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分级管理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我省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江西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必须向卫生部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卫生部也可以委托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向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我院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负责对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三、审批流程:

临床科室申请:

在开展第三类或第二类医疗技术前,必须向医务科递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①开展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②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③该项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医务科审核:

①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否为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未列入相应目录的、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审核的时间是否未满12 个月,如果是,予以否决。

②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

册情况、资质、医院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是否具备;③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

④如果②③审核通过,医务科将此申请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

相关机构审批

①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通过集体讨论该项医疗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立项。

②对通过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由医务科通知科室向相关医疗技术审核机构提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③医务科在收到医疗技术审核机构同意书后,向卫生厅或卫生部申请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批准后通知科室开展该临床技术

四、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一)手术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技术新项目,遵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实施。

(三)麻醉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实施。

(四)除手术外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二类。

1. 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

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 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

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2.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

(1)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2)各专业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难度要求按项目进行资质准入,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 例以上的助手,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 5 例,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科室同意上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公布生效,获得相应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资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3)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管理

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证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对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紧急抢救生命,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利弊和选择,原则上要安排熟练掌握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不得安排低年资技术不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

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常用项目如下: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五、有创操作人员资格管理

各级医师的有创操作授权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特殊技术应用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技术考核认定),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相应的有创操作项目。有创诊疗操作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 2 年复评一次,进行操作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主要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唯职称晋升而变动。当出现下列情况,取消其进行有创诊疗操作的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者。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汇编

蒲城县中医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组织管理 1、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赵养田 副组长:种应征周亚娣 成员:张东平赵文革郭新奎唐振江王全平关华芳周红菊韩亚玲孙国锋师雅益雷髙民

王智民刘雪云刘德明刘红 2、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 组长:种应征 副组长:周亚娣 成员:张东平赵文革郭新奎唐振江王全平关华芳周红菊韩亚玲孙国锋师雅益雷髙民王智民 刘雪云刘德明刘红 3、承办机构 由质控科负责实施。 (二)技术准入 1、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 为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临床工作有创新、有发展,特制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制度。 ⑴定义:我院未开展过的,属国际、国内、省内前沿的医疗技术项目。 ⑵审批部门: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 ⑶审批程序: ①申请科室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登记表,包括本次审批项目的国内外进展、院内开展此项工作已经具备的条件、医疗风

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方案

档号编号 保管期限密级 阶段标记 名称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目次 1 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指导原则 . (1) 1.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依据................................... 1.. 1.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指导原则............................... 1. 2 基本要求 . (1) 2.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用途........................................... 1.. 2.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功能........................................... 2.. 2.2.1 终端监护仪功能................................................... 2... 2.2.2 无线中继器功能................................................... 2... 223 PC机功能........................................................... 2. 2.3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性能指标.. (2) 2.3.1 终端监护仪性能指标.............................................. 2.. 2.3.2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3.. 2.3.3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3.. 3 方案设计 (4) 3.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组成........................................... 4.. 3.2 体温终端监测仪设计方案............................................. 4.. 3.3 无线中继器设计方案.............................................. 7... 3.4 PC机管理软件 ..................................................... 1.0 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培训课件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

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技术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第九条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以下简称禁止类技术): (一)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医疗技术分类、手术分级简要说明

医疗技术分类、手术分级简要说明一、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五、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卫生部负责审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加强手术医师资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政策 手术医师在本院开展手术应当遵守本规定,手术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 3.定义 根据《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要求制定的我院各级医师分别授权开展不同的手术类别的规定,以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4.流程 4.1 医务科是制定、修订、解释本规定的机构,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对手术医师资质与技术进行管理、监督,日常工作由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 4.2 根据《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4.2.1 甲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各种手术。 4.2.2 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手术。 4.2.3 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适中、风险低的各种手术 4.2.4 丁类手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技术难度较低的普通常见手术。 4.3 涉及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第二、第三类医疗技术,必须向医院提出申请,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 4.4 各手术科室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应用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手术分级目录,报医务科,审核后予以公布。

4.5 医院准予手术医师实施与其手术资质相一致的医疗技术,禁止开展与其资质不一致的手术。 4.6 手术资质认定实行考核审批制。依据《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精神,根据卫生技术资格及受聘职务,确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须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4.7 手术医师分级 4.7.1 住院医师 4.7.1.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 4.7.1.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 4.7.2 主治医师 4.7.2.1 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4.7.2.2 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4.7.3 副主任医师: 4.7.3.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4.7.3.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7.4 主任医师: 4.7.4.1 低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3年以内。 4.7.4.2 高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3年以上。 4.8 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4.8.1 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4.8.2 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4.8.3 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4.8.4 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医改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医改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督导检查组各位领导一行,莅临XX市督导检查医改监测工作,首先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督导检查组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是对我市医改监测工作的鞭策和促进,同时也是我们发现不足、学习经验的好机会,对于我们以后的医改监测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改监测工作对于推进医改工作顺利实施、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辅助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医改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医改重点工作进展。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总结医改工作经验,分析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原因,为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循证依据和信息支持。自实施医改监测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监测工作有关部署和要求,严格组织实施医改监测工作。 一、高度重视医改监测工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规

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我市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医改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医改监测工作,各个相关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完善医改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医改监测计划、实施、反馈和评价的良性工作机制,为科学、客观评价医改进展和成效,及时总结医改经验,发现难点和问题,为医改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医改监测,不断掌握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客观反映了各项改革任务和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供决策部门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市卫生局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市医改监测工作协调小组,由市医改领导小组领导,局医改办负责医改监测统筹协调工作,局规财科统计人员配合医改办具体负责统计上报工作。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相应成立医改监测工作协调小组。 落实医改监测工作目标责任制。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我省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前必须向卫生部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卫生部也可以委托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向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我院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负责对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三、审批流程: 临床科室申请: 在开展第三类或第二类医疗技术前,必须向医务科递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①开展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②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③该项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医务科审核: ①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否为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未列入相应目录的、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审核的时间是否未满12 个月,如果是,予以否决。 ②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

医疗技术分级目录管理制度

X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 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院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新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我院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二、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分为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和非限制性医 疗技术目录。 三、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分为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和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由国家卫健委制定颁布,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由省卫健委制定颁布;我院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程序进行备案公示,通过后列入目录。 四、非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分为一般性医疗技术目录,手术分级目录、高风险技术目录。

五、一般性医疗技术目录制定: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普查后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定。 六、手术分级目录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分为外科手术目录、介入手术目录、重大手术目录。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省卫生厅颁布的《XX省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指南》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普查后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手术资质管理委员会审定。 七、高风险技术目录制定:高风险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限定条件的医疗技术。其制定,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确定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定。 八、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进行实时修证,如无特殊情况实行两年一次的修订。 XXX人民医院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介绍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介绍 发布日期:2012-09-07 浏览次数:163 一、系统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壮大的崭新阶段。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提高、服务便利性的提升,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不法分子违规操作套取社保基金。这种现象在医保领域尤为突出,包括利用假发票、假单据骗取医保基金;重复就诊重复开药;冒用他人医保证件就医、购药;使用医保基金支付非医保对象或范围的医药费用、药品、诊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机构提高收费标准、擅立收费项目,多记多收医药费用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冒名住院骗取医保金等等。以上种种欺诈违法行为严重干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危害医保基金的安全,损害了参保人的利益。然而由于参保人员就医总量巨大、医疗服务机构分布广泛、医保结算实时性强、诊断治疗专业性强、医疗违规行为相对隐蔽,各地医保监管及反欺诈工作面临稽核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惩戒威慑力度偏弱等困难。在基金总量不断增加、基金流转环节越来越多、基金管理链条也越来越长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医疗服务监管与反欺诈工作,保障基金安全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新医改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全国异地协查机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增强对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设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并同步制定了医疗服务监控基础指标库表和监控规则库,为地方开展医疗服务监控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引导,为社会保险反欺诈体系建立探索经验。 二、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专网和省级、地市级数据中心,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扩展建设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并实现有机衔接,以日常就医行

医疗质量管理技能培训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技能培训 一、医疗质量管理技能什么是医疗质量管理技能?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对构成医疗质量的各个部分,对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医疗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医院为整体,通过全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方法持续地改进医疗服务的各环节质量,以满足病人的要求。概括为: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 工具一:PDCA循环 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构想,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加以宣传,并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广泛的应用与完善,被成为戴明环。 一个不间断的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得到改进,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一是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对策,提出改进计划,并预期其效果。 二是执行阶段:执行计划,按照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三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分析对比实际达到

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四是总结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经验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以便巩固和提高质量;把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作为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次PDCA循环。工具二:标杆管理 所谓标杆管理,是将产品和服务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本领域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通过借鉴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对本组织进行改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管理方式,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模仿和创新过程。 标杆管理提供了一个清楚认识自我的工具,便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缩短自己与领先者的距离。 要点在于:学习——思考——创新 工具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智力激荡法。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会议成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创造性地思考,发表看法,通过与会者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刺激,产生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不断地、大量地诱发和产生出创造性设想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工具四:因果分析图 又称为鱼骨图(Fishbone)。是为了寻找某种质量问题的原因,采用召开调查会的办法将员工的意见反映在因果图上。 集思广益 一张因果图只解决一个质量问题

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培训4.doc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培训4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培训 一、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二级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交费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投诉意见箱,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

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

医疗技术分级目录管理规章制度

X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院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新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制度。 一、 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我院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二、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分为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和非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 三、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分为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和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由国家卫健委制定颁布,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由省卫健委制定颁布;我院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按上级主管

部门要求程序进行备案公示,通过后列入目录。 四、非限制性医疗技术目录分为一般性医疗技术目录,手术分级目录、高风险技术目录。 五、一般性医疗技术目录制定: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普查后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定。 六、手术分级目录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分为外科手术目录、介入手术目录、重大手术目录。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省卫生厅颁布的《XX省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指南》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普查后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手术资质管理委员会审定。 七、高风险技术目录制定:高风险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限定条件的医疗技术。其制定,依据我国ICD10疾病编码名称标准,结合医院实践开展的项目,由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确定上报医务科审核,提交我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定。 八、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目录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进行实时修证,如无特殊情况实行两年一次的修订。

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

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 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主体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深圳市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我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我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含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所管辖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专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日常监测、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参与制定本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手术分级等相关政策。 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本区的专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日常监测、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承担主体责

任,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确保开展医疗技术服务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开展手术与其机构级别和诊疗科目相匹配。 第五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将下列医疗技术纳入市重点质控医疗技术进行管理: (一)国家和省级限制类医疗技术; (二)经国家授权在我市试点实施的国家禁止类医疗技术; (三)经国家授权在我市试点实施的国际领先医疗技术; (四)其它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造成院感暴发、严重医疗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等情况的医疗技术。 第六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批公布市重点质控医疗技术目录及常用的三、四级手术目录并予以动态调整,同时结合实际需要,根据国家、广东省相关医疗技术质控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医疗技术质控标准和管理规范。 第七条国家和省级限制类医疗技术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备案管理;经国家授权在我市试点实施的国家禁止类医疗技术和国际领先医疗技术按照相关授权要求管理;其它市重点质控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以开展临床应用,并于市重点质控医疗技术目录公布或者本机构开展此项技术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登录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备案。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临床应用的市重点质控医疗技术名称和所具备的条件及有关评估材料;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榆阳区中医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榆阳区中医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由省卫生厅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目录由卫生部制定,需要经卫生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2、高风险;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我院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由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 四、各科室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五、在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在我院实施。 六、各科室在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1、医院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2、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3、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4、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

医改监测表指标解释

二、指标解释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县区监测表第6项)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2.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含中医专科医院)、民族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不包括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 2.1农村县级医院:包括县及县级市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不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专科医院)。 2.2公立医院:包括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2.3民营医院:指除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私营、联营、股份合作(有限)、台港澳合资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等医院。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3.1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卫生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等行政机关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卫生行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等机关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包括政府办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属事业单位举办)。 3.2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政府办以外的(如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机构。不包括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血防医院、精神病医院、卫生监督监测(监测、检验)机构。 (二)县区级监测表 1.1本县区市农业人口参加基本医保方式:有农业人口选择”1”或”2”,无农业人口选择“2”。选择“2”的县区市,第1.2至1.16项选择“N”或“0”。 1.2 本年度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2012年度,新农合统筹基金对每位参合者医药费补偿的最高限额。 1.3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12年度,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的住院费用与获得补偿的人员住院发生的总费用之比。计算公式: 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例 +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例)。 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1表第413项/(第413项+第414项)X100%。 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1表第414项/(第413项+第414项)X100%。 第413项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第414项为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县级+乡级)医疗机构补偿基金支出比重=10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按各地统筹补偿方案确定。 1.4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指2012年度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的门诊费用与获得门诊统筹补偿人员门诊总费用之比(不含家庭账户部分)。计算公式: 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例+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例)。 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2表第508项/(第508项+第509项)X100%。 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2表第509项/(第508项+第509项)X100%。 第508项为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金额,第509项为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金额,(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补偿基金支出比重=100%。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按各地统筹补偿方案确定。 1.5是否制定新农合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政策:指2012年新农合统筹方案中,提高新农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合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文本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风险和控制技能防范培训 授课人: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技巧与艺术 培训背景: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怎么办? 小儿喂药不当发生窒息怎么办? 非公安、司法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怎么办? 医疗纠纷“私了”后患方又后悔怎么办? 面对医疗风险,你该如何防范?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但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医院形象及医务工作者信誉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都难免风险。在我国,六百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目前对风险的防范缺网络、缺数据、缺管理。我国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过20亿,全国30万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7万家医院)都在从事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

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整个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然而,如何承载和化解医疗风险,却关乎着这支队伍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事业的发展大计。 培训大纲: 《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内容如下: 课程导入:医疗风险防范的24字诀 权宜之计:众人集资防不测 高额赔偿:医生头顶悬利剑 事出有因:断案亟待细尺度 强制保险:潇洒行医好靠山 风险砥砺:铁杵成针功夫深 护佑天使:因势利导占先机 分析:医疗风险防范培训案例! 解析:医疗风险防范内训案例! 案例:医疗风险防范课程案例分析! 一、纵论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医疗风险的特点 (1)不可避免性 (2)类型复杂性 (3)危害严重性 3、医疗风险的起源

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附件1 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为了促进我市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完善医疗技术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我市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手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取得相应的资质。 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须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取得许可后方可在临床开展相应的医疗技术。属于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别报广东省卫生厅和卫生部审定。属于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以及本规范实施严格管理。 二、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

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2、高风险;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四)目前卫生部公布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如下: 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克隆治疗技术、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等。 2、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 3、风险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验证或者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利用粒子发生装置等大型仪器设备实施毁损式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热疗治

最新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资料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关于印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相关科室: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在我院原有制度基础上制定此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2013年7月20日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在我院原有制度基础上制定此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新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新诊疗技术方法的引进、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四川省卫生厅首批公布的二类技术目录(见附件3)。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见附件4)。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审批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 第七条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手术。 第八条三级医院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重点开展一级手术。 第九条二级医院开展四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二)有重症医学科和与拟开展四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四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条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二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一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二)有麻醉科和与拟开展二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 (三)具备开展二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保健所、门诊部(口腔科除外)、诊所(口腔科除外)、卫生所(室)、医务室等其他医疗机构,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或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得开展本办法规定的手术。 第十二条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者需要输血时,其手术级别相应提升一级。麻醉前评估(ASA)Ⅲ级以上,且需要全身麻醉支持时,应当在三级医院或者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准予开展部分四级手术的二级甲等医院实施手术。 第十三条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医疗机构可以越级开展手术,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程序; (二)请上级医院进行急会诊; (三)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能,组织本机构专家组对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评估医师技术能力,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除急危重症患者需急诊手术抢救外,外聘医师、会诊医师不得开展超出实施手术医疗机构所能开展最高级别的手术。进修医师手术权限管理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