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浅谈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浅谈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2010年10月(上)

2010年10月(上)

艾伦_杜宁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思_庞秋菊

2011年5月第40卷第3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May 2011Vol.40No.3 [收稿日期]2011- 02-18[作者简介]庞秋菊(1970-),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彭松(1974-),男,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 教授,博士。 艾伦·杜宁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思 庞秋菊1,张彭松 2 (1.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 [摘 要]消费主义实质是对物质的挥霍浪费和践踏,是不珍惜物品和资源,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以及子 孙后代不负责任;消费者社会不可能兑现它通过物质舒适而达到满足的诺言,因为人类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因此,在这生态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生存危机重重的时代,呼唤对消费主义的超越和人类的自我觉醒,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幸福;自我觉醒[中图分类号] D 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11)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03--0034--04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消费者社会与全球生态伦理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这与美国消费者社会屡 屡爆发的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国内外凡是研究消费与生态的学术著作, 无论是关于社会、文化、哲学还是伦理学方面的,大都提及《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一书,该著作是著名的美国纽约世界观察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艾伦·杜宁在消费与生态方面的重要著作。艾伦·杜宁作为美国世界观察所的资深研究员,站在世界观察哨所的最前沿,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透彻的分析力, 全面、最新的数据使他的判断真实、 准确、有效,他思想独到,语言意境优美,读者于轻松愉快中品味出深刻的消费哲理和深远的生态意境, 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后人凡有欲论述相关主题者, 往往引其语言文字以佐证自己理论之前沿与权威。 一、消费主义的误导 艾伦·杜宁在《多少算够》这部著作中指出:诞生于美国工业社会的消费主义真正的精神实质就是 让人们把消费当作人生追求的终极意义, 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对人进行精神控制 [1] 。二战后,美国的一位销售分析家认为美国庞大 而多产的经济应该把消费变成生活方式, 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把这一切当作是一种满足和自我满足的手段和目的, 并且还要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毁掉一切所消费的物品。至此,消费开始演变成了人类贪婪攫取社会地位、标榜自身身份和提高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贪婪是潘多拉盒子释放出的已经浸润且隶属于人类的本性,贪欲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 有决定意义的目的”。因此,消费主义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对物质无尽无休的贪婪状态。 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才能称之为人。动物也需要物质才能生存。人如果缺少了精神, 与动物又有何本质区别呢?现代工业社会的人已经缺乏内在的精神信仰与内在价值,甚至已沦为与动物同级。此时的人只是一个“贫乏的‘物’ ”[1]89 。物质虽是基本 需要,缺少不得,但是物质需要却不是最高价值和唯一价值,而是必须被超越的价值。消费主义者认为只要多赚钱多消费就是幸福。在享乐主义极度盛行的现代社会中,更多人倾向于只要欲望得到满足就是幸福。清华大学卢风教授在消 费主义价值观论述中指出, 经济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才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的唯一源泉是错误的观念 [2]34-36 。世界的消费者们已普遍认可,有经济学家 认为拥有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是 通向个人幸福、 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式,这使幸福和满足成为不可能。 艾伦·杜宁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消费者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蒙蔽, 用物质的东西

浅谈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 ;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犯罪成员;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方面作案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心理误区、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何谓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实施的确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按受处罚的行为。①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很突出。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一)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但又想不劳而获,也就从小偷小摸开始走向犯罪,再有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主人翁的种种作案手法,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持刀作案,以致犯下故意杀人或故意伤人等严重罪行。(二)犯罪年龄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在这些青少年罪犯中,大多数为辍学少年,由缺乏学校的管制,他们便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伙犯罪,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校违法犯罪也比较普遍,经常发生中小学生以大欺小、 ;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行学习成果报告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内容提要: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因一时的疏忽而影响了前途将是巨大的损失。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同学生家长一起教育好学生。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抵制诱惑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和正当有益的特长爱好。万一学生不慎迷恋网吧,千万不要急躁和打骂体罚,要讲清道理,引导他们不沉迷于网上游戏和网上垃圾。 问题的提出: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表明,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有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 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不容置疑,谁善于利用电脑和网络,谁才能立足将来。但始料不及和今人担忧的是电脑和网吧在都市风行之时,一些中学生不是用它来完善自己,而是沉溺到游戏或其他不良网上活动之中。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信息。他们的理由是,虽然网上存在不良信息,但作为中学生,他们有辨别的能力。一位受访的同学表示:“网上存在有害的东西,学校和社会也存在有害的东西,我们能在学校和健康成长,为什么不能在网上健康成长?”大多数同学也表示,网上虽然存在有害信息,但我们不一定就会“学到”有害的东西。 研究过程: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现状,分析了网吧对中学生的各种影响,并分析了网络吸引中学生的原因,然后了解和梳理了当前学校,社会这方面已经做的工作。最后对家庭教育在预防中学生,沉溺网络和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结果 中学生上网情况的现状调查,我校附近分布着许多网吧,其中大部分为“黑吧”,因此来往的学生络绎不绝。 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一)、问卷: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经常上网的和不经常上网的)喜欢上网。 2、上网地点: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另外还有的学生在其他地方上网,这些都包括了父母或其他人的办公室,公共图书馆和亲朋好友的地方。 3、上网时间:每天去网吧3小时以上的平均不到十分之一,而周末则达到平时的两倍。大约四成的中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上网(包括在家里等其他地点上网)。 4、上网目的: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5、(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使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同时渗透入青少年思想中,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也使千千万万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三百,2002年同比上升百分之一百二十;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四倍,2002年同比上升一倍。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环境影响教育法则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呈现“疯狂性”和“突发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向歧途,由于年轻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来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有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杀人。(二)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然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既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结题报告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班级:高一(6)班 课题小组组长:吴晓晨 课题小组成员:王奎钞宁泽源承鑫卢海秋雨琛 课题指导老师:军 导航目录 封面 (1) 导航目录 (2) 结题报告 (3) (1)附件一:开题报告表 (13) (2)附件二:小组活动记录表 (15) (3)附件三:自评与互评 (16) (4)附件四:学生自我总结表 (20) (5)附件五:指导老师评语 (26) (6)附件六:师大附中中学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表 (27) 结题报告 师大附中中学吴晓晨 当今时代在发展,世界上的科技不断的进步,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方便快捷,特别是网络的建立更是使人们可以“面对面”的交谈。 但有利就有弊,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我们的身旁出现了许多沉迷网络的中学生。为了让中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网络,我们小组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相关情况及网络对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中学生在网络上的安全性;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对网络的认识与理解 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促进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网络使中学生不断接触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中芳教授认为:互联网除非法黄色和暴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远要比负面的多得多。并且,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注定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禁止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一、拓宽视野 因特网是一部信息极其丰富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因特网以最快的速度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等,极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号称“虚拟世界”“虚拟天地”。首先,在虚拟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自由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其次,现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祖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四人,父母二人、辈一人),独生子女为多,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孩子与长辈往往存在着“代沟”,不易沟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则给了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特网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正常的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消费主义却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对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逐渐趋于合理,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这些消费领域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政治组刘芳 摘要: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基础上,针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时,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已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 青少年是最有朝气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群体,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肯定,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重视和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他们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新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青少年教育失当、管理失控,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目无法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我们从新闻报道和下基层调研中,常看到、听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有的案件是触目惊心。如发生在云南省校园内的“马加爵案件”,是一起性质严重、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报复杀人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后,新闻媒体又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披露。 二、青少年犯罪突出的原因 在一些地方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失误,对学生管理不严。有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品德和法制教育,有的虽然也开设了法制课,但缺乏师资和教材,多数采取上大课、念材料的办法,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有的学校对“问题学生”是指责、体罚的多,甚至动辄采取停课、罚款、开除的办法,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有的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老师很少与家长联系,很少过问学生在家的表现,致使一些顽皮学生逃学、旷课,甚至从家中骗钱到外面看录像、上网吧、搞赌博,家长、老师都不知道。有的学校团组织、少先队活动不正常,团结教育后进学生的工作未做好。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问卷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问卷调查 1、您的年龄是多少? A、10 岁以下 B、10~15 岁 C、15 岁以上 2、您的职业是? A、教师 B、学生 C、打工一族 D、其他 3、您第一次上网是什么时候? A、10 岁以下 B、10~15 岁 C、15 岁以上 D、没上过 4、您平均1 天上多久网? A、不到1 小时 B、1~3 小时 C、4~6 小时 D、6 小时以上 5、您一般在哪里上网? A、学校电脑室 B、网吧 C、家里有电脑 D、其他 6、您上网都做些什么? A、学习 B、打游戏 C、聊天交友、听歌 D、其他 7、您认为上网影响学习吗?

A、不影响 B、影响 C、无所谓 8、您认为上网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拓宽视野,有助学习 B、听歌娱乐,放松身心 C、打游戏 D、其他 9、您身边有多少人沉迷于网络? A、大多数人 B、少部分人 C、还没发现 10 、您认为您身边的人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 A、网络游戏的吸引力,管不住自己 B、学习压力太大,而经常上网放松,久而久之便迷恋其中 C、受周围人的影响 D、其他 11 、您认为防止自己沉迷于网络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A、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自制 B、限制上网时间 C、家长的监督 D、其他 12 、您认为上网有什么好处? A、对学生的学业有促进作用 B、可以开阔视野 C、方便掌握最新消息 D、其他 13 、您认为上网有什么危害? A、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迷恋其中 B、影响身体健康,如视力等 C、网上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有危害 D、其他 调查统计表 题号选项 第 1 题A、0 B、48 C、0

第 2 题A、0 B、48 C、0 D、0 第 3 题A、39 B、9 C、0 D、0 第 4 题A、10 B、24 C、14 D、0 第 5 题A、0 B、0 C、48 D、0 第 6 题A、10 B、18 C、9 D、11 第7 题A、24 B、24 C、0 第8 题A、10 B、11 C、14 D、13 第9 题A、5 B、26 C、17 第10 题A、11 B、13 C、10 D、14 第11 题A、30 B、0 B、5 D、13 第12 题A、15 B、10 C、8 D、15 第13 题A、20 B、8 C、9 C、11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物欲横流,犯罪率居高不下。所以,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让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使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青少年群体不同于一般的群体,面对日益多发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如何才能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抑制青少年犯罪,这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事青少年犯罪。所谓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青少年犯罪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青少年犯罪则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社会的共同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却着实令人堪忧。首先,从犯罪形式来看,共同犯罪、合伙作案多。这是由于青少年年龄小、感情脆弱、依附性强,容易形成“小团体”,容易互相影响,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其次,从犯罪性质来看,严重犯罪多,手段残忍,后果严重。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差容易走向歧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严重伤害、行凶杀人,或暴力抢劫、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再次,从犯罪动机来看,突发性犯罪多,带有盲目性。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容易丧失理智,引发犯罪。考虑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最后,从犯罪年龄来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犯罪的产生不仅要有引发犯罪的诱因,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青少年犯罪与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完成人姓名姚铸耘名倩文郭红岩初阳 赵丹丹穆坤凡 系别经贸系 专业工商管理(物流配送) 班级2011级02班 指导教师杜冰冰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1日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姚铸耘名倩文郭红岩初阳赵丹丹穆坤凡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经贸系) 前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

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高一占68%,高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的影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网络导致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解决办法及对于网络犯罪的相应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相对比较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消费主义消费观评析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消费观是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消费观的主体可以是具体的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作为整体的组织、单位或国家。消费主义消费观作为消费观的一种典型形态,是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衍生物,不仅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为流行,而且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正向包括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传播。消费主义消费观一方面主张大生产、大丢弃、大消费,另一方面提倡消费主体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在非理性、奢侈和炫耀中显示等级、身份。消费者一旦沉迷于消费主义的盛宴,往往忘却反思与批评,最终必然带来消费者与自身的冲突、消费者与他人的冲突、消费者与生产的冲突、消费者与社会的冲突以及消费者与环境的冲突。形成消费主义消费观的深层动因离不开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引导、资本主义伦理的支持,更离不开资本的鼓噪以及相关的教育传播。 一、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主义 消费观 以平等、自由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形式上表现为一种价值体系,本质上外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理论上包含一种消费主义消费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消费主义消费观相互关联的缘起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打破了封建贵族对生活风格的垄断,封建贵族曾经享有的生活消费特权,在滚滚而来的商品之流中丧失殆尽,因为仆人可以穿得跟主人一样华丽,平民暴发户可以拥有曾经只有世袭贵族才可以拥有的财富,贵族头衔和地位的优越感在新兴资本家的富足面前黯然失色——这一切归功于商品带来的“平等”。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1](P103)同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消费的等级被彻底打破,封建贵族在消费领域的特权慢慢地失去。“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 消费主义消费观评析 阮超群 摘要:消费主义消费观是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消费观,它把人带进消费的 盛宴中,客观上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以及社会两极分化和人格分裂的后果。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观;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12)10-0021-0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风险文化视域中的道德恐慌及其悖论研究”(批准号:10YJA710085)阶段性成果。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建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青少年人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1)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我国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我国青少年人有3亿多(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2、实践意义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青少年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出发,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作系统解读,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犯罪破坏社会和谐,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的素质,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常。因此,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有针对性地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提出青少年个人预防措施和社会治理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立足于我国实际,更加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现状 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所写的《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这为青少年犯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国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为深入。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其数量递增,而年龄递减,这一态势引起理论界的密切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成果显著,相继有多部著作出版和多篇文章发表。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蔡钰国韩遇伯 班级:海南中学高一(7)班 Part 1:研究背景、目的和计划 一、背景: 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据统计,在现在的大城市中,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在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上网无非就是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性的目的。并不能真正利用好网络。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时事动态,以及青少年最感兴趣的东西。但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但也会使青少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缚,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的放任自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有许多学生为了上网彻夜不归,为了上网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重视!! 上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上网,然而又有越来越多不同的网站出现。上网是否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为了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网络对他们的危害,并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辩能力。因此,我们出展了研究工作。 二、目的: 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2.找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3.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三、计划: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在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网络对 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调查的 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Part 2:研究过程 一、准备: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组决定在对部分青少年做调查报告之前自己先去搜集一下关于此话题的资料。充分了解到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后,我们开始讨论具体事项。经过一翻讨论我们首先制定出了调查表初稿,然后一些小组成员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改进建议,于是我们改进了调查表(见附录1)。随后,我们开始讨论调查的对象、时间。由于我们的主题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把调查对象最终确定为学生。由于那段时间学习较繁忙,我们把调查的时间定为中午自修时。 二、调查:于是,我们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我们先把调查问卷打印出来。然后在中午时,发放了问卷。我们这次共发放70份问卷,收到的有效问卷是54份。 三、整理、分析:收到问卷后我们就开始对问卷上的数据进行统计,由于是人工统计,难免有一点失误,我们通过几次核对,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然后,用Excel制作成图表(见附录2)。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员谈了各自的看法、观点,并结合调查结果、查阅的资料,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服务模式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服务模式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教育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特殊优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其生存的优良环境。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发挥社区功能,应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社会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联合国对世界范围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都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社会瘟疫”,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又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治安稳定,为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抵御能力差,犯罪现象日趋突出,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甚至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法国有15.5万青少年犯罪,占法国所有罪案的25%,而在美国则占35%左右。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青少年犯罪率极低,1956年仅占全部罪案的18%。进入80年代后期,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急剧增长,1988年直线上升至75.7%。进人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2005年1月,在温州苍南警方破获的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市涉案人员数量最大的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中,未成年人占到一半。2005年2月2日《南方周末》报道的犯罪团伙“五街帮”,为首的竟是一名16岁的“傀儡”老大。该团伙共涉案300多起,包括绑架、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形式上看具有团伙化、智能化、低龄化以及暴力性、盲目性、模仿性、冲动性、突发性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最基本的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引起的。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社会变化,是研究青少年犯罪最值得注意的因素。青少年与成年人相处于一个共同的社会,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有些因素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有影响。但是某些因素对成年人影响不大,对青少年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偏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对人们影响最深远的社会组织。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家庭担负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家庭对儿童品德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的、负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青少年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家庭之乐,感情上受到创伤,经济上缺乏保障,内心痛苦,精神忧郁。这些孩子在不幸生活环境中受到的不良影响积淀在心底,若无法通过家庭进行疏导、宣泄、化解,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恶性刺激的增加,内心积淀的观念杂质就会发酵起对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形成各种偏差的、错误的价值观念,一旦遇到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发现,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的家庭。另外,即使家庭结构健全,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子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严重问题,如赌博、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抢劫盗窃等等,不难想象他们对未成年的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美国学者格鲁克夫妇在1950年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不科学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因素。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反复无常或放任自流,或过分宠爱,或过分严格近于残暴,引起孩子对家庭的恐惧与对立,都会使青少年的犯罪率提高J。总之,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偏差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学校功能完整、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如果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问题,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到人为的干扰,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现阶段学校教育最大的不足在于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教育,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校急功近利,分数挂帅,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学生品德、情操、个性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经常逃学,结交社会不良之友,走上犯罪道路。由于法制教育的缺乏或流于形式,造成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长沙市第五中学15岁少年周某因涉嫌抢劫其他同学而被公安机关查获,他却天真地说:“我爸妈有的是钱,我要他们拿几千块钱赔给那个被抢的就是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力防线,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3.社会学习偏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青少年成长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少年犯罪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世界范围内青少年

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题目:新传播媒介-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积极影响学生姓名:罗佳佩学号:0802090121 指导教师:吴应驹 院(系):西财行知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班级:1班

新传播媒介-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积极影响 内容摘要 网络是传播媒介中的新生力量。自产生以来,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类社会中的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网络密不可分。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的就是青少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使青少年大大开阔了视野。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网络更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使其对各种社会问题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网络让青少年不断了解并接触新鲜事物,与时俱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拓展其思维。网络还通过其强大的社交功能丰富了青少年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网络正在不断的更新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结构,使青少年向一个更为全面、健康、积极、成熟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网络媒介青少年影响

序言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中的新生血液,它除了具有三大传统媒体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传播媒介中的主要力量的重要原因。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在于人类认知与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少年作为正在建立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人类群体,网络对其的影响就变得尤为明显,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关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可以明确的划分为正负两面。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网络带给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正面影响,即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青少年与网络的交集概况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这一群体能否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迄今为止,世界总人口数的22%为10-20岁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对青少年的保护、引导以及教育至关重要。而网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4.85亿,其中将近一半为青少年群体。可见,网络的应用与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么,青少年上网究竟做些什么,青少年与网络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交集,这应该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一)查找资料、阅读书籍、了解新闻等以涉入信息和知识为目的的交集青少年是以受教育为主的一个群体。在青少年时期,每天离不开的便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涉入并积累新的知识,书籍、教师授课、电视报纸等等。在这些途径中,网络无疑是最迅速、最直接、信息量最大的一种。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以及对信息的需求。网络甚至弥补了正规校园教育中不足的地方,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在学校或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