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必知必会

1.有机物

(1)概念:有机物通常指含有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但是,CO、CO2、H2CO3、____盐、HCN(CN—盐)、KSCN、SiC等不属于有机物。

(2)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其主要原因

①碳原子有____个价电子,能和碳或其他原子形成____个________键(填“共价”或

“离子”);

②碳链长度可以不同,碳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形成,还可以形成;

③有机物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系物”或“同分异构”)现象。(3)有机物的主要特点

①溶解性:一般难溶于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___;

②可燃性: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易燃”或“不易燃烧”);

③导电性: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易导电”或“不易导电”);

④熔沸点: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⑤是否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是____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⑥相互反应:大多比较复杂,一般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且常伴有副反应。2.同系物

(1)概念:化学上,将_______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2)特点

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除组成元素要求相同外,官能团的______,甚至_____相同。

②符合同一通式,但_______肯定不相同。

③化学性质_____(填“相似”或“完全不同”),物理性质一般随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变。3.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________相同而_______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能分辨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吗?

(2)①书写C4H10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系统命名):

②书写C5H12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系统命名):

4.反应类型

5.化学用语

(1)以乙炔为例,写出:分子式___________,最简式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写出:

①甲烷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②乙烷的分子式和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烯、乙醇、甲醛、乙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苯的键线式_______________,⑤丁酸和乙酸乙酯的分子(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分子化合物

(1)聚乙烯可用作_______________,制备氯乙烯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制备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聚氯乙烯可用作_______________,制备聚氯乙烯的原料是____________(结构简式),制备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碳,碳酸(或CO32—);(2)①4,4,共价;②链状,环状;③同分异构(3)①水,

有机溶剂;②~⑥略。

2.(1)结构,某种原子团;(2)①种类,个数;②分子式(或碳原子数);③相似。

3.(1)分子式,结构;(2)①丁烷,2-甲基丙烷(结构简式略);②戊烷,2-甲基丁烷,2,2-

二甲基丙烷(结构简式略)。

4.(略)、

5.(略)

6.(1)食品塑料袋或容器等,CH2=CH2,略;(2)PVC塑料制品,CH2=CHCl,略。

二.水平诊断

【知识点1:识别有机物】

( )1.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CH 4

B. NaHCO 3

C. CO(NH 2)2

D. KSCN

E.CO 2

F. NaCN G . Al 4C 3 H. KSCNO

( )2. 不属于有机物的特点是

A.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 有机反应比较复杂,一般反应速率较慢

C.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不易分解,且不易燃烧

D. 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较低

3. 请思考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 )(1)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 )(2)无机物一定不含有碳元素。

( )(3)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4)能导电的溶液一定是无机物做溶质的溶液。

( )(5)有机物做溶质的溶液一定不导电。

【知识点2:同系物】

(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同系物的是

A. C 2H 6和C 4H 8

B. C 3H 8 和C 6H 14

C. C 8H 18 和C 4H 10

D. C 5H 12 和C 7H 14

( )5. 在同一系列中,所有同系物都具有

A. 相同的分子量和相同的物理性质

B. 相同的物理性质和相似的化学性质

C. 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相同最简式

D. 相同的通式,相似的化学性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

【知识点3:同分异构现象】

( )6. 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具有

A. 相同的分子量

B. 相同的结构

C. 相同的通式

D. 相同的分子式 ( )7. 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12

6C 与13

6C B. O 2与O 3 C. CH 3CH 3

H

H 与CH 3CH 3

H H D. CH 3CH 3CH 2CH 3H 与CH 3CH 3CH 3CH 3

( )8. 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 C 3H 8 B. C 4H 10 C. CH 2Br 2 D. C

【知识点4:反应类型】

( )9.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2=CH 2 + H-OH ???→催化剂

CH 3CH 2OH

B. H 2 + Cl 2 ???→光照2HCl

C. CH 2=CH 2 +H 2 ??→?催化剂

CH 3CH 3 D. CH 3CH 3 + 2Cl 2 ?→?

光 CH 2Cl CH 2

Cl +2HCl

( )10.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 B.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 )11. 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乙醛转化为乙醇

C. 乙醛制乙酸

D. 乙醇转化为乙醛

【知识点5:化学用语】

( )12.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结构简式:CH 2O

B.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

C. 的分子式:C 3H 6O 3

D. 1—丙醇的结构简式:C 3H 7OH

( )13. 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 )14.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 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l Cl Cl

D.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HCH 3CH 3CH 3 【知识点6:高分子化合物】 ( )15. 适合于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是

A. CH 4,Cl 2

B. CH 3CH 3,HCl

C. C 2H 2,HCl

D. C 2H 4,HCl

( )16. 下列聚氯乙烯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 下水管道

B. 塑料雨披

C. 食品容器

D. 衣物包装袋

参考答案:

1. AC

2. C

3. √××××

4. BCD

5. D

6. B

7. D

8. AC

9. AC 10. AB 11. B

12. BC 13. B 14. D 15. C 16. C

三.综合检测

( )1.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CH 4

B. Na 2CO 3

C. CaC 2

D. CO(NH 2)2

( )2.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指含碳元素的物质

B.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 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D. 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生成的物质

( )3.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属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属

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

A. D 和T

B. C 2H 6和CH 3CH 2CH 2CH 3

C. CH

CH 3CH 3CH 3和CH 2CH 3C CH 3CH 3CH 3 D. O 2和O 3

)4. 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 C 4H 8 B. C 4H 10 C. CH 2Cl 2 D. S ( )5. 与丙烯具有相同的含碳量,而与丙烯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环丙烷 B. 乙烯 C. 环丁烷 D. 丙烷

( )6. 下列各组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丙烯和环丙烷

B. 甲醛和乙酸

C. 乙酸和甲酸甲酯

D. 乙醛和乙酸乙酯

( )7.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B. 醋酸的分子式C 2H 4O 2

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

D. 氯化钠的电子式l Na

( )8.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l

Cl

Cl

D.

甲醛的结构式C H H

( )9. 丙烯醇(CH 2==CH —CH 2OH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 ②氧化 ③还原 ④聚合 ⑤取代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④

D. 以上全部

( )10.

有机物OH CH OH

CH 3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 酯化 B. 取代 C. 消去 D. 水解

( )11. 下列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一定条件CH 2CH CH 3[]n

B.

+Br 2

Fe

+HCl

D.

H 2O H 2浓SO 4CH 3 A.C.+ 12. 判断下列生产或生活中涉及的有机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1)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制备乙醇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以乙醇为原料制备乙醛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以乙醇为原料制备乙烯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以氯乙烯为原料制造聚氯乙烯塑料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利用乙酸、乙醇为制备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

(6)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D

2. B

3. A ;D ;B ;C

4. C

5. AC

6. BD

7. B

8. D

9. D 10. D 11. D

12.(1)加成(2)氧化(3)消除(4)聚合(或加聚)(5)酯化(或取代)(6)加成

第二节烃

第一部分甲烷和烷烃

一.必知必会

1.烃

(1)分子中只含____、____元素的有机物叫做烃。

(2)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炔烃、环烷烃及__________等。

2.烷烃

(1)烷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键互相相连接成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原子结合,达到状态。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烷烃。)

(2)烷烃的通式_________(n_______)。

(3)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通式是_________(n_______)。

(4)烷烃均为____色,____溶于水,_____溶于有机溶剂,随着烷烃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随之_________,但密度均_____(“大于”或“小于”)水的密度。(5)烷烃化学性质较______(“稳定”或“不稳定”),_____(“能”或“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系统命名法:

①选主链。选_____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数十以下

的按天干分别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以上则以中文数字命名。

②选起点。从离取代基近的一头开始,选时注意使所有取代基的编号总和_________。

③定支链。取代基相同则合并,不同取代基则按照先简后繁的顺序。(注意:阿拉伯数

字相互间用______隔开,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字之间用_____隔开。)

3.甲烷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色、味、溶于水、通常为态的有机物,比空气密度。

(2)分子结构:甲烷的电子式: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甲烷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甲烷易燃,燃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点燃之

前要________,现象:甲烷燃烧的火焰呈_________。

b.甲烷____(“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②取代反应:条件_____

相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______(“能”或“不能”)将以上方程式合并为一个来写。

③高温分解:将甲烷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固体产物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

(4)来源:沼气、坑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C、H。(2)烷烃、烯烃,芳香烃。

2.(1)碳碳单,链,饱和,链,环。(2)C n H2n+2,≥1。(3)C n H2n+1,≥1。(4)无,不,易,增大,小于。(5)稳定,不能。(6)①最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②最小。③逗号,短横线。

3.(1)无,无,不,气,小。(2)略。(3)①a.(略),验纯,淡蓝色;b.不能。②(略),光照,不能。③(略),制涂料、油漆等。(4)甲烷,作燃料。

二.水平诊断

【知识点1:烃】

()1.烃是指

A.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C.仅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属于烃类的是

A.C2H4O B.C4H10 C.NaHCO3D.C6H5NO2

()3.分子式为C3H6的烃可能是

A.烯烃B.环烷烃C.芳香烃D.炔烃

【知识点2:烷烃】

()4.下列分子中,表示烷烃的是

A.C2H2B.C2H4C.C2H6D.C6H6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丁烷B.2,2—二甲基丁烷

C.3,3 —二甲基丁烷D.2,3,3一三甲基丁烷

()6.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3H8B.C4H10C.CH2Br2D.C

()7.某烷烃分子量为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它是

A.戊烷B.2—甲基丁烷C.己烷D.2,2—二甲基丙烷()8.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烷烃同系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

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逐渐增大

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同系物都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

9.将下列有机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并写出分子式: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按照所给的名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1)3—甲基己烷 , ;(2)2,2,3—三甲基丁烷 ,

【知识点3:甲烷】

( )1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 )12.下列气体中,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 .沼气

B .天然气

C .水煤气

D .坑气

( )13.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 .CH 3Cl

B .CH 2Cl 2

C .CCl 4

D .HCl

( )14.对二氟二氯甲烷(CCl 2F 2)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只有一种结构

B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是烃分子

D .是有机物

( )15.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组成的混和气体,经较长时间的光照,最后得到的有

机物是 ①CH 3Cl ②CH 2Cl 2 ③CHCl 3 ④CCl 4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6.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

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B .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C .容器内压强不变

D .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17.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 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氯气

B .溴水

C .氧气

D .酸性KMnO 4溶液

( )18.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B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 .次氯酸的分解

( )19.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 甲烷和22.4L 氧气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气体

体积为

A .11.2L

B .22.4L

C .33.6L

D .44.8L

CH 3CH 3CH 3

CH 3CH 3CH 2C C H

20.甲烷和氯气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中常用作溶剂的__________,可用作灭火剂的是_______,氯仿的化学式是_______。参照此类反应,试写出三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B;

4、B;

5、B;

6、C;

7、D;

8、D;

9、(略)10、(略)11、C;12、C;13、D;14、A;15、D;16、C;17、AC;18、C;19、A;20、(略)。

第二部分乙烯

一.必知必会

1.物理性质:乙烯是_____色,______味的_____体,密度______空气,______溶于水,______溶于有机溶剂。乙烯的产量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分子结构:分子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乙烯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烃,化学性质较_______(“活泼”或“不活泼”)。

(1)氧化反应:

○1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______(“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_________。(2)加成反应:

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 与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合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其原理与加成相同,因此也叫____。

聚乙烯可用作,其优点是。

4.实验室制乙烯:

(1)药品: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和

________。

(2)反应装置:______________,实验中向烧瓶里加入少许碎瓷片,

作用是____________。温度计水银球位于_________________,

应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度。

(3)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_______或____________检验生成的乙烯,现象是___________。

5.乙烯的用途:乙烯可用于制取_______、果实_______、植物生长调节剂、制纤维、溶剂等。

参考答案:

1、无,无,气,略小于,不,易。

2、(略)。

3、碳碳双键,不饱和,活泼。(1)①(略),火焰明亮,有黑烟。②能,氧化性。(2)(略)。(3)(略),加聚,包装食品,安全无毒。

4、(1)乙醇,浓硫酸,脱水,催化。(2)液液加热(带温度计),防暴沸,反应液中,170。(3)(略)。(4)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5、聚乙烯,催熟剂。

二.水平诊断

【知识点1:乙烯的物理性质】

()1.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C.天然气的产量D.汽油的产量()2.乙烯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B.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C.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收集法来收集【知识点2:乙烯的分子结构】

()3.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B.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4H8O2

C.丙烯的分子式CH2D.聚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4.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乙烯和CO具有相同的①分子数②体积③密度④原子数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以上都不相同

()5.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

B.乙烯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C.乙烯分子中C=C双键的键长和乙烷分子中C-C单键的键长相等

D.乙烯分子里各共价键之间的夹角为120

()6.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

B.完成燃烧生产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C.能与溴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

【知识点3:乙烯的化学性质】

()7.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质量增加了8克,则吸收的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L B.6.4L C.22.4L D.12.8L

()8.将29.5克乙烷和乙烯的混和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克,则混和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

A.21% B.25% C.30% D.35%

()9.1mol C2H4与Cl2完全加成,再与Cl2彻底取代,两过程共用Cl2

A.2 mol B.4mol C.5mol D.6mol

()1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光照B.乙烯通入溴水

C.乙烯通入酸性KMnO4D.乙烯制聚乙烯

【知识点4:实验室制乙烯】

()11.在实验室做下列实验不需要用温度计的是

A.制HCl B.制乙烯C.测KNO3的溶解度D.制氧气()12.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 / L的硫酸的混合溶液

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以下, 以便控制温度在140℃

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13.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时,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部分乙醇跟浓H2SO4反应生成

SO2,CO2,水蒸气和炭黑。

(1)用编号为①→④的实验装置设计一

个实验,以验证上述反应混合气体中

含CO2,SO2和水蒸气。用装置的连

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流

向):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装置①中A瓶的现象是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 。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B瓶溶液作用为________。若C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可得到结论为________ 。

(3)装置③中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装置②中盛的溶液是_____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C;

6、C;

7、B;

8、B;

9、C;10、B;11、AD;12、C;

13、(1)④③①②;(2)褪色,含二氧化硫,颜色变浅,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已除尽;(3)无水硫酸铜,水,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第三部分乙炔和炔烃

一.必知必会

1.物理性质:乙炔俗称_________,是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______空气,_____溶于水,_____溶于有机溶剂。

2.分子结构:分子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最简式_________。官能团是。

在乙炔分子中四个原子位于,是分子。

3.化学性质:乙炔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烃,化学性质较_______(“活泼”或“不活泼”)。

(1)氧化反应:○1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焰______,有大量________。

○2乙炔______(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_________。

(2)加成反应:

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入溴水:1︰1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

与HCl(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乙炔制取聚氯乙烯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注意:聚氯乙烯是工业塑料,_____(“能”或“不能”)包装食品。

4.实验室制乙炔:

(1)药品: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反应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

使用启普发生器。

(3)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检验生成的乙炔,现象是_____________。

5.乙炔的用途:乙炔可用于生产_________(填聚合物名称)等,氧炔焰可用于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电石气,无,无,小于,微,易。

2、(略)一直线,直线型。

3、碳碳叁键,不饱和,活泼。(1)①(略),明亮,黑烟。②能,氧化性。(2)(略)。(3)(略),不能。

4、(1)饱和食盐水,电石。(2)固液不加热,不能。(3)(略)。(4)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5、聚氯乙烯,金属的切割和焊接。

二.水平诊断

【知识点1:乙炔的物理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是无色具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B.乙炔无色无味,微溶于水

C.通常实验室制取的乙炔具有臭味是因为含了杂质气体

D.乙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知识点2:乙炔的分子结构】

()2.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的分子是

A.C2H4B.C2H2C.CO2D.CH4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炔中碳氢原子都在一直线上,但是与溴加成后则不再在同一直线上

B.乙炔中碳碳叁键的键能相等

C.等物质的量乙炔和甲烷完全燃烧时,甲烷需要更多的氧气

D.乙炔的电子式是

4.将7.8克某常见的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得到60克沉淀,测得在同温、同压、同体积时该烃的质量是H2质量的13倍,请通过计算写出它的结构简式。【知识点3:乙炔的化学性质】

()5.适合于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是

A.CH4和Cl2B.CH3CH3和HCl C.CH≡CH和HCl D.CH2=CH2和HCl ()6.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炔,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炔的方法是

A.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C.点燃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

7、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乙烯、乙炔,三种有机物分别完全燃烧,需要O2最多的是;等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完全燃烧,需要O2最多的是_________。

【知识点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8.制取较纯的一氯乙烷,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好

A.乙烷和氯气取代B.乙烯与氢气加成,再用氯气代

C.乙烯和氯化氢加成D.乙炔和氯化氢加成

()9.利用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不用启普发生器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原因是A.乙炔易溶于水B.碳化钙与水反应很剧烈,放大量热

C.块状的碳化钙遇水成为糊状物D.乙炔是可燃性气体

10.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应CaC2+ 2H2O→C2H2↑+ Ca(OH)2,使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状下乙炔的体积,从而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1)若用下列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______接接接接接。

(2)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有下列操作(每项操作只进行一次)

①称取一定量电石,置于仪器3中,塞紧橡皮塞;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仪器6和5中注入适量水

④待仪器3恢复至室温时,量取仪器4中水的体积(导管2中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⑤慢慢开启仪器6 的活塞,使水逐滴滴下至不发生气体时,关闭活塞。

正确操作顺序(用操作编号填写)是

(3)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难闻的气味,且测定结果偏大,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

杂质。

(4)若实验时称取的电石为1.60克,测量出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为448毫升,此时碳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BC;

2、B;

3、AD;

4、乙炔;

5、C;

6、B;

7、乙烯,甲烷;

8、C;

9、BC;10、(1)631524;(2)②①③⑤④;(3)硫化钙,磷化钙;(4)0.8。

第四部分苯和苯的同系物

一.必知必会

1.物理性质:苯是____色____体,___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密度___水,有特殊香味。

有毒!

2.分子结构:分子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或________。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不同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键,六个碳碳键是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3.化学性质:苯是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烃,但因为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所以苯容易发生________反应,而较难发生_________反应。

(1)氧化反应:

a、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b、苯______(“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a.苯与液溴的反应: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图: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双球吸收管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小试管中可见到____________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③反应完毕后,将具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

底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这是_______________物质。溴苯是_____色,_____溶于水,密度。

b.苯的硝化反应: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加入反应器中。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③在50~

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⑤将用无水CaCl2

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填写下列空白:

①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 。

②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③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

④步骤④中粗产品用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⑤纯硝基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具有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有毒。

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其反

应本质是________反应。

(3)加成反应(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产物叫___________。4.苯的同系物:

(1)来源:从煤焦油中分馏得到。如:甲苯,结构简式________;乙苯,结构简式________;

二甲苯等。

(2)物理性质:苯的同系物是____色,_____气味的____体,____溶于水,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密度____水。

(3)通式:__________(n_____),代表物:_________。

(4)化学性质:比苯_______(“活泼”或“不活泼”),________(“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5.苯的用途:苯可用于合成纤维、橡胶、塑料、香料等。

参考答案:

1、无,液,不,有机溶剂,小于。

2、(结构略),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特殊,相同,不存在。

3、不饱和,取代,加成。(1)a、(略),火焰明亮,大量黑烟。b、不能。(2)a、①(略)。

②吸收苯和溴,产生浅黄色沉淀,(略)。③无色透明油状,溴苯,无,不,大于水。b、①浓硫酸注入浓硝酸中。②水浴。③分液漏斗。④除去溴。⑤大,苦杏仁。⑥(略),硝化,取代。(3)(略),环己烷。4、(1)(略)。(2)无,芳香,液,不,小于。(3)CnH2n-6,≥6,甲苯。(4)活泼,能。

二.水平诊断

【知识点1:苯的物理性质】

()1.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苯和溴苯B.苯和汽油C.硝基苯和水D.苯和四氯化碳

【知识点2:苯的分子结构】

()2.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烯和环己烷B.乙烯和2-甲基丙烯

C.1-丁炔和1-丁烯D.乙炔和苯

()3.关于苯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B.苯既有饱和烃的性质,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

C.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完全相同D.苯分子中,碳氢原子不一定位于同一平面内

()4.能够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A.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B.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D.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知识点3:苯的化学性质】

()5.下列各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和后振荡,不发生化学反应,静置后混和液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氯水B.己烯C.苯D.碘化钾溶液

()6.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苯发生反应的是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溴水C.纯溴D.氯化氢

()7.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先加入浓硫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硝酸

B.先加入苯,再滴加浓硝酸,最后滴加浓硫酸

C.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

D.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浓硫酸,最后滴加苯

()8.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

A.乙烯与氯气加成反应(1,2-二氯乙烷)

B.乙烯与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乙醇)

C.等物质的量的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一氯乙烷)

D.苯和液溴在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溴苯)

()9.将浓溴水加入苯中,经充分振荡、静置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因为发生了A.加成反应B.萃取作用C.取代反应D.氧化反应10.根据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图回答:

(1)烧瓶中加入苯,再加入纯溴,其现象是;

(2)再加入铁屑,铁屑的作用是;

(3)写出烧瓶中的化学方程式;

(4)烧瓶中连有一个长导管,其作用是;

(5)插入锥形瓶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其原因是;

(6)反应完毕后把烧瓶中的液体倒入盛有NaOH的烧杯中,纯净的溴苯是色,密度比水(填“大”或“小”)的液体。

11.苯的硝化反应中,浓硫酸作用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制得的初级产品为红棕色的油状液体,可用_________洗涤,纯净的硝基苯______色,有

________气味,比水______(重或轻)____(有或无)毒。

参考答案:1、C;2、AD;3、CD;4、D;5、C;6、C;7、D;8、C;9、B;10、(1)形成红棕色溶液;(2)催化剂;(3)(略);(4)冷凝;(5)防倒吸;(6)无,大。11、催化剂和脱水剂,(略),NaOH,无,苦杏仁,重,有。

第五部分石油和煤

一.必知必会

1.石油成分:主要含有____、____两种元素,它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

(1)石油的分馏:将石油加热至沸腾,通过分馏塔,可得到不同__________的产物,叫做_______。各馏分都是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分馏是______变化。可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凡士林、石蜡等。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裂化的目的:;裂化的方法:;

裂化主要得到燃料油,还有少量乙烯等小分子化合物。

裂解:,裂解的主要产品是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_____。3.煤的成分:煤中的主要元素是。

4.煤化工:煤可用作__________,但直接燃烧对煤的利用率很低,煤的综合利用有煤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煤的干馏是将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物,这些产物可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归纳】化学中的“三馏”

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却为液态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用这一操作可分离除杂。

分馏:对于沸点比较接近的多种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难以单一分离,这就要借助分馏。分馏装置要一个分馏柱(工业为分馏塔)

干馏:是把固态有机物(或煤炭)放入密闭的容器,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参考答案:

1、C、H,有机物、水、无机盐。

2、(1)沸点范围,馏分,混合物,物理。(2)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热裂化和催化裂化,深度裂化,乙烯,制聚乙烯、做催熟剂、合成纤维等。

3、C。

4、燃料,气化、干馏、液化,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提取和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

二.水平诊断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干馏、液化或气化后能提高煤的利用率

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

C.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

D.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可得到纯净的馏分

()2.下列关于矿物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世界各地所产的石油成分可能有所不同

B.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居首位的是煤

C.为节约有限的资源,可直接焚烧废弃塑料袋来代替燃料

D.由石油裂化得来的乙烯是非常好的燃料

()3.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只有①C.①②D.只有③

()4.在下列石油加工的各种处理中,属于裂化过程的是

A.分离煤油和汽油B.原油脱盐和脱水

C.十六烷变成辛烷和辛烯D.将支链烃变成芳香烃

()5.煤在干馏时得到气态产物是

A.天然气B.水煤气C.焦炉气D.高炉煤气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质的是

A.萘B.煤C.煤油D.煤焦油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分馏得到汽油

B.重油可以通过催化裂化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D.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的实验原理相同

()8.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差别是

A.加热的温度不同B.得到的产品不同

C.前者要隔绝空气,后者不必D.干馏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9.C3H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2H4、CH4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28 B.30 C.16 D.22

()10.丁烷受热裂解可生成CH4、C2H6、C2H4、C3H6四者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A.10 B.14.5 C.29 D.无定值

参考答案:1、D;2、A;3、C;4、C;5、C;6、A;7、D;8、D;9、D;10、B。

烃综合检测

()1.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D.煤的产量()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和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只有①C.①和②D.只有③

()3.用下列结构简式表示的物质属于烷烃的是

A.CH3CH2CH=CH2 B.CH3(CH2)2CH(CH3)2

C.CH3CH2OH D.CH3C≡CH

()4.下列各组物质以任意比混合时,其密度不变的是

A.甲烷和乙烯B.CO和氧气C.CO和乙烯D.氮气和乙烯()5.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与Cl2发生取代反应D.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某同学写出的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B.3,3—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D.2,2,3,3—四甲基丁烷

()7.用来鉴别CH4和C2H4,又可除去CH4中混有C2H4的方法是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节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对应学生用书第177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烃的衍生物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卤代烃、醇、羧酸、酯、氨基酸等。 (2)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几种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 2.

3 (1)乙醇: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乙酸的有关实验探究 (1)Na投入乙醇中的现象是Na在乙醇液面以下上下浮动,且有气泡生成。剧 烈程度不如Na与H2O反应剧烈,说明醇—OH比水—OH活性弱。 (2)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实验过程 操作:如图所示。 现象:螺旋状铜丝交替出现红色和黑色,试管中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②反应原理 a .从乙醇分子结构变化角度看: 脱去的两个H :一个是—OH 上的H ,一个是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H 。 b .反应历程: 2Cu +O 2=====△ 2CuO(铜丝表面由红变黑) ③Cu 的作用:催化剂。 (3)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实质:乙酸中—COOH 脱—OH ,乙醇中—OH 脱—H ,形成酯和H 2O 。 ②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③反应特点 ④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 a .大试管倾斜成45°角(使试管受热面积大)并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碎瓷片,长导管起冷凝回流和导气作用。 b .试剂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④反应现象 饱和Na 2CO 3溶液液面上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 ⑤提高产率的措施 a .用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练: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 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 结构正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 模板 甲烷:碳原子形成的化学 键全部是单键,5个原子 构成正四面体 :6个原子共 面;:12个原子 共面 a—C≡C—b四个 原子共直线;苯环 上处于对角位置 的4个原子共直 线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四种。 (2) 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①乙烷②甲苯③氟苯④四氯乙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CH3为四面体结构,乙烷和甲苯分子中都含有—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苯和乙烯均为平面形结构,氟苯可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形成的,四氯乙烯可看作乙烯分子中的四个H原子被四个Cl原子取代形成的,则氟苯和四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表

. Chinese Name Gas English Name 对应中文名称气体英文名称氧化乙烯Acetaldehyde Acetic Acid 醋酸醋的醋酐Acetic Anhydride Acetone 丙酮Acetonitrile 氰代甲烷 乙炔Acetylene 丙烯荃Acrolein Acrylic Acid 压克力的酸丙烯腈Acrylonitrile 丙醛﹑乙烯甲醇Allyl alcohol 氯丙烯Allyl chloride 烯丙基氯﹑3-Ammonia 氨,n 戊完基醋酸盐Amyl acetate, n

Amyl alcohol 戊完基酒精Aniline 苯胺 =茴香醚苯甲醚Anisole 三氢砷化﹑胂Arsine , 石油臭气Asphalt, petroleum fumes 柏油苯甲醛Benzaldehyde Benzene 苯Benzenethiol 硫醇 氰苯﹑苯甲精Benzonitrile Benzyl alcohol 苯甲基酒精Benzyl chloride 苯甲酰氯Benzyl formate 苯甲基蚁酸盐 联苯基Biphenyl Bis(2,3-epoxypropyl) ether 醚Bromine 嗅 溴苯Bromobenzene Bromoethane 溴乙烷,2 甲基醚Bromoethyl methyl ether, 2 Bromoform 氯仿 1 Bromopropane, 1

丙烷,. . 丁二烯二聚物Butadiene diepoxide, 1,3 ,n 正丁烷Butane, n 正丁醇Butanol, 1 Butene, 1 保松泰Butene, 1 丁烯 丁氧基乙醇2-Butoxyethanol, 2 Butyl acetate, n 乙酸正丁酯Butyl acrylate, n 丙烯酸正丁酯Butyl mercaptan 丁硫醇 2 丁胺,Butylamine, 2 丁胺Butylamine, n 莰烯Camphene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Carbon tetrabromide 四溴甲烷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碳酰硫化物Carbonyl sulphide Chlorine 氯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FC)

最经典总结-第14讲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考点一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全国Ⅱ·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4物,A 项正确。 乙醇和水均能与Na 反应生成H 2,但Na 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分子中只有—OH 中的H 能与Na 反应,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不完全相同,B 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C 项错误;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 3Cl 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 项错误。 2.(2017·全国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与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 3.(2018·全国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果糖属于单糖。 4.(2016·上海·6)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中和乙酸__、_溶解乙醇__、_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振荡__、_静置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原料损失较大、_易发生副反应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乙醚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蒸馏__。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断。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 (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2)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选主体,细审题,突破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此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苯的结构为中心,首先联想苯分子是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其次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最后根据共价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平面可以与苯平面重合,从而推出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解析:A项,直链烃是锯齿形的,错误;

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教案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乙醇 湘机中学化学组彭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 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 实质。 2.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学习由“(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 烃的衍生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 识。 2.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 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 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实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式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归纳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 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总结乙 醇的结构和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形成将知识用于实践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中国诗歌里有许多跟酒有关的名句,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实际生活中,少量饮酒可以活血,有解除疲劳和振作精神之效;而过量饮酒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酒精中毒。 讲述:国酒“茅台”飘香世界的故事。1915年茅台代表中国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用陶土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直到展会即将结束时,一位中国代表心生一计,假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使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经 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那么,乙醇的化学名称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一瓶酒精,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边讲边板书]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过渡]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分子可能是哪种结构呢? [实验探究]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气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

常见的物质 表B.1 常见的A类物质 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 苯71-43-27环氧氯丙烷106-89-813三氯乙烯79-01-6 1 苄基氯100-44-78环氧乙烷75-21-814双氯甲醚542-88-1 2 丙烯酰胺79-06-19甲醛50-00-015四氯乙烯127-18-4 3 氯甲甲醚107-30-216苯酚108-95-2 41,3-丁二烯106-99-010 氯乙烯75-01-411丙烯醛107-02-8172-硝基甲苯88-72-2 5 三氯乙醛75-87-6121,2,3-三氯丙烷96-18-4182-甲基苯胺95-53-4 6 注:不仅限于上述物质。 表B.2 常见的B类物质 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 苯乙烯100-42-515乙酸乙烯酯108-05-429乙醚60-29-7 1 对二氯苯106-46-716丙烯酸乙酯140-88-530三甲胺75-50-3 2 二噁烷123-91-117邻苯二酚120-80-931丙烯腈107-31-1 3 间-二甲苯108-38-332对氯苯胺106-47-8 41,3-二氯丙醇96-23-118 二氯甲烷75-09-219乙苯100-41-433氯丁二烯126-99-8 5 呋喃110-00-920乙酸丙酯109-60-434二氯乙酸79-43-6 6 环氧丙烯75-56-921甲基异丁酮108-10-1351,2-二氯乙烷107-06-2 7 对-二甲苯106-42-322二甲胺124-40-336硝基苯98-95-3 8 四氢呋喃109-99-923甲苯108-88-337乙二醇107-21-1 9 二甲基亚砜67-68-524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38五氯苯酚87-86-5 10 三氯甲烷67-66-325丙烯酸79-10-739丙烯酸甲酯96-33-3 11 四氯化碳56-23-526丁醛123-72-840正丙醚111-43-3 12 硝基甲烷75-52-527邻-二甲苯95-47-641丙烯酸正丁酯141-32-2 13 乙醛75-07-028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42丙烯酸异丁酯106-63-8 14 注:不仅限于上述物质。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有机结构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 1.烷 .................................................................................................................................................................. 1 2.环烷 .............................................................................................................................................................. 2 3.烯 .................................................................................................................................................................. 2 4.炔 .................................................................................................................................................................. 2 5.二烯 .............................................................................................................................................................. 2 6.芳香物 .......................................................................................................................................................... 2 7.醇 .................................................................................................................................................................. 3 8.酚 .................................................................................................................................................................. 3 9.醛 .................................................................................................................................................................. 3 10.酮 ................................................................................................................................................................ 3 11.羧酸 ............................................................................................................................................................ 4 12.酯 ................................................................................................................................................................ 4 13.糖 ................................................................................................................................................................ 4 14.氨基酸 ........................................................................................................................................................ 4 15.其它 ............................................................................................................................................................ 4 二、聚合反应 .. (4) 1.单烯加聚 ...................................................................................................................................................... 4 2.二烯加聚 ...................................................................................................................................................... 5 3.缩聚 .. (5)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烷 C H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H CH 3CHCH 33 C CH 3 CH 2CH 3 CH 3 CH 3CH CH 3CH CH 3 CH C C H H Cl Cl Cl C H H Cl

高考化学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频考点1 烃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有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在一定条件生成四氯化碳 【解题指导】选B。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使水层颜色变浅,与加成反应无关,A 错误;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颜色变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B正确;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C错误;甲烷与氯气生成四氯化碳,是取代反应,D错误。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考生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是考查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频繁出现,本部分试题难度较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较多,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能源、交通、医疗、工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生态平衡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应特别注意。 高频考点2 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乙酸》,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般的关系。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 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148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一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力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及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 OHAPs 名录

附录A 工业常见VOCs和OHAPs名录 CAS号英文名化学品 沸点 (℃) 蒸气压 (20℃下),Pa VOCs OHAPs 71-55-6 1,1,1-trichloroethane 1,1,1-三氯乙烷74.0 13055.56 √√79-00-5 1,1,2-trichloroethane 1,1,2-三氯乙烷113.7 2351.98 √√87-61-6 1,2,3-Trichlorobenzene 1,2,3-三氯苯218-219 32.63 √√107-06-2 1,2-dichloroethane (EDC) 1,2-二氯乙烷83.4 8219.95 √√122-66-7 1,2-Diphenylhydrazine 1,2-二苯肼229 4.54E-02 √√106-99-0 1,3-Butadiene 1,3-丁二烯-4.5 238833.78 √√123-91-1 1,4-Diethyleneoxide 1,4二恶烷131.7 3905.94 √√540-84-1 2,2,4-Trimethylpentane 2,2,4-三甲基戊烷99.238 5107.68 √√79-46-9 2-Nitropropane 2-硝基丙烷119-122 1732.22 √√83-32-9 Acenaphthene 苊231.2 1.20 √√75-07-0 Acetaldehyde 乙醛20.4 99156.72 √√60-35-5 Acetamide 乙酰胺221.15 4.04 √√75-05-8 Acetonitrile 乙腈81.6 9568.53 √√98-86-2 Acetophenone 苯乙酮201.7 35.92 √√107-02-8 Acrolein 丙烯醛53 29485.54 √√79-06-1 Acrylamide 丙烯酰胺231.7 0.166 √√79-10-7 Acrylic acid 丙烯酸116.4 372.08 √√107-13-1 Acrylonitrile 丙烯腈77.3 11447.11 √√107-05-1 Allyl chloride 3-氯丙烯41.6 40226.01 √√62-53-3 Aniline 苯胺184.3 42.74 √√71-43-2 Benzene 苯80.1 9945.23 √√98-07-7 Benzotrichloride 三氯化苄219-223 43.76 √√100-44-7 Benzylchloride 苄基氯179.4 123.10 √√92-52-4 Biphenyl 联苯255.2 1.69 √√542-88-1 Bis(chloromethy1)ether 双氯甲醚182.4 2951.24 √√75-25-2 Bromoform 三溴甲烷149 538.24 √√75-15-0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46.2 39237.87 √√56-23-5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76.5 12057.80 √√79-11-8 Chloroacetic acid 一氯乙酸189 18.58 √√108-90-7 Chlorobenzene 氯苯131.7 1197.90 √√67-66-3 Chloroform 三氯甲烷61.1 19416.34 √√126-99-8 Chloroprene 2-氯-1,3-丁二烯59.1 23499.98 √√108-39-4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m-) 间-甲酚202.2 14.22 √√106-44-5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p) 对-甲酚201.9 8.25 √√98-82-8 Cumene 异丙基苯152.392 436.12 √√77-78-1 Dimethyl sulfate 硫酸二甲酯188 61.77 √√ 106-89-8 Epichlorohydrin (l-Chloro-2,3- epoxypropane) 环氧氯丙烷116.1 1655.43 √√ 140-88-5 Ethyl acrylate 丙烯酸乙酯100 3909.83 √√100-41-4 Ethyl benzene 乙苯136.186 950.87 √√75-00-3 Ethylchloride 氯乙烷12.2 133708.04 √√106-93-4 Ethylene dibromide 1,2-二溴乙烷130.2 1346.05 √√107-21-1 Ethylene glycol 乙二醇197.2 7.57 √√75-21-8 Ethylene oxide 环氧乙烷10.3 145672.57 √√ 75-34-3 Ethylidene dichloride (1 .l- Dichloroethane) 亚乙基二氯(1,1 -二氯 乙烷) 183.70 24288.18 √√

常用有机物名称及用途

常见有机物名称缩写 PPTs:吡啶对甲苯磺酸盐(Pyridinium p-Toluenesulfonate) THP羟基上保护的催化剂,如当有些时候强酸不奏效时,高温下PPTS可用于脱除硅醚保护基或四氢吡喃保护基。 THP:2-四氢吡喃基 DHP(2,3-二氢吡喃)与醇、酚在酸催化下加成,得到2-四氢吡喃醚。脱保护基:无机酸作用下水解为原来的醇与5-羟基戊醛。 MOM:甲氧甲基醚 MOMCl-DIEA羟基上保护,强酸脱保护。 EE:乙氧基乙基,性质类似于THP 乙氧基乙烯+吡啶甲苯磺酸盐体系,-20℃,TTPs脱保护。 SEM:2-(三甲基硅)乙氧基甲基,SEM对THP及TBS的酸性脱保护条件就是稳定的。 SEM-Cl+DIEA上保护,四丁基氟化胺脱保护。 TMSOTF: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用作路易斯酸催化剂,可用来催化位阻较大时羟基的酰基保护。 TBSOTf: 叔丁基二甲硅基三氟甲磺酸酯 4-PPY: 4-吡咯烷基吡啶 用于聚合反应及酰化的催化剂。金属络合物中的配体。 TEMPO: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 DMDO:二甲基过氧化酮二甲基过氧化酮(DMDO) 也称二甲基双环氧乙烷,就是由丙酮衍生出的过氧化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过氧链组成的三元环系。它就是唯一常用的过氧化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主要用作氧化剂。二甲基过氧化酮可由臭氧与丙酮在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作活化剂下反应制备:

DMDO几乎全由实验室制备,溶液可冷冻保存一至两周,且制备反应原料简单易得:丙酮、碳酸氢钠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然而,制备得到的就是DMDO在丙酮中的稀溶液(~0、15 M),产率一般小于3%。 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英语:meta-Chloroperoxybenzoic acid)就是一个有机过氧酸。白色晶体,有臭味。商品一般为56%到80%左右含量的湿固体。mCPBA纯品不安定,容易爆炸。 有机合成常用试剂,主要有三个功能: 环氧化:往烯烃上加一个氧生成环氧化合物,优先往高取代的双键上加。 拜耶尔-魏立格氧化:往酮羰基旁插入一个氧生成酯,优先往高级烃基一侧加。 硫醚的氧化:硫醚可以被MCPBA氧化为亚砜,亚砜可进一步氧化为砜。可以控制剂量来获得亚砜或者砜。 BG 丁二醇 BINAP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BINAP就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 Bn 苄基 BOC 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u 正丁基

必修二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热播电视剧《走西口》中有翠翠女扮男装在杀虎口醋作坊受重用的情节,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 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它不是一元羧酸 C. 乙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酯化反应 D. 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每逢佳节倍思美味佳肴,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淘气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A、滴加了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B、锌粉 C、食盐粉末 D、纯碱粉末 3.、酒精和醋酸是生活里的常用品,下列方法不能将二者鉴别开的是()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分别滴加NaOH溶液 D、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4、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②乙醇③乙醛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钙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5、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酒精B.冰醋酸C.苯D.甲醇(CH3OH) 6、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的反应物之一肯定是乙醇 B.酯化反应一般需要脱水 C.酯化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7、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进行有趣的化学反应原理验证。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B、鉴别食盐和碱面 C、蛋壳能否溶于酸 D、水壶中的水垢能否溶于酸 8、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有机结构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 1 1烷 ........................................................................................... 1 2 .环烷 ........................................................................................ 2 3?烯 .......................................................................................... 2 4. 炔 ......................................................................................... 2 5. 二烯 ....................................................................................... 2 6 .芳香物 ...................................................................................... 2 7.醇 .......................................................................................... 3 8?酚 .......................................................................................... 3 9?醛 .......................................................................................... 3 10.酮 ......................................................................................... 3 11 ?羧酸 ....................................................................................... 4 12. 酯 ......................................................................................... 4 13. 糖 ......................................................................................... 4 14 .氨基酸 .................................................................................... 4 15 .其它 ...................................................................................... 4 、聚合反应 ...................................................................................... 4 1. 单烯加聚 2. 二烯加聚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CH 3 CH 3 CH 3 CH 3CHCH 3 CH 3—CH —CH —C_CH 2—CH 3 CH 3 CH 3 I I H H -CH- -C- H-C-CI CI —C —CI I I I Cl H H I H —C —H I H H — CIH - H — CIH - H H H I H_C_ H H H H I I I H _C _C _C _H H H H H H H H Illi H _C _C _C _C_H H 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