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汇总(整理)

简答题汇总(整理)
简答题汇总(整理)

《操作系统》简答题

1.什么叫做多道程序设计?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内存中同时装入几道作业,主机以交替的方式同时处理多道程序,允许这些作业在系统中交替地运行,当某道作业发出新的资源请求或等待输入/输出时,就放弃CPU,让另一道作业运行,使得处理机被充分利用。

2.作业在系统中有哪几种状态?

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要经历进入、后备、运行和完成四个阶段,相应地,作业亦有进入、后备、运行和完成四种状态。

① 进入状态:作业的信息从输入设备上预输入到输入井,此时称为作业处于进入状态。

② 后备状态:当作业的全部信息都已输入,且由操作系统将其存放在输入井中,此时称作业处于后备状态。系统将所有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组成后备作业队列,等待作业调度程序的调度。

③ 运行状态:一个后备作业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分配了必要的资源,调入内存运行,称作业处于运行状态。

④完成状态:当作业正常运行完毕或因发生错误非正常终止时,作业进入这完成状态。

3.什么叫做进程控制?进程控制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进程控制就是通过调用系统原语实现对进程的各种管理和控制。

进程控制主要的任务就是创建进程、撤消进程和实现进程状态之间的切换。

4.叙述银行家算法的基本思想。(见课本)

5.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必要性。(或问: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线程?)

(1)进程是指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段对某个数据集在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进程具有作为资源拥有和调度分派基本单位的两个属性。正是由于进程具有这两个基本属性,才构成了进程并发执行的基础。

(2)然而,为使程序能并发执行,系统还必须进行以下的一系列操作:

1)创建进程;2)撤消进程;3)进程切换。

由于进程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因而在创建、撤消和切换中,系统必须为之付出较大的时空开销。正因为如此,在系统中设置的进程数目不宜过多,进程切换的频率也不宜过高,但这也就限制了并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3)为了使多个程序更好地并发执行,同时减少时空开销,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进行处理,也就是让进程作为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不频繁对之进行切换;让线程作为调度分派的基本单位,不同时作为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使之轻装上阵运行。可以进一步提高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度。

6.什么是进程同步?什么是进程互斥?(以前习题中有过答案,按那个也可以)

在异步环境下,相互合作的进程按照各自独立的速度向前推进,直到结束。但是在某些确定点上必须协调工作,当某个进程到达这些点后,等待另一个进程发来信息或完成某些操作,否则就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其操作的完成,这种进程间的协同关系叫做进程的同步。

在操作系统中存在着诸多进程,系统中的资源数量往往少于进程的个数,由于进程在运行过程中争用系统资源,对于临界资源,只能一个进程使用完了,另一个进程才能使用,这种现象称为进程的互斥。

7.在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中,将V操作位置互换有无影响?互换P操作位置呢?说明原因。(理解一下即可)

因为V操作相当于释放资源,所以互换V操作的位置没有影响。

但是两个P 操作互换可能会产生死锁。

比如当生产者和消费者共享的缓冲区队列全空时。

不互换P 操作位置时,如果消费者进程试图取数会因为无法发现数据而被阻塞,但是生产者进程还是可以继续产生数据,往缓冲区队列里送的。如果将两个P 操作互换位置,同样情况下,消费者进程取不到数据被阻塞,生产者进程也不能送入数据被阻塞,从而发生死锁现象。

8.解释进程的顺序性和并发性。

答: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基本上是冯.诺依曼式结构,其基本特点是处理器顺序执行指令。进程在顺序的处理器上的执行是严格按顺序进行的,这就是进程的顺序性。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一、封闭性 二、可再现性。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多个作业可以同时执行,一个作业又由多个进程协助完成,当一个进程的工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另一个进程就可以开始工作,它们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迭的。我们把它们称为是“可同时执行的”。若系统中存在一组可同时执行的进程,则就该进程就具有并发性,可同时执行的进程称为“并发进程”。

9.并发进程执行时一定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吗?为什么?

答:并发进程由于其执行的随机性,执行速度不能由自己控制,往往会出现一个进程对另一进程的影响不可预测的情况,从而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但是并发进程并不一定都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首先,无关的并发进程不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其次,有交往的并发进程如果不交叉访问共享变量,也不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产生这类错误根本原因在于对共享变量不受限制的使用。

10.两个并发进程的程序如下: (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 和互斥)

答案程序段: begin N: integer; N:=3; S:SEmaphore; S:=1 cobegin PROCESS A begin L1:P(S); N:=N+5; V(S); goto L1 end; PROCESS B begin L2:P(S); print(N);

题目程序段:

begin

N: integer;

N:=3;

cobegin

PROCESS A

begin

L1:N:=N+5;

goto L1

end;

PROCESS B

begin

L2:print(N);

N:=0;

goto L2

end;

coend;

end;

N:=0;

V(S);

goto L2

end;

coend;

end;

PROCESS A先执行了三个循环后,PROCESS A和PROCESS B又并发执行了一个循环,写出可能出现的打印值。正确的打印值应该是多少?请用PV操作进行管理,使它们并发执行时不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解:可能出现的打印值为18或23。因为N的初始值为3,当进程A执行三个循环后,N的值为18,此时Process A和ProcessB并发执行,如果正巧是B先进入CPU执行的话,打印值就是18,打印时A进程为N增加的值就没有被记录下来。正确的打印值应该是23。PV操作的管理程序如答案程序段。

11.a,b两点之间是一段东西向的单行车道,现要设计一个管理自动系统,管理规则如下:当ab之间有车辆在行驶时同方向的车可以同时驶入ab段,但另一方向的车必须在ab段外等待;当ab之间无车辆在行驶时,到达a点(或b点)的车辆可以进入ab段,但不能从a 点和b点同时驶入;当某方向在ab段驶出了ab段且暂无车辆进入ab段时,应让另一方向等待的车辆进入ab段行驶。请用PV操作为工具,对ab段实现正确管理以保证行驶安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

解:在这里有两组进程,一组是向东行驶进程,一组是向西行驶进程,他们的相关临界区是ab 道路.同时还要注意,各自进程还有相关临界区,那就是同方向进程的车辆总数(进入时加1,出ab段时要减1). 在各组进程访问自己的共享变量(本进程车辆数)时要进行PV操作,同时,当访问两组进程的共享变量(ab段)时也要进行PV操作.

过程如下

begin

S,SE,SW:SEmaphore;//S为两组不同进程的临界信号,SE,SW为各自临界信号 CountE,CountW:Interger;//分别为两种进程进入ab段的车辆数

CountE:= CountW:= 0;//初始时ab段无车辆

S:=SE:=SW:=1; //初始任何一边均可驶入

CoBegin

Process EASTi (i=1,2,3...) //向东行驶进程可以有多个

begin

P(SE);//检查有无正在向东驶入或驶出的车辆(因为要访问本组进程的共享变量 CountE)

if CountE=0 then P(S);

//检查向东行驶车辆数是否为0

//如果为0时,要检查是否有向西行驶的车辆.

//P(S)的作用就是给ab段上的信号S-1,

//如果原来有西行车辆,则操作后S小于0,本进程等待,

//如果原来没有,则S=0,禁止西行车辆进入ab段通行.

//如果CountE不为0,说明已经有本方向车辆通行,

//就不必对ab段使用信号进行处理,直接进入ab段.

CountE:=CountE+1;//向东行驶车辆数增加1.

V(SE); //允许同样向东行驶的车辆进程通行

pass(ab);//车辆驶过

P(SE); //又要访问本组进程临界区了

CountE:=CountE-1;//车子驶出ab段.

if CountE=0 then V(S);// 如果ab段无向东行驶车辆则允许ab段由向西行驶进程使用.

V(SE);//本组临界区访问结束,允许其他东行车辆进入或离开ab段

end;

Process WESTj(j=1,2,3...)//向西行驶进程

begin

P(SW); //本进程与向东行驶的过程类同,只是共享变量和信号变量不同.

if CountW=0 then P(S);

CountW:=CountW+1;//向西行驶车辆数增加.

V(SW); //允许其他西行车辆进入

pass(ba); //车辆驶过

P(SW);

CountW:=CountW-1;//车子驶出ab段.

if CountW=0 then V(S);

V(SW);

end;

coend;

end;

12.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13.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是什么?(见课本:分面向用户和面向系统两个方面)

14.进程调度中“可抢占”和“非抢占”两种方式,哪一种系统的开销更大?为什么?

可抢占式会引起系统的开销更大。

可抢占式调度是严格保证任何时刻,让具有最高优先数(权)的进程占有处理机运行,因此增加了处理机调度的时机,引起为退出处理机的进程保留现场,为占有处理机的进程恢复现场等时间(和空间)开销增大。

15.试比较进程调度与作业调度的不同点

① 作业调度是宏观调度,它决定了哪一个作业能进入主存。进程调度是微观调度,它决定各作业中的哪一个进程占有中央处理器。

②作业调度是选符合条件的收容态作业装入主存。进程调度是从就绪态进程中选一个占用处理器。

16.什么叫做覆盖?什么叫做交换?两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覆盖就是若干个作业或某个作业的若干个程序段共享使用主存的某一个区域。

交换的概念(见课本)。

两种技术的主要作用都是从逻辑上对内存进行扩充,在程序执行期间能

有效的节省内存空间。

简述在页式管理的主要思想。

1)虚拟空间划分称为若干大小相等的页。

2)内存物理空间划分称为与页大小相等的物理块。

3)进程可以实现在内存中不连续存放。

17.什么叫做可重入代码?

可重入代码,又称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但是不允许任何进程对其进行修改的代码。

但事实上,大多数代码在执行时都可能有些改变。为此在每个进程中,必须配以局部数据区,将在执行中可能改变的部分,拷贝到该数据区,这样在程序执行时,只对属于该进程私有的数据区中的内容进行修改,而不去改变共享的代码,这时的共享代码就是可重入代码。

18.重定位

重定位即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重定位的方式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1)静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转换工作是在作业开始前集中完成的,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所以称为“静态重定位”。

(2)动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所以称为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态重定位则不能。

19.计算机系统怎样实现存储保护?

一般硬件设置了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

中央处理器在目态下执行系统中,对每个访问主存的地址都进行核对,若能满足: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限长寄存值,则允许访问,否则不允许访问。并且不允许用户程序随意修改这两个寄存器的值。这就实现了存储保护。

第五章设备管理(第五章,第六章没有答案的问答题仅做复习提纲)

1、I/O设备的分类。

2、设备控制器的功能。

3、什么是通道?通道有哪几种?每种通道分别连接什么样的设备?

4、简述四种I/O控制方式的基本思想,分别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5、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什么?

6、叙述缓冲池的基本思想,并且说明输入输出的工作过程。

7、实施设备分配用到的四种数据结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8、什么叫做设备独立性?

9、简述SPOOLING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0、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和特点?

11、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

12、简述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

第五章文件管理

1、什么是文件?什么是文件系统?

2、文件的分类。

3、文件的逻辑结构。

4、文件的物理结构。

5、文件的操作。

6、对文件目录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7、磁盘访问时间的构成,每一部分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哪一个是优化的重点?

8、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哪些(给出前面四种即可)?每一种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是什么?

9、磁盘空闲盘块管理方法中有一种成组链接法,简述基本思想、实施盘块分配以及回收的工作过程。

20.文件的分类

文件可以按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用途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按保护级别可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按信息流向输入文件、输出文件、输入输出文件

按存放时限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按设备类型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卡片文件、打印文件

按文件组织结构逻辑文件、物理文件(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21.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用户构造的文件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如用户的一篇文档、一个数据库记录文件等。逻辑文件有两种形式: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的可独立的单位,如我们的word文件,图片文件等。整个文件是以顺序的一串信息组成。

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这个在数据库中我们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

2、物理结构

由文件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有:

1)顺序结构:在磁盘上就是一块接着一块地放文件。逻辑记录的顺序和磁盘顺序文件块的顺序一致。顺序文件的最大优点是存取速度快(可以连续访问)。

2)链接结构:把磁盘分块,把文件任意存入其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顺序链接起来。这样所有空闲块都可以被利用,在顺序读取时效率较高但需要随机存取时效率低下(因为要从第一个记录开始读取查找)。

3)索引结构:磁盘不分块,文件的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在磁盘中,通过一张“索引表”指示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这样,访问时根据索引表中的项来查找磁盘中的记录,既适合顺序存取记录,也可以随机存取记录,并且容易实现记录的增删和插入,所以索引结构被广泛应用。

22.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1、记录的成组与分解的原因:由于磁盘块的大小是预先划分好的,大小固定,而逻辑记录的大小是用户文件性质决定的,不一定和块大小一致。

2、记录的成组: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存入一个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每块中逻辑记录的个数称“块因子”。

3、记录的分解:这是记录成组的一个逆过程。经程是先从磁盘中找到记录所在的块,并将本块读入主存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取出所需要的记录送到用户工作区。如果用户所需的记录已经在缓冲区中,则不需要启动外设读块信息,这也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23.文件的保护与保密

1)文件的保护是防止文件被破坏。文件的保密是防止文件被窃取。

2)文件的保护措施:可以采用树形目录结构、存取控制表和规定文件使用权限的方法。

3)文件的常用保密措施:隐藏文件目录、设置口令和使用密码(加密)等。

24.一个含五个逻辑记录的文件,系统把它以链接结构的形式组织在磁盘上,每个记录占用一个磁盘块,现要求在第一记录和第二记录之间插入一个新记录,简述它的操作过程。

从文件目录中找到该文件,按址读出第一个记录;

取出第一个记录块中指针,存放到新记录的指针位置;

把新记录占用的物理块号填入第一个记录的指针位置;

启动磁盘把第一个记录和新记录写到指字的磁盘块上。

25.用户程序中通常用什么方式指定要使用的设备?为什么?

用户程序中通常用“设备类、相对号”请求要使用的设备,即不具体指定要哪一台设备,而是提出要申请哪类设备多少台。

这种方式使设备分配适应性好、灵活性强。

否则若用绝对号来指定设备,如果这台设备已被占用或有故障时,该作业就无法装入主存中。

26.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有何不同?

存储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是“块”,而输入输出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是“字符”。

27.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重要,先看)

答:对于终端型作业用户,由于他们所提交的大多数是交互型作业,作业通常比较短小,系统只要能使用这些作业在第一个队列所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使终端型作业用户感到满意;对于短批处理作业,他们的作业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仅在第一个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型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的作业,通常也只需要在第2个队列和第3个队列中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对于长批处理作业,他们的长作业将依次在第1,2,……,直到第n个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28.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1)处理机调度2)进程控制3)进程通信4)进程同步

29.说明Linux系统的进程有哪几个状态?

答:Linux系统内核在进程控制块中用state成员描述进程当前的状态,并明确定义了5种进程状态:

1)TASK-RUNNING状态:Linux系统中的运行状态实际上包含了基本状态中的执行和就绪两种状态。

2)TASK-INTERRUPTIBLE状态:可中断的等待状态。

3)TASK-UN INTERRUPTIBLE状态:不可中断的等待状态。

4)TASK-ZOMBIE状态:僵死状态。

5)TASK-STOPPED状态,暂停状态。

30.Linux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有:普通的分时进程、先进先出的实时进程和基于优先级的轮转算法。

31. Linux系统中,所有文件的逻辑结构都被看成流式文件;物理结构采用的是混合多重索引结构;存储空间管理采用的是成组链接法。

32.UNIX系统是由C语言编写的,所以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试说明UNIX系统中进程状态。答:UNIX系统中进程的状态共有9个:

1)用户态执行

2)核心态执行

3)内存中睡眠

4)睡眠且换出

5)内存中就绪

6)就绪且换出

7)僵死

8)被剥夺状态

9)创建。

33.说明UNIX系统的内存管理方式

答:UNIX系统采用请求调页存储管理方式,支持内外存的对换功能。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均以页为单位进行。当进程运行时,不必将整个进程映象加载内存,而是将当前要用的页面装入内存。

34.(了解)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分布式系统是指多个CPU存在于一个计算机系统中,而网络系统是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通信功能。

2)分布式系统中可以实现任务的转移,即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的任务,协调各CPU 之间的工作;而网络操作系统不具备任务迁移的功能。

35.小知识点:1)UNI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交互式分时)操作系统。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硬件支持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道)和(中断机制)。

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

A.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是指在OS控制下多个作业执行顺序和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是不确

定的。

B.分时系统中,响应时间≈时间片×用户数,因此为改善响应时间,通常的原则是使时间

片越笑越好。

C.数据库管理程序需要调用系统程序,操作系统程序的实现页需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

D.用户程序通常可以直接访问系统缓冲区中的数据。

4)进程的执行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走走停停的,这种操作系统的特征称为进程的(异步性)。

5)Linux、Unix和OS/2等系统中都可以使用管道(pipe)文件实现进程之间的相互通信。6)实现多道程序设计必须妥善解决3个问题:(C)

A.处理器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B.处理器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和作业管理

C.存储保护与程序浮动、处理器的管理和调度、系统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D.存储保护与程序浮动、处理器管理和作业管理

36.操作系统原理(课本上)和Linux中关于进程控制的操作:

原理:

创建进程:Creat()原语;阻塞进程:block()原语;唤醒进程:wakeup()原语;挂起进程:suspend()原语;Linux系统:

创建进程:fork()系统调用;

进程自我终止:exit()系统调用;挂起进程:wait()系统调用;

37. 知识点:1)为了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用,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这项工作是由( A )完成的。

A.作业调度

B.中级调度

C.进程调度

D.内存调度

2)判断: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越笑越好错

银行家算法是预防死锁发生的方法之一。错

交互式作业不存在作业调度问题。对

优先权调度算法中,在考虑静态优先权时,一般计算进程的优先权高于此办I/O进程的优先权。错

进程的调度算法很多,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死锁。错

银行家算法有很好的理论意义,但难以解决实际中的死锁问题。对

系统调用就是原语。错

3)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前提时(D )

A.采用批处理作业

B.分时多用户

C.设置管态和目态

D.CPU与外设并行操作

38.试述文件管理系统设置打开文件、关闭文件命令的原因。

答: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用户文件,而访问一个文件需要查询目录,有时甚至需要多次查询目录。由于文件目录与文件一起存放在辅存上,当存取文件时必须先到辅存中读取文件目录信息,从中获取文件的存放地址,然后再去存取文件。这样一来,文件信息的存取将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将整个文件目录放入主存,虽然可以提高存取速度,但这需要占用大量主存空间,显然这也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文件数总是有限的,因此只要将目录中当前要用的那些文件的目录表复制到内存中就可以了。这样既不占用太多的主存空间,又可显著提高查询文件目录的速度。为此,大多数操作系统中设置了两个文件操作即打开文件和关闭文件。

打开文件操作完成的功能时将文件的有关目录信息复制到主存活动文件中,以建立用户和这个文件的关联。关闭文件操作的功能是用户宣布这个文件当前不再使用,系统将其在主存中的相应目录信息删除掉,因而也就切断了用户同这个文件的联系。

参考资料:赵的简答题汇总+自考名词解释+自考问答题总结+第八章复习题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简答题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

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

简答题题库(综合修订版)

简 答 题 1. 微波的频段范围是多少?300MHz~300GHz 2. 请写出L ,S ,X ,C ,Ku ,K ,Ka 波段中的任意两个频段范围。L 波段 1~2GHz ;S 波 段 2~4GHz ;C 波段 4~8GHz ;X 波段 8~12GHz ;Ku 波段 12~18GHz ;K 波段 18~26GHz ;Ka 波段 26~40GHz ;U 波段 40~60GHz ;V 波段 60~80GHz ;W 波段 80~100GHz. 3. 请写出时谐场中无源区的Maxwell 方程组。 4. 请写出时谐场中无源区电磁场各场量在介质-导体界面处的边界条件。 5. 1Np 等于多少dB ?1Np=10lge2=8.686dB 6. 请说明传输线上电压反射系数与电压驻波比SWR 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7. 请写出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的计算式。Γ-=log 20RL T IL log 20-= 8. 请依次写出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及驻波系数的取值范围。透射系数-11≤Γ≤-。透 射系数:0《T 《2.驻波系数:∞<≤ρ1 9. 微波技术中通常说的感性负载、容性负载指的是什么,在Smith 圆图上各自所在区 域在哪里?容性负载指电抗部分为负值,位于Smith 圆图的下半圆;感性负载指电抗部分为正值,位于Smith 圆图的上半圆。 10. 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在何种情况下可达最大?(阻抗匹配,共轭匹配) 11. 有耗传输线与无耗传输线在传播常数上有何不同?低耗传输线与无耗传输线在传播

常数上有何不同?有耗传输线 12. 无失真传输线的条件是什么? 13. 如果介质的r j εεε'''=-,试写出其损耗正切角tan δ的表达式? 14. 对于TE 模而言,哪个场量必定为0? 在最早求解时,是求解哪个分量的何种方程? 15. 同轴线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6. 矩形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7. 圆形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8. 平行平板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9. 无限大自由空间中波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20. 特性阻抗与波阻抗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遇到什么问题时,两者可以相互等效? 21. 介质损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导体损耗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22. 为使某一模式能在波导中传输,其工作波长与该模式截止波长的关系如何? 23. 导波结构(不填充介质)中波的群速与光速的关系如何? 24. 试写出第一类Bessel 函数和第二类Bessel 函数在自变量为0时的函数值。 25. 若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 和b ,请写出TEM 波单模传输条件. 26.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大部分情况下为多少?为什么取这个数值? 27. 接地介质片的主模是什么,截止频率是多少? 28. 接地介质片中,介质与其上自由空间中的场在传播特性上有何差别? 29. 请画出带状线(注意接地标志)及其场分布的简图。 30. 请画出微带线(注意接地标志)及其场分布的简图。 31. 微带线中的等效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2. 微带线不能传输严格意义上的TEM 模,其原因是什么? 33. 横向谐振技术中谐振条件是什么? 34. 群速是什么速度?填充空气的矩形波导中的群速与光速大小关系如何? 35. 加脊波导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36. 阻抗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7. 散射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8. ABCD 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9. 对于一个网络,如何求解其阻抗矩阵元素ij Z ?

风电题库----简答题(带答案)

简答题 1、看图写出隔离开关远方电动分闸路径和就地电动合闸路径。 2、220KV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答:正常连结方式:220kV主接线目前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1主变经220kV侧201开关、201-1刀闸与母线相连,220kV辉滕梁线经母线侧251-1刀闸、251开关、出线251-6刀闸送至辉滕梁汇集站。 正常供电方式:风机并网之前由220kV辉滕梁线受电,潮流方向为辉滕梁侧流向风场侧;风机并网之后由220kV辉滕梁线供电,潮流方向为风场侧流向辉滕梁侧。 3、雷雨天应进行那些重点巡视检查? 答:雷雨前检查室外开关机构箱、端子箱门。雷雨过后重点检查设备瓷件有无放电烧伤痕迹,避雷器放电记数器动作情况,开关及电缆沟积水情况,设备基础有无下沉,构架是否倾斜,开关室是否漏雨。 4、220kV隔离刀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220kV隔离刀闸正常情况下一般采用远方操作,现场检查操作质量。远方操作失灵时改

用现场电动操作方式,禁止手动操作,但事故处理除外。 隔离刀闸操作后,应检查触头接触良好,锁定、转换接点良好,拉杆及弹簧无断裂现象。 电动或手动操作220kV隔离开关、接地刀闸时,如发现电机或操作机构卡涩,刀闸不动作,应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操作。 隔离开关的操作,必须在串联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进行,禁止用隔离刀闸断开空载变压器。 严禁用隔离刀闸拉开故障的配电装置。 5、高压开关运行中检查项目? 答:各接头不过热无变色现象。 瓷质部件无裂纹及放电闪络现象。 油位、油色正常,各处不漏油不渗油。 液压开关的油压应正常,机构压力正常。 无喷油现象。 机械指示正确,机构状态正常。 SF6开关驱潮加热器在投入状态。 在冬季开关无冰溜,室外温度低于0℃时应投入加热器,高于10℃时应断开加热器。6、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运行规定? 答:主变运行时,差动保护与瓦斯保护不允许同时停用,若须停用其中之一时,应由有关领导批准,且必须向电网总调度提出申请后方准执行。 新投入或二次回路变动的差动保护,主变充电前,将差动保护投入,带负荷前,将差动保护退出,在测试相位正确、差压合格后方可投入跳闸。 所有差动保护在第一次投入运行时,必须进行不少于五次无负荷冲击合闸试验,以检查差动保护躲过励磁涌流的性能。 7、风机变桨控制的优点? 答: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可以使桨叶处于最佳迎风角度,提高风机效率; 风速高于额定功率时,可以通过变桨限制风机功率,使风机在额定功率下运行; 停机时桨叶顺桨实现气动刹车,保护叶片及风机的安全。 8、35KV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答:正常联结方式:主变低压侧35kV进线采用电缆,35kV母线及连接母线桥均采用封闭母线。 35kV集电线路共有八路,承担着汇集和分配电能的任务。 正常供电方式:风机并网之前潮流方向由风机箱变35kV高压侧流向690V低压侧。 风机并网之后潮流方向由风机箱变690V低压侧流向35kV高压侧。 9、大风天应进行那些重点巡视检查? 答:大风天应重点检查导线摆动情况,观察相间及对地有无放电危险,设备引线有无断股现象,避雷器有无倾斜,各设备上部有无挂落物、周围有无杂物可能被卷到设备上去,各箱门是否关好。 10、变压器运行中的检查项目? 答:变压器声音正常,元件无松动,无振动响声及放电声。 瓷瓶、套管清洁完整,无裂纹、无闪络放电现象。 各接头不过热变色。 油位、油色正常,不漏油、不渗油。 防爆管完整,无喷油现象。 呼吸器完整,硅胶不潮解、不变色。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整理版

1. 请问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存在什么困难?如何来解决这些苦难? 答: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出现了随机解释变量Y ,而可能与随机扰动项相关; (2) 随机扰动项可能存在自相关,库伊克模型和自适应预期模型的随机扰动项都会导致自相关,只有局部调整模型的随机扰动项无自相关。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用工具变量法;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检验可以用德宾h 检验法,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模型尽可能的设定正确。 2. 为什么要进行广义差分变换?写出其过程。 答:进行广义差分变换是为了处理自相关,写出其过程如下: 以一元模型为例:Y t = b 0 + b 1 X t +u t 假设误差项服从AR(1)过程:u t =ρu t-1 +v t -1 ≤ρ≤1 其中,v 满足OLS 假定,并且是已知的。 为了弄清楚如何使变换后模型的误差项不具有自相关性,我们将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滞后一期,写为: Y t-1 = b 0 + b 1 X t-1 +u t-1 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ρ,得到:ρY t-1 = ρb 0 + ρb 1 X t-1 +ρu t-1 现在将两方程相减,得到:(Y t -ρY t-1 ) = b 0 ( 1 -ρ) + b 1 (X t -ρX t-1 ) + v t 由于方程中的误差项v t 满足标准OLS 假定,方程就是一种变换形式,使得变换后的模型无序列相关。如果我们将方程写成:Y t * = b 0* + b 1 X t * +v t ,其中,Y t * = (Y t -ρY t-1 ) ,X t * = (X t -ρX t-1 ) ,b 0* = b 0 ( 1 -ρ)。 3. 什么是递归模型? 答:递归模型是指在该模型中,第一个方程的内生变量Y 1仅由前定变量表示,而无其它内生变量;第二个方程内生变量Y 2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一个内生变量Y 1的函数;第三个方程内生变量Y 3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Y 1与Y 2的函数;按此规律下去,最后一个方程内生变量Y m 可表示成前定变量和m -1个Y 1,Y 2、,Y 3,…、Y m-1的函数。 4. 为什么要进行同方差变换?写出其过程,并证实之。 答:进行同方差变换是为了处理异方差,写出其过程如下: 我们考虑一元总体回归函数Y i = b 0 + b 1 X i + u i 假设误差σi 2 是已知的,也就是说,每个观察值的误差是已知的。对模型作如下“变换”: Y i /σi = b 0 /σi + b 1 X i /σi + u i /σi 这里将回归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已知”的σi 。σi 是方差σi 2 的平方根。 令 v i = u i /σi 我们将v i 称作是“变换”后的误差项。v i 满足同方差吗?如果是,则变换后的回归方程就不存在异方差问题了。假设古典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其他假设均能满足,则方程中各参数的OLS 估计量将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我们就可以按常规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 证明误差项v i 同方差性并不困难。根据方程有:E (v i 2 ) = E (u i 2 /σi 2 ) = E (u i 2 ) /σi 2 =σi 2 /σi 2 = 1 显然它是一个常量。简言之,变换后的误差项v i 是同方差的。因此,变换后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我们可以用常规的OLS 方法加以估计。 5. 简述逐步回归法的基本步骤。 答:先用被解释变量对每一个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然后以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这个过程会出现3种情形:①若新变量的引入改进了R 2 和F 检验,且其它回归系数的t 检验在统计上仍是显著的,则可考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单片机考试常见试题简答题-整理版

简答题部分 1、什么叫堆栈? 2、进位和溢出? 3、在单片机中,片内ROM的配置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状态周期、振荡周期和指令周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MCS-51单片机通常内部包含哪些主要逻辑功能部件? 6、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从物理结构上可划分几个空间? 7、存储器中有几个保留特殊功能的单元用做入口地址?分别作什么作用? 8、MCS-51单片机片内256B的数据存储器可分为几个区?分别起什么作用? 8、MCS-51单片机的P0~P3四个I/O端口在结构上有何异同?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9、存储器空间在物理结构上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10、开机复位后,CPU使用是的哪组工作寄存器?它们的地址是什么?CPU如何确定和改变当前工作寄存器组? 11、MCS-51的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如何分配的?当振荡频率为8MHz时,一个单片机时钟周期为多少微秒? 12、程序状态存储器PSW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状态标志有哪几位?作用是什么? 13、EA/VPP引脚有何功用?8031的引脚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14、单片机有哪几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各在单片机的哪些功能部件中? 15、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简述程序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 16、什么叫寻址方式?MCS51有几种寻址方式? 17、SJMP(短转移)指令和AJMP(绝对转移)指令的主要区别。 18、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异同之处? 19、MCS-51响应中断的条件是什么?CPU响应中断后,CPU要进行哪些操作?不同的中断源的中断入口地址是什么? 20、单片机对中断优先级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21、MCS-51的外部中断有哪两种触发方式?他们对触发脉冲或电平有什么要求? 22、什么是中断和中断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3、MCS-51有哪些中断源? 24、说明外部中断请求的查询和响应过程 25、MCS-51响应中断的条件?。 26、简述MCS-51单片机的中断响应过程。 27、在执行某一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时,如果有新的中断请求出现,试问在什么情况下可响应新的中断请求?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响应新的中断请求? 28、MCS-51单片机外部中断源有几种触发中断请求的方法?如何实现中断请求? 29、什么是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GMDSS综合业务题库简答题答案

GMDSS综合业务题库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GMDSS系统 一、GMDS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遇险报警 2.搜救协调通信 3.搜救现场通信 4.定位和寻位 5.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 6.常规通信 7.驾驶台对驾驶台通信 二、GMDSS系统由几部分组成? 1.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 2.定位和寻位系统:EPIRB/SART 3.地面通信系统:VHF/MF/HF收发信机及其终端设备,如NBD P、DSC 4.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EGC/NA VTEX 三、所有船舶必须配备的设备有哪些? 1.VHF无线电话,包括DSC报警和CH70DSC的连续值守设备 2.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 3.NA VTEX接收机,或者EGC接收机,或者HF NBDP 4.9GHZ雷达应答器SART 5.双向VHF无线电话 四、在A3海区航行遇险需得到援助时,你认为如何正确选用船上的GMDSS设备? 应综合使用VHF无线电话及DSC设备, MF/HF SSB无线电话/DSC/NBDP设备, 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 406MHZ EPIRB等设备 9GHZ SART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实际可行的通信报警设备. 五、什么是时间分集?GMDSS系统中哪些设备采用了时间分集技术?分集时间各为多少? 1.时间分集:同一字节在相隔一定时间以后重复发射. 2.如下设备采用了时间分集技术: VHF DSC 分集时间为33.33ms MF/HF DSC 分集时间为400ms NBDP 分集时间为280ms NA VTEX 分集时间为280ms 六、GMDSS对各设备电源有何要求? 1.除船舶主电源外,MF/HF/VHF设备或卫通船站必须配有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以及充分充电的蓄电池充电器. 2.主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应能确保GMDSS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 3.备用电源必须能同时驱动VHF电台和另一个报警设备. 2.EPIRB的电池使用年限为4年,工作时间为48小时. 3.SART的电池工作在预备状态不低于96小时,应答状态下不低于8小时. 七、试述A3海区GMDSS地面通信系统应配备设备名称?(24页) 八、在A3海区的船舶用何种设备分别完成GMDSS的哪些功能?(24页) 第二章、INMARSAT系统 一、INMARSAT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岸站(LES),卫星(空间段),船站(SES),网络协调站(NCS),网络控制中心(NCC) 二、INMARSAT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精编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数字信号处理简答题整理

数字信号处理(简答题) 1、在A/D 变换之前和D/A 变换之后都要让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它们分别起什 么作用? 答:在A/D 变化之前让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是为了限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使其满足当采样频率一定时,采样频率应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2倍的条件。此滤波器亦称位“抗折叠”滤波器。 在D/A 变换之后都要让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是为了滤除高频延拓谱,以便把抽样保持的阶梯形输出波平滑化,故友称之为“平滑”滤波器。 2.何谓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系统函数)(min Z H 有何特点? 解:一个有理系统函数,如果它的零点和极点都位于单位圆内,则有最小相位。一个稳定的因果线性移不变系统,其系统函数可表示成有理方程式 ∑∑=-=--== N k k k M r r r Z a Z b Z Q Z P Z H 1 01) () ()(,它的所有极点都应在单位圆内,即1 k α。但零点 可以位于Z 平面的任何地方。有些应用中,需要约束一个系统,使它的逆系统 ) (1 )(Z H Z G =也是稳定因果的。这就需要)(Z H 的零点也位于单位圆内,即1 r β。一 个稳定因果的滤波器,如果它的逆系统也是稳定因果的,则称这个系统是最小相位。 3.何谓全通系统?全通系统的系统函数 ) (Z H ap 有何特点? 解:一个稳定的因果全通系统,其系统函数)(Z H ap 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幅值1)(=jw e H , 该单位幅值的约束条件要求一个有理系统函数方程式的零极点必须呈共轭倒数对出现,即 ∏∑∑=-* -=-=---=-= =N k k k N k k k M r r r ap Z Z Z a Z b Z Q Z P Z H 11 11 011) () ()(αα。因而,如果在k Z α=处有一个极点,则在其共轭倒数点*=k Z α1 处必须有一个零点。 4.在离散傅里叶变换中引起混迭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效应? 解:因为为采样时没有满足采样定理 减小这种效应的方法:采样时满足采样定理,采样前进行滤波,滤去高于折叠频率2s f 的频率成分。 5.试说明离散傅里叶变换与Z 变换之间的关系。 解:离散傅立叶变换是Z 变换在单位圆上的等间隔采样。

题库一泌尿和内分泌简答题答案(1)

临床病理学作业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异常增高。 2)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心肌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3)风湿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 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 4)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纤维素蛋白渗出),浆膜心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在心 脏表面形成无数绒毛状纤维蛋白,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摩擦,形成很多绒毛状结构,故称“绒毛心”。 (二)问答题: 1、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2、列举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3、试述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原因及临床表现。 ①好发于基底核、内囊; ②病变细小动脉管壁变脆,脑内微小动脉瘤形成,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直角分出; ③脑软化:脑组织缺血、梗死、液化、筛网状,软化灶多而小,称微梗死灶,病灶 坏死组织被吸收,胶质瘢痕修复;高血压脑病:细小动脉广泛而剧烈的痉挛致血压骤升,cap通透性升高,导致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候群: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抽搐、昏迷;视网膜病变。 4、列表比较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5、列表比较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二、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蚤咬肾: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堆积,与纤维素、单核细胞混合,附着于球囊壁层, 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 2)新月体: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特征。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 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上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呈新月状或环状结构分布。 3)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双肾体积变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整理版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2.答案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个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39.答案要点:(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40.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正确回答出6个原则,给满分;少于6个原则,每少正确回答1个原则,扣1分。 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41.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确回答出两大点,给2分;每大点正确回答出具体内容,各给2分: 4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2.答案要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2分) 4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43.答案要点:(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 4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44.答案要点:人的注意可分为:(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分)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45.答案要点: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1)建立关系(1分);(2)了解问题(1分);(3)分析诊断(1分);(4)帮助指导(1分);(5)结束咨询(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汇总(最新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产生了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现代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6、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在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着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选拔受教育者,可以延续、发展或者加快改变社会政治关系。 8、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9、遗传素质的意义 [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差距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者决定人的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答题汇总(题库)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 四、简答题 1.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答:(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3)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4)第四代:1971----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二者有何关系? 答:(1)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媒体上可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3)它们的关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人们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简述在计算机中为什么常采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 答: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原因有4个: (1)物理上容易实现。(2)运算规则非常简单。 (3)可靠性高。(4)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 4.什么叫位、字节、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2种状态。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器以字节为单位存储信息,一个字节等于8个二进制位。计算机处理数据时,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称为字。一个字所包含的字节数取决于机器的字长,它反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 5. 简述计算机中信息组织的层次结构。 答:任何信息系统都有一个数据组织的层次结构。该层次结构从位、字符开始,进而形成数据元、记录、文件和数据库。(1)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2)八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可以表达一个字符(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3)一组字符可以表达一个单词(两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汉字),一组单词或一个汉字词组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元。(4)将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记录。(5)文件是逻辑上相关的记录的集合。(6)数据库是一种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一组相关的文件可以形成数据库 第2章计算机系统习题 四、简答题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组成。 2. 存储器的分类是怎样的?各有哪些特点? 答: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将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 (1)内存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程序和需要用到的数据。内存要与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打交道,进行信息的传送。内存又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通常内存指的是RAM。RAM具有两个特性:可读写和易失性。ROM与RAM相比,也有两个特性:只能读不能写和非易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