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收稿日期:2009-05-20;修订日期:2009-06-02

地调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6BAC04B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8CB425803)和中国地质调

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40401)资助

作者简介:吴树仁(1956-),男,博士,研究员,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E-mail:shrwu@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8卷第8期2009年8月Vol.28,No.8Aug.,2009

地质灾害(这里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相当于国际上广义的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国际减灾防灾战略的重要成分[1-2],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滑坡风险管理的推广应用成为热点,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相关的国际专题讨论会和推广培训会议,积极宣传讨论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成熟经验、技术方法和热点问题[3-6]。尽管在实施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与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难点问题和困惑,但是世界上许多学者都在努力研究探索,不断改进完善这个过程[2,7-14],其中不断改进完善滑坡风险评估指南是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指南已经出版了3~4版(代)[11,14-15],国内相关研究也早有开展,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的系统研究方面也有大量探索研究[16-21],但是至今国内没有正式出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因此,本文在分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吴树仁,石菊松,张春山,王

WU Shu-ren,SHI Ju-song,ZHANG Chun-shan,WANG Tao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Key Laboratory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Geohazard,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摘要: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概要地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编写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结构层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的6条基本原则、结构层次及核心内容;初步提出定性分析-定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 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工作流程。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主要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编制和修改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风险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09)08-0995-11

Wu S R,Shi J S,Zhang C S,Wang T.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Geologi -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8):995-1005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and clarify some key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dden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on the basis of general analysis of purposes,basic principles,structure and core contents of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this paper has focu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risk,probability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 assessment.Six basic principles,structure and core contents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are put forward;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ech -niques are achieved with emphasis on 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GIS application;basic working process of risk,probability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 geo-hazard assessment are put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stly,there are some brief discussions on som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which are easy to be confused in terms of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for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geo-hazard;probability;fatalness;risk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析总结近年来大家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基本原则、结构层次、主要内容、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定性-定量化工作流程等方面,初步总结了如何编写突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图为国内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正式编辑出版提供基础。

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研究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1.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南研究的目的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在地质灾害空间预测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员、社会经济要素和抗灾能力的综合预测评价,不仅需要评价时间概率,还需要进行空间预测。多年来,这个领域中的很多术语概念、结构层次和工作流程比较模糊,特别是在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大陆实际情况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编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主要是为了阐明突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指导性原则,促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有关术语概念、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向更规范、更国际化和更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方向发展。

1.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通常基于3种假设[22-23]

①过去对未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因此过去曾经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地区未来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即基于历史和现实资料预测未来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过程。

②具有与曾经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相似的地形、地质及地貌因素的地区未来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假设一般是合理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可能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况,如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老滑坡不仅使斜坡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而且滑坡形成时的不良条件组合亦不再具备。

③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要素能够有效识别。风险的构成要素能够有效识别、表达或量化,风险评估中的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都可以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来表征和描述。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精度的分级原则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精度分级是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研究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不同学者在同一地区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对比分析。长期以来,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和风险评估方面,国内对于资料的质量和精度分析比较少,大多强调技术方法的改进。实际上,基础资料、数据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因此,对基础资料数据和工作精度进行质量分级,有利于风险评估精度的提高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参考国际上同行的经验,结合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有关的研究基础,初步将资料数据准备和评价工作的精度等级分为3级:即初(等)级、中等、高等(详细)精度。

初级工作精度:风险评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室内收集分析、遥感解译和野外现场线路考察编录,没有进行按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野外现场调查编录;重点关注地质灾害点和点密度相关的资料信息;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和简单模型计算评估。

中等工作精度:风险评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室内收集分析、遥感解译和野外按比例尺调查编录,只是地质灾害调查为草测或简测;重点关注地质灾害形态和面密度方面的相关资料信息;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和简单的专家系统或层次分析评估。

高等工作精度:风险评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室内收集分析、遥感解译和野外按比例尺进行地质灾害正测调查编录,并配合必要的工程勘查、岩土取样测试分析和定量化模拟计算,典型的滑坡位移仿真模拟计算。需要关注地质灾害的体积、速度、位移、强度、概率方面的系统资料和信息;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和基于GIS定量化空间分析模型评价。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分级原则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制图的等级不宜划分得太细。为了便于统一和对比,建议不同层次的评价(易发程度、危险性、风险)与工作精度分级相对应,分3~5级:初级工作精度地区的评价结果分为高、中、低3级,中等工作精度地区分为极高、高、中、低4级,高等工作精度地区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表1)。建议不同层次的评价结果的分级数量保持一致,即如果易发程度评价结果分为4级,相应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结果也分为4级。为了制图方便、美观和统一,不同级别的分区制图的颜色要统一,从低级到高级颜色逐步加深。

996

第28卷第8期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定性分析为主,以定量计算评估为辅,提倡实用性的技术方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需要寻找和利用空间衰减趋势和规律,然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属于点到点的灾害(不同于地震,地震是点影响面,具有明显的空间衰减趋势),没有明显的空间衰减趋势和渐变规律。一方面,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背景条件没有明显的衰减趋势,不同构造地貌单元之间、不同自然边坡之间、不同工程岩组之间的渐变趋势不明显,一般是相对截然的边界;另一方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一般是孤立的事件过程,需要一个一个地制图、描述和评价,每一个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单个滑坡体及其影响范围内危险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相同斜坡上不同滑坡之间、滑坡与崩塌之间、滑坡与泥石流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和逐步过渡的状态;不同斜坡、不同流域(冲沟)之间的滑坡分布更没有衰减规律。崩塌和泥石流也是如此。这就给区域的风险评估和预测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空间预测评价总是希望寻找空间上的渐变趋势,利用空间衰减规律进行预测评价和分区。地质灾害没有明显的衰减规律,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预测评价会形成有限点群的散点(区带)分布,完成依赖于数学模型的过渡插值方法,不一定与实际情况相符;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归并散点(区带)形成评价分区,会引起一些误差和分区的间断,即从高易发区直接过渡到极低易发区、从高危险区过渡到极低危险区等。因此,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一定要强调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的基本原则。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诱发因素是大家公认的,包括形成机理等是可以认知的,只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所差异,因此,定性的分析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大家公认的。根据多年的跟踪研究,提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在定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简单实用(最好基于GIS)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获得不同层次的评价区划结果。

(5)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制图比例尺

及其应用范围

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相应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录和易发性、危险性及风险区划制图的类型不同,所对应的成果精度、应用范围也不同。为了能够显示特定区划水平要求的信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应当以合适的比例尺编绘。所谓合适的比例尺,强调不同的资料底图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分区图,应当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对象(表2)。国内在预测评价区划方面还没有这方面比较成熟的规范,故本文参考澳大利亚地质力学学会2007年提出的滑坡风险区划指南[22],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的应用范围(表2)。根据目前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的进展情况,强调全国或者全省范围小于1∶20万比例尺的调查分布和易发性评价分区图是比较适合的,这样小比例尺的全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图,质量和精度是难以保证的;1∶20万和1∶5万比例尺的调查和初级到中级水平的危险性分区制图比较适合中国地(地区)市级和县市级的土地利用和防灾减灾规划;而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编录和危险性、风险区划制图只适用于重点城镇和国家重大工程场地。

(6)提倡推广应用GIS技术和RS技术

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GIS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编录、数据库建设、空间预测评价区划、监测预警预报、防治和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其数据更新、信息共享、信息发布及可视化功能,适合于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应急排查评价和长期动态跟踪,评价结果有利于为社会经济服务、有利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控制。但是,目前熟练掌握

表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制图分级的原则

Table1Results of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 and principles for mapping and classification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997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GIS技术、又精通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的人才少之又少,还需要长期的、扎扎实实的努力。

2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分为3个层次,即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区划。评价结果一般建议分为4级,即高、中、低、极低,如果工作程度低,可以分为3级,如果工作程度详细,则可分为5级。

(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相当于国外的滑坡敏感性(Landslide Susceptibility)分析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地质灾害已经发生的程度,并预测未来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倾向性;强调静态地质灾害易发条件和灾害发生的空间概率统计分析评价,是进行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的基础。核心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特征、空间密度、易发条件和潜在易发区预测评价。分析评价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岩土性质、斜坡结构和斜坡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评价区划结果,可以作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初步依据和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图1)。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Hazard Assessment):分析评价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概率、破坏力(强度)及其扩展和影响范围,强调地质灾害发生破坏的自然属性——

—频次、强度、速度、距离和扩展范围的预测评价。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分布位置、体积(或面积)、发生时间概率、诱发条件(强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可能的扩展范围、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及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分析评价的主要因素指标包括地质灾害的分布密度(点密度和面密度),运动速度、位移距离及其影响范围,强降雨、地震诱发概率和强度,发生频率和强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划结果,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图1)。

(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重点分析评价地质灾害的综合危险性和后果,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时空概率分析评价和危险性、危害性、土地利用状态、承灾体分布特征、强度趋势、易损性、灾情评价,目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分析评价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包括:危险性、危害性、承灾体特征、易损性、灾害损失程度和时空概率。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详细土地利用规划、场地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风险管理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图1)。

上述3个层次的预测评价内容相互关联、逐步递进,总体上都是基于现实资料预测评价未来的综合分析与评估的过程。其基本属性各有侧重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评价的基本属性是:地质时期形成的相对静态的地质、地形地貌、斜坡结构、工程岩组和水系背景条件分析评价;危险性预测评价的基本属性是:地质灾害形成演化的自然动态过程——

—频次、强度、速度、位移距离、扩展范围、诱发条件和概率的预测评价;风险评价的基本属性是:地质灾害

表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区制图比例尺及其应用范围

Table2Geo-hazard zoning mapping scale and its application 998

第28卷第8期

形成演化的危险性、危害性、灾情、损失、承灾体特征及易损性预测评价。前两者属于自然属性,后者则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4)地质灾害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主要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分风险接受标准与等级,制定风险转移、减缓、避免和控制措施,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风险教育宣传和信息发布。主要包括:考虑如何减缓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和避免风险发生的危害等;制定撤离预案、防治风险预案或转移风险(办理保险)的方法,制定可以实施的调整控制措施,并根据需要进行风险监测、信息反馈和风险复查;风险教育宣传、风险信息交流和发布、公共信息服务与管理(图1)。

2.2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层次结构

目前国际上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滑坡风险管理层次结构图解[2-5],但是不一定适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关键是,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推广应用已有30多年,比较成熟,因此层次结构图解很简要,没有明确界定不同层次评估的主要参数指标及其差异,而国内这方面易于混淆,故需要强调不同层次评价的主要参数的差异和不同层次评价结果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图1),结构图解也就相对复杂一些。

图1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层次结构图解

Fig.1Framework diagram of geo-hazard risk management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999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如何使层次结构图解达到简单明了,高度概括和引

领整个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在

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评价

3.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3.1.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性分析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性分析评价(分区):主要

从一定地区的地质背景条件——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岩组、斜坡结构和斜坡水文地质条件5个方面分析地质灾害从极易发到不易发的条件组合特征和分布范围。由于一定地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空间衰减规律和趋势,难以用定量化模型模拟空间变化趋势,因此定性分析空间变化及其与地质灾害形成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编录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中高山区易发还是中低山区或丘陵地区易发地质灾害,一级河流两岸易发地质灾害还是二级或者三级冲沟易发地质灾害,河流高陡岸坡易发还是中等或缓坡易发地质灾害,并且从高到低排列相对易发的顺序;从工程岩组方面:分析薄层软弱岩组(泥岩-页岩-煤层组合)、中厚层软硬相间岩组、厚层坚硬岩组与块状岩体之间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差异;从斜坡结构与类型方面:分析松散土坡、岩体边坡与混合边坡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差异,顺向坡、斜向坡和横反向坡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差异。总之,从5个方面分析列出从极易发到不易发的条件和分布的大致范围(表3),将满足A类(极易发)条件2条以上(含2条)的地段和满足A类条件之一同时满足B类(易发)条件2条以上(含2条)的地段划分为高易发区;类似地满足B类条件2条以上(含2条)的地段和满足B类条件之一同时满足C类条件2条以上(含2条)的地段划分为中易发区;类似地满足C类条件2条以上(含2条)的地段划分为低易发区,不满足上述任何条件的地段属于极低(不)易发区。

3.1.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量化评价

地质灾害定量化评价提倡统计分析评价与定量模型计算相结合,其中统计分析评价是古老而最常用的方法,现代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又赋予其新的活力,特别是其在数据跟踪、更新、共享、输出和制图方面的优势,弥补和克服了以前因人而异、因统计样本而异的缺陷。因此,基于GIS系统的定量统计分析评价是目前国际上地质灾害区划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面密度和点密度(小型灾害,一般小于1000m3)的统计计算,是评价预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表4)。对于具体的研究区,需要统计分析区域上的最大、平均、最小面密度和点密度。需要注意,最大面密度是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最密集带的所有灾害体的面积与这个带斜坡总面积之比。在具体划分确定高、中易发区的临界值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在20%上下有3%~5%的变化。

在定性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或统计模型定量预测评价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最终获得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图。目前定量化评价模型比较多[6,11-27],初步归纳主要有6类:确定性模型、统计模型、灰色模型、人工智能模型、非线性预测预报模

表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性分析评价

Table3Qualitative probability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表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量统计分析评价

Table4Quantitative probability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1000

第28卷第8期

型和基于GIS技术的信息模型[25]。根据不同模型的对比分析,预测评价的主要问题不是模型好坏的问题,而是资料数据的质量问题、更新问题和参数因子分析选择问题。资料的详细程度、代表性和差异性分析容易被忽略,GIS系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21世纪以来基于GIS系统的突发地质灾害半定量—定量预测评价逐步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以GIS技术为主,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最新的应用技术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与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促进了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编录、空间数据库建设、空间分析评价、风险区划制图、预测预警及其综合防灾减灾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应用,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评价建立了一个可以对比、共享、交流、更新、发布的平台,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评价过程透明、结果更合理、应用面更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定量预测评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各种影响因素和因子的定量化都可能存在误差,从而必然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误差,这不是模型能解决的。这也就是本文为什么一再强调定性分析的重要性。3.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3.2.1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分析评价:主要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分析评价降雨诱发、地震引发、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即重点评价由于条件概率变化产生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概率及其扩展影响范围。重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评估:①分析区域内强震、暴雨和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重大诱发事件的年超越概率,特别是注意近场强震(Ms≥7)作用下低易发区中的高山峡谷地段、强台风暴雨期间中等易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与高易发区平常降雨发生频率的对比分析,评估研究区强震和强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类似于气象预警)。②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运动的速度、强度、最大距离、一般距离、差异位移、最小位移等,评价地质灾害的扩展影响范围。其中,扩展范围重点从滑坡后缘和两侧分析滑坡的破裂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而滑坡速度和位移分析,先从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位移的限制条件:如狭窄冲沟两侧滑坡位移和影响范围有限,斜坡高度

表5滑坡滑动速度分类

Table5Classification of land-sliding speed

表6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分析评价

Table6Qualitative fatalness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1001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9年

注:H —高风险;M —中等风险;L —低风险;VL —极低风险

小于200m ,滑坡剪出口低(在坡脚)等,滑坡的位移就受到限制。如果不满足上述地形地貌限制条件,则从滑坡速度定性分析,分为高速、快速、慢速和蠕滑

4类(表5)。滑坡剪出口高,(从地形地貌分析)滑动(可能)脱离滑面“飞行”,速度大于5m/s ,或者大于

人跑步的极限速度,滑动的绝对位移大于1km ,称为高速(远程)滑坡(表5);滑体没有离开滑面的块体快速滑动称为快速滑坡,速度大致与人跑步相当;滑体位移速度为0.5~2m/km ·a ,可以称为慢速滑动;滑体位移速度小于0.5m/km ·a ,可以称为蠕滑(表5)。

在对条件概率、扩展影响范围、速度和位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易发程度分区,定性地划分危险性分区(表6)。其中,要注意在近场极强震的作用下,不易发地质灾害地区的高山峡谷地段也可能成为高危险地域(表6)。例如,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使岷江两岸一些不易发地质灾害的地段也发生大量崩塌-碎屑流灾害。

3.2.2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化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化评价可以在易发程度分

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危险性定性分析评价和定量化统计分析,考虑条件概率和动态发生频率,进行模拟计算评价。危险性评价相对强调动态变化过程,例如某年暴雨频降,危险性比平时大;也可能在易发程度定量化评价过程中直接叠加动态参数(地震、暴雨和人类活动的情况)而直接获得危险性评价分区,即预测评价模拟相同,只是评价参数有差异,可以在一个定量化评价流程的过程中分别输出易发程度和危险性分区评价图。

一定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间概率的统计分析计算是预测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在空间密度统计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时间概率。由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记录比较少,统计样本少,计算有困难,特别是统计计算最大的时间概率比较困难。随着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研究程度的提高,情况有所好转。对于具体的研究区,需要统计分析区域上的最大、平均、最小时间概率。需要注意,突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最大时间概率一般与暴雨(地震)诱发相关。以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地质灾害的调查统计分析为例,概要地说明陇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最大时间概率的统计计算过程。

陇县全县表面积为2452km 2,去掉平坦开阔地

区(大约7km 2),陇县斜坡面积为2445km 2。从数据库统计分析,1965—2006年间陇县累计发生突发地质灾害69次,其中2005年雨季暴雨集中诱发群发滑坡和泥石流26处。

利用42年有时间记录的地质灾害统计计算,基于斜坡面积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为69/(42×24.45)=

6.72×102次/a ×100km 2,即陇县突发地质灾害平均时

间概率很低(在宝鸡市属于地质灾害低危险区)。而

2005年基于全县斜坡面积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为

26/24.45=1.1次/a ×100km 2,即2005年的平均概率

比42年的平均概率高很多。但是,这26次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大致是陇县整个面积的一半,其中,有8处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在陇县县城西南部的天成镇附近,利用这2个分布区的斜坡面积计算,2005年的平均概率为2.3次/a ×100km 2,最大时间概率为8/

9.9=0.81次/a ×km 2。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时间概率标

准,陇县大部分属于低危险区,只有2005年密集发生灾害的天成镇附近属于中、高危险区(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动态诱发条件的概率相关,因此强调一定时期的危险性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评价过程。如暴雨季节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高于平时的危险性,强震期间地质灾害危险性远远大于平时的危险性,而这种动态的危险性评价更有意义。

4

风险评估

4.1

地质灾害风险定性分析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定性分析评价,重点分析评价地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统计评价

Table 7Quantitative fatalness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表8

地质灾害风险定性分析评价

Table 8Qual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1002

第28卷第8期

质灾害发生并且可能到达受灾体的时空概率,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灾害对人员、财产、城市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严重性,概括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具体的风险概率大小定性分析评估分级主要参考国外的成果和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展,初步提出一个参考办法和标准(表8),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其中,易损性定性分析评估尤其重要。

易损性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一定的承灾体(主要是人口、建筑和公共基础设施)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影响下发生损失的程度,即承灾体抵抗灾害的能力,包括承灾体自身固有的特征实力和地质灾害强度。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承灾体的分布位置及其与地质灾害分布之间的关系。对于人而言,身体抵抗滑坡冲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人不会有大的差异,关键在于人所处的位置和时间。对于建筑物和公共基础设施而言,固有的特征实力和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如三峡大坝工程,任何规模的滑坡都不可能破坏和损害它,即易损性是0;而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物(房屋),易损性的量化值在0~1之间,即用百分率表示,具体地确定数值比较难,国际上通常采用一定地区过去损失的百分率(即过去对未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原则)来确定。实际情况可能差别很大,一方面,人类会根据过去的损失情况不断改进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另一方面,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情况也可能变化,因此易损性量化评价难度大,目前只是依靠统计分析和经验确定相对的定量。

4.2地质灾害风险定量化评估

区域性的突发地质灾害风险统计评价的依据主要是人员死亡概率和财产损失概率统计分析,这是目前国内外快速风险评估制图(不需要进行易发性和危险性分析评价)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灾害损失现状评价严格意义上是灾情评估,只是风险评估的内容之一;而依据损失现状预测评估未来的灾情,则含有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估,属于风险快速评估途径之一,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参考国际上的工作程序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以前面的定性分析结果为基础,初步将每年人员死亡率大于1人/km2、财产损失每年大于20万元/km2的地区确定为高风险区,其他等级划分可以类推(表9)。

国际上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有统一的计算公式,突发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同样利用这个公式计算。根据条件概率原理,当滑坡风险定义为每年单个个体生命死亡概率时,就可以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organ et al.,1992):

R(DI)=P(H)×P(S|H)×P(T|S)×V(L|T)(1)

式中:R(DI)是风险概率(即每年的个体生命死亡概率);P(H)是每年滑坡事件发生的概率;P(S|H)是事件发生的空间影响概率;P(T|S)是对于空间影响的时间影响概率;V(L|T)是个体的脆弱程度(即对于这些影响个体生命死亡的概率)。

对于财产损失,相应的表达式是:

R(PD)=P(H)×P(S|H)×V(P|S)×E(2)

式中:R(PD)指滑坡造成的风险(即每年财产损失的价值);P(H)指每年滑坡事件发生的概率;P(S|H)指空间影响的概率;V(P|S)指财产的易损性(即财产价值损失的比例);E指风险因素(例如财产评估)。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关键是P—危险性和V—易损性的定量化评估。危险性包括发生概率、条件诱发概率、强度和影响范围(距离/run-out)估算,难度比较大,问题比较多,一直是风险评估的关键困难问题之一;易损性的量化值在0~1之间,用百分率表示,确定具体的数值比较难,需要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严格意义上的易损性是承灾体固有的抵抗灾害损失的能力,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承灾体的分布位置和灾害强度对固有能力变化的影响很大,因此导致易损性评估难度大。

总体而言,影响人和财产易损性定量化评估的主要因素包括下述几项:

(1)承灾体的特征、类型,例如城市建筑、乡镇民用建筑、水库大坝、铁路、公路,运行的火车、汽车等。

(2)承灾体的分布位置,例如是在滑体正下方还是偏离滑坡一定距离,在露天场地还是在交通工具或建筑物中。

(3)滑坡位移量的大小,滑坡相对位移越大,有关承灾体的易损性值越大、风险越高。

(4)灾害规模和运动速度,规模越大、速度越快,有关承灾体的易损性值越大、风险越高,特别是承灾

表9地质灾害风险统计评价

Table9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geo-hazard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1003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年

体位于高速远程滑坡体上比位于缓变滑坡上易损性要高很多。

5讨论

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经过近30年的修改和推广应用,已经越来越完善、细致、具体。对于中国大陆,由于刚刚开始考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推广应用,国际上的指南并不完全实用,甚至有些复杂。因此,本文重点从宏观构架、基本原则和内涵、工作流程、简单实用等方面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图使其在国际上不失真(有其基本原则和内涵)、符合发展趋势(有其精华和前沿性),也适合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推广应用。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以便修改完善。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1)基本原则讨论:本文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6条基本原则。其中,基本假设、不同比例尺评估应用和GIS技术推广应用3个方面的原则基本与国际上一致,只是强调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来重视。关于质量精度分类和评价等级分类,则相对于国际上的指南有很大的简化,在保存其实质内涵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特色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质量精度方面:重点从室内收集资料、野外草测(简测)和正测3个方面,以点资料、面资料(形态),体积、有关的强度和概率3个方面作为划分高级、中级、低级精度的基本依据,可操作性强。在评估分类方面:强调4级划分原则(高、中、低、极低),不同层次评价(易发程度、危险性、风险)都一样4级划分,这有利于推广应用和对比分析。

关于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估为辅,提倡简单实用技术方法的原则,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风险评估指南属于刚刚起步阶段,过分强调定量评价模型推广应用不实际。不过,单体和具体边坡风险评估需要以定量估算为主,这方面香港和国际上有很好的经验。

(2)易发程度评价:基本内涵和工作流程国内外基本一致,本文只是系统提出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统计、定量化模型评估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操作性和推广应用性较强,具有引导和示范意义。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很多人容易将降雨、地震和人类活动因素考虑为地质灾害易发因素,实际上,它们激化和诱发了地质灾害,加大了其滑动频率和强度,属于危险性评估考虑的因素。这是需要澄清的主要问题之一。

(3)危险性分析评价:这是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之一。国际上重视滑坡扩展范围分析、产出特征(Run-out)仿真模拟估算,国内则相对重视强降雨、地震和人类活动诱发强度分析评价,滑动概率和强度的定量化评价是危险性评价的主要难点。易于混淆的问题是,危险性的内涵是地质灾害强度、频率的大小,基本不涉及危害(人和财产),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很多人在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就涉及到危害性评价。这并不是错误,因为有些地区不进行风险评估,把危险性评价向前进半步,作为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的过渡状态考虑也是一种暂时可用的办法,作为技术指南不提倡这样的过渡状态。

(4)风险评估与评价(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与评价在概念上有所差别,后者是把前者的评估结果与一定的参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划分一定地区可接受的风险级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国内外并没有特别强调两者的差异,而是一个词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义。风险评估的难点是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危险性评价的难点是强度和频率的定量化评价,而易损性评估的难点则是定性分析评估,易损性的定量值从0~1,总可以确定一个值,关键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如何确定这个值更合理、更有代表性。从基本含义上分析易损性是承灾体固有的抵抗灾害的能力,如果从这个意义分析评价易损性是容易定量确定的,每个人抵抗滑坡的能力差别不大,大致都是1,因为滑坡快速滑动,一个人是不能抵挡而自己不伤亡的。但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人的位置和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在滑体中部,假如滑坡刚刚启动快速滑动时,他向两侧或后缘跑比向前缘跑的易损性要小;同样的原理,位置不同易损性差别更大,这就导致易损性评价的可能。

(5)关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图:滑坡风险评估制图是国际上滑坡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的内容,因此国际上新出版的滑坡风险评估指南强调利用GIS 和RS技术评价制图的推广应用。但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应用难以全面展开,所以第一版指南没有硬性强调制图技术的重要性,而是提倡推广应用GIS和RS技术。

总之,目前国内外关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仍然有很多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人努力钻研,为之奋斗;也正是这些

1004

第28卷第8期

问题的存在,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修改完善更具有吸引力。

致谢:本文构思成文得益于2008年10月24日科技支撑课题召开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讨论会”,特别得益于张茂省研究员和汪华斌教授的很多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Dai F C,Lee C F,Ngai Y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an overview[J].Engineering Geology,2002,64(1):65-87. [2]Fell R,Ho K K S,Lacasse S,et al.A framework for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C]//Hungr O,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Risk Man-agement.London:Taylor and Francis,2005:3-26.

[3]L Picareli F O,Evans S G,Mostyn G,et al.Hazard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C]//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dslide Risk Management2005.Vancouver,Canada:A.A.Balkema Publish-ers,2005.

[4]Cascini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hazard and risk zoning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C]//R F Oldrich Hungr,Landslide Risk Management.

A.A.BALKEMA,2005:199-235.

[5]Roberds W.Estimat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vulnera-bility[C]//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dslide Risk Manage ment.Vancouver,Canada:A.A.Balkema Publishers,2005.

[6]Hungr O,Corominas J,Eberhardt E.Estimating landslide motion mechanisms,travel distance and velocity[C]//Hungr O,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Risk Management.Taylor and Francis:London,2005:99-128.

[7]Fell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acceptable ri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Geomechanics Abstracts,1994,31(5):250-250.

[8]Remondo J,Bonachea J,Cendrero A.Quantitative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mapping on the basis of recent occurrences[J].Geomor-phology,2008,94(3/4):496-507.

[9]Carrara A,Pike R J.GIS technology and models for assessing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J].Geomorphology,2008,94(3/4):257-260. [10]Chau K T,Sze Fung Y L,Wong M K,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hazard anal-

ysis for Hong Kong using landslide inventory and GIS[J].Computers &Geosciences,2004.30(4):429-443.

[11]Fell R,Corominaset J,Bonnard C,et al.Guidelines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hazard and risk zoning for land use planning[J].Engi-

neering Geology,2008.102(3/4):85-111.

[12]van Westen C J,Castellanos E,Kuriakose S L.Spatial data for land-

slide susceptibility,hazard,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An overview [J].Engineering Geology,2008,102(3/4):112-131.

[13]Corominas J,Moya J.A review of assessing landslide frequency for

hazard zoning purposes[J].Engineering Geology,2008,102(3/4): 193-213.

[14]Leventhal A R,Kotze G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d hazard map-

ping in Australia for land-use planning--with reference to chal-lenges in metropolitan suburbia[J].Engineering Geology,2008,102 (3/4):238-250.

[15]IUGS.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slopes and landslides—The

state of the art[C]//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Rotterdam:Balkema, 1997.

[16]丛威青,潘懋,李铁锋,等.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

划关键问题研究[J].地学前缘,2006,13(1):185-190.

[17]石菊松,石玲,吴树仁.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J].地质评论,

2007,53(6):797-806.

[18]曾忠平,付小林,刘雪梅,等.GIS支持下滑坡斜坡类型定量化及

制图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1):22-25.

[19]张继贤.3S支持下的滑坡地质灾害监测、评估与建模[J].测绘工程,

2005,14(2):1-5.

[20]张茂省,唐亚民,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J].地质通报,

2008,27(8):1205-1216.

[21]罗元华,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8:76-116.

[22]Australian Geomechanics Society,Landslide risk management[M].

Australian Geomechanics,2007,42(1):13-36.

[23]Varnes D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49770.html,ndslide hazard zonation:a review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mmis-sion on landslides and other mass movements on slopes.1984:Int.

Assoc.Eng.Geol.,UNESCO Natural Hazards Series.

[24]吴树仁,董诚,石菊松,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3,23(6):683-691.

[25]吴树仁.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J].地质力学学报,2006,12

(2):265-263.

[26]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概论[J].地质通报,

2008,27(11):1753-1763.

[27]吴树仁,张永双,石菊松,等.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J].地质通报,2007,26(5):574-582.

吴树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1005

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第一章概述 (3) 一、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简介 (4) (一)、评估目得 (4) (二)、评估原则 (4) (三)、评估内容 (5) (四)、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依据 (5) 第二章工程概况 (8) 一、工程地理位置 (8) 二、设计概况 (8) 三、项目自然条件 (9) 四、XXX桥梁工程简介 (11) 五、主要工程项目得施工工艺 (12) 第三章评估过程与方法 (14) 一、风险评估过程 (14) 二、桥梁施工专项风险评估流程 (16) 三、风险源辨识 (24)

四、风险分类 (26) 五、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41) 六、引桥施工工序风险评估 (41) 七、现浇箱梁风险评估 (45) 八、主桥风险评估 (49) 九、架桥机施工风险估测 (56) 十、桥梁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 (58) 第四章风险控制措施 (59) 一、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及建议 (59) 二、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及建议 (69) (一)专项施工方案 (69) (二)水上群桩施工控制措施 (69) (三)挂篮悬灌施工控制措施 (72) (四)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控制措施 (74) (五)架桥机施工控制措施 (77) 第五章、评估结论 (78)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 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第一章概述

一、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简介 (一)、评估目得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就是行业安全监管得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得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就是公路桥梁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得深化与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与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得风险源得种类与程度,提出合理可行得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其基本目得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得方针,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得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与危害引起得损失最少。 本次预评估得目得就是在对《XXX施工设计图》、《XXX总体施工风险评估》等资料进行研究得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得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该项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得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得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得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得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二)、评估原则 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得有关安全生产得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XXX施工设计图》、《XXX施工设计图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得评估方法与规范得评估程序,遵循《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最新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 (一) 年龄因素: 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 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 高度危险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 不稳定心绞痛 (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 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 1)稳定性心绞痛 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 3)心衰已代偿 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 低度危险因素: 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 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 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1~4MET: 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

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 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 1)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 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 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 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 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 血气…..PaO2 >70mmHg , PaCO2 <50mmHg . 2)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 肺活量(VC) <2L。 残气量/肺总量(残气率) >60%。 FEV1.o% <50% PaO 2 <70mmHg, PaCo2 >60mmHg。 此类病人最好选局麻,需全麻者术后做好治疗的准备。 四、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与手术耐受性评估 心功能 临床表现心功能与耐受力 Ⅰ级 体力活动完全不受限。无症 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 心悸和呼吸困难 心功能正常 Ⅱ级 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可 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 或心绞痛,休息时无症状心功能较差。处理恰当,麻醉耐受力仍好 Ⅲ级 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 动即出现临床症状,必须静 坐或卧床休息心功能不全。麻醉前准备充分,麻醉中避免任何心脏负担增加 Ⅳ级 静坐或卧床时即可出现心功 能不全的症状或心绞痛综合心功能衰竭。麻醉耐受力极差,择期手术必须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制度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一、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行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要求 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机具)、危险物品、施工方案中的潜在风险而开展的风险源辨识、分析、估测和预控等工作。 2.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三、评估范围 本项目评估范围为佛陈大桥。 四、评估程序 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按照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的程序进行。 五、评估阶段 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个阶段。

2. 总体风险评估是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同时,根据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总体风险评估属于静态评估。 (1)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进行评估。 (2)特殊路基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参照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高边坡及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评估。 (3)互通立交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本项目互通立交的特点,按照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评估。 3. 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同时,将本项目评估范围内的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属于动态评估。 六、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参照交通运输部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无水印版)

附件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 3.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3 风险等级的确定 (6) 4 评估方法 (7) 4.1 风险源的评估方法 (7) 4.2 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 (8) 4.3 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 (9) 4.4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9) 5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与要求 (10) 5.1 评估程序 (10) 5.2 评估小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10) 5.3 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11) 6 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安全风险应对 (13) 6.3 风险管理 (13) 7 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评估流程 (15) 7.3 风险源 (17) 7.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18) 7.5 风险控制 (20) 8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2) I

8.1 一般规定 (22) 8.2 评估流程 (22) 8.3 风险评估 (24) 9 隧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评估流程 (25) 9.3 风险源 (27) 9.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28) 9.5 评估方法 (34) 9.6 风险评估 (34) 9.7 风险控制 (35) 10 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37) 10.1 一般规定 (37) 10.2 评估流程 (37) 10.3 风险评估 (39) 附录A 表格 (40) 附录B 专家调查法 (43) 附录C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量化方法 (45) 附录D 评估报告格式 (48) II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余杭区鸬鸟镇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 施 工 安 全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浙江沪杭甬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余杭区鸬鸟镇 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 0 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2 - 二、风险评估 . ...........................................................- 2 - 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 1.1 评估对象 ........................................................- 2 - 2、评估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 2 -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工程数量 (2)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 .................................................- 2 - 3.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 3.2评估办法 (2) 四、公路工程风险评估 . ...................................................- 3 - 4.1总体风险评估 (3) 4.2专项风险评估 (3) 4.3风险分析 (5) 4.4安健环危害因素分析 (6) 五、活动风险源辨识 . .....................................................- 9 - 5.1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9) 5.2风险等级判断 ......................................................- 11- 七、风险控制 . (11) 八、评估结论 . (12)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4年12月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总体风险评估 (5) 3.1 一般要求 (5) 3.2 专家调查评估法 (6) 3.3 指标体系法 (8) 4 专项风险评估 (18) 4.1 一般要求 (18) 4.2 风险辨识 (20) 4.3 风险分析 (23) 4.4 风险估测 (24) 4.5 重大风险源评估 (27) 5 风险控制 (53) 5.1 一般要求 (53) 5.2 风险控制措施 (54) 6 风险评估报告 (56) 6.1 一般要求 (56) 6.2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内容 (56) 6.3 风险评估报告评审 (59) 附录A 路堑高边坡评估单元工序分解表 (61) 附录B 评估单元(工程措施)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63) 附录C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64)

附录D 本指南用词说明 (77) 附件 《指南》条文说明 (78) 1 总则 (78) 3 总体风险评估 (80) 4 专项风险评估 (92) 5 风险控制 (108)

1 总则 1.0.1 为指导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以下简称“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科学规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路堑高边坡的建设安全,编制本《指南》。 1.0.2 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在工程实施阶段应进行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0.3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项目开工前完成。专项风险评估贯穿施工整个过程,可分为施工前专项风险评估和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 1.0.4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根据路堑高边坡的特点,选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本《指南》推荐量化的评估方法为指标体系法,对指标的选择及其重要性排序,应结合工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1.0.5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除遵守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规定。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二○一三年六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1法律法规 (1) 2.2技术标准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3) 4.1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4) 4.2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 (4)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5)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6)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6) 5.2.2评分方法 (6)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11)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1) 5.4.1分级矩阵 (12) 5.4.2级别表征 (12)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3) 6.1企业概况 (13) 6.2环境风险物质 (13) 6.3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14) 6.4环境风险受体 (14) 6.5环境风险等级 (14) 6.6环境风险分析 (14) 6.7问题和建议 (14) 6.7.1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存在的问题 (14) 6.7.2对策建议 (14)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工业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7)《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8)《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第18卷第4期灾 害 学V o l.18N o.4 2003年12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D ec.200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 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3)0420059205 地质灾害是在地质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直接为科学而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服务;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认识地质灾害灾情、制定防灾政策、规划防治区域、实施防治措施以及优选防灾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在一些领域进行的灾害评估,已经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一些区域或城市完成的洪水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等,不但为国家经济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直接指导了减灾工作[1]。 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价)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各专业灾害评估(价)仍处于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过程。 1 风险及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 关于风险的定义,不同部门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它的定量表达仍在探索之中。韦伯字典将风险定义为“面临的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在保险业中则定义为“灾害或可能的损失”。在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中,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风险就是实现预 收稿日期:2002_05_2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 作者简介:卢全中(1971-),男,湖北鄂州人,讲师,博士生,现从事地质工程和岩石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1

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概述一、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 (一)、评估目的 *****工程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本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在对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措施,提高本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二)、评估原则 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铜川市川口至青岗岭区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铜川市川口至青岗岭区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坚持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三)、评估内容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项内容。 1、总体风险评估 *****工程开工前,根据山体、基石雕塑、河道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致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 当本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及类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方案 (经典版)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市政工程隧道工程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深圳市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站深交安监【2012】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加强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交通部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后文简称“指南”),对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经过整体风险评估,对于3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隧道工程,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红棉路隧道,在2012年底完成坳背路隧道拆迁之后,具备了隧道两端同时施工的条件,一端从隧道出口处下穿机荷高速掘进,一端在隧道入口处,向求水山掘进,目前,隧道入口定于6月份左右正式开始掘进,下穿机荷高速部分,由于以前未进行安全评估,虽然已经开工,仍纳入评估部分,文中重要语句,用加黑强调,一边阅读方便。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西接布吉东西干道立交,东至龙岗中心城南通道,全长12.8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Ⅱ级主干道。本标段工程为红棉路东段,设计桩号范围为K9+960~K11+360,设计道路长度1.4公里,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初期支护以钢架、锚杆、钢筋网、喷射砼共同组成联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砼。 2、工程地质 线路原始地貌为低丘、台地及台地间沟谷地貌,隧道段地面起伏较大,表层多为坡、残积粘性土,强微风化砂岩,人工填土层及种植土层,隧道段下伏强风化砂岩、强风化炭质砂岩。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福平铁路FPZQ-3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充分辨识出项目的潜在危险,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评估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文件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各相关单位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第三条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施工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风险,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重点,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第四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将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施工技术特点,确定评估与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评估管理目标 第五条风险评估管理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注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损失。 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环境目标: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专项验收一次通过

工期目标:满足施工合同工期要求 投资目标:控制在铁路总公司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以内 第三章风险评估管理机构 第六条为推进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工、各工区经理 组员:副书记、副总工、各部门负责人 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由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第四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各工区应分别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第八条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第九条一分部评估小组主要职责: 1、积极参与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 2、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实施。 3、对参与风险管理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十条风险评估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定 1、风险评估工作,应结合各施工阶段工作特点和内容,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和目标,进行评估工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当风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 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1817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项目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根据《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目的与适用范围 第二条公路桥梁和隧道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一直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工程实施前,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特大事故发生。 第三章评估范围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可由各地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并参与以下标准确定。 第三条桥梁工程 一、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 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二、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 三、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岩根河大桥); 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 五、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六、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第四条隧道工程 一、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二、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设计(修订版) 2015

附件1 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 2.2标准、技术规 (3) 2.3其他参考资料 (4) 3 术语与定义 (4)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5) 4.1环境风险识别 (5) 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4.3环境风险分析、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与实施计划 (6)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7)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7)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8)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8) 5.2.2评分方法 (9)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14)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5) 5.4.1分级矩阵 (15) 5.4.2级别表征 (16)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容 (16) 6.1 总论 (16) 6.2 区域环境概况 (16) 6.3 企业概况 (17) 6.4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17) 6.5 环境风险分析 (18) 6.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9) 6.7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8 附图 (21) 附表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22) 附表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分依据 (35)

1适用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省围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 2 规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全生产法》;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面对心血管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 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本指南涵盖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基于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等内容,本文仅就二级预防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第一期。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一、卒中二级预防(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如下:(1)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 m H g ,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 以下。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 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LDL-C 降至1.8

mmol/L (70 mg/dl )以下。(3)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 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 事件,推荐HbA1c 治疗目标(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如下:(1)对非心原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建议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50 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2次/d 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3)发病24 h 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原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W 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4)发病30 d 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 ) 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余杭区鸬鸟镇2018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 施 工 安 全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浙江沪杭甬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余杭区鸬鸟镇2018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 二、风险评估............................................................ - 2 - 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 1.1 评估对象........................................................ - 2 - 2、评估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2 -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工程数量 (2)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 2 - 3.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 3.2评估办法 (2) 四、公路工程风险评估.................................................... - 3 - 4.1总体风险评估 (3) 4.2专项风险评估 (3) 4.3风险分析 (5) 4.4安健环危害因素分析 (6) 五、活动风险源辨识...................................................... - 9 - 5.1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9) 5.2风险等级判断 (11) 七、风险控制........................................................... - 11 - 八、评估结论........................................................... - 12 -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桥梁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二O一O年十一月

前言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简称《指南》)旨在指导和规范全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预防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本《指南》结合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流程,按总体安全风险评估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两个层次开展,其中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分一般风险源及重大风险源两类。 本《指南》共7章,包括:总则、术语、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专项风险估测方法、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总体风险评估 (4) 3.1 一般要求 (4) 3.2 桥梁工程安全风险总体评估 (4) 4 专项风险评估 (7) 4.1 一般要求 (7) 4.2 风险源辨识流程 (7) 4.3 辨识方法 (9) 4.4 风险估测 (9) 5 专项风险估测方法 (10) 5.1 一般规定 (10) 5.2 一般风险源风险估测方法 (10) 5.3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方法 (10) 6 安全风险控制 (21) 6.1一般规定 (21) 6.2 风险控制管理 (23) 7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26) 附录A重大风险源辨识与评估常用表 (28) 附录B施工作业活动与风险事故对照表 (37) 附录C 作业活动分解 (39) 附录D 专家调查法 (41)

附录E 施工评估报告格式 (43) 附录F案例 (46)

1 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我国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预防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确定了桥梁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原则、操作程序、评估方法、风险分级标准和评估报告形式要求,旨在规范风险评估工作,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完善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程序。 1.0.3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针对桥梁工程整体上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进行估测,确定整座桥梁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专项风险评估针对桥梁工程具体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确定其风险等级。 1.0.4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在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进行;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施工单位组织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1.0.5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前提是基于“正常施工”,即施工单位具有完成工程的各项技术能力,按现行相关施工安全规定组织施工。 1.0.6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改扩建桥梁工程可参照本指南开展相关风险评估。 1.0.7桥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除遵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修订版)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修订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16年9月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石化在我国境内行使经营管理责任、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估,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储运等企业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储运设施、销售经营设施等。 2.规范性文件 本指南内容参照或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15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523-2009);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气站场安全规程》(SY6779-2010);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安全规程》(SY6780-2010);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净化厂公众安全防护距离》(SY6781-201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 《中国石化油气田钻井和作业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3.术语和定义 3.1环境风险 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3.2环境安全隐患 本指南中的环境安全隐患,是指各类不符合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缺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上的缺陷,以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环境事件的安全生产及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