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

长沙理工大学二手货QQ交易群146 808 417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

第一编先秦、秦汉文学

(一)名词解释

1.神话 2.雅颂 3.毛诗序 4.三家诗 5.四家诗

6.六义 7.《左传》 8.《国语》 9.《战国策》10.《论孟》11.《楚辞》 12.《九歌》13.风骚14.屈宋15.《吕氏春秋》16.《谏逐客书》17.互见法 18.《史记》五体 19.《汉书》

20.班马 21.史汉 22.乐府 23.《乐府诗集》 24.《古诗十九首》

(二)简答

1.古代神话分长沙理工大学二手货QQ交易群146 808 417

哪几类?各举出一篇代表作品。

2.古代神话蕴涵了哪些民族精神?

3.举出五部先秦两汉时期保存有神话资料的古籍。

4.说出《诗经》的写作年代。

5.《诗经》是按什么原则分类的?

6.《逍遥游》的主题是什么?

7.请举出《庄子》中五则寓言。

8.举出先秦说理散文中五则寓言。

9.《尚书》是偏长沙理工大学二手货QQ交易群146 808 417

重记言还是记事?它包括哪几个部分?

10.简述《左传》的叙事特征。

11.举出《左传》的五例战争描写。

12.《战国策》为何时何人编定?

13.《战国策》主要表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14.出先秦叙事散文中五则寓言。

15.举出屈原《九歌》中的五篇幅作品。

16.举出屈原《九章》中五篇作品的篇名。

17.举出宋玉五篇作品的篇名。

18.举出司马相如五篇作品的篇名。

19.《子虚赋》和《上林赋》为何时何人所著?其中虚拟了哪三个人物?20.举出《史记》中五篇人物传记的篇名。

21.《史记》由哪五种体例构成?

22.何谓“乐府”?举出四篇东汉乐府民歌的篇名。

23.何谓“京都赋”?举出东汉两篇京都赋的篇名及其作者。

24.什么叫“述志赋”?举出东汉两篇述志赋的篇名及其作者。

25.举出汉代五位辞赋作家的姓名。

26.《论衡》的写作宗旨是什么

27.举出东汉五位诗人的姓名。

28.举出《古诗十九首》中五篇作品的篇名。

29.“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是指哪三人?举出其中两人的代表作品的名称。

(三)论述题

1.以《关雎》为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点。

2.以《黍离》为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点。

3.以《蒹葭》为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点。

4.《诗经》民歌大量地运用比兴手法,试联系具体作品论述之。

5.试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6.试述《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7.《左传》、《国语》的文章有何特色?

8.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9.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10.分析《离骚》的主旨。

11.分析《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2.贾谊政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13.西汉赋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14.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15.试述《史记》在展现人物个性方面的特点。

16.联系作品实际,论述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17.试述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8.东汉赋在题材方面有什么开拓?

19.《汉书》人物传记的成就分析。

20.联系作品实际,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21.《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如何?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习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三曹2.建安七子3.建安风骨4.竹林七贤5.玄

学6.左思风力7.元嘉三大家8.沈诗任笔9.《文选》10.宫体诗

11. 上官体12. 田园诗派13. 边塞诗派 14. 元和体15. 沉郁顿挫

16. 新乐府运动17. 讽喻诗18. 花间词派19. 小李杜 20. 韩孟诗派

二、背诵篇目:

1.曹操《短歌行》

2.曹丕《燕歌行》其一

3.曹植《白马篇》

4.王粲《七哀诗》其一

5.阮籍《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6.潘岳《悼亡诗》其一

7.左思《咏史》其二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陶渊明《拟古》其三

11.《西洲曲》

12.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3.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14.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5.沈约《悼亡诗》

16.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庾信《寄王琳》

18.《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19.《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20.《企喻歌辞》“男儿欲作健”

三、简答题

?简述《搜神记》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在思想感情上,与以往的送别诗有何不同?

?简述陈子昂诗文革新的主张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举例说明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简析高适《燕歌行》一诗的思想内容。

?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古今有哪几种说法,你的看法如何?

?杜甫《望岳》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简析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

?简述新乐府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举例说明柳宗元传记散文的主要特色。

?简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樟、汀、封、连四州》表达了诗人怎机关报思想感情?

?比较杜牧和李商隐“咏史诗”艺术上的不同特色。

?简述晚唐小品文的主要特色。

四、问答题:

?魏晋南北朝进入文学自觉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对文学有何影响?

?《文心雕龙》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佛教和佛经翻译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有何影响?

?三曹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试分析阮籍诗歌的风格特点。

?嵇康的散文有何特色?

?太康诗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左思《咏史诗》有何特点?

?玄学对文学有何影响?

?兰亭唱和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主要是什么?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南北朝民歌对唐代文学有何影响?

?谢灵运山水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鲍照诗歌对后世有何影响?

?永明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南北文风交融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主要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作品?

?简述骈文的形成过程。

?什么是“唐诗”?

?唐代佛教有什么新特点?

?初唐四杰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说初唐四杰各有所擅?

?陈子昂对唐诗的影响在哪几个方面?陈子昂诗歌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充满“禅趣”的王维山水诗的特点是什么?

?岑参诗的“奇”表现在哪里?

?什么是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

?为什么说李白是真正深得道教三昧、真正具有非凡想象力的诗人?

?杜甫的“诗史”思维是什么?

?“大历十才子”包括哪些诗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隶属于它的有哪些诗人?创作上又各有什么特点?

?李贺诗意境创造的特点是什么?

?元白诗派的儒家美学理想之特色。

?李商隐的“无题诗”之美学特色。

?什么是李煜词的忧患意识?

?为什么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成熟期的到来?第三编宋元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话本

3、白朴

4、《六一诗话》

5、四大南戏

6、江湖诗派

7、慢词

8、关汉卿

9、江西诗派10、西昆体

11、唐宋八大家12、诚斋体13、诸宫调14、永嘉四灵 15、沧浪诗话16、易安体17、《四时田园杂兴》18、晚唐体19、白体20、格律词派21、大晟词人22、苏门四学士23、半山体24、山谷体

二、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

2.简述宋代散文的特色。

3.简述江西诗派的艺术特色;

4.简述宋代“说话”四家的特点。

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6.辛派词人的主要创作风格,有哪些代表作家?

7.范成大田园诗有何贡献?

8.简述《西厢记》的成书过程。

9.简述南戏的特点。

10.简述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体制上的创新。

11.简要描述宋词发展演变的历程。

12.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13.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14.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15. 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6. 列举元代大都作家群的四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诚斋体”的特色。

3.以苏轼词作为例,论述其人生态度;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西厢记》中红娘形象。

5.论述词曲在文体与美学特征上的异同。

6.结合元代散曲、杂剧具体作品,谈谈元代下层文人的“浪子情怀”

7.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怎样理解姜词“清空”的特点?

8.以辛弃疾词作为例,论述其作为军人文学家的主体情志;

9.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陆游诗歌的强烈主观色彩。

10.结合词体文学的发展演变,谈谈你对“词别是一家”的看法.

11.相对于唐诗,宋诗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12.有人说,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词的“诗化”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13.论述柳永俗词的文体意义和社会意义。

14.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试分析这句话的理论意蕴,并谈谈你个人对王国维这一观点的体会.。

15.以《窦娥冤》为例,说明中国古典悲剧的特点。

16.有人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也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案件审理者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谁的话更可信。”张驴儿在法庭上的陈诉较之窦娥的申辩“更言之成理”,因为他没有杀父动机,而窦娥承认药死了“公公”。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也是造成冤案的原因之一。所以,窦娥之冤并非官吏无能或腐败的产物。你如何评价这一说,并谈谈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第四编明清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2、历史演义小说

3、英雄传奇小说

4、神魔小说

5、世情小说

6、才子佳人小说

7、话本

8、拟话本

9、临川派10、吴江派

11、明代中叶三大传12、玉茗堂四梦13、前后七子14、唐宋派

15、竟陵派16、公安派17、云间派18、神韵说19、肌理说

20、浙西词派21、阳羡派22、常州词派23、桐城派24、阳湖派25、南社26、湘乡派27、同光体28、宋诗派29、昆曲30、京剧31、春柳社32、话剧

二、简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三国演义》的略述。

?《水浒传》的主题略说。

?简述《西游记》的成书。

?《金瓶梅》的作者有几种说法?

?“三话”作品题材有哪些?

?《“三言”“二拍”》简介。

?徐渭有哪些剧作?有什么特点?

?明代有哪些重要的诗歌流派?他们的主张是什么?10.略述明清易代在文学上的反映。

11.清代文学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

12.略述清代戏曲的“花、雅之争”。

13. 简论《镜花缘》的多重创作旨趣。

14. 简述清代初期、中期戏曲发展的基本轨迹。

15.谈谈清代中期有哪些重要的讲唱文学作品。

16、简述京剧的形成。

17.简述近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8. 简述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主要成绩。

19. 简述近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20. 简述黄遵宪“新派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

1.《三国志演义》在描写战争方面有何特色?

2. 结合作品,论述《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主要特点。

3.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4.《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怎样?

5.“三言二拍”在艺术上对宋元话本有何继承与创新?

6. 以“惊梦”为例,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7.如何评价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

8.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9.赏析《婴宁》、《促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结合作品人物形象,试论《儒林外史》的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

12.《儒林外史》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13.如何理解《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意蕴?

14.析《宝玉挨打》(《红楼梦》第33回)这一片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5.《红楼梦》语言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6.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学术界有哪些不同观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17.《长生殿》与《桃花扇》都采取了以“男女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的结构模式,试论述两部作品在思想蕴含上有何异同。

18.试述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

19.你怎么理解王士稹的“神韵说”?

20.为什么说龚自珍首开近代新诗风?

21.结合作品,谈谈谴责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对2008级学生访谈的回答) 地点: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时间: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2008年11月27日中午,我们就同学们关心的古代文学史课程的种种问题请教了张鸣老师。张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干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的主讲教师。下面是我们和张老师的问答。(提问以▲表示。老师的回答以★表示) ▲张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们都很关心今后四年中将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各门课程的情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开设于二至三年级。课程系统讲授从先秦至“五四”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四个段落,每段一个学期,共学习四个学期,一般由四位教师分别讲授。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我系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总的说来,古代文学史是全系各个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丰富,需要阅读的文献很多,课程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相对而言,课程学习任务会比较重,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 ★能学到什么,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同学的学习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偏重,因此能学到什么,不可能人人一样。因此这个话题不妨转换一个角度,谈谈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性,各自有所侧重。简单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重点吧: 一,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描述各个阶段的文学景观。介绍各个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事件等,探讨形成原因,并阐释其意义。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前后时期文学推移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有初步的认识。 二,梳理不同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介绍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散文、辞赋、骈文、戏曲、小说等等的形成过程及其体制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树立专业的文学体裁观念和文体认知能力。 三,论述各时代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古代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创造的,文学的历史实际上也是由文学家的活动构成的。因此论述重要作家的成就和文学史贡献,自然是古代文学史课程的重要内容。 四,讲解重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种文学体裁的重要作品,讨论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的讲解赏析,是学习古代文学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培养中文系本科生对古代文学名篇、名著的解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专业水平,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中文系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老师,可能会因学术见解、学术兴趣、或者学术专长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各位同学也可能会因兴趣和才性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方面有所发展,但这并不影响课程的学习,甚至可能会因有所偏重而培养出不同的学术个性,在学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这门课程呢? ★具体怎么学,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要求,很难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根据任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企业形象年册营销方案(2013)

******************************************* 2013年 企业形象年册营销方案 *******************************************

一、背景概述 作为把集邮文化与企业形象宣传完美结合起来的典范——企业形象年册,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它是为客户量身定做,专门用于宣传企事业单位形象,彰显企业个性的一个载体。每逢岁末年初,形象年册就已成为了企业扩大知名度的首选集邮文化收藏纪念品。 企业形象年册是邮政部门专门设计、印制的,在年册的基础上,增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内容,将宣传内容与集邮文化有机结合,以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文字和完善的设计编排,“铸造企业品牌、展示政府形象、扩大社团影响”的一种集邮文化宣传收藏品。我们本着真正为客户着想的服务理念,以真诚服务客户,将企业形象与集邮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企业形象年册,既宣传了企业又可观赏到精美的邮票,还提升了礼品的内涵。 二、产品介绍 企业形象年册是专为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公共事业部门量身定做的集邮文化收藏纪念品,它在全年发行的所有邮票的基础上再赠送单位宣传页、个性化护封、外插壳)。可以将各单位的图片,穿插到年册中,用以展示其形象,也可以将各单位举办的各项活动,穿插在年册中,用以反应其特点,更可以将各单位在发展建设中的成就制作成个性化邮票,放置于年

册中,不仅起到宣传企业的作用,更使形象年册具有纪念和收藏意义。 三、企业形象年册栏目设计(参考) 1、封面:可放置各单位形象照片、企业LOGO。 2、各单位简介:规模、地址、重大事件等 3、企业领导寄语:领导班子照片,优秀员工代表照片等 4、企业风采展示:企业举办的各项活动,以及具有重大 纪念意义的事件等。 5、集体合影:全体员工合影,心愿寄托(留言、签名纪 念等) 6、企业成果展: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取得重大突破,成 果等展示。 四、形象年册具体规定 我们结合上海自身的特点,2013年的企业形象年册在全国通用版的基础上,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分为四个档次: 1、普通册 暂定价为260元/册(含个性化护封、插套和4P宣传页),起印量200册,统一为正十二开(260*250mm),彩印、精装、双贴片,包装为卡纸彩印软插套和护封,统一标中国集邮总公司名称、徽标。内含2013年全部邮票。另付费可增加宣传页数量(最多不能超过16P,且为4的倍数),并可按客户需求制作整本个性化年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网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先后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整理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弟子辑录的以他的言论为主的《论语》一书,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事迹,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老子(生卒年不可详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言简意赅,善用譬喻,吸收有不少民间谣谚,对后世影响极大。墨子(约前468-前376,一说约前479-前403),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记录的《墨子》一书,记有他的言论和事迹,是我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的三传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

丘东北)人。战国时思想家、散文家。所著《庄子》一书,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他所创作的“庖丁解牛”、“匠石运斤”、“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为避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赵人,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一书,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著作。所作文章以善于说理见长,组织严密,议论风生,沉着浑厚,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荀况的学生。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五蠹》、《孤愤》、《说难》为其代表作。《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削足适履》等篇,为人传诵至今。1/69页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故里传为今湖北秭归县。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楚辞”这一文学体裁的创始人。公认的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他的人格、精神和艺术上的创造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其《九辩》一篇被公认为其代表作,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宋玉悲秋”之语由此而来。所作辞赋,发展了屈原所创造的“骚体”,演变成为“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贡献。贾山西汉政论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测验1 1.单选题 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哀郢》 b《河伯》 c《抽思》 d《怀沙》 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阴阳家大师 b兵家大师 c法家大师9 d儒家大师 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边塞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唱和诗 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赵壹 b班固 c张衡 d班彪 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 b《艳歌行》 c《悲愤诗》 d《美女篇》 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取消“列传” b保留“书” c不设“世家” d保留“表” 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a六艺 b六能 c六体 d六诗 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燕国公子 b韩非死于韩国狱中 c著有《五蠹》、《孤愤》 d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 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国语》以记事为主 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 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 b典丽华赡之美 c热烈明畅之美 d刚健雄放之美 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a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b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c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d弃妇诗 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闲淡简远 c刚健明朗 d雄奇奔放 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D)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C) A. 先秦 B. 秦代 C. 汉代 D. 南北朝 3. 《诗经》全书共有(D)。 A. 100篇 B. 105篇 C. 300篇 D. 305篇 4.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C)。 A. 孟子 B. 荀子 C. 司马迁 D. 班固 5. 《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C)。 A. 地域 B. 社会作用 C. 音乐 D. 内容 6. 《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D)。 A. 国风 B. 小雅 C. 大雅 D. 颂 7. “风、雅、颂”是《诗经》的(A)。 A. 分类 B. 表现手法 C. 思想内容 D. 特征 8. 汉代“四家诗”指(B)。 A. 齐鲁郑毛 B. 齐鲁韩毛 C. 齐郑韩毛 D. 齐鲁韩郑 9.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D)。 A. 齐诗 B. 鲁诗 C. 韩诗 D. 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A)。 A. 四言 B. 五言 C. 杂言 D. 七言 11. 《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C)。 A. 《召南·摽有梅》 B. 《郑风·褰裳》 C. 《周南·关睢》 D. 《邶风·静女》 12.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 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D)。 A. 《邶风·静女》 B. 《周南·关睢》 C. 《陈风·月出》 D. 《秦风·蒹葭》 13. 《七月》是一首(B)。 A. 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 农事诗 C. 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 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 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C)。 A. 毛苌 B. 毛亨 C. 郑玄 D. 班固 15. 《论语》是一部(D)。 A. 纪传体史书 B. 长篇论文 C. 杂记 D. 语录体著作 16. 道家学派开创者是(C)。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7. 《庄子》今存(D)。 A. 2O篇 B. 30篇 C. 33篇 D. 52篇 。)D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18. A. 孟子 B. 子夏 C. 颜渊 D. 荀子. 19. 《劝学》的作者是(D)。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孔子和孟子简介及名言

孔子孟子介绍及名言 孔子简介 孔子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个人成就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颜渊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著名的一篇《关雎》。 孔子名言 1、敏于事而慎于言。【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敏捷 5、德不孤,必有邻。【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6、听其言而观其行。【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敏:聪明。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8、文质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