线电;监测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无线电监测工作人员应科学实施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创新数据管理工作形式,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加大数据的整合力度,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 一、大数据时代基本概念分析 (一)概念分析 对于大数据时代而言,是在业务职能领域与行业发展中,将数据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并针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整合与分析,并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管理与分析工作水平。在通讯领域、金融领域与通讯领域中,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涉及的大数据概念很多,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增快,人们开始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针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应用,提升数据处理工作水平,且在数据访问与储存工作中,可全面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满足数据的趋势性与总体性等要求。 (二)特点分析 对于大数据时代而言,具备数据量大的特点,通常将P、E、Z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且大数据的类型较为繁琐,例如:地理位置类型、图片类型、视频类型、音频类型与日志类型等,是大数据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大数据时代具备数据繁琐的特点,且数据的类型较多,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很高,且在数据分析期间可将物联网作为主要的背景,存在一定的信息感,可针对具体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充分发挥高价值密度的积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很快,且时效性较高,可根据具体的技术架构与技术路线,提升大数据的处理水平。 二、无线电监测问题分析 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监测环节较为重要。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在无线电监测工作中还存在问题,不能保证管理工作效果。例如:未能针对无线电监测系统进行开发与创新,存在局限性问题,且系统运行期间没有实现充分的整合工作,无法提升工作便利性。同时,在无线电系统管理工作中,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工作,没有针对无线电系统进行充分的整合与分析,难以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严重

第一章无线电管理基础介绍

第一章无线电管理基础知识介绍 1.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 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在全国或全世界的无线电通信和其他无线电业务领域内以最合理、最公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地使用、利用或保护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使得各种无线电通信网和各无线电台站能够经济、有效地在各种无线电环境下不受干扰地正常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根据有关领导的讲话,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指导方针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健康发展”;指导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 2.无线电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无线电管理的目标,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必须采用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对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对无线电台站的管理,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 3. 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 3.1 无线电频谱资源 几千年来,从烽火报信、快马传书、驿站梨花,到发明电报、电话、互联网,人们追求完全时空通信自由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人们梦想有朝一日拥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无束缚通信自由。要获得这种自由,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必不可少。无线电通信又属于电信中的一种。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电信( telecommunication)定义为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于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无线电通信则为使用无线电波的电信。无线电波定义为频率在3000GHz以下,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作为传输载体的无线电波都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即位于无线电频谱中的一定位置,并占据一定的宽度。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无线电频谱可分为下面表1中的14个频带,无线电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其表达方式为: ―― 3 000kHz以下(包括3 000kHz),以kHz(千赫兹)表示; ―― 3MHz以上至3 000MHz(包括3 000MHz),以MHz(兆赫兹)表示; ―― 3GHz以上至3 000GHz(包括3 000GHz),以GHz(吉赫兹)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