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2018年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1. 商品名:

①成分相同的药品,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生产,商品名不同。

②商品名由制药企业自己选择,可以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

③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口。

2. 通用名:

①有活性的物质,而不是最终的药品,是药学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

②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

③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3. 化学名:

①参考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会(IUPAC)公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及中国化学会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进行命名。

②美国化学文献(CA)为药品化学命名的基本依据之一。

4. 剂型的分类: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

5. 按给药途径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

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等。

6.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③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④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⑥可影响疗效

7. 药物辅料的作用:

①赋型

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提高药物疗效

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⑥调节药物作用

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8.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9. 水解反应: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如盐酸普鲁卡因在酯键水解断开,分解成二乙氨基乙醇与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可继续氧化,生成有色物质。

10. 氧化反应: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如肾上腺素氧化后先生成肾上腺素红,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11. 异构化反应: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作用;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作用;维生素A—几何异构化。

12. 聚合反应:氨苄青霉素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

13. 脱羧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

14.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

15.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16.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15. 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①溶解度改变: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析出沉淀;

②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散剂、颗粒剂);

③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

17. 化学的配伍变化:

①浑浊或沉淀:pH改变产生沉淀: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水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

②变色:如含有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

③产气:如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④发生爆炸: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高锰酸钾与甘油

4. 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

6. 小肠上皮细胞的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底物有二肽类(乌苯美司、β内酰胺类、ACEI、伐昔洛韦)和三肽类(头孢氨苄)。

7.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类型:

①不可逆性结合:共价键;

②可逆性结合: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

8. 药物的手性特征对作用的影响:

①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普罗帕酮、氟卡尼;

②对映异构体之间药理活性相同,但强弱不同:如氯苯那敏、萘普生;

③对映异构体中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L-甲基多巴、(S)-氨己烯酸

④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反的活性:哌西那朵、扎考必利、依托唑啉、异丙肾上腺素

⑤对映异构体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奎宁、奎尼丁。

⑥一种对映体具有药理活性,另一对映体具有毒性作用:氯胺酮、乙胺丁醇、青霉胺、四咪唑、米安色林、左旋多巴。

9. 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①含芳环药物---氧化代谢

②烯烃和炔烃的药物——氧化

③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氧化

④胺类药物——氧化或脱氨基/烷基

⑤酯和酰胺类药物——水解

10. 第II相生物转化:

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最普遍)

②与硫酸的结合

③与氨基酸的结合

④与谷胱甘肽的结合

⑤乙酰化结合

⑥甲基化结合

1. 散剂的特点:

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②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③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特殊群体如婴幼儿与老人服用;

④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但是,由于散剂的分散度较大,往往对制剂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挥发性等性质影响较大,故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2. 散剂的质量要求:粒度、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水分)、装量差异、装量、无菌和微生物限度。

①粒度: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最细粉)

②单剂量包装:含有毒性药的口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③干燥减重:不得过2.0%

④含水量:一般不得过9.0%

⑤用于烧伤、严重创伤或临床必需无菌的局部用散剂应符合无菌要求

3. 与散剂相比,颗粒剂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

②服用方便,并可加入添加剂如着色剂和矫味剂,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

③通过采用不同性质的材料对颗粒进行包衣,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等;

④通过制成颗粒剂,可有效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

4.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

①颗粒剂粒径: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②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颗粒剂失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③含水量:不得过8.0%。

5. 片剂的特点:

①片剂的优点有:(1)以片数为剂量单位,剂量准确、服用方便。(2)受外界空气、水分、光线等影响较小,化学性质更稳定。(3)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产量大,售价较低。(4)种类较多,可满足不同临床医疗需要,如速效(分散片)、长效(缓释片)、口腔疾病(含片)、阴道疾病(阴道片)等,应用广泛。(5)运输、使用、携带方便。

②片剂的缺点:(1)幼儿及昏迷患者等不易吞服。(2)制备工序较其他固体制剂多,技术难度更高。(3)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期内含量会下降。

6. 片剂的质量要求:①硬度适中(50N以上)②脆碎度③重量差异

④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⑤崩解度:

普通片剂 15min

分散片、可溶片为3min

舌下片、泡腾片为5min

薄膜衣片、含片为30min

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

7. 片剂的稀释剂(填充剂):①淀粉②蔗糖③糊精(常和淀粉、蔗糖合用) ④乳糖⑤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⑥微晶纤维素(MCC)⑦无机盐类⑧

甘露醇(常用于咀嚼片、有矫味作用)

8. 片剂的粘合剂:①淀粉浆②甲基纤维素(MC) ③羟丙基纤维素(HPC)

④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 ⑤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 ⑥乙基纤维素(EC)

⑦聚维酮(PVP) ⑧明胶(可用于口含片)⑨聚乙二醇(PEG)

9. 片剂的崩解剂:①干淀粉②羧甲淀粉钠(CMS-Na) ③低取代羟丙基

纤维素(L-HPC) ④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 ⑤交联聚维酮(PVPP)

⑥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和枸橼酸组合成的混合物,也可用柠檬酸、富马酸与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

10. 不需加崩解剂的片剂:①缓、控释片②口含片③咀嚼片④舌下片

11. 片剂的润滑剂:①硬脂酸镁(MS) ②微粉硅胶③滑石粉④氢化植物油⑤聚乙二醇类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2. 薄膜包衣材料的胃溶型高分子包衣材料: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②羟丙基纤维素(HPC) ③丙烯酸树脂IV号④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⑤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AEA)

13. 薄膜包衣材料的肠溶型高分子包衣材料:①虫胶②醋酸纤维素酞

酸酯(CAP) ③丙烯酸树脂I、II、III号④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14. 薄膜包衣材料的水溶型高分子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MC)、醋酸纤维素

15. 增塑剂:水溶性增塑剂: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非水溶性增塑剂: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

16. 释放剂(致孔剂):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PEG

17. 遮光剂:二氧化钛

18. 胶囊剂的分类:硬胶囊、软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肠溶胶囊

19. 胶囊剂的特点:①胶囊剂的优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2)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3)帮助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4)药物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②胶囊剂的局限性:(1)胶囊壳多以明胶为原料制备,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2)生产成本相对较高。(3)婴幼儿和老人等特殊群体,口服此剂型的制剂有一定困难。

20. 不适宜制成胶囊药物: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醛类药物;导致囊材软化或溶解的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O/W型乳剂药物。

21. 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1)胶囊剂应外观整洁,不得有黏结、变形、渗漏或囊壳破裂现象,且不能有异臭。

(2)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硬胶囊水分含量不得过9.0%。

(3)胶囊剂需要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査,根据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法,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有标示装量的胶囊剂,每粒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且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装量差异限度要求见下表。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4)胶囊剂需要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min,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2. 液体制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

23. 液体制剂的特点

(1)液体制剂的优点:

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程度高,吸收快,作用较迅速;

②给药途径广泛,可以内服、外用;

③易于分剂量,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④药物分散于溶剂中,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通过调节液体制剂的浓度,避免固体药物(溴化物、碘化物等)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

(2)液体制剂的缺点:

①药物分散度较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从而导致失效;

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不方便;

③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物理稳定性问题;

④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24. 液体制剂的溶剂:①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②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③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

25. 液体制剂常见的附加剂:

26. 表面活性剂毒性

毒性顺序: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

溶血作用的顺序: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27.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及杀菌剂

28. 低分子溶液剂的分类:①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②醑剂: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③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④糖浆剂: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矫味剂、助悬剂。高浓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低浓度添加防腐剂。⑤搽剂:供无破损皮肤揉擦用的液体制剂。⑥涂剂:供临用前用消毒纱布或棉球等柔软物料蘸取涂于

皮肤或口腔与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⑦涂膜剂: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有膜材料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⑧灌肠剂:灌注于直肠的液体制剂,以治疗、诊断或营养为目的。⑨洗剂: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或腔道用的液体制剂。⑩灌洗剂:用于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

29.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①沉降容积比(F↑,稳定性↑)②重新分散性③微粒大小(0.5~10μm)④絮凝度(β↑,稳定性↑)⑤流变学

30. 乳剂的稳定性

31. 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剂的特点:

1.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①pH:4-9②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略偏高③稳定性④安全性⑤澄明⑥无菌⑦无热原

2. 灭菌制剂根据给药方式、给药部位、临床应用等特点进行分类:注射剂、植入型制剂、眼用制剂、局部外用制剂、其他用制剂。

3. 注射剂的溶剂:

5. 热原的性质

①水溶性:化学本质为脂多糖,易溶于水

②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中,可被雾滴带入蒸馏水中,故应有隔沫装置

③耐热性:180℃~200℃干热2h,250℃30~45min,650℃ 1min→彻底破坏

④过滤性:1~5nm

⑤其他: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6. 热原的除去方法

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