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的教案

【教学理念】

1、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现实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现实中的数学”。

2、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数学活动。

3、让学生亲身感受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

4、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让他们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应用的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 ~ 8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田径场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计算并确定环形跑道的起跑线。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计算、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不同跑道周长的计算和起跑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起跑线之间关系的推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的表格、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田径比赛吗?

生:看过

师:喜欢看吗?

生:喜欢

师:那就跟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两场精彩的比赛。

师:注意:大家在看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起跑线跟终点线?

录像看完后:

师:比赛激烈吗?那对于这两场比赛的终点线你有什么发现?

生:终点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起点线呢?

生:100米赛的起跑是一条直线上。

生:400米赛起跑的位置是不一样,

师:对,400米赛的起跑位置不一样,外圈跑道的起跑线比内圈跑道的起跑线提前,为什么呢?该提前多少米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一起来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新课

(课件显示:比赛的平面图,一起了解跑道的结构)

师:老师这有刚才比赛的平面图,请看一共有几条跑道?数数看?(课件显视8条跑道的平面图。)

生:有8条跑道。

师:标准400米跑道指的就是指第一跑道的内侧线。

师: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平面图,想想每一圈的跑道有哪几部分组成?(切换到4条跑道的平面图)(课件闪现第1跑道)

生:由长方形的两条长加两个半圆组成。

师:长方形的长呀是跑道什么部分?

生:直道,标准的直道长度是(85.96米)(课件出现两条线、及85.96米)师:72.6米表示什么

师:两边的是跑道的什么部分?(课件闪动线条)

生:弯道,

师:1.25米又表示什么?(道宽)(课件出现道宽)

这时课件又切换到4条跑道的平面图。

师:如果你是1号跑道的运动员,你会紧靠那条线跑?请你上来比划一下。(生上来显示,)

师:如果你是2号跑道的运动员,又会紧靠那条线跑?(同一个学生指)

老师补充:而每条跑道都有两条边线,内线和外线,不管在哪条跑道上,运动员都会紧靠自己所在跑道的内线跑,同时不能踏线。所以1号跑道的运动员跑的就是这条内线,2号跑道的运动员跑的就是这条内线。

师:请看,假如有2名运动员分别站在第1跑道,第2跑道,进行比赛,请看。

(课件上显示出相同的起点线、终点线、经过的路线)这样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因为第2跑道的长度比第1跑道的长度长。

师:为了公平,两人跑的一样长,该怎么办?

生:把第2道的起跑线往前移。(同时老师把课件里的2号起跑线往前移)师:如果又来了一名3号运动员,他的起跑线又该怎么办?

生:又往前移。(课件又显示3号起跑线往前移)

师:太有道理了,终点相同的,外圈跑道比内圈跑道要长,为了公平,外圈的起跑线要往前移,如这里:第2道的起跑线就要比第1道的起跑线往前移,第3道的起跑线又比第2道的起跑线往前移。如此类推,这样运动员跑得才一样长。师:而往前移的长度就是相邻跑道长度差。(贴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师:(指着第一段前移的长度),问:这个长度差是怎样算?

生:用第2跑道的全长-第1跑道的全长

师:第2圈跑道全长可看作外圈跑道全长,第1圈跑道全长也可看作内圈跑道全长,所以求这个长度差也可以用外圈跑道全长减内圈跑道的全长。

师:(指着另一段前移长度)又问:这个长度差又该怎样算?

生:用第3跑道的全长-第2跑道的全长。

师:同样第3跑道的全长也可以看作外圈跑道全长,第2跑道的全长也可以看作内圈跑道全长,

师:也就是说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就可以用什么减什么?

生:外圈跑道全长—内圈跑道全长。(贴外圈跑道全长—内圈跑道全长)

师:再想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生:可以用外圈的圆的周长减去内圈的圆的周长。

师:为什么可以用外圈的圆的周长减去内圈圆的周长,哪里有圆吗?直道不算了

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好吗?

师:这是什么?(课件显示1号和2号跑道的直道)

生:直道

师:他们怎样?

生:相等

师:直道相等,它的长度我们不算。

师:这又是什么?(课件显示1号2号的弯道)

生:弯道,

师:他们有大有小,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所以相邻跑道的长度差是由什么造成的?

生:弯道。

师:,而两个弯道合起来就是一个什么?

生:圆。

师:所以求相邻起跑跑的长度差,可以用那两个圆相减?

生:外圆的周长减内圆的周长

师:说得太好了,就用外圆周长减内圆周长(贴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这个方法比上面这种更简便了,

师: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一下

师:①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条件?(直径)

②第一道的直径是多少米?(72.6米)

③1.25米是什么?(道宽)

(课件:出示内圈直径72.6米、相邻跑道间距1.25米)

④第二道的直径是多少米呢?怎样计算?(板书:72.6+1.25×2=75.1)师:1.25为什么要乘2?(老师在表格里示范第2道直径的求法。)

第三道的直径你会求吗?第四道呢?

师:我们以前4个跑道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把表格填写完整。要注意周长的用含有字母π来表示。完成后,想想里面有什么规律?跟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要求:

(1)填表时,用含有字母π的式子表示周长(如72.6π)

(2)这个结果相同吗?想想里面有什么规律?跟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相邻跑道周长差的结果都是()米。

汇报

师: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还要算第5道、第6道吗?(同时在表格下面写上……)

师:相邻跑道的周长差都是2.5π,这是碰巧呢,还是说当中隐藏着什么规律?

谁来说说?

生:后一道跑道的圆的直径比前一道跑道的圆直径多了2.5,那么后一到跑道圆的周长比前一道跑道圆的周长多了2.5π.

师:2.5跟跑道的什么有关?

生:道宽

师:几个道宽

生:2个

师:2个道宽就用跑道宽×2(贴跑道宽×2)

师:所以2.5∏就可以写成了道宽×2×∏

师:真奇妙,原来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还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算,简单吗?齐读一遍。

师:当∏取3.14时,相邻的跑道就相差多少米?(7.85米)

师:画好了第一道的起跑线后,第二道的起跑线应该在哪?请同学上来指指看,第三道呢,第四道呢,

(在课件中指出大概位置)

师:对。如此类推,每一道的起跑线要依次提前7.85米。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啊,我们发现了起跑线上这么多的秘密!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练习

师:同学们,数学只有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出示练习:一圈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1.5米,你能帮助裁判计算出相邻跑道的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吗?

(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结果:1.5×2×3.14=9.42(米)

师:在刚才400米的运动场上进行200米的比赛,如果还是在刚才的跑道上比赛,跑道宽仍然是1.5米,你能帮助裁判计算出相邻跑道的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吗?师:刚才400米,现在只跑200米,只跑了半圈,你会怎样做?

9.42÷2=4.71(米)

师:刚才400米一圈,我们就乘2,(指向2)再来看,400米经过了几个弯道?(2个)所以道宽×2×∏的“2”既可以理解为2个道宽,也可以理解为经过2个弯道。

师:现在200米,只经过多少个弯道?(1个)。那可以怎么列式?

1.5×1×3.14=4.71(米)

师:800米的比赛,跑道宽1.5米,你能帮助裁判计算出相邻跑道的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吗?

师:400米经过2个弯道?那800米经过了多少个弯道?(4个)列式:3.14×1.5×4=18.84(米)或者9.42×2=18.84米

那么1500米,3000米,或马拉松等的长距离跑步项目?那他们的起跑线是怎样确定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发现,1500的起跑线还是有点倾斜,起跑后,允许运动员抢道,外圈的运动员可以跑到内圈里。这样每个人跑的距离还是一样长的。还是公平的。而马拉松是这样起跑的?

哦!生活中是这样解决的。有没有意思呀?

出示练习:我校运动场比较小,一圈为200米,道宽为1.25米,现在我校冬季运动会要进行200米的跑步比赛,

师:你能帮助体育老师计算出相邻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吗?

1.25×2×3.14=7.85米

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确定起跑线教案

在尝试计算中发现规律,在抽象模型中验证规律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江西省兴国县实验小学蔡霞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通过“确定起跑线”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400米跑道的基本结构,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3.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的知识确定起跑线。 四、教学难点:为什么求周长差就是求相邻起跑线的距离? 如何利用分析、比较,推导出跑道长度差从而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初步了解起跑线中的问题: 问:课前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看过田径比赛么?喜欢看么? 师: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的录像, 是关于100米和400米赛跑的,想看看么?先听老师提个小要求。 问:认真观察、对比两项比赛,想想规则上有什么不同? 问:100米与400米赛跑的规则有什么不同么? 生:起跑线不同,100米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400米的起跑线是不同的。 师:为什么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而400米比赛站在不同起跑线呢? 生:100米:在直道上跑,长度是一样的,所以起跑线相同。 400米: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如果起跑线还一样,跑的长度就多了,外侧的人就吃亏了。 问:如果跑4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起跑,回到同一终点成么? 师:直道上大家跑的都是一样的,但弯道上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吃亏了! 问:是不是只有最外侧的人吃亏呢? 生:每条跑道的长都变了,所以外侧所有人都吃亏了,只不过最外侧的最吃亏。 师:对。任何体育比赛都要公平竞争!也就是说每条跑道上的人跑的长度应该是一样的。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确定起跑线”——板书 问:这是标准的400米跑道,最内侧跑道长400米,如果逆时针跑, 怎么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谁能到前边图上大概指一指? 问:外圈的人为什么要往前站?不往后站呢? 生:里圈跑的是400米,外圈跑道比里圈的长。 往前站点儿,跑的少,距离终点近了,2人跑的距离也就一样了,比赛更公平。 问:你们都认可么?我们看到的400米赛跑跑道才会是这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比赛起跑线是不同的,要经过弯道的比赛起跑线不同,激发学生探究确定起跑线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尝试算法。 师:可是到底往前站多少米, 也就是说:相邻2道的起跑线到底应该相差多少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设计

确定起跑线 1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75—76 页,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 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 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 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5E2RGbCAP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p1EanqFDPw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 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XDiTa9E3d 3、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RTCrpUDGiT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探究每一条跑道起跑点位置的设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场比赛,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起跑和 经过的路线。(播放课件:波尔特荣获 100 米冠军和波尔特率领牙买加国 家队获得 4x100 米冠军) 师:知道这两场比赛么? 预设生 1:第一个是牙买加选手波尔特以 9 秒 69 的成绩获得 2008 年北京奥 运会的 100 米冠军。 预设生 2:第二场比赛是牙买加国家队获得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4x10 米冠军。

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教案)-参考模板

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 数学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教材第80、81页“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小组合作探究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00m和400m决赛录像。让学生观察:100m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m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100m赛道是一条直跑道,每名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到终点都是100m的距离,体现比赛的公平性。而400m赛道是椭圆式田径跑道,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3.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走进运动场,用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实验探究】 1.了解跑道结构。 课件出示标准400m的跑道图。 (1)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分别获得了哪些数据信息。 师生交流后得到: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 (2)继续让学生观察跑道,跑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因为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所以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两条直道的长度与圆的周长的和。 即: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两个直道长度(板书出示)。 2.提出解决方案。 老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跑道的结构,还得到了一些数据,那怎样才能计算出相邻两个跑道之间的差距?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讨论后,汇报方案。 (1)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外道的长度比内道长多少,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2)因为跑道的长度差距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两侧半圆形跑道拼成一个整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3.组织学生探究。 出示表格,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第1道和第2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圆 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新知探究】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昵?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兰州铁一小邓开虎 教材简析:《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男子100米和400米决赛实况录像场面; 课件出示:运动场上100米和400米跑的运动员起跑时站的位置。 师提出问题:看了这两段比赛短片,为什么100米跑的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跑的运动员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生:100米的跑道是直道,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跑,到终点每人跑的长度都是100米,体现了比赛的公平性。而400米的运动场地是椭圆形的田径场地,如果比赛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到长,冲刺终点相同,只能把相邻跑道的起跑线依次往前移。 课件出示400米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地,学生观察着运动场地。 师又接着提出问题:400米的比赛跑道相邻两道之间相差多少米呢?运动员起跑位置依次向前移多少米呢?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你能看出来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5.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确定起跑线》教案

《确定起跑线》教案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 教学目标: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教学重点 :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 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设计: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81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xx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81页第一个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起跑线教案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在教学前,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相关的起跑线的资料,查找优秀教案作参考,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做成PPT为学生演示,准备相关的同心圆突破道宽决定着起跑线的位置。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调查:学校运动场100米、200米、400米的起点。 5 .教师课前准备:A:不同宽度的同心圆图片 B:教学PPT课件 C:利用百度引擎相关的音、视频。 二、教学课题:《确定起跑线》是一节人教版(2013)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第五单元《圆》的教学内容综合提升和体育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重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圆的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体育课是学生较为热爱的一门课程,更是学生热衷的运动场所,在平时的体育课和生活中用过运动场,但只有大体的印象,而对运动场的结构是模糊的。结合前一单元学习《圆》的知识和平时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通过“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是不一样的”等情境再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因此在本节课学习后,学生更能体会到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

《确定起跑线》教学计划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76页,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结合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

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探究每一条跑道起跑点位置的设置。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现在我请你们欣赏两场精彩的比赛视频,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起跑和冲刺。(播放课件2、3)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100米跑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 生2:400米跑的运动员没在同一起跑线上。 生3:他们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播放课件4、5,验证学生的发现。 师:100米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不公平? 生:公平。 师:如果400米赛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会怎么样? 预设生1:外圈长,内圈短,他们跑的长度就不一样了。 预设生2:如果最里圈是400米的话,外面跑道的运动员就会跑得比400米多,这样比赛就不公平了。 师作迷惑状,哦,不公平?那你们认为怎样才公平?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第二条起跑线要比第一条起跑线

起跑线教学设计

《起跑线》教学设计 新盈中学符琼兰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圆有关的知识计算所走弯道的距离,了解跑道部分,外圆比内圆要长。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设置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3.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有关的知识确定起跑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求路程差就是求相邻起跑线的距离如何利用分析、比较,推导出跑道长度差从而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初步了解起跑线中的问题: 师:大家都参加过运动会吧。400米比赛看过吧,谁参加过400米比赛,请他来说说400米比赛有什么规则?

生:各自在自己的跑道上,不可以穿道,有自己的起跑线。起跑线不一样。终点一样。 师:为什么400米比赛站在不同起跑线呢? 生:400米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如果起跑线还一样,跑的长度就多了,外侧的人就吃亏了。 师:为什么起跑线不一样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问:如果跑4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起跑,回到同一终点成么? 师:直道上大家跑的都是一样的,但弯道上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吃亏了! 问:是不是只有最外侧的人吃亏呢? 生:每条跑道的长都变了,所以外侧所有人都吃亏了,只不过最外侧的最吃亏。 师:对。任何体育比赛都要公平竞争!也就是说每条跑道上的人跑的长度应该是一样的。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起跑线” ——板书 问:这是标准的400米跑道,最内侧跑道长400米,如果逆时针跑, 怎么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谁能到前边图上大概指一指? 问:外圈的人为什么要往前站?不往后站呢?生:里圈跑的是400米,外圈跑道比里圈的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起跑线教案0001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在教学前,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相关的起跑线的资料,查找优秀教案作参考,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做成PPT为学生演示,准备相关的同心圆突破道宽决定着起跑线的位置。 2. 学科:数学 3. 课时:1 课时 4. 学生课前调查:学校运动场100 米、200米、400米的起点。 5 .教师课前准备:A:不同宽度的同心圆图片 B:教学PPT课件 C:利用百度引擎相关的音、视频。 二、教学课题:《确定起跑线》是一节人教版(2013)六年级上册第80、81 页,第五单元《圆》的教学内容综合提升和体育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重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圆的知识),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体育课是学生较为热爱的一门课程,更是学生热衷的运动场所,在平时的体育课和生活中用过运动场,但只有大体的印象,而对运动场的结构是模糊的。结合前一单元学习《圆》的知识和平时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通过“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是不一样的” 等情境再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因此在本节课学习后,学生更能体会到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探索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椭圆式田径场

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的设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 教师:看了两个比赛,在起跑线上你发现了什么情况?(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预设2: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前面,里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后面,这样公平吗?

预设3: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明确探究的方向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教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呢?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1个圆的周长(两个弯道合成一个圆);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内圆和外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1: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2: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

小学六年级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分析

确定起跑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田径场以及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计算并确定400 m跑的起跑线。 2.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个生活领域,随处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一活动包含了图形的认识、测量、数据调查、计算、推理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和掌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本活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材以400 m跑为背景,呈现起跑时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问题:为什么都是跑400 m,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使学生通过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进一步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例如:是不是起跑线在前面的选手跑的路程更短些?比赛是公平的,每个人跑的路程应该同样长,那为什么起跑线是不同的呢?难道每条跑道的终点线也设置得不同?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终点是相同的,但外圈和内圈的长度是不同的。如果起跑线相同的话,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不公平。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在此认知基础上,很自然地提出本活动的核心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即如何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第80页第二幅图中呈现了小组同学测量有关数据的场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上册第75—76页 【教材简析】《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 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看短片: (1)2007年日本大阪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 (2)2007年日本大阪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这两段比赛短片,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究呢? (组织学生交流) 生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生2: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运动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活动,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自然。课的开始呈现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隐藏着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明确差距:(出示完整跑道图) 师:观察这个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差别在哪里昵? 生:差别在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的弯道路线长,内圈的弯道路线短。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外圈的运动员跑的距离比较长。

起跑线教案

《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起跑线,课本第45页例题及“你知道吗?”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水平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使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圆的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持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生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小组自我探究的水平,能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行学习。 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欢,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通过电视节目学生对起跑时运动员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理解,但具体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的思考。也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

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个点上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水平。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升解决简单问题的水平。 教学关键: 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汇报调查,引入课题(8分钟)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我让大家调查运动场的情况,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2、课件显示如下情境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引导得出:运动员实行跑步比赛。 师: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位置是不一样的,你知

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 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体验数学,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运动会为背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举行了校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认为哪项比赛最精彩?(生说)师:是的,跑步比赛非常激动人心,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场跑步比赛——男子100米、400米决赛。(师生一起观看比赛) 师:比赛很精彩,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场比赛,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 预设: 生:他们的起跑线不同。 生:他们的终点线相同。 师:哪里不同? 2.认识操场 预设: 生:100米起跑线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起跑线没在同一起跑线上。 生:400米的起跑线相邻两个运动员都有一段距离。 师:是的,100米比赛运动员为什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呢?而400米比赛的运动员却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预设: 生:因为100米跑的路线都是笔直的,他们的距离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公平。(说得很好,在运动场上,我们把直的这些跑道我们叫做直道,而直道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比赛时他们的起跑线都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生:因为跑内道一圈距离较近,外道一圈距离较远,如果在同一起跑线,那么跑外道的运动员就不公平了。 师:是的,第一道的运动员跑一圈的周长是400米。你能来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400米呢? (生指,指出沿着最内道的线一周,它的周长就是400米) 师:如果第二道的运动员也跑一圈,和400米比较一下,哪个长一点, 生:第二条跑道的距离长一点。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预设:两条跑道直道的距离相等,他们的差距就是在两个弯道上。 师:你能来指一指吗?(生指)所以越外的跑道,它的周长也就越长,运动员也就靠得越前面。 揭题:那到底要往前靠多少米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确定400米的起跑线。二、探究新知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操场上将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想不想去看一下?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赛场。(课件出示实际跑道图) 二、合作探究 1.认识跑道 师:关于跑道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做的调查,介绍跑道的形状及各部分的名称,如:直道、弯道、道宽、道次等,课件配合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跑道的形状,了解各部分的组成及名称,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情境激趣 师:现在李强、王明、张华和刘鹏四位同学将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依次站在1至4道,各就位——预备——开始 (利用课件,播放动画:四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开始,跑一

圈后回到起跑位置,1道、2道、3道、4道依次到达终点)师:比赛结束,1道的李强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不仅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相同的情况下,站在外圈的人比内圈的人跑的路程多,使得比赛不公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3.提出问题 师:看了刚才的比赛,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如:这场比赛不公平;站在外圈的人吃亏等) 追问: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归纳:外圈比内圈长) 4.小组探究 活动一: 师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外圈比内圈长呢?我们以1道和2道为例来研究可以吗? 生:可以。(课件出示1道和2道跑道图) 师:现在请四人一组,在组内说说各自的想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2道和1道的直道部分长度相等,2道弯道的半径大于1道弯道的半径,课件配合出示1道和2道的弯道半径)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以两条相邻跑道为例,使学生认识到外圈和内圈直道部分长度是相等的,外圈弯道半径大于内圈弯道半径,是导致外圈比内圈长的主要原因) 活动二: 师:究竟2道比1道长多少呢?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 (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需要的相关数据,课件出示:直道长度为85.39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的宽度为1.25米)问:你能不能利用这些数据,解决这个问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优秀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的设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 教师:看了两个比赛,在起跑线上你发现了什么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预设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预设2: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前面,里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后面,这样公平吗? 预设3: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明确探究的方向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教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呢?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1个圆的周长(两个弯道合成一个圆);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内圆和外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1: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2: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 (三)计算验证 教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学生:直径。 教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1:计算每一条跑道的长度。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起跑线》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起跑线》教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起跑线 教 学 目 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起跑线的位置设计”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进行200米、400米体育比赛,起跑线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 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景导入:观察情境图 笑笑和淘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一样长吗? 内圆和外圆半径不同,如果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实际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两人所走的半径不同,再鼓励学生分别计算出两人所走的路,并求出相差的长度。2、提出问题: 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 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运动员的起跑线位置不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到底起跑线之间相差多少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 三、了解知识 学生了解课本:你知道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14×10×2÷2=31.4 .14×11×2÷2=34.54

.54-31.4=3.14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生发现,只要两人所走半圆的半径相差1米,两人所走的路程就相差3.14米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只要能感受到因为200米跑要经过弯道,弯道内圈和外圈长度不同,而终点一样,所以起跑线位置不一样。 具体相差数据学生可以去查找资料,也可以自己动手算一算。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