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聊斋志异》,是清代短篇集,是在他40岁左右时完成的著作。“”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的是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做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于是写成此书。这部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广泛,多写狐仙、鬼妖、人兽等故事。

《聊斋志异》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转别是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志,中说:“集腋为裘,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他所说的孤愤,概括地说就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聊斋志异其中有不少属于法制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的生活面极广,在这些法制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揭露了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及其那些封建贪官污。如《促织》,《红玉》,《商三官》这些作品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昏庸和封建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明清史料集,和记述那时人民生活的风俗集。通过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法律、风俗、中外交往等方面的记载,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场景,记载了一个相对真实的时代。蒲松龄象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转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在作品中,他热情地赞美和歌颂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美的品德,如反压迫的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聊斋志异》还创造了不少在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上与传统的妇女迥不相同的新的女性形象。婴宁是其中较显著的代表。这个形象的创造本身,就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长期束缚妇女天性和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一种否定和蔑视。

《聊斋志异》用神奇怪异,曲折离奇的情节,并间以丰富多变,千姿百态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尽管《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文言,对于它的传播和影响有些不利,但它在社会上还是能广泛流传开来,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关键在于它是成功的小说,创造出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真实的社会,从而在读者的思想感情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正是如此,便进一步影响到美术、戏剧、影视的再创造,甚至在还产生了专说《聊斋》的评书名家。这又进一步间接地帮助《聊斋志异》在社会上继续扩大影响,使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书,变成海外许多国家争赏的短篇名著。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